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2024-08-26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精选6篇)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1篇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的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大班额课堂教学中自主结合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作 者:李顺燕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小学,贵州,六盘水,5534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2 关键词:数学   合作学习  探讨   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2篇

庄河昌盛街道中心小学逄洪文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通过合作,可以弥补个人思维方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研究过程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动手实践等活动,研究学生的合作意识、态度、情感,强化合作行为。

三、研究成果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分享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平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如《圆的面积 》教学,让学生分别准备硬质卡、绳子、记录本等。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来发现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结果是什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

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

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 “ 小组讨论 ” 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作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时,出示:从家到中心公园有2条路可以走,从中心公园到学校有4条路可以走,从家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答出1种或者2种之后就没事可做了,于是我抓住契机,让大家继续思考,能否把几条路线一个不漏的、有次序的说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这样孩子好奇好胜的特点被激发出来,合作的欲望和效果就不用再说了。

四、问题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3篇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课改的浪潮中被数学教师重视,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是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加之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不够,导致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必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课例没有选好、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没有抓准等原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或对于小组成员意见不置可否,这样讨论只有外表、无法深化,未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气氛热烈,肤浅的讨论,应付形式而已,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等等。针对这些现状,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最初我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个同学都会很配合的讨论起来,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小组内意见不能统一,达不到共识,效果一般,并且在每节课都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反而使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研究的效果,针对这些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的,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是关键

合作小组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这是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

1. 学生分组的时候要秉承着性别合理搭配、成绩和能力均匀搭配的原则,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时候互帮互助。

2. 推选组长是关键,每个合作小组的组织必须组织能力强、 学习优秀、有责任心、有爱心,能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能组织本组员帮助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在大家带动下共同提高。

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配合,要激励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积极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着重研究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实践和摸索发现,数学教材中那些具有发现、探究性质的内容以及具有发散思维特质、解题方法和思路多样性的课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运算、圆周率的探索等课题都是可以的。

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了实施策略研究,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激发、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创新,同时在多方面进行了实践

1. 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要体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原则。班级分组过程中一般以4—6人为一组,要做到成绩搭配合理,能力均衡,性别均衡,教师还可以根据对学生潜质和性格的了解,调整各小组的组合或者根据课程的需求灵活调整小组的成员,比如,有时候可以按照兴趣分组、按照男女比例分组等。同时通过研究我在小组编排上还根据课型选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如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设置同桌两人一组,在探究面积公式的计算时设置4人为一组,在教学统计和进行实践活动时设置6—8人为一组,我通过这些不同需求而分组方式的改变,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在数学的课堂上,当在创设情境教学、新知探究的过程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差错的时候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教师在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时候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好处: 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2) 在新知探究阶段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能够发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3)有些课例难度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习难点分散和降低,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在组员的带领下能有效的提高。 (4) 在巩固练习阶段发现共性的差错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探究差错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更正错误。

3. 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他们共同提升,同时要突出评价的作用。(1)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2)要求学生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3) 要求学生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为了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出表现,我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比如给小组加分、评“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进步组员”、“最佳小组”等活动,发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这些活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教学目标;学习评价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兴趣来驱使的,只有调动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兴趣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当中,而这需要教师在小组学习阶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感染学生。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学生凭借生硬的定义描述很难理解,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让其理解课堂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并且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合适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对知识进行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课本中的概念进行理解,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新的教材中也有很多形象的插图,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也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

二、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生由于相关经验比较少,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自主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制订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让学生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大的目标,再给每一个学生分配一个小的目标,让大家都参与到学习讨论当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目标,一般学生都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而教师提出目标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

三、相互交流

每一个小组在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交流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才能对彼此的想法有所了解,从而将大家的思维结合到一起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大家能够顺利地将讨论学习进行下去。

四、学习评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对于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要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竞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为了小组的整体荣誉而努力,从而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将自己组的情况表达出来,说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在听完每一个组的评价之后,加上自己的评语,然后整体性地对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给每个组综合的评价。

五、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地方

1.合理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分组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只有分组比较合理、均衡,才能让各个组都很好地进行共同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尽量缩少小组之间的差异,让每个组的学习能力、成绩、活跃程度等都相当,这样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每个组之间才能公平竞争,让组内的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提高成绩,性格比较活跃的同学也能带动比较内向的同学更加融入小组中。此外,教师对于组内的每个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让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责任,这些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段时间之后,让大家轮换,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2.将小组集体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将小组集体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应该重视将小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不同的小组之间的竞争,将小学生的个人成绩转化为小组总体成绩。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小组中的每一个小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同时得到教师以及同伴的鼓励和表扬,都能够体验到胜利的美好滋味。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小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真正尊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学习兴趣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石苑小学

霍慧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着眼于新教材所尝试的适应课堂改革教学新模式,我们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聆听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创建高效课堂之小组合作》的讲座,认真学习研究,并且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后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致使教学活动出现过程监控缺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有效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儿童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合作的方式也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的学习品质。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2、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3、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完整的数学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课题的核心概念极其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效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目标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意义界定:

1、小组就是按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为单位的合作小组。

2、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目标导向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自学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至目标的过程中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任务和控制教学节奏的。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1、在充分收集文献资料,调查校情学情的前提下,提出课题,并在专家指导下论证其可行性,成立以张校长为主持人的课题组,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课题立项,撰写实施方案,立足本校,以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全体教师为主体,计划用两年时间(2011、11——2013、3)完成研究,并请专家鉴定结题,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推广成果。

2、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

3、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研究本课题,同时辅以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

(2)、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七、课题研究的成员 组

长:霍慧媛

员:侯朵胜

吕鹏太

杨艮库

刘巧莲

栗乳丽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012年6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现代教学观和科学教学质量观。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参与实践的教师加强交流,写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等文章。

本课题组成员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本课题组人员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已初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具备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学习材料汇编。

2、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集、教学论文集。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探讨与研究 第6篇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我开始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及有效策略,以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现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而学困生则被忽视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

二、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时教师布臵好学习任务之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交流的状态,小组自学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

3、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交流不深入

小组成员间缺乏有效的管理与领导,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甚至偏离主题,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深层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4、学生层次不同,合作参与不均衡 由于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小组交流的主动权,使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2、探索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2、通过与学生课下交流和小组学习成绩分析等方式调查学案导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得出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2、调查法 : 通过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3、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根据研究相应对策的过程中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五、研究步骤

1、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学校要定时开学生家长会,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的认识,让他们能够重视教育,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

2、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要考虑到学生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及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每4-6人为一组。以4人小组为例,可以选出两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正副组长,各带一名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活动。让合作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课后学生照常能够进行合作学习。

3、建立学习小组后,每位成员都要给他们一定的分工,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各小组长能自如地组织小组成员,还能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管好纪律。

4、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提前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性差异,使设计的小组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5、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与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6、注意评价,重视团体。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团体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以此促进组间竞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六、预期的结果及表现形式

通过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应深层次地推广实施初中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让所有农村初中生都热爱数学,对数学有好奇心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

新人才。

谈谈如何营造中学魅力课堂 班级:3016

姓名:周奕新

学号:100 魅力课堂应该是洋溢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人性的魅力,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对学习充满强烈的兴趣,师生双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革新,巧妙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的教法建立互动型的“魅力课堂”。那么,该如何打造魅力课堂呢?我将归纳为以下三大点。

一、备教材

1、课前:注重备课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针对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依据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该目标要具体、准确,课堂以什么任务导学,怎样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并且让学生知道应该从课堂中获得些什么让学生真正明白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第二,教学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中的案例、相关章节对应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生活的技巧,懂得生活的真谛。

第三,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多专研教材,让教材内容具备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发掘那些存在学生身边又暗藏某种现象规律的实际问题,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与辅助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不管是哪一种教学行为,只要能发挥作用就行。

3、课后:及时反思。

每次上完课后我们都应该及时针对这堂课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反思: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听课状态如何?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哪些地方上来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除自我反馈之外,还可以向学生征求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向同行学习、听课。

二、备学生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仅是主导者,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 生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在新课改下,我们必须改变传 统的教学方式,一改填鸭式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压抑沉闷的课堂变得阳光明媚,活力四射。

三、掌握教学语言

营造魅力课堂不仅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应熟练掌握教学语言。好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逻辑性、针对性、启发性、形象性。掌握教学语言并不是要求教师字字珠玑,出口成章,而是既要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头语言,又要有优美的严密的书面语言,口语书面结合,让学生臵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所以,营造魅力课堂还需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魅力课堂的营造需要我们不断革新,巧妙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的教法。

上一篇:三查三保实施方案解读下一篇:小学生二年级的简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