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2024-05-29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第1篇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2.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有责任感。3.了解辩论会的基本形式。教学重难点

1.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2.引导学生热爱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有责任感。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准备集体活动的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等相关材料。教师准备:

学生集体活动的照片 前置自学:

搜集、整理班级集体活动的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等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游戏,规则:小组内每2人一组,每次8人进行比赛,要求两同学用背顶球,从起点到终点不能让球掉下来,不能用手碰球,哪组先到哪组胜。游戏结束后,采访做游戏的同学:

(1)为什么这么高兴?

(2)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做这个游戏吗?会玩得这么高兴吗?(3)我们大家在一起游戏、活动,这就是集体生活,你喜欢参加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我喜欢的集体活动。

板书课题:我喜欢的集体活动

二、说一说喜欢的集体活动

师:我们在一起游戏、活动是多么快乐呀!三年来,我们在一起参加了许多集体活动,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本小组内整理一下,讲一讲有关于这个活动的故事,并说出这些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学生小组内交流。借助实物投影或其它手段,展示展示学校组织的的集体活动。

三、小小辩论会

师:刚才有的同学好像对于这些集体活动没有反应,或者说一笑而过,甚至有的同学会认为影响学习,怕麻烦,不愿意参加。那么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今天我们就来开一场辩论会辩一辩。学习辩论会的基本形式:

1.辩论会的组成人员有:主席、正方队员、反方队员; 2.有主席主持;

3.正方、反方队员按规定时间作陈述。注意:在辩论中应严格遵守规则。

学生分正反两方,举行“小小辩论会”。结束后谈谈本次辩论会的收获。

师总结:通过辩论,我们知道健康快乐的集体活动能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吧!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师姓名: 园

所: 班

级:

第一步:创作的内容由情感而生

一、活动背景

(一)幼儿情感

1、幼儿表现:

故事一:幼儿对落叶很感兴趣,户外时间总帮门卫阿姨捡树叶、清理操场。故事二:周末幼儿出去玩时捡落叶,摇树掉落叶时的照片。故事三:幼儿把树叶带到班里,放到美工区,自己进去粘贴。

2、对活动设计的启示

(1)题材方面:根据幼儿对秋天落叶的关注与喜爱,美术集体教学活动的题材围绕。(2)表现形式方面:根据幼儿对形状的掌握,采用粘贴变形的方式来进行树叶组合拼贴。

(二)幼儿发展

幼儿在此表现形式中的发展现状:

了解树叶的形状,个别幼儿有想象创造、个别幼儿存在模仿他人的习惯。

二、活动内容

《树叶变变变》--树叶组合拼贴

三、活动目标

(一)情感发展目标:喜欢用树叶进行创意活动。

(二)知识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组合拼贴造型。

(三)整体发展目标:对秋天的色彩运用树叶粘贴表达,促进艺术创想力。

四、活动重点、难点

(一)重点(从教师教学角度,一般都是创造方面的):尝试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组合拼贴。

(二)难点(从幼儿现状学角度,一般都是技能方面的):色彩运用与树叶颜色的结合能力。

五、活动准备

(一)教师

1.经验准备:师幼共同寻找秋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或照片(关于落叶的),还有树叶粘贴欣赏(1)PPT秋天落叶图(2)树叶粘贴欣赏图(3)。。

(二)幼儿

1.感受与欣赏:让幼儿感受与欣赏其他幼儿的树叶粘贴作品。2.工具材料:

(1)工具:剪刀、胶棒、乳胶(2)材料:各种形状树叶若干

第二步:创作的过程促情感表达

一、美好回忆

幼儿欣赏秋天多彩的颜色、风景,看自己与落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1、欣赏秋天落叶

2、作品欣赏

二、自由创作

1、幼儿利用树叶形状有粘大树的;

2、有的幼儿拼出大金鱼;

3、有幼儿根据颜色剪形状来拼贴组合。

第三步 创作的结束使情感延展

一、快乐分享

幼儿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说明。有近一半的幼儿以鱼为主。

二、延展活动

(一)幼儿园活动 1.面向全体

(1)作品的用处:作为秋季园所大的艺术活动进行展出。

(2)多元表现与创造:特供更多材料进美工区,关注幼儿对应季自然物的运用表现及创造性粘贴活动。2.关注个体(1)幼儿表现

创作行为:XX小朋友把动画角色用树叶画品粘出来。创作作品:

日常行为:喜欢捡树叶,玩树叶,每天带新树叶到美工区换掉干的不新鲜树叶。(2)教师分析:围绕应季幼儿关注事情制订活动计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3)幼儿活动:活动效果好,无论是模仿还是自己创意都表现力很强。为该幼儿专门设计活动方案。

(二)家庭活动

1.活动内容:亲子树叶粘贴 2.活动目的:

(1)幼儿:继续挑战有难度的自己喜欢的树叶粘贴(2)家长:帮助,引导幼儿进行剪折等难度大的亲子作品 3.活动准备:

(1)感受与欣赏:欣赏网上他人作品找灵感(2)工具材料: a)工具:剪刀、胶棒

b)材料:幼儿与家长收集的各种形状树叶、卡纸 4.活动过程:(1)美好回忆

欣赏展示窗里小朋友们的作品,自己作业仍有灵感,通过网上找例图进行模仿相似的难度大的树叶拼贴作品来变化。(2)自由创作

幼儿在家长指导帮助下共同完成亲子树叶粘贴活动。(3)快乐分享

小学体育集体活动教学策略分析 第3篇

一、常选一些体育游戏, 让集体活动不再单一

传统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会直接选择让学生自由活动, 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感到开心, 但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 在上立定跳远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感到这项运动没有意思, 参与积极性不高, 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后去办公室找来一些布袋子, 并这样告诉学生“:大家都已经掌握了立定跳远的一些基本功,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袋鼠跳 (即学生把脚放在袋子里向前跳跃) 。”学生一听说要玩游戏, 马上来了兴趣, 参与度迅速提升。当大家熟悉这一运动后,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引导他们进行小组比赛, 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适当选择信息化教学, 让动作更加直观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但很多人都认为体育是影响最小的一门学科。其实不然, 教师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采用信息化进行教学, 特别是在一些动作要求较高、动作要领复杂的运动当中,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学有效性。

比如, 在一次体育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行走中转身”这一动作要领, 即教师先下口号起步走后, 学生向前行走, 行走过程中当听到向后转走时, 学生左脚向前跨一步, 同时原定向后转身并继续行走。这样一个动作要领对于小学生来讲领会起来比较困难, 尽管教师给大家做了几次示范, 但仍有很多学生无法掌握动作要领, 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多媒体教师, 给大家播放了关于行走中转身的视频动画, 动画中将动作更加真实地展示给学生, 同时配有的解说让学生听起来也更加直接, 大家都跃跃欲试, 想要马上亲自尝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

三、优选新型体育器材, 提高课堂新颖度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并不是因为体育课需要做大量运动, 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的运动都是比较普通的。很多学生平时都会进行跑步、单腿跳、扔沙包、打篮球等运动, 将这些非常熟悉的运动放在体育课堂上, 学生会感到没有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型的体育器材, 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 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 在学习运球接力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发现班级中对这样一个篮球运动不是太感兴趣, 于是在市场上买来了一个大的瑜伽健身球, 这个健身球的半径非常大, 约30 厘米, 且是目前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家庭玩具, 学生看到教师拿来这样一个新型的体育器材, 马上来了精神, 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瑜伽球运球并进行接力, 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很多,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集体体育活动是令很多小学生头疼的一个活动, 尽管教师每节课带领学生参加的集体活动是不一样的, 但大家都倾向于自由活动, 为此教师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可以从有趣的游戏、信息化的教学和新型的体育器材三个角度来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并从中受益是每一个体育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在新时期,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设计体育课堂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集体活动,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教学集体活动浅谈 第4篇

幼儿美术集体活动审美教育全面发展幼儿园领域课程中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原则、方法是相似的。其区别在于,美术活动相比其他的艺术活动是相对静一些的。美术活动结束后一般会有鉴赏性和保留性,会从容地反复欣赏和评论。当然,有组织的集体美术教学活动时根据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来进行的。

一、发展幼儿视觉审美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是视觉器官对欣赏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线条等要素组成的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幼儿的感知能力使得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总是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丰富的、形象的及其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欣赏对象。他们的审美知觉杂乱无章或者井然有序,这全都是幼儿以他们自己的审美原则。所以,我们在幼儿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凡是与他们的审美趣味吻合的部分被突出夸大,而与审美趣味无关的部分就被淡化或者直接忽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幼儿的美术教育应顺应幼儿视觉上的这种主动选择性,给他们充分的视觉资源,发挥他们的视觉感知力,充分利用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丰富的资源输送,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视觉经验,形成敏锐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想象能力占据幼儿精神世界的主要地位。在绘画中,幼儿起初的圆形涂鸦线条都能被幼儿用来代表任何一样事物,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评论,甚至能讲出一个长长的故事。他们可以在精神世界里自由地想象。这种自由的、个性化的想象,就是幼儿的审美意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就是要帮助幼儿形成审美意象,让幼儿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而又能专注于自己的审美想象,以便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对象的感性形式所蕴含的意义,同时也为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积累丰富的、生动的、鲜明的图式。

二、集体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作

1.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在幼儿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在美术欣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美术创作中,他们往往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一个5岁幼儿在画《愤怒的爸爸》时,用蓝色来描绘爸爸生气的脸,表示气得铁青铁青,用大红色来表示冲冠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竖起来。幼儿通过色彩来表达他爸爸在生气愤怒时的体验。其实每个幼儿在完成一幅作品时都会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来。因此,美术活动的过程与美术作品加强了幼儿的满足感。

2.集体美术活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集体手工、绘画和欣赏。集体手工培养幼儿初步尝试不同手工材料的基本用法。绘画主要是学习用造型、色彩、构图能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具有创造的意识,体验绘画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欣赏是通过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集体绘画教学活动是指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应深入了解幼儿,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最为绘画的题材。在作画之前老师要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要让幼儿记住物体的表象,可以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等方法,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教师要帮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态,抓住事物性的特征、色的特征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观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小班幼儿,只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形成一个基本的视觉印象。对于中班幼儿,不仅要求他们看到物体的轮廓,还要求他们看到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大小、结构、颜色等。对于大班幼儿要求会更全面、细致的去观察分析。教师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的课题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系列课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物体不同的造型特征,便于幼儿更能形象生动的表现物体的特性,有了造型的基本能力幼儿在下一步的作画中创作中就游刃有余了。

三、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

1.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幼儿自发的美术创作是他们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互结合的能激发幼儿动力的结果,也就是说,幼儿的无意识在创作中起着情感激发作用。因此,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轻松地去描绘心中想画的东西和情景,而不是去限制、条条框框地去约束幼儿。

2.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对于意愿画的创作,有些幼儿会觉得自己不知道要画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构思,可以通过谈话-提问问题的方式进行启发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要画的主题是什么?即想画什么?例如,幼儿在假期结束回到幼儿园后的第一幅意愿画,这时就可以啟发幼儿思考:自己在假期里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是最有趣的?在什么地方做的?当时的情景怎么样?和什么人一起去做的?他们有什么样的装束,当时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做完这件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当儿童确定好绘画的主题以后,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即如何画的问题,一般可以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向对幼儿进行启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来代替幼儿的思考,否则就失去了幼儿意愿画的意义。同时还需要注意教师的谈话、提问问题的方式要在幼儿作画之前进行,在他们开始描绘之后尽量不要随意地和幼儿进行谈话,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来代替幼儿的创作。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帮助。

四、从美术活动切入看幼儿的全面发展

1.自从法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体系、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园课程体系等课程拓展和教学组织观念被引入我国以后,利用幼儿的绘画或者自创视觉符号进行学习并借此发展幼儿的思维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经常鼓励幼儿的一种策略。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环境管理和自我管理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考虑,已被老师整合到自己的美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

2.美术活动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人类社会实践领域,其中包含自己的“术”,即怎样不断开发出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以满足人的创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这种追求同时必须包含“美”,即使用“术”去制造出在形式和内容上令人向往、感动的视觉形象,“美”和“术”一样都不能少,而且必须成相互支持的关系。

(五)集体教学活动 第5篇

一、判断

1.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

2.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主体应表述一致,过程性的描述(如:“通过„„”)可出现在目标中()

3.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的目标应突出各领域的特征,避免整合()

4.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按情感、能力、知识制定, 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以上三个维度。()

5.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定位要精练,不要超难、过低或过于笼统()6.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重点或核心目标应突出,避免目标罗列过多,使目标缺乏有机联系、核心目标不突出()

7.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内容要为实现主题目标及幼儿的长远发展服务,有利于幼儿获取经验。()

8.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准备包含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

9.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准备不包括提前丰富幼儿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10.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操作材料没必要每位幼儿都有一套。()

11.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材料应体现丰富性、层次性、多功能性和针对性,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12.幼儿园集体学习中,活动环节展开应根据需要设置情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幼儿玩中学、有效学。()

13.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时间的控制是弹性的,留有让幼儿生成活动的空间。()

14.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环节展开应突出领域的特点、途径,如社会领域应避免说教,强调体验,最好在现实情境中亲历,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律、规则意识等。()15.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有趣的探究材料,用自身的好奇,引导幼儿多角度、多维度互动,避免教师使用技巧感染幼儿。()

16.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应避免材料的投放干扰或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限制幼儿思维,特别不应要求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17.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应容忍幼儿因探究操作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活动结束后教师做好收拾整理。()

18.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时介入,观察幼儿的思维过程,尊重幼儿的个体差 异,灵活、针对性地实施指导。()

19.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实现计划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有机结

合,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活动进程与指导策略。()20.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应重视幼儿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而非学习品质的养成,逐步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学习自我管理。()

21.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的重难点挖掘把握要准确,重点与难点是根据活动目标来确定的,重就是关键,关键性动作、关键性经验,难就是难度,幼儿掌握关键性经验所存在的困难。()

22.难点一定要后置突破,将难点放在学习或过程之后,通过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探索、交流。()

23.教师对学习重难点的挖掘必须建立在了解活动目标的基础上。()

24.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有多种形式的互动讨论,包括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不包含幼儿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

25.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提问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操作、体验、思索、交谈、大胆猜想、合作学习获得有益的经验。()

26.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是前置式、后置式、设问,但不包含反问。()

27.教师的回应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不可以重复。()

28.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只涉及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育机智,教师素养,不包含关注幼儿。()

29.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结果性评价包括幼儿的投入程度、幼儿间互动、幼儿面临的挑战、幼儿的心理体验四方面。()

30.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对幼儿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

二、单项选择

1.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充分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A.学习特点 B.实际水平C.个体差异 D.年龄特征

2.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的活动目标主体应表述一致,以下不应出现在目标中的是()A.能够„„ B.体验„„ C.萌发„„ D.通过„„

3.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与活动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信息,属于活动准备的()A.物质准备 B.经验准备 C.环境准备 D.都不属于

4.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属于活动评价的过程性评价的是()A.教师素养 B.幼儿的投入程度 C.幼儿间的互动 D幼儿的学习习惯 5.活动准备可以分为()

A.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 B.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C.室内准备和室外准备 D.设备准备和人员准备

6.幼儿园学习活动开始部分的任务不包括()。A.创设情境 B.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C.导入活动 D.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7.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经验准备应充分,应与()相结合。A.物质准备B.提升专业素养 C.游戏材料D.教育环境

8.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和强化训练。

A.启发式教育 B超前教育 C早期教育 D灌输式教育

9.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提问应具有(),引导幼儿通过操作、体验、思索、交谈、大胆猜想、合作学习获得有益的经验。A.创新性 B.开放性 C.教育性 D.启发性

10.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幼儿面临的挑战是能不能有效的建构经验,是否敢于探究和尝试,是否运用了已有的经验即活动有没有将幼儿带到()。A.互动交流B.温故知新C.探索兴趣D.最近发展区

11.在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三、多项选择

1.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按()制定, 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A.情感 B.能力 C.兴趣 D.知识

2.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材料应体现(),要为学习目标服务。A.丰富性 B.层次性 C.多功能性 D.针对性

3.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可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讨论,包括()。A.师幼互动B.幼幼互动C.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D.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4.以下属于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是()A.教师素养B.幼儿的投入程度C.幼儿间的互动D.关注幼儿 5.以下属于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中结果性评价的内容是()

A.幼儿的心理体验 B.教学效果 C.幼儿面临的挑战 D.幼儿的学习习惯 6.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物质准备要做到()。A.适宜 B.安全 C.实用 D.易操作

7.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重难点挖掘把握要准确,重点与难点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的,重就是关键,()。

A.关键性动作B.关键性知识C.关键性能力D.关键性经验

8.幼儿园集体学习活动结果性评价应注意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不能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的培养。

A.情感 B.社会性 C.实际能力 D.学习习惯

四、案例分析 1.观察实录:

(中班学习片段)教师出示熊、老鼠、狼等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们都怕谁吗? 幼:熊怕蜜蜂、老鼠怕猫。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说一说? 幼:狼怕老虎和狮子。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够说一说? 幼:狼也怕狗,有的(狗)能保护羊群,不让狼吃了。(小朋友听到后立即争论了起来,有的说狗怕狼,有的说狼怕狗)

师:安静!狼不会怕狗的,狼很凶残。好了,请小朋友再想想还有谁怕谁?

请根据以上观察实录分析该教师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是否合适,说出理由;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做好提问和回应。

2.一位教师面向全园展示公开故事教学活动,这时丽丽小朋友看到一只花蝴蝶落在窗外的花朵上,于是大声地说:“蝴蝶,快看,蝴蝶哎!”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蝴蝶吸引了,教师便终止了教学活动,跟随着孩子的兴趣去看蝴蝶,这时,丽丽又发现了天上的飞机,大声的说:“飞机拉线了„„”然后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跟随着飞机走了,教师便组织幼儿走出教室看天上的飞机飞过„„你认为这位新教师的做法合适吗?参照集体学习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的几个要点,尝试来评评课。

中班集体教学活动 第6篇

执教者:苏晴

活动目标:

1.探索玩具动起来的秘密,了解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不同的性能和玩法。2.乐意与同伴一起玩玩具,体验让玩具动起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的经验

2.物质准备:师幼共同准备电动,发条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发幼儿质疑

开场语: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中班小朋友豆豆也很喜欢玩玩具,昨天他爸爸给他买了两只长颈鹿,他刚玩了一会儿就碰到大麻烦啦,我们一起看看(播放视屏)提问:

1. 孩子们,豆豆碰到什么大麻烦啦? 2. 玩具怎么会突然不动了?

3. 小结:玩具可能是没电了,玩具坏了,可能是没有找到好办法…...。

二、大胆假设,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1.提问:你们能帮豆豆想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吗? 2.记录:把幼儿的假设用图符记在卡纸上。

3.小结:可能装上电池长颈鹿就能动起来了:可能需要拿到修理厂修一修才能动起来:可能长颈鹿需要推一下才能动起来…….到底麻烦出在哪里呢?我们来一起做一次科学研究一下,好吗?

三、自由探究 寻找问题答案

1.情境导入:瞧,那里就是玩具实验室,请你们像科学实验家一样嗨嗨研究一下。2.操作前要求:科学家是有任务书的,看看你们的任务书(出示书本状ppt)

第一、每个小朋友拿一件玩具,让玩具动起来: 第二、自己看,玩具怎么动的:

第三、研究明白了,找个好朋友换一下,在研究一个。

四、分享交流 体验成功的快乐

1、玩具怎么动起来(知道玩法)

(1)导入语:科学家们,你们研究的玩具动起来了吗?

(2)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动起来的?他是怎么样动的?(鼓励幼儿表演出打开开关然后玩具动起来的样子,并和孩子一起贴笑脸)

(3)集体贴笑脸:现在,请每一位科学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你的玩具动起来的。

拿一个笑脸贴在对应的格子里

(4)小结:孩子们,让我们看看图表,我们猜到了3种动起来的办法,我们变成科学家去实验后

又发现了一种…….你们会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了,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啊!

2、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的交流(知道性能)

(1)导入语:孩子们那你们这些办法是否能帮到豆豆呢,瞧,我把豆豆的玩具带来了。(教师拿出和录像相同的两个玩具)(2)出示电动玩具

提问:怎么动?(一句幼儿开动开关)怎么还不动?(引发幼儿要求打开电池箱)小结:原来这只长颈鹿身体旁边上有一个发条,转动了才能动起来。他有一个名字叫做发条玩具。幼儿操作:师生同验证。

3.梳理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导入语:豆豆的麻烦解决了,玩具也需要收拾好了,看电动玩具长颈鹿在电动玩具(标志)篮子里,发条玩具长颈鹿再发条玩具(标志)篮子里。请你想一想,刚才你研究的玩具是属于发条玩具,还是电动玩具?想还后请你轻轻走过去把它放到不同的篮子里。

(2)幼儿操作(幼儿摆放玩具,教师关注正确情况)(3)互动质疑(引发幼儿学会提问)

老师:小科学家们,关于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你们还有什么想问问的吗?

集体教学活动的预设 第7篇

小二班

教学活动具有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孩子,有效开发教学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材具有普遍性,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是二期课改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班幼儿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的交往较多以应和的方式,而主动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的现象较少,孩子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以下,是我从教学中体会到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热点与兴趣

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的产生。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就将这些可能成为主题的火花熄灭了,不禁让人为之惋惜,而有些话题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样不能产生主题,也令人着急。这天入园时,马俊翔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着,龚梓轩说:“我家也有玩具汽车,是爸爸在我生日时买的警车。”朱晗飞说:“我家有赛车。”洪云阳说:“我还有一辆遥控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时间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马俊翔的车,而马俊翔却把车抱的紧紧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这时龚梓轩说:“我爸爸是开车的,我让他开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看我爸爸的车。”这时,我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倪老师带你们一块儿看车去好不好?”“好!”约十分钟后我带着孩子们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看车,由此“汽车”主题活动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

二、努力创设与之有关的、丰富的活动环境 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与环境材料密切相关,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探索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

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十分的欠缺,要让他们自发生成主题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孩子寻找资料,组织参观访问,让孩子制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车的主题形成后随着幼儿们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们一不满足对现有的进行探索。有一次,陈天翊说:“我的车会飞!”“我的车会变形!”„„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领的车,于是他们画的画,剪的剪,涂的涂,刘畅说:“这是我的双层汽车,下来是可以玩滑滑梯。”韩锦雯说:“我的车可以飞,有翅膀的。”连能力较弱的徐睿阳制作了一辆汽车,他高兴地喊道:“看,老师,我的车!”活动中,教师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和预设的一些活动保持了幼儿持久的探究兴趣与愿望,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孩子们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先计划的学习内容,并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活动。

在实践中,小班的主题开展应当浅显有趣的,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形式应以幼儿喜闻乐见为主。我们觉得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来自于其自身的兴趣,需求,知识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教师精彩的预设,比如丰富的环境刺激,有趣的探索主题,循循善诱的引导,来自于教师的分析、观察与捕捉,而捕捉孩子的兴趣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是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必备要求。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提升生成活动,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基础,有合理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保证。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本身的不足,教材挖掘不到位,没有把握好教材意图;教师自身学习不够,教学理念未能完全适合新课程的要求等等。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老师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幼儿美术教学集体活动浅谈 第8篇

一、发展幼儿视觉审美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是视觉器官对欣赏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线条等要素组成的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幼儿的感知能力使得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总是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丰富的、形象的及其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欣赏对象。他们的审美知觉杂乱无章或者井然有序, 这全都是幼儿以他们自己的审美原则。所以, 我们在幼儿的作品中经常看到: 凡是与他们的审美趣味吻合的部分被突出夸大, 而与审美趣味无关的部分就被淡化或者直接忽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幼儿的美术教育应顺应幼儿视觉上的这种主动选择性, 给他们充分的视觉资源, 发挥他们的视觉感知力, 充分利用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丰富的资源输送, 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视觉经验, 形成敏锐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阶段, 幼儿的想象能力占据幼儿精神世界的主要地位。在绘画中, 幼儿起初的圆形涂鸦线条都能被幼儿用来代表任何一样事物, 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评论, 甚至能讲出一个长长的故事。他们可以在精神世界里自由地想象。这种自由的、个性化的想象, 就是幼儿的审美意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就是要帮助幼儿形成审美意象, 让幼儿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而又能专注于自己的审美想象, 以便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对象的感性形式所蕴含的意义, 同时也为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积累丰富的、生动的、鲜明的图式。

二、集体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作

1. 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充满了情感色彩, 在幼儿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在美术欣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美术创作中, 他们往往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 以积极的态度, 借助于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 一个5岁幼儿在画《愤怒的爸爸》时, 用蓝色来描绘爸爸生气的脸, 表示气得铁青铁青, 用大红色来表示冲冠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竖起来。幼儿通过色彩来表达他爸爸在生气愤怒时的体验。其实每个幼儿在完成一幅作品时都会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 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来。因此, 美术活动的过程与美术作品加强了幼儿的满足感。

2. 集体美术活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集体手工、绘画和欣赏。集体手工培养幼儿初步尝试不同手工材料的基本用法。绘画主要是学习用造型、色彩、构图能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具有创造的意识, 体验绘画的乐趣, 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 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 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欣赏是通过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 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 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 集体绘画教学活动是指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手段, 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以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应深入了解幼儿,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最为绘画的题材。在作画之前老师要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 要让幼儿记住物体的表象, 可以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等方法, 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教师要帮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 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态, 抓住事物性的特征、色的特征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当然, 对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 观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于小班幼儿, 只要求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物体的大致轮廓, 形成一个基本的视觉印象。对于中班幼儿, 不仅要求他们看到物体的轮廓, 还要求他们看到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形状、大小、结构、颜色等。对于大班幼儿要求会更全面、细致的去观察分析。教师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的课题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系列课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描 绘物体不同的造型特征, 便于幼儿更能形象生动的表现物体的特性, 有了造型的基本能力幼儿在下一步的作画中创作中就游刃有余了。

三、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

1. 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幼儿自发的美术创作是他们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相互结合的能激发幼儿动力的结果, 也就是说, 幼儿的无意识在创作中起着情感激发作用。因此, 教师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让幼儿大胆、轻松地去描绘心中想画的东西和情景, 而不是去限制、条条框框地去约束幼儿。

2. 帮助幼儿进行创作构思和表现

对于意愿画的创作, 有些幼儿会觉得自己不知道要画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构思, 可以通过谈话 - 提问问题的方式进行启发幼儿, 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要画的主题是什么? 即想画什么? 例如, 幼儿在假期结束回到幼儿园后的第一幅意愿画, 这时就可以启发幼儿思考: 自己在假期里做了什么? 什么事情是最有趣的? 在什么地方做的? 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和什么人一起去做的? 他们有什么样的装束, 当时每个人都在做什么? 做完这件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当儿童确定好绘画的主题以后, 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 即如何画的问题, 一般可以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向对幼儿进行启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来代替幼儿的思考, 否则就失去了幼儿意愿画的意义。同时还需要注意教师的谈话、提问问题的方式要在幼儿作画之前进行, 在他们开始描绘之后尽量不要随意地和幼儿进行谈话, 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来代替幼儿的创作。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要及时地提供思路和技术上的帮助。

四、从美术活动切入看幼儿的全面发展

1. 自从法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体系、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园课程体系等课程拓展和教学组织观念被引入我国以后, 利用幼儿的绘画或者自创视觉符号进行学习并借此发展幼儿的思维表达能力, 已经成为教师经常鼓励幼儿的一种策略。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环境管理和自我管理等,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考虑, 已被老师整合到自己的美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

2. 美术活动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人类社会实践领域, 其中包含自己的“术”, 即怎样不断开发出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 以满足人的创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 这种追求同时必须包含“美”, 即使用“术”去制造出在形式和内容上令人向往、感动的视觉形象, “美”和“术”一样都不能少, 而且必须成相互支持的关系。

综上所述, 幼儿教师应花费精力和时间来研究怎样在突出审美感的前提下落实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总结经验, 以便能够将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价值挖掘出来, 并真正落实到幼儿的身上。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幼儿在集体创作中充分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不仅培养儿童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 还能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培养审美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集体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03-001

集体教学是孩子在园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要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学活动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究集体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点,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结合几轮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在以下几方面做好,便能使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一个教学过程要顺利的开展,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们紧紧地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来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使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凸现,教学中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就成为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在大班科学《油水画》中,教师为了让孩子探究油水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设计的提问为:猜一猜如果我把油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倒入油中,会发生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就引来孩子的积极谈论:有的说会变颜色,有的说混在一起,有的说没有变化。老师没有表白,而是又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问题:让幼儿接下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试验。在此案例活动中教师提问明确、具体,又有一定的开放度,利于幼儿思考、自主表述意见。幼儿回答后,教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通过操作实验自己发现。

可见,一个活动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上,还体现在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设计上,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环节有效地串联起来,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灵活回应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个教学活动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活动,除了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回应也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教师一个恰当的回应,能让课堂活动的气氛起死回升,而一个不恰当的回应,能让教学陷入僵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回应策略就成为有效开展教学的一个决定因素。

比如在小班美术《烧鱼》活动中,当老师问孩子我们要烧鱼,要放些什么调料时,孩子回答不出,老师就说:“我要放一些醋,它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帮我找出来。”在此案例中,由于孩子对调料的知识不如前面试教的孩子丰富,教学发生了困难,幸亏老师这样机灵的一问,启发了孩子,让原本陷入僵局的状况得到了改变,孩子们就围绕老师的补充提问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回应可以扭转教学的整个过程,它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把握好这个可变因素,我们才能让教学真正发挥它的有效性。

三、深刻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状况

要真正获得一些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反思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整体反思和局部反思中,能够让我们在再次梳理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为再次组织活动提供有效的经验帮助。同时在一次次反思中,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比如中班折纸活动《小猪宝宝》,具体教学环节:

1.出示老师画的折猪宝宝的图示,说:“请小朋友看看哪一张你能看懂,哪一张看不懂?”

2.幼儿提出看不懂的地方,老师马上进行解答。

3.老师示范折猪宝宝的完整过程。

4.幼儿自由的看图示折纸,老师巡回指导,提示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观察发现孩子在折时还有困难,有的不会,有的折的不整齐,有的没有压平,折好的26人,占65%。

5.请折好的孩子将猪宝宝贴到展示板上,讲评。老师:你喜欢哪一只猪宝宝?为什么?幼儿基本不会评价,老师从平整度、是否对齐等方面进行评价。

反思评价过程:

1.老师给予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而且仅仅是看很有可能看不懂,为何不让孩子去试着折一折呢?

2.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且没有发挥孩子学习中相互借鉴的作用,可以让其他的孩子说说会不会折,怎样折。

3.如果要示范,为什么开始要让孩子看图示呢?这一部分可以变为对折纸要求的提示。

4.幼儿自己折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相互学习很好。

5.按照折纸的要领进行讲评,这点很好,但是不能全部是老师在评价,应该引导孩子来评价。另外,这些要求如果在折纸前提出来,效果会更好。

评价: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有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想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不放心孩子,生怕他们学不会,所以没有让孩子去自主的看图示折。如果老师在一上来就让孩子看图示自己尝试折宝宝,也许孩子在折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读懂图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折纸的基本要求应该在每次折纸之前强调,当然在评价时也可以结合进行讲评。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又全面的反思,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有效的剖析,最后产生了一个本次活动的总结性评价。整个分析到位,相信在这一次的反思之后再实施此活动,一定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在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能更加体现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又如中班语言活动《小黄和小蓝》中,部分环节:

1.看PPT电子图书。引导孩子看图书画面,进行猜测和讲述。当孩子讲到小黄和小蓝有许多的朋友时,老师一带而过。

2.继续看电子图书的下半段。老师还是没有引导孩子进一步关注画面,没有让孩子充分的讲述观察的结果。

反思过程:

1.应该让他们观察一下,他们的朋友是谁?为下文的颜色变化打下基础。

2.应从引导孩子观察和想象讲述的角度设计提问,帮助孩子提升经验。

总评:1.在每一个环节中,还有很多元素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2.语言教学要求老师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语汇和表情来诠释故事,要允许孩子充分的讲述,要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起孩子的共鸣。3.在看图书中要突出“看”,让孩子关注画面中的有效元素,展开想象,养成孩子看书的好习惯。

在本案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深入的反思,能够让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调整教学环节提供一个可行方法,这种反思具体有针对性,能够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

秋游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第10篇

执教者:南西幼儿园 张璐

活动目的:

能和同伴共同回忆秋游的快乐过程,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尝试用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投影仪、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引出交流的话题:你喜欢秋天吗?

出示幼儿秋游过程中的照片,共同回忆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回忆曾经高兴的事;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听赏歌曲《去郊游》;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快乐秋游的情绪。

欣赏老师的舞蹈,进一步感受秋游的快乐。

集体教学活动:《我自己》 第11篇

【活动名称】我自己(来源:改编自新教材P2)【设计思路】

“我自己”是新教材“好宝宝”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活动中使用固体胶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孩子不知道使用固体胶的方法,如:不会打开盖子、不会拧等。另外,刚入园的孩子互相还不熟悉,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除了要让孩子学习使用固体胶的简单方法,更关注的是孩子活动中的互动,如能大胆的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名字等。【内容与要求】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简单的粘贴方法。

2、学着用普通话说说自己的名字,并试着记住几位同伴的名字。【材料及环境创设】

1、红、黄、蓝、三种颜色纸人

2、固体胶、白纸 【活动过程】

一、介绍内容,操作讨论。

师:我们宝宝长大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看有个宝宝来了。

1、出示红色纸人。

问:这位宝宝叫什么名字?看看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红色的衣服,他叫红妹妹)

老师见了红妹妹说:“红妹妹早,欢迎欢迎。”红妹妹怎么说?(红妹妹有礼貌地说:“老师早!”)

2、师示范粘贴方法:打开固体胶盖子,拧出一点胶水,在红妹妹身上抹一抹,然后把红妹妹翻过来贴在纸上。

二、提出要求,幼儿创作。

师:我们宝宝也快快来上幼儿园吧。

1、提醒幼儿在各色颜色的纸人中任选一个黏贴在纸上。

2、提醒幼儿运用正确的粘贴方法。

3、帮助幼儿分辨方位,如贴倒了或横过来了,就说:“宝宝摔跤了快快站起来。”

三、引导评价。

观《集体教学活动》反思 第12篇

有效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怎样才能让活动具有有效性?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幼儿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专家老师们的引领下,我对集体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存在的问题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不够透彻

在教学活动中,我不再盲目孤立的依照活动目标而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学习幼儿各年龄段在各领域的发展目标,综合分析我班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活动环节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目标意识相对淡薄

当我们在接触每一节课时,自己想想有时确实存在目标意识淡化这个问题,拿来教参看看目标,看看过程,开始备课,在活动中到底有没有完成目标,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如何?目标清晰后,但是在活动的设计中,要看你怎样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现在幼儿园多数班额比较大,要引起每个孩子的兴趣确实需要下点功夫,这也要看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观察,预见孩子们是不是真的适合这种方式,如果我们老师为了完成一节课的目标而运用灌输式讲述枯燥无味的知识,我想孩子们受益也不会很大的,同时这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多研究,敢于尝试。尊重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三)活动准备不够细致

活动准备是教学活动前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心里准备,是幼儿兴趣的出发点,也关系着整个集体教育活动的效率。这一点在我认为老师的态度很重要,认真对待。当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更容易带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单一、语言不精简

在活动中什么样的话对孩子们来说更清晰更简练更易懂,这也是一门艺术。看过很多优质课老师在课中用最简洁的语言孩子们就能理解其意,相反有的老师在说很多的话孩子未必能从中获得什么,想想自己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课前准备时多思考,这节活动要怎样进行呀,怎样进行才会更好的适合我们这一群孩子们呢?

(五)课后评析、教师反思不及时

课后认真反思,在活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呀,需要怎样注意,以后怎样改进呢?回想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也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有未能预见的幼儿行为,这时反思对自己来说就极为重要了。多向老师们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所在,取每个人的优点补自己的缺点。多积累,多观察,好的优点使其发挥,不足的缺点慢慢改掉。专家在视频中也说了课后评析和教师反思能共同寻找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课题中的失误,是最能体现促进自身发展的。

《我喜欢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第13篇

经过反复思考与探讨, 我们将大班数学活动“二等分与四等分”作为首次尝试的内容, 并挑选二班和三班作为尝试对象。

二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集体教学“二等分和四等分”。教师按照教材要求, 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的纸片、剪刀。第一环节, 教师设计一个情境提出一个问题, 并提出等分的概念。第二环节,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图片代表蛋糕, 让幼儿集体思考怎样将它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图形, 个别幼儿回答后教师示范折、剪, 进行比较并总结什么是二等分。第三环节, 让幼儿独立尝试, 将图形二等分, 并进行交流、评讲, 让幼儿知道等分后的图形比原图形小。第四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操作:如何进行四等分, 幼儿演示、教师讲评并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第五环节, 电脑操作如何帮小动物将蛋糕四等分。

三班的教师取消了集体教学活动, 而是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分别设置了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操作内容。例如, 在美工区, 提供各种图形纸片、剪刀、胶水等, 引导幼儿将各种颜色的小图片二等分、四等分后剪贴花草、动物等图案。在益智区, 分三个层次投入图形纸片, 第一层次:自由地将纸片二等分、四等分, 完成后贴到相应的图片框里;第二层次, 按要求对同样的图形纸片按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 同样贴入相应的图片框中;第三层次, 将纸片多次等分, 记录分了几次、得到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在生活区, 教师为幼儿提供等分用的食物———让食堂阿姨做了几张面饼, 同时提供了一次性桌布、碗、儿童刀叉等, 引导幼儿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面饼按人数要求进行等分后集体分享。在科学区,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两项操作内容:一是天平和砝码, 鼓励幼儿将一组砝码称量后 (或直接) 分成相同的二份或四份;二是水和量杯, 鼓励幼儿将大量杯中的水等分至两个或四个小量杯中。

比较关于二等分、四等分的上述两种活动方式, 我们通过观察、分析, 发现区域活动更能满足“课程游戏化”的要求, 将集体活动“打散”至各区域活动后, 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由平面至立体

集体活动的目标是针对当前的活动提出的, 解决的是当下的问题, 完成的是当下关于数学方面的教学任务, 注重的是活动的目的。而区域活动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 而且由于活动项目增多, 需要达到的是针对各区域而设定的多个活动目标, 目标也就相对地得以延伸。除了益智区、美工区、手工区中具有相关图形等分的目标内容, 还有科学区中关于数和量的等分、生活区中关于立体材料等分的目标内容等。

2.活动形式由单调至多元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形式比较单调:听讲引发思考, 进行折折剪剪。而区域活动中除了听听讲讲、折折剪剪, 还有画画贴贴、量量分分、切切尝尝等, 能吸引幼儿对活动保有持续的探索兴趣, 使他们能在多种活动形式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关于等分的知识, 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3.教具学具由统一至丰富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教具和幼儿的学具都是以图形纸片为主, 面对一样的问题、操作同样的材料, 导致学习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显得过于简单, 易形成完成任务的应付意识, 缺乏挑战精神;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又能通过模仿完成任务, 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学习中的依赖心理, 缺乏独立探索精神。而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各不相同, 难度又不同, 能适应各个水平的幼儿开展自主学习。

4.幼儿学习由被动至主动

在集体教学中, 幼儿的活动都是由教师预设的, 幼儿被动地接受每一环节的学习要求, 很少有自由探索的机会。而在区域活动中, 虽然任务也是教师预先设计的, 但是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性较大, 教师仅是交代了任务, 没有限制幼儿的操作和探索。相反, 由于各个区域的内容不同, 他们的操作和探索的材料也不同, 过程和目的也就不同, 这就需要幼儿自己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才能解决问题。

5.教师指导由僵硬至灵活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指导按照教学活动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 偶然才有意外情况发生, 教师一般也都能随机处置, 然后又回归到原先的活动设计环节。而在区域活动中, 由于区域内容丰富, 每天参加活动的幼儿又各不相同, 对于同一个区域会产生不同的意外情况, 教师必须每天随机应变, 在这一过程中相应地也就提高了教师的指导能力, 使教师能灵活地应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6.活动时间由短暂至漫长

集体教学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 活动结束后幼儿的潜意识中认为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了, 对学习内容缺少持续的兴趣。而区域活动由于知识内容包含在多个区域中, 而且每天可以到不同的区域中进行不同的操作探索, 幼儿对蕴含同一知识内容的活动兴趣持续较长时间, 能够帮助他们深化、拓展对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他们学习品质的发展。

事实上, 经过课程改革后,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都知道要避免集体教学中存在的禁锢幼儿思维、缺乏个性指导等问题, 所以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后也大都将一些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但是, 既然最后还是要回到区域活动, 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将集体教学活动转换至区域活动呢?当然, 集体教学活动也有较大的优势, 特别是涉及音乐艺术、社会情感等内容, 集体教学较区域活动更胜一筹。所以, 也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转换到区域活动中, 应该作精心筛选才行。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将教学活动这“一花独放”转变成区域活动的“满园春色”, 才能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呈现一片生机勃勃, 才能帮助幼儿在这片园地中更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 教师应合理地将部分集体教学活动转换到各个区域活动中, 使活动目标更立体、活动形式更多元、教具学具更丰富、幼儿学习更主动、教师指导更灵活、活动时间更自由, 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经验。

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第14篇

一、谈话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首先,要创设谈话情境,引出中心话题。可以通过朗诵一首儿歌或说一段话、提出一些问题等方法来创设谈话情境;其次,可以利用活动角的布置、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材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形象化活动画面贯穿活动,以不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启迪幼儿谈话的思路。

二、讲述活动材料的投放

讲述活动中的材料是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创造的基础,首先我们要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选择投放材料,应具有与所要发现的诸多元素、与幼儿学习知识相同的结构,应能不断引起幼儿的质疑、探发现及想象和表达的欲望。其次要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及操作材料,吸引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去自主选择、探究学习并激发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思考。第三、各类活动资源应能相互作用,加强教师、幼儿与教学环境的多向联系,密切师幼、幼儿间的多向交流,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使幼儿有不同的发现。

例如,在语言活动“森林快车”中,围绕活动目标,我们投放的材料有:“森林快车图”(由红鞋子、南瓜、水果、动物等组合而成),鞋子、南瓜、水果、动物以及小云朵、汉字卡片(抬、抱、滚、驮等动词字卡)、空白卡片(用来代替老师未准备到的动词字卡)等活动材料。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首先将完整的“森林快车图”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想象故事情节。接着,为了能让故事更长、更有趣,孩子们自主选择小云朵的停落地点、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出现的先后次序、与所描述动作相匹配的汉字卡片,自由想像小动物们运水果的情景等,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述内容。这样,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去选择活动资源,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地表现个人的见解与意愿,积极主动地获得和谐发展。

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用多媒体参与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它仅适用于儿歌教学,更适用于小故事和情景散文教学。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文本、数字、图形、动画、声响融为一体,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以形象思维为主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具体、新颖生动、感染力强,颇具模拟性与启发性,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知识趣味化,语言形象化,道理浅显化。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较好地运用不同的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如:大班文学活动:欣赏散文《晚霞》。我们投放的材料有:与散文内容相符的多媒体动画、晚霞图片、“万物”图片组合。

活动开始,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理解体会散文的意境,老师首先播放段晚霞的景色,加深幼儿对晚霞的印象;接着让幼儿一边看完整的动画一边欣赏配乐散文;然后逐解释较难理解的词语。如“太阳是世界万物的母亲”中的“万物”一词,可以通过展示许多图片组合,帮助幼儿理解万物就是指所有的东西。接下来分段演示与诗句有关的动画,使幼儿逐句理解散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可以说,多媒体在该文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它将比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转变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把握。比如该散文将太阳的余辉比喻成“红头巾”,“映红了山,映红了水,映红了村边的树林,映红了整个大地……”,幼儿不太明白为什么把它称为“红头巾”,于是教师采用了一段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先是一大片漂亮的晚霞围绕在太阳的左右,然后依照晚霞的形状逐步幻化成一块红头巾,这一静动结合的变化过程较好地突破、解决了该文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四、语言游戏中材料的投放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差别,投放多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创设可操作性、开放的、共享的游戏环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在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交往中,更好地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获得身心发展。

例:中班表演活动《三只蝴蝶》,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在材料投放是以开放的方式呈现,注重材料投放层次性和动态性,给幼儿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机会。我们投放的材料有:一些蝴蝶服饰的半成品,红、黄、白色彩纸、头箍和乐器还有与故事内容相应的场景。

首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材料。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需要创造性的为表演用的服饰进行装饰,例如给蝴蝶的翅膀剪贴不同的图案;用彩纸做成花系在头箍上当不同花的头饰,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其次引导幼儿运用乐器为故事表演制造不同的音效,例如:有的孩子选择用串铃来表现下雨;有的孩子用鼓声来代表雷声等。辅助故事表演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场景的创设,如:大树、草丛、花园更给孩子们表演创设一种真实感,在辅助故事表演的同时更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河南新密市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转载」酸甜萝卜.萝卜干的腌制方法下一篇:公司销售部人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