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2024-08-17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精选7篇)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1篇

第三部分试验资料

1、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2、砂、石检验报告

3、各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试验报告

4、砼试件强度统计表、评定表及试验报告

5、各强度等级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6、砂浆试件强度统计表及试验报告

7、砖、石、砌块强度试验报告

8、钢材力学、弯曲性能检验报告及钢筋焊接接头拉伸、弯曲检验报告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

9、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进场复验报告

10、桩基工程试验报告

11、钢结构工程试验报告

12、幕墙工程试验报告

13、防水材料试验报告

14、金属及塑料的外门、外窗检测报告(包括材料及三性)

15、外墙饰面砖的拉拔强度试验报告

16、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验收检测报告

17、有特殊要求或设计要求的回填土密实度试验报告

18、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试验报告

19、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20、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21、屋面淋水试验记录

22、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23、节能、保温测试记录

24、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25、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记录

26、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

27、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

28、电气设备调试记录

29、电气工程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30、制冷、空调、管道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31、制冷设备试运行调试记录

32、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33、风量、温度测试记录

34、电梯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35、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

36、电梯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37、电梯试运行调试记录

38、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试运行记录

39、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

40、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所必须的其他测量、测试、检测、检验、试验、调试、试运行记录

第四部分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

1、水泥出厂合格证(含28天补强报告)

2、砖、砌块出厂合格证

3、钢筋、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套筒出厂合格证

4、钢桩、砼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

5、钢结构工程构件及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6、幕墙工程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7、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

8、金属及塑料门窗出厂合格证

9、焊条及焊剂出厂合格证

10、预制构件、预拌砼合格证

11、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

12、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3、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4、电梯工程设备出厂合格证

15、智能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6、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证

隐蔽工程验收主要内容

桩基工程

1.桩基轴线及样桩放线定位及复核记录;

2.打(压)桩施工记录、灌注桩成桩施工记录;

3.预制桩接桩,灌注桩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吊放,混凝土灌注;

4.桩位轴线偏差和标高验收记录(若桩顶标高与施工现场场地标高相同时,应在桩基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

基础工程

1.轴线:施工单位填报施工测量报验单(报验申请单),附施工测量放线复核单。

2.挖土(包括设计标高、暗浜、地质、基槽宽度、长度、放坡、坡度):施工单位填报地基验槽记录。

3.垫层(包括标高、长度、厚度、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

4.底板钢筋(包括品种、规格、数量、搭接长度、箍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预埋件数量位置)。

5.混凝土(包括断面尺寸,标高,是否有蜂窝、麻面、露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灌令、混凝土级配单。

6.基础墙(包括标高、大放脚尺寸、砌筑砂浆强度):砂浆级配单。

7.防潮层钢筋(包括数量、规格、品种、搭接长度)。

8.架空板安装(包括楼板型号、下底板的离缝、搁置长度、硬找平、软坐灰;架空板锚固筋数量、规格、长度)。

主体工程

1.轴线及放样(每一层)。

2.柱、梁、楼梯、板钢筋(包括数量、规格、品种、搭接长度、焊接情况、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预埋件等,每层一次)。

3.雨篷、阳台、空调板等悬臂部位钢筋(每层一次)。

4.混凝土(包括表面质量、强度等级、每层一次)。

5.墙体砌筑(包括柱与墙拉结筋数量、规格及设置情况),砂浆级配单。

6.屋顶水箱钢筋(包括数量、规格、品种、搭接长度)。

7.女儿墙压顶钢筋(包括数量、规格)。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抹灰工程: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的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

2.门窗工程:预埋件和锚固件;隐蔽部位的防腐、填嵌处理。

3.吊顶工程: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预埋件或拉结筋;吊杆安装;龙骨安装;填充材料设置。

4.轻质隔墙工程: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预埋件或拉结筋;龙骨安装;填充材料的设置。

5.饰面板(砖)工程:预埋件(后置埋件);连接节点;防水层。

6.幕墙工程:预埋件(或后置埋件);构件的连接节点;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幕墙防雷装置;幕墙防火构造。

7.细部工程:预埋件(或后置埋件);护栏与预埋件的连接节点。

8.楼地面工程:各构造层均须作隐蔽工程验收;变形缝的处理。

屋面工程

1.卷材、涂膜防水层的基层

2.密封防水处理部位

3.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等细部作法

4.卷材、涂膜防水层的搭接宽度和附加层

5.刚性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的隔离层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2篇

一、把情感还是信息交流放在首位

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非常重视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舍得花时间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小先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并不吝啬鼓励学生;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之口传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活动等。

二、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还是自己

教师要把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不要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当成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欲望的保持与增强,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各种能力的提高。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主动的学,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则会让自己拼命的教。

三、越教越多还是越教越少

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少了,缺乏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多了。

所谓“越教越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你的课堂教学,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教越多”,也有两层含义:一是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多;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多。

四、知识教了再学还是学了再教

学生学了再教比教师教了再学好!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教师课堂指令明晰还是模糊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会提高课堂效益,会让学生学得更有信心。

一条明晰的课堂指令必须包括如下因素:明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的形式或办法,如何检查落实这一指令,甚至还可以包括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将得到什么评价等。

六、课堂的调动是有效还是无效

一个生性爱动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会愿意一天六七节课坐在教室里,而且总是听教师讲课。可以说,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所以教师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调动有意识地、最好是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七、相信学生的笔头还是口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笔头,不要被学生的口头给骗了。

八、教师使劲教还是学生勤奋学

教师使劲教是指这位教师勤恳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舍小家为大家。二是指教师只相信“书都要教师教了学生才会学”,每个问题都要教师讲了再让学生做。后直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只会教学生“学会”,而没有教学生愿意学而且会学。

学生勤奋学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或所有学科。他们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被学校班级的优良学风所感染,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所吸引,有对学科学习充满期待的激情。二是指学生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教师要下决心利用课堂时间、校内学习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量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

九、练习完成于课内还是课外

如果教师能够相信最有效的练习是课堂训练,就会自觉的把课堂从老师讲课的地方变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

十、道理是让学生感悟还是直接告诉

课堂教学有两个最主要目标:一是增长学生智慧;二是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的把启迪学生心智与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说,在他们心中,最满意的课是能够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感悟人生的课。

年轻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请从教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开始。因为案例教育法能够把要讲述的道理通过真实的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受教育者得到心灵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灵共鸣,悟出做人的道理。

十一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十二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十三、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十四、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十五、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十六、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十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十八、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十九、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有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作用,内容

目前,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地不断发展, 人们对公路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感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使得各公路施工单位更加注重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而工程检测就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对公路工程各项参数进行客观、准确的试验检测和记录, 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指导、控制和评定的科学依据。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简要分析公路工程检测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1 加强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

1.1 科学的检测和鉴定各种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是否

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和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前提。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构件和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验, 是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1.2 通过各种试验试配, 能选出较为经济合理的原材料, 从而节省工程造价, 使工程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1.3 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是否

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是对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推广和发展应用的前提和保证。

1.4 试验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

1.5 对完工后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适当的抽检, 可以对其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1.6 试验检测在竣工验收时为业主提供工程合格的证据。

1.7 试验检测工作及公路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试验检测

基本理论和测试操作技能于一体, 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验收评定和养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主要内容

2.1 材料检测。

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材料以及构配件, 如土、砂、碎石、石灰、水泥、沥青、钢材、预制构件等, 都应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标准和技术规范来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才能进场, 进场后再次对这些材料重新抽检, 符合要求才可采用, 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公路填方用土不可采用高液性粘土及有机质土:对工程用砂主要是检测其颗粒级配和含泥量, 级配应保证砂子总空隙率达到最小, 并且含泥量低。人工轧制的碎石要检测和控制其实密度、级配、坚固性、压碎值和磨耗损失等指标。对各种原材料除必要的常规试验以外, 还可根据工程特点和材料特点对某些材料进行一些非常规试验, 来检验该材料能否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材料进场前必须出具其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资料。对于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 必须事先经过严格的试验检测, 认定可行后方能推广使用, 禁止盲目施工。

2.2 标准试验。

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测, 应在工程开工及材料与配合比变更前, 对将要用到的材料进行基本性能试验, 来检测和评价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对于粒径在38mm以下的路基土, 以及半刚性基层材料、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和水泥稳定粒料等, 可用重型击实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水含量, 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校核配合比能不能达到强度要求, 结合料剂量标准曲线来确定重量配合比。对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要考虑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掺剂和水等基本组成材料的相对含量。根据周围环境和施工要求, 以设计相应的抗渗、强度、和易性、保水性、耐久性等指标来选择水泥标号, 确定比设计标号高10%~15%强度, 并调整出良好的骨料级配和合理经济的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由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 在国内外的沥青混凝土规范中。应根据沥青用量与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密度、饱和度等5项指标的关系来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2.3 施工质量跟踪检测。

首先, 应当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来对每一分项工程进行试验检测, 这是施工质量跟踪检测的依据。在测量检测中, 应把道路的中心线, 以及桥涵等构造物的中线偏位放在首位, 即测量轴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质检的偏移量。另外, 压实度的检测工作量通常比较大, 可采用环刀法和灌砂法进行检测, 也可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但使用此法时需与常规方法比较, 以验证其可靠性。其次, 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通常可采用回弹弯沉值来表示, 回弹弯沉值越小承载力越大, 反之则越小。具体可用路面弯沉仪进行检测, 适当增加对路基边部、挖方及低填方路段等薄弱点的检测频率。最后, 要按照规程要求来控制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时的加荷载速度, 并准确处理测定值。

3 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3.1 建立完善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制度。

公路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制度, 以便有效地对建设项目实施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

3.1.1 针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 建立相应等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试验检测机构, 对工程质量负责。

试验检测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 其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 交通主管部门对这些质检机构要严格考核, 严格审批, 坚决整顿或取缔不合格的质检单位。

3.1.2 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制度。

各检测机构要建立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检测样品及抽样管理制度、内部技术文件的管理及保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等。并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工作细则, 以指导检验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3.2 合理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和设备。

3.2.1 根据工程规模和其他具体情况来布置中心试验室及确定

工地试验室的数量, 确保能做到对施工进行跟踪检测, 及时掌握试验数据。

3.2.2 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并进行专业考核, 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做到持证上岗。

3.2.3 对中心试验室及工地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以保证试验仪器的准确性。

3.3 加强试验操作管理及试验数据的管理。

3.3.1 在工程开工之前, 工地试验室应对工程所用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进行抽样试验, 并向监理试验室提交试验报告:

再由监理试验室进行抽检, 并将抽检结果保送中心试验室, 后者负责对主要材料的复检工作。

3.3.2 按“自检、抽检、巡检”的原则对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进行

检测, 并由承包商在单项工程完工后向监理试验室提供相关的材料试验、施工期检测、完工自检评定等资料, 来报请验收, 中心试验室须对验收评定报告核检、备案。

3.3.3 为了获得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 还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对

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并加强对试验检测数据的管理, 以保证试验资料的清晰、完整, 以便正确评定施工质量。

霍桑实验对处理企业危机的启示 第4篇

关键词: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企业危机

中国的危机意识由来已久,早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吕安在《与嵇茂齐书》中就曾写到:“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这里的危机是潜在的祸害或危险的意思。国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对危机进行了定义:Kathleen Fearn-Banks认为危机“是一个主要事件可能带来阻碍企业正常交易及潜在威胁企业生存的负面结果”; IanI.Mitroff对危机的界定为“危机是一个事件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道德组织的整体”;Micheal Bland 认为危机是“严重意外事件造成公司的安全、环境或公司、产品信誉被不利宣传,使公司陷入危险的边缘。”

为期8年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四个阶段。梅奥及其同僚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工厂生产效率与诸如车间的照明、休息时间、工间茶点之类的条件关系不大,甚至与工资、奖金的关系也不是很大。在决定的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安全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较之工资、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对公认工作效率的高低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梅奥据此得出三项结论: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同时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组织,3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劳动效率的最根本因素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虽然霍桑实验不是一个针对于危机处理的实验,但其结论具有通适性,尤其是对人的本质和非正式组织的认知,对危机处理行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要将受众看做“社会人”,换位思考,关注情感

梅奥提出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他们不仅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还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以及安全、归属等方面的社会和心理欲望。

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时候,很多组织的第一反应就是曝光其不利信息的一方是出于经济目的,认为其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常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否认错误、如何通过付出最小的金钱获得息事宁人的效果而不是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更不能做到换位思考。

美国强生公司却在出现问题时因换位思考,不仅成功解决公关危机,而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虽然一开始死亡人数只有3人,却传说死亡人数高达250人。事件发生后,在当时的首席执行官的领导下,强生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最终发现所有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计不超过75片,并且全部在芝加哥地区,不会对全美其他地区有丝毫影响,但是强生公司换位思考,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及利益,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内向各大药店收回了数百万瓶药品,并花50万美元向有关人员发出警报。

反观2013年中国深圳康泰疫苗致死事件,在事件初期出现婴儿疑似因注射康泰生物乙肝疫苗死亡后,深圳康泰丝毫不考虑公众感受,一味强调公司疫苗的临床实验效果良好,储存、运输等环节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竟然说婴儿死亡出于机缘巧合,而当接二连三发生致死事件,引起公众舆论恐慌,并且揭出公司掌门人造假往事后又竟然三缄其口,丝毫不考虑社会大众的情感,导致焦虑恐慌的民众不再信任康泰生物科技发布的任何消息,康泰生物科技因疫苗事件停产50余天,导致疫苗生产格局发生偏转,倒向另一家生物制药,2014年恢复生产后虽然试图采取措施挽救影响,但是信任丧失的重建又岂是短期内能够恢复的,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换位思考,漠视消费者情感,对受众的“社会性”缺乏认识。

二、要重视并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如单位里来自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学校或机关里午休时间的扑克会、工余时间的球友会等1,非正式群体对管理者来说是把双刃剑,积极作用包括满足成员情感需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有益于群体成员的沟通。但是整个群体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一旦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变革的进程;另外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快捷,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这些消极作用有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尤其是企业内部危机。

例如2011年沈阳V百货员工出现的集体性离职,以及部分楼层员工频繁出现对抗V百货公司管理人员的事件,就是百货公司内部非正式群体在起作用。

对于该种危机,处理好与非正式群体领导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群龙以首聚”,他们的言行会直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取向。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正式组织的领导人要关注企业内部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如对沈阳V百货员工跳槽事件事件组织者WD品牌售货员小张的处理不过于激化,对男装区小安的离职原因及时公诸于众的话,都不会使之后的事件发生的如此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承受着来自消费者、竞争对手、政府多方面的压力,其经营管理决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的概率增大,影响范围扩大。各种社交网络工具日益普及,自媒体时代来临,危机公关中的行为会第一时间传达给公众,如果处理得当确实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稍有瑕疵便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引起危机公关效果的反弹。因此重视研究避免与解决危机的有效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闻兴华,非正式组织的危机化解,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9期

[2]张彦波,张萌物,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头羊”及其隐性权力探析内江科技 2006年第1期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5篇

小说《红字》是美国文学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 描写了一位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海斯特·白兰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 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经过长期赎罪而在精神上自新的女主人公, 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丁梅斯代尔牧师, 以及满怀复仇心理以至完全丧失人性的海斯特的丈夫罗杰齐灵渥斯, 层层深入地探究了有关罪恶和人性的各种道德、哲理问题。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 以墓地结束, 充满丰富的象征意义。

《红字》中故事的发生地点是一六五〇年前后的波士顿, 当时的居民是一六二〇至一六三〇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新大陆的清教 (即加尔文教) 徒, 史称“朝圣的教父”。清教徒在英国最初是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的, 他们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却发展到极端, 不但迫害异端, 甚至连妇女在街上微笑都要处以监禁, 儿童嬉戏也要加以鞭打。

2 小说《红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比那些大部头小说显得短小得多的长篇小说, 但它同样具有大部头小说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以及高超的艺术造诣, 堪称经典名著中的典范作品。作家霍桑用他精湛的艺术手法剖析着人的内心世界, 展现着人内在世界的秘密, 散发着永恒的文学魅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 个性鲜明。

主人公海斯特·白兰 (Hester Prynne) 出身没落的世家, 父母贫穷而正直。她的不幸的婚姻, 加之两年中丈夫音讯皆无, 谣传他已葬身海底, 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妇与才貌相当的丁梅斯代尔的爱情便显得合情合理。事情败露后, 她被迫终身佩戴着烙有灵魂耻辱的红字——大大的一个A (Adultery通奸) 。为了爱人的名声, 她独自承担了全部罪责与耻辱。出于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她不但在他生前不肯远离他所在的教区, 就是在他死后, 仍然放弃了与女儿共享天伦之乐的优越生活, 重返埋有他尸骨的故地, 重新戴上红字, 直到死后葬在他身边, 以便永远守护、偎依着他。这个勇敢的女性还精心刺绣那红字, 不但捍卫自己教养女儿的权利, 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 努力培养她成人。在作者的笔下, 海丝特远不只是个争取个性解放的女人, 她还汲取了“比红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恶还要致命”的精神, 把矛头指向了“与古代准则密切相关的古代偏见的完整体系——这是那些王室贵胄真正的藏身之地”, 称得起是一位向愚昧的传统宣战的斗士了。这样的高度, 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所难以企及的。她一直抗拒着悲惨的命运, 心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充满了无私的爱, 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因为这样她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从而洗刷了身上的耻辱, 而那个红字不再是“通奸” (Adultery) 的耻辱徽记, 而成了“能干” (Able) , 甚至“值得尊敬” (Admirable) 的标志了

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丁梅斯代尔 (Dimmesdale)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作为牧师, 却与海斯特·白兰有了私情, 这对于上帝的道德观是一种背叛,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承认罪行的勇气。当海斯特·白兰独自站在刑台上被人羞辱责骂, 他却高高站在露天看台, 笼罩在所有人的信任与崇拜下。为了保住地位和名声, 他成了隐秘的罪人。他在欺骗了所有人以至于上帝之后, 竟然继续从事牧师的工作, 不能不说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和对上帝的亵渎。在这种情况下, 他选择了自我惩戒: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 绝食反省悔悟, 私下在自己的胸口烙上火红的红字“A”, 再加上齐灵沃斯把一个丈夫忌妒时的愤怒全部发泄在他身上, 使他的精神和肉体都濒于崩溃的边缘, 并终于走向刑台, 在荣誉的顶峰, 彻底坦白了自己, 用最后一口气展示了胸口上的红字, 倒在海斯特·白兰的怀抱里, 从此也就从那个解不开的结中解脱了出来。霍桑让丁梅斯代尔受到了长达七年的灵与肉的折磨, 这比公开受罚更为残忍。从这一点来看, 丁梅斯代尔已成为清教教义的工具。从丁梅斯代尔身上也表现了人在面对强大压迫下的软弱的一面, 这是造成悲剧的历史根源之一。

他们的女儿小珠儿 (Pearl) 展现了儿童的天性, 这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人的天性本该如此, 这才是人的本来面目, 然而我们用自己创造的那些教条, 那些戒律, 把自己变成了精神的奴隶, 失去了人的本性, 从而无比的痛苦, 无可奈何地活在这个本应该是充满快乐的世界。这是我们必须反思的事, 否则人的痛苦会延续下去。

反面人物罗杰齐灵渥斯 (Roger Chillingworth) 是个没有灵魂的家伙。老罗杰齐灵渥斯本应是位受害者的形象, 但他选择了向情敌复仇, 这也是在维护17世纪新英格兰的社会公德及当时的妇道。他本可以做一个宽容一切的人, 因为他是有理由这样做的, 但他没有。他不仅成为把海斯特·白兰推向了悲惨命运境地的罪魁祸首, 而且不为自己的过错反省, 去宽恕他人, 相反却充满了仇恨, 毒化了自己的灵魂, 成为了一个最肮脏卑劣的人。

事实上, 作家霍桑在小说《红字》中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霍桑出生于新英格兰一名门望族, 他家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浓重的加尔文教气氛, 深深地影响了霍桑, 使他自幼性格阴郁, 耽于思考;而祖先在迫害异端中的那种狂热, 则使他产生了负罪感, 以致他入大学后在自己的姓氏中加了一个“W”, 表示有别于祖先。他一方面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 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 但又从家族的负罪感出发, 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他一方面接受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观, 相信客观的物质世界只是某种隐蔽的神秘力量的象征, 但又受个人的宗教意识的左右, 去探寻固有的、独象的“恶”。正是由于霍桑的身世和经历, 形成了他的复杂的世界观和独特的创作思想及手法。因此, 他在作品中会描绘荒谬可怖的现象, 竭力挖掘阴暗怪诞的心理。然而, 正因为这种晦涩的神秘主义倾向, 反面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和余音绕梁的效果, 也使得《红字》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 启示

小说《红字》虽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 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殖民地时期的社会, 在严酷的教权统治下, 教权代替了人们的思考和判断。当上帝的旨意成为某一部分权威的社会律令时, 神性对人性的拯救就保不住在人为操作中丧失了本应具有的意义。社会力量是强大的, 在现实中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社会力量。在《红字》中, 我们始终会感受到这种来自宗教压力的阴郁之气, 也更直观地看到作家霍桑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怀疑与不满。小说中表达了人要获得自由和解放就要去斗争的思想, 这一点在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她是一个不屈于命运的女人, 在她的一生中充满了对命运的蔑视。她怀疑这世俗道德的合理性, 但同时又矛盾地意识到灵魂的邪恶, 人性的复杂可见一斑。海斯特·白兰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 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在这里作家是在和传统道德做着挑战, 他把世俗道德拿出来进行了解剖, 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道德标准的合理性和人性的阴暗面, 这也正是外国文学名著《红字》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甘文平.惊奇的回归——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 2003 (3) .

[2]Tian wujun.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names in theScarlet Let-ter by Hawthorne[J].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1999, 83 (1) .

[3]Wu Yong.Analyzing The Theme of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Wuthering Heights[J].Journal of Guiyang Teacher’s college, 2001, 65 (3) .

[4]Chen Li.Interpretations of loneliness:Thematic Research intoThe Scarlet Letter[J].Journal of East China’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62 (2) .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6篇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第7篇

在古典经济学中, 员工被视作和资本等同的生产要素, 企业按照员工的边际产出支付工资, 因而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被抽象为市场交易关系。这种认识之下, 员工只是实现雇主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而其社会性需求被忽视, 许多企业缺乏员工倾吐心声, 表达见解的机制, 员工的抱怨常常被看作缺乏对企业的理解而被忽视, 员工的话语权被看作是对资本所有者权利的侵蚀, 这必然导致员工和企业的对立。面对今天工业化进程中, 物质文明与社会关系调整的不同步性, 以及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提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的霍桑实验。尽管霍桑实验是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进行的, 但是其结果仍然对今天的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霍桑实验与人本管理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左右,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工人的日益觉醒、工会组织的日益发展, 工人有组织地与雇主进行斗争, 劳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霍桑实验”正是产生在这种背景下。1924~1932年, 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1927年, 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应邀参与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研究, 实验证明企业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 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士气”又取决于员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与思考, 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 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第一次从理论上总结了影响员工生产积极性的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因素, 探讨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与管理中的作用, 提醒人们在在工业化进程中除了注重技术要素外, 还要在处理管理问题时注意人的因素。

由此, 人本管理开始引入企业的实践中, 即实行“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要求管理者关注员工的需求, 注重于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 使员工的经济需要与社会需要得到平衡。这种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利益为基础, 将人视作生产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 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社会性需求的基础上, 强调人与企业的共荣关系,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员工与组织的关系

我们今天也面临着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物质文明与社会关系调整之间的矛盾。在快速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 离开可依赖的亲人朋友, 离开熟悉的风俗文化, 固有的社会纽带开始解体, 家庭关系变得松弛, 而这一切会被暂时的物质满足所替代、所忽视。然而, 快速的生活节奏以及越来越陌生的人际关系, 让人们开始渴望情感的回归。而企业作为人们生存的重要依托场所, 承载着员工的各种情感需求, 本该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但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有必要重回霍桑实验, 重新认识人本管理的实质。

1.人依附于组织而存在

通过霍桑实验, 梅奥深刻的认识到人与组织的密切关系, 强调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之中, 而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管理者必须清楚企业不仅仅是员工生存的依托, 满足员工对物质的需要, 也是员工感情的依托, 要满足员工对于权利、尊重、成就等高层次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员工个性的日益成熟与全面发展, 而这也是实施人本管理追寻的目标。

但是企业的组织生产形式常常难以满足这一点, 行为学家阿吉里斯就在其著作《个人与组织:相互协调的几个问题》 (1956) 中明确提出:正式组织的基本性质使人保持在“不成熟”阶段, 并妨碍其自我实现。所谓的正式组织是按照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度、集中统一领导、一定的控制跨度等原则而设立的理性组织, 这种被我们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并保持组织正常高效运行的模式, 却对于人的独立性、主动性的个性成熟起着阻碍作用。一方面, 因为企业有限的权利资源、物质资源只能付与少数人, 而在金字塔组织结构底层的大多数员工无法实现其高层次需求, 他们只能在明确的分工, 严苛的规章, 以及领导的指示下完成固定的工作, 其任务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另一方面, 企业的生产形式, 大多是将工作岗位细分为一系列详细规定的活动, 并将任务标准与机械化相结合, 形成流水线生产。一线工人从事特定的工作, 无需他们发挥任何主动性。这种为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管理监督成本的生产模式, 将工人排除在组织学习之外, 而组织学习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员工不能通过持续的学习提高技能和自身素质, 也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依附于组织而存在, 但是却不能将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下的人本管理必然流于形式。

2.工人的行为被群体规则所规定

霍桑实验发现, 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这种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基于共同的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的情感和态度, 并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这种共同默认的行为规范。非正式群体对员工产生的无形的行为控制的作用, 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当企业的目标和意见与非正式群体不一致时, 会降低其内部成员对正式组织目标的认同感, 从而影响他们对正式组织要求的服从, 减弱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造成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阻碍。

尽管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上的困扰, 并且也会带给其成员自身的从众压力, 但它却可以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 因而人本管理必须遵从这种需要。尤其是企业按照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的建立, 使管理者独享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而将员工排除在企业决策之外, 不能对周围环境加以控制, 使员工的行为呈现出一种被动、从属领导的特征, 加上企业的有限发展空间, 使员工更加依赖于非正式群体以获得安全感, 依靠感, 尊重感。因而, 如何既尊重员工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 又能将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行为导向企业的发展目标, 是实施人本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3.员工协作产生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 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梅奥认为工业组织越是庞大, 其成功越是依赖这个团体中每一个最小的成员自发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进行的合作。他谈到, 现代文明要求工业化水平越高, 社会的组织程度也越高, 然而, 新型社会关系没有及时建立, 替代原来以家庭关系为依托的社会关系。员工在享受物质进步时, 感情却缺乏归宿, 这种不平衡, 必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员工的情感依附, 减少组织中的矛盾与冲突, 促进员工间的协作。

企业作为人们人生中大部分时光都为之依存的组织, 是人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员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出于社会需要 (如被领导赞赏、同事喜欢等) , 通过与同事的良好关系而得到社会承认和归属感, 同事对于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常常比经济诱因和权力控制更强。员工乐于接受与自己有着和谐人际关系的管理者的决策指令, 乐于向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决策的合理化, 也乐于和自己关系好的同事合作, 在对方不便的时候给与帮助。但是现实企业管理当中, 人际关系却常常因为利益冲突、权力争斗, 缺乏沟通等等因素, 而变得紧张, 影响了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同事之间的合作, 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施人本管理, 如果不关注人际关系的协调, 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片面强调竞争与责任, 过度使用惩罚, 将会导致企业内部缺乏信赖, 使企业成员之间产生不满甚至仇视的态度, 造成人际关系上不必要的紧张气氛, 而紧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长期持续的不良人际关系, 使员工心情抑郁, 不能认真投入工作, 不愿给予同伴帮助, 降低工作效率。

三、强化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实施“人本管理”

1.了解员工需求,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要关注员工的需求。传统的管理者将员工视作无理性、只为私利的“群氓”, 忽视了员工的社会和交往的需要, 从而也忽视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人本管理应强调员工作为“社会人”, 拥有不同层次的物质和情感需求, 如果得不到满足, 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精神问题。企业应积极主动了解员工所关心的事, 并针对这些及相关方面的反馈信息开展工作, 和员工保持良好的互动, 以赢得员工支持, 减轻员工的精神压力, 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从而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如一些跨国企业实施的员工帮助计划, 通过经常性的员工调查, 运用心理学专业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考察员工的压力、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自我接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状况, 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 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并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心情舒畅, 体验到安全感和友情感, 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因此人本管理工作应当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努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引导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结合正式沟通渠道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优缺点, 在员工之间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 及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给与反馈。另一方面, 认真处理和妥善化解已经出现的矛盾, 努力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分配, 防止和减小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危害。

3.拓展员工的个人发展空间, 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人本管理的目标在于促进员工的发展, 为此, 工作中, 管理者应该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对其工作成就给予及时的承认和鼓励, 大胆使用和提拔对企业有所贡献的员工。改变传统人事制度中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的方式, 而是从员工个人发展的角度, 考虑到员工个人特长、爱好、个性等特征, 从其整个职业生涯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设计。帮助员工建立起在本企业内部的发展目标, 设计在企业内部的发展道路或通道, 为员工提供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培训、轮岗和提升, 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封新建, 肖云编.世界管理学名著.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2]盖瑞.J.米勒[美].管理困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骨干教师自我发展计划模版下一篇:关于《呼兰河传》精选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