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2024-09-02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精选8篇)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第1篇

2.物流企业运作组织结构:目前我们物流企业的运作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呢?

(1)层次分工不明确。运作组织应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工,比如分成市场营销部、业务拓展部、客户开发部、运作管理部、配送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技术信息部等。但是,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采取一种详细的专业化分公司的模式进行组织架构的运作,完全只是简单的遵循运作3步法,市场销售部、运营管理部、客户服务部,其他的只是简单的后勤管理部门,这种简单粗暴的组织架构使我们的运作过程从来不追求细化,只是要得一个大概。而且在我们的运作组织架构中,所有的东西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客户需求分析到运作目标的目标定义、实施方法、最终结果、测试与验证完全由物流项目组自行完成,而没有第三方的介入,总之,这种运作组织架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只站在一方的基础上,不具有客观性,从而给客户开发也带来一定的阻力。

(2)运作流程和阶段划分不清。运作阶段划分是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运作阶段可划分为市场销售阶段、运营管理阶段、客户服务阶段、后勤保障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求进行详细的二次划分。但是国内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划分模糊,分工不够。

(3)物流企业对于运作状态控制管理责任认识不统一。少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后勤总负责人负责;少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市场总负责人负责;还有一部分认为物流运作应由财务总负责人负责,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认为物流运作应由运营总负责人负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表明了我国物流企业对于谁负责运作的控制都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因此常常是由不应负责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了运作的重任,造成了整个物流运作流程的混乱。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第2篇

摘要:物流组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排企业里负责物流活动的人员,以鼓励他们更好地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这些组织活动要通过推动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成本平衡来提高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分拨效率。本文主要对物流组织结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物流企业组织创新的途径主要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学概念。采纳流程观念的组织发现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步骤与所需要的输出根本无关。取消这些不必要的步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同时还能为顾客提供更快的服务,这样做无疑很好,但必须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传统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和等级的基础上,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曾很好地服务于企业,但已不适应现代竞争的环境。业务流程再造对许多传统的组织结构原则提出了挑战,促使企业重新设计流程,以在绩效上取得迅速的提高。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

业务流程再造区别于传统职能分工的地方,就是不仅要求在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中减少甚至消除那些降低工作效率、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以使一个经营流程整体化、一体化,更要求已经营流程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彻底改造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包括:流程组织的整合作用;物流业务主管的统领作用;相应职能部门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的控制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在对组织设置改革创新应主要遵循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作业流程相结合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两个原则。

由于物流作业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库存与补充、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单纯以一个客户为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并不复杂,而对多家用户的物流作业流程设计和改造,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作业流程将改变原有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许多理念,影响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和职能的划分。

又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给物流系统带来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物流的效率化、最优化;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物流业务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实施,将影响或改变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物流业务部门的地位和权力,因此,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考虑与实施信息技术或电子商务结合起来。

用好物流企业中人员的关键在于对其的了解。新的组织机构需要的角色可能会与现在的员工所承担的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选聘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全体员工或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所需的新技能和行为方式。

评估新流程设计对技术的要求是极为重要的,对组织现有的技术结构必须进行深入的考察,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技术、设备与机器等,以便确定它们支持新流程设计的能力。而对构建流程要求、充分考查了组织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要素之后,就可以设计新的组织形式了。至于管理层次、规章制度、组织角色和责任等都可能需要调整,对新方案必须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使得新的流程设计能够实施。对于指导和培训员工,作为新的组织形式的一部分,角色的确切定义必须明确。对员工应该进行执行这些工作职权的指导和培训。新工作职权,同时也要强调执行绩效提高的工作职权。

与人员基础结构一样,新流程对技术的要求也必须在这一阶段给予考虑,特别是在所要求的技术同现有技术的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传统体制到来的一系列问题,建立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架构的新的技术平台,并从企业整体角度而不是正在改造的单个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角度来考虑技术的需求。

加强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在企业组织创新中物流组织创新相对落后,多数企业仍然

采取直线职能制甚至分散式的物流组织结构,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成本高,反应灵敏度差,物流效益低下,严重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物流组织创新势在必行。针对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现代物流和组织创新的理念

从实物分配(PD)、后勤保障(Logistics)到强调客户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理念不断升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应跟上经济的发展,彻底抛弃物流就是传统的分离的仓储和运输的观念,将物流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要更新企业组织的观念,从强调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向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转变,与现代物流观念融合,树立从物流角度对组织创新的理念。

2.物流组织创新要与企业制度、技术、管理、市场等创新的相结合企业制度如企业产权、人事和分配等制度直接影响物流组织的变革,这一方面在大型企业特别是铁路货运、邮政快递等垄断型物流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是物流组织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生产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物流组织创新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没有MIS、MRP、JIT、ERP 等生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就很难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物流组织。对于流通型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其物流组织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着市场和客户,不可能脱离企业服务、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

3.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

由于物流工作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性质,以及通常跨越一个行业运作的事实,可以说更是没有彻底的对或错的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组织创新因时、因地、因企业而异,类同的组织结构,在不同企业中的运行效率可能相差很大,企业在借鉴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时,要考虑适用性。

4.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物流组织的创新可以是增量式的较小变化,也可以是组织结构的彻底变革。物流活动的跨度大,组织的变更往往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波及到企业的内外,必须充分考虑创新的条件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渐进式和彻底式的创新各有利弊,关键要看创新的成本大小。

5.重视物流组织创新的科学论证与系统设计

企业在进行物流组织创新时,要善于利用企业“外部人”的作用,聘请经济、管理、物流等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和论证设计是必要的,如海尔的组织创新专门聘请了国外SAP公司著名专家。

应正确认识分工、职权、统一指挥、管理跨度、部门化等经典组织设计原则的优点和局限性,对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甚至跨地区、跨企业的物流活动,其组织设计更多地要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物流过程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实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并按照分析组织存在问题、设计物流及信息流流程、进行组织结构设计、试运转、反馈、改进等一定的程序进行。

6.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不仅受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着物流产业特征、竞争状况、环境变动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只有当企业物流的外部平台建设(政策平台、信息平台、技术设施平台等)以及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水平,形成社会化物流体系,企业采取物流外包和物流联盟组织形式才更加有效。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导致物流产业发展的缓慢,要改变这种面貌,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综合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物流组织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福华编著.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精要[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64-66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第3篇

1 民营物流业的发展对组织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稳定的发展,全国物流服务需求量日益增长,为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数量的飞速增长提供了硬件保障与市场空间。2001年我国物流企业有1000多家,2003年我国物流企业数已达上万家,到2005年底,我国在册物流企业数已达73万家。保守估计,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百万家。其中,民营物流企业的比重超过90%。在民营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要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那么加强民营物流业的组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既是民营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营物流业组织管理的内在要求。

其次,一个民营物流企业,其物流网点往往十分广泛,且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现在许多大型的民营物流企业不仅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遍地开花”,而且已深入各县,甚至乡镇。这些企业的全国铁路、公里、海运、空运等各种物流网络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各地,并在不断扩大。因此,加强监管、加快宏观调度,建立一个最优化的物流企业组织管理框架也显得十分必要。

再次,现阶段,虽然民营物流业蓬勃发展,但是乱象频出,民营物流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民营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组织分工、权责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我国民营物流业的管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2 我国民营物流业组织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组织部门设计不合理

民营物流业在其成立之初,因自身规模的局限和业务管理的需要,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部门设计。这种组织部门设计虽然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但是由于人、财、物过分集中,在其发展壮大之后,就形成了不利于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可能助长部门主义风气的局面,从而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甚至引发组织冲突,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2 集权化程度高

目前,我国民营物流业在组织层级设计中普遍坚持集权管理,并且多数民营物流企业集权化程度相当高。在物流业发展之初,组织的规模都不大,员工数量不多,所以集权的程度也很高,这样能增强可控性,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但经过几年至十几年的发展壮大,许多物流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如果继续过分强调集权管理,会造成企业领导和高层主管负担过大,对组织的可控性产生威胁,阻碍企业的发展。

2.3 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

在我国各民营物流企业中,基层员工所占整个人员比例往往较高。这些员工,如:装卸搬运工、司机、跟车人员,普遍缺乏较高的知识和文化,多表现为:好逸恶劳,一有机会就会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不负责任,遇事尽可能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对于这些员工的管理,各民营物流企业都还不到位,没有一个确定的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基本只是凭借企业领导或高层主管的个人意愿进行管理。一旦主管失去威信或出现决策失误,必然出现工作人员不服从指挥的现象,造成组织内部的混乱,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2.4 组织文化欠缺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精神和伦理规范的体现,是一个组织的灵魂。组织发展的好坏,与组织文化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越好的组织文化越能对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合理有效的引导。可是就我国民营物流业的现状而言,从宏观上,整个物流业缺乏一个统一的优秀的组织文化;从微观上,各民营物流企业缺乏适合自身的出色的组织文化,这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3 进一步加强我国民营物流业组织管理的对策探讨

3.1 组织部门设计合理化

一方面,要灵活设计组织部门。在民营物流组织成立之初,还未形成较大规模时,采用直线职能的组织部门设计比较合适。但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个物流分公司的设立,顾客数量的增多,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直线职能式的组织部门设计就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在这一时期,民营物流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和再设计组织部门结构,采用适合自身的组织部门结构,如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甚至是矩阵型结构,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和优化,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力求精简高效。一是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部门设计要体现局部利益服从组织整体利益的思想,并将单个部门效率目标与组织整体效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部门设计要在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力求人员配置和部门设置精简合理,不仅要做到“事事有人做”,而且要做到“人人有事做”,做到工作任务充裕饱满,部门活动紧密有序。

3.2 组织层级设计科学化

一方面,要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层级设计。在充分考虑到组织的规模,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员工的数量与基本素质和组织的可控性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避开集权制与分权制的缺点,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尽可能调动每一环节的积极性。在组织内集中筹资、融资权,投资权,用资、担保权,固定资产购置权,财务机构设置权,收益分配权等,分散经营自主权、人员管理权、定价权、费用开支的审批权等。

另一方面,要避免组织内部层级与权责的冲突。在组织层级设计中,强调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在企业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制定更高的行动目标,并加强团体之间的沟通联系,尤其是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首先要明确必要的职权关系,既要充分认识到参谋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协作和改善直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应当授予参谋人员必要的职能权力,这种权力应该主要是监督权,同时还要给予参谋人员必要的工作条件,以缓解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

3.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应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各民营物流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的时候,必须要在掌握各项数据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与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职位的工作量以及组织的工作效率挂钩,同时要考虑内部供给与外部供给两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在招聘录用环节要把好关。在招聘录用过程中,民营物流企业应做到因事择人,知事识人,即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中的人员供需计划招聘录用,满足组织的实际人员需要,并且被录用的人员需要对空缺岗位的特点非常清楚。此外,还需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即对应聘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考虑应聘者的能力、性格、知识和技能,从而做到择优录取。

第三,做好培训与开发工作。培训与开发活动要以组织的战略与规划为指导,确立明确的培训与开发目标,从实际的工作需要出发,根据员工的实际水平和所处职位的不同“因材施教”,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适当奖励。最终达到改善员工的工作业绩并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的目的。

第四,加强绩效考核。首先,民营物流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绩效目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应当保证其具体性和明确性。其次,选择恰当的考核主体十分关键,考核主体应当对员工在考核指标上的表现最为了解,并且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再次,应当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例如强制分布法和排序法。最后,须对考核主体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在考核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晕轮效应、逻辑错误、近期误差、首因效应等误区。

第五,完善薪酬管理。组织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合法性、公平性、及时性、经济性和动态性为原则,采取不同的薪酬战略,将基本薪酬、激励薪酬和间接薪酬相结合,将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相结合,以激励员工为组织尽心尽力地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效益。

3.4 塑造组织文化

第一,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在选择组织价值观时,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根据组织自身的目的、环境要求和组织方式等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模式。同时,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选择的组织价值观既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又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还要在本组织中有很高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

第二,强化员工的认同感。一方面要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精要,创造浓厚的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要对组织的员工实施相关培训教育,使组织成员能够系统地接受组织的价值观,从而加强员工的认同感。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培养和树立典型,以榜样特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可以仿效的体现组织价值观的具体行为。

第三,巩固落实。对待企业的组织文化,首先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使组织的每一位成员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地按照组织文化的标准去行动,对违背制度标准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对贯彻的好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要求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塑造组织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表率模范作用。

第四,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必须要在内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组织文化。民营物流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不断淘汰旧文化、不断产生新文化,促使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从而使组织文化达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 (第九版)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 (第七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董速建, 董群惠.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4]尤建新, 雷星晖, 陈守明, 林正平.高级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虚拟物流组织的结构模式研究 第4篇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第5篇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星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第6篇

解决农村物流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是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但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农产品无人问津、低价出售,供应链下游的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这种现状致使农业生产收入微薄,丧失生产积极性,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

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消费者中介组织餐饮业加工企业

我区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我区农村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 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还是农村主要经营方式。无论是农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是当地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都处于比较涣散和落后的阶段,功能相当薄弱。新的合作经济组织也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专业化知道都还处于萌芽阶段,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实际需要。农产品大多数还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超市、连锁店、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进行周转,几乎没有十分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结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就更没有了。物流标准化的运作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协调性差,依然还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另外,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滞后,同样也是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

2、物流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

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向导,虽然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远不够健全缺乏快捷、灵敏、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而且农村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标准的信息队伍,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无法真正到达农业生产者,农业物流的流向、流动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3、宏观调控和物流政策尚不到位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缺失,很多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物流作业无法规范,物流需求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的盈利难以预期,市场难以达成物流合约。而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村物流的发展,当前措施还比较模糊,加上农村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多无序竞争、不公平竞争层出不穷,正规的农村物流企业在市场中无所适从,也得不到政策的有效保护,从而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金融等服务尚未健全。

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物流需求点多面广、规模小,面向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物流的金融等服务容易出现交际成本和交易风险都比较高的问题。

5、农村物流技术落后

我区农村物流现在通常还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多数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使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严重,成本增加。据统计,在缺乏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情况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竟然高达25%-30%。大量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6、农村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及以下

长期以来,我区存在重物资生产轻物资流通的现象。近几年虽然也培养了不少物流人才,但相对还很贫乏。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熟悉农民贸易习惯和现代农村物流特点的人很少,更别谈能够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并系统规划的人才了。在目前我区物流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农村物流环节上的缺口严重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农村物流的网络建设、区域合作、人才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科研管理管理层面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逐步开展。

农村物流具有散落性、差异性、特殊性、自然性和边缘性,它不同于普通意义的农产品流动,而是涵盖了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一系列经营链的总称。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美国又是现代物流高度发达的国家,早已实现了物流现代化。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 论指导下,我区也要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畅通、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所示。批发市场之外的批发商农产品生产者超市连锁店产销售直挂中小商店消费者批发市场餐饮业

(1)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在国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领域已经广泛普及,通过网络,农场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农产品期货价格、市场供求信息、气象资料等情况,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咨询等 活动。可是在国内,在我区范围内,农业信息体系还比较欠缺,需要对农业信息工作加以重视,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外销、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之路。下一步我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建设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平台,积极探索信息进村入户途径;三是利用平台,广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尤其熟悉相关法规,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分布、农产品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因此要加强我区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农产品物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采用多种途径引进掌握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我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初期,可以聘请各方面的农产品物流专家组成物流专家组,在整体农产品物流规划、重点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广泛的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委托大专院校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尤其加大创新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与建立示范性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积极开展农产品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选择那些岗位接近和 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进修、业余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急用人。

(3)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

不断推广农产品物流管理,努力扩大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鼓励企业改造农产品物流流程,政府给予企业释放农产品物流业务服务费用一定比例作为补贴,将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管理活动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中分离出去,积极采用农产品物流服务外包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合,培育农产品物流需求市场,为专业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条件。

(4)推进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加快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其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其上规模、上水平。争取两年内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服务质 量好的专业化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例如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多式联运、甩挂等,加强协调和联合各种运输方式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强低成本、安全、高效农产品物流系统建立,以便把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提供给企业。联动发展农产品企业与农产品物流企业,有机结合供应链各环节,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

(5)建立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

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臵性审批。在为农产品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的规定外,其它不必要的、对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有阻碍作用的前臵性审批项目一律取消,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幵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开放农产品物流市场,通过强化市场竞争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鼓励外资和民营农产品物流企业到佛山市创业。

(6)加强组织和协调,确定政府对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

农产品物流业是新型服务业,涉及面广,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为加快发展我区农产品物流,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由交通局、规划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常设办事机构,统一运筹、规划、协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同时机构明确分工,加强各镇街、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实现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7)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升级

徐州物流仓储现状 第7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二 局部(徐州)

江苏省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物流区域中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徐是京沪和陇海铁路交汇点,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已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之一。

(一)优势分析、优越的区位环境

徐州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东临黄海,西靠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是新亚欧大陆桥国段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独特的商贸区位优势,是人流、物流的重要的聚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徐州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始终处于承东启西、南北对接的枢纽地位。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后,徐州成为西货东出的咽喉通道。2、良好的交通优势

徐州交通便捷发达,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会,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徐州贯通。独特的区位优势、货运站点布局优势、水运港口优势,使徐州成了辐射淮海、沟通全国、连接国际的商贸大都会,发达兴旺的商贸流通业为徐州提供了巨大的物流发展空间。

3、政策优势

为加快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徐州市地理位置的优势,徐州市政府制定了《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保证其顺利实施,徐州市经贸委等11个政府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4、产业优势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劣势分析、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我国企业长期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战略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奉行肥水不留外人田,采取物流自营,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仍不饱满。、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服务单一。

目前,徐州市场上的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产品几乎全部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这些基础性服务,机械化程度不高。即使现有的较大物流企业如徐州储运公司,现代物流服务也只是刚刚涉足,处于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起步阶段,其在人才、管理、技术、经营理念及设备等方面与现代化物流企业存在着较大的距离。、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徐州市还没有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得各类物流信息得不到整合,造成物流资源浪

费,效率低下。工商企业无法借助网络信息掌控货物流动过程的实时信息,致使工商企业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推动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工作开展较慢,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现代物流业缺乏生长的外部环境。、缺乏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徐州科教实力较为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众多,并且现有高等院校12 所、高中级职业技术院校40余所。近年来,这些高校紧随时代步伐,大力发展物流专业,虽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物流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许多人才流到苏南和沿海地区,造成物流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一、徐州现代物流业仓储的发展趋势

《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徐州物流“四大优势”,发展“三大物流”,建设“一个园区和三个中心”。所谓“四大优势”,就是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服务优势;而发展“三大物流”,就是发展与商务高速衔接,并能提升商贸服务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商品配送物流,发展与区域内产业密切结合的生产资料配送物流,以及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密切配合的多式联运物流;同时重点规划建设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和金山桥、九里、新沂三个现代物流中心。

为了发挥徐州物流在新亚欧大陆桥物流链条中的区域优势和推动作用,徐州市每年都安排2至4个大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并对物流企业在项目建设用地、配载运输车辆规费减免及企业运营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同时,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加强与沿线沿桥地区及中心城市的物流合作,建立与连云港、日照等堡式港口城市的货代、转关和外运关系,构建物流效率通道,还建设起了徐菏铁路、徐—丰—济高速和徐萧高等级公路交通体系。

二、发展徐州现代物流业仓储的作用

现代物流已经被视为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对工商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交易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占很大比重,具有重大作用。新亚欧大陆桥自西向东穿越众多城市,但到了徐州由于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兼之京杭大运河和多条高速公路绕城而过,使徐州自然成为链接连云港、青岛、日照、天津和上海等堡式港口的第一接口,及内陆地区物资流通重要的节点城市。为了充分发挥徐州“第一接口”对现代物流的推动作用,徐州市相关企业积极拓展物流市场,开发了香山物流、宏康物流、丸全外运物流、丰裕农资物流及科技木业和苏北建材物流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形成了以运河港口、铁路物流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市场群,使徐州成了新亚欧大陆桥上不可或缺的现代物流衔接点。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大物流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大物流和联运现代物流体系,整合资源,培育市场,打造物流航母。徐州香山物流整合了地方物流资源,与海尔集团、春兰集团、康佳集团、创维集团、中海物流、江苏五星、中石油和中石化、百事可乐、上好佳以及徐工集

团、维维集团等6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物流合作关系,推进了企业传统仓储向现代物流的迈进,建成了具有仓储、运输、配送、分检、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物流设计和贸易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全新物流园区,形成了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到目前为止,徐州有168家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该园区,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万吨,并有望成为全国性的物流接点企业和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

三、加快发展徐州现代物流业仓储的建议

徐州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城市之一,有望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上现代物流中心。因此,徐州应乘势而上,借助徐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抓好产业布局,形成产品贸易、商贸流通区域中心,增强对外辐射功能,迅速从物流通过地转变为物流发展地,并通过陆桥发展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以此推动徐州的经济发展,提升徐州的对外竞争能力。

(一)切实转变观念,强化物流意识。要积极引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加大宣传力度,确立物流业的重要地位,走出把货物运输等同为物流的误区,强化现代物流意识。要加快建立和发展基于城市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通道体系,并积极发挥和利用交通优势,加快打造沿桥路段高效直通的快速通道。

(二)政府加强领导,制定发展规划。政府要着力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从宏观上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要在仔细研究当地物流市场需求的同时,大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集成,积极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大引强,重点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入驻,扶持规模性物流企业发展,为沿线地区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促进大型物流联盟的形成。

(三)构建物流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实施“货畅工程”建设,形成铁路、公路、内河、航空配套设置的流通格局,提高徐州现代物流的集疏能力,精心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发展基地,积极延伸沿新亚欧大陆桥主要城市的产业需求,构造相对适应的区域性物流体系,使徐州真正成为连接新亚欧大陆桥和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发展基地。

(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管理、贸易、运输、包装、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多门类学科。作为一个人才密集型的行业,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除利用高校资源外,还要加强全市现有物流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徐州市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 总结

现代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市原有的仓储、运输企业开始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企业转变,徐州淮海医药物流、宏康物流、香山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纷纷崛起。由于在淮海经济区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市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扩张的必争之地,众多知名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落户,苏宁电器物流、新长江钢材物流、交广物流、亿吨大港等一批物流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

徐州建设区域物流仓储中心,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因素,充分借鉴和吸收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建设大型的仓储配送中心,将徐州打造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区域物流中心。

物流组织结构现状 第8篇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越低, 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高。但是实际上,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预期结果相违背。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度至2014年度的资本结构情况如表1所示。

从2010年度到2014年度期间,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维持在40%到50%之间且一直低于50%, 图1显示总体上,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近五年内总资产,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总负债以及股东权益的变动不高且整体的比重水平偏低, 未来我国物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还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

二、长期资本结构变化不大, 行业内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资本结构问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研究长期负债, 股东权益之间的配比。根据表1-1的数据绘制出下图1-2来表示2010年度-2014年度期间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构成以及变化趋势。

图2反应, 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 无论是股东权益还是长期负债, 这二者在长期资本中所占的比例都偏小, 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上。在长期资本的构成中, 股东权益占长期资本的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 股东权益占了大部分的比重;而长期负债占长期的资本的比重较小, 基本都维持在30%以下。该图反映出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资本结构变化不大, 但是行业内各上市公司都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理论上讲,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长期资本结构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是不合理的。首先, 我国公司对股权融资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偏好, 相当于放弃了长期负债融资以及负债融资带来的税收利益;第二, 重股权资本少债权资本, 相当于对公司的治理形成了软约束, 表现为公司的管理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上, 少数大股东的目标就变成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广大股东的利益会遭受损害, 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相一致的目标破裂。总之, 过度依赖股权融资方式会造成公司的资源浪费, 而且从股权融资方式向债务融资方式的过度, 其对公司价值的提高也仅是理论上的提高。

三、 负债结构不合理, 流动负债水平较高

一般来讲, 能满足企业各种资金需求的负债结构应该是比例合适的, 特别是应该合理安排长期和短期负债, 避免债务期限集中, 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理论上而言, 流动负债比重偏高会促使上市公司更容易处于恶劣的金融市场环境中。比如, 贷款利率上调, 公司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会大幅度的增加。另外, 长期负债融资也具备诸多好处。首先, 通过长期负债带来的融资, 能够方便的安排投放;其次在短期内不会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短时间内不会有偿还欠款的压力。第三, 长期债务融资成本相对于股权的融资成本而言较低。况且由于长期股权融资的债务由成本来分摊, 所以长期债务融资具有抵减税负的作用。最后, 长期债务的债权人不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由此不用担心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权的转移。

由上图3可知, 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相较于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来讲是偏低的, 基本在40%左右的水平变动。而流动负债的比重基本维持在60%左右。这表明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还是不合理的, 流动负债水平较高。但是我国物流行业的负债结构还是较为稳定的, 且有优化的空间。一般来讲, 长期负债的比重和流动负债的比重各占50%时为最优, 我国物流行业的负债结构已然有往这个结构比例发展的趋势。但依照前面所述内容, 短期内来看, 我国物流行业的负债结构还是以流动负债为主, 还款压力较大, 约束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优化资本结构建议

(1) 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合理调整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例。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增加长期负债比例, 这样可以缓解企业自身的还款压力, 降低破产风险, 为资本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

(2) 进一步发展我国股票市场。一般来讲, 对股权融资的严格管制也约束了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一些面临融资需要的公司会因为一系列严格的约束条件而放弃股权融资方式甚至无法从别的方面融入资金, 这样, 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本结构的优化都会引文约束条件的严格而受到不利的影响。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适当的放宽限制条件, 这并不意味着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监管的放松, 在放宽条件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和审核制度。

(3) 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 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很少进行债券融资的重要原因, 不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发展债券市场, 首先政府应该逐步放宽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其次放松企业债券的利率约束, 提高债权融资的吸引力;第三建立健全的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第四, 应该建立相关法规, 保护债券所有者的利益。

摘要:我国物流行业面临行业融资市场不健全、信息水平不发达、缺乏对物流行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等弊端。这些都拉低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高。为了达到提高物流行业的经营效率、带动去他产业发展的目的, 有必要完善和发展物流行业。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针对物流行业资本结构呈现的弊端提出几点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行业,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夏雪花.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Vol.4

上一篇:2025年暑期仲裁委员会实习报告下一篇:学生评语—展现班主任个性风采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