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有图画

2024-07-25

儿童故事有图画(精选12篇)

儿童故事有图画 第1篇

一只猩猩夜晚看着墙上的影子,猩猩觉得自己的影子一定很孤独,它对影子说:“你一定很想跟我聊聊对么?”

影子在墙上露出悲哀的神情,猩猩拿出笔在影子的脸上画出一个微笑着的嘴,现在影子有了嘴,它可以说话了,影子高兴的又蹦又跳,可是猩猩总觉得影子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少了一双眼睛啊!没有了眼睛,猩猩的影子怎么看见自己?

这可不行,猩猩立刻拿出笔把眼睛画上,有了眼睛的影子看到了世界,它高兴极了,它立刻跑开去了别的地方,它去到各种各样的地方。

影子有了嘴巴和眼睛离开了猩猩,猩猩非常伤心,现在它终于知道,为什么影子没有眼睛和嘴巴了。

儿童故事有图画 第2篇

金丝猴穿着漂亮的礼服,戴上了可爱的发卡,金光闪闪的手环、脚环和美丽的耳环,十分美丽。老虎穿着帅气的西装,戴着帽子,十分帅气。还有老鼠一家、身材高大的长颈鹿、高大的大象、凶猛的狮子……大家一起展示自己漂亮而帅气的衣服。

正在这时,大家听见了金丝猴的叫声。原来是金丝猴喝酒喝醉了,被猎人抓走了。

猎人把金丝猴藏到机关里,动物们来救金丝猴,金丝猴大喊:“小心!有机关!”大家看见那个比金丝猴还大的锤子,于是叫老鹰飞过去把按钮按住,锤子不动了,大家这才一起去救金丝猴,走近时,动物们才发现楼顶挂了个铁笼子,于是,叫老鼠爬过去,把绳子拉住,这样铁笼子不会掉下来了,大家救出了金丝猴,金丝猴感动地说:“真是太感谢大家!”

儿童故事有图画 第3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政府在2010年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儿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保证儿童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措施”是“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可见,倡导阅读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并由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一系列有(或无)文字的图画,为儿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一种书。《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是美国作者艾瑞克·卡尔专门为儿童创作的,1969年出版之后,被译成47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超过3000万册。2008年该书被译成汉语,在我国出版发行。为了解我国幼教工作者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喜好倾向和价值判断,以便为今后“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幼儿园的课程与教材,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开展了这项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

1.制作评价资料。

把《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1]翻拍成13张照片,编成PPT1-13;把这本书的文字内容制成PPT14。

2.设计评价表格。

针对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内容,编制评价表,共有6个封闭式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由5个备选答案;把评价表制成PPT15。

3.选择研究对象。

随机向G省、H省、J省、S1省(市)、S2省、Z省的幼教工作者发放评价表;依次向他们播放PPT1-15;要求他们在看完这些PPT以后,完成评价表上的各个问题;分别对这些省(市)的幼教工作者进行集体访谈,交流各自的观感。

4.统计评价表。

共发放评价表72份(各省12份),回收61份,回收率为85%;去除未完全作答的评价表,获得有效评价表56份(其中教师16份、园长25份、教研员和科研员及师训员15份),有效回收率为78%;[2]上机处理有效评价表,得出各项研究结果(见图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

从图1可知:我国98%的幼教工作者是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的,其中“很喜欢”的占63%,“较喜欢”的占35%,“一般”的占2%,“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书的设计独特”“制作新颖”;“图画书的颜色很鲜艳”“很美丽”“十分养眼”;“图画很精美”“亮丽”;“故事很有趣”“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很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毛毛虫很可爱”“很好看”;“蝴蝶很漂亮”“惹人喜爱”。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主要是从图书的外表和设计、色彩和形式、内容和情节这几个方面来说明自己的喜好的。教师对优秀童书的喜好是没有国界的。2007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所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这本图画故事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被推荐列入100本最佳童书之中。[3]

2.儿童对该图画故事书的喜好程度。

从图1可知:我国96%的幼教工作者推测儿童也会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其中认为儿童会“很喜欢”的占73%、“较喜欢”的占23%、“一般”的占4%、“较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为儿童也会喜欢该书,主要是因为:“绚丽的色彩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新颖的图画能吸引小朋友”;“故事很有童趣”;“一些画页按阶梯状排列,小朋友很容易翻动书页”;“每个水果上都有一个小圆洞,太神奇了,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会把自己的小手指头伸到小洞洞里去抠一抠的”“会用手去挖的”;“毛毛虫从洞里面钻出来,小朋友看了会感到新奇的”“会开心的”;“许多食品也都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好吃的食物会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的”;“毛毛虫胖乎乎的,很可爱的”,“红红的脑袋”“碧绿的身体”,“小朋友都会喜欢看的”,“毛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小朋友肯定会喜欢的”。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意识到艳丽的色彩、新异的绘画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注意力,而且还认识到别具一格的虫洞、多种多样的食物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创造行为。这本老少皆“爱”的经典童书也受到英国人的推崇。早在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所进行的一项阅读民意调查就表明,该书被公众投票评为英国人最喜爱的书籍。在英国人看来,这本书是一个深受喜欢的经典形象,精彩故事吸引着一代代的儿童,延绵不断。[4]

3.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的教育效果。

从图1可知:我国91%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会对儿童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认为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的占55%、“较好”的教育效果的占36%,“一般”的教育效果的占9%,“较差”和“很差”的教育效果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是一本可以看也可以玩的好书”;“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能教给幼儿许多东西”,例如,能帮助幼儿认识“颜色”“数字”“食物”“昆虫”;“寓教于乐”,“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描述自然现象:小毛毛虫怎么样变成了一只大蝴蝶。”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来全面认识这本书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表层价值,这是令人欣喜的。但还没有能从教育的核心和实质上,来深刻理解这本书对儿童生命教育的潜在价值,这是令人遗憾的。这本构思巧妙的图画书能把儿童带到童话般的世界里,儿童通过跟随毛毛虫自由自在地去旅行,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命的美丽和珍贵。生命,实际上就是一段旅程,幼教工作者可以透过蝴蝶的生命周期(如从小小的卵到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再到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再到茧,最后再到漂亮的蝴蝶),来唱响对儿童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的赞歌。

4.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

从图1可知:我国86%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39%,“较大”的占47%,“一般”的占14%,“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讲到了“星期的概念”和“数字”,“巧妙地包含了一周七天,1~7的数字”,例如,“有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从一到五”,还有“两个多星期”;它还“提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星期一吃了一个、星期二吃了二个、星期三吃了三个、星期四吃了四个、星期五吃了五个”;此外它还“说到了许多量词”,例如,在星期六吃的许多东西中,就有“一颗”“一条”“一个”“一块”“一根”“一片”“一间”“一只”,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能比较全面地认知这本书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作用:既能帮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各种各样的量词,使儿童理解“1”和“许多”及其相互关系,又能帮助儿童掌握星期的概念、时间的顺序,使儿童能知道一周有七天,哪天在哪一天的后面。数学概念虽然是儿童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本书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5.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

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了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中认为“很大”的占32%,“较大”的占48%,“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可该书对儿童健康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它列出了毛毛虫一周的食谱:“毛毛虫每天都在吃水果”“每天吃的水果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是因为它画出了毛毛虫的成长变化:“毛毛虫慢慢长大了”“越长越大”;再次是因为它写出了毛毛虫肚子痛的原因:“毛毛虫吃得太多了,肚子就痛了”,这样就会使幼儿明白“吃东西要适量”“要有节制”“不能吃个不停”“不能暴饮暴食”的道理;最后是因为它还开出了治愈肚子痛的药方:“要少吃一点”“要吃点蔬菜”“要吃一片树叶子,这样就会觉得舒服多了”。

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发现了蕴藏在这本书中的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多种因子,既有助于儿童理解生长发育与进食水果之间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又有助于儿童形成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类甜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6.该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作用。

从图1可知:我国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这本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43%,“较大”的占37%,“一般”的占20%,“较小”和“很小”的均为0%。

访谈得知:我国幼教工作者之所以认同该书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巨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画了苹果、梨子、李子、草莓、橘子”“有助于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还“画出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黄瓜、乳酪、火腿、棒棒糖、樱桃派、香肠、杯子蛋糕、西瓜”“能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此外它还“写了由卵到虫、再由茧到蝶的进化过程”“能丰富幼儿关于昆虫的知识”。然而,也有几位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质疑,“‘蝴蝶’不是从‘蛹’里出来的吗”?“怎么会是从‘茧’里出来的呢”?“是不是被作者写错了呀?”由此可见,我国幼教工作者已认识到了这本书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鲜明价值,例如,能扩展儿童关于食物和动物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彰显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勇于质疑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早有读者对该书中“从茧到蝶”的说法提出过疑问,作者也给予了回应:我曾请教过昆虫学家,大多数蝴蝶的确都是由“蛹”变来的,但有一种罕见的帕纳塞斯绢蝶,则是由“茧”而来的。此外,作者还自嘲道:我有一个不科学的解释就是我的蝴蝶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毛毛虫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毛毛虫实际上是不吃冰淇淋等食物的。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饥饿的毛毛虫》这本图画故事书得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其中:教师对该书的“喜好程度”高于其他五个方面,位居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儿童”对该书的“喜好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总体教育效果”是颇佳的;排在第四位的是该书对儿童的“数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排在第五位的是这本书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作用”和“科学教育作用”是较大的。

(二)讨论

1. 优秀图画故事书的选购与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这条从美国爬出来的奇妙无比的毛毛虫,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了另一个国家,已经“吞噬”了世界上无数个儿童的心。但访谈发现,我国幼儿园大多没有购置这本世界公认的优秀童书。图画故事书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受到教师和儿童喜爱的且教育价值极高的读物选购来,摆放在幼儿园图书馆或班级图书区的书架上,那么儿童就有机会打开图书,在知识的书本上爬行,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悦读”中获得成长。

2. 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权与维护。

在访谈会上,许多教师抱怨,他们虽然喜欢这本图画故事书,但是他们却没有权利购买,因为只有园长才能决定幼儿园和班级图书的选购事宜。一些教师反映,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儿童听,因为在指定的“教材”和“教参”里都没有要求讲这个故事,他们不能自说自话,增加这个故事,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去讲这个故事,因为规定的教学内容已占满了每天的日程。有些教师表示,他们会向家长推荐这本书,请家长购买后,读给孩子听。还有几个青年教师说道,这本书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会自己去买,在家里讲给孩子听。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不及时地加以纠正,那么势必会泯灭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幼儿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怪象”出现。

3. 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培养与增强。

在访谈会中,许多园长反映,虽然国家对幼儿园课程主要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和引导,但是地方各级部门对幼儿园课程的监管和控制却显得过多过严,他们通过频繁的评估、督导、评奖、比赛等一系列的工作,来给幼儿园的课程套上重重的“枷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长课程领导力的养成和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如何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的关系,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幼儿园合理开发园本课程,使这“三套马车”能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成为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必须迅速予以解决的一大难题。

4. 幼教培训活动的质量与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幼教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全国各地的幼教培训活动蒸蒸日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在国家级培训中,既有按区域划分的江北培训、江南培训,也有按对象区分的园长培训、教师培训。一方面,这种划片分区的培训,在考虑到地方适宜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培训内容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引介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交谈时,研究者发现:来自江北的幼教工作者基本上都没听说过、更没看过这本图画故事书,而来自江南的幼教工作者则有几位听说过、看过这本图画故事书。另一方面,这种依据不同对象的培训,在考虑到工作针对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当之处,例如,培训对象之间不能进行多种沟通,相互理解,形成共识。在交谈中,研究者发现:听说过、看过这本图画故事书的教师要略多于园长。因此,在今后的幼教培训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增强实效性,适时打破区域之间、对象之间的界限,实现无边界的多向互动和广泛交流,以真正提高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园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艾瑞克·卡尔著,郑明进译.饥饿的毛毛虫[M].明天出版社,2008.

[2]维尔斯曼认为,调查一类专业人群,最低回答率被认为是70%。参阅(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窦卫霖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22.

[3]http://www.nea.org,2012年1月6日.

文中有图画文中有情趣 第4篇

下面我们具体赏析李舵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独特的审美特质。

一、文中有图画

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因为工于以诗的语言作画,故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亦是如此。王维是运用精美、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诗歌语言营造画面,而李舵则是借助“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语言描绘画面。李舵在这篇不足2500字的优美的散文中运用诗一般凝练的语言,同时运用中国传统画家常用的白描手法为读者精心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的、神奇的、欢快的、戏谑的抑或是庄严肃穆的自然风情画,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诸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1视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用素描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秀美绝伦的自然和人文景物:高约60多米、直插蓝天、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的望天树,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的藤状植物,长在快要腐烂了的树木上的毒蘑菇,清澈、冰凉的小溪,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遮掩于蓝天绿树之间的“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的傣族家居竹楼,旅游景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野象表演,主人家里“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在阳光的照射下脸上布满皱纹,“活像一尊塑像”的饱经风霜的老爷爷,还有无意间时不时给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制造戏谑、浪漫氛围的游客“我”等。这些景物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给读者精心绘制的一幅丰富的、唯美的、至善的、幽寂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视觉盛宴图。

2听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描摹了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传来的美妙动听的音乐:栖息在密林深处的小鸟儿发出快乐、悠闲的鸣叫声,又不时传来傣族人在最隆重的佛教节日“关门节”和“开门节”时“男女老少点烛焚香、祈求佛祖保佑”的悠扬平和的参拜佛祖的诵经声和晚上聚集在寨子里的公共竹楼上尽情欢舞的傣族少女们的婉转歌声……这一切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为读者绘制的一幅唯美的、丰盈的、悦耳的、动人心弦的听觉盛宴图。

3味觉、触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运用速写的手法描摹了云南西双版纳别具风味的、脍炙人口的傣家饭菜,例如,芭蕉花、烤肉、炒蕨菜、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这些事物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给读者精心绘制的富有傣家风味的味觉盛宴图。此外,作者还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用“小溪很清澈,冰凉”八个字给读者营造了视觉上的动态之美感,给读者带来了触觉上沁人心脾的审美体验。

由上可见,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具有“文中有图画”之美学体质,能够给读者带来“如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

二、文中有情趣

情趣就是作者“见之于意象”时在心中产生的诗意般的体验,“是审美移情作用化解物我对立关系时诗意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情趣也可称之为“生气与灵机”,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与情感充满了智慧与热情的独特发现与体验,人们时常说的日常生活情趣,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包括饮食、起居、旅行、游玩、娱乐、亲朋离合等平凡的日常生活之美充满生气与灵机、智慧与热情的独特发现和体验。以此推论,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一篇极具人文情趣与诗情画意的杰作,因为李舵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竭尽文笔之精华,精心展示了傣家人极富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

1竹楼极具审美意味的高雅情趣

在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傣家人所居住的竹楼极富实用价值。例如,傣族人就地取材,以竹木为材料,建造上下两层的家居竹楼。楼上既隔潮又空气流通,还可避免虫、蛇、野兽等的侵袭,适宜傣族人家居,楼下可以存放常用的农具、杂物和饲养牲畜等。这种家居竹楼不仅实用,而且极富高雅情调、极富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审美价值。例如,其竹楼家居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掩映在深山的翠竹丛林之中,其外形美观、生动、形象、鲜活,既像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又像一顶绿色的、巨大的、给人带来无比温馨与安全感的、掩映于蓝天绿地间的帐篷。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花鸟草虫等均是文人骚客尤其是诗人笔下的爱物,其中形态美丽优雅的孔雀尤受青睐。古老的傣家人把自己生养栖息的居室竹楼的外观造型设计成一只美丽的孔雀样式,而非中华民族传统的民居样式,这虽然一方面因为其所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潮湿的气候因素等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傣家先民对于家居竹楼高雅、富有情趣的审美理念和高超的艺术创造才能。可见,这种既温馨、美好又美观、鲜活、漂亮的傣家竹楼,颇具诗意般的高雅情调,是傣家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具体表现。

2饮食极具高雅的审美情趣

在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傣家人异常热情好客。其日常饮食不仅极具“大饱口福”之实用价值,还极富高雅情趣和艺术审美品位。例如,傣家人吃的猪肉必定是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熟的;傣家人吃的竹鼠必定是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熟的。此外,傣家人的饭菜中还有美味的烤鱼、飘香的烤竹笋、鲜脆的剁生菜等。上述这些“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的美味佳肴,因其不仅具备给人一饱眼福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因其秀色可餐的外观更具备令人心旷神怡的审美功能,与其说它们是大快朵颐的饱腹之物,毋宁说是傣家人精心制作的艺术佳品,是傣族人烹饪技艺无比高超、无比精湛的具体表现。

由上可见,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还具有“文中有情趣”之美学特质,能够给读者带来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

儿童故事有图画精选 第5篇

小伙伴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会讲故事的大树下,它们向大树借了一些叶子,然后把叶子放进枕头里,小伙伴们开心的来到小熊的家里,小熊说:“你们这些天去哪了?我很想你们。”

小动物们把枕头拿了出来,大家把枕头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到了夜晚,小熊拿出伙伴们送给自己的枕头,枕头慢慢的开口讲起了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的讲,终于,小熊渐渐睡着了。

儿童有图画的故事精选 第6篇

突然,一只大黑猫从大树后面钻了出来。它张开血红大口,露出了尖尖的牙齿,向小黄鸡扑去。小黄鸡吓坏了,拼命地高声喊叫:“妈妈,妈妈,救命,救命!”鸡妈妈听到了小黄鸡的呼救声,飞快地跑了过来。

鸡妈妈用它尖尖的嘴巴狠狠地啄大黑猫,用它的翅膀用力地赶大黑猫,大黑猫终于被赶跑了。

儿童故事图画加故事 第7篇

阿布的运气不错,很快便来了路人。“站住!”阿布从一棵树后跳了出来。“干什么?”一只威武的蓝狮子问道。阿布本来想说“打劫(jié)”,但见是蓝狮子,他哪里还敢说啊。“散……散步的。”“哈哈,我还从没见过蒙着脸散步的家伙呢!”蓝狮子大笑起来,“河水好急啊,既然你闲得无聊(liáo),就帮我将这些东西运到河对岸吧。”在动物王国里,阿布就怕蓝狮子家族(zú)。他们都很容易生气,一生气鼻腔(qiāng)里就会喷火,将对方烧得面目全非。所以,他只好乖乖地将包裹背到了河对岸。

“出师不利啊!”阿布生气地想,“等下个倒霉蛋一来,我一定好好打劫一番!”“倒霉蛋”没让阿布久等,不一会儿就顶着一罐(guàn)蜂蜜来了。“站住!打……”阿布还没喊出“劫”,就认出他是好朋友灰熊阿力。“你……想干什么?”阿力哆哆嗦嗦地问。

“你……用不用帮忙?”阿布说。阿力有些糊涂了。“你看你,已经汗流浃(jiā)背了!”阿布说着,就帮阿力将罐子搬到了对岸。“你还真是好心的……强盗呢。”阿力感激地说。唉,总不能打劫朋友吧。

很快,一只老山羊走来了。“站住,打劫!”老山羊吓了一跳。“只有青草吗?”阿布不满意地翻找着老山羊的背篓(lǒu)。虽然阿布不吃青草,但总算打劫到了一点东西。“你可以走了。”阿布说。老山羊点点头,但是迟迟不肯下河。“你怎么啦?”阿布问。“河水太急了,我腿脚不灵活。”阿布看了看老山羊受过伤的脚,“我背你过河吧。”阿布说着,背起老山羊过了河。“你真是一位好心的强盗。”老山羊感激地说。阿布生气地走了,他可不想做一位好心的强盗!

黄昏时,阿布背着青草回了家。“阿布,你今天在哪里啊?”阿力打来电话问。“我一直在家睡觉啊。”“哎呀,我还以为小河边那位好心的强盗是你呢……”“怎么可能是我!”“哦。不过,他真的很好呢。”阿力说。阿布很生气地挂了阿力的电话。

儿童故事有图画 第8篇

1.成人与幼儿阅读的本质区别:“成人读字, 幼儿读图”

从心理学角度讲:成人的文字经验积累雄厚, 在阅读时能迅速将文字涵盖的意义和映象辐射于大脑, 从而体验阅读的快感, 所以成人的阅读是“读字”。而在文字经验积累薄弱的学前期, 绝大部分幼儿在初次阅读时都会直接辨析图画, 将图画所表达的意义在大脑形成一定印象, 在读懂图画形成口语表述的基础上与书中文字相互匹配, 形成图文合二为一的印象并获取阅读的快感。简言之, “成人读字, 幼儿读图”, 这是由幼儿与成人的思维发展、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 成人多热衷于纯文字作品的阅读;幼儿会自发选择图画故事书为主要读本。

2.图画故事书的定义

图画故事书是以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3.图画故事书的地位与作用

图画故事书在幼儿早期阅读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故事书中, 画面生动活泼, 语言浅显易懂, 充满人性中真善美的光环, 往往会涉及文学、语言、美术、心理、教育等学科领域, 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 如何发现幼儿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并有效地采取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呢?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 为成功开启人生的智慧之门寻找金钥匙呢?

解读图画故事书的四个不同阶段

阅读的过程可以延展到各个领域, 我们站在文学阅读的角度进行解读, 可以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带来裨益;同时, 我们发现图画故事书的精髓, 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基本信息与内容。一本图画故事书出现在孩子面前时, 往往在初次翻阅的过程中, 孩子在看图时, 通过识别图画, 能发现故事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 并用口语进行表述,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阶段:发现图画特点与文字特点。每一本书的图画特点 (绘画方式、材料、布局等) 和文字特点 (字体的大小、色差、修辞等) 都因故事内容的区别而有所不同,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应对“图画”与“文字”本身进行探究, 发现图画与文字中隐含的意义。

第三阶段:感受结构特点。结构特点是指一本图画故事书中贯穿始终的主要脉络或者轨迹, 有时直接用图文展示的, 有时隐藏在故事当中, 需要读者去揣摩发现。

第四阶段:尝试创作故事, 这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在经历前三个阶段后, 幼儿用逐步累积的经验续编故事的某部分或者创编新故事, 并绘画、匹配文字、装订等, 制作成一本完整的图画故事书与人分享。

范例分析:《小机械立大功》。

第一阶段:基本信息与内容。讲述了森林里的小矮人制造树屋的过程, 从而介绍了生活中可以省时省力的机械原理, 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小妙招。

第二阶段:图画特点。以清新的铅笔淡彩勾勒出富有卡通风格的人物造型, 配以绿色的象征森林的底色。原本枯燥的机械原理用充满童趣的、形象贴切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模仿、学习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语言特点:理解“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体验“问者”与“答者”的情绪情感变化, 丰富的感叹词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使用机械前后人物的心理状态, 再用生动、适宜的语气进行朗读, 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 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提高语言的实用性。

第三阶段:结构。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展示生活中的小机械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道理, 充满悬念, 激发好奇心。

第四阶段:创作故事 (幼儿自制的图画故事书) 。

运用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对图画故事书进行深入的诠释, 会让孩子更好地体验阅读的乐趣, 从而爱上阅读, 自主阅读,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画故事书阅读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教学策略

1.问题的提出

从阅读的四个阶段不难看出, 图画故事书阅读对教师的阅读水平是一种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有: (1) 孩子达到四个阶段的认识, 要不断反复阅读同一本书, 兴趣会逐渐降低, 怎么办? (2) 教师感觉自身的阅读水平难于应对教学活动怎么办? (3) 家长只将读字作为重点强加于幼儿怎么办? (4) 四个阶段是否一定要在每一读本中全部挖掘运用?

2.教学策略的调整与应用

在三年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 我们逐步摸索, 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策略调整,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要先于孩子爱上阅读,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阅读图画故事书之前, 要先于孩子爱上阅读, 从情感和行为上影响孩子积极从事阅读活动。让幼儿养成自己阅读时能深入分析画面从而理解故事内容的习惯。

(2) 教师养成站在阅读角度透彻分析读本的习惯, 不断提高阅读的探究能力, 提高教师的阅读水平。图画故事书当中传递的有价值的东西, 有时会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限制了幼儿的理解。因此,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仔细阅读读本, 根据读本的自身特点, 将四个阶段合理运用, 进行阅读活动的课时预测, 逐步深入阅读, 满足幼儿的需要。

(3) 加工策略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中, 把“识别、假设、匹配、联结”这几个加工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运用, 例如, 运用“匹配”策略发现语音与字形、文意与图画的的关系;运用“联结”策略发现故事整体框架与故事线索等。

(4) 采用丰富、适宜的教学手段, 激发兴趣, 避免重复阅读带来的倦怠。每个课时如果幼儿只和图画故事书本身进行互动, 势必会产生倦怠, 此时, 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就要适时运用到活动中。但是, 要注意运用的目的, 要避免喧宾夺主。可运用的方法有:阅读小书、共读大书、运用多媒体观看读本幻灯片等。

(5) 注重图画细节的观察, 真正读懂图画蕴涵的意义。画面的细节往往和故事情节紧密相连, 例如, 《变色鸟》的页码部分, 有的是红色, 有的是黄色, 还有的是蓝色, 为什么呢?原来, 变色鸟每吃到一种颜色的水果, 下一页画面的色彩就会变成这种水果的色彩。所以, 页码的颜色是在预示变色鸟要变成的颜色, 孩子读懂这个细节, 就会更深刻地领会变色鸟的特点与图画书的趣味。

(6) 提倡家园合作, 将适宜的阅读方法带入家庭, 引领家长改变错误的观念, 正确进行亲子阅读。教师要定期对家长进行阅读理念与方法的培训, 扭转家长片面认为“早期阅读=识字”的观念, 引领家长选择真正适合幼儿阅读的读本, 利用亲子阅读协调沟通亲子感情, 让孩子、家长共同爱上阅读。

儿童图画故事书文字故事 第9篇

树洞却说:“我才可怜呢!大家都和我讲秘密,我却只能听,不能答话。”

“那我们换换好了。”山谷说。

树洞很乐意和山谷交换。

变成了山谷的树洞很开心,她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

有人对山谷说:“你好!”

她回答说:“你好——”

那人又说:“今天天气真好!”

她也说:“天气真好——”

“我喜欢爬山!”

“喜欢爬山——”

“我喜欢春天!”

“喜欢春天——”

“我喜欢莉莉!”

“莉莉是谁呀——”

山谷和树洞交换的时候,只告诉她有人找她讲话就得回话,忘记说清楚山谷们的回话规则了。

所以新山谷不知道她只能重复别人的问话,不能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喜欢莉莉的人听到山谷的回话很惊讶,但是他愣了愣后继续对着山谷说:

“莉莉是我家隔壁的小姑娘!”

“你为什么喜欢莉莉呀——”

“因为她很可爱!”

“那快去告诉她吧——”

“去告诉她?”

“去告诉她——”

朝山谷喊话的人急匆匆跑下山去找莉莉了。新山谷喝了杯茶休息了一阵,又开始和下一个朝山谷喊话的人说话。

“喂!”

“喂——”

“钢琴真讨厌!”

“讨厌——”

“我好讨厌学钢琴!”

“什么是钢琴——”

树洞变的山谷和朝山谷喊话的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很来劲,把之前当树洞时攒着的劲全使出来了。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个特别的山谷,很多人都特地跑来找她说话。

那树洞呢?山谷变的那个树洞呢?

新树洞一点儿也不介意不能说话,他早说话说烦了,不用吭声正好。

而且他觉得来找树洞说话的人比找山谷说话的人有意思多了。他们才不一句一句,净说些没意思的傻话呢!这些人都一长溜一长溜地,对着树洞说好多好多复杂的故事,有的是开心的事,但是更多时候是不开心的事。

不开心的事听得多了,树洞都有点儿替那些人着急。他们说的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其实根本算不了什么嘛。

儿童故事图画文字素材 第10篇

巨人长着一双像扇子一样宽的大手,手里正抓着一根像水管一样粗的香肠往嘴里送。

“你是谁?从哪里来?”金豆豆好奇地问。

“我是你刚刚从手机里摇出来的新朋友呀,我可以陪你玩。”巨人把送到嘴边的香肠递过来,笑着对金豆豆说,“你也来尝一尝吧!”

金豆豆忍住快要流下来的口水,说:“谢谢,我不吃。我要去公园的游乐场玩了。”

巨人一听,把烤香肠一口吃掉,就跟在金豆豆屁股后面出发了。

到了游乐场,金豆豆和别的小朋友玩捉迷藏。巨人蹲下来,让金豆豆藏到他的大耳朵里,别的小朋友怎么也找不着,金豆豆得意地偷笑。

巨人还躺到地上,让小朋友们在他的身上跳蹦蹦床,大伙儿跳来跳去,玩得十分开心。

后来,金豆豆来到游泳池边,准备去游泳,巨人兴奋地嚷起来:“哇,我也想学游泳!”他穿上泳裤,戴好潜水镜跟着下了水。

巨人像一只大河马在水里扑腾着。天快黑了,游泳池里的人都要回家了,可巨人待在水里就是不肯出来。

金豆豆向巨人不断地招手,催他快点上岸。

巨人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

金豆豆凑到巨人耳边,原来,巨人的泳裤撑破了,不好意思出来。

金豆豆跑回家,扯下家里的花床单,央求奶奶给巨人做了一条超级大内裤。巨人穿上花床单做的超级大内裤,飞快地往金豆豆家里跑,路上的人见了,都以为在拍动画大片,纷纷跟在巨人后面追着看。

儿童故事文字加图画版 第11篇

她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清的,波纹在夕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反射出玫瑰一样好看的色彩。

老奶奶很喜欢这里,就在河的尽头搭了一间小木屋,住了下来。

阿芽奶奶有一个菜园、一个花园,还有一大片林子。她在林子里种了果树,种了灌木,种了苎麻和棉花。

只是,她一个人,有点孤单。每当干完农活,打理好花园,

阿芽奶奶就会坐在夕阳下的河岸边,静静地望着河面

发呆,想她亲爱的小孙女。

有一天,从河里漂来一个瓶子。

阿芽奶奶把它捞起来。

瓶子里有张小字条:

我是住在兔子坡的兔子小白,过些日子,就是兔子节了,

我多么想要一条花裙子啊,穿上它,一定美美的。

花裙子!这不是很简单嘛。

阿芽奶奶去林子里拔来一捆苎麻,把它们织成一块柔软的布。

又去花园里采了一些鲜花,把它们熬成各种色彩的花汁。

布被染上了漂亮的颜色。

阿芽奶奶拿出针线包,用花布缝了一条花裙子。

阿芽奶奶满意地把花裙子包裹好,把它送到了兔子坡上的兔子洞口。

晚上,阿芽奶奶做梦了,她梦见穿上了花裙子的小白,像小仙女一样漂亮。

过了几天,河里又漂来了一个瓶子。

阿芽奶奶把它捞起来。

瓶子里有张小字条:

我是住在大槐树上的蓝鸟,过些日子,我就要做妈妈了,多么想要一个像云朵一样柔软的摇篮啊。小宝宝睡在这样的摇篮里,一定会很幸福!

云朵一样柔软的摇篮!这不是很简单嘛!

阿芽奶奶来到棉花田里,摘下一篮子棉花,把它们在阳光下晒得蓬蓬松松的。

又去花园里采了一些鲜花,把它们撒在棉花上。

一个香喷喷的像云朵一样柔软的摇篮就做好了。

阿芽奶奶满意地把棉花摇篮包裹好,来到大槐树下。她把云朵一样的摇篮悄悄地搁在枝桠上。

晚上,阿芽奶奶做梦了,她梦见小蓝鸟睡在摇篮里,就像睡在云朵上一样软绵绵的。

醒来后,阿芽奶奶忽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她去花园里找到两片雪白雪白的花瓣,在每一片花瓣上都写下了一行字:

我是住在小河尽头木房子里的阿芽奶奶,如果你是一个孤单的没有得到爱的小孩子,就来和我做伴吧!

阿芽奶奶把花瓣分别放进她打捞上来的漂流瓶里,然后扔进了河水中。

阿芽奶奶一直望着漂流瓶渐渐远去,直到消失……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芽奶奶守在小木屋里,等待着有人叩响她的小柴门。

“咚咚咚,咚咚咚”。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阿芽奶奶听到了敲门声。

是一只小黑猫。

“阿芽奶奶,我捞到了你的漂流瓶。”小黑猫说。

阿芽奶奶很惊讶,她想要的是一个人类的小孩啊。可是,望着小黑猫亮闪闪的眼睛,她还是很慈爱地拥抱了他:“真好,这个冬天,我有个伴了!”

“咚咚咚,咚咚咚”。小柴门又敲响了。

阿芽奶奶打开门,看见一个穿着破烂花褂子,头发乱糟糟的小女孩。她的手上还拎着一个亮晶晶的玻璃瓶。

图画书中的儿童哲学 第12篇

我们不妨尝试循着图画书的踪迹,探求一番图画书中蕴含的儿童哲学。

一.图画书的“追问”哲思

乔恩·布莱克获欧洲文学最佳图画书奖的《我不知道我是谁》提出的是那个著名的哲学终极命题之一“我是谁”。故事也讲得颇为有趣。小兔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当然尤其令他疑惑的是自己为什么长了一双大脚。达利B面对的问题谁来帮他解决?答案有些出人意料:随着可怕的、想吃达利B的黄鼠狼洁西D的登场,小兔达利B以前的所有疑问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当因奋勇驱敌而被群兔簇拥着高呼“你是一个英雄!达利B”时,刚从黄鼠狼洁西D口中得知自己是兔子的达利B重陷烦恼:“真奇怪,我还以为我是一只兔子呢”。故事至此叫人不禁莞尔。一只懵懂无知的小兔子,不断地发出疑问:我是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不时陷入思考然后发出疑问?)而后不断地寻找答案,最终在险象环生的经历中得到了回答;(这是否象征着儿童于挫折中也实现着自我成长,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然而,结局的180度大转弯还是令被众兔高呼“英雄”的达利B再次疑惑:我还以为自己是一只兔子呢?(叫人忍俊不禁之余又陷思想的漩涡:有时候,我们真的对自己那么了解吗、真的能说清自己是谁吗?)

约克·史坦纳的《森林大熊》以一个略显悲伤的故事包裹着他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是一本哲学著作,是儿童故事。不过它的风格,我们称之为‘哲学的想入非非’,包括了提出问题,嘲讽,以及对学生十分熟悉的一些基本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1)我们可以试着分析《森林大熊》里蕴含的哲学内容。童话故事里的一只大熊从长长的冬眠中醒来,发现自己生活的森林家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蹊跷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没有人把它当作一只熊,哪怕是自己的同类!所有的人和动物都把它看作是一只不讲卫生、披着毛皮的、脏兮兮的大懒虫!起初,大熊还试图一次次为自己辩解,但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嘲笑和否定。于是可怜的大熊慢慢开始动摇。它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究竟来自哪里……马修斯在其《哲学与幼童》中明确了《森林大熊》至少包括了如下哲学思考:“存在与不存在、认知的基础、现象与实质、梦与怀疑。”

二.图画书的“寻找”哲学

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图画书大师雅诺什在《哦,美丽的巴拿马》中讲的是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却寄寓了“寻找”这样一类深邃的人生哲理。图画书的情节非常单纯:美丽的小河边住着一只小熊和一只小老虎,它们每天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河面漂来了一个带着浓浓香蕉味、上面写着“巴拿马”的箱子……随着箱子的打开,它们宁静的生活也被打破。先是发现箱子的小熊对遥远的、未知的“巴拿马”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这个木箱子是从巴拿马来的,巴拿马有一股香蕉味。哦,那么,巴拿马一定是我梦中的理想王国了。”(2)

小熊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小老虎:

“巴拿马,你知道吗?那里的一切都更加美丽,因为它闻起来从头到脚都有一股香蕉味儿。老虎,巴拿马可是我梦想的地方呀。我们明天就去找它好吗,老虎?”(3)

接下来,两个好朋友决心一起去寻找美丽的“巴拿马”。它们背起烧饭的锅,带上心爱的玩具,出发!寻找巴拿马的一路,它们经历阳光,也经历风雨。可是,有梦想在,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向乌鸦问路时,面对乌鸦的反问:

“哪条路?有成百上千条路呢!”

“通往我们梦想地方的路。那里的一切都不一样,更美丽,更大……”(4)

最后,小熊和小老虎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巴拿马”。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块写着“巴拿马”的路牌(就是它们出发时写下的路牌)证明它们的确“来到”了梦想之地。于是,它们就在那里安顿下来,并深深陶醉其中。其实,小熊和小老虎不知道,它们来到的是自己原来的家!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长大,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让它们曾经的家园变了模样。它们“寻找”把巴拿马的路上遇见的不负责任的狐狸随口一句“向左”,好心办错事的小牛一句“向左”,让小熊和小老虎兜了一个圈儿,又回到了原地。然而,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因为它们找到的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巴拿马”!《哦,美丽的巴拿马》,最本质的故事讲述着我们内心那些永不泯灭的美好———梦想、爱、友谊、和追求。

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以简单的黑白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一则“寓言”———一则有关“你”与“我”的寓言;一则关于“接纳”与“拒绝”的寓言;一则关于“完美”与“缺憾”的寓言……一个缺了一角的圆,一边歌唱一边寻找自己那曾经失落的一角。一路之上,遇到了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角:有的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风雨兼程,最后总算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美的“圆”,但是完美的“圆”此时却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自由地歌唱。于是,缺角的圆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独自踏上寻找的旅途……文本阅读到此结束,可是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历经千辛万苦追寻到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却无法与之同行。坚持、放弃还是守候?几十页的《失落的一角》蕴含的是多重的生活真谛、完美与缺憾的哲学意义。所以它应该不负此誉:读完这本小小的书你可能只要花短短的几分钟,但回味它却值得你花上一辈子。

三.图画书的“生死”哲理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利奥·巴斯卡利亚唯一的一本图画书,它借一片片树叶讲生命的故事。一片叫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在一片叫丹尼尔的叶子的引领下,弗雷迪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逐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清零式的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对于不知道的事,我们全都害怕……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你为什么要害怕这个死亡的季节呢”。(5)巴斯卡利亚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转换、轮回。文字朴素,但寓意深刻。堪称儿童图画书版的《相约星期二》。一片叶子的经历几乎可以回答儿童所有关于生命的疑问:我从哪里来?我会去哪里?我为什么要活着?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画面被粗粗的大笔将深浅不一的棕色油彩涂抹得沉重、压抑。在这样的背景里,小男孩布鲁诺上场了。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布鲁诺一边问,一边用力踮起脚尖,想看看棺木中的情形。“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了。”塞韦尔说。但这肯定不是真的———爷爷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他躺在那里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无声无息,也没有挪动过一步。这么长的时间里,布鲁诺只能看见露出棺木的黑皮鞋鞋底。(6)

参加葬礼的小男孩的疑问化解了画面带来的凝重与压抑,同时也部分消解了死亡带来的肃穆与哀痛。故事讲的是死亡———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谁都无法回避,就连小小的孩童也不例外。还没有上学的布鲁诺不接受爷爷的死去,他甚至有些生爷爷的气:爷爷答应教他做的事还没有兑现就不回来了;大人们一会儿说爷爷去了天堂,一会儿说爷爷化作泥土;可是,爷爷连招呼都不打就没有音讯了。爷爷去世后一年的时间里,布鲁诺的感情由开始的生气、伤心、思念,到后来的渐趋平静,直到有一天,布鲁诺胸口的那个常常隐隐作痛的“洞”消失了,这个孩子终于走出爷爷去世带来的伤痛。以儿童的视角看死亡,《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并不是一味沉重。相反,它以小男孩布鲁诺在爷爷离开后的一年时间为叙述周期,关照的是这个孩子由疑惑、伤心、思念到平静的情绪变化,传递给读者这样的信息:生与死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而生命就是不断地轮回;就像爷爷虽然故去,而姑妈家的小宝宝却降生了,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亲人的离去固然会给孩子带来伤痛,但同时也会使他幼小的心灵渐渐成熟,从而变得更加细腻与丰富。

图画书如同一个知识宝库,源源不断地为儿童输送精神食粮,使他们变得富足而美好;而其中的哲理一类又让他们领略到别样的风景,为他们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养成铺下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注释

11【美】马修斯:《哲学与幼童》,陈国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71页。

22 【德】雅诺什:《哦,美丽的巴拿马》,王星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11页。

33 【德】雅诺什:《哦,美丽的巴拿马》,王星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12页。

44 【德】雅诺什:《哦,美丽的巴拿马》,王星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第23页。

55 【美】利奥·巴斯卡利亚:《一片叶子落下来》,任溶溶译,南海出版社,2014年,第15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儿童故事有图画】相关文章:

下雨了儿童图画故事11-14

5岁儿童故事故事09-02

中文儿童故事08-26

儿童晚间故事09-01

儿童安全故事05-23

儿童幽默故事06-28

儿童故事:小鸡宝宝08-04

儿童哲理短故事08-11

儿童经典动物故事09-01

长的儿童故事09-04

上一篇:贝壳厨艺大比拼初中记叙文下一篇:好词好句大全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