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弟子规范文

2024-06-11

三年级弟子规范文(精选13篇)

三年级弟子规 第1篇

《弟子规》学习总结

本班自从学习弟子规已经半年有余,现在讲讲学习弟子规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习弟子规后,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人处世方面得到提升。下面是部分案例

吴琼副,在学习弟子规前,纪律较差。经常迟到,上课开小差,说话。在弟子规学习初期,有严重的轻视和逆反心理。后与家长协条,并经多次教育,在弟子规的熏陶下,如今已有重大改变。经与任课老师交流,该生目前组织性纪律性较好,并能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工作。

刘博珍,班长,该生平时表现较好。担任班长,工作认真积极负责。但最大的缺点是管理能力和方法有欠缺。学习弟子规后,对待其余学生的工作态度有较大好转,懂得以德服人,微笑为班级服务的工作态度。目前班级在他的带领下正走入良性的道路。

二、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

由于学生的学习得到一些效果,有效果的学生的家长普遍反映,学生回到家后变得乖了,听话了,不像以前那么任性,也知道要注重父母了。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

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也感觉到压力很大,仍有很多困难。部分学生对学习弟子规有逆反心理。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大的逆反心理,不想学,拒绝学。

本班学习弟子规后总体情况较好,正走入更好、更热爱学习、更尊敬师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为班级以后的德育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弟子规的学习过程中,仍有极少数的学生抱有较大的逆反心理。个人认为,班主任要做好自身的道德建设,以自身的道德水准以及道德魅力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并且要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做好自身作风以及道德建设。这样才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教育阻力更小。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定的太高,否则欲速则不达。总体来讲,学习弟子规要静下来潜心的学习,学习也要实实在在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得学习的效果能得到。

三年级弟子规 第2篇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读《弟子规》,做好“弟子” 第3篇

动, 帮助我们实现幸福人生。近年来, 社会上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 与《弟子规》的最早编著者李毓秀同为山西河东人的李安纲教授, 怀着一颗至诚至爱的学者之心重新编写了这本书。李安纲教授认为, 《弟子规》高度概括、展示了人类个体进入社会所必须装备的道德体系和智慧武器, 并且可以身体力行, 行之有效。

“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孝、悌、谨、信、爱、亲, 文, 这七点是孔子教育学生的要义, 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父母想念儿女就像流水一样, 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 风吹一下, 树叶就动一下, 风不吹, 树叶就不动。这样的描述透露出当代人对人伦关系的的忧心忡忡。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对父母的敬与爱注入我们的整个生命, 让它如流水般绵长?读《弟子规》, 幸福人生从“孝”开始。

李安纲教授编写的、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弟子规》, 是一本薄薄的小书, 但李教授不仅将原文加以注音, 设“句解”阐释每条规矩的意义, 每一篇后设“篇讲”论说全篇大义, 还将三字规矩翻译成七句白话, 几乎把每条规矩的出处都做了明确标注。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但对初读这本书的读者十分有益。这也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人们知道《弟子规》是清朝人编著的, 便以为书中都是满人的规矩。实际上, 《弟子规》中几乎每一条规矩都源远流长, 早自先秦的《易经》《论语》, 近自清朝的《宋元学案》《传家宝》, 所有的规矩都是数千年来老祖宗的经验。可以说, 《弟子规》是颠扑不破的人生大智慧。

这种理解未免有些片面。也有人把“弟子”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 认为“弟子”就是社会成员, 《弟子规》就是人人须遵之规, 这种说法对“弟子”的概念有了更广泛的理解, 但却过于笼统。李安纲教授的《弟子规》不仅对“弟子”的概念做了深入分析, 还阐明了“弟子”的社会关系, 这是该书的突破点。李教授认为, “弟子”包含“为弟为子为弟子”三个概念, 即弟弟、儿子和弟子, 其中涵盖了弟弟跟哥哥、儿子跟父亲和弟子跟老师三种关系, 这也是基本的社会关系——我们在社会中至少扮演着“弟弟”“儿子”或“弟子”中的一种角色。作为“弟子”, 要时刻谨记老师的教导;作为“儿子”, 要终生孝敬父母;作为“弟弟”, 在家要爱戴兄长, 到了社会要用悌道与四海的兄弟相处。因此, 《弟子规》就是对社会中的我们的规劝和告诫, 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李教授在解读《弟子规》时, 谈古论今, 不仅讲述了规矩的背景故事, 还列举了发生在当下的事件加以解释, 这是该书的创新点。“冬则温, 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 这是孝敬父母应该做到的。该书不仅引用了“黄香扇枕温席”和“周文王给父亲请安”的故事, 还讲述了现在社会一对经商的母子学习了《弟子规》, 儿子为母亲洗脚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想起一则曾感动过无数人的公益广告:小男孩看着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每天为奶奶洗脚, 也端来满满一盆水, 用稚嫩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 洗脚!”孝, 出自天性, 不是矫揉造作。

《弟子规》之出则悌(三) 第4篇

同学们,当爷爷奶奶等长辈呼唤你的时候,你马上作出反应并跑过去了吗?还是一个劲儿地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充耳不闻呢?在路上,你碰到了自己的长辈或是长者,你会主动避让行礼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三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代晚辈对长辈的谦恭和尊敬吧!

【诵读声声】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为你解读】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这一部分讲的是长辈有事呼唤人,我们马上要帮助长辈去呼叫。可能是因为长辈的年纪比较大,也可能身体不是那么好,他声音没有那么高,叫的人可能听不见。你就帮着叫,你年轻声音大,这是对长辈的一种礼貌和恭敬。如果那个人不在,你就赶紧回来报告,并且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则代为转告。这就是体现出对长辈一种恭敬的心理,也是对长辈一种服务的态度。这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让长辈放心。那么,久而久之,别人交代给我们的工作也都能从头至尾做好,有始有终,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自然也就能得到长辈的垂爱和提携。其实,当你在落实这些礼仪的时候,你的耐性、沉着,也就逐渐地培养出来了。

“称尊长,勿呼名。”说的是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要表现出自己很有才能,藐(miǎo)视长辈。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从小就要在称呼上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谦虚的心态。古人很重视韬(tāo)光养晦(huì),一个人即使有才华,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卖弄。真正有德有才之人,久而久之自然能获得大家的敬佩、爱戴,何必用表现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呢?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里讲如果我们走在路上遇到了长辈,应该赶紧走上前去作礼、鞠躬,表示对尊长的恭敬。这里讲的“疾趋揖”,疾是快速的意思,趋是走上前,这种快步走上前,表现自己那种恭敬心。如果见到长辈,还慢吞吞、大摇大摆地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当我们行礼之后,长辈没说什么,我们应该退避到一边,恭恭敬敬地站好,随时听命长辈的吩咐。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为了让自己培养恭敬心,就时时要留心,要善于察言观色。看到长辈如果不想说话,你就千万不要用很多话来影响长辈,特别是看到长辈如果面色比较疲倦,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沉默,恭立在旁边以等候吩咐。这都是培养自己谦敬之心。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出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好的朋友、找到好的工作,所以礼貌就是一张金名片。

杨时、游酢立雪程门

宋朝进士杨时、游酢(zuò),是程门四大弟子中的两位,他们远从福建到河南拜师求学,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杨时从小是个神童,很会写文章,20几岁就考中了进士。但他放弃高官厚禄,向程颢(hào)求学。

游酢年少时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程颐(yí)一见到他,就称赞他的资质可传承道统。杨时、游酢先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们也40多岁了,早就考上了进士,仍然向程颐继续求教学习。

杨时和游酢初次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目静坐,二人恭敬地站立一旁等候。程颐发觉时,看着他们说:“你们还在这里啊?天晚了,回去休息吧!”一出门,才发现门外积雪已深及一尺。后人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诚恳求学。

二人后来都学有所成。杨时官至龙图阁(王室图书馆)直学士,并把所学传入福建,为“闽(mǐn)学鼻祖”(闽,福建简称)。游酢历经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州等官位,因为游酢德行纯正,做事厚道,做官所到之处,人民爱戴他有如父母。

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明朝一位官员,他父亲有一位朋友去世了,剩下母亲无人照顾,而这位母亲的儿子也不知下落。她便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shàn)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了母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正方反方】

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呼唤自己时,才要马上答应并帮他做事,若是其他老人在呼唤,可以不理他(她);有人认为无论是自己的爷爷奶奶还是不认识的老人,只要在呼唤自己,都要及时答应,能帮他们做的事情要帮他们做好。你同意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小小实践】

三年级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第5篇

读经诵典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本学期学校掀起了“诵读中华传统诗文”的高潮,并给每位学生发了细讲《弟子规简说》这本书。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劳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弟子规简说》这本书中,使我体会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话。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是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误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为这刚好是我的弱点。一次,我又遇到了作业中的“拦路虎”,反复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就去问爸爸。爸爸在给我讲解的时候,我的心却跑到正在播放的电视剧那里去了,当爸爸讲解完后,我把答案写了下来,其实我还是没有理解题意和解法,还是不会做。考试时,有一道题目刚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爸爸知道原由后,生气极了,结果自然是被爸爸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我还有一点弱点就是父母让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记得上个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虽然答应了,可是,手里拿着衣服却还是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不管爸爸怎样说,我都是赖到电视节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现在,我读了《弟子规》后,已经把我的小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启迪实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改正缺点。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三年级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第6篇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的介-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这本书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对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以做。我们应该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说到这个我记得在我的一本书上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芳,她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本来她又在折纸,小珍看见了想让小芳教她折纸小芳答应了。第二天,小芳一回家准备一起去外婆加的,但小芳想起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去。然而小珍而没来。但小芳不后悔,因为她守信了。从小就有优良品质的小芳,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别人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三年级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第7篇

记得,我第一次与《弟子规》的亲密接触,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课。李老师对《弟子规》这本书很是情有独钟,老师说过,学习《弟子规》关键是要领会书中的道德规范、处世准则,以指引人生航船。只要我们深刻领悟书中要义,我们就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触礁,就不会在艰难跋涉中迷途——天呀!好厉害的样子!时至今日,我仍然最期待李老师上的课外书阅读课,觉得他深奥的言语背后必有深意。李老师的多次“怂恿”下,我竟能把《弟子规》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

每当我打开《弟子规》总序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李老师抑扬顿挫的解说言语和严肃的形象,总会在我脑海浮现。我终于理解李老师当时的解说,“总序开篇”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我发现在学校的文化长廊,或品读或徜徉都是一种人生的享受。琳琅满目的古籍今典和沁人心脾的书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与先贤古哲交谈的文化盛宴……为什么千年前的《弟子规》对今人仍有如此重要意义?我想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吧——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

低年级小学生如何学习《弟子规》 第8篇

一、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弟子规》开篇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父母在教育孩子孝顺父母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老人,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家长一定要身体力行,用自己孝敬爷爷、奶奶的举动来感染孩子,让他们通过双眼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孝敬他们的父母的,这样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模仿去做了。

其次,父母一定要在生活的小事中去督促孩子。比如,在父母或亲人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来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去照顾亲人,关爱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和关爱他们的心。

第三,父母在平时与接触过程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坐立行走,出入進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督促孩子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适度。正如《弟子规》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孩子学做人,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把国学教育深入到家庭这个阵地,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身体力行地将《弟子规》的教导融进生活之中,尊敬长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父慈子孝,每个家庭和谐了,那么社会也和谐了,社会和谐了,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二、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更好发展

学校是儿童离开家庭、学习知识和做人的又一个重要场所。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弟子规》来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教师,更应该在学生刚入学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有计划地多读。用近一学年的时间有计划地读完《弟子规》五个部分内容。学生以诵读为主,教师以讲解为辅,学生在诵读中学习做人。

其次,《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离学生的生活甚远,语言也难于理解。因此,读经诵典既不能停留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层面,也不要走向讲深讲透、深刻理解的误区,而要引领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逐步去感悟、内化。

第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悟、内化的过程是在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的情况下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进程,不是强行外加,硬性灌输的结果。为此,要开辟多个渠道,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感悟、内化,使枯燥的古文鲜活起来,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 环境渲染。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把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内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班级黑板报、文化走廊等宣传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国学教育育人氛围,宣讲《弟子规》,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不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2. 故事启迪。将难于理解的国学语言融入学生最喜欢听的故事之中,将理性的思考形象化,情节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3. 在主题活动中实践。开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比、学、赶、帮,有效地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

三、利用网络加强家校联系,共创学习、实践环境

三年级学生《弟子规》读后感 第9篇

人们常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听父母的话,当父母叫我们时,应及时回答,当父母让我们做事时,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中事,去帮助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帮助父母,从日常小事做起。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处。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长辈,语言要和蔼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讲究诚信。是的,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为先,奚可焉……”这段出自《弟子规》的话清楚的告诉我们如何讲诚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话语,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给予了他人承诺,你就一定要做到。讲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人了;诚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讲诚信,乃是从古至今永不变更的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别人仰慕,而《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也讲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不骄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 第10篇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1

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生病发烧时,妈妈总是细心的照顾我,药总是妈妈先尝尝再给我喝,晚上也会彻夜照顾我,而我呢,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还吵着妈妈陪着我出去玩,不让妈妈休息,现现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我以后会改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时我会让妈妈好好的休息,细心的照顾妈妈。因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以前,我做完作业,总时将作业本、书、文具等随便一扔,搞得到处是我的东西。有时看完书后,桌上、地上、床上,到处是书,真是杂乱无章!而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柜上。爸爸妈妈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还直夸我的房子整洁呢!

通过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多说请、谢谢、您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不磨蹭,这些我一定要谨记在心,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2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3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深有感触。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但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现在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己应该关爱关心自己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分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开心,共同忧伤,团结互助。

今后,我一定会做到“首孝弟,次谨信”,与亲人共处一片蓝天,互相关爱帮助。而《弟子规》也将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4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男女分工责任也不同。男主外,女主内,这是自然规律。而现在却是个阴盛阳衰的时代,“女汉子”“女强人”越来越多,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这真的不容乐观啊。女性的根本责任就是“相夫教子”教育好下一代。这并非重男轻女,而是更重视女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么大的责任交给我们,是多么的荣耀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无人可替代的,这就是亲情的伟大之处。而现在的人,为了名利,代理父母越来越多样化,而孩子的身心却越来越不健康。“养不教,父之过”各位家长真的要反思了。再好的学校也不如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父母的关爱。“教子不能等啊”!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先入为主,莫等到真正出现问题了,再想法去改变,到时候真的后悔莫及了。

教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跟原则。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专心专注,一心一意。“富贵不可常保”我们一定要考虑孩子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如吃补”,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惜福,感恩,习劳。那么,当他们长大后真正步入社会的那一天,你也会很放心的把他“放”出去了,让他展翅高飞。这又让末学想到了雄鹰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标。家长们也一定要高瞻远瞩,千万不要为了考试去考试,一定要让他们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才是硬道理,决不能让孩子做那些外强中干的人啊!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5

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

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则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

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两全。

实事上,如果孝做的太绝,不会有什么好处,因为社会发展的力量来自于新一代,如果这帮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会就止步不前了,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觉悟,不愿接受儿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却说养儿防老,我认为这是可笑的,因为社会仍需发展我,父母的努力,归根结底用到推动社会的发展上,但是发展中的社会并不能直接回报父母,需要在子女这里回扣,才能报答前辈的贡献,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个东西推出去又拉回来,是无用功。

所以说父母的爱,是为社会做贡献,儿女不过是略表谢意罢了。

我们所处的时期,是需要能量推进的,做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们,他们是在真正不求回报的工作,而我们只是一个中转站,等到我们为人父母,是我们该奉献的时候了。

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养儿防老,儿女们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无回报的,所以要孝顺这些无私的人,他们为社会做了贡献,应有一份让他们心安的报酬,可以不多,只要表达心意即可。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6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今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大量,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7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8

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爱的羽翼下幸福成长,因而我认为,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无需回报的。

直到有一天,妈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是为人处事的准则。我国古代就讲究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左是孝,而右是文,表示要先学习孝道,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弟子规》开篇便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新仁,有馀力,则学文。”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生活得健康快乐。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十二个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感触很深。想到每逢吃饭的时候,妈妈喊我,我一边回答“马上”,一边继续我的手头“工作”,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没有想到为辛苦工作的父母端上饭菜,摆好餐具,真是不应该呀。《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与不足,让我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善待他人。

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感恩是父母回家时的轻声问候;是父母生病时的关心照顾;是父母疲劳时的悉心捶背……让感恩充满我们的心,让行动感动你们的父母。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三年级弟子规 第11篇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

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三年级弟子规 第12篇

【关键词】《弟子规》;教育传统;道德

一、我们开设《弟子规》这门课程的意义

现代教育,相对于授业和解惑,我认为“传道”我们还做得很缺乏,虽然平时我们教师也告诫我们的学生要回家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可说说只是说说,作用并不大,因为孩子对于回家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之事的理解并不够。看看我们现在学生的生活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的为人之道。如给人打招呼的习惯没有;每天吃饭睡觉要父母叫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更不用说做家务,还有很多其他的为人之道的细节。我们并没有教导孩子要那么做,似乎这样的教育方式正在流失。我们看看《弟子规》,这些细节、习惯、为人之道我们能在其中找寻到。孩子学习《弟子规》,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其对于孩子的成长的现实意义和对于孩子获得幸福人生的意义,那是不言而喻。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我们与家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的开篇也是“人则孝”。我们一年级课前三分钟的“力行故事”结合《孝孝龙奇幻记》的相关故事指导孩子如何在生活中行孝,说出自己是如何做的。把被动的检查变为主动展示,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一件很有压力的任务变成了表现的好机会,一年级的宝贝们很喜欢。

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在二年级品德课学习“重阳节”这一节时,对 “老人节这一天,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一件什么事?”的问题有几个学生回答说他们要为爷爷奶奶收拾屋子扫地,要为姥姥姥爷洗脚、洗衣服,为爷爷捶背,……。八九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些,真的是很不错。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学校这两年来一直在进行《弟子规》的教学与践行,孩子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二、教师深入的学习《弟子规》

我组教师深入学习《弟子规》的内容,有专门的自学内容《细讲弟子规》、《启迪心灵的钥匙》《学庸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等,每位老师跟据自己所担任的年段选择内容并摘抄阅读材料中的精华部分。每次在完成的过程中,都能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分享一下自己摘抄的句子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体悟,在落实的过程中,又怎样影响着自己。尤其要听一些专家对《弟子规》的讲解,别看就只有十几个字就能够总结其内容,可其中包含的哲理,现实意义,人生之道却是普通人看了后无法理解的。我们只有深入的学习《弟子规》,才能更好的把《弟子规》的真谛传递给学生。

《细讲弟子规》一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弟子规》。

1、“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这不仅是有些行为的指导,其中包涵了“礼节”。如果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孩子的恭敬心会自然的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第一个是吃东西这件事,教孩子当他一看到菜,是先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在提升了。诚于中,形于外。有恭敬心的孩子懂礼节,他知道处处尊重别人,替人着想,脑筋灵活。真正的活泼是思想的活跃,是处处能替人着想,才是真活泼!这以往理解的活泼真是太肤浅了,学习礼节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当一个孩子处处很有进退之礼,谁交给他办事都会很放心的。那他往后的人生一定会遇到很多贵人的,有很好的前途。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对于孩子都是影响一生的大事!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为什么小时有本事,大了未必佳呢?我一直纳闷呢?原来小时候很多本事都拿来炫耀了。我们不能在结果停留,那我们就活的不明白了。学贵在立志,先要明确我们学本领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小孩子,当长者没有好的榜样给他,他就没有什么志向,慢慢就终日游手好闲,很无聊。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在一年一班我问他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呀?”小班长先说的,她说:“妈妈说好好读书挣更多的钱。”看这么丁点的孩子,就钱钱的。大人都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啊!

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错的。我告诉孩子们:“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学本事,有了本事就可以帮助别人,谁帮助的人越多谁的本事就越大。”医生学的本领能帮助谁?老师学的本领能帮助谁?邵涵说:“医生能帮助病人治好病。”李想说:“老师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孩子们回答的多好啊!有了这样的本事国家就会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就可以凭我们的本领生活了。

“想一想说说自己读书是为什么?”孩子们说着自己的“志向”……孩子们都很受教的。学贵在立志!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在他很小的时候抓起!

三、用生活解读《弟子规》,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做有道德小学生

把《弟子规》的内容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孩子通过生活去理解《弟子规》的真谛。《弟子规》的力行一直是校本课的重点,在集体备课中大家交流了个自年段所采取的检查与监督措施。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分小组,学生间相互检查与监督。学生管理学生,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能主动的自主学习实践《弟子规》。

1、一年级的校本课,把《弟子规》的诵读时间调整为十分钟。诵读时基本上都能做到:“眼看书 手指字”。开学初佟一凡、程佳浩、赵莹、乔好、谷成等部分孩子小动作多易分散注意力,屡说无效。他们在课堂纪律上每堂课都要占用一些时间,使《弟子规》的诵读量始终不能有所突破。这些宝贝成了我特别关注的对象。课堂上我不在指出他们的错误,发现他们有一点好的表现就立刻肯定并表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他们的状态有了较大的改观。乔好、赵莹已经从大头疼到班级的好榜样了。越是顽劣的孩子,越是要用柔和的爱来引导。

2、经文讲解处,换为用动画片的形式讲解。这样一来枯燥的《弟子规》讲解变成了生动的动画片,果然孩子们兴趣浓厚。动画一开播那一个个小脑袋不动了,一双双大眼睛都盯着大屏幕。爱做小动作的赵莹、谷成都被吸引住了。故事后的问题结合故事主题来提。记得学“父母呼 应勿缓”这句时,朱星宇同学听完问题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方式对了,孩子是乐学受教的!

3、每个月,在各个班级对《力行弟子规》好的学生进行两次评比表彰。一是为激励学生;二是树立榜样;三是希望以此引起家长的关注进而与我们合作,帮助学生在家力行《弟子规》。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极积性明显提高,课上课下的行为自律多了!

结语

弟子规读后感的三年级 第13篇

直到有一天,妈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是为人处事的准则。我国古代就讲究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左是孝,而右是文,表示要先学习孝道,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弟子规》开篇便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新仁,有馀力,则学文。”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生活得健康快乐。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十二个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感触很深。想到每逢吃饭的时候,妈妈喊我,我一边回答“马上”,一边继续我的手头“工作”,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没有想到为辛苦工作的父母端上饭菜,摆好餐具,真是不应该呀。《弟子规》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与不足,让我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善待他人。

上一篇:杀鸡趣事作文下一篇:以劳动为话题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