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读后感

2024-07-08

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5篇)

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读后感 第1篇

林海音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城南旧事》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纯朴的文笔记录了作者林海音7岁到13岁发生的童年趣事。以主人公英子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英子的童年趣事主要体现在了《惠安馆》里。英子很想去看一看,闯一闯,但英子的妈妈的宋妈总不让英子靠近那儿,甚至每次走到惠安馆门口的时候都会加快脚步,因为那儿有个“疯子”。可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大人越是不让去,她就越是想去。于是,她经常背着大人,偷偷跑去和那个“疯子”玩,并和她成为了好朋友,她叫秀贞。说起她,还真有些可怜,说是和一个学生好上了,有一天,学生要回他老家去,过一个月就回来娶她,可却没再回来过,好像秀贞那时候还生了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扔了,秀贞打那儿起就疯了,一直在找自己的孩子——小桂子。直到有一天,英子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妞儿,竟然就是小桂子,大吃一惊,也让我大吃一惊,同时也为她们母女的相聚而高兴。

作者带我们领略了旧时的老北京,从前的老北京那么祥和、宁静又美好,没有喧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现在的北京,在我们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北京在一点点的消逝,从前的天堂般的生活也少之又少,从前充满童真的孩子,都逐渐变成了所谓的“小大人”,长大以后,回想的童年都是模糊的……

《城南旧事》一书没有什么很优美的语句,没有刻意的去修饰什么,只是很自然的描述着旧事,让人感到很舒心,合上书,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阵阵的驼铃声……

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读后感 第2篇

《城南旧事》,它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林海音用她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形象又生动的人物。有善良、真诚的英子,爱说爱笑的兰姨娘,草垛里的小偷,细心体贴的宋妈,严肃的爸爸,善良的母亲......

与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比较,我的生活显得无忧无虑,同时也有点枯燥乏味。都说人只有尝到酸甜苦辣,才算活得精彩,而英子的童年正是这样,酸甜苦辣无一不少。

《城南旧事》里面的故事有《惠安馆》,《我们去看海》,《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馆》。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是英子的第一个朋友,秀贞原来与一位大学生相爱并私定终身,可后来大学生辜负了她,大学生一人回了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更悲惨的是秀贞一人为他生下孩子,在那个时代孩子当然不被认可,被家人丢弃生死不明。英子知道这件事后,为秀贞感到难过,于是英子决定帮秀贞找她的孩子。后来发现自己的好友小桂子与秀贞孩子的经历非常相似,最后通过胎记确定,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秀贞抱着她喜极而泣,决定带着孩子去找她的父亲。可是命运多舛,在寻找孩子父亲的路上,被经过的火车碾死……

英子的童年里出现了很多人,但是随着她的长大,那些人都一个个离她而去了。

我翻阅着这本书,深深的感慨弥漫开来。文中有句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实际的童年终会过去,心灵的童年却因《城南旧事》永存下来。那城南脚下的梦是林海音终不会逝去的过往。珍视每一个当下,记录每一个瞬间,酸甜苦辣皆精彩。

大学生必读书目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师范生;大学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轨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行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1]。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必读书目”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尽管“必读书目”的有效实施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笔者就“必读书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便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

(一)调查对象

本文将对来自不同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分成抽样的方式,按照入学年限长短,分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

(二)调方查过程与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访谈方式,从学生心目中对“必读书目”的认识、“必读书目”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必读书目”实施的效果这三个维度对“必读书目”在高师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报告总计300份,分别给大一、大二、大三分发100份,回收率为98%。

(三)数据统计

三、现状分析

由表1可见,学生对“必读书目”的课程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学生认为“必读书目”是课外读物,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必读书目”看作一门实践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不够。

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必读书目”是必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且认为非常必要的大三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大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特别是优秀生)从读书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对大学生的阅读现象作了分析:学习压力大,寻找精神愉悦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术专著与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经典名著学术专著语言晦涩难懂,针对性太强。喜爱休闲娱乐时尚阅读者多于喜爱大学生必读书目,对小说畅销书籍的购买远超于对经典名著学术名著的购买,甚至有些学生表示对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一无所知,对书籍的观念认识的转变也是导致对必读书目阅读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社会是“快餐社会”,一切都提倡快速效率。因而,“快餐阅读”席卷来袭。就业压力,社会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动摇着大学生潜心读书的“定力”。快速阅读,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必读书目”内容合理,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必读书目”内容提出质疑,这反映出大学生“必读书目”内容依然存在不足,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必读书目”实施前的指导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对“必读书目”重视程度不够;“必读书目”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现行的“必读书目”考核方法不尽合理;“必读书目”对于高师学生实施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读书目”的改革需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宏观上需要建立明确可行的“必读书目”课程的评价体系,微观上需要更新必读书目目录;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指导教育;从“必读书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着手改革。

四、对策方案

(一)必读书目的选取应当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全面性、合理性原则

1.书目对象的针对性

书目对象是大学生,所选书目必须以大学生的所需为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强烈,而不像中小学生只是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启蒙,大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以及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注重专业,可以设定“专业书屋”专门收集专业书类,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当代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难免出现过激思想,所以在必读书目的选定上需要着重注意所选书目思想上的正确性和乐观性,尽量直接帮助科学世界观和完美人格的塑造[3]。书目应针对其特点,做到程度适当、深浅适宜、量力而行。而且根据其书目对象的法杖特性欲层次不一还应该遵循正面教育原则,也就是书目内容应具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格调不够高,正面吸引力不够强的作品均不宜入选。

2.书目内容的经典性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都是经历了两大考验,一是时间;二是读者。因此,经过文化积淀作用,历久而弥新的名著,由于蕴藏丰富淳厚的内涵,常读常新,它就有了经典性。

3.书目内容的全面性

书目的选定应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并存,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以确保其完整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文坛四大名著,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概貌,这四部就是历史的、民族的、人文的经典,我们不能不选。宗教作为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应该让我们大学生去认识了解它,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地区那么多人信仰它,既然它能作为一种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存到至今,就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合理成分。当然,我们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但我们的学生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化的渊源也是应该的。经典性的体现于把我层次面很多,在编制书目时我们应该慎重把握应该综合考虑。

nlc202309011706

4.书目的结构合理性

现代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的通才。书目的合理性也是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科内容选取上主次分明、搭配合理;其次是文献数量与各科配比上安排合理恰到好处。虽然之上说来简单,但是因人、因校、因地而存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困难[4]。现代教育原则是,着眼整体,着眼未来,在学科内容选取上以人文科学为主、兼顾科技;以中国文化为主、兼顾世界;以传统经典为主,兼顾未来。

因此,“必读书目”在选取上,首先,专家教师能够从全局把握书目的内容,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其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从实际操作方面,对“必读书目”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必读书目”的重视程度;最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必读书目的确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喜好,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还使必读书目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教育指导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系统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的懂得,接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读书除了知识的获取外,更重要的是思考。无论阅读必读书目还是其他书目,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地获得价值。本着获取知识获得智慧的目的,不用单一的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学术专著,休闲娱乐书籍,只要你能够选择性的吸收精华,同样是不错的。阅读书籍,本就该广泛涉猎。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态浮躁,既需要阅读好书籍来调节,同时也老师的精心指导,二者互相促进。高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定期开展 “读书月”,讲座等活动,开展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讲座,介绍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意义,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书目[5],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调动同学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让大学生能在繁华热闹的社会中,学会修身养性。

(三)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

1.成绩考核

(1)多数学校采用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系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2)学生应在《必读书目》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必读书目》中选读8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5)各学院应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教务处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所在学院应督促其利用课余时间重读或另外选读。

2.组织管理

《必读书目》应是为常规教学任务之一,有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成绩通过者,取得相关学分。教务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统一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成绩单打印和留存。同时编写专业“必读书目”阅读指南,其中包括,书名、目录、本书的精髓及概要、本书的价值及简要评析、拓展延伸阅读等内容。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 “必读书目”的实施现状,总结出“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课题项目】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师范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与管理评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远成,尹季.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评价[J].教育探索2005,(11):19.

[2]张玉斌.50部必读的中国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

[4]黎平辉.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高师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69.

[5]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视野[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58.

【作者简介】

曹宇巍(1982— ),女,黑龙江鹤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赢(199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

小学城南旧事读后感 第4篇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内容非常朴实真切,写满了作者童年的真情实感,我被感动着,一口气看了两遍 。

林海音有一个很好听的小名叫“英子”很巧我的小名也叫“英子”

英子的童年是她记忆的开始,她住在惠安馆里认识了很多人,包括疯女人“秀贞”不,英子不认为她是真正的疯子,英子用她那纯洁善良的心去对秀贞,秀贞也整天粘着英子述说心事,读到这里时,我还真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担心英子会被疯女人秀贞所伤害;后来英子知道了玩伴儿妞儿就是秀贞要找的女儿小桂子时,我也忍不住泪如雨下。母女俩终于重逢了!在临别时英子把自己珍藏的钻石表和金手镯都送给了秀贞母女。看到这里,我太感动了,英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了无私的关爱,怪不得英子的童年会这么精彩,原来英子从小就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所以才会有幸福的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小学生 第5篇

这本书是作者林海音老奶奶小时候丰富多彩的生活回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她暗淡无奇的生活变得闪闪发光。而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人物英子,她是一个聪明、可爱、淘气、有正义感的小姑娘,她非常有爱心,她常常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帮助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

当然,还有这本书里面的秀贞,妞儿,兰姨娘,还有整天和英子在一起的宋妈。其中秀贞令我难以忘怀,她经常痴立在胡口寻找女儿,英子发现好朋友妞儿脖子后面的青记,她的身世也很像小桂子,英子急忙带她去找秀贞,就这样她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去找爸爸,后来,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上一篇:入学教育活动安排下一篇:到北京旅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