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

2024-06-13

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精选8篇)

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 第1篇

小学科学教学育人功能探微论文800字

小学科学是一门将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大量的存在于教材之中。因此,在实际的科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科学课程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在科学活动课上,要巧妙地依据学生性格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课内外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作用

科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也是展现出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主要手段。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任务。同时,科学这门学科内设多种教学内容,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知识对于渗透德育教育起着积极地影响[1]。在科学教科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使教师发挥育人作用的大好时机。例如:科学教材中的某一章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设置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假设,到底摩擦力大小是跟物体的重量,还是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再根据教材内容所设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设计,以此来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方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古代科学家张恒所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科学知识,学习古代四大发明,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发挥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途径

1、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研读教材内容,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学时尽量的将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德育教育贯穿整个科学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的发明》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行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了培养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具有耐心和细心,教师可以给每人分发记录表,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最后汇报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由于通过细致观察和悉心照料,种子萌发的很好,而相反,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身边的种子出现腐烂的现象,因此,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是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使德育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2]。又如:在学习《飞向天空》时,教材当中加入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圆中国人民飞天梦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就教材内容来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想法并可以适当的引申我国为了实现飞向天空这一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述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的发展历程,通过在科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感悟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德育教学起到积极地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育人教育

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实践习惯,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中提出一些简单的具体要求,从小事着手,进行多层次的训练,引导他们将道德认识付诸于实践,从而使育人教育发挥出实效。具体的方法有: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学生常规训练,如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有序的实验操作等。要将常规训练融入到科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同时要求教师要每节课都强调,并适当地对检查结果予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日里的科学教学课上,教师要积极充当德育教师的角色,从细节抓起,教育学生们把用过的实验设备放归原处,在使用时要爱惜实验器材,做到轻拿轻放。其次,在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耐心完成实验内容,以此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3]。例如:在学习《我的大树》这篇科学短文时,在组织户外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再将观察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同时能够认识到学习科学课程中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意义。

3、注重自我教育,将德育教育内化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德育品质,单靠教师传授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在科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教育。因此,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行确定探究活动方案,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程的安排,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人人有角色,并且在小组讨论中给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与此同时将德育教育溶于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程学周 单位:罗湖区锦田小学

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 第2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消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

第一,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第二,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必须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防止错误观点和言论进课堂讲坛,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政治方向。

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 第3篇

一、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

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比如以理工为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包括新闻、管理、文学、艺术等课程。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既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又能锻炼其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邀请著名学者开办专题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给与学生直接指导。重视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完善高雅和谐的行为文化,倡导追求卓越的攀登文化,鼓励勇于探索的创新文化。

二、引进新型的培养模式

和谐是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应当具备健康自信的心理,为其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对生活的态度;另一方面开展相关活动,如办报刊、观电影等,积极宣传正能量,使学生能够在较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培养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此时应该选择更适合其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取得新的突破。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的发展。

榜样和模仿在教学中起着标杆作用,可以此为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形成良性竞争。当然,榜样的树立需经过严格考察和挑选,教师在班级内部发现可造人才,按着标杆方向培养。之后是经过院系选拔赛,若能够脱颖而出,则可参加校园模范竞争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生应当有拼搏探究的精神,不可停滞于眼前,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些,攀越另一所高峰,实现个人价值。学校可通过举办活动,或设立支持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进取。

三、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

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多更好地体现其育人功能,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学校应重视该课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现实意义,设立专项基金,供研究人员使用,为其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闭门造车很难有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多借鉴、多学习、多交流。可对其他较为成功的课程展开分析,总结出其成功的原因,并指出自身不足,然后探索适合自己的新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或参加相关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进步。

其次,仅学习理论知识显然不是最终目的,还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起到实际作用。多与学生交流抓住其心理规律,展开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整体比较枯燥,教学中应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尽量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课堂,令其感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实用性,增强其责任意识。教学还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这样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而且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四、有效处理各方面关系

要想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专业和综合的关系,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还应主动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应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融合到集体中,比如参加文化艺术节、参加比赛等。

其次,处理好知识和行动的关系。教材是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直接工具,也是入门的必经途径。随着理论基础的扎实,学生思想深度的提高,要敢于走出课堂,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行动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当前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出务实的特点。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务虚也不可忽视,比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五、结束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社会更加复杂,而我国高等教育门槛降低,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无形中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

摘要:在社会复杂化的今天,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更加突出。哲学社会科学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它较强的育人功能。除了引领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还有助于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锻炼其综合能力。本文以发挥其育人功能为核心,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理论结合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振刚.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方法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Z1):41-43.

[2]张辉.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途径[J].内蒙古教育,2015,20(09):21.

小学科学的育人功能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党建工作 育人 工程 体系 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我们清晰地理清了“育人”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地位。高校的“育人”职能决定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必须以“育人为本”,这是高校党建不同于非教育部门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为此,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贯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使高校成为培育党的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从机制的建立入手。通过建立“四项工程、两个体系”长效管理机制,提出适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创新途径。对今后大学生的党建工作育人管理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通过建立“四项工程”,实现了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建立“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工程”,是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育人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做保证,也是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基础。

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党支部的四个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学生党支部应该紧紧围绕育人主题。始终着眼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政治素质人手,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者衔接的责任体系,保证了党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支部的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包括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积极分子考核制度等。

2.建立“新生党员继续教育工程”,是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关键

新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也是大学生党员自身成长的需要。新生党员一入学,对新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先进性意识教育;三是宗旨意识教育;四是校规校纪教育。缩短从中学到大学教育的“断乳期”,尽快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3.建立“党员形象工程”,是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充分体现

大学生党员形象,是政治思想、党性觉悟、知识能力水平、为同学服务的质量等一系列内在素质在实践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先进性的具体化。党员形象工程以一系列党建活动为载体,通过“点(党员个体)、线(党支部)、面(党员整体)”塑造党员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党员的良好风貌,营造一种“以形象本身示范群众,以精神实质带动群众”的党建工作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展示党员风采,并采用明示方式主动接受同学的监督,实行“双挂牌”制度。

4.建立“党建工作网络化工程”,是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党建工作网络化,是2l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也是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拓展学生党建工作领域的需要。网络的快速性、开放性、及时性等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也为新时期的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通过建立网络“五个平台”,做好党建工作,即党支部日常信息发布平台、党支部自身建设平台、时事政治宣传平台、组织生活讨论平台、党员群众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展现党支部的风采,宣传党的基本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增强了党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和时效性。

二、通过建立“两个育人体系”。为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了保证

1.建立“预备党员量化考核管理”育人体系,是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质量保证

预备党员的考察期是一个预备党员向正式党员转正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时期的成长不仅对一名预备党员今后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到很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发挥。因此。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党建工作的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量化考核管理体系,即预备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模范作用、专业学习、群众基础等五大指标进行考评,考核方式实行四级量化考核,即党员自身、党员之间、群众之间、党支部。对考核优秀的预备党员,作为评优和奖学金评定依据,对不达标的预备党员进行延期转正,通过量化考核不仅可以约束预备党员的行为,增加他们的紧迫感和压力,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保证党员的转正质量。

2.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推优育优”育人体系,是做好学生党建育人工作的创新措施

要做好大学生党建育人的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队伍。应该采取“四早”措施,即“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充分发挥“推优育优”功能。早播种就是新生一入学就对他们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入党动机和入党启蒙教育等。推优是团支部按照《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条件》,严格选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团员作为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育优是党支部以党员的标准对他们进行系统培养、教育,按照党员发展要求进行考察。形成“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党总支把关”的工作体系,为培养对象进行动态考察和考核,加强党建工作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积极分子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今后的党员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5篇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

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创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校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能更好地塑造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营造文化育人理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旗帜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为此,我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研究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树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一个都不放弃”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育人原则,明确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名好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追求。根据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研究制定了《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规划》、《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目标》,并将办校思想、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等都在显著位置布置出来,让每位教师都知晓本校的工作目标,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导向性、激励性,让校园文化成为阳光小学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成为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二、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精心规划制定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绿化工作总体目标,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绿化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警句和话语,给人以思考、启迪和激励,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走进校园,那象征“追求”的洁白雕塑时刻昭示着全校师生,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漫步在校园中,儒雅肃穆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芬芳的花香,绿茵茵的小草,让你感到身心的愉悦。楼内德育长廊的设计,更是起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效果。一楼的养成教育“上课铃响怎么做”、“节约一字歌”等;二楼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了从“古老的中国——近代的中国——当代的中国——新世纪的中国”;三楼的法制天地,布置了一些法制小常识,认识消防、交通标识,知道火灾逃生九要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法制意识;四楼的环保教育专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关注生态、爱护环境、净化心灵、美我家园”。每一款设计都非常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不仅让小学生易懂、易记,在无形中受到了启示和约束,更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新天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正以其神奇的速度介入世人的生活,也闯入了我们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勒令禁止。因此,我们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同学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三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网络责任感得到强化;四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明显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教师融入学生中去,融入学生心里去。如:开展师生来信活动,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委屈尽情倾诉,教师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进行正确

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的主题队会、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同孩子们一起承受快乐、成功、失败。二是创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要求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大扫除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运动赛场上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充满自信;红旗班评比中教育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知识测试中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文明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校园一日常规》、《校园十不准》等制度,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选举环保小卫士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自我调节矫正。

五、实施目标管理,提升教师文化底蕴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

为了让全体教师以优质的服务关爱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确立了“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风,树立了“讲忠诚、比奉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德、能、勤、绩的量化考核细则。平时要求教师多看书、多积累,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此外,每月开展一次工会活动,每年搞一次联欢活动,每学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演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为培养教师和学生热爱学校、尊师爱生的道德情操,我们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设计了校标,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煤》和1—2年级的《小故事、大启发》、3—4年级的《小道理、大行为》、5—6年级的《小哲理、大作为》,使全体师生在教与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汉字书写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 第6篇

[作者] 李月章

[内容]

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

由于汉字具有遇异于拼音文字的多种特点以及汉字所具有的工具性质,小学阶段文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第一要义,就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正确而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汉字的书写知识和技能,使其逐步具备驾驭文字工具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博大精深的汉字及其书写文化的多方面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使学生得到广泛的熏陶。

一、写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具有打牢文化基础和发展文化素质的功能首先,写字教学可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文化气息,培养其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感情。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和“以形表义”的文字系统,字的点画、部件和组合结构,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气息。如“点”或似高峰坠石,或似飞鸟侧下;“竖”既如万岁枯藤,又如顶天立柱……。“水”有蜿蜒穿流之势,“山”有高峰绵延矗立之形。“河”字以“水”标类,以“可”标声,联想其意境,好象见到了水流之状,听到了水流之声;而见到“泳”字,受其“形声”的启示,不但能“据形索义”,还可以想象人在游泳时那种奋力激浪、自由欢快的情景。写字教学能增加学生接受汉字文化陶冶的.机会,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其次,写字教学能充分传授汉字的书写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汉字文化基矗文字是工具。为使学生掌握好文字工具,写字教学必须帮助学生认识文字工具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基本笔画和合成笔画的称谓、形态及其在字中的笔顺和组合关系;基本字符的名称、形态及其在字中的组合变化;合成字符的名称、形态及其在字中的组合平衡关系。这都是书写文化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有助于打牢运用汉字的文化基矗书写文化还包括书写的生理条件和工具条件的知识和技能。如生理条件的坐姿、执笔、运笔的造型以及运作方法,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而训练学生手眼协调准确地写好每一笔的着笔点,是生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归宿。这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可使学生认识写字的庄严性和修养性,有利于树立严肃认真的写字态度。在书写工具的文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除了指导学生认识笔、纸、墨的规格、性能和掌握其使用方法外,主要是指导学生写字会用笔锋(毛笔笔锋的方向变化及其运行节奏;硬笔端尖、半尖、全尖在书写中的变化使用)。会用工具不但是学生最终把字写好的关键,而且对培养他们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待事物富有情意,都有积极作用。

再次,写字教学可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工具,它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广泛的文化建设效应。

古今中外千科百类的知识,都是以文字为载体储存流传的,掌握了文字工具就可能学到一切所需要的知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有了良好的文字修养,不但可以记录语言,还可以经过文字推敲,进一步规范和净化语言,使语言更精炼

试论舞蹈社团的育人功能 第7篇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对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以及维护学院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正以其特有的组织自发性、活动自主性,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积极、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是高校面临和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学生舞蹈社团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舞蹈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开展舞蹈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人格、个性,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经过系统培训的舞蹈社团学生,经常参加各类演出活动、比赛,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此,学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舞蹈可以陶冶精神,修身养性。在校园开展舞蹈社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体力、协调性、乐感;同学们可以从舞蹈中汲取灵感,将舞蹈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乃至学习中。学校舞蹈社团的成员,是由在学校范围内选拔出来的热爱舞蹈、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并愿意为舞蹈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学生组成,2010 年成立至今以来在沈兰涛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舞蹈社团活动概况

1.通过个人申请,社团考核选拔,组建舞蹈社团。

2.以沈兰涛老师为舞蹈总指导、主教练,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对社团成员的培训辅导。沈兰涛老师培训辅导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社团成员的实际,多层次、多样化编排,灵活机动地上好每一堂舞蹈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之后要求社团成员课后进行温习,强化基本功训练和舞蹈组合练习,巩固提高舞蹈水平。另外,授课后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学后感,进行反思总结,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师生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困难,不断改进教法,收效显著。对于舞蹈课的教学,我们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

3.以点带面,舞动校园。在舞蹈社团的带动下,学校的舞蹈氛围渐趋浓郁。2011 学年,学校开始普及新疆民族舞蹈教学,以满足更多的学生学习新疆舞的需求,从单纯的社团训练普及到推广整个校园。同年,在沈兰涛教师的组织下,学院首届舞蹈节:“舞动校园”新疆舞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活动从课堂集体舞教学到大课间活动表演,直到集体舞比赛与推广,全校的学生踊跃参与其中。

4.参加院内外活动。我们利用已有的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等扩大舞蹈社团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艺术节中我们组织了“校园舞蹈小明星大赛”。引导学生选用和创编表现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和反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作品,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另外,我们还带领舞蹈团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组织参加每年七月一日敬老院慰问演出活动等。

二、舞蹈社团活动效果显著

1.民汉学生在社团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了团结和友谊。

2.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优秀的舞蹈作品动之以情、理在情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恨,使人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在道德上有鲜明、正确的是非观;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最古老和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表现手段对中学生有着不可缺少的美育作用。这门既古老又充满青春的活力艺术,或自娱、或娱人,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课程。

3.通过欣赏、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服装服饰、舞蹈语汇等内容;增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动作动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间舞蹈绚丽多彩,并有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内涵。用一些民间故事、舞蹈动作以及学生们以往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中去,注意发挥“情”的作用,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民歌渲染等方式启发学生,唱与跳相结合。“以声带情,以情带舞”,达到“舞以尽情”的目的。通过舞蹈教育,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疆历史课的积极性。

4.集体舞的学习要求不仅是个别学生跳好,更要求的是整齐度,强调的是合作与交流,特别是通过集体舞的比赛,增进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舞蹈练习大部分时间都是集体进行的,这有助于增进友谊、加强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增强群体意识,从而培养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意志,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集体舞的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都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合作。可以说,这种集体观念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组练习、创编队形练习、集体成绩评定等方式,要求同伴之间互帮互助。通过练习体验乐趣,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道德风尚。

5.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各民族民间舞蹈千姿百态,百花争艳,尤其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最为丰富多彩。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维吾尔族舞蹈就随着“丝绸之路”为人所知,它以健美柔软,富于变化的舞蹈动作,热烈奔放、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闻名于世。维吾尔族民族舞蹈作为中国的一种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 微颤的动律、多变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和节奏性的音乐。其微颤的动律,膝部规律性、延续化的颤动,体现出沙漠上行走的特征;多变的舞姿,在于它广泛吸收西域乐舞的优长;而技巧的运用,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中,那些跳跃、旋转以及腰部的各种技艺。他们生活中经常举行的“麦西来甫”则是西域“饮宴乐舞”的遗风。又如哈萨克族舞蹈,其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族人们的生活风貌,具有浓厚的牧业生产的各种特点。哈萨克族人大多都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哀乐。哈萨克族舞蹈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动律感极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紧张有力,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的矫健姿态。其他如挤奶、剪毛、擀毡、编席等生产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表现。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特点是热情奔放,悍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蒙古族喜爱翱翔于蓝天的雄鹰,于是,他们就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会于鹰的舞蹈形象上。他们也很喜爱大雁和天鹅,这是因为当两种候鸟飞离草原时,预示着冬天的即将到来,让牧民做好越冬的准备;它们飞回草原时,又带来江南的温暖和新绿的春天。因此,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男子舞蹈经常出现鸿雁高飞的舞姿;而女性的动态,则常模拟天鹅的形象。

通过先讲解、后排练方式,使学生在了解了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历史、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的基础上,再学习民族舞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6.学生的心声。经常听到学生说起自己学舞蹈的感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我学会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很有成就感。”“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参加舞蹈社团的活动,使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与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同学成了好朋友,填补了我许多方面的空白,参加舞蹈社团真是太值了!”“舞蹈社团的活动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它对强身健体、提升气质、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和文化知识、展示才艺,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作用。”“参加舞蹈社团,使我受益匪浅。”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对笔者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

(基金项目: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课题课题编号:2012-2.)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第8篇

一、概念界定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体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它是通过身体锻炼的途径,旨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狭义的体育则是指身体方面的教育,并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人的品质。笔者研究的小学体育是狭义上的体育,专指小学阶段,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小学体育的功能及优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小学生而言,健康的身心是其努力学习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的开展中,学校和家长都越来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单纯地只为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观念, 逐渐开始关注体育的育人功能。

(一 )促进 小 学 生 智 力 的 开 发

体育并非纯粹的体力锻炼,合理的体育活动设计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还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笔者仅以下文案例予以说明。

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体育活动中, 体育老师要求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胸顶报纸接力》的比赛。活动设计是:两组排头将报纸放在胸前,然后放开手迅速前跑20米,并返回将报纸交给本组第二个人,哪对组员最先跑完就获得胜利。比赛规则是:奔跑中报纸不能掉落,也不得用双手、下巴上臂等夹住报纸。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并非单纯地锻炼身体,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因为他们在奔跑的时候,必须学会借助迎面的气流压住报纸,否则报纸便会掉落。巧借气流的过程,就是他们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思维发散的过程。

(二 )培养 小 学 生 的 组 织 协 调 能力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性。通过活动内容的设计、人员分配等,小学生的组织实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与其他学生的协商讨论中,使得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团队合作。如通过拔河比赛,小学生学会与同伴齐心协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还能培养集体荣誉感。以下案例,能充分证明上述观点。

李老师是一个体育老师,他新接手六年级(3)班班主任时, 发现班里的学生只顾学习书本知识, 忽视其他方面的锻炼。在开学初举办的感恩教师活动中表现很差,组织得乱七八糟。为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李老师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轮流设计一次体育活动,然后打分评比。然后李老师详细地给学生讲解,组织体育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很多建议。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学生都设计并实施体育活动。结果李老师发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变了很多,组织协商能力提高很多,开展活动也有模有样。

三、发挥小学体育功能的策略

体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一 )体 育 教师 组 织 丰富 多 样 的 体 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体育活动,比如举办各种形式的竞技或学习不同的技能,不能千篇一律地总是让学生跑步、做操,否则学生都提不起兴趣,没有热情参与,体育的育人作用便会难以发挥,体育教育也就丧失其意义。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更真实地表现和展现自己,这是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 )教师要 注 意感情 投 资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和驱使。因此活动的成功与否,就与体育老师的感情投入有莫大的关系。体育课本身就是放松身心的活动,倘若教师开展活动时讲话幽默有趣,则会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自然会得到小学生的喜欢,他们也就能积极地投身活动。但如果体育老师总是严肃、生硬,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对活动也没了兴致。因此,体育教师若要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投入真诚的感情,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教师的身心状态能够影响小学生,从而影响活动的开展。

(三 )寓 教 于 乐

体育教育育人功能的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 它的一大优势是寓教于乐。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达到育人的目的,代替枯燥呆板的直接说教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的一大前提是让小学生感受到快乐, 快乐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做到寓教于乐,体育教师就要开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情感互动。

四、结语

上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风格下一篇:孤单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