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2024-06-29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1篇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学生的方式,把时间、能力真正还给学生,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有效、高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高效课堂要做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实现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为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实际,我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实现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必须系统地把握教材,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根基。如何实现有效备课?首先,我们要明晰课程目标和具体单元章节的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方向,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总标尺。通用技术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大多数教师简单地认为通用技术就是学习“修马桶”、“换灯泡”的课程,存在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足,对教学内容不了解,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的现象。以上种种现状,要求我们通用技术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通用技术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并具体融入到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去。

其次,进行有效备课要钻研教材。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蓝本,既要依托又要进行适当的再加工。通用技术教材版本多,不同版本之间值得相互借鉴的材料很多,为了更好的满足于教学,我一直保有地质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只有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

再次,要分析学情。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学生的基础又不平衡,要求我们分析学生的学情,掌握他们知道了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

最后,要设计课堂预设。课堂预设是教师预测学生和课堂的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如果没有很好的预设,很容易形成课堂纪律涣散,效率低下,难以驾驭。此外,预设必须具有弹性和留有空白。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设以外的情况,这时我们不能生拉硬拽把学生“牵”回自己的课堂,而是要利用我们预留的弹性空间进行适当引导。

第二,开展积极有效的高效课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要有良好的学习小组作支撑。

1、要科学搭配组员,注重差异,建立高效的学习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的成员,应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科学搭配。一般来说,组内成员要控制在3-4人,注意成员之间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差异,保证组内成员各有所长,使不同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我们要让每个人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尽量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差异,为以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做好准备。

2、明确合作小组成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并适时地交换组员的角色。

第三,能抓住全体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抛弃搞形式的探究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味地追求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违背新课改精神的。我们的课堂要反思这样几个问题:有的课堂表面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实效又有多少?有的整堂课提出数个探究问题,但这些问题又有几个能吸引学生?因此,要搞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彻底抛弃形式主义。

合作探究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为内向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其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做好引导,明确每一名组员的责任与义务,防止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形成“一言堂”;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对探究活动都有所贡献,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每一个学生明确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要互相借鉴,各取所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四、高效课堂的实现,要以实施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手段为保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明确探究结论的不唯一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有付出,就要有回报。公平合理的评价每一名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的付出,是我们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注重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作为最终评价的唯一依据,而应该把学生在技术实践探究活动中的独特见解、微小的创造以及参与的积极性纳入评价的范围,建立小组学习学生成长评价表。每一次小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都要记录成员对探究活动所做的贡献,并在学期末模块考察中综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避免在平时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有人忙,有人闲的现象,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探究积极性。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2篇

薛屯乡中心小学 一年一班

我校进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已经有一年多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全程都在参与实践教学工作。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仅就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个人的粗知拙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优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发现,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效果的最大化。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引导

学生学习《草坪青青》一课时,教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从图中找到关键字,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又营造了欢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激发兴趣。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和文本的特点,富有启发性、可操作性。设计这种自问自答式的题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寻求合作,引导合作、探究。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一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1)根据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做好责任分工,让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担当特定的角色。

(2)组内成员根据自己承担的责任,分工合作展开积极的探索,利用大家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集体对合作研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成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要深入学习小组当中,积极参与研讨,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指导。4.评价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

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所有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到学生中间,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3篇

1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当今这种白热化的竞争社会中, 仅凭个人的力量来立足是难上加难, 这就使得团队精神在竞争的过程当中显得非常重要。虽然我校是处于乡镇中的普通高中, 而且独生子女的比例占有率还是在90% 左右, 他们往往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 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或者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课堂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小组成员必须经常交流、彼此信任、各司其职, 且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从而提升大家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把双刃剑, 合理适时地利用可以为课堂增彩, 使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加大;反之, 不管什么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笼统的新课程目的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那只会适得其反, 显得累赘不堪。主见性不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出现的最突出的不利因素, 总是跟着别人的思维方向走, 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考虑方向, 形成了“搭便车”效应, 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 让小组合作学习以最佳状态呈现在高中信息课堂

3.1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实际课堂前的思想辅导

对学生先进行思想教育。在进行合作小组学习前, 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小团体中尊重每个成员, 尊重是合作的铺垫石, 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小组合作成功, 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 又要有肯为他人牺牲、为集体着想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相信自己, 有信心, 主动积极地参与组内的研讨等活动。这些教育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3.2 合理分组以及分配组员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至关重要

3.2.1 合理分组

有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邻桌组合”就是前后4人或6人组合, 属于“随便自由式组合”。其实在合作学习小组结合中, 应灵活多变,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内容而定。组分的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从分组种类来分可分为动态分组与固定式分组, 而动态分组又分为两人组和自由组, 固定分组又分为异质组和同质组。我们目前最常用的分组方法是异质组。异质组要求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 使每个小组成员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例如, 教师将班级学生按计算机水平高低分为ABC三类, 每个小组AC各一名, B两名, 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名称和口号, 便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学期初根据观察和组内学员交流来对小组做出一定的整合, 使每个小组各有千秋, 都有其他组所不能及的地方。

3.2.2 合理分配组员任务

每个小组首先要选定一位出色的组长, 组长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教师无法时刻观察着每个小组, 这时需要一个学生来主持, 需要他来约束纪律、调节矛盾、整合知识, 小组的学习往往取决于组长的能力。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事做。例如, “理解动态HTML”中图5—7在页面中应用Java Script,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alert (“你好”) <script>, 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完成这个应用 , 最终的预览是出现“你好”的对话框。4个人一组, 水平高的学生A完成后检查未完成的或者完成中出现错误的学生, 学生B记录这段Java Script语句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学生C汇报整个小组的进展情况, 组长D在学习过程中协调好组内合作关系。

3.3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热门的教学应用, 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呢?不是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分析是否需要和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了解学生, 把握目标。也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产生质疑而个人无法解决的时候决定是否组建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目的性强, 绕开了形式, 取得了最佳效果。

3.4 小组评价需要顾此顾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一个小组俨然成为了一个整体。小组中没有个人的成功, 只有小组共同的目标的达成。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而非个人。评价有利于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和组员的自主探究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当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除了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 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评价要具有激励、反思、诊断等多重作用, 评价需要师生评价, 更需要生生评价和小组互评。总之评价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系统, 这也是教师在教育方面需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的。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倡导和应用。现代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 师生、生生的人际合作交互,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性很强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是必然的趋势。本文笔者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 浅谈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素兰, 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2.

[2]温金旺.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OL].青田教育网, 2006 (6) .http://www.qtedu.net/sspd/xxjs/200606/47977.html

[3]李泽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11) .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作为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满足学生一对一的辅导与学习的需求。然而怎样在有限的課堂教学时间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位教师去探索、去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平日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证明:人记忆最深的东西是他最感兴趣的东西。“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高科技,大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浅显。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并且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快捷方便的处理信息的现代化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例如,制作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电子贺卡等,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愿学,才能学得好。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了整个小组,要取得成功,并且小组其他的成员也在鼓励自己成功。较为强烈的动机将导致更为长久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直接运用教学软件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学生操作完,教师再点评。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动,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提高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科学组合合作小组

针对机房内座位的可调性,我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参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学习情况、性格倾向等方面搭配,每小组设定为8人。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可随时调整,一是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促进小组内成员积极上进,便于问题讨论、商量,避免“一言堂”现象。“组内异质”即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为小组成员内部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和最佳组合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即是争取小组间的距离为最小,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差无几,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打下基础。

2.有目的地培养小组长,保证课堂活力有序

选组长时可先让学生自我推荐,在得到组员的同意后方可当选。当选的组长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活动的初始阶段要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的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3.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例如在贺卡制作活动中,要求每小组呈现展示本小组风采的贺卡,而小组成员将完成自己的个人介绍部分。通过这样的尝试,不仅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同时学生的荣誉感让他们努力将自己的个人部分做得更好。

2.合作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习的内容是否存在可以探究、可以合作、可以研讨的地方。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会趁机玩游戏、上QQ聊天。这就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领悟教材编写的主旨,挖掘和开发教材中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并行之有效的提供给学生。在教者积极挖掘和开发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而学生自己的质疑恰恰是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探究的基础。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富于挑战性,单纯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全组学生的集体智慧才能解决。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5篇

摘要:通过阐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刻理解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如何运用,比较透彻地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五大优势,并提出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亲身的认知和体验,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组合作学习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中,它主要的特点是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它的成功之处就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强调了人际交往对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学生,不管是智力,还是个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素质发展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兼顾个性化和集体化特征,把个别化与人际交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了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形式,同时还体现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确保个体和集体的统一。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为4人为宜,其中以好、中、差生进行搭配,也可以采取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创设一个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实现个人目标,还需要与小组同伴合作来实现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能够让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教学过程的实施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方式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师生谈话、生生讨论等形式,发现探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通过剖析案例、描述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导入学习目标,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例如:在学习WORD中的艺术字时,教师可以播放校园里少数学生不规范行为的照片,教师提出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让学生讨论找到一个办法-用艺术字做一个“提示牌”。让学生从生活的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探究的目标。

2.小组合作 探究实践

教师可在学生已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有的知识可由教师来讲解,例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的操作技能,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3.评价交流 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4.归纳整理 拓展知识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学生进行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小组相互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与总结。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理,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多数小组提供巩固性练习题,用来巩固知识,同时让小组成员讨论这些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还可以为小组中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比较开放的拓展性练习题,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趋势,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定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电脑其实只是一种工具,是同学们的小助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大胆求知、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能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的,对学习目标和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和取得研究结果,也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和控制,并且各自承担相应的学习和创作任务,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操控已无法和传统课堂相比,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帮助。

3.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得到体现

信息技术课堂里宗旨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它面向的是全体中小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原来的课堂由于机少人多,许多学生坐在那里,没能操作,当然只有讲话或争抢着玩电脑。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已经是一人一机,小组合作学习就能避免了教学中出现的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任务和职责,随着研究的深入,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提高了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学习认真了,自然就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4.学生的科学研究体验和技能得到实现

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团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制定的设计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与学习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5.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学习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要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经常交流和帮助,还要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和谐、友爱的伙伴。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四、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来找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质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为了能够在课堂中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

①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辅导。辅导内容是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如何评价、如何倾听等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并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②做好相关素材资源的提供。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所上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或网络共享资源。有助于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对同样资源进行不同处理时的创新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调控要有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在综合能力上有了很高的要求。

①教师的课前必要检查。包括教学设计、共享资源、网络维护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

②教师的课堂组织监控要到位。包括说明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小组作品的标准、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社交技巧的介绍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

③教师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准确。包括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评价小组合作和交流意识、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要踊跃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

①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操作技能合理的进行搭配,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参与意识。

②要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比较科学地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间。可以提供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空间。

当然,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学生分组的技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上组织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就能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周俊 《教育科学》 2008.3 2.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6篇

仁怀市实验小学——陈宗未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实践能力的具体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也表明,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别人(75%)”、“小组讨论(50%)”,“示范(30%)”。小组合作作为一种综合这三种强有力的学习方式的全新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被普遍提及。对于实践性很强、通过操作电脑来获取知识的的信息技术学科,应如何运用小组合作?逐步使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发扬合作精神,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在一开始对信息技术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感到陌生,学生们不太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共同学习的效果。教师应熟知学生基础水平的基础上,先采用两人小组和自己旁边的同学相互合作进行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两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活动的性质以及活动内容复杂程度逐步提高,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位置按照“D-A-B-C”的顺序安排。A为学优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操作技能好,且学习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分工协调能力,安排在中间座位,定为组长;B层学生仅次于学生A,可以在某些时候协助组长进行兵教兵,可以有效带动学困生;C学生属于中等水平学生,能达到学习目标,偶尔能达到拓展目标,需要人帮扶;D层学生基础、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完成学习目标有难度,安排在A座位一侧。让学生将学习中的问题能够以递增的方式进行互助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并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分工,人人有事做。

为了使合作达到学习目标,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可以在组内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当老师给出一项合作任务的时候,组内成员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应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

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图文资 料的下载》一课,要求学生掌握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保存文字的方法、保存网页文件的方法、下载视频资料的方法。对于学习目标的突破,设置任务,小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内地,如果一位美国的小学生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将怎样介绍你的家乡呢?请小组利用网络,搜索文字、图片、视频、网页材料,介绍我们的美丽家乡。”这时候,小组长会根据组内成员能力分配任务,D同学搜集文字,C同学搜集图片,B同学搜集视频,他自己(A同学)则负责下载网页。当然,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帮助材料,搜集各种素材的方法要在教材上能查到,查不到的话教师要提前发到每位同学的电脑。最后,通过小组展示,教师引导总结并鼓励,教学目标就达成了。

总之,教师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特点、个体差异,使任务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并且,使组长分工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并且,每个人完成的部分都必不可少,让他们意识到少了任何一个人任务都不可能圆满的完成,自己是十分重要的,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课堂活而不乱,达到智育目标的同时,达到德育目标。

三、作品展示、评价交流、激发动力。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 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7篇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科学分工、任务驱动、有效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合作;实践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基础不平衡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科学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层。学期初,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观察、访谈、考试等手段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薄弱”三个层次。这样的分层过程不要让学生知道,只要教师自己心中有数即可。当然,这三个层次是动态变化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进有退。

2.学生分组。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小组人数太多难以管理,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小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整小组成员构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跟小组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技术很好、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以及学习进程的有效推进。

3.任务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探究的主题或具体的任务,指导小组长做好任务的分解和分工,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个体在小组中的价值,这样就能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优生唱独角戏的不良现象。例如,我引导学生以“优秀电影推介”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一个主题电子作品。有的小组长能根据同伴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负责剧情介绍,有的负责收集剧照,有的负责收集音乐和视频,还有的负责收集经典对白和影片评论等。最后一个环节,我让每个小组利用PPT等多媒体软件,集体合作完成创意作品,每组自选一个中心发言人,在班级内集中展示交流本组推介的优秀电影。由于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整节课学生合作互动,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二、任务驱动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不妨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为主,讲授法和演示法为辅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布置任务。学习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模拟生活情境,用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WORD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我模拟杂志社总编,把学生模拟为杂志社编辑,我发布了一个学术论文排版的任务,任务细化为文字录入,插入图片和符号,文字排版、表格编辑等。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任务驱动学习,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使枯燥的学习更有趣味,让学生主动参与。

2.明确任务。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讲授法或演示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等,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上述的学术论文排版中,对字体要求、页面设置、纸张选择等具体任务都要逐一向学生明确。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小组之间开展竞争。

3.完成任务。这个部分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碰撞思维,合作互补,共同提升。以电子贺卡制作为例,有的小组成员对图片选择展开讨论,一方面是从内容出发,另一方面是操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求异思维,激励创意作品。当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调控和参与指导,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摆布图片和文字的位置,如何编辑脚注等,这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4.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是集中交流展示部分。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各小组汇报人代表本组展示完成的任务,也可以交流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还可以汇报学习经验或方法等。小组之间的分享活动,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升,大家相互启发,互相借鉴,不断完善本组的任务作品,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交流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还能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有效评价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深入有效开展,全面细致的评价机制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评价,促进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1.注重集体评价。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由“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部分的积分组成。小组评价积分占55%,个人评价积分占45%。小组评价积分是小组内个人评价积分的总和除以小组人数得到的平均分。这样做就是为了突出集体评价,从而激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为集体齐心协力地奋斗,把原来的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促进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2.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不是不看重学习成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认知、情绪、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个人评价积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课堂常规、学习表现、任务评价。课堂常规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爱护机器三个方面的情况,课堂常规评价不仅仅指向于个人,也指向于小组集体,一人扣分,小组其他成员也相应扣分,以此推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学习表现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抢答加分,二是小组全体过关加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任务评价是教师根据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量化打分,激励学生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8篇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笔者为了更好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 也听过不少新课程教学的公开课, 教师们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 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但往往流于形式,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合作”学习, 也可以把一些解决多样的、有一些争议的、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的“合作”就有了目的、有了重点, 避免流于形式,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成功, 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因此, 笔者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非常重视任务的设计。

例如, 讲解在Word文档中插入和编辑图片时, 要求学生为永昌的旅游事业设计一张宣传单。文字材料一给出, 学生们就跃跃欲试。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并掌握的知识, 先把文本格式、段落格式设置好, 这样就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任务:同学们先自己动手试一试, 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学生思考时, 教师适当提示要使用“插入”菜单,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看谁先找到方法, 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最后, 教师再进行演示、归纳, 这时学生都能把图片插入到文本中。再找几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讨论, 如何使作品更加完美, 可把学生的问题归纳如下:1.如何调整图片的大小;2.如何移动图片的位置;3.如何调整图片和文字的位置关系。这三个问题也就是三个新的任务,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对共性问题再进行集体演示、归纳。这一环节中,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 解决了问题,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组内交流, 组间竞争

要想实现“有效合作”, 经常开展组内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中, 如果不交流或是交流效果不明显, 合作过程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甚至使合作难以维持。组内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座谈、交流、讨论、成果展示等。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保证, 有竞争才有合作的动力。实践表明, 组间竞争有利于发挥群体主体性, 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合作意愿。

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 且以比赛形式进行, 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如果可能, 教师甚至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比如说班级学习园地的图样设计。还可以举行手抄报电脑设计活动,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我校每学年都以年级为单位, 举办一次电脑小制作比赛, 低年级举办“手抄报”比赛, 高年级举办“网页制作”比赛。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合理运用评价模式, 提升学习成效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 对学习成效的评价模式, 呈现出智力因素评价结合非智因素评价、静态评价结合动态评价、定量评价结合定性评价的多维评价模式, 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前段时间,在信息技术协作区举行的课改教学活动,本人也有幸前去观摩。在观摩现场,教师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以课改为基础,组织开展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出的三点看法。

一、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1.互察——仔细观察组员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上机课上,我会让学生相互观察,这样思维就可以相互启迪,从而相互学习。具体做法:先在小组内让一位学生进行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其他学生既能观察这位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又能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小组内的学生有创新、简便的做法时,就可以互相进行补充。学生在互相观察中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方法,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汇报时也能更加完善。

2.互听——认真倾听组员的见解

例如,在利用复制、粘贴工具把花朵变成花的海洋中,有学生在演示时能熟练地用此命令完成操作,但是其在第一步选择操作的时候由于没有选中“透明选择”选项,导致将图画背景的颜色也一并复制过去,造成目标位置的颜色被替换掉。在等该生操作完毕后,我再让其他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该学生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最终作品得到修改完善。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重心——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例如,在学习“让文件有个家”时,教师在幻灯片上提出任务要求:先给各类图片建立文件夹,并取好名字,再根据图片类型,将图片移动到各自所对应的文件夹中。教师先做示范,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取好名字,将与名字同类型的一张图片移动到此文件夹。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较容易开展后续操作。

2.开展合作讨论——做好铺垫

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小组合作才能真实有效。为了使小组合作不是一个空架子,就需要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尤其是涉及抽象概念、操作技巧等方面,教师就更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操练,而不是当学生的合作才刚刚起步,思维刚刚活跃起来,合作、讨论活动就戛然而止。作为教师,完全不必担心过多的讨论而影响教学进度,因为不必要的讨论只会使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加快速,能轻易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3.参与学习与合作——做好引导

(1)帮助解难

教师应该当好引路者和鼓励者的角色,特别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为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遇到学习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转换自身的角色,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进去,不会使学生觉察到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2)推荐展示

当组内成员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教师应当鼓励,允许其说。如果说不清楚,允许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助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必要时,可设立小小辩论台,按观点不同展开辩论。教师相机引导,并适当评判,使辩论有序进行,这样就能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保障——在教学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互评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评价的侧重点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从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开始,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结束。如,在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美丽的校园”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开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并问“你又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这时候有学生会说房屋墙上的窗户上下之间没有对齐,画得有大小,国旗的颜色不对,太阳画在国旗下等等。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反省自己,这样自身才会得到发展。

2.教师引评

教师引评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以赞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发现学生的点滴亮点,并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2)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对比以前有没有提

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笔者还会每周评选1~3个合作优秀小组,对获奖组员进行奖励。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3).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J].学科教育,2000.

打造高效课堂之小组合作 第10篇

打造高效课堂之小组合作

 

文/潘美桂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合作学习要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合作技巧、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经过多年的教育与实践,逐步概括、归纳、提炼出来的成功模式,对于构建新的高效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团队意识

如何在素质教育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的研究目标。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打造的高效课堂模式,是典型的成功范例。我县从开始就有双桥、城镇、仙湖镇陆续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或“快乐课堂”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去年11月我随我校考察团到杜郎口中学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在学校里我也进行一年多的高效课堂的尝试,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的高效在于如何调动我们小组的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小组中定位自己,让他们体会到合作中的喜悦,在快乐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我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到两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6人最佳。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野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

我现在所教的班有36人,我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三组,把前1至12名的同学分为A组,倒数1至12名的同学分为C组,中间的同学为B组,然后让A组的12名同学能够自由地两两结合组成6个组,B、C组的同学以同样方式分成6个小组。组长由我指定,6个组长都是认真负责、品学兼优、在班里威信高的学生。再由6个组长选择C组的一个小组,再以同样的方式选择6组的一个小组,最终形成AA、BB、CC的小组分配原则。这种方式可能更易于被全体同学所接受,组员也更容易服从组长的管理。小组内AA、BB、CC两两之间为互帮对子,AA负责BB中疑难问题的解答,BB负责CC中疑难问题的解答。

二、加强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要想小组合作有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要认识到小组是一个整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自己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表现。既然要小组合作,教师和学生必须树立小组意识,教师要树立小组教学意识,从备课开始就要设计好小组合作环节,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坚持每课必备,用检查课文朗读来加强团队意识,我的检查是一组一组站起来展示,每次都要看小组成员是否整齐划一,整齐效果最好,这样,同学们就明白,不是个人展示,快的要慢,声音小的要大声,要追求协调统一,在这一环节前要求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要加强团队意识。

三、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

小组成员的分工最好是相对固定,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必须确定一名固定的常务组长。也可进行阶段性调整,依次轮流担任,这样小组成员就可能在各方面得到锻炼。常务组长成绩未必是小组第一,但要有大局观,具有领袖气质和才能;有较强的自制力,能独立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应及时更换。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课堂上组织同学讨论,对合作内容的分工,全组就是以他为核心。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但各学科的小组长应依据学科而定,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的效能。

四、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一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首先,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最后,在别的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发言时,要静下心来,学会倾听,不要急于用自己的答案去打断发言者;要能够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更要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还要不断和自己的看法相比较,避免交流时过多地重复,以提高合作实效;能力较差的学生发言时,要多给他们点时间,不要匆忙打断他们即使是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要注意保护这些同学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小组代表发言后,组织其他学生对其发言进行点评,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组与组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五、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面对小组合作,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迎头赶上,我们要探索小组合作的精髓,让它真正成为指导我们教学、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义工招募策划书下一篇:期中那些事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