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徐州作文范文

2024-05-24

游徐州作文范文(精选11篇)

游徐州作文 第1篇

徐州自古出类拔萃,钟灵郁秀是汉武帝刘邦的故乡。它被誉为“古蜻蜓之乡,一代帝王之乡”。这个周六,我和爷爷坐火车去了徐州,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次有用的徐州之旅。

首先是著名的龟山墓。我一进通道,红灯就蹿了出来,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又听导姨说,原来这是一个激光测试通道的平直度。当我走进大厅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很粗的擎天柱。我走近柱子,仔细看了看。我发现柱子上和墙上有一些鼓鼓囊囊的包。我大惑不解,赶紧跑去找导姨。大妈说:“这是前皇帝的歌舞厅。以前的人不太了解天上的星星,所以这里的每个包包都代表一个人。”“哦!”我恍然大悟。然后,我们跑向坟墓的内部。我看到墓中央有一个巨大的棺材,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我俯下身子盯着它,它真的被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车子载着我们到了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却看到了巨石和美丽的森林。这就是美丽的云龙山。它由九座小山组成,从北向南延伸,蜿蜒如龙,因此它以经常在山上逗留的云而得名。一开始我爬的很轻松,几乎一次两步,跳着走着。渐渐的,我觉得累了,也慢了一点。当我爬到山顶时,我气喘吁吁。云龙山有两个地方让我感触最深。一棵是用红布条绑着的大树。我听你家里人说,只要你把愿望写在红布条上,绑在树上,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另一个是山顶的大平台。站在站台上,可以看到徐州的美景。附近的云龙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有许多高楼。

最后,我们怀着庄严的心情参观了淮海纪念塔。一进门,陈毅元帅就写下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气势非凡。进入博物馆后,导游阿姨给我们介绍了淮海战役的惨烈和激烈场面。回顾过去,思考现在,不禁感叹,解放军多么伟大!是他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让整个中国得到解放,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的森林中巍然屹立,崇敬油然而生。

短暂难忘的一天活动,不仅领略了历史名城徐州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接受了难忘的红色教育和小记者活动,受益匪浅!

游徐州作文 第2篇

徐州市一块风水宝地,而徐州名人园就是这风水宝地里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来到彭祖园大门,只见门口的牌坊雕梁画栋,色彩斑斓,上面印着几个烫金大字――“彭祖园”。当你刚一走进彭祖园,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穿过汉白玉桥,就看到高大的彭祖像,只见彭祖左手拿宝剑,右手则扶着一条鹿,彭祖可是个老寿星,据说他活了800岁。

沿着林荫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徐州名人园。 走进徐州名人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状元李蟠雕塑,李蟠是皇上亲点的状元,徐州的状元府就是为他而建的。往前走就是张伯英、李染等几个名人的雕塑,只见李染右手拿着画笔,左手拿着花板,似乎在思考该画素材的轮廓。

穿过一片竹林,就可以看到马可、苏轼、张道陵、刘向、项羽等几个人的雕塑,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一位解放军战士的雕像,这位解放军战士双臂张开,好像在保护什么,原来他是烈士王杰。听说在一次训练中,王杰班里的一个战友扔手榴弹失手,眼看就要爆炸,王杰为了保护大家不受伤害,飞扑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大家的安全。

2014年徐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3篇

阅读,曾让我感动

要求:①以“阅读,曾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命题透视】

关于读书的话题,近几年来不断出现在各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2014年徐州市的中考作文无疑又一次吹响了阅读的号角。透视这道题,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三点值得称赞。

一是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

命题者的目的不是刁难考生,而是要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经历、人生感悟讲出来,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考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一定会产生一种惊喜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因为,谁都有阅读的经历。因此,这道题让任何一名考生都有话说,考生在文章中只要谈到了阅读,无论多少、深浅,就算完成了第一步。

当然,考生的学习负担重、压力大,阅读时间严重缩水,阅读量非常小,有的考生甚至将视野局限在教科书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写出新意,要想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是有效地检验了考生是不是“真阅读”。

读书要静,不能慌里慌张;要讲涵泳,细嚼慢咽,慢慢消化。这样,读后才能饶有兴味。考生要想写得独特、深刻,除了要有广泛、大量的阅读积累外,还要有一种“真阅读”。当下社会,快餐式的阅读迅速蔓延,假阅读、伪阅读侵蚀着考生。因此,这次作文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检验考生是否进行了“真阅读”。

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读了书却无丝毫感受,这种阅读就是假阅读,假阅读就不能在这次作文中得高分。边读边品,注重感悟,读完一本书后有很多感想,才是真阅读。真阅读的考生一定会让阅卷教师拭目以待。

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的阅读中仔细揣摩曲折的故事情节,格外关注悲欢离合的人物遭遇,细细把玩优美生动的语言,深入品味感人的细节,相信他们的文章应该是血肉丰满的。

三是找好了“阅读”和“感动”的契合点。

何为“感动”?《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思想情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生活中,感动是无法预定,也无法刻意追求的,但可能就在那么不经意的瞬间,它就会悄悄地触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

阅读是一种追求心灵感动的过程。这个世界上的一件事、一个人、一朵花、一株小草、一棵树、一缕微风甚至一抹微尘,都可能让我们感动。它们为何能打动我们的内心?一定是它们的某些特质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碰撞,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找好阅读与情感的契合点,去叙述,去描写,去感悟,写出自己独有的真切感受,不能泛泛而谈。

当然,除了阅读书籍,考生也可以阅人、阅物,但一定要与自己的情感自然结合。

这道作文题有两个关注点:一是阅读什么?二是为何感动?这是写作时考生必须要突破的关键。前一个点解决的是写什么内容的问题,后一个点解决的则是文章立意的问题,两点一定要契合。命题者希望能看到更多经典著作给考生带来的真切感动。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考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入题过慢。

阅卷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入题太慢。比如阅读一本书,前面要用近400字交代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或这本书的由来,与感动完全无关,似乎凑满了400字,后面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写,结果真正到了表现主旨的地方,就无法展开了,导致文章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这样,文章结构不美暂且不说,主要是对主题的表达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二是另起炉灶。

有些考生的文章,表面看似乎写的是阅读,实则只是通过一本书叙述了一件事,或者写了一个人,而这本书在文章中只是个媒介。比如,有考生写老师送“我”一本书,表面上看写的是阅读,实际上记述的是老师送书这件事。严格说来,这类文章就有跑题之嫌。

三是泛泛而谈。

有些考生写了让自己感动的一本或几本书,但仅仅对书的内容泛泛而谈,结尾再写几句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文章,对阅读内容的介绍往往烦琐、冗杂,想到哪写到哪,而感悟却只有寥寥几笔,两部分内容毫无契合点,不堪卒读。比如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今天,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体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和乐观的心态,说明她有乐观的精神,而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不少的精神……”类似这样的文章并不鲜见,说明这部分考生阅读量少,并且对所读内容感触不深,因而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只能通过转述文章来凑字数,为文造情。

四是辞华情白。

有的考生很有文采,阅读量也比较大,尤其精通诗词歌赋,于是,他们在文章中便旁征博引。但是,大多数人却只顾堆砌辞藻,没有深入表现阅读让自己感动之处,导致文章徒有华丽的外表,情感上却苍白无力。

五是生搬硬套。

有些考生写的是阅读人、阅读自然等,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作者缺少“应题”意识,常常是想到相关的素材便自顾自地写下去,直至文章快结束了,才生搬硬套地点个题,匆匆收尾。比如,有一位考生写他的妈妈,叙述了关于妈妈的几件事,结尾处点了一句:“我终于读懂了我的母亲。”这样的文章就显得生硬、不自然,往往会被降一档处理。

【迷津指点】

第一,学会应题明主旨。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阅读”所囊括的范畴。狭义的阅读即阅读具体的书,可以是一本书、一类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广义的阅读可以延伸到自然、人生甚至亲情。

考场作文中,同学们应该有“应题”意识:文章开头要简洁“破题”,结尾要精当“点题”,文中最好处处“应题”,让阅读教师清晰地知道你想写的是什么。如果写阅读人或者阅读自然,建议同学们在文章的主要段落或不同位置上安排照应标题的关键语句,点明文章所要体现的主旨,这样,不仅能够紧扣题眼行文,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井然,而且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对你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一目了然。比如,有一位考生写阅读父亲,从三个角度叙述父亲,每段最后分别以一句话应题:“从父亲紧锁的眉头中,我读出了父亲的执着”“从父亲淡定的眼神里,我读出了父亲的宽厚”“从父亲沉重的叹息中,我读出了父亲对我的厚望”。

第二,一线贯穿相契合。

同学们如果写阅读书籍,那么,书里值得写的内容很多,当然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泛泛而谈,而应当找到真正感动自己的地方,细细展开。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选材,要注意选材的角度及其意义、价值,力求使所选择的材料丰富、有质感。

同学们还要注意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要能抓住那些看似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精挑细选,细细展开。这些展开的内容要与后文感动自己的地方相契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择的角度要小,要能小中见大,让文章一线贯穿,不蔓不枝。

第三,感情真挚有深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很难想象,一篇材料失真、胡编乱造的文章能够抒发真情。

同学们要记住,在写作中,技巧层面的东西永远是次要的,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必然是由心灵发出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阅读中悉心观察、体会、感悟;在写作中,要能把握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筛选出独具特色的材料,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四,语言洗练耐品味。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虽不能字字珠玑,但总要有几个亮点,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有节奏感、有光泽度。开头要做到简洁有味,让读者在寥寥数语中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意蕴。中间部分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结尾则要简练,余音绕梁。

同学们要注意,千万不要为了渲染情感而刻意运用大量华丽的词句,那样反而会给读者一种华而不实之感。我们看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语言质朴而不粗俗,在平淡自然中引导读者真实地品尝生活的滋味,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此外,同学们在写作中还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以免给人一种阅读的压迫感。

【例文点评】

一类文:

阅读,曾让我感动

阅读如品茶。袅袅的茶雾缓缓升腾,润湿了我的心田,带给我温暖与慰藉。(开篇运用比喻,描绘了阅读的美妙,给读者一种温馨的感觉)

阅读,曾让我感动。

幼儿园时。

深蓝色的书皮上,大大的憨厚的猫温柔地卧着,有着亮晶晶眼睛的老鼠和小蟋蟀在快乐地交谈,画面温馨美好。翻开书页,我用手指指着拼音,认真地与汉字对照,大声朗读。再仔细看可爱的插图,我模糊地读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柴斯特,这只再普通不过的乡下小蟋蟀,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纽约广场,结识了亨利大猫和塔克老鼠,并拥有了一段深厚纯洁的友谊。为了报答喂养它的小主人,它勇敢动情地歌唱,而且一唱成名。然而在功成名就之时,它却急流勇退,悄悄回到了家乡。

年幼的我被这水晶般澄澈的友谊感动了。我尝试着像柴斯特那样,真诚待人,也因此获得了朋友与尊敬(这就是阅读的好处)。但在感谢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心存疑惑:柴斯特为什么在鲜花与掌声的包围中悄然离开?问妈妈,她只是微笑着摸摸我的头,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要我自己长大后找答案。(妈妈这是在吊起“我”探究的胃口。其实,即使妈妈当时告诉“我”了,年幼的“我”也不会懂的)

时光在书页沙沙的翻动声中悄悄溜走。小学搬家时,我在一堆书中再次与它相遇。

掸掉灰尘,翻开书本,我用更理性的头脑去审视、品悟。猫,老鼠,蟋蟀,它们不在乎身份、地位,在意的是纯洁温暖的情谊,而这份情,足以温暖整个冰冷的纽约城。但柴斯特为何舍弃优越的生活、回归田野呢?是自由的牵引,还是过去的羁绊?(每一次的思考都为下一次的探究埋下伏笔)终未获得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又将它搁置了。

不久前,再次重逢。

淡蓝色的褶皱散发出淡淡的惆怅。这一次,我用初中生的视角去分析。

柴斯特为了报答喂养它的小主人,勇敢地歌唱,这是它乐意的,它想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报答主人。但是成名之后,它发现自己唱的是荣耀与名气,而它想要的,只不过是报答和快乐。它宁愿生活在乡间,与早上按时打鸣的公鸡一道大声报早,与在傍晚的彩霞中纷飞的云雀巧妙和鸣。它要的是自由与悠适,而不是在闹腾的纽约广场中,日日硬撑着奏出嘶哑的曲子,事后只得到一只只脏兮兮的大手的抚摸,或是同样脏兮兮的钱币!(此处用对比的写法强调了柴斯特内心真正的追求)正如它的朋友亨利所说:“如果这一切使它不快乐,那荣誉与钱币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走?正是享受的好时机啊!”世俗之声喧嚣着,但柴斯特清楚地知道它想要的是什么。

不自由,毋宁死!合上书,我发现内心涌动着感动。我想到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惊喜与悠闲,想起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气与自适,他们舍弃繁华,追求自由,才铸就了人生的辉煌!(这里引用陶渊明和王维的诗句,正是对柴斯特理想的最好的印证)

三次呼吸纽约广场的空气,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阅读这杯热茶,曾浸润我的心。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它一定会升华蒸腾,带给我更多的感动。

总评:一个初三的学生,对人生竟有如此深的思考,不得不赞叹其思维的深度和敏锐的感悟力,或许,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把三个年龄段阅读同一本书的不同感悟表达出来,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文章语句流畅、前铺后垫、层层叙事,足见小作者写作功底之深厚。

二类文:

阅读,曾让我感动

泪,又一次落下。(为什么落泪?文章开篇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

再一次阅读《陪我走过青春的老男孩》这篇文章,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又一次被泪浸湿。

文中的父亲无言地关心着“我”,每天给“我”做饭,陪“我”学习,而“我”却总是惹他生气。班主任经常家访,说“我”考试抄袭,还在男生的凳子上放图钉……完全不像女生。每当这时,父亲总是默默地听着,无语,而且一再地原谅“我”。从母亲那里“我”得知,父亲原先也是一个调皮的人,只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我”似乎懂得了些什么,开始理解父亲,不再顽皮,决定好好地报答他。校园艺术节上,“我”用吉他弹了一首父亲最喜欢的歌。(小作者把让自己感动的文章的情节简要地叙述了出来,为下文写自己的感动奠定了基础。因为不是纯粹地写阅读,而主要是写感动,所以,小作者的处理恰到好处。如果能再精练些,就更好了)

每每读至此处,心中总会泛起一阵感动的涟漪。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见了父亲的身影。(由文中的父亲自然地转向自己的父亲)

父亲喜欢吸烟。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缓缓地踱着方步,走到我的书桌旁,静悄悄地坐下来,然后悠闲地点上一根烟,在缭绕的烟雾中,眯上他那有些近视的双眼,嘴角微微上扬地看着我做作业。(此处的动作、神态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位细心而又和善的父亲形象)

然而最近,我发现在我做作业时,父亲不再进来了。我虽然有些奇怪,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此处再一次设疑,为文章增添了波澜)

有一次,我做完作业,走到饮水机处准备接水。天热得难耐,知了在窗外的树上聒噪着。接完水,我正准备回到凉快的屋里,突然听到一声门响,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手上端着一个烟灰缸,低着头,正小心翼翼地关上门,像怕影响别人似的。他的额上有豆大的汗珠。他一抬头看到我,显得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像做错了事的孩子:“我到外面抽支烟。在屋里怕影响你学习。”(以前“我”做作业的时候,父亲都是抽着烟坐在跟前看,为何现在却害怕影响“我”的学习了?这和前面的说法有点矛盾)

我像是遇到了一个霹雳,泪又簌簌而下。(此处的泪流得太容易了)原来,天底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文中的父亲对“我”的调皮不加约束,我的父亲却因为担心影响我学习而舍弃凉快的屋子,到闷热的楼道里吸烟。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滚而下,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知道了我应该怎样做:我要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报答父亲对我的爱。

我又想起了文章结尾处的一段话:“这一天的灯光格外闪亮。我站在舞台的中央,有些看不清观众席里的你。不过老爸,我仍然知道你在哪儿,因为你黯淡模糊的轮廓里,有星光在闪烁。”(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阅读过的文章,并且把文章中最经典、也是最能拨动自己心弦的语段呈现出来,既和开端构成了呼应,又为下文中主旨和情感的升华做了铺垫)

天底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阅读让我知道了父爱;阅读,也让我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落下。

总评:细细阅读这篇作文,可以用三个“好”来形容:小作者选了一篇好文章——《陪我走过青春的老男孩》,让我们感受到了文中父亲的感人之举;小作者有一个好父亲,关心、爱护自己;小作者有一个好的构思,先回忆自己阅读过的文章中的父亲,再将笔锋转向对自己父亲的叙述,倒数第二段再一次引用文章中让自己深有感触的话为结尾点题造势。不过,父亲到楼道吸烟的行为有点突然,他以前总是在“我”跟前吸烟,看着“我”学习,从未想过会影响“我”,为何这么热的天却突然怕影响“我”而到闷热的楼道里吸烟呢?小作者交代不清,让人心生疑窦。此外,文中多次写到“流泪”,也有造作之感。故判为二类文。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把钻石装进口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二:生活中,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擦亮眼睛,敞开心灵,你总会发现他(她、它)的存在。请以“我发现了他(她、它)的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游徐州作文 第4篇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诗

作者:沈约朝代:南北 沃若动龙骖。

参差凝凤管。

金塘草未合。

游徐州作文 第5篇

“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我想泰戈尔的这句话该是对成长意义的最佳诠释:曾经痛苦、彷徨,夜夜被噩梦纠缠;而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已过去,并成为一首苦难的叙事长诗。只留下泪流满面的微笑回忆,如同吊古战场的情怀,硝烟散尽,只剩下断壁残垣的荒凉。

曾有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而谁又能理解少年也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忧伤无奈呢?有人理解的:没有人不曾经是少年。只是或许,在那段最令人不堪的岁月走过之后,便渐渐沉于浮华,渐渐被人淡忘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筋骨,劳心智,饿体肤,拂乱其所为之后,人方能完善。成长正是完善自我的这一个过程,痛苦彷徨不言而喻。麦田因愤怒而向着阳光疯长,而它们愈是茂盛,投下的阴影便愈深。

而我却因成长而快乐,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结果。

曾太在意过去,太担心未来,因而荒芜了现在,曾一直告诫自己正“行走在消逝中”,若不有所作为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曾豪情满怀对这五星红旗在心中呐喊要全人类对它顶礼膜拜……心中的雪球越滚越大终于不堪重负,所有的理想、抱负在超越心理承受范围的那一刻轰然倒塌。于是痛苦来了、彷徨来了,噩梦不期而至。时光开始荒芜,我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痛苦。

成长……接下来的,是成长。或许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成长。

结局是很俗套的结局:整个世界从此开始明朗,而我因此快乐,尽管如此,我仍要说出自己的成长经历,大声地说出来,说给你们听,如数家珍般的,骄傲地大声诉说:或许为社会风气失望,或许对自身能力怀疑,或许对人际关系反感。都要做到一点: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这是思想品德课很久以前就教育过我们的。而真正懂得,却要等到很久以后。

快乐,是的。谁说快乐就一定要大声地笑,让全世界都知道?对于我而言,快乐更是内心的安宁与美好。是挣脱了痛苦的安稳的一觉,醒来之后的大声祈祷:

请给我勇气,让我改变能改变的;请给我平静,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请给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

徐州400字作文 第6篇

一路上,我们边吃边聊。我把头转到玻璃前,想看一下沿途的风景,可能是车的速度太快了,外面的花草树木都看不清楚。

我们做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徐州,马路两旁的树木好像在向我们挥手,迎接我们到来。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淮海战役纪念馆。

走进里面,那里屹立着一个碑,上面写着“淮海战役纪念塔”,这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随后,我们来到纪念馆里,有许多抗日故事,最让我难忘的一个是“十人桥”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十个战士组成一座桥,让别的战士可以顺利通过消灭敌人。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着我,我从心里敬仰他们。

接着,我们乘着大巴车来到了云龙山和云龙湖。山和湖相互辉映,让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云龙湖的湖面非常平静,静得像面镜子,还有那深不见底的绿。

下午,我们去了龟山汉墓。有人会问,为什么取名叫龟山呢?因为山的外形非常像龟,所以得名。这是刘注和他夫人的合葬墓,墓里的墙上有个酷似人形的水印,让人难以捉摸,不禁产生联想。

2015年徐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第7篇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求:(1)请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命题透视]

徐州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作文较少出现解说性提示语,如2014年的“阅读,曾让我感动”,2013年的“总有一次惊喜”等,均是直接出题,对文体不做任何限定,这就最大限度地开放了写作空间,无论写什么文体都符合要求,既如此,考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裁尽情发挥。但是,要想写出精彩,形式还必须符合内容的规定性,即要弄清写作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适合以怎样的文体来承载。这就考查了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立意、选材与文体选择的综合决断能力。这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同样如此。

文体选择上,这道题较之以往鼓励考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的方向不同,它是一个论点式的题目,如果考生平时对议论文比较熟悉,就完全可以采用议论的形式行文。当然,写成记叙文仍是初中生的首选,因为毕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是训练的重点。但是,要想用记叙文写好这个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考生很容易将这个论点式的题目写成记叙与议论杂糅,从而导致文体不明。说明文则无须考虑,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篇说明文的题目。至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如果没有特殊的文学禀赋,也可以忽略。由上观之,本题主要可以用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来呈现。

审题上,因为没有提示语的引导和限制,考生只要领会其旨,然后围绕主旨选材构思就可以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道题对生活内容几乎是全方位涵盖,但是,越是缺少具体的内容指向,越是熟悉的题旨,越不容易写深刻,思维越不容易聚焦。对于这道题,对生活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且材料积累充分,擅长议论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否则,就老老实实地写记叙文。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对“困难”的定位是首要的,因为有了“困难”才有办法的产生,“办法”紧随“困难”而生;再者,“总”字要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因为它强调了无论何种“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这个字规定了解决“困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和圆满解决的理想结果。

选材上,从记叙文的角度观照,可以有虚、实两种策略。若实写,考生可以写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困难,且这个困难一定是已经过去并得到圆满解决的。写作时要认真思考: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如果用一件事情去表现,则要思考:解决“困难”时经历了哪些波折?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的?用了怎样的方法才柳暗花明的?如果用多件事情去表现,则要思考:生活中有哪几类困难?每类困难的典型表现是什么?解决办法的拐点在哪里?若虚写,考生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撷取题材,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中那些经历种种困境终于绽放美丽的现象以人的情感与思想,从中提炼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题旨。

[评卷扫描]

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的作文中存在如下问题:

1. 审题不清。

尽管题目简单直白,但仍有不少考生忽略了其中的“办法”和“总”,只强调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办法”在文中的描写不够具体,有的考生只是提到了“办法”二字,有的则根本没有;而对于“总”字,因为缺少解决“困难”的过程和办法,因此,很多文章中毫无体现。而对于“困难”,有些考生的理解也存在偏颇。比如,有的考生将妈妈对自己关爱式的“唠叨”说成是“困难”,有的考生将自己考试失利所导致的心情不佳当成“困难”……这些都是没能真正理解“困难”的内涵,从而导致选材不当。

2. 内容平庸。

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不少考生选择的素材内容平庸。比如,写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是数学题做不出来或者考试失利,然后就是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或是看到蜗牛、蜘蛛、蚂蚁等小动物的行为后获得了某种启示;写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则无非是学骑自行车、自己独自在家洗衣做饭、池塘钓鱼、田野放风筝、果园摘果子等事情。此外,竟然有个别考生写玩电子游戏时遇到困难、不爱学习自暴自弃、如何与老师作对等消极颓废的内容。这些平庸甚至低俗的选材不仅反映出考生生活阅历的浅薄,也说明他们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3. 文体不明。

考场作文最忌文体杂糅。本次作文因为题目的主旨性统率了选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多元性,因而很容易导致“四不像”文体的出现。比如,有一位考生开头以议论入题:“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会放弃,有些人遇到困难时会退缩,还有一些人遇到困难时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人世间总会有一物克一物,困难总会被克服,办法一定比困难多。”接着,他以马云为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应该说,如果他能在举例的基础上继续说理,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一篇议论文,也是不错的。但是,他在举完马云的例子后,却不再继续议论了,转而用记叙的笔法写自己怎样多动,但并没有给老师添麻烦,而是顺利地度过了初中生活。最后,他又用一句话进行了“点题”。这就是典型的文体杂糅、不伦不类。

[迷津指点]

1. 学会列写作提纲。

考场作文时间紧张,一般无法做到先打草稿再誊写,而下笔成文、一挥而就的能力既不是一日之功,也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因此,要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选材恰当,同学们就要在行文之前列好写作提纲,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组织好开头与结尾处的语言,然后按照提纲有条不紊地叙写,从而使文章结构合理完整、详略恰当、首尾圆和。

比如这道作文题,如果写议论文,同学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列出提纲,其中,本论部分必须进一步细致地梳理具体的论据及其排列顺序;如果写记叙文,则要在提纲中明确要写几段,每一段要写什么内容,哪几段要详写,哪几段可以略写。这样,搭建起整体的文章框架,写作时就不会逾越规矩。

2. 细致周全地审题。

面对短语类的作文题,同学们需要关注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然后整体关照题目内涵,这样,才能全面合理地安排材料、彰显主题。

比如这道作文题,“困难”固然是写作的重点,但若无解决的“办法”,“困难”就还是“困难”;若无解决过程的艰难曲折,又何来“总”呢?因此,这篇文章既要表现困难,更要着重表现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同学们如果能够这样审题,把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思考透彻了,在安排写作内容时,就会更加合理。

3. 多进行描写练习。

描写缺位,就会使文章丢“神”失“韵”。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重培养描写能力,知道在哪儿需要停住笔,浓墨重彩地进行描摹、渲染,避免文章内容平、粗、直,无波澜,无趣味。同学们可以由仿写开始进行练习,由仿到创,做到每叙必描,叙描结合。这样,平时练得多了,描写能力形成了,在考场上就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比如这道作文题,对解决“困难”的关键办法就需要工笔刻画,无论实写、虚写都要有细节展现,这样,才能有力地突出主旨。

[例文点评]

一类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心中是那样地渴望着阳光,渴望着那温柔的阳光亲吻我身躯的每一寸绿色的肌肤,吻痕所在之处开出娇艳的花来。可是现在,我却如此孤独地躺在阴暗的泥土里,一阵阵腐朽的、死亡的味道袭来,梦魇似的缠着我。我已尽力了,可是头顶的岩石却成了我与阳光之间的一道残忍的屏障。我用枯哑的喉咙吼着,疯了似的——

“我大概要永远待在这里,直至朽烂!”(选择自然界中的植物,以拟人的方式表现主题,另辟蹊径)

“为什么要说那么没有骨气的话?像个懦夫!”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在我的头顶游走,冥冥黑暗中,我听得真切极了。

“我,没骨气?”泪水决堤了,“可是,我头顶的岩石实在太坚硬了,我根本没办法冲破它。”

那个声音消失了,只剩下沙沙声忽远忽近地在我耳边作响。我咬咬牙,真怕背后钻出什么怪物。不一会儿,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困难挡路,你要学会变通,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像这块石头,你硬闯不行,可以绕过它。它是死的,而你是活的。我已经帮你松好周围的泥土,往外冲吧。记住我的话!”

声音消失了。一片寂静中,我迂回着前行。突然有一天,眼前一片明亮,耳边鸟语花香。我立在风中,颤抖着起舞。

转眼立夏。

一天傍晚,狂风袭来,大雨倾盆,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雨点“噼噼啪啪”不停地砸下来。我弱小的身躯颤抖着,感受着夏的暴怒。雨停了,我失神地望着天空,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熬过下一个暴雨天。我为自己的弱小感到绝望。

“办法总比困难多!”突然,我的脑海里又迸出那个声音,比以往更加激昂。“对!我一定能闯过难关!”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抹晨曦踮着脚尖轻轻巧巧地掠过篱笆,我的眼眸也跟着亮了起来。我生长出了长而柔曼的细茎,如一条青翠的小蛇蜿蜒在草地上,向着篱笆的方向前进。终于有一天,我攀上了那坚实的篱笆,紧紧地抓住了它。从此,任尔东西南北风。(描写非常传神)

如今,我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身上绽放出了无数粉红似霞的花儿。它们如同一只只仰天高歌的小喇叭,让路过的人感觉到芳香阵阵、乐音飘飘。他们便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你听,有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啊!一株小小的植物尚且懂得,何况人呢?”(结尾以写实的方式点题,主旨深刻)

总评: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首先,文章选材新颖别致。小作者没有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而是另辟蹊径,选择自然界中的植物,以拟人的方式表现主题,这就避免了选材的大众化。其次,文章情节舒展。植物的生长本是无声无息的,小作者却赋予了其人的思想感情,于是有了困境,有了感受,有了抗争,有了一波三折的成长历程,最终有了战胜困难后的结论,使得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意。再次,语言富有表现力。对于描写对象,小作者不仅能抓住特征予以恰当地修饰,而且描写很传神。此外,小作者的点题也很巧妙。如果说故事情节中的点题是虚写、是想象,结尾处的点题则是实写、是现实。正因为有了结尾处的写实性点题,文章才显得主旨深刻。

二类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不畏惧困难,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题记

乌云笼罩着大地,远处电闪雷鸣,狂风穿过打开的窗户,打在努力练习着舞蹈动作的人身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为什么还要开着窗户?)

“嘭”的一声,我又一次扎扎实实(应改为“结结实实”)地跌在了地上,后背一阵钻心刺骨的痛。听着耳边熟悉的钢琴曲,我的心里却感到那么凄凉。

“出去走走吧,或许,你可以找到另一种方法来完成这个旋转动作。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师相信你!”舞蹈老师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她把手中的雨伞递到我面前:“去吧……”

我举着老师给我的伞,飘飘悠悠地漫步在雨中,眼光没有焦距,感觉前方灰蒙蒙的一片。(前文并没有交代下雨。而且,在狂风和电闪雷鸣中,还能在雨中“漫步”,让人感到不真实)突然,我看到了一只极其美丽的蝴蝶,它在水洼中不断地扑腾着,似是不甘心就此被困在其中,再也不能飞翔。

我突然有了兴趣,于是蹲下来,仔细地观察它。它仍在用美丽的翅膀扇动着水,可无论怎样用力,就是飞不起来。“放弃吧,你闯不过这道难关的。”我小声地呢喃着,既像是在劝这只蝴蝶,又像是在劝我自己。但是,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它不再扑腾水,而是把两只翅膀平放在水中,慢慢地向前滑动,尽管一次只能移动微乎其微的距离,它依然坚持着。不知过了多久,它终于从水洼中“闯”了出来,扇了扇翅膀上的水,慢慢地飞走了。(多么司空见惯的选材)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许久,心里也思考了很多:这只蝴蝶之所以能够飞出水洼,是因为它用了另外的一种方法,始终不放弃地努力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练习旋转呢?想到这里,我飞快地跑回了教室,与老师说了我的想法。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练习之后,我终于用另一种方法完成了这个舞蹈动作。

那只蝴蝶让我明白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要畏惧、退缩。(说理生硬)

总评:这篇文章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一是有故事,全文把“困难”聚焦于“我”无法完成的一个舞蹈动作上,面对这个“困难”,“我”郁闷、沮丧、无奈,想放弃,后来经过老师的开导以及路上看到的一只蝴蝶的遭遇,最终有了触动,解决了“困难”;二是有细节,小作者精细地描摹了一个场景,正是这个场景,让“我”获得了启发;三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但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就是选材老套。这一类的素材在同学们的文章中非常多见,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没有独特的感悟,写出来的文章就很容易落入俗套,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就是如此。也正因此,文章中的某些描写就显得不很真实,读来让人疑窦丛生。此外,文章结尾处,小作者也没有具体描写解决困难的方法。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只能列为二类文。

[新题预测]

题一:请以“走过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题二:请以“撒在心里的一抹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徐州作文400字 第8篇

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云龙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澈的湖面仿佛一个硕大的银镜,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泛起了点点金光,仿佛水里有着神秘的宝藏。一阵柔和的微风轻轻地吹过,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仿佛可爱的孩子们回家轻盈的脚步,活泼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是在捉迷藏呢!水中小巧玲珑的船在湖面上荡漾,船上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湖面仿佛把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耸立的高塔,青翠的山都揽入自己的怀抱。

徐州自古被称“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我仿佛看见了勇猛无比的楚霸王项羽,在高高的`戏马台上练兵,金铁马威武雄壮。我仿佛听见了汉高祖刘邦唱起了振奋人心的《大风歌》慷慨豪迈荡气回肠。历史早已远去,仿佛那涛涛的江水再也不会回头。但是汉文化还是传承在了每个徐州人的骨血里,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保存了汉文化的精华,我们一直都在保护和珍惜汉文化。汉文化是每一个徐州人心中的骄傲。

徐州作文400字 第9篇

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

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铿为彭祖。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之句。汉代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徐州作文600字 第10篇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彭祖园的大门前。只见大门上雕梁画栋 ,飞檐反宇,牌坊上刻着几个镏金大字——“彭祖园”。

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观鼎桥,远眺河的对面,只见一口绿潭镶嵌在一棵棵绿树中,静得如一块绿宝石;清得如一面大镜子。桥底,有一汉白玉鼎,不停的,向河面上喷洒着烟雾,不停地向河面喷洒着烟雾,给河面增添了几分神韵。

“啊!那不就是彭祖雕像吗?”我们朝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一位身穿盔甲,手拿马鞭,英姿飒爽的勇士站在那里。没错,那就是彭祖。相传彭祖是一个小寿星,活了八百岁呢!

走在一道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我们便来到“历史文脉名人园”,有慈眉善目的李伯英;有威风凛凛地为苏东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位身穿红马甲,下着黑色西装裤的名人。他剃着光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油光发亮。他左手拿着本书,右手拿着笔,两眼只盯书本,正专心致志的读书呢!一看便知,他就是康熙钦点的徐州第一位状元——李蟠。

顺着一道道低低的矮矮的台阶,老师便向着我们介绍说道:“快看,那就是‘王侯功勋园’。”英姿飒装,威风凛凛的项羽手提宝剑,向他的妻子指点着徐州的美丽风光。再看看那边的刘邦,正对着萧何吟诵自己的诗篇《大风歌》。

徐州预算绩效“长征” 第11篇

以加快财政“三个转型”为目标定位,着力从政府层面推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徐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该市曹新平书记要求既要管好钱,又要算好账,争取财政资金的最大效应,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考核。该市朱民市长到该市财政局调研时,要求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自2010年开始,徐州市政府每年在下达年度市直财政收支预算时,都下达绩效目标管理项目,2012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范围。该市财政局局长韩冬梅局长指出要加快财政“三个转型”,即由保吃饭向谋发展转型、由保运转向惠民生转型、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型,着力推动财政从“管分钱”到“管花钱的效果”转变。

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龙头,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确性

(一)推动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融合。该市财政局从编制部门预算开始,同步启动绩效目标编审工作,把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项目库,实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实行“二上二下”程序,在部门预算“一上”时,预算单位须同时提交部门预算数据、绩效目标数据、绩效指标和可行性报告,财政部门业务处室进行初审;在部门预算“二上”时,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在江苏省率先启用信息管理系统,预算单位实行网上申报预算绩效目标,实行三不变一增加,即“编审系统不变、用户名密码不变、审核流程不变、增加绩效目标管理模块”,为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选择市交通局、国土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6个部门,对其2012年部门预算所有专项资金全部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共126个项目、5.2亿元财政资金,提高预 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规模。对500万元以上的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项目资金,由绩效处牵头组织,对2012年部门预算中21个市级主管部门、148个项目、15亿元专项资金进行绩效目标管理,项目、资金同比增长150%和55%。21个部门占市一级预算单位虽不到15%,但列入绩效目标管理的专项资金占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总额的31%。

(三)突出强化绩效目标审核。首次引入量化评审机制,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三农”、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重大民生项目绩效进行论证,重点对专项资金的必要性、资金投向与预算安排匹配性、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等内容进行评估。在财政预算经市人代会审查批准后,该市财政局在单位预算批复的同时批复下达绩效目标,形成完整的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的机制。

以绩效运行跟踪为关键,着力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规范性

(一)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管理机制。在江苏省率先制定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有关文件,明确绩效监控周期,引入标准周期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绩效跟踪分析、定期报告、通报警报等机制,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绩效运行跟踪管理。根据批复的绩效目标,该市财政局重点对2012年实施财政绩效目标管理试點的148个重点项目、15亿元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项目实施进度和支出进度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问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要求,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以加快项目进度,减少资金结转,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可行性。

(三)推进项目实施进度。针对有的项目进度慢等情况,督促主管部门加快项目立项和批复工作,要求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及时规范项目资金结余,对在期限内未使用的专项支出结余、同一专项支出连续两年结转的项目,该市财政予以收回。

以绩效评价为手段,着力提高评价结果应用的有效性、权威性

该市财政局在推进2012年市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时,围绕服务“八项工程”和“三重一大”项目建设,找准重点和切入口,评价部门66个,评价项目145个,评价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73%、70%、50%。

(一)评价主体更注重发挥两个积极性。组织开展部门自评价项目33个、评价资金10.9亿元,财政处室重点评价12个项目、评价资金6700万元,绩效处牵头重点评价项目100个、评价资金14.5亿元。选择社会影响大、受益群体面较广的1.5亿元专项资金,采取整体委托的方式,选择10个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承担绩效评价,逐步构建“大绩效”管理新格局。

(二)评价重点更加关注重大民生民计项目。重点评价 “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116个,资金23亿元,分别占评价项目、评价资金的80%、90%。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创业投资、文化发展等财政重点投入部门和领域,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评价项目22个、资金1.6亿元。

(三)评价结果更加注重反馈与应用。该市财政局绩效处召开绩效评价结果通报会,财政局通报2011年绩效评价结果。在财政内网公开评价项目、资金规模、存在问题、评价等级、评价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开展绩效评价整改“回头看”,督促项目主管部门落实整改,推动专项资金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型。

以夯实基础为保障,着力提高绩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在江苏省率先陆续出台《徐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参照审计法、财政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绩效评价通知书、工作底稿、评价报告格式、送达回证等规范性、格式化文本,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财政组织、部门配合、专家参与的模式,组织召开评价指标专家论证会,以开放式、滚动式、互动式的形式,不断更新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涵盖投入、产出效果与效益、可持续发展与影响、社会评价指标等多维度指标体系,新增45类630个指标。

(三)加强专家库建设。财政局领导向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专题汇报工作,邀请新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全过程参与绩效管理工作,颁发专家聘书,借助他们的权威和力量,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游徐州作文】相关文章:

因你而快乐徐州中考满分作文700字06-07

徐州文化08-29

徐州地区08-30

生态徐州论文08-30

徐州轨道交通09-11

徐州家乡文化07-29

徐州森林范文05-20

徐州林业范文05-20

徐州职称评定05-20

徐州总厂简介范文06-09

上一篇:慕课课堂论文下一篇:完美的救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