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2024-05-30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精选6篇)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第1篇

根据县局党委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办大交通,建设承德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和全县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交通实际和全局党员队伍现状,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解决全局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全站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提高素质,转变作风,争做“交通发展的带头人、百姓群众的贴心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人、廉洁奉公的清白人”,为推进全县公路养护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采取有效形式组织党员搞好学习,使全站党员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重点学好《党章》,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教育活动与实际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以“三个标准”来衡量教育活动的成效成果。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立足于交通新一轮跨跃式发展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动交通跨跃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是否促进交通发展,是否达到整改效果,百姓是否满意作为活动是否见成效出成果的标准。要始终坚持与行风建设、创建人民最满意单位相结合,把党员整改要求与满意单位整改相统一,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让百姓群众满意上,努力将个体融入整体,实现教育活动与创建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通过强化培训、典型宣传、启发引导等方式加强正面教育,使党员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用先进典型来启迪、教育和激励全局党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做好问题较突出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他们通过教育活动跟上队伍,自觉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对群众反映强烈、确实需要处置的不合格党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出严肃处理。

(四)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整改贯穿始终。要引导党员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查找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把开展教育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同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结合起来,把深入进行思想教育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使整改落到实处、贯穿始终。

(五)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注重实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部门实际,对不同群体的党员,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以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不走过场。

(六)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和接受群众监督相结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激发全站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站支部的教育活动。要把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由群众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忌关起门来搞教育。

三、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

教育活动要立足于党员受到教育、群众感到满意、工作得到促进,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党员形象要有新面貌。教育党员把加强学习、理论武装同改造主观世界、改进作风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使广大党员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勤奋学习者、模范实践者。

(二)党群关系要有新改善。把教育活动同为服务对象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诚心实意为百姓谋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要有新提高。以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阶段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有新加强。通过教育活动,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班子更加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五)各项工作要有新进展。通过教育活动,使全局各支部、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科学发展意识、维护稳定意识和狠抓落实意识,充分调动起全体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全站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教育活动中,要从本部门实际出发,重点查找和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奉献精神衰退,学习风气不浓,学习自觉性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松懈,法制观念淡薄,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发展交通,振兴交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问题。

2、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认真查找并解决我站支部存在的问题,围绕经济抓党建意识不强,就党建抓党建,部门利益第一,部门权力个人化等问题。

3、在服务群众方面,要认真解决价值观念错位,缺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缺乏责任意识、监督意识,片面强调部门利益,办事不公、执法不严、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那些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此次教育活动,从1月开始到6月底基本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月起至3月15日)

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搞好思想发动。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开好本部门的动员大会,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亲自作动员,向广大党员讲清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党员,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传达会议内容,努力使每一名党员都切实领会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学习方式以集中学习、支部学习和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以《党章》和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支部学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同志的讲话为主要内容。站将采取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明确要求。组织党员对照党章的规定和《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目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讨论,切实提高党员意识,明确党员责任。学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0个小时。

在学习动员阶段,开展好“四个一”专题活动。即党员领导干部上一次党课、每名党员写一篇心得体会、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党员标准讨论,增强教育效果。

(二)分析评议阶段(年3月15日至4月15日)

重点抓好七个环节。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党员、党员对党员、党员对党组织的意见。采取发放民主测评表的方法,认真做好对每名党员的民主评议。对征求上来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如实向党员反馈。二是开展谈心活动。在党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同时,每名党员都要主动与3―5名群众进行谈心,认真征求周围群众的意见。三是自我剖析,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思想根源,形成党性分析材料。不能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党员,也要在专题生活会上进行口头党性分析。四是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生活会,每名党员要按照准备好的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对照检查,党员之间要进行相互评议,认真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生活会后,党员要认真修改完善自己的党性分析材料。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除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以外,还要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进一步剖析自己,互相评议,找准问题,完善党性分析评议材料。五是召开支委会。站支部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征求到的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对每名党员的评议意见。六是向党员反馈意见。站支部向每名党员反馈评议意见,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认识问题,要求其认真改正。七是通报评议情况。站支部将以一定的方式,及时向群众通报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在分析评议阶段,认真搞好“四查四看”,即:查思想,看是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查作风,看是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查工作,看是否做到忠于职守,依法行政,爱岗敬业,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中;查纪律,看是否遵守党纪国法,勤政廉洁,执政为民。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查,班子成员互相查,党员个人自觉查,诚请群众帮助查。

(三)整改提高阶段。(2005年4月15日至5月15日)

整改提高阶段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必须突出重点,要根据分析评议阶段查找出的问题,特别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整改,切实抓住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影响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集中攻关,着力整改。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党员个人、党支部、领导班子要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重点,确定时限,落实整改责任。二是认真进行整改。按照整改方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整改的结果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务求实效。三是向群众公开整改情况。进行整改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后,要集中用两个月时间,切实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一是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梳理,对应当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出说明,并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限期解决。二是在活动中,对那些优秀的党员要给予表彰,弘扬正气,激励先进。三是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对违纪党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问题一时查不清楚的党员,不要急于进行处理,待问题查清后,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四是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教育活动成果。在教育活动中,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那些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教育活动中,全站党员干部要以实施“党员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以“争做勤奋学习的模范、争做爱岗敬业的模范、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服务型机关、创建规范型机关”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三创”活动,积极争创“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树立机关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行风评比、党务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

六、保障措施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此项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抓紧抓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站支部成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通知》),要切实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站主要领导干部将确定联系点,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站支部将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3、建立督查制度。站将成立督导组,加强对教育活动的检查指导,及时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解决。

4、搞好舆论宣传。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宣传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宣传教育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局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促进各项工作。在教育活动中,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统筹安排,相互促进,切实做到教育活动与本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OO五年二月十二日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第2篇

第一阶段总结及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1月15日,托木吾斯塘乡基层组织整顿第一阶段工作按照县委整顿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已顺利完成,现将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按照县委整顿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10日,召开了全乡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了此次整顿工作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托木吾斯塘乡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稳定、党建工作方面的得力干部组成了驻村工作组。11日12村、13村召开了动员大会,分别成立了由乡党建办主任和政法书记为主的村级整顿整治领导小组。

二、认真开展调查摸底。

工作队驻村以后,通过召开党员、宗教人士、共青妇等各阶层的座谈会,进户调查等方式对两个村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初步掌握了两个村的基本情况和整顿的重点任务。

(一)12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要问题

12村7个村民小组,共420户,总人口2790人,耕地

5330亩,人均1.9亩。2010年人均收入元。

全村有党员17名,平均年龄53岁,占总人口的6‰,其中妇女党员5名。团员56名。7名村干部,其中1名大学生村管,任支部副书记。宗教人士9名,清真寺8座,其中居玛清真寺2座(分别位于2小队、6小队)。有重点人员8名,其中解放6人(政嫌人员3名,刑嫌人员3名)、刑拘2人。蒙面妇女16名。

1、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村班子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时效性差,对上级按排的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村班子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够,近年来全村没有发展1名党员。部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进步青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党员队伍人数与总人口数严重失衡,基层阵地力量削弱。村“两委”班子对全村产业发展思路不明,县乡两级倡导的产业发展计划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对党建设工作重视力度不够,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有,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全村没有图书室、文体活动场所。对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大量青年在农闲时,无事可做。制度不健全,共、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2、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落实各项维稳机制力度不够,让好的制度流于了形式。流动人员数量多,靠城区地段出租房多,管理力度不够。宗

教宗教氛围浓厚。

3、热点问题

全村农民私自倒卖土地严重,产生了大量的上访事件。

(二)13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村4个村民小组,共240户,总人口1400人,耕地2200亩,人均1.57亩。2010年人均收入3640元。

全村有党员21名,平均年龄岁,占总人口的15‰,其中妇女党员4名。团员60名。5名村干部,其中1名大学生村管。宗教人士5名,清真寺5座,其中居玛清真寺2座(分别位于2小队、3小队)。有重点人员2名,其中解放2人(刑嫌人员2名)。蒙面妇女12名。

1、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

村班子整体较软弱,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时效性差,对上级按排的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个别村干部不配合支部书记工作。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够,党员队伍力量薄弱,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制度不健全,党组织生活没有步入正轨。村“两委”班子对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明,县乡两级倡导的产业发展计划不能得到很好落实。村级财政薄弱,无钱办事。制度不健全,共、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2、热点问题

全村有两个小队,自来水主管道已铺设,但是入户没有进行。

三、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找准存在的问题。结合县工作实施方案要不间断的开展走访、座谈,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顿整治措施。

(二)配强班子、强化队伍。

要抓住村班子换届这个关键,选好配强村干部。着力从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党员中选拔、培训后备干部。在此基础上,重点建好后备干部台帐,并做好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使用工作。

要在现有队伍中,积极开展党员集中学、领导帮带学、座谈讨论学和考试测评学“四学”活动,重点开展党史、宗旨教育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等培训,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在培训工作中做到“五有三落实”。即:学习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有笔记、有体会,学习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人员落实,确保学习成效。

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党员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

大力从优秀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集中整顿期间至少为12村确定7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为13村确定4名以上

入党积极分子,并对他们开展帮教,从思想深处认识我们的党,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从而不断改善本村党员结构,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健全制度。

县派工作队和乡村两级集中整治领导小组,要积极引导村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工作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

一是村党支部重点建立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支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着力解决“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二是严格督促落实好宗教场所管理、巡防、值班、“十户联防”等维稳机制。

(四)理清发展思路。

结合县、乡两级“十二五规划”,积极宣传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思路,莎车县“巴旦姆产业发展规划”,在村两委班子、党员及群众中积极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掀起讨论本村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潮,最终形成符合本村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规划。

(五)解决问题。

一是加大对妇女群众的宣传教育。召开妇女代表座谈会,蒙面纱妇女座谈会,帮助已发现的蒙面妇女和还没有发

现的蒙面妇女揭掉面纱。同时,宣传好妇女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和帮助有发展意愿的妇女正确利用好小额信贷政策。

二是协调县乡两级,在集中整治期间向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选派一批青年进行技能培训。

三是积极组织青年开展文体活动,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将青年吸引团结到村支部中来。

四是协调县乡两级扶贫办,争取将1、2两个小队的自来水入户事宜立项,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第3篇

短短半年时间内,东进常州,西扩泸州,北上天津,玉柴重工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对国内市场第一阶段的战略布局。

实现真正意义的产销分离

玉柴重工在天津投资的项目有玉柴重工(天津)有限公司以及和国际资本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天津银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其中,玉柴重工(天津)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注册1亿元;中外合资天津银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注册1000万美元。预计未来5年内,2个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达150亿元以上,税收3亿元以上。

玉柴重工总经理张士勇说,今后,玉柴重工的所有工程机械产品都将通过玉柴重工(天津)有限公司进行全球市场销售与服务,并且由天津银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提供金融平台支持。这番话无疑说明了玉柴重工已经彻底实现了产销分离的现代企业运营模式。

玉柴重工单是挖掘机产品,就拥有了33大系列70多个品种。近年来随着对市场的开拓,更是进一步培育了旋挖钻机、滑移装载机、高空作业车及矿山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显然,企业发展到这一规模,已经对玉柴重工提出了更专业的营销及服务网络的诉求,以及更强大的金融平台支持的需求。

所谓产销分离,通俗地说就是生产部门专精生产,市场运作归市场运作,生产与销售分立门户,独立核算。这样的运营模式能够使玉柴重工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更贴近市场,各部门各司其职,把各部门优势发挥到最大。

而且,这2家公司所服务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将服务范围定位于全球。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说,玉柴重工的这一布局正是其实现全球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

张士勇也表示,通过今年的一系列布局,玉柴重工将实现专业化市场运作、专业化服务运作、专业化融资运营的业务模式,将指导经销商构筑服务驱动、人才驱动、模式驱动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全国布局的战略意图显现

在十二五“转内需”的大背景下,掌控国内市场的意义显得格外重大。2009年,是玉柴重工以15 t以下挖掘机国内市场保有量第一、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庆贺了20年的弱冠之年。而2010年,玉柴重工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出击,东进常州、西扩泸洲、北上天津,并于11月30日完成了其第一阶段国内战略布局。

6月2日,玉柴重工东部基地在常州正式开工建设;7月1 0日,玉柴桩工(常州)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外,玉柴还将筹建工程研究院(常州)研究分院……常州,是玉柴重工走出广西的第一次战略布局,目标直指工程机械主要市场之一的江苏,其魄力可见一斑。

7月17日,玉柴重工与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20亿元的玉柴重工西部基地项目成功落户泸州。前身为长江挖掘机厂的邦立重机具有45年挖掘机、抓料机专业制造历史,是目前国内惟一能研制生产40~220 t级全系列液压挖掘机、抓钢机、抓料机的厂家。玉柴重工借助并购邦立重机,顺利进入大型挖掘机及矿业装备领域。

8月25日,玉柴重工在天津武清开发区注册成立玉柴重工(天津)有限公司,同日,由玉柴重工和国际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天津银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也成功注册,并将其作为全球营销结算中心、全球服务中心和全球融资运营中心。11月30日,这2家企业正式开业。从注册成立到正式开业,前后不过3月有余。

从6月2日至1 1月30日,玉柴重工的国内第一阶段布局仅用了半年时间。加上玉林本部,玉柴重工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都拥有了战略部署,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实现这样的布局,在掌控国内市场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国际化未来还远吗

在这个时间节点前不久,2010年10月23日,玉柴重工第5万台挖掘机成功下线。始终在市场保有量上占据优势的玉柴重工再次创造了挖掘机历史上的纪录——这是民族品牌首次突破5万台大关。

晏平说,玉柴重工作为玉柴集团的第二大板块,也是玉柴集团千亿目标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未来的战略发展定位为做专业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到2015年实现销售百亿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玉柴重工必须加快战略布局和业务布局的步伐。这也解释了企业同时在3个地区发力的原因所在。

作为4个基地中最具备出口优势的地区,玉柴重工对天津区位优势的利用绝不止销售和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玉柴重工有望在时机成熟时在天津投资新建项目。

同时,玉柴重工与唐纳森、东芝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产品70%配套由玉柴机器生产的发动机……在配套件方面,玉柴重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配套体系。这些举措也使得玉柴重工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动力更为强劲。

晏平说,包括玉柴重工在内的整个玉柴集团的国际战略现阶段主要是服务网络的建设,他说,产品出口到海外,如果不能在当地享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只有在完善了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玉柴才会考虑新一步的产业布局。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在讲话中提出,玉柴重工落户天津武清,“一定会为企业整合全球营销资源、构建竞争优势、提升玉柴重工品牌、完善全球布局提供助力”。这句话也表达出行业对玉柴重工构建国际化企业的希望。

通过在天津设立营销结算中心和融资租赁公司,玉柴重工将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产销分离制度

人类文明的第一阶段 第4篇

作为一个物种,现代人在4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这4万年中,有3/4的时间他们过着如野兽一般的生活:发现猎物、捕捉猎物,然后杀死它们。直到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100年,不断累积的经验和有利的条件才促使一些现代人群体开始修建住宅,从事有利于生活的生产活动,结束了不停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游荡的生活。就这样,他们朝文明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了考古学家果尔顿·恰依尔德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革命。

这样的革命不像十月革命那样一天就完成了,也不像工业革命花费了50年的时间,它持续了好几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笼罩着浓浓的迷雾——至少以历史学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可以肯定,在这一时期,石头、木头和骨头制作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一批无名的、没有高学历的原始工程师制造了扁斧、凿和弓箭,掌握了制陶技术;他们懂得挖空树干制作独木舟,甚至还创造了织机。但对整个历史的文明进程而言,这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知道的有关新石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史料均来自考古学,而考古学家只能发现“实物”,发现不了其中的“实质”。英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罗伯特·莫蒂默·惠勒爵士(1890-1976)十分中肯地指出,考古学家可以找到一个“大圆木桶”,却发现不了曾住在里头的第欧根尼。(译者注:第欧根尼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苦行主义身体力行者,居住在一只木桶内。此句有“物是人非”之意。)在通往文明的道路上,有一段非常漫长的历程是我们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身份(个性)”不可知(它的个性必然存在,不过在这段时期最好称为“史前个性”),而且其中的某些民族我们也难以了解到。我们知道的仅仅是被称为考古文化的、由不明的人建造的村落遗址。随着村落的出现,人群开始了定居和发展(这一过程有的地方经历了几十年,有的经历了几千年)。之后,这些村落消失了,考古学家至今没有弄清其消亡的原因。我们只知道,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在穿越新石器时代革命的谜团之后,历史上才出现了最为古老的国家的雏形。

这一过渡阶段发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为什么不是发生在美洲或澳大利亚呢?可能的原因是,早在4万年前,可驯化的大型动物已经在澳大利亚消失,而在美洲的消失时间为大约1.2万年前。有人推测,对农田灌溉而言,多林的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不及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方便,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居民要么极少修筑水渠,要么压根儿不想从事这类艰苦而烦琐的劳动;于是,他们将这些动物全部吃光,阻断了自己通往未来文明的道路。

新石器时代革命,始于智人长久生活的地方——巴勒斯坦与土耳其东南部之间的土地。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呢?我们尚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这些地方的居民经历了比从金字塔到埃菲尔铁塔这段时间还要长久的时间,种植野菜,圈养牛羊,想必也有经商活动。

1万年前,在柴奥尼亚(靠近现在土耳其的迪亚巴克尔省)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化居住区:其西部建起了外表并不美观的住房,以及摞满了制作石头工具时产生的废料的街道;东部设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广场,由许多加工精细的整块石头围着;从北起到广场,三座用削平的大石头砌成的楼房相互连接。这些楼房里储存着数量惊人的贵重物品,显然是从别处运来的,有精致的矿物水晶、石雕、贝壳、高质量的工具。还有几堆人的骸骨,打磨过的石板和排水沟上面还粘着结块的血迹,经检测,确定为人的血迹。这些情景充分说明有权势的祭司掌控着公共财富,并且以人作为祭品。

后来,在柴奥尼亚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这些溅着血的可怕房子因着火而倒塌,操场周围的石柱被推倒或砸成块,操场本身也成为垃圾场。后来,在居民点西部建起了新的小屋,其设施更为完善——可能在此期间就存在史前有计划的社会行为。在这里,看不出任何阶级差别的痕迹。

问题不难解释,公元前8000年,在柴奥尼亚发生了一起附加在新石器时代革命上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革命。

延伸阅读

在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是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①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②发明了陶器;③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西亚、北非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考古研究也较深入。这里是农业起源的地区,以后又最早出现了金属器具,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亚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和扎格罗斯山山前地区,即所谓农业起源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潮湿,夏季炎热干燥,有适于栽培的野生谷物和易于驯养的动物。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这里的文化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农业和养畜业的地区。

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这里便进入了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先后进入前陶新石器或无陶新石器时期,已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豌豆等,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有的遗址还有猪骨。这个时期的典型遗址耶利哥遗址,已出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村外有石砌围墙和壕沟,墙内有石砌的瞭望塔。这是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最早的。

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这时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有的地方已有灌溉农业。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这里的一些遗址有了铜器(个别遗址中发掘出了用冷锻法制造的铜扣针等,可早到公元前7500年左右),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nlc202309031000

小亚细亚曲折的文明进程

文明会传染。一个地方产生了文明,就会渗透到周边的地区。他们周边的人首先会因为他们的模样、举止、不寻常的东西而感到诧异,然后便开始学习他们的举止、打扮,使用他们的东西,甚至自己也开始制造这些东西。他们可以就此停下脚步,也可以继续前行。

我们知道,借鉴别人的经验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向更高的阶段前进时。然而,由于当时的村落是散落各地的,而且不论是马还是驴都还未被驯化,因此能碰上外人的机会是很少的。如今我们一天之内见到的新鲜事物,可能要比新石器时代的人一辈子见到的还要多。因此,文明的传播时间是十分漫长的。

再说,历史的进程不像登台阶,虽然很慢但总在向上。准确地说,它的进程是个曲折的迷宫,而且里面隐藏着无数密室和死胡同,要辨认哪里是正确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

公元前7300年至公元前6100年,大约在离柴奥尼亚西部700千米处,土耳其城市科尼亚内的加泰土丘上,出现了当时的一座大城市,遗留下来的废墟面积为13公顷。在不同的时期里,这里常年居住着5000人至10000人。居民区就像巨大的蜂巢,呈阶梯式竖在山丘上,住房一间挨着一间,屋顶上开着洞口,取代了门;屋顶密密地合拢在一起,起到了街道和操场的作用。食物和水从河的上游流入,建筑材料则沿着台阶和屋顶从下方往上拖。

死人通常被埋在房屋的地下。通过对保存完好的骸骨的检测,考古学家可以判断出死者的年龄、死亡原因、性别和饮食特点等。通过检测,考古学家的面前浮现出一幅幅几千年前的悲惨情景:一个被牛弄伤的猎人因坏疽和骨疡而死;一位少女腿部骨折,死时17岁;一位母亲和她12岁的儿子被倒塌的屋顶活活砸死……

统一的建筑结构、殡葬礼仪、家具、器具和衣着——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里不曾有过贫富的差距。在加泰土丘,儿童的死亡率较低,居民的平均寿命是同时代其他大部分地区的3倍。在这里,没有任何战争杀人行为和故意致残人的现象,男人和女人从事一样的工作,一起狩猎,一同带孩子。显然,这些都与自由经济理论相抵触。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加泰土丘的居民制造出与原始社会相适应的产品,他们用黑曜岩磨出的镜子比几千年之后的罗马奴隶用金属制造的镜子还要光亮。

虽然我们对这一地区其他居民点的情况知之甚少,但是同样没有发现严格的等级。不过,我们很难称它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要知道,这里所说的,不是游荡的、穿着兽皮衣服对付猛犸的狩猎情景,而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文明社会的萌芽。因此,我们可以在柴奥尼亚和加泰土丘看到合乎规律的社会发展形态。

我们很难对古代小亚细亚发生的事做出评判。毫无疑问,居民点曾在这里出现,但是,柴奥尼亚和加泰土丘的城郭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消失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将这一史实视为进步:虽然平等的社会关系因为普遍的贵族统治而改变,但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技术的发展使得铜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使用。于是,这里的居民开始相互争斗:他们在居住点周围筑起厚厚的围墙,内装许多武器(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火烧的痕迹)。在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晚些时候出现了更大的居住点。公元前4000年,这里出现了大的宫殿;公元前3000年则出现了著名的特洛伊城,位于恰纳卡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

两河流域的文明概貌

在柴奥尼亚的东南方,流淌着近似平行的两大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后来,希腊人称这块土地为美索不达米亚一两河流域。

在公元前7000年,苏巴列亚部落的居民就从扎格罗斯山区——伊朗高原西南部——的褶皱山脉下来了。经考古学家确认,位于两河流域南部奥贝德小丘上的一些雄伟的寺庙,是他们在2000年之后才修建的。在头戴尖顶盔、脸罩穿山甲模样的面具的祭司领导下,奥贝德的苏巴列亚人最早利用底格里斯河泛滥形成的池水,在两河流域松软的土地上挖掘灌溉渠,引水灌溉农田。他们很早就掌握了铜的熔化技术,虽然晚于柴奥尼亚。他们制造出了已知最古老的盔甲,还配有皮革肩带,上面缝着铜号牌。根据出土的盔甲和居民点周围的城墙判断,当时这里的生活已经不再安逸了。

再晚一些,奥贝德里斯式的居民点遍布了小亚细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公元前6000年后期,在两河流域下游的沼泽地,奥贝德人与苏美尔人见面了。尽管有关苏美尔人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但还是比奥贝德人多一些,毕竟当时的苏美尔人已经创造并使用文字了。

从巴尔干山到埃及,最先开始的新石器时代革命源于各种形状——圆柱体、立方体、圆筒棱锥——的黏土制品的普遍使用。因为有了这些,他们可以对牛羊、装谷物的容器数量进行计算。这些放置在黏土封套内的黏土制品,简直就是无文字时代的信件。苏美尔人确实在这方面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想到利用楔形记号代替复杂图案刻在黏土上。

然而,当时的楔形文字仅仅用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因此,最初的苏美尔历史我们仍然一无所知。我们仅仅知道,曾经定居两河流域下游的他们开始建造新的居民点,并且将以前的居民点占为己有,取代了早先北方的主人。

在新石器时代,叙利亚草原上游荡着说闪族语的部落(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埃塞俄比亚和从它脱离出来的厄立特里亚,至今还有人说这种语言)。当草原枯萎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往东南方移动,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而下,迁居到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中期,两河流域的居民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苏美尔语和东闪族语,但是用最古老文字书写的只有苏美尔语。

在这段时期,苏美尔人和闪族人接触较多,但是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冲突:因为地广人稀,空闲的土地为大家共有。随着居民点的逐渐增多,居民们顺着河流修筑了无数个各自独立的灌溉系统,系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个政治联合体。希腊语中将其称为“Hom(行省)”,已具备早期国家的特征。

nlc202309031000

这段时期,以氏族聚居为主要形式形成了许多居民区。在这些居民区内,群体成员整个这段时期都在修建、清理和维护灌溉渠。如此大规模的、复杂而艰巨的共同劳动,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存在,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像过去那样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要么强迫自己去从事高强度的强制性劳动。

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像《圣经》里的以扫(以撒和利百加所生的长子,为暂时的温饱而出卖名分),舍弃自由来换取温饱。这可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同的行省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选择,最后就出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能碰到的局面:有利于群体的倡导,难免遭到固执己见、不愿顺从大众的少数人的强烈反抗。这种局面催生了我们称之为国家的社会体制,处在权力顶端的便是祭司。

古人需要祭司并非出于拯救自己灵魂(很晚他们才想到这点——这是深层次的微妙的事)的目的,而是为了祈求神灵在具体事项中给予帮助。在当时,他们对神灵的要求仅仅是希望在捕猎和捕鱼中能有好的收获。祭司的威望也不是建立在物质层面,在涉及兴修灌溉系统、丰收和群体之间的交易时,祭司便按照谚语所说的“依靠上帝,别自作主张”,承担起了相应的解答责任。

他们在公共寺庙里积累了大量的物品,以应对战争或灾年,同时也是为了与其他社团进行交换、维持寺庙工作人员的生活、举办祭礼仪式。重要的祭司负责管理这些物品,在苏美尔社会里,这些祭司被称为“爱恩”(意为“先生”或“头头”)或“恩西”(“主要建设者”)。农夫和手工艺者要向寺庙进贡自己的产品,来换取土地、劳动工具和产品的配给。

两河流域的行省不能算是奴隶制国家。当然,在这些行省内确实合法存在着奴隶——就像直到20世纪都还有地方存在着奴隶一样。在那里,雇佣劳动同样存在,但是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普通的村社社员半自愿半强迫的劳动是社团基本的生产力量。你不能将他们视为奴隶,因为他们并不为个别的地主劳动,而是为国家劳动。卡尔·马克思用了一个术语来表示这种经济方式——落后的生产方式。

至于政治结构,行省并无任何现代君主制的色彩,也没有任何民主国家的特点,这让我们联想到古埃拉多斯(古希腊人对其国家的自称)。在古埃拉多斯,国家和司法的职责由全体市民轮流或抓阄执行,这种制度被视为民主制度。在这个意义上,行省最接近于现代西方的民主,这些国家的总统或内阁首相拥有很大的权力,与各种政党、大公司财团、公选制和独立法院等强大势力并存。在行省里,主要的祭司平时负责指挥工作,而当行省与行省之间出现争夺财富的矛盾时,还是得由军事首领卢伽尔(苏美尔语意为“大人物”、“指挥官”)出面调停。但是,军事首领的人选不是继承的,而是选举产生的。“爱恩”、“恩西”和卢伽尔无权废除氏族元老的权力,氏族元老似乎拥有超脱的地位。人民大会依然存在,但它只在危急关头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通常,召开人民大会只是个提供免费宴席的借口,只是领导者——对他们的决议能获得“全体人民的赞同”而感到高兴的领导者——摆设的皆大欢喜的筵席。

但是在战争中,各行省的首领就出现了,这时他们的行省长官掌握了像皇帝一样的实权。公元前2336年至公元前2311年,两河流域下游一个叫鲁加扎加西(意“杰出指挥官”)的人,以某种形式在乌姆和乌鲁克同时成了“恩西”和卢伽尔。他征服了邻近的行省,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国家。不过,推翻鲁加扎加西统治的闪族城邦、阿卡德的萨尔贡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帝国(也许没有人认为它可以等同于埃及的法老王国)。在历史上,萨尔贡第一次建立起常设军队、官僚机构和包含各行省经济在内的国家统一经济。萨尔贡后裔的权势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致整个两河流域的中部地区被称为阿卡德,当地的闪语变种也被称为阿卡德语。

会师尼罗河

在萨尔贡建立他的政权之前,随着长期稳定的发展,一些政体已经在尼罗河谷出现了。

地面冰川的融化导致地中海的水位明显上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形成了巨大的三角形低洼,朝向大海的宽广低地上布满了尼罗河大大小小的支流。后来,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德尔塔(希腊字母△,其形为三角形)。尼罗河年年泛滥,肥沃的淤泥铺满了两岸。于是,来自枯萎草原的游牧居民逐渐往德尔塔地区聚集:西方是撒哈拉居民,东方是从事畜牧业的闪族巴列斯基部落。

公元前8000年,在尼罗河的中、上游,就已经有了深肤色的非洲人建立的固定居民点,他们是东非撒尼恩斯人最早的直系祖先。他们利用树条、黏土和草席搭建住房,墓穴里不仅保存着亲人的骸骨,还有牛、羊、猪以及与胡狼少有区别的狗的骸骨。他们首先驯化了猫,用以抓老鼠保护谷物。在公元前5000年,这一地区的居民已经能够制造黏土器皿,熔化从遥远的西奈半岛运来的铜,并且建起了灌溉渠系统。公元前4000年,他们利用尼罗河水,以基本灌溉系统为基础形成了大约40个拥有城市中心和当地神庙的行省,之后各行省逐渐融合成两大帝国:一个在北方,在德尔塔,首都为别尔·乌阿召特(希腊语为布顿);另一个在南方,首都为涅赫(约拉科波尔)。在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首领维尔赫涅果·耶基伯达统一了所有尼罗河河谷的行省,成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这个年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还处在发育阶段。通过生活于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祭司马涅托(也有人认为他是埃及最为古老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和之后判读出来的文字以及考古挖掘,我们都没能获取任何具体的有关行省联合起来的记录,只能靠想象和推断。

根据人类世界的知识和历史类比,我们推测:联合体出现前曾发生过一连串的、漫长的战争,相互倾轧和王朝联姻,后来,其中最老谋深算、最残忍的统治者占据了上风。

真实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一无所知,似乎永远是个谜。根据祭司马涅托的记载,第一位统一埃及的法老(法老为希腊语,源于古埃及“别尔奥”,意为“大住宅”,也有皇宫之意)叫米涅斯。他在上下埃及的结合处建都,被埃及人称为米涅弗尔、西库-伯达或伊布-赫茨,而希腊人称之为米姆菲斯。根据马涅托的记载,米涅斯参加了多次战争,死在一次企图捕获河马的狩猎中。

nlc202309031000

埃及经济是当地埃及人建立起来的,也是他们(不是奴隶,肯定也不是外星人)修建起复杂的灌溉系统和雄伟的金字塔。这个时期的埃及人还掌握了不同岩石的选择和加工方式,他们加工的石头器皿,有的竟能壁薄如纸!虽然在车轮和陶器的制作上古埃及人比苏美尔人要晚许多,但是埃及法老能够调动起千千万万的民众,为自己修建宫殿、寺庙和金字塔,尤其是金字塔,当时动用了10万人,工期长达二三十年,并且让臣民信服法老的伟大。这一点,当时又有哪个民族和国家能做到呢?

在如此强大的统治者的统治下,一代一代的埃及人几乎已经习惯将他们的统治者视为神,并且自认为是优越的人民。虽然如此,埃及依然不断地发生人民起义,依然陷入长期的混乱。在考古发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用各行省地方语言记载的信奉地方神的文件,以及在急剧动荡的时期,他们的领导人为了争取霸主地位而争权夺利的记载。

古代欧洲的崛起

在最先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土耳其东南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而此时的欧洲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

150年前,一位自学成才的考古学家索菲亚·顿尔玛(1832年至1899年)在对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中西部胡内多阿拉县的挖掘中,发现了一些类似苏美尔人的遗物,其中竞有楔形文字的黏土板!顿尔玛建了个展馆,并出版了一本书,证明匈牙利文与苏美尔文为同源语言。不过,这种猜想的根据不够充分,当时就有人认为她发现的古物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

就在顿尔玛的发现后不久,有人对此做出这样的解释: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黏土板不知通过什么方法,被人带到巴尔干山,埋在时代比它还早的考古层里。但是,我们很清楚,在新石器革命时代,就像著名的学者玛尼亚·吉姆布达斯(1921年至1997年)指出的那样,古欧洲并不比近东落后很多。

从欧洲克罗马农人分化出的单独人种,其遗骸就是今天也能判别出来。古欧洲的人种历史非常复杂混乱,这里仅提出一点就足以说明:北方地区的居民以浅色皮肤、淡黄色头发、蓝灰色眼睛为主,这是北欧人种;而南方居住的是大部分为黑发、扁桃核状的黑色眼裂的地中海人。其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克罗马农人。

巴尔干半岛的地中海更接近文明发祥地。很早以来,爱琴海就与巴尔干山脉、小亚细亚以及它们之间的许多岛屿连在一起,就是乘最简陋的小船完成相互间的来往也不成问题。在爱琴海内,进行贸易和思想交流要比在其他地方都快得多。

在希腊的塞萨利(或称塞萨利亚,位于希腊中部),与人居住的岩洞接邻的小丘上,早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就出现了砖瓦小木房构成的居民点。在塞斯克罗,每个居民点大约有3000名居民,形成了一个个小镇,丝毫不比柴奥尼亚逊色。在希腊中部的勒耳那大泽周围,至少在公元前5000年就住满了人。稍晚时候来到这里的希腊人将这个地方视为通往阴府的入口,传说是勒耳那大蛇出没的地方。从基克拉泽斯群岛上采掘的稀有黑曜岩,在地中海东部到处可见。公元前7000年,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就有人类定居,公元前4000年,其居民点就建起了两层结构的住房和寺庙,四周围着坚固的城墙,是一个开采盐的大中心点。此外,在瓦尔纳的一处古墓里,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高级的黄金制品、黑曜岩、陶器和硅。

公元前4000年的前半期,防御坚固的土坯房遍布整个希腊境内,甚至在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都能见到。其实这里也存在楔形文字,类似晚些时代的所谓苏美尔文字。这种文字目前尚未被破译。

离巴尔干较远的地方,其发展就慢些。在欧洲西部莱茵河流域的荒野边区,还保存着食人的习俗。虽然如此,从第聂伯河到塞纳河的河畔上,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就分布着无数以农业或畜牧业为主的居民点,一个居民点大约有100人。他们用涂抹了黏土的树条筑成小屋。在南布格流域(乌克兰),出现了总面积达到400公顷的城市群,居民人口达到了2万!从技术工艺来看,在巴尔干、喀尔巴阡地区,冶金业、织造业和陶瓷业的发展情况与小亚细亚的两河流域不相上下,其中的冶金工艺甚至比两河流域还要先进。对已经完全开化的古欧洲来说,唯一欠缺的就是武器,军事技术完全是由别的民族在发展。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欧洲东部的先进文化相继消亡,曾经创造过泰尔捷里文字的巴尔干居民点,以及南布格的超级大城市也逐渐消失了。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希腊中心被一片废墟覆盖,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勒耳那大泽周围处于一片火海之中。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种:气候的变化或印欧民族的入侵。

当今世界印欧语十分流行,从意大利、西班牙到印度和孟加拉国,从德国、瑞典、英国到利托夫科和俄罗斯,都在使用它。这些国家的语言都是从它们共同的祖先语言那里演变而来的。在远古时代,一些部落之间完全没有血缘关系,却都在讲这种祖先语言。我们称这些部落的居民为印欧人,虽然在那个时代他们远没有迁居到印度或欧洲。那么,他们最初的居民点位于何处呢?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不过,所有的争论都归结到这一点:他们是英勇善战的游牧民族、畜牧业专家,他们驾驶有轮子的车子迁移,骑在马背上作战,广泛应用战车——这是新石器时代最要命的武器。

印欧人从乌拉尔迁居到库班河和喀尔巴阡山,特别是迁居到没有防御的芬兰乌戈尔语系民族的北方。在公元前5000年末期,他们开始渗透到巴尔干山脉和小亚细亚。但是,他们大量出现在欧洲是在公元前2500年。权威的俄罗斯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维亚切斯拉夫·弗谢沃罗顿维奇·伊万洛夫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他的观点:“他们是一群极端的种族灭绝的犯人,屠杀所有的人,妇女和儿童也不能幸免。”

到达欧洲后,印欧人一分为二:在北方,他们与浅发的北欧居民融为一体,强迫北欧人使用他们的语言,这种语言逐渐演变成巴尔提(克什米尔)语、斯拉夫语和德语;另外一支则沿着多瑙河的上流继续走到了欧洲西部的尽头,与地中海人和“纯”克罗马农人融合。在这些印欧人中,克尔特人的表现尤其突出,他们裸着刺有花纹的身体,疯狂喊叫或吹着号角,让敌人闻风丧胆。他们分布在俄罗斯至比雷埃斯(希腊)半岛,公元前1000年中期出现在爱尔兰。

外来民族的体貌特征与古欧洲的原住民差异不大,因此他们的遗传基因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北欧人依然是浅色毛发和浅色皮肤,南方人则呈现出黑色的头发。就文明程度(或蒙昧程度)而言,外来的征服者与中欧或北欧居民也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但是,在埃及世界,其文化程度的区别就十分强烈了。

延伸阅读

荷马颂扬的特洛伊(土耳其语为“特鲁瓦”),为离达达尼尔(恰纳卡莱)海峡不远的爱琴海畔的古代居民建造。在土耳其,这个地方就像希沙立克山丘一样众所周知。这里被重重的历史沉积所覆盖。照片是特洛伊1号遗址,属于早期的西方安纳托利亚文明(位于土耳其),也就是属于小亚细亚西岸早期青铜器时代一次新石时代(指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

古代黑曜石的箭头。用黑曜石制作的武器,其边缘十分锐利。

古巴比伦时代的文字黏土板,记载了萨尔贡出生和登基的情况。现藏于巴黎罗孚宫。

图布姆一舒鲁帕克(美索不达米亚河下游)出土的刻有楔形文字的黏土板。

古埃及文书雕塑,在他的紧身裙上,手上是正打开一半的卷轴。

恰塔尔休于塔楼送葬仪式的绘制图。

根据推测修复的土耳其城堡的模型,在希沙立克山丘挖掘的基础上完成。

三查三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第5篇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学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 根据隆阳区教育局党委开展“三查三看”教育实施方案(隆教发〔2010〕50号)精神。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现将学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深入推动思想解放,强化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着力改进作风、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努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奋发有为、堪当重任的校领导班子,着力打造“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我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举措:

(一)成立工作机构。根据隆阳区教育局党委要求,我校成立中共保山曙光学校支部“三查三看”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杨学泽 副组长:周芝连、李兴洋 成员:刘春杉、杨建国、向英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刘春杉

2、落实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主要职责。

(二)广泛动员

7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

参学对象:

1、全体党员和曙光中小学一级领导班子成员。

2、邀请区教育局党政领导参加。

会议主要议程:

1、区教育局党委领导讲话;

2、杨学泽同志作动员讲话;

3、周芝连同志安排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日程。

(三)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真开展教育活动

我校在开展“三查三看”教育活动过程中,注意加强思想宣传,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张贴报纸,宣传“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内容。还要求教职工注意收看保山市、隆阳区电视台播放的相关节目,了解市、区“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四)、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向全体党员发放“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学习材料,并组织集体学习讨论,同时要求参学对象对学习的22篇必读书目,每篇要有读书笔记,写出2篇心得体会,一篇是必读篇目的心得体会,一篇是学习三查三看的心得体会。

7月14日,学校按照区委、区教育局党委的要求,组织中学、小学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三查三看”学习活动测试。

(五)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曙光初照》、校园网站、宣传栏、广播站、板报、简报等形式,宣传开展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宣传学习“三查三看”教育的先进典型,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六)坚持统筹兼顾。党员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要正确处理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把学习活动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把具体工作结合到学习活动中来,以工作的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做到抓学习促发展,抓实践、促工作,实现两不误、两促进、两发展、两提高。

总之,通过开展第一阶段“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同志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持求真务实、团结干事的作风,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慢”、“难”、“满”、“旧”、“漂”、“少”、“散”、“浅”等问题反思。为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做好准备。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第6篇

(2008.9—2009.1)

统稿:唐志荣

根据课题总体实施方案,我校将从2008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为了及时完成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我校课题组 首先将该计划与方案,贯彻到每一位老师,课题组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课外阅读读计划。本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各班建立流动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各班开学初对班内学生的藏书进行统计,并把它登记在班级书目统计表上,张贴在班上,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外书上写上名字、学号,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方便每位孩子借阅,在班内开展“献一本看十本”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可使班内学生的读书热情更高。

二、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加强课外阅读检查。

我校规定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第三节为课外阅读时间,为了确保读书的实效,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在读书时间要加强指导,课外阅读课老师要认真备课,各年级组加强集体教研。

学校组织五、六年级的阅读小博士,对周一、周三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教导处表扬栏中公开表彰。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学校还规定老师家庭作业要以阅读为主。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四、五、六年级每月反馈课外阅读书目、数量。三年级让学生每天收集5——10个好词,两个好句抄在积累本上,一周检查一次,教师写上批语。课外阅读将延伸到家庭,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三、各班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各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求,规定每周五为图书交换日,为孩子提供博览群书的环境,利用教室黑板设立“书海拾贝”栏目,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的好词佳句等摘录下来,与同学共享。五年级语文教师规定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让阅读统计员检查,过关后把读的情况统计下来,每月将统计向课题组书面汇报一次。总之,利用这些形式激励学生,让学生乐而不疲地读书。

四、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本阶段为了推进课外阅读的扎实开展,我校将组织“诵读千古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古诗文诵读活动,时间大约定在12月底。这次活动的参加对象是全校学生,3--4年级为

一组,5—6年级一组,分段开展比赛,各班准备两个节目,一个为集体展示节目,一个为个人展示节目,形式可以自行设计,任选2——3首内容展示。由语文教研组长和课题主研人员组成员评审组,分年级段评出个人一等奖1--3名,二等奖1--6名,集体奖2名,个人奖奖励学习用具或课外书,老师颁发辅导奖奖金50元。集体展示节目在各班验收,个人展示节目在学校操场公开展示。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摘抄,还可以在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浏览、跳读,有的老师教育孩子要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学生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学生的读书效果能大大加强。

六、本阶段具体目标为:

1、三、四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五、六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2、二年级阅读量为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3、12月底三年级以上语文教师写一篇课外阅读跟踪报告,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课外阅读要不断加强,要求要具体,检查落实到

位,使学校的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童年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医院优质服务汇报下一篇:泥塑教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