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

2024-07-20

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精选9篇)

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 第1篇

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

一、孩子被打 父母难过

孩子在上幼儿园或小学,又或与周围小朋友一起玩,难免会打打闹闹。有时为抢一个玩具,就把对方推倒。或是比较顽皮的孩子,从小养成不良习惯,喜欢打人,便有一些小朋友会挨打。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后,都很心疼。原先还教着孩子要忍让,可看到孩子接二连三被欺负,内心开始不平起来。并且,也有些疑惑,还要继续教孩子忍让吗?如果不反击,恐怕孩子就要一直挨打了。

因此,听到有家长教孩子说:「他如果再打你,你就打他。」「他咬你,你不会也咬他?」「你不敢打他,他以后就专门欺负你。」甚至有些家长告诉孩子:「下次再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要是打不赢他,回来我就打你。」 一时的气恼与不平,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缓解孩子一时不受欺负,但如此教育,会将我们的孩子引到哪一条路上去呢?

二、教孩子打人 孩子变得暴力

一位孩子的母亲,原本教孩子要谦让,纵然被打,也教孩子不要还手,要忍耐。刚开始,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妈妈也只是安抚一下,让孩子不要计较。孩子很听话,妈妈说要忍,他便忍。可一次、二次、三次后,孩子被打的次数越来越多,妈妈终于忍不住了。一天,看到孩子的小手被小朋友咬了一口,既心疼又气愤地说:「他咬你,你怎么就不咬他?」孩子说:「妈妈说不可以打人。」妈妈坚定地跟孩子说:「现在开始,谁敢再打你,你就打他。」

孩子很听妈妈的话,从那时起,一有小朋友打他,他便马上还击,握起小拳头就打过去。因此,常常把别的孩子打伤,孩子因此也变得暴力起来。于是,妈妈虽然不再心疼孩子被打,却转到天天为孩子担心。不知道今天又有哪个小朋友被孩子打伤了,经常接到老师与其他家长的投诉,奔波于带孩子上门道歉,给人赔医药费。

而另一位父亲,在孩子被欺负时,也气愤地对孩子说:「下次如果再有人打你,你就狠狠给他打过去,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爸爸负责。」孩子记住了爸爸的话,怀着一颗报复的心,从起初的还手,变成有人稍惹他一下,他便马上反击。而且打人时还不留情,出手很重。虽然他少被挨打了,可他的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暴戾,心也越来越冷漠。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暴力和争斗,却少了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和谐。

可当心变得敏感而易怒,总是防着人,常有不善之念,那他生活的世界,是否就成了一个黑暗与邪恶的世界? 如此,有人也许会感到矛盾,教孩子打人不对,难道要让孩子一直受欺负吗?

三、客观面对 解决问题 1.看清事实 客观面对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小时,也许都不太记得自己在幼儿时发生了什么。有时谈起与小朋友打架,输了还找对方讨回自己给的东西时,还觉得很好笑。毕竟孩童时期的争执与打闹,是一种幼时冲动,并不是有意识地攻击、伤害对方。然而如今,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家中,孩子便是每一个人都疼惜的宝贝。甚至在家中不小心跌倒了,就有不少长辈跑过去想抱孩子。一边哄,一边还拍打着他撞倒的椅子说:「椅子真坏,让宝宝摔倒了,奶奶替宝宝打椅子。」于是假装打了几下椅子,孩子听了也觉得椅子不对,害自己跌倒,也跟着打起椅子来。

没有教孩子跌倒后学着自己爬起来,也未让孩子感受跌倒并不值得恐惧,应该自然、勇敢面对。孩子也不懂如何走,能不碰倒椅子,如何避免受伤。反而在跌倒时责怪椅子来,把将责任向外推。这样,孩子便可能养成一种习惯,遇到问题总喜欢责怪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进步。在幼儿园中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打架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长辈需要先了解清楚,为什么打架。如果只是彼此玩闹时一个不小心,自然不应过于计较。家长若过于呵护自己的孩子,总要替孩子出头,甚至因此责骂老师,如此,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实际性的帮助,也未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首先需要看清客观的事实,到底是因为自己过于呵护孩子,还是孩子真的遇到问题,需要我们的引导、帮助。

2.合理引导 长善救失 ①救其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是长养孩子善的一面,同时又挽救他过失的一面。当看到孩子有错时,正是我们要给孩子引导,帮其导回正确人生道路的时候。因此,家长与老师如果发现有孩子喜欢欺负别人、打人的坏习惯,更应存挽救其过错的爱心,亲师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引导回来。试想,孩子为何会变得爱打架,喜欢捉弄、欺负别人呢?幼小的孩子,好似一张白纸,他并不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此,他成长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感受的,都在影响着他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可以先注意一下,家庭中夫妻之间是否和谐,孩子自小看的影片中,是否有暴力倾向的引导,在教育孩子时,是否会常常责备、打骂孩子?是否引导孩子保持那颗善良仁爱的心?是否在家庭中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不讲道理?相信抱持着一颗挽救孩子过失的爱心,一定能看到孩子今天犯错的原因。当我们能找到原因,要对治问题便不困难了。曾有个孩子,在家特别受宠。每天,爸爸就趴在地上给孩子当马骑,奶奶又总陪着孩子到处玩,妈妈成天忙于做家务,想管管孩子,也没有时间。孩子在家他最大,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到了幼儿园,自然也是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得不到时就闹,急了干脆就抢,抢不来时就打。一旦任由孩子养成这样骄纵的性格,如何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呢?

反之,没有与孩子沟通好,温暖他的身心,却经常打骂,也不利孩子的成长。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可表达的方式却总是以埋怨的口气:「你这小孩怎么回事,人家某某家的孩子比你乖多了。」或者,回来便问:「今天是不是又在外惹事了?」「你这小孩,看到你我就生气」等等。虽然父母是希望孩子变好,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他又怎么懂得爱人,与人和睦相处呢?

能看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不是有不合理、不适当的地方,更能帮助我们教育好孩子。因此,遇到孩子打人,先不要着急打孩子,先问清楚他为什么打人,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也教导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这也需在平常中,教孩子圣贤的教诲,让孩子心中有善恶的标准,否则孩子不知道善恶是非,便无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②长其善

每个孩子,都有其天真善良的一面,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他善的一面需要鼓励促进。

有位小朋友,在幼儿园被人打,妈妈很心疼,对她说:「你怎么那么笨?他咬你,你不会也咬他吗?」孩子却坚决不肯,跟妈妈说:「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坚持要做一个好孩子。

另一位男孩,与小朋友一起推小车玩。对方小朋友在推的过程中,自己撞了一下,心里不高兴,扬手就打这个男孩子。可这个男孩子却站在那儿让他打。家长看到很心疼,责备他说:「你怎么那么傻,不会跑开吗?傻傻地站那儿让人打?」孩子却说:「我如果走开了,他会摔倒的。」因为两个小朋友一起扶车上斜坡,一个走开了,另一个就可能跌倒。

当看到孩子有这颗纯真的善心时,我们难道不会感动吗?面对孩子的善良,不是去抹杀,而是需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若将孩子这难得的善良与爱心,变成计较、埋怨与报复,不但起不到长善的效果,反而长了孩子错误的心理。试想一下,怀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与怀有一颗计较埋怨之心,什么样的心境,会让孩子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除了要保护孩子的善心外,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长养善心,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若是偶尔一次的打闹,大可不必计较,若是对方孩子顽皮,喜欢欺负弱小,那么可以告诉孩子:「打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不打人,但我们也要帮助小朋友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啊。因为也希望小朋友跟你一样,做一个好孩子。」鼓励孩子用帮助对方的心,去帮对方改正毛病。因此,在对方要欺负自己时,可以正气凛然地对他说:「打人不是好孩子,你再乱打人,我就不跟你玩了。」或是让孩子及时走开,又或大喝一声以警诫对方。如果是因为抢玩具而打人,可以说:「你要玩玩具可以,但不要抢,我先让你玩,你玩完后也要让我们玩,不能不讲理,不讲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如此,对方的孩子也会受到警诫,不敢随意打人。孩子除了知道别人做错,自己不要跟着犯错外,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是任由对方继续错下去,而是懂得如何更好地制止对方不好的言行,以自己的正确言行影响对方改过。

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孩子从受欺负变成帮助他人,以更博大的胸怀与勇敢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遇到的困境,会让孩子更懂得如何解决问题。家长也需时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多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长其善。

③补不足

除此之外,也需帮孩子补不足。孩子若经常被打,看一下,孩子是否不善于在团体中生活。或者,是因为孩子的性格过于怯懦才常常被欺负。若孩子是因为性格软弱、内向,就需我们善加引导,帮孩子树立信心,增加勇气。同时,也应更好地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们和睦相处,让他更好地适应团体生活。首先,家长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平常与孩子的言谈中,是否有伤害、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比如责骂孩子笨,或直接说孩子太胆小才让人欺负,又或其他可能导致孩子没信心,胆小软弱的因素。找出原由,消除这个因素。而后,尝试着提起孩子的积极性,比如每天陪孩子读读《弟子规》,读诵时姿势端正,字正腔圆,使他更有兴趣与信心。平常,鼓励孩子一起做家务,有机会可以带他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或是主动帮助别人。让孩子多尝试,使他在生活中渐渐树立起信心。这其中,需要及时加以肯定鼓励,让他更有勇气尝试。同时,也引导他可以主动帮助小朋友,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

曾经有个孩子,在幼儿园常被人打,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便问她:「你为什么被打呀?你有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他不打别人,却打你呢?」孩子听了,便开始想自己是不是哪儿错了。后来,妈妈安慰她以后,又告诉她:「以后啊,你多关心一下其他小朋友,人家找你借什么,你就借给他,不要小气。跟大家好一点,与小朋友们团结友爱,到时,你再看看人家打不打你。」

而后,这个小朋友真的这样去做,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也很大方,别人找她借什么,她都很乐意借给人,与全班的小朋友关系都很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于是她发现,真的不那么经常挨打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跟她玩,她也觉得在幼儿园里很快乐。当跌倒时,让孩子自己尝试着爬起来,勇敢跨出脚步去探路,也许,孩子自己会更有收获。四、一起学《弟子规》 让孩子更好成长

在磕磕碰碰中长大,对孩子也是一种磨练。从小事事如意,样样顺心,不吃一点亏,对孩子的成长也未必是好事。我们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外,也需帮孩子扎下德行的根,使他不仅德行增长,也更有智慧与勇气去面对、冲破人生遇到的困难与关卡。

因此,从小能教导孩子《弟子规》,以《弟子规》为他人生的标准,自我规范,可以让孩子心中有是非善恶的标准,如此能更好引导他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坚守道德,坚守做人的正道。

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是要自己走完人生的。我们能在他幼小时,帮他树立好人生方向,奠定德行根基,可以帮他少走很多的弯路与冤枉路。毕竟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要教会孩子自己走好人生。当有一天,我们放开手,看到孩子能稳当地踏出他人生的步伐,勇敢面对人生,以积极乐观的心去打造他的未来时,我们也可以放心了。

帮孩子扎下德行之根,让孩子更好地承担起家、国的责任与重担吧。他能怀有一颗真诚善良的爱心,那无论在什么境界里,他的世界也依然那么光彩、美丽……

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 第2篇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是幼儿非常容易接受和乐意参加的活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 ,反复地模仿和体验,既提高游戏水平,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正基于这点, 但是,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 ,目前我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上,缺乏关爱与宽容。对此,我们确立了: “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会关爱与宽容”。

二、分析: 近年来,我园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围绕“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如何组织各年龄段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等方面的问题做了专题研讨。具体表现在: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角色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了角色游戏的正常开展。教师能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适合的游戏材料;能适时地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观察、指导。②游戏中尊重幼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游戏,游戏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有一定的角色意识,遵守游戏规则,能正确使用材料,游戏中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商合作等。因此,我们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培养时,应努力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悉心照顾“孩子”,给他喂饭、送幼儿园、去看医生;在“开汽车”游戏中,“乘客”会主动地给“老奶奶”让座,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了关爱他人,受人尊敬的愉悦情感。

(二)、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互相协商,强化文明交往意识

由于当前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交往能力。角色是游戏的中心环节,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游戏中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在我班小医院刚产生时,很多小朋友争着要当医生,常会发生抢口罩,抢针筒的现象;在其他区域也会有此类现象发生。所以每次游戏开始前,我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并商量好角色的分工及游戏的主题,如医院里今天谁是医生,谁是病人等。然后按照他们的分工及目标进行游戏。若商量不好,游戏便不能进行。这样做既避免了游戏的盲目性,又避免了游戏过程中因分工意见不同而发生的争执。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分工合作,互相协商,使孩子们的文明交往意识得到了强化。

(三)、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宽容,形成良好的交往观念。

幼儿辩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常因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在活动中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而发生争斗。幼儿的自制力较差,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别人发生争吵,如在同时喜欢一件玩具,同时喜欢一个角色等时候。在交往中不懂得关心、宽容别人。幼儿的自私、不宽容的交往方式势必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抓住了游戏中的每一个契机,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思考。如:别人不小心碰了我怎么办?别人与我同时喜欢一件东西,我该怎么办?„„ 同时设置了一些情景表演,让幼儿看、想、论,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我会让他下一次小心一点,我会把我喜欢的玩具给他先玩或是大家一起玩„„这些“办法”的提出,说明幼儿都有一颗善良、关心他人、宽容之心。平时我注意经常鼓励小朋友关心同伴,宽容同伴的缺点和错误,引导他们体会他人对自己这样做之后的态度和情感,并让幼儿谈谈这样做以后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引导,绝大多数幼儿与同伴交往时都能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并认识到了对同伴不能苛求以及只有会关心、宽容人的人才不会失去朋友这一道理。(四)、家园联手,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

当前,家庭早期教育已形成社会的共识,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知道家庭教育,使家长知道家庭的欢乐,亲情是培养孩子关爱情感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帮助家长逐步提高教育孩子关心他人的责任感,并且落实到言行中,为此,在庆端午节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包粽子”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动手,做粽子、蒸粽子。热热闹闹过端午节。父母和孩子分吃粽子,孩子争先恐后给爸爸妈妈拨粽子,并讲着祝福的话,家长们“受宠若惊”,进一步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家长们从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

(五)、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大自然是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是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活教材。所以说,幼儿喜欢一切活泼、美丽的事物、一只蝴蝶、一朵小花都可能激发幼儿的爱美向善之心。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能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萌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此,春暖花开之际,我们组织幼儿春游,在春游过程中,孩子们拿着小铲去挖土,在土层中发现树根、草根、小昆虫时,引导他们发现动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从而感受到土壤的重要,当孩子们听到快乐的鸟叫声时,告诉他们小鸟是因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会有动听的歌声,当孩子们看到池塘里鱼儿快乐地游泳时,告诉他们是干净的水为鱼儿提供了舒适的家„„在春游中,孩子们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互相交流,知道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初步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了爱护环境,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反思与效果

让学生学会宽容 第3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其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学校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宽容教育,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 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一、在学校德育中要强调宽容教育

学校要把宽容教育列入到德育工作计划中, 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加强宣传, 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宽容与做人、宽容与处事、宽容与成才的关系;要加强道德实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强宽容教育:一是开展以班级和寝室等为单位的友好竞赛和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为集体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集体付出一定的努力, 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相互协助、团结合作, 体会集体的精神和力量, 感受团结协助的基础是宽容;二是经常有意识地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就能够使受帮助的同学感受到同学的温暖, 使帮助者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心灵的快慰。不仅如此, 在互助的过程中, 学生还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 从而使学生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 逐步改变自我中心主义, 变得心中有同学, 心中有他人;三是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服务活动,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倾向。

二、在教学行为中要体现宽容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一个善于宽容他人的教师, 其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在工作中, 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如果—味地批评和冷嘲热讽, 势必造成师生的对立, 致使学生自暴自弃、脱离集体、疏远同学, 助长他们的狭隘心理的滋长。因此教师应有深厚的涵养, 对于问题学生要真诚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 多一些善意的点拨和鼓励, 使学生在宽容中自省自悟, 改正错误, 体会自尊。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宽容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抓住时机, 将宽容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包容一切的气度。首先, 任何学科都有德育的功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 对学生实施宽容教育。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实施宽容教育。以前, 绍兴市名优教师何伟依到我校上公开课, 由于是借班上课,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都不熟悉。一次, 何老师提问, 全班哑雀无声, 只有一名学生举手。何老师不假思索地叫了他, 谁知他站起来竟不会回答, 何老师很快调整了心态, 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有勇气举手, 今天我们学的是新知识, 你暂时还不会, 没关系的, 老师相信你能够学好的!”在随后的课堂检测中, 这名学生竟然还得了高分。课后, 班主任老师告诉何老师, 刚才举手的是一名差生。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在听课后感慨地说:“我教书教了这么多年, 脾气一年比一年暴躁, 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原先以为只有批评、训斥才能使他们有所触动, 今天听了何老师的课, 我确实该反思了。”

四、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宽容教育

让孩子学会宽容收获快乐 第4篇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针对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父母要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推崇尊重和赏识的良好氛围,使孩子通过切身体验到的被尊重和被赏识而真切感受到尊重和赏识他人的意义,进而学会宽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宽容的心。例如,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当前大部分的幼儿园的各个班级,都会设置一个专门用于展示孩子们作品的展台或划定专门区域,教师引导孩子们对各个作品加以评价,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不喜欢的作品自己认为哪点做的不好,该如何加以改进等,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们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锻炼胆量;另一方面,也是最具深远意义的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在对同伴作品进行评价过程中,看到同伴的优点,学会欣赏,深刻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的道理。这一点同样可以为广大父母所借鉴,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的去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学会宽容,不苛求。

笔者在此谈及的环境,并不单纯的指外界环境,同时还包括内心精神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健康美好的内心精神环境比外界环境的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幼儿与父母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美好的同伴感情,相互之间加以包容,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积极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娱乐,势必会在幼儿小小而稚嫩的心灵中种下一棵宽容而善良的种子,并随着孩子的成长、阅历的增加而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二、引导孩子认识差异性

现代社会大部分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都会去幼儿园,由幼儿园教师对其进行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父母的教育往往更具有影响力。因此父母要对自己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准确的认识,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例如,引导孩子认识到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有所差异的,是具有多样性的,进而可以对他人与自己的差异之处有客观而正确的认识。父母教导孩子,一般也是寓教于乐,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的,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者道理巧妙的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和道理。此外,在孩子回家之后,作为幼儿的引导者的父母,要注意激发孩子对幼儿园教育的兴趣,鼓励他在幼儿园中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充分的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从多个途径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幼儿园里各种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师会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知识融入其中,如:在课上提问时,老师会对幼儿不同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让幼儿展示各自的强项,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从而赏识、尊重他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强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三、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父母要注意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造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将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充分的展示在同伴面前,进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从而学会尊重和赏识他人。一般而言,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长也是非常清楚的,这就需要父母积极的引导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且对于和自己不同意见的,或者不同想法的孩子也要有包容心。平時父母在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想法,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强迫孩子,这样的言传身教,就能够使得孩子更好的理解宽容两个字的含义。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学会赏识和尊重他人,要懂得互相帮助和学习,学会包容,在与人相处中保持一颗宽容心。

首先父母要给予孩子比较温馨,友爱的家庭环境,一般而言,假如一个家庭是非常和睦宽容的,那么孩子也会形成一种互相宽容,不争的行为模式,因为孩子的人格形成有一种过程,而5—7岁正是最佳阶段,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而且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家长要能够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

幼年时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从而度过一个快乐而美好的童年。

与爱同行让我们学会感恩 第5篇

爱从不分大小,那是一份付出,不管是给予,还是得到。爱也有很多种形式,感恩、回报、默默的照顾、尽力的满足……

但最重要的,还是感恩。同学们,你们会感恩吗?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仔细想想,母亲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生下了你,照顾着你;父亲任劳任怨,起早贪黑赚钱养家只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父亲母亲做的一切,那都是为了你,他们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啊!但是,你是否在他们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你是否在他们失意的时候嘘暖问寒;你又是否在他们生辰时献上一句淡淡的祝福?父母为我们操劳,为我们倾注心血,而然,我们往往毫不领情,反而得寸进尺,不去理解他们,时不时还辱骂他们几句。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有没有察觉到他们眼角细微的皱纹?有没有看见他们发端不知何时染上的白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虽然父母无私的爱并不期望能够有什么回报,但我们不能忘本,失去了感恩的心,就失去了他人对你的信任和良好的品德。真的,父母只是希望在看着你吃着饭菜时偶然的微微一笑罢了。

学会宽容孩子的缺点 第6篇

高陂镇彩瓷厂幼儿园 杨朝晖

实践时间:2012年7月4日

实践内容:学会宽容孩子的缺点 皮亚杰指出,非常年幼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想法、做法无拘无束,有时与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有一定差距,会做出一些违背成人意愿的事来。《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要有接纳、理解孩子种种行为的海量。但是,在现实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未必随时都能保持理性的头脑,等待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宠爱,不可避免会养成娇惯、任性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表现为事事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我想怎样就怎样,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谁和谁争吵打架了、谁在教学活动中捣乱了、谁乱扔玩具了等等;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严重地干扰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容易失去理性,过分批评和指责幼儿。

让孩子学会宽容与爱 第7篇

在我的小学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读过不少好文章,其中给我教育最深,使我受益匪浅的就是《老外撞着小孩子》这篇文章,它发人深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老外的车撞着小孩后,围观的人都纷纷谴责老外,而小孩的妈妈非但没谴责老外,还没收老外一分钱的故事。从这位阿姨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宽容别人,宽厚的美好品质。并且阿姨的举动,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按理说老外撞伤了小孩,阿姨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向老外索要几千,几万美元,可阿姨并没有这么做,她以自己的宽宏大量的高尚胸怀原谅了老外的过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阿姨这样宽厚的人很少.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打伤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一定不会管那个同学是不是故意的,不仅仅是还击,而且会是加倍奉还。

记得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支中性笔,还给她时,不小心摔在地上。我捡起来,看了看,只是染了一点灰。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夺过我手中的笔,让我赔她一支新的。还有一次,一个同学的钢笔的零件散了,我把她的零件放进我的包里,后来还给她时发现少了一个小零件。就让我用我的钢笔和她换,可她的钢笔早已散架了,让我怎么换呀?我好心让她把零件放进口袋里,却落得个赔钢笔的好下场,真是好心没好报。

让学生学会宽容 第8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复兴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学校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宽容教育,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宽容精神, 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一、在学校德育中强调宽容教育

学校要把宽容教育列入到德育工作计划中, 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加强宣传, 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 宣传宽容与做人、宽容与处事、宽容与成才的关系;要加强道德实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加强宽容教育。一是开展以班级和寝室等为单位的友好竞赛和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为集体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集体付出一定的努力, 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相互协助、团结合作, 体会集体的精神和力量, 感受团结协助的基础是宽容。只有宽容, 人们才能摈弃成见, 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二是经常有意识地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 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家境好的同学帮助家境拮据的同学, 只要引导得法, 就能够使被帮助的同学感受到同学间的温暖, 使帮助者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心灵的快慰。不仅如此, 在互助的过程中, 学生还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消融彼此间的隔阂和冷漠, 有利于相互了解对方的优点, 看到各自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 逐步改变自我中心主义, 变得心中有同学, 心中有他人。三是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社区服务活动,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倾向。

二、在教学行为中体现宽容教育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一个善于宽容他人的教师, 其本身就是“活的教材”。在工作中,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教师如果一味地批评, 势必造成师生的对立, 致使学生自暴自弃, 脱离集体, 疏远同学, 助长他们狭隘心理的滋长。因此, 教师应有深厚的涵养, 对于问题学生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多一些善意的点拨和鼓励, 使学生在宽容中自省自悟, 改正错误, 体会自尊。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宽容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 抓住时机, 将宽容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包容一切的气度。首先, 任何学科都有德育的功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 对学生实施宽容教育。如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 (下)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对宽容的涵义、宽容他人的意义以及怎样做到宽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格言、典故、成语故事, 也都是对学生进行宽容教育的好素材。如《周易》中的“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左传》中的“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林则徐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还有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张英的“六尺巷”的故事、“管鲍之交”的故事, 等等。此外, 在英语教材中, 也有许多有关宽容教育的小故事, 如新目标《Go for it》英语教材第九册Unit 2阅读材料“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中, 讲述了一个经常制造很多麻烦的问题学生, 由于母亲对他的宽容和爱, 改变了他的一生。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实施宽容教育。某日, 绍兴市名师何伟依到我校上公开课, 由于是借班上课,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都不熟悉。一次, 何老师提问, 全班鸦雀无声, 只有一名学生举手。何老师不假思索地叫了他, 谁知他站起来竟不会回答, 听课的老师都为何老师捏了一把汗, 同学们也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位学生。何老师很快调整了心态, 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有勇气举手, 今天我们学的是新知识, 你暂时还不会, 没关系的, 老师相信你能够学好的!”在随后的课堂检测中, 这名学生竟然得了高分。课后, 班主任老师告诉何老师, 刚才举手的是一名后进生。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在听课后感慨地说:“我教书教了这么多年, 脾气一年比一年暴躁, 认为学生不如以前了, 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原先以为只有批评、训斥才能使他们有所触动。今天听了何老师的课, 我确实该反思了。”

四、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宽容教育

学校要把教育教学的目标从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应试教育, 转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改善因过重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而形成的紧张的同学关系。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要信任他们, 给他们以改过的机会。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自觉矫正不良倾向。一次, 我校的一个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报告, 说他的孩子新买的球拍被偷了, 要求老师在班级里好好查一查。这位老师并没有立即展开调查, 而是请同学们讨论该如何找这副球拍, 结果有个学生说应该把全班同学的书包、抽屉都搜一遍。对此, 同学们有赞成的, 也有反对的。此时, 老师让同学们开个辩论会, 通过辩论, 师生一致认为还是不搜的好, 说那个拿了球拍的同学一定是另有苦衷, 他看同学们今天这么诚心诚意地帮那个丢球拍的同学找球拍, 一定很感动, 一定会把球拍还回来的。果然, 第二天球拍真的回来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宽容保护了那个拿球拍孩子的自尊心, 也拯救了孩子的心灵。此外, 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 与家长交流宽容教育的经验, 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公民教育才能让下一代学会宽容 第9篇

我国并没有针对宽容的专项教育。事实上,“宽容”是难以通过“专项”实施“教育”的。因为宽容从根本上讲,是关爱心、同情心,是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对人格的尊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本身充满爱。在一个没有爱,处处充满冷漠、功利争斗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是难有宽容之心的。

我国当今的教育,总体来说是功利教育和竞技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把受教育者分为成功者和失败者,由此造成这一群体的撕裂;其次把教育变为竞争的工具,每个受教育者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高分进入好大学,有好工作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低分则无法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我国学校教育给孩子们的第一课是,好好学习,争做第一,这就注定彼此把同学作为“对手”。关爱心、同情心,在之后的學习生活中,非但得不到培养,反而被扼杀——成绩优秀的同学生病,大家幸灾乐祸少了一个对手;还有的则不惜采取伤害他人的方式,以便自己能获得好的发展机会。

与之对比,国外的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本质,即让每个人生活更美好,它并不特别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让孩子们互比高低,而是注重让学生们“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与自己比,而不是与他人比,每天自己比昨天有进步,自己就更好一些。这样的教育,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另一方面,让每个个体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简单地说,这就是做人的教育。

另外,国外的教育中,比较注重个体责任、权利、尊严的教育,以及说理教育。在对待一件事时,老师会引导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以说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以身份下判断,更没有主题先行。比如,美国某校园发生枪击案,如果枪手是中国留学生,国人马上担心留学生群体会被歧视,而在美国社会,并不会特别关注枪手的身份,进而对这一身份的拥有者加以歧视;也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会分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不幸,全体反思加以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教育和社会中,弱势群体不是被排斥践踏的,而是被保护尊重的,善待弱势群体,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

在一个多元的教育中,是不存在“主流”和“非主流”、“另类”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只要其行为符合法律,不违背道德,就是允许存在的。我们以“另类”、“非主流”去看待这些孩子,是意图把所有孩子的成长纳入一个模式,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的失败者群体。这样的教育,非但不能培养杰出的创新人才,就连培养合格的公民也难。因此,在多元的教育里,一个教育者,绝对不会标榜自己多么“宽容”,因为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发展,是教育者的基本职责——难道教育者不就应该这样吗?

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影响力,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个错误教育方式,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过程中有批评,但批评不是体罚,前者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后者不讲道理,且伤害学生的自尊与人格。“打小报告”则更是十分荒谬的反教育做法,这严重扭曲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做“两面人”,破坏学生间的信任。在这种教育环境中走出来的学生,人格和心理都会有问题。

网络时代的孩子们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他们很容易就会变成“喷子”,很容易为一件小事战起来。这是由于没有公民教育所致。在貌似自由的网络空间中,没有责任和道德意识的网民们,是很难理性的,甚至连法律、道德的边界都弄不清——单纯的宽容教育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教育必须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基本理念。

上一篇:关于工程项目质量论文下一篇:中班数学猜一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