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2024-07-31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精选7篇)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1篇

1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 造口 皮肤黏膜 护理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粘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属于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多发生在术后1-3周[2]。临床表现为部分或整圈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3],可导致造口袋黏贴困难、黏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增加患者痛苦;手术切口与造口较近,增加感染的危险[4];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导致造口狭窄[5],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再次手术方能解决[6]。因此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及护理是否正确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1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男,32岁,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2014年6月17日在全麻下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患者及家属不接受造口,要求保肛。

术后第三天持续高热,腹腔引流浑浊,双侧双套管持续冲洗,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6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见吻合口瘘,行乙状结肠造口术+冲洗引流术,7月13日更换造口袋时发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2护理 2.1护理评估

2.1.1全身评估:患者食欲差,体重指数19.38,精神萎,情绪焦虑,腹腔感染,持续高热,腹部伤口有少量渗液,造口排便排气,造口内有少量黄色稀便排出;病理报告:(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侵及外膜外,癌组织侵犯神经,前壁与精囊腺及部分前列腺均有浸润;白蛋白36.1g/L,血红蛋白97g/L,WBC 12.1*10^9/L,C-反应蛋白14.0mg/L。

2.1.2造口评估:正常的肠造口应当是微凸、红色、有光泽的, 肠造口黏膜与周围皮肤对合紧密, 肠造口周围皮肤完整, 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同。该患者肠造口为圆形, 直径 3cm, 颜色深红、有光泽,略高于皮肤 1cm。在肠造口 7 点到 12 点方向, 有 一2.0× 1.0× 0.6cm的伤口,大于75%的红色肉芽组织,小于25%的黄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完整。从评估可知, 该患者的肠造口血供正常,肠造口黏膜与皮肤有部分相连, 但由于伤口分离范围广, 有肠造口回缩的危险。2.1.3社会支持:患者已婚,生有1子1女,家庭和睦,经济状况良好,医疗费用参保。2.2护理问题

2.2.1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全身因素:二次手术,机体损伤严重;术前肿瘤细胞侵犯,术后腹腔感染,持续高热,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病程较长,患者情绪焦虑。局部因素:手术缝合太少,腹腔感染致腹壁肌紧张,腹压改变,肠造口黏膜缝线脱落。

2.2.2疼痛:患者腹腔感染腹膜刺激征(NRS评分6分),肠道排泄物浸润伤口,换药时的刺激,导致伤口疼痛(NRS评分4分)。

2.2.3焦虑:二次手术,病程较长,患者担心愈后,肠造口的存在会正常生活,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其工作交际,生活质量下降。

2.2.4有造口狭窄的危险: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愈合后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引起造口狭窄。

2.2.5知识缺乏:患者未接受规范的健康教育,缺少造口护理、造口并发症等相关知识。2.3护理目标

2.3.1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得到及时保护和处理 2.3.2控制基础疾病,减轻疼痛 2.3.3患者焦虑情绪缓解 2.3.4造口狭窄得到有效预防 2.3.5患者掌握造口康复相关知识 2.4护理措施

2.4.1造口局部处理。2014年7月13日评估伤口情况后,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护理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可以减少瘢痕形成,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伤口处理步骤:(1)清洁及清创,用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洗造口黏膜。然后拆去造口周围残余缝线,用保守性锐器清创,清除造口周围的少量黄色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洗分离处伤口;(2)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吸干创面,观察创面大小及渗出情况;(3)分离伤口处洒康维德(施贵宝)造口护肤粉。造口护肤粉的主要成份是竣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Guar gum)和黄原胶(Xanthan gum),为粉末状产品,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天然保护屏障,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与伤口渗液水合后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4)用康维德防漏膏填平造口周围,防止渗漏,防漏膏含少量酒精,会有短暂的刺痛感,但可以防止渗漏,减少因皮肤受侵蚀所造成的炎症,保持造口周围干爽,防止排泄物侵蚀造口袋粘胶。(5)用造口尺测量造口大小,规则圆形约3 cm× 3 cm,予水胶体敷料(多爱肤超薄型),按造口大小裁剪后覆盖创面。水胶体敷料有吸收渗液的能力,透气不透水,促进伤口的气体交换,防止细菌和排泄物侵入,预防感染,保持伤口创面的稳定,促进伤口从基底部愈合,达到深部隔离的作用。征求患者同意后,更换两件式造口袋,效果良好。7月16日取下两件式造口袋,在皮肤黏膜分离处洒造口粉,补防漏膏,评估造口8点到9点钟方向有一1.4cm ×0.7cm ×0.4cm 的伤口。7月18日,更换两件式造口底盘,处理伤口方法同前,评估肠造口 8点到 11点方向, 有 一1.0cm×0.4cm ×0.3cm 的伤口,基底颜色100%红色组织,处理分离伤口,及时处理伤口。7月20日、7月22日在皮肤黏膜分离处洒造口粉,补防漏膏。7月23日,更换两件式造口底盘,分离处皮肤黏膜完全愈合。

2.4.2患者于6月26日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抗生素治疗,控制腹腔感染,同时间隔予人血白蛋白输入,营养支持。

2.4.3放松疗法。在疼痛时取舒适体位休息,听轻松音乐、闭目深呼吸、看幽默电视等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4.4每次换药时动作轻柔,与患者交谈,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

2.4.5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讲解当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说明尽管发生了并发症,但只要给予正确、合理的处置,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在护理过程中伤口好转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患者,使其增强信心。由于在护理中达到了预期目的,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

2.4.6,预防造口狭窄。伤口创面愈合后指导患者扩肛以有效预防造口狭窄,带上:手套示指涂液体石蜡轻柔的插人造口,沿肠腔方向逐渐深入,至第2指关节,感觉是否有箍指感和观察造口黏膜颜色的变化,每次3~5 min,如有明显狭窄则保持5—10 min,每日1次。同时指导患者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排便困难、腹胀、腹痛,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2.4.7健康教育。向患者造口相关知识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肠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如果出现伤口变深、变紫, 渗出液增多, 伤口周围皮肤发红、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处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增强营养,合理选择造口用具。2.5护理效果评价

2.5.1十天分离伤口完全愈合。2.5.2患者疼痛缓解

2.5.3患者情绪焦虑减轻,配合治疗。2.5.4患者未发生造口狭窄。2.5.5掌握疾病相关知识。3讨论

本个案特点患者是患者二次手术,病程长,长期营养不良、轻度贫血,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尿瘘造成腹腔感染。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我们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采用新型湿性敷料处理皮肤分离处伤口,愈合率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明显减少疤痕的形成,较浅的分离用水胶体粉剂或糊剂,吸收渗液的同时形成凝胶,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

从这案例中让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伤口不是独立的而是人的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将伤口作为一个局部来处理,而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除局部因素外,还有全身因素:如原发病、年龄、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激素、感染、糖尿病、腹压改变等,因此,在处理患者局部伤口的同时,建议医师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营养和抗感染等全身治疗,做好医疗配合[7]。

伤口的愈合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过程,每次的伤口评估伤口处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伤口是局部的,而影响却是全身的;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和敷料。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13-249.[2]喻德洪.肠造口f1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195.[3] PATRICIA B.pratical stoma wound and continence management[M].Ausalia: Research Pulbbieations Pry Ltd,1998:174-190 [4] 张慧芹,朱亚萍,袁秀红.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一造口并发症的护理7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2-33.[5] 赵琦.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09,9(1):89-90.[6] 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处理.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439 [8] 陈秀君.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重度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2篇

一、压疮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

(二)操作要点

1、避免压疮局部受压。

2、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床垫或者采取局部减压措施,定期变换体位,避免压疮加重或出现新的压疮。

3、压疮I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加以保护。

4、压疮II~IV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5、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的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6、根据患者情况加强营养。

(三)指导要点

(四)注意事项

二、伤口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换药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2、依次取下伤口敷料,若敷料粘在伤口上,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后缓慢取下。

3、选择合适的伤口清洗剂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坏死组织等。

4、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伤口敷料。

5、胶布固定时,粘贴方向应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伤口包扎不可固定太紧。

(三)指导要点

(四)注意事项

三、造口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二)操作要点

1、每日观察造口处血供及周围皮肤情况。

2、每日观察排出物的颜色、量、性状及气味。

3、根据需要更换造口底盘及造口袋。(1)更换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

(2)一手固定造口底盘周围皮肤,一手由上向下移除造口袋,观察排泄物的性状。(3)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4)测量造口大小。

(5)修剪造口袋底盘,剪裁的开口与造口黏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1-2mm。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4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 44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 女患者13例, 年龄分布为47~88岁, 平均年龄为 (62.4±4.5) 岁, 所有患者都确诊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 并出现腹胀、营养不良等病症。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护理实验研究, 并签订自愿同意协议。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评估:

首先, 对创伤面进行评估, 涉及皮肤黏膜分离面积大小、创面大小和深浅、渗液颜色、气味以及渗液量、肉芽颜色等。44例患者中, 分离范围最大为造口总长一半, 最小为造口总长八分之一;创伤面最大为5 cm×12 cm, 最小为1 cm×1 cm, 最深8 cm, 最浅0.5 cm;10例患者为深层皮肤黏膜分离, 渗液呈浑浊、黄色状态, 有异味, 渗液量为大于10 m L/d, 创面基底肉芽组织呈现红黄相间色;34例患者为浅层皮肤黏膜分离, 渗液为浅红色或浅黄色、不浑浊, 无异味, 渗液量<5 m L/天或在5~10 m L/d, 肉芽组织呈现红色。其次, 对所有患者肠造口大小、颜色、高度、有无支架管、造口与切口位置、排泄物检测、造口情况等进行评估。44例患者中, 造口颜色都呈现红色, 大小为直径2~8 cm, 高度为高出皮肤0.1~4 cm, 包括6例患者有支架管, 7例患者造口位于切口之上, 15例患者造口与切口间距为0.5~2 cm, 4例患者伴有造口凹陷问题, 25例患者排泄物为糊状, 8例为稀状, 其余患者排泄物为固状。最后, 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评估, 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检查, 不仅重视患者创面和造口问题, 还应注重患者营养状况、血糖含量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评估。

1.2.2 护理措施: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第一, 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 患者手术后由于对造口存在还难以适应, 当患者看到分离伤口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手术后初期是患者适应带造口生活的艰难期。因此, 护理人员需普及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等基础知识, 让患者了解皮肤黏膜就是结肠造口末端与皮肤缝合分离, 腹壁出肠断会与腹壁发生相连, 若及时治疗则会较快康复, 避免患者因不了解病症胡乱猜想, 导致患者神经过于紧绷, 不利于患者恢复。同时,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转、配合治疗并取得进步, 应对患者进行表扬和夸赞,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第二, 护理人员需时刻对术后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检测患者造口黏膜颜色以及造口与周围皮肤缝合等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作出相应治疗。第三, 对分离伤口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应先用棉球沾生理盐水进行清洁, 进而清洁周围皮肤, 最后进行造口清洁, 需注意的是清洗不能适应消毒剂, 因为消毒剂会损坏肉芽组织生长[2]。第四, 根据患者造口情况以及实际病情, 选择合适的造口袋以及定期更换。对造口明显回缩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 可选择康乐保造口袋, 该造口袋采用凸面底板可有效缓解造口回缩症状, 同时利用凸面对周围皮肤施加压力, 有利于造口乳头部位膨出。对于造口乳头高于周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 可选择康乐保增强型造口袋, 该类型造口袋具有站黏性强、贴合性好, 能预防排泄物渗出。同时, 加上造口袋底板面积大、微孔, 可根据患者造口大小随意裁剪[3]。此外, 当患者出现造口回缩, 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扩肛处理。最后,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饮食均衡, 提高患者营养汲取, 保证患者恢复过程中营养充足。同时, 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腹泻, 降低创面污染以及换药次数, 避免影响创伤面愈合。

1.3护理评定标准:

护理半个月后, 如患者造口完全痊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 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 则护理显效;如患者造口没有完全愈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 病情呈现好转趋势, 则护理好转;如患者造口出现溃疡现象,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 则护理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用t进行检验, 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4例患者治疗前均确诊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 并进行造口手术, 护理半个月后, 18例患者护理显效, 造口完全痊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 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 21例患者护理好转, 造口没有完全愈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 病情呈现好转趋势, 5例患者护理无效, 造口出现溃疡现象,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 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造口皮肤黏膜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引发原因是由于患者局部感染、营养不良、放疗影响等, 如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乐观, 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4]。因此, 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必不可少。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 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方案, 并采纳主治医师建议完善护理方案, 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首先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创面评估、肠造口评估以及全身评估, 充分了解患者实际病情, 以便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急措施。进而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病症观察、造口袋选择以及饮食护理等, 从而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通过对44例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护理半个月后, 治疗显效例数为18例, 治疗好转例数为21例, 治疗无效例数为5例, 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4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 记录患者术后病情情况, 护理半个月后, 对比44例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半个月后, 18例患者护理显效, 造口完全痊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 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21例患者护理好转, 造口没有完全愈合,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 病情呈现好转趋势;5例患者护理无效, 造口出现溃疡现象, 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 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痊愈, 改善患者病症, 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肠瘘患者,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谢春燕.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22 (20) :2937-2939.

[2]李媛, 徐小芳, 邵力伟.1例结肠癌术后伤口裂开合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 2013, 16 (6) :546-547.

[3]丁璐.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32 (20) :273.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4篇

【关键词】肠造口;皮肤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3-02

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重建患者正常的排泄功能,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1]但是,在手术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准确的的预防措施和护理,那么就极有可能会造成皮肤并发症,延缓了手术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和痛苦,使病人不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因此,为更好地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现就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肠造口手术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4~78岁,平均(46.5士15.4)岁。大肠癌择期手术31例,直肠癌Miles于术22例,结肠外伤手术18例,乙状结肠造口23例,横结肠造口6例。术后5一40天出现有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平均(18.6士11.4 )天。临床症状表现为肠造口周围皮肤潮红、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局部有剧痛等。

2并发症原因分析

1.1刺激性皮炎

刺激性皮炎是造口周围产生皮肤并发症最主要的原因,并发时间多为手术后的2~4天。期产生的原因有好几种,大致如下:造口位置不当或腹部皮肤不平整,导致造口周围产生刺激;造口用具与皮肤粘合不紧密,从而造成粪便或肠液不小心流出体外,引起皮肤刺激,发生疫痒或红肿现象;造口工具本身接触,造口底盘材料多为天然梧桐胶,吸收水分后粘胶松软失去豁性,致使排泄物易从造口底盘内口边缘渗人,从而导致皮肤受损。

1.2机械性损伤皮炎

机械性损伤皮炎主要是由于造口袋使用不当造成的。在手术后,病人所穿的衣物与造口处皮肤或造口袋产生摩擦,使得皮肤受损以及造口袋频繁的更换都会造成机械性损伤。一方面皮肤受损后,使得排泄物渗漏,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频繁的更换造口袋时,会大大加剧风险。如果一不小心撕裂底盘太快或强行剥离,更加造成皮肤严重撕裂从而产生机械性损伤。

1.3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则是造口并发症的又一大类型,其主要原因是过敏造成的。如果病患体质比较敏感,那时接触如底盘、造口袋、腰带等等一些其他医疗设备时,皮肤接触致敏原,极有可能触发变态反应,引发造口处皮肤的过敏,产生皮肤发红、肿痛、溃烂等症状。

3护理措施

3.1术前定位

据本医院造口手术案例资料分析,造口周围皮肤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其发产生的原因与当时在做手术前选择的造口位置有很大一部分关系。选择不当,很容易造成排泄物渗漏、造口袋更换频繁、术后护理困难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在选择造口位置时,应小心谨慎,遵守以下原则:造口位置选择平整的皮肤中央为佳,皮肤健康、无凹陷、癖痕、皱褶和骨性突起亦可;能让患者在手术后在各种体位如半卧位、坐位、站立位等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造口处,取出小插口不困难。

3.2术前评估和术后指导

患者或家属常常会对手术会感到恐惧。特别是对肠造口病人来说,影响更深。该手术使得患者的生理情况和排便习惯都发生变化,不仅改变了患者的体形,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人的不便。这不仅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精神折磨,还会影响手术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对于此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浅薄,缺乏自信,对手术后的的排泄方式和途径改变产生恐惧和焦虑。因此医院应该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专业性的知识普及和手术后各种状况发生的可能与原因。并且医院专门指导和示范,如何正确的使用造口袋及造口用品的粘贴、排放和更换技巧等等,数以每一个操作步骤,完美实现术后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3皮炎护理

3.3.1皮炎处皮肤护理

在护理皮炎处皮肤时,要记得及时清理不小心流溢出来的粪水。在手术后,伤口愈合线拆除前,要一直对造口处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清洗液清晰附近皮肤,不要造成刺激,然后用干棉签或纱布沾干,撒上护肤粉,抹匀,在使用皮肤保护膜,避免造口收到外来因素的刺激和损伤,降低皮肤出现发炎情况。

3.3.2过敏性皮炎护理

为病人提前进行过敏试验,测试评估患者是否会对造口袋的医疗用具产生过敏反应。测试方法为在每种物品贴商标签,在过去一天或两天以后,对患者使用接触的皮肤进行检测,观察是否过敏,确认过敏原。

3.4造口器材的选用和防漏措施

在造口器材上的正确选用和使用是预防造口皮炎的最佳手段和最便捷手段。正确合理的选择造口地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甚至没有。在器材的选择上,最理想的是两件式,及造口袋分为底盘和储粪袋。其特点是密封性比较好,不漏氣和漏水。其次粪袋可以拆切,不用把底盘拔出,造成造口感染。拆下的粪袋可以反复清洗,多次使用。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使用方法等基本护理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实现自我护理。

在肠造口附近,发现皮肤凹陷、疤痕或粘胶不密封时,就很容易造成粪液的流出,与皮肤造成接触,使皮肤发炎。对此,要及时才具防渗漏的措施,解决该问题。比如说,保持干燥、使用皮肤保护膜、防漏条等等就非常有效。

3.5饮食护理

结肠造口的饮食主要以少渣、高营养为主,因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

的特性[2]。所以在手术完成后,病人恢复期间,应限制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粪便的积累产生和排泄,尽可能的降低皮炎反应。。此外应该尽量少吃容易产气体的食物,如饼干、空心菜、馒头、豆制类品、牛奶、香蕉和可乐饮料等,否则容易产生胀气以皮肤发生感染。在生活上,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每天按时进食和排便,让身体尽快恢复过来。在使用食物时,不要大口大吃,狼吞虎咽,这会加剧胃酸反应,使粪便更加堆积。需慢慢咀嚼,减少空气的吸入,与结肠口发生不良反应。

回肠造口的排泄物呈稀便状,且量多,易引起造口周围皮炎。为防止产生过多的粪便,皮炎急性期须禁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以提供机体的营养所需,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3]。大量使用固体食物会导致排出非常稠密的大便,同时加剧患者口渴感觉,饮水次数增加,过多饮水常造成造口排出阵发性水样便,易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破损。在手术两周后可正常饮食,患者在此后可以随意品尝各种事物,但是在第一次使用该食物时,最好少吃点,不要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暴饮,这可能会引发不可预计的不良后果。

4小结

肠造口周围皮肤病产生症状虽有不同,但是治疗护理手段确实大同小异,并不强调哪一种治疗方案。只要是在手术后能够及时对其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就能够避免这一类事件的发生。而且,如果在手术后产生该问题,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不但是身体上折磨和负担,还增加其经济负担,这回延缓或者降低手术的效果。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肠口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的身体康复,还能减轻患者的负担,让他们获得更加愉快幸福。

参考文献

[1]潘莉.操静.石兰平.等.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在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研究[J].护理杂志,2009.8(4):5~8

[2]孙孟里.临床营养学[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1.44.199

[3]钟紫凤,王飞霞.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3):215-217.

[4]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肠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5篇

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一般肌肉、静脉或其他部位注射与穿刺前的皮肤消毒。

1)用无菌棉签浸润2%碘酊,涂擦注射部位皮肤l遍,作用lmin后,再用75%乙醇擦拭2遍,擦净残余碘,干燥后,即可注射。

2)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皮肤2遍,待半干燥,即可注射。静脉注射时,可用75%酒精棉签脱碘。

(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曲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血管内留置导管及其他部位分流导管和引流处每日按要求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封盖。

2.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

(1)准备

1)手术部位的皮肤应该用肥皂和水洗净,需备皮部位的皮肤以无菌纱布沾取肥皂和水擦拭洗净。

2)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2)消毒方法,可按皮肤消毒方法要求进行,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l0cm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3.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黏膜消毒

(1)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手和皮肤的消毒:可采用含有效碘5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醋酸氯已定配制成的硝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5min.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2)血源性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皮肤黏膜的消毒:对于污染的手,可用流水、除菌皂液洗手后用5000mg/l碘伏消毒或乙醇、异丙醇一醋酸氯己定消毒液搓洗5min,然后用水冲洗。

二、黏膜消毒

1.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

(1)先用5000mg/l碘伏皂液棉球依次擦洗大、小阴唇、两侧大腿内侧上1/3,会阴及肛门周围,做备皮处理后用5000mg/l碘伏液棉球涂擦外阴,待碘液完全干燥后(约需3~5min)同上法再次涂擦消毒。

(2)子宫切除手术前一天晚上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或5000mg/l醋酸氯己定溶液擦洗阴道一次,手术前2h,重复擦洗一次,阴道冲洗消毒用含有效碘250mg/l或醋酸氯己定水溶液消毒。

(3)氧化电位水冲洗消毒。

2.口腔和咽部消毒

(1)取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液或1%过氧化氢液含漱消毒。也可用氧化电位水含漱。

(2)过氧化氢溶液、复方硼酸溶液等漱口,5000mg/l碘伏或硝酸银溶液局部涂抹。

3.新生儿脐带消毒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腹部永久性肠造口的手术患者43例, 其中男26例, 女17例;年龄25~86岁, 中位年龄62岁, 平均年龄61.8岁;直肠癌患者26例, 结肠癌患者17例。

1.2并发症的评估

研究者均为获得造口治疗师合格证书的护士。从患者接受肠造口术后第2天到其出院, 研究者将记录造口的直径、高度和形状;患者出院后, 造口门诊随诊, 分别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间点对造口进行评估、护理, 评估的内容包括造口有无坏死、分离、狭窄、脱垂、肉芽肿、造口旁疝、造口周围围皮肤问题等, 并根据造口周围皮肤问题评估表 (表1) 对周围皮肤进行评估[6]。

1.3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干预

1.3.1伤口处理

准确记录创面形态及形态, 拍摄照片用于综合评估疗效。剪除坏死组织后, 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并擦干 (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液) , 将藻酸盐棉条填入肠黏膜与皮肤分离的伤口内至与皮肤平面水平, 不能填塞过紧以免影响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根据肠黏膜皮肤分离处的形状, 把3 M透明敷贴修剪出弧形开口, 贴于藻酸盐敷料之上。在造口周围皮肤涂抹皮肤防漏膏3遍, 妥善裁剪造口袋底盘, 贴上造口袋, 扣上专用造口腰带。1~2 d更换敷料和造口底盘1次, 当伤口渗出液多且大便稀薄时随时换药和更换底盘, 直至创面愈合, 更换造口袋过程中妥善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

1.3.2心理护理

从专业和关怀双重角度对患者进行专业、耐心的心理辅导, 向患者解释病情, 讲解当前的治疗方案, 缓解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 促进患者对护理治疗的配合。

1.3.3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 改善营养状况, 为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统计

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2.2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

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5个观测点的平均发生率为19.2%, 出院后1个月发生造口周围皮肤问题最为常见 (占21%) ;在皮肤问题中以轻度皮肤刺激及红斑、丘疹最为常见, 且见于各个时间段, 5个观测点平均发生率为11.8%, 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总数的61.5%。

2.3其他肠造口的相关并发症

除了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外, 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是较为常见的相关并发症。研究显示在5个观测点的平均发生率为12.4%, 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不同的是, 随着时间延长并发症越多且愈严重。在术后1年, 肠腔狭窄的发生率均达到14%。就总体相关并发症而言, 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的比例为33.6%, 以术后1年时间段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37%) , 见表3。

2.4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5例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2例是由于肠残端缺血坏死引起, 手术医师最终选择了造瘘口重建;余3例经有效的伤口处理后皮肤与造口周围黏膜无缝隙, 无渗出液, 回缩部分的造口黏膜与皮肤平齐。

3讨论

肠造口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但也带来了生活、精神上的诸多不便, 肠造口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就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疾病,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愈来愈多。我们对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周围皮肤问题这四种并发症进行分析发现, 约1/3 (33.6%) 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至少出现了这四种并发症中的一种;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至术后1个月, 其中以出院后1个月发生造口周围皮肤问题最为常见 (占21%) ;皮肤问题的总体发生率为19.2%;肠残端坏死、肠腔狭窄、皮肤黏膜分离在5个观测点的平均发生率为12.4%。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不同的是随着时间延长并发症越多且愈严重;在术后1年, 肠腔狭窄发生率均达到14%, 这将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各个时间段、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其他研究中心的数据并不完全相同, 主要是因为选取的研究对象存在个体差异, 且样本量偏少;其次, 所观察的指标不全面也是导致研究结果有差异的重要原因;另外, 出院后1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最高, 出院后2年及更长时间的资料缺失较多, 部分患者不能按时复诊, 给造口的评估与护理带来了困难, 具体的解决方案正在进一步设计与改造。

造口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性格、疾病、文化背景、社会和家庭背景及其对肠造口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7]。造口术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方式,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不少患者甚至是以悲观、绝望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病情, 而出现并发症时, 特别是皮肤黏膜分离这类愈合缓慢、护理困难的并发症, 更会给患者带了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我们认为作为医务人员, 应该从专业和关怀的双重角度对患者进行专业、耐心的心理辅导, 及时解释引起这种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案, 将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Jemal A, Center MM, De Santis C, et al.Global 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nd trend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0, 19 (8) :1893-1907.

[2]Dai Z, Zheng RS, Zou XN, et al.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trend in China[J].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12, 46 (7) :598-603.

[3]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Int J Cancer, 2010, 127 (12) :2893-2917.

[4]Persson E, Berndtsson I, Carlsson E, et al.Ostomy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ostomy size-a two yearfollow-up[J].Colorectal Dis, 2010, 12 (10) :971-976.

[5]Nybaek H, Bang Knudsen D, Norgaard Laursen T, et al.Skin problems in ostomy patients:a 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J].Acta Dermato-venereol, 2009, 89 (1) :64-67.

[6]Richbourg L, Thorpe JM, Rapp CG.Diffi culties experienced bythe ostomat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 rs, 2007, 34 (1) :70-79.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 第7篇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7-01膀胱癌位居泌尿系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对于恶性程度高、浸润深、范围广的肿瘤,主要采用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对于因为高龄且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情况不佳,不能耐受回肠或结肠膀胱术,针对膀胱癌的输尿管的问题,我院一般将输尿管放在造瘘外面,放在体外的优点:适合病情严重的患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进行腹膜外操作,不会对肠管造成干扰,不会造成腹部或者肠管的并发症,患者经过手术之后恢复的也比较快。但是输尿管容易引起造瘘口的缺血性,造成末端的坏死,输尿管的末端的供血差还需要慢慢实践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院通过安排责任心强的工作者,定期地对输尿管导管进行更换,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降低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现将具体护理的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2-75岁。病程1个月-10年,其中10例患者曾接受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经B超、CT、膀胱镜检查、活检诊断为膀胱癌,无肿瘤远处转移,拟行膀胱全切手术收入院。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然间遭受重大手术创伤,生活习惯会发生改变,同时增加患者精神负担,表现出悲观、恐惧、焦虑的情绪主管护士应根据患者及家属认知水平、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仔细耐心讲解膀胱癌相关知识、手术目的和方法、尿流改道意义、手术效果。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治疗关键。因此,乐观开朗的情绪对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介绍成功病例以及相同疾病病友认识,促进其相互交流;同时给予患者家属以关心和安慰,减轻家属心理压力,使家属能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2]。

2.1.2术前检查完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血生化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及手术耐受性,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遵循医嘱给予调整,对年老体弱,血尿时间长伴有贫血的遵医嘱给予输血治疗,达到正常值方可手术治疗。

2.1.3术前准备①肠道准备:术前3天给予流质饮食,术前1天禁食。术晨清洁灌肠,留置胃管及导尿管,保持膀胱内空虚利于手术进行。②术前两天嘱患者在床上练习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排便。③术前1天备皮、药物过敏试验、血交叉实验及备血等。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24h-48h内严密监测和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氧气吸入3L/min,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炎、止血等治疗,密切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敷料包扎固定情况,如切口敷料脱落及渗出严重,应报告医师及时更换,记录24h出入量。

2.2.2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将两条输尿管固定好,为了保持尿液的通畅,防止血块的发生堵塞现象。在术后的第二天患者的尿液一般由淡血色转位黄清,为了防止尿液的回流、血块的堵塞可以定期地将J管挤捏。谨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如果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的血液的含量在短时间内已经超过220毫升,此时应该告知医生。针对胃肠减压管的护理,应该密切关注引流管的流量、颜色,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并且定期地检查是否有内出血发生,定期更换一次(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2.2.3造瘘口护理观察造瘘口敷料有无渗血,脱落,应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造瘘口护理时,用温开水清洗、拭干,用氧化锌软膏涂抹造瘘口周围皮肤,以防尿液浸渍后发生糜烂[3]。局部有充血、水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15分钟,发炎时可外涂红霉素软膏。密切观察皮肤乳头血运情况,及有无输尿管回缩现象出现,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医生。

2.2.4基础护理患者意识未清醒时,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利于呼吸及引流,减轻切口疼痛。每2h翻身1次,保持皮肤清洁并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禁食期间每日2次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每日2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定时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及深呼吸,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术后第2d开始肢体活动训练,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功能恢复慢者采用腹部热敷。

2.2.5饮食护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易清淡、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出院指导

2.3.1指导患者大量饮水,每日在1500-2000ml,排汗增多时应增至3000-4000ml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保持腹壁造瘘口清洁,通畅,避免发生逆行感染,如发现血尿、尿液引流不畅、腹痛、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为避免输尿管梗阻,我们建议患者留置单J管,且固定良好,每3-5天更换尿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每1-3个月更换单J管。

2.3.2日常护理①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加强瘘口和乳头的清洁,每天早晚洗1次,可明显减少皮肤在尿液和肠液中的浸润时间,外涂氧化锌油膏等。②尿液浑浊及白色小颗粒时,嘱患者增加饮水量达到2000ml/d,并口服小蘇打片,碱化尿液,以利排尿通畅。③有时会发现引流尿液微红,其原因:单J管摩擦输尿管或肾盂黏膜引起血尿;上尿路肿瘤引起。一般多饮水,必要时口服云南白药可缓解。④输尿管皮肤造瘘口是比较容易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嘱多饮水,及时排放尿液防止逆流,按医嘱服用抗生素。

2.3.3指导患者避免劳累,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鼓励患者参加造口患者交流会,提升自信心及对造口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在外出前或社交场合时,先排空集尿袋,妥善固定而不外露,服饰整齐,以减少心理负担[4]。

2.3.4出院随访出院后由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定期电话进行随访,每周1次,或定期回病房复诊,了解患者造口局部情况、处理措施及实施后的情况反馈,并给予具体指导。3结果

经过全程系统化临床护理,本组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前均能进行造瘘口自我护理。有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皮炎,经局部皮肤护理和换药痊愈,根据术后回访有2例患者于术后1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有2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患者能定期复查、更换单J管,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良好。4小结

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首选术式,术后永久尿流改道,由于造口改变患者曾经习惯排尿方式,造口在腹壁伸缩蠕动或渗血,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甚至超过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了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全程系统化临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消除心理阴影,增强信心提高自己的自护能力,完全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回归社会。参考文献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1-693.

[2]支洪敏,王秀花,张立美,等.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6例手术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69-70.

[3]刘玉英.回肠膀胱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J].实用全科医学,2008,6(2):207-211.

上一篇: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讲话学习心得下一篇:装饰工程班组责任承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