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

2024-06-28

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精选6篇)

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 第1篇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

教社科[20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2014年2月10日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制定本计划。

一、服务国家发展,明确建设目标

1.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一是发挥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着重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三是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四是发挥高校学术优势,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释疑解惑,引导社会舆论。五是发挥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人文交流,推动公共外交。

2.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组织形式。按照总体设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一是以学者为核心,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二是以机构建设为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新型智库机构。三是以项目为抓手,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应用研究项目质量。四是以成果转化平台为 1

基础,拓展转化渠道,搭建高端发布平台。

二、聚焦国家急需,确定主攻方向

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结合高校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高校各类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和项目设置,凝炼智库建设的主攻方向,力求在以下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经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财税体制改革、金融创新与安全、粮食与食品安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研究。

2.政治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发展人民民主、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治理创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民族与宗教问题等重点领域研究。

3.文化建设。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研究。

4.社会建设。围绕民生保障与改善、社会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战略、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研究。

5.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国土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研究。

6.党的建设。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

7.外交与国际问题。围绕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新兴国家崛起、海洋战略与海洋强国政策、反恐维和、全球治理、公共外交等重点领域研究。

8.“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研究。

三、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新型智库机构

1.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一批国

家级智库。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认定和建设一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深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行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和弹性经费制度,完善总体布局,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从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实施社科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建设计划,促进智库研究手段和方法创新。围绕内政外交重大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以模拟仿真和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科学实验室,为高校智库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

3.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为依托,扩大高校智库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完善结构布局,创新组织形式,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推动高校智库与国外一流智库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建立海外中国学术中心,支持高端智库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创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4.加强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以综合性大学现有的高水平战略研究机构为基础,培育一批面向国家和国际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的国家级智库。培育、鼓励行业特色院校组建行业、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形成全面覆盖的行业、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支撑网络。面向区域发展需要,在高校培育一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政策咨询机构。

四、发挥人才关键作用,着力培养和打造高校智库队伍

1.实施高端智库人才计划。遴选确定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联系实际的200多名高校专家,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构建密切联系机制,引导和支持专家围绕全局、战略问题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提出政策建议,适时向公众发布研究观点,引导社会舆论。

2.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跟踪培养计划。对参加中央六部门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学员进行跟踪培养,组织参与实践考察、社会调研、挂职锻炼,在各类人才计划、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出国访学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养一支智库建设的骨干队伍。

3.推动智库人才交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地推荐高校智库核心专家到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挂职任职。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参与高校智库研究工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之间人才交叉流动的良好格局。

五、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打造高端发布平台

1.建设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围绕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智库开展合作研究,举办高层智库论坛,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品牌,发挥高校智库引导舆论、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

2.加大智库成果报送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机构、项目团队咨政建议的报送工作。建立咨政报告数据库,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相关信息。拓展《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专家建议》报送渠道,加大报送力度,建立定向征集、集中报送的工作机制。

3.加强成果发布管理。制订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的实施办法》,规范发布流程,切实把好政治关和质量关。

六、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组织形式

1.大力推动协同。支持高校智库与实际工作部门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主动加强与政府研究机构、社科院、科学院、工程院,以及民间智库等的合作,强化高校之间及高校内部的合作,着力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协作机制。密切关注、全程跟踪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及时提供动态监测、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

2.改进科研评价。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协调推进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构建有利于智库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3.改革项目管理。建立后期资助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给予后期奖励和持续支持。密切跟踪重大需求,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确定科研项目选题,完善课题立项和申报制度,提高项目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

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1.健全管理体制。把加强智库建设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关于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做好统筹规划,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政策配套支持。根据新型智库特点和发展需要,在研究生招生、经费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科研活动安排等方面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

3.加强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多措并举筹集智库建设经费。完善经费使用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行绩效奖励。规范经费管理,加强绩效评估和审计,提高经费

使用效益。

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 第2篇

富建设„2006‟246号

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深入扎实开展机关

效能建设的通知》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两提高一降低”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的意见》精神,现将省建设厅《关于深入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通知》文转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局提出的有关工作要求一并贯彻执行。工作要求如下:

一、要认真组织学习。开展“两提高一降低”主题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机关工作人员勤政、廉政、优政。各单位要通过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省建设厅《关于深入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通知》文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两提高一降低”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必要性。通过巩固党员干部 “学党章、保先进、促发展”教育活动成果,促进党员干部模范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保持共产

- 1 -

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弘扬正气,树立新风。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习,促进工作人员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通过学习等活动,教育党员干部高效优质服务、勤勉尽责工作、勤俭节约行政。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机关效能建设是规范机关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树立建设新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依法行政、勤政为民、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把机关效能建设始终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真正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明确今年效能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两提高一降低”的主要内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两提高一降低”主题活动中,要切实把提高机关效能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把降低行政成本与创建节约型机关,把建立“两提高一降低”长效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建设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建设、管理城市的能力。

三、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单位要针对自身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行政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一次

征集“两提高一降低”合理化建议活动。要进一步形成围绕全局中心抓工作的氛围,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深入推进“阳光规划”、“阳光工程”、“文明施工年”、“城乡统筹”、“破七难”等工作,要以市政公用行业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为载体,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回头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厂务公开、党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对公共项目和重要窗口、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管,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局窗口工作和人员的管理。各单位还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抓本单位机关效能建设的重点,并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办法,防止图形式、走过场。

四、要努力创新特色,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既要有所继承,坚持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常抓不懈,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适用新情况、研究新思路;既要完成上级部署“规定动作”,又要选好做好“自选动作”,在培育亮点上下功夫、出实招、求长效。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制度规范,不断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加强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不断推动工作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五、要实施绩效考评,强化效能奖惩。各单位在开展主

题活动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将活动的成果纳入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目标,严格督促检查,全面评价衡量活动成效,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制度规定办事,搞形式走过场和奢侈浪费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

六、要加强总结提高,不断推动工作。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开展“两提高一降低”主题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不断加以提高和升华。各单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机关效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及时上报局党委,使点上的经验转化为面上的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同时要加强对效能建设的宣传工作,做好正反典型事例、查处投诉案件、明查暗访等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富阳市建设局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 第3篇

贤明帝王善用智囊谋士

智囊, 亦称为“谋士”“智士”“策士”“计臣”“门客”“幕僚”“幕友”“师爷”“权变之士”等, 特指富有谋略、专门出谋划策的人。智囊一词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例如, 战国时秦国的樗里子、西汉时的晁错、三国时期曹魏的桓范均被当世或后人称为“智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樗里子滑稽多智, 秦人号曰‘智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言:“以其辩得幸太子, 太子家号曰‘智囊’。”南朝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引用的干宝《晋书》也有“桓范出赴爽, 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的记载。唐朝的颜师古注释道:“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 若囊囊之盛物也。”这些著述都说明了智囊的内在含义和特点, 即“以智辅政、以智启民”。

在中国历朝历代, 贤明的帝王身边总是站着名扬后世的智囊谋士, 尤其是在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变革之时, 统治者们更加重视发挥智囊的作用。这些辅佐君王、匡时济世之贤才, 活跃在社会变革、军事斗争乃至政权更迭之中, 为维护帝国统治、推动社会发展,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的八世孙孔鲋曾如此评价:“天下诸侯方欲力争, 竞招英雄, 以自辅翼。得士则昌, 失士则亡”。从某种程度上看, 中国优秀智囊的此起彼伏、代际相传, 是中华民族能够长期抵御外敌入侵, 并使文化在本土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智囊凭借自身才干, 在群雄争霸、政权更迭、稳定时局、变法改革之时, 为少数统治者以及各级决策者出谋划策, 以实现治国安邦、强兵富民的目的。然而, 传统智囊有其时代局限性, 要依附于帝王或延请自己的朝廷要员。古人, 尤其是读书人、士大夫都有着“习得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观念, 这也导致古代智囊具有极强的依附性, 具有较少的独立性。同时, 汇聚在统治者周围的智囊, 往往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智囊团, 只是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推理提供建议, 而且影响决策的能力也受到专制制度、决策者素质、个人素质以及与决策者关系的制约。此外, 古代“智囊”所参与决策分析的范围较为局限, 通常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 尤其是政治军事领域。

古代智库对新型智库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智库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逐渐呈现了产业化的趋势:智库数量越来越多, 传统智库的内部改革不断加强, 一些智库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实现良性运作, 这些积极迹象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 目前中国智库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不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智库的经验,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政府应善用、善管和善待智库

政府相关部门应善用、善管和善待智库, 激发智库为党和国家建设服务的最大潜能, 让智库真正发挥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中国古代决策咨询机构都内在地要求决策者善用、善管和善待他们,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出决策影响力。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进程加快, 政府的治理也需要与时倶进善用智库, 就是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琴, 推进智库为政府承担决策咨询, 包括决策出台前的调研、谋划、测试等大部分工作, 对决策效果的评估、解释与反馈等工作。在对外公共外交、结交国际朋友、获取国际智慧等各方面, 智库也应有所作为。另外, 智库还应为政府培养高等人才和政治精英。

新型智库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却也暴露了“智库”概念泛化、大跃进等不良趋向。政府作为社会团体的最终管理者需要未雨绸缪, 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净化智库行业, 更好地使智库为政策决策制定发挥积极作用。建议筹建类似“中国智库联合会”的行业组织, 通过行业联合的方式规范标准与流程。

善用退休高官打造中国式“旋转门”

近年来, 中国一些退休高官开始加人智库,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建策建言。比如, 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建立了首家超大型民间智库“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新闻前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建立了首家高校公共外交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 等等。然而, 在中国, 如何善用退休干部, 仍然是值得摸索的复杂课题。一方面, 大量退休干部年富力强, 完全有能力和实力为国家和社会继续发挥余热;另一方面, 如何将退休干部吸纳进智库的专业知识生产轨道中, 高度考验着中国智库的能力。

事实上, 智库如何善用前高官的问题本质, 不仅在于官员退休后的去向, 而且在于智库本身需要有大量熟悉决策进程的研究者和运营者。从长远看, 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打造中国式“旋转门”, 需要不拘一格地在智库平台上培养与运用人才。智库可定期选派一些学者到各级政府挂职锻炼, 政府也可选拔一些官员重回各类智库锻造。长期下来, 智库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将大大加强, 学有所用的智库学者与有思想底蕴的官员将大量应运而生。在中国式“旋转门”的基础上, 智库就能够和善于运用退休且仍精力充沛的老干部。在目前的退休人事机制中, 中国完全能实现类似于先秦的尊老养老制度, 让睿智有经验的退休官员发挥余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拥有政府关系、品牌打造、报告质量、写作水平等多种能力与经验, 需要构建老、中、青综合型的人才队伍, 以及一整套激励、淘汰、考核、规划、管理等内部机制。

中国智库要致力于“伐谋”能力的提升

《孙子兵法·谋攻篇》言:“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孙子兵法里讲到的“伐谋” (意即以谋略取胜) , 正是智库常被人忽视的功能。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一流智库既要从事社会政策研究, 还应广泛介人到全球事务中, 如价值传播、结交国外精英等公共外交事务, 在全球层面研究、设计与推动本国对外战略, 将本国利益链条纵深延展至全球各个角落。中国古代智囊, 服务于君主的国家战略目标, 对内影响决策与舆论, 对外影响他国政策, 战国时期各大国“连横合纵”就是其中的例子。

中国智库要屹立于世界之林, 须多通过举办高端的国际论坛, 发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报告, 抢夺国际话语权, 提升本国思想的国际干预力, 推动中华文化与思想走向世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开拓国际化的视野, 将智库建设纳人到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从智库的国际交往看, 应当转变“外交无小事”的固有认识,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鼓励智库就各个“小事”灵活进行国际交流, 建立中国整个外事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的广泛联络、沟通机制。与此同时,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可以利用中国智库培训国外官员等方式, 实施与推广国家外交大战略, 广交国际朋友。建议新型智库加强与欧美著名高校、机构合作, 设立欧美分部, 在思想领域上广泛与当地交流, 同时, 主导欧美智库界对华研究议程, 购买当地最上乘、最有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产品, 并向当地推广本国的理念与思想。

让更多外国精英参与中国智库建设

中国智库运用外国人力资源尤其是外国精英还不普遍, 在大多数智库中几乎找不到全职外籍雇员。春秋战国养士制度, 天下诸侯竞招列国英雄为己用, 稷下学宫也汇聚各国贤才。目前, 中国智库吸纳外国精英参与尚存障碍。一是观念障碍。中国智库人士一向认为, 智库工作与决策进程密切相关, 工作过于敏感, 有外国人的参与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外国人可能存在着国家忠诚度的问题。二是外籍人口管理制度的障碍。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各类体制议题限制, 要引进一位外国知识精英, 通常要经历很长的考察与办理程序, 有的程序甚至是不可跨越的。三是人事聘用制度的障碍。中国研究机构长期习惯于编制内管理的传统框架, 对管理外国研究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四是意识形态的障碍。从目前欧美舆论对华并不友好的事实看, 不少外国知识精英对中国智库还怀有不同程度上的偏见。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应进一步改革外国精英的智库参与机制。兼听则明, 无论国外知识精英给予中国决策进程怎样的建议, 多听一些看法总是好的。从国家层面看, 需要有包容国际人才的胸襟与胆识, 在国籍开放、签证办理等多方面, 给予外国知识精英必要的包容与平等政策。从智库管理看, 需要有更多制度创新与理念开放。

只要在实事求是、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中国智库完全有能力用好更多的外国知识精英。从国际互动看, 需要有更多跨国互动与双边合作。知识碰撞与思想交流往往能出现更多的火花, 通过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坦诚的相互沟通, 中国智库才能赢得更多国际认可, 进而塑造更强的国家吸引力。

中国须有更多优秀的智库学者

“智库学者”不能拘泥于纯理论和单一学术化的研究, 而必须要有更强的现实问题导向和多元知识背景, 研究内容往往随着现实需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正因如此, 目前中国极度缺少优秀的、复合型的智库学者,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障碍。优秀的智库学者需要有出众的综合能力, 必须是全能选手, 而不一定是单项冠军。从明清幕府制度来看, 八股取士削弱了官员对社会经济的了解, 难以胜任治国理政的复杂任务;而那些优秀的幕友, 可能没有考取功名, 却能把地方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关于加强山东智库建设的建议 第4篇

“智库”(Think Tank)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也称智囊库、思想库。世界著名智库机构之一的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说,智库就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却同时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决策活动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决策的范围日益扩大,决策的问题越来越繁杂,决策的难度空前增加,决策的后果日趋深远,决策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更为突出。这一变化的出现,使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成为一个“发展进程中关键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不仅需要决策的问题堆积如山,而且决策的质量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因此,实现科学决策,改善政策制定的质量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时代的要求。适时应运,“智库”这种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现代集体智囊机构开始在西方出现。

60多年来,各种形式、各种规模、各个领域的思想库在西方得到迅猛发展。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9年第1期刊登的《全球智库调查报告》指出:全球共有智库5465个,其中1872个在北美(其中美国1777个)、1208个在西欧、653个在亚洲、514个在东欧、538个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424个在非洲、218个在中东和北非地区。许多世界知名智库,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等,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等,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德国的科学顾问委员会等,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政策科学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等,活跃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环境等各个社会领域,积极为政府提供各种政策方案和建议,教育和培养人才,宣传普及专业知识,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思想库的大量涌现已成为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们以其自身卓有成效的运转方式以及在政策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国家决策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并注重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强调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对智库建设也日益重视,建立了一批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具有很强研究咨询能力的国家级智库。2009年又成立了以曾培炎领衔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为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被国外知名智库广泛关注的高级智库。

山东省现有软科学研究机构300多个;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还建有山东省科技创新、山东省科学管理与方法及案例、山东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山东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与发展、山东知识产权、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卫生服务与管理创新、山东省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与决策支持系统、山东省公共政策等13个软科学研究基地;还形成了若干个专业人员、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复合型研究团队。这其中,也不乏具有一定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和团队。20多年来,他们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研究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决策信息咨询服务,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各类科学决策和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这些研究机构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历练,为今后打造智库机构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山东省智库的发展和建设无论是数量、质量和服务能力都离真正意义的“智库”要求相差甚远,真正称得上智库的,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智库恐怕还没有,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决策者需求还很不适应。

当前,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复苏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国内社会矛盾日显突出,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迫切,任务十分艰巨。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林林总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新一轮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和新经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国内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科学正确的决策是从战略、政策上把握方向,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和加强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外脑”的智囊作用,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应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我建议:

1.借鉴国外智库机构建设和发展以及运作方式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从战略上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山东省智库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要将智库建设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前工作重点任务。要从社会地位的确立、功能作用的发挥、体制机制的建立、发展资金的筹集、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咨询的成果转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气氛,支持引导和鼓励山东省智库性质的各类研究机构,积极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研究和咨询服务。

2.组织开展山东智库建设与发展问题专题研究。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打造省级智库,进行重点扶持。对山东社科院、山东科学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医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在加强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服务的宏观战略和政策对策研究能力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按智库内涵标准要求,强化和提升智库内涵的功能和质量,逐步形成为政府服务的名副其实的省级科学智库。

3.打造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高级科学智库。通过整合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资源,广泛联系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专家,采用“小实体、大网络”的组织形式,通过政府目标和自由探索相结合的选题机制,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契约管理为手段,以高水平研究咨询成果和显著的应用效果为标准,建立高效运行的研究和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形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省政府高级科学智库。围绕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战略、政策、体制、管理、预测、科技评价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研究,为山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4.对已建立的山东省13个以建设专业领域智库为发展方向的软科学研究基地和一批社科研究基地,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支持引导,努力逐步建成各具特色和优势、不同研究方向和领域的具有权威性、开放性的研究平台,出更多更好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宏观战略研究人才,为各级各类重大决重提供咨询服务。

5.支持和引导“半官半民”和民间智库的发展。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智库转型。智库系统变革的方向就是建立高层次、综合性、半官半民和民间的新型智库,高层次、跨学科、超部门、独立性是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第一期待。因此,要重视半官半民和民间智库的发展。应鼓励退下来有经验、有影响、专家型的政府行政人员进入民间智库参与研究咨询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作用和熟悉本领域情况的优势,既能以退休者的身份接近民间,又能因原来的职业经历将社会意见反馈给高层;既了解上情,又贴近民意,以优化咨询研究质量。

对民间智库要热情支持,正确引导,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其社会地位、竞争环境、人才建设、信息资源、成果推广、资金筹集等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促进民间智库的健康发展。

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 第5篇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IBM的研究表明,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对社会各个层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是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大数据研究对智库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数据改变智库研究的数据意识。作为信息载体,大数据可以使智库研究者的“数据意识”有所转变,既重视直接数据,也重视关联数据和比较数据,既重视单一数据,也重视多元数据和互动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决策前定量分析的可靠性。

大数据技术为智库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大数据海量、非结构化的特点,决定了智库研究者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需要清洗工具、分析工具、存储设备等。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增强了数据的收集、挖掘、清洗和分析能力,为智库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手段,使大数据分析成为智库研究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库“资政启民”的效率。基于大数据瞬时、即时的特点,智库获知公众意见的渠道会更加便捷,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约为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我国智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能力、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成果的质量看,目前国内智库偏重对当前具体问题的临时性、应急性、短期性的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储备性、战略性研究,真正能够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作用的思想性、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不多,基于定性分析的判断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果少。国家决策越来越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形成。智库在国家决策中的“资政建言”作用是逐步形成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表明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3月,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德两国要加强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合作提升到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一批为国家决策服务的高端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并明确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咨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要有效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公众,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端智库的基本职责是服务国家决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高端智库应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前列;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应有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特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端智库应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有突出的专业特色,有较强的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以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必须具备5个特点:一是围绕政府决策,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问题;二是引导社会舆论,发挥“资政启民”作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解读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社会预期;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智库研究合作,配合国家对外战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在世界舞台上能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能在国家战略决策中,提出具有独创性、重要性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四是具有一支国际视野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能在国际智库思想交流中提供中国的思想和智慧;五是有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智库研究提供内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提供精准依据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技术作支撑。《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对高端智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具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拥有专业资料室和网站;二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智库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化的大数据服务。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是专业高端智库开展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工具,是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和政策建议的信息基础。大数据时代,专业化分工使智库可以不必自己专门建设所需要的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将需求外包给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公司和网络服务公司,而智库应将精力更多地专注于决策咨询服务上。

关于智库建设的通知 第6篇

石建办〔2012〕62号

作者:|文件级别:一般|内容实际发布时间:2012年

4月20日|关键字:

各县(市)区建设局,局属相关单位,各监理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提高监理行业整体素质,确保监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监管的通知》(冀建质〔2012〕246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监管的通知》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监

管的通知》

冀建质〔2012〕246号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华北石油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市场,加强企业资质管理,提高监理行业整体素质,确保监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全省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加强建设工程监理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监管

(一)严格人员资格条件

1、严格注册人员的数量

各监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原建设部《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配备注册人员。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注册资格、工作年限或职称。注册监理工程师人员数量的人次,按照部颁规定人数配备表执行,但每个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次不得超过2个。注册造价师单独计算,不得同时计入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同时具有多项专业资质的,注册造价师的数量要求按专业资质数量累计计算。

2、确保注册人员到岗到位

监理企业必须确保注册人员到岗到位,严格禁止人证分离,注册人员应做到:经在建设系统各专业行政审批系统查证,未在其他企业资质申报中具名或任职;在该监理企业注册后,连续担任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或任职务;在该企业注册后,按月获得酬金;在现场监督检查中,能够到位接受当面核对并提供相应证件原件。注册人员人证分离一经查实,对监理企业按照不符合许可条件,或按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严肃处理。

(二)具备满足监理工作需求的工作场所

1、办公场地。监理企业应当拥有固定的,能够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工作场所。其中,办公场地按照企业注册人员人均15平方米计算,档案资料管理场地、检测设备仪器场地分别按照甲级40平方米、乙级30平方米、丙级及事务所20平方米计算。

2、场地证明。监理企业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应当提供工作场所证明:企业自有房屋产权产籍证明,或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以及租赁费用支付证明。

(三)具备完善的企业制度

1、企业的组织结构。监理企业必须具有清晰地所有制构成,企业出资方不得有政府机构、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或其工作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或其他人员不得是政府机构、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人员。企业必须具备完整的组织机构,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从事企业经营、技术经济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职能机构完善,职责清晰。

2、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企业应当设置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企业应当具有完整的、可以证明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运转正常的的证明资料。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企业质量培训、质量检查、质量整改等证明材料。

3、管理制度及档案管理。监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应当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事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档案管理包括竣工工程的监理资料整理存档情况,在建工程现场建立档案的整理及存档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配有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

1、试验检测设备的总体要求。监理企业应当拥有与监理工程数量、规模相适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检测设备的种类应当符合原省建设厅冀建市[2007]662号文件的要求,数量按照每个监理部一台套、监理工程高峰期监理部的数量累计计算。

2、试验检测设备的核查。监理企业应当在申请监理资质,或在接受监督检查时,提供试验检测设备购置的原始发票,以及试验检测设备的定期校验或计量认证文件,接受现场实物核查。监理单位应当同时提供试验检测设备在工程中使用情况的技术资料。

二、深入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为

(一)严格监理市场交易行为监管

1、规范建设单位的监理市场行为。严格落实建设单位法人负责制,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强制性监理范围的工程,必须全面委托监理单位实施对建设资金、质量安全、工期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监理取费标准、监理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拨付监理费用,监督检查监理人员是否到岗到位,按要求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告监理单位工作情况。

2、规范监理招投标行为。完善监理招投标制度,切实防止以压低监理费用获得监理业务。建设单位在监理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承诺监理费用严格执行国家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的核心应当是人才、业绩、技术、设备和综合实力、能力的竞争。

3、加强招标后的监督检查。招投标监管、质量监督、建筑市场稽查等机构,应当随时检查建设单位执行监理政策法规情况及监理费用拨付等情况。检查监理单位履行招标承诺的情况,监理单位未履行承诺的,按照监理单位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依法严肃查处。

4、严厉打击虚假监理。以过低监理费用委托或承接监理业务,或建设单位只支付少量监理费用,监理企业只挂名实施监理的工程,全部按照虚假监理对待,依法从重查处。

5、严肃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招标监管、质量、安全、市场稽查等建筑市场执法机构,要加强对监理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监理政策法规的建设单位、监理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视情节、性质进行严肃查处。

(二)严格工程现场监理监管

1、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要求。监理企业应当按照冀建市[2011]552号文件的要求配备项目监理机构人员,按照本通知要求配备试验检测设备。监理企业应当按照项目规模合理设置项目监理机构,群体项目,每个项目监理机构监管工程的规模不得超过12万平方米。

2、全面落实总监负责制。总监必须对项目的建设投资、质量安全、工期的控制负第一监理责任。国家和省重点工程、一级监理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总监只能担任一个监理机构的总监,工程需要连续施工的,总监必须在正常工作时间现场履职,其他时间,可以由总监代表代行职责,但工程监理责任由总监承担。

3、监理工作质量要求。监理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编制由总监执行的监理大纲和监理实施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实施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监理资料必须全面及时准确,监理日志必须连续无间断,现场试验检测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抽样调查的数量要求。

4、监理的质量安全责任。监理企业必须对所监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负监管责任。但以下情况可以免责或减轻承担质量安全责任。一是在无施工计划时间,施工企业规避监理监管,擅自施工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二是监理部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已经提出书面警示,要求立即整改或停止施工,并已经向建设单位报告,施工企业强行施工导致现场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或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三是施工企业或检测企业提供虚假材料设备检测报告,监理企业无法利用现场试验检测设备核证,导致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四是监理单位可以提供翔实的材料,证明质量安全事故非监理可控制的其他情况。

5、建立现场监理工作质量评价制度。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统一要求,对现场监理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全省监理信息监管系统将对现场监理的工作程序、监理资料,特别是监理日志,以及人员到位到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强化进冀监理企业监管

(一)强化进冀备案管理。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进冀监理企业的备案监管,认真核对进冀监理企业的监理人员的注册资格、从业资格,确保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骗取进冀备案手续的监理企业,坚决清出河北建筑市场,三年内不得重新进入。

(二)严格进冀后监理行为监管。对进冀监理企业必须按照全省的统一要求,对其市场行为,现场监理机构的设置及工作质量进行监管。凡未按要求开展监理经营活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监理项目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予以清出河北省建筑市场,三年内不得重新进入,相关责任人今后不得进入河北建筑市场。

四、实施最严格的监督检查

(一)加强行政许可后的监督检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每年开展监理企业行政许可后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是,监理企业获得资质后,行政许可条件是否发生变化。监督检查的重点是,未及时上报监理报表的,注册人员发生变化的,分立或合并的,有投诉或举报的。监督检查的方式是,全部实施实地核查,对全部资质规定的条件逐一核查,对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进行抽检。监督检查前,监督检查专家组应当首先在建设系统行政审批网上核查监理企业人员情况,在15个工作日前通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必须做到人员到位、资料到位。

(二)监理市场行为的监督检查。监理市场行为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在建筑市场开展监理活动的监理企业。依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河北省建筑条例、部颁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每年与行政许可后的监督检查一并开展监理市场行为的监督检查。

(三)监督检查的组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职能部门、纪检监察,质量、安全、市场稽查等监管机构共同组织,抽调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主管人员,聘请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监督检查组,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对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单位、企业和责任人,当场进行笔录,下发行政处罚建议书或行政处罚决定。

(四)监督检查公告。实施监督检查结束后,发布监督检查公告,在全省范围内通告监督检查结果。

五、其他事项

(一)各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实施细则,对建设单位、监理企业的市场行为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对监理企业的资质条件进行随机核查。

(二)建立申请监理资质企业现场核查制度。监理企业申请资质,可以自愿在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前,向当地设区市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现场核查申请,也可以直接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申请,由省厅责成当地主管部门限时核查。具体核查办法另行制定。

上一篇:现代“知青”送文化下乡下一篇:于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