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4-08-21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精选12篇)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1篇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08-8-7收藏【大 中 小】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而今,在民族融合、科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会逐步显现。中国人在学习与对外交流中,英语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英语教学离不开英语语言文化,及英语学习的社会化,习俗化。如英国的礼节与中国有些不同,但宗旨却只有一个即,“礼之用,和为贵”。

怎样把德育渗透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作考虑:

一、尊重西方人的礼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例如,在西方社会讲究穿着,尽管平时不修边幅,但在正式场合或公众场合,衣着非常得体,英国男人素有“绅士”风度的美誉。学生在了解穿着礼仪的同时,学到了新的单词象白领结white tie、黑领结black tie、燕尾服swallow coat、办公服business suit。教师在教学生运用社会日常情景进行对话时可以告诉他们接待的礼仪,如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或客人应握手道好“how do you do?/how are you?”在介绍两位同性认识的时候,介绍的次序,先介绍年轻、地位低者给年长、位尊者如:可说 Mr(地位高者),may I introduce Mr(地位低者)? 介绍两位异性认识时,西方社会通常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如您可以说:Miss(女士名),may I present Mr(男士名).结束会谈后,应起身握手道别,送来宾出门.与此同时,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忠贞爱国,孝敬父母,勤俭节约.二、[1] [2] [3] [4] 下一页

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强弱是他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很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英国的父母常鼓励孩子:“你能行”.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信.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自己找答案,攻克难关.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为答案而犹豫时,我们可以鼓励他:Never mind, take your time.或者说 Be brave ,you can.let’s try„ 三 培养孩子的友爱和责任心

如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孩子们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提供一切的便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日益严重.人们日益变得冷漠,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暖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孩子爱心及社会责任心尤为重要.英国人对狗感情是举世皆知的.英国人有这么句话“love me ,love my dog(爱我者爱我的狗)”为人们熟知.将狗看得与人同等重要,这是英国人的特殊爱好,但英国人有意识的用狗,猫之类的小动物热爱启迪孩子的爱心,在英国,绝大多数家庭养宠物但目的却一致,即调剂生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培养爱心.德育教育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那么在教孩子认识动物的单词时,我们要教他们show your warm-hearted, you will be kind.Love others as well as yourself.经过老师的细心教导,孩子懂得了珍爱生命的重要.从而勉励孩子pay more efforts on their sturdy.四 注意孩子合作精神培养

合作精神的有无强弱是一个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英语教学中,在利用情景对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思的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精神,如创设一个家庭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家长的角色,组织一个家庭的野营,大家共同商量怎样搞好这次聚会.把任务分配到个人,独立而又齐心的把活动完成.既学习了英语,又给了学生提供口语会话的想象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2篇

集贤县第一实验学校 荣乃芬

“百年育人,德育第一”。《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中发生的事,有的涉及课外活动,还有的是日常谈话内容,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道德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讲文明、讲礼貌教育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如“I’m sorry.Don’t worry.Thank you.”这一些礼貌常用语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对于“Thank you”(谢谢你)这一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我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当学生接受老师奖给自己的小帖子时,我也要求学生一定要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在教学“I’m sorry.Don’t worry.”这对短语时,我让学生分组抽取表演情境,通过表演知道这对短语的使用场合,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补充,学生兴趣很高,也对这对短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课余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恰当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上这对短语。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只有“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我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教师节愉快!);在母

亲节、父亲节则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在新年到来之时则让学生向自己好友、老师等说声“Happy new year!”„„。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运转。

三、理想主义教育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习“what do you want to be?”句型时,我请学生们看了几位名人从小树立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故事,再让学生小组内表演向小记者讲述自己的理想,最后向学生发出号召,希望他们从小做有理想的人,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努力学习。全课在学生的誓言中结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

“What are you doing? Can you------?”(你在干什么?你会-----?)“I am cleaning my room.I can cook the meals;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 ”(我在收拾房间,我会做饭;我会拖地;我会整理卧室;我会浇花。)„„几人小组正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大家都惟恐落后了似的完成我发给他们的一张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成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3篇

一、尊重西方人的礼节,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在西方社会讲究穿着, 尽管平时不修边幅, 但在正式场合或公众场合, 衣着非常得体, 英国男人素有“绅士”风度的美誉。学生在了解穿着礼仪的同时, 学到了新的单词象白领结white tie、黑领结black tie、燕尾服swallow coat、办公服business suit。教师在教学生运用社会日常情景进行对话时可以告诉他们接待的礼仪, 如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或客人应握手道好“how do you do?/how are you?”在介绍两位同性认识的时候, 介绍的次序, 先介绍年轻、地位低者给年长、位尊者如:可说Mr (地位高者) , may I introduce Mr (地位低者) ?介绍两位异性认识时, 西方社会通常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如您可以说:Miss (女士名) , may I present Mr (男士名) 。结束会谈后, 应起身握手道别, 送来宾出门。与此同时, 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忠贞爱国, 孝敬父母, 勤俭节约。

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 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更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如:“Saving the Earth”讲到了地球上的土壤正日渐沙漠化, 空气和水正遭到严重的污染, 由于人类只顾眼前利益, 捕杀一些珍奇动物, 于是某些动物也濒临绝迹, 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根据课文, 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 并且呈现了许多图片, 有的曾是风景如画的草原而如今却是戈壁荒滩, 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的死湖等, 还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 应保护自然。最后我打出了一条公益广告语“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种紧迫感, 又让学生分别讨论两个问题。

a.What can we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the earth now?

b.Suppose you are a teacher, a lawyer, a mayor, a worker, a manager, and so on.What will you do 20 years later as the master of the 21 century?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 最后我来了一段作总结:动画呈现美丽的画面, 配有动画片中米老鼠的讲话“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to let the fish swim in the clear water freely, to let the birds fly in the fresh air happily, to let various flowers and trees grow here and there.”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4篇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到题材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真实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内容包括欧美国家文化习俗、人际交往、生态平衡、音乐体育和名人传记等,这些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恰如其分地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优良的品德。

为此,我细心研读各册课文,逐课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备课时,列出“情感教育目标”一栏,以此作为课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依据。如,初中牛津英语教材7B Unit5 Abilities Reading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从火中救出了一个老年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If we help each other,love is around the world. 8A Unit4 Wild Animals Reading讲述了大熊猫希望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介绍英美人士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文章或对话,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当然,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确定各课的思想教育目标,只是寓德于教的第一步,具体实施还应通过创设情景、例析、设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将思想教育渗透于语法规则的讲解中

虽然现在的课文教学着重于整体教学,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规则的讲解仍是相当重要的。说起语法,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最不喜欢听老师讲语法,总是讲规则,抄例句,做练习三部曲。呆板,枯燥,味同嚼蜡。”仔细思索他们的话,觉得不无道理。因此,我就开始尝试如何在讲解语法时充实内容,改进方法。

在讲解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时,我先说明动词不定式的功能之一是在句中作目的状语,可回答“what……for?”的问题。同时举了下面这个例句让学生思考,We eat to live,but we don’t live to eat.(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这个例句,前后两部分都是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分别回答“What do you eat for?”“What do you live for?”两个问题。随后,我提了一个问题“Then what do you live for?”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并用到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的结构。这时,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学生思想活跃,在座位上交头接耳,交换各自的想法,甚至还争辩起来。经过思考,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如,“I live to study.”“I live to go to college.”“I live to go across the world.”“I live to make more money.”“I live to help others.”“I live to live a free life.”……这样的问答,打破了语法课上“老师讲,学生记”的沉闷气氛,而且使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据此,我再进行评讲和诱导:作为一个时代青年,我们不应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应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应有正确的生活目的和时代责任感。

三、善于学习和引用谚语、诗歌

英语谚语十分丰富,它们的特点是言简意赅,给人以启示和警觉。在教材中也穿插了一些词句优美、文义隽永的诗歌。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学习好这些谚语和诗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我的做法是:1.结合课文学习。在讲到9B Unit4 Great People这一单元中,我有意识地将下列谚语摘录到黑板上: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这些谚语都是有关意志、毅力、失败、成功方面的,和本课的中心思想紧密结合,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纷纷抄在笔记本上。2.利用黑板报和墙报。每期的板报栏,我都要专门留出一块作为英语角,摘抄一些优美的英文诗歌或谚语,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3.每周的课外阅读课上,让学生每人收集1~2条谚语,在全班交流,并选择一条最有意义的谚语,作为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座右铭。

英语的德育过程,就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在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外来的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格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教学媒体,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真正做到寓德于教。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5篇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学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水平的教育,而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水平。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德育教育在小?W英语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43

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应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采取有效方法将英语课堂、文本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引导学生感知、思考、内化,潜移默化地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转化为学生生活实践的正能量,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创设较好的德育氛围

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如何从学生的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英语教师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课堂的建设上,让学生树立团结友爱的理念,在这样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能让学生轻松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更能接受道德教育的理念。当一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较高的德育素质,另一部分学生就会被激励,在这个大环境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我道德改造。

二、巧妙利用日常用语教学中融入基本的德育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现在 PEP教材从三年级起,三年级的教材中日常用语较多,较为贴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自然会发现教育学生德育方面的许多内容,从而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如:上课打招呼,教师可以采用唱歌形式由门而进,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Good morning.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children.”学生跟据旋律回应“Good morning.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teacher.”学生的礼仪教育不知不觉融入这美妙的歌声中。在教“please”“Thank you”“Sorry”这些最为常用的礼貌用语时,可以通过这些用语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要告诉学生,要让别人做事请用上“please”;受人恩惠、得人赞美、接人礼物时都要说“Thank you”;事情做得不对时要说“Sorry”。“please”“Thank you”“Sorry”教学都应该用在课堂上,如让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说“You,please.”课堂上表现积极、认真的学生可以给予可爱的英语小动物印章,以此来鼓励。学生自然会高兴地说出“Thank you”。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跟他们说:“Sorry,you can try again”。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教师可以欣喜地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努力地展现自己,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溢于言表。每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又可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结合西方文化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中融合了许多西方节假日的知识,英语教师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时和学生一起办活动庆祝,如在圣诞节写贺卡,在复活节画鸡蛋等。学生对这些课堂一般会比较感兴趣,热情高涨。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外国文化。教师也可以把西方节日中所包含的正面价值观传达给学生。例如,感恩节,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感恩卡片,感谢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也可以让学生用英文给父母写写简单的祝福语,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学校,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英语的教材中,经常有一些主题性的小文章非常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知、能、情、意的全面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能、情、意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合作学习是基于共同目的、利益的学习,是基于学生责任道德上的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明确的小组共同目标,又有明确的个体分工。他们在小组的共同目的、利益的驱使下,会把自己的分工视为一份责任、一种紧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谦逊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要求自己的表现尽可能完美;另一方面则会真诚地给予合作同伴帮助。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不仅仅有知识和能力,还有自信心、责任感以及友谊……

六、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第6篇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的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认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恚理想赋予现实.

作 者:陈朝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初中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7)分类号:G41关键词:

浅谈德育在陶艺教学中的渗透 第7篇

常有人说“文化成绩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求知欲极强。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向往自由空间、叛逆心极强的年龄段,对一切束缚和说教充满反感和抗拒。因此对这一特殊年龄段学生的德育尤为重要。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较小而兴趣较大的一门学科,如果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是切实可行的,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在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要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空洞的说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我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团结协作精神在陶艺中的渗透

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光体现一个“趣”字,还想方设法渗透一个“合”字。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临时组长,给每组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集体创作,我则拿笔在本上给每组评比打分。基础分为60分,最先完成好的小组可加20分,完成最好的小组(全体公认)则可加40分,还可以免费照相(我自己的相机拍照)。这样一来,各小组都积极为争夺40分而努力,各个投身到玩泥的“大会战”中。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玩好,还让学生学好,从中学到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无形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二、陶艺作品是实施德育的好教材

陶艺作品是丰富的,它所作用的范围是宽广的,作品的内容可以作用德育的内容,作品的性质可作用德育的性质,因此陶艺教育对德育各要素都起着重要作用,是实施德育的良好手段。

学生美术作品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想法,或许有些稚嫩、天真,但德育的培养正是从这最初的一步树立起来的。学生陶艺作品并不需要高深的技法、技巧,表现内容的创新性、可塑性,才是更为重要的内容。我们经常能从一件件陶艺作品中看到德育的闪光点。如某小组集体创作了《鱼骨》,生动地抨击了为了金钱而破坏地球环境的人,作者对水污染的人的憎恶之情,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和珍惜正是这幅作品的动人之处。老师适时地表扬并鼓励他们以后做出更多更好的陶艺作品。主题性的陶艺训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契机,如以“申奥”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集体创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陶艺课堂教学中,德育应随时、随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需要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后进行创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过一次深刻的体会。

还记得一次上陶艺课,我定了一个与海有关的主题的陶艺作品。在制作时就很活跃的男生,我一直关注着他,他做了一所房子,里面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家具还是其它什么。在课中分享时,我正准备让他说说,有意警告他不要太活跃。他竟然先举起了手,我很是意外,就请他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我设计的是一所很漂亮当然也很大房子。”我问:“给谁住呢?和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吗?”他说:“给街上那些弱智的大人们去住。”大家听了,都十分不理解。

那位学生又说:“我经常看到那些痴呆的大人们在街上乱转,没人管他们,他们没有地方住,住在马路上,应该盖所大房子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开心地生活。很重要的是里面放着一些特别的玩具,是我发明能提高智力的那种。”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在这一刻,他的身上闪着一道耀眼的光芒,我随之为他鼓掌,全班同学都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第8篇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教师在担任化学学科内的授业、传道、解惑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将德育与化学学科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担任起德育辅导的任务。笔者通过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利用化学本身的学科优势加之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增长的同时,增加学生做人的德育储备。

新课标中德育处于重要的地位,课标具体要求各传统学科教学不仅要完成学科内的教学内容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学科内德育的渗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化学学科的事例以及化学相关的故事穿插于德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受教育的程度,从而激励学生的成长,树立远大理想,最终变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化学科学是专业化的唯物主义科学学科,如果在教学中只关注科学本身而对学生缺少人性化的关怀和教育就会让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变得冷漠、没有人情味、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的学生缺少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注,进而培养出一个纯粹的知识机器,而不是一个胸怀祖国和社会的接班人才。为了避免造成化学学科教学唯科学化倾向,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增加对学生人性化发展的关注,巧妙地完成德育的教学目的,即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机械地学习化学知识,而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解决社会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德育内容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内在德育需求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内在的德育需要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德育的渗透可以让化学课堂上学生回归生活,并且学会知识的同时更学会了做人。学生被作为教学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获得认可、成长、尊重和体验成功、展现自我价值的追求。让学生用道德的方式体验、感悟、享用和创造生活,最终获得自我的肯定,实现德育的终极追求。

(二)营造积极氛围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具体事例和名人故事等创设德育情境,营造德育的积极氛围,情境创设的种类可以分成故事情境、史实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文学情境、生产情境等。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以及网络等不同的渠道。学生根据这些贴近生活的情景产生心灵的触动,引起情感共鸣。通过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关注,能够形成一定的判断力,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重视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互动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格带来影响,个体学生在群体的互动、合作和探究中一定会受到来自于他人的情感影响,有助于学生在群体间形成良好、积极的道德品格。通过合作、讨论学习给学生带来一种共同承担和共患难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心的交流与碰撞,感受到被他人接受和认同带来的自信与自我意识,学生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观念通过集体学习的冲击和刺激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学生一定会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到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最终获得人格的发展和升华。

(四)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德育素材

德育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必须生长在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之中才能终有所获,因此化学教师想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从而找到德育与化学教育的结合点,从而深化德育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拓宽德育素材:

1.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化学教学中究竟哪里可以作为德育融入和渗透的切入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只有把化学课堂当成教学的阵地,针对教材的内容多想、多思、多悟才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在向学生介绍氯气的毒性时,可以从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故事背景入手,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二战时期德军大量地使用氯气做成的化学武器进攻法国军队所在的阵地,结果造成法国士兵的极大伤亡。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当时的历史资料及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当时的悲惨情景。通过这样的故事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也能让学生明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学生会深刻感受到化学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学生会渐渐具备热爱和平的良好道德素养。

2.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化学教师把德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之中,要跳出德育只是跟学生简单说话或者讲述道理的误区,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可以渗透德育的内容,例如教师的备课环节、习题的编写和组合环节、作业的批改环节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之中都可以渗透德育。

(1)备课过程中德育思想的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仔细考虑能够用到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教学环节可以优化。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哪些环节可以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且在备课环节中做好德育素材的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德育意识,才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将德育落到实处。

(2)习题制作中德育理念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练习题结构与层次上的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关怀和增添情感色彩,避免冷冰冰的提问和设计,可以设计由基础巩固题到能力题的层次过渡。教师针对课后习题进行了层次性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这样的课后习题还没有逃脱传统的试题色彩,看起来只是试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与德育关系甚远。因此,可在习题设计中体现对学生的道德态度、道德情感以及价值观产生方面,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对学生的品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试题之下加上了这样一段话:当你从以上几道试题中拾起成功的笑脸时,你已经顺利达到了本阶段的高峰。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向下一个目标迈进吧!

这几句看似普通而又简单的话语已经改变了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化学试题,虽然简单但是却表达出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学生体会了这些话语的用心良苦时,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变得对化学以及化学教师更有感情,慢慢消除对化学的恐惧,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3)作业批改中德育因素渗透的体现。学科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课后作业的批改便成了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作业的批改中也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师对于高质量完成的作业会写上“好”字,并且对“好”字进行统计,作为学期末综合评价的一个依据,但是针对完成质量一般的学生,教师不要出现不冷不热的评价,可以给出更多的鼓励话语,例如“水滴石穿、厚积方能薄发”“脚踏实地,方能鹏程万里”,这样的评价既能给学生带来鼓励,又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通过仔细的琢磨和反思一定会取得相应的进步。

(4)与学生交往中德育的渗透与感染。现阶段的学生具有心理不成熟、易任性、冲动的特点,做事缺乏理智,在学习中克服障碍的信心和意志也不够坚定。很多时候容易产生自我放弃和放松的心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强大的“动力补给系统”,帮助学生及时地恢复自信,鼓起学生的勇气,在不断纠正学生缺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五)适时把握德育时机

在化学的教学课堂,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灵活运用渗透方法。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绝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课标任务生搬硬套、死板教条,一定要在教学中把握好适当的度。德育在化学中的渗透如果采用了恰当的、灵活的方法,就可以收到水到渠成、潜移默化、不着痕迹的效果,从而改变刻意、不自然的局面。灵活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德育与化学教学做到平滑过渡,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不经意间受到了德育,从而达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2.抓住合适的时机。一是迅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学生如果表现出极高热情或者特别关注的时候,就是教师渗透德育的最好时机;二是教学要融入学生的情感,教师对学生以及化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融入学生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就会帮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曼妙的魅力所在,促进学生养成化学的求知精神,学生一定会全身心投入未来的学习生活。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学生追求个性和差异的年龄阶段,教师要改变统一衡量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尽量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找准合适的德育时机,采取合适的方法。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9篇

一、挖掘教材,将爱国教育寓于教学环节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注重教材中的思想寓意,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促进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讲授JEFC B IA Lesson 40课时,首先利用课件,在屏幕上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地图(a map of China)的轮廓,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同时问学生:What is it like?(这幅地图像什么?),引出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像一只雄鸡立于世界的东方,China is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先在学生的心中给中国一个定位,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几道讨论题:Do you know China?(你了解中国吗?),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a?(你了解中国的什么?),以图片的形式呈现:长城、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大熊猫、藏羚羊、人间天堂——苏杭等。在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方位介词的同时,让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之后,又以另一组图片呈现给学生:圆明园的残坦断壁、藏羚羊被屠杀、苏杭部分景点污染……在此渲染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二、根据教材内容,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1.在每天的值日报告中,我们也可以渗透按时到校、关心他人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在值日报告中,老师问:Are we all here?学生答:No,××× is not here.老师接着问:Where is he/she?学生答:I don’t know. I think he/she is at home.老师接着问:Why is he/she at home?在一问一答中,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在交谈过程中,含了两层意思:作为学生应按時到校,作为同学应相互关心。

2.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力

谦虚,若干年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然而,随着现行体制、西方文化的影响,谦虚的人也因此一次次失掉机会。在英语教学中,西方人常常会说:Your...is very good.You are best...按中国人的惯例,人们一定会谦虚一番,否则就是狂妄自大,而西方人则会毫不脸红地答:Thank you.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说:谦虚,在中国人看来是美德,但西方国家更看重自信,即使你现在不行,但我们可以学,可以重新开始,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道出了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他们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言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的道理相信每个教师都懂,但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比如,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走进教室发现讲桌上特别乱。粉笔头、纸片……于是我习惯性地将粉笔头放入盒中,将纸片放入教室后的垃圾篓中,在学生的注视中整理好讲桌上的东西,一次、两次……慢慢的,我发现学生桌子上的书摆放整齐了,教室内很少有乱扔东西的现象,更可喜的是,学生的作业慢慢变整洁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并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中,只要我们深挖教材的寓意,不难发现:德育无处不在。所以,在课内外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由表及里,用身教去感化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意识地将育人的思想渗透到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性,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第10篇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而现代的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完整的结合。其中德育是摆在素质教育中的首位,由此可知德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离不开德育,课堂离不开德育,在课

堂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为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由于小学没有政治课,所以是以班会或思想品德课进行德育教育。而本人认为,德育应在各门学科中适宜地渗透,这样更有利于德育的开展。况且《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具有

最重要作用。”

而今,在民族融合、科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逐步显现。小学英语是基本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课堂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

二、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

1.适宜渗透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然后有目的、有计划、自

觉地、适宜地把德育渗透在英语课堂中。

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例如,在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Hello!/Hi!” “Bye!/Goodbye!”“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基本的礼貌用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遇见同学老师要会说“Hello!/Hi!”;分别时要会说“Bye!/Goodbye!”。得到别人的帮助要会说“Thank you!”;做错事情时要会说“Sorry.”。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口语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能学以致用,两全其美。

2.适时渗透

任何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德育更是如此。它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

德意识。

如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小学生认识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教导学生要爱护动物,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社会是一个集体,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合作,才能更好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对话或小组团队比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把任务分配到个人,让他们独立而又齐心地把活动完成,这样既学习了英语,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而要学好英语,必须有充足的自信心,敢于说错。一个人的自信心强弱也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很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常鼓励孩子:“你能行。”。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那在英语课堂中,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自己努力找答案,攻克难关。例如,在学生为答案而犹豫时,或那些不敢于发言,怕自己说错被嘲笑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鼓励他:Never mind./It doesn’t matter./Let’s try, you can… 这些话语可以鼓舞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逐渐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或做其他事情的自信心。

3.适度渗透

要有“度”,也就是要适可而止,能放能收地渗透德育。因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影响教学,要灵活处理,也要保留一定空间制造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设计教学,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身心方面也能得到全面发展,从小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第11篇

皖颍上县六十铺中心学校王田祥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导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

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例如:我班同学赵杰得了病住进医院,她在家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两个学雷锋小组到家里帮助干家务和到医院帮助她学习,同学们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凑起来共48元,送给了赵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而我所教的班中,雷锋小组的同学不论刮风下雨都定时去敬老院、车站等处整理环境卫生、送茶水。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第12篇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学科:体育 姓名:乔明华

单位:宝坻区方家庄镇胡宽中心校 电话:82440098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是我们做教师的神圣职责。《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

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进而促使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形成。体育课是开设时间最长的学科,是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课程,可保证学生连续接受教育。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制度越明确,就越能行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体育课一般在户外进行,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在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而且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在上课之前,我们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并且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二、通过准备阶段的游戏,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游戏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变的方法,富有感染力的情节,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体育游戏活动,能收到练体又育心的双重教育效益。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任何一种身体运动项目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体育游戏一般是以获得成功为目的,在游戏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结成若干小集体,进行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有与同伴的竞争而获得成功,也有与自身竞争获得成功。既有身体方面的竞争,也有心理方面的竞争。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同时,体育游戏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游戏过程中,能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使之积极思考、顽强拼搏、勇于胜利。

三、在体育教学阶段进行德育渗透。

对学生进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是体育课教学阶段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一)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们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田径项目是体育教学中最枯燥无味的,又苦又累,特别是在耐久跑教学中,部分同学更是感到心理发怵。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的教育。从严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在器械体操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器械体操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感兴趣,但会碰到许多困难。因为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的观摩示范,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要刻苦练习,付出艰辛的努力。例如:在练习器械时,有时练得很累,手掌会磨破流血,有时甚至会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四)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德育教育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五)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而武术则是其中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高年级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一些拳、掌、踢腿等动作,课间有些同学闲着无事,动手操练起来,开始时你一拳我一脚,最后由于出手轻重不一打起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教育学生学习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次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因此,要告诫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体育结束阶段的德育渗透。

体育课的结束阶段要通过一系列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从一节课的大强度的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相当的负荷,此时,我们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教育他们做事要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善始善终,做事有始有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敬业精神。在体育课的教学结束阶段除了对本科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同时教育学生取人之长,克己之短,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上一篇:中医学培养方案下一篇: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