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杜甫的死因

2024-08-09

揭秘杜甫的死因(精选5篇)

揭秘杜甫的死因 第1篇

杜甫的死因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而且各执一词,发人深思。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是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月版,第316页)。

二、溺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抬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伤”,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年去思子美杜甫呢?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老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吃饱撑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暴饮暴食,最终因吃多而撑死。

揭秘杜甫的死因 第2篇

杜甫的命运很不幸。与其文学才能相比,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时人评价他“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乱世,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在这种种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时常忍饥挨饿,甚至于他的死因,也与食物扯上了关系。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杜甫死于饮食过饱,唐代人编著的《明皇杂录》中描述:杜甫在漂泊至湖南耒阳的时候,为洪水所困,差不多十天都没有进食。后来幸亏当地县令派船救助,并且赠送杜甫一些牛肉和白酒。长期的忍饥挨饿之后,本应慢慢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肠胃逐渐适应。但杜甫一下子猛吃猛喝,牛肉又不是易消化之物,结果肠胃难以承受,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时年59岁。

一代诗人如此死法,自然令人叹息不已,后世还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写了一首《题杜子美坟》的歪诗来感慨杜甫之死: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到了近现代,又有学者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杜甫死因确实与食物有关,但不是死于消化不良,而是死于食物中毒。并分析认为当时正值暑热天气,旧时并无冷藏技术,牛肉极容易变坏腐化,从而产生毒素,而饮入体内的白酒又会促进毒素的循环,杜甫身体本就虚弱不堪,从而导致食物中毒而死。

虽然杜甫的死因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无可争议的事实便是由于长期动荡、贫困的生活,杜甫的身体状况确实很差,早衰迹象非常明显:他四十多岁时候已经满头白发,像一个老翁一样;而且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晚年,肺疾、风痹、疟疾、消渴(糖尿病)等频繁发作,视力变弱,耳朵也有些聋,就连牙齿都已经半落,有时候走路都需要拄杖,平生最爱的酒也不敢常喝。

但实际上,杜甫并非不懂养护身体之道,他对于养生颇有兴趣,也谙熟药性,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他曾着迷于寻仙访道,不但与从事修炼的道士结交,年轻的时候,还曾经和李白一起到王屋山寻访世外高人,想学长生之道,当寻访未得时,竟然夜宿石阁,希望有神仙半夜来传授他金丹秘诀。在他的诗歌中,鼎炉、丹砂、姹女、金丹等与炼丹有关的词语并不鲜见。只是炼丹也好,服食也罢,总归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像杜甫这样连温饱尚成问题的文人是根本负担不起的。

杜甫时常在山野间采集药材,或者偶尔自己种植一些,他对于药物的药性、采集、炮制等都非常熟悉,留下了许多诗句。但是这些亲手采集、加工而来的药材并非自用,而是要出售来维持生计,特别是较为名贵的`药材更不可能留下自用,正如他在《赠李白》一诗中所说:“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杜甫一生中,曾经屡次卖药来维持生计:

在长安十年,曾满怀政治抱负的杜甫科举失意,向权贵献诗也屡屡受挫,没有收入来源,时常忍饥挨饿,无奈之下,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家带口逃难途中,又操起采药、卖药的旧业,“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甚至一度濒临绝境,全家饿得呻吟不止,只好在山间捡一些橡栗充饥;到了成都,杜甫在浣花溪旁安顿下来后,还曾经开垦药圃,并“洗药浣花溪”;晚年流寓湘江时,又再操旧业,白天上岸卖药,晚上夜宿孤舟。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显然,这些悲惨的遭遇对于杜甫个人而言当然是大不幸,但对于诗坛而言,则是福音,或许正因为“诗穷而后工”,由于诗人杜甫有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才能挥笔写下那些千古流芳的作品。

杜甫诗歌感人至深,具有无比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被认为可用来“治疗”疾病,当时便有“杜诗除疟”的美谈。

据时人记载,杜甫写《姜楚公画角鹰歌》诗后,曾请好友郑虔品评,郑虔读后说:“足下此诗,可以疗疾。”这当然是在恭维,赞其将鹰的威猛描绘得极为形象,令人不觉悚然。

后来,郑虔妻子恰巧生病。杜甫遂引自己诗句对郑虔说:“你先对夫人读‘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如果没有好转,就再读‘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若还是没有用,就读‘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倘若病仍不愈,那么即使叫医和、扁鹊这样的名医来也没用了!”

显然,杜甫是在与郑虔嘲谑而已。不过,传到后来便出现了多种版本,甚至称有患疟疾者读其诗后霍然而愈。但不论怎样,杜诗可以治病的名声就这样延续了下来。清代一则医案也称某人患有气痛症,每当疾病发作时,就赶快朗诵杜甫的诗,只要读上几首,气痛症立刻就好了。

死因填报培训工作的体会 第3篇

1 培训的内容与措施

对死因填报培训的内容, 应以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要求为标准, 着重于常见死因填报错误分析。应以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要求为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 分类分层进行ICD-10死因分类知识培训, 以提高死因填报的质量。

1.1 分层培训

1.1.1 网络直报人员应全面了解ICD-10分类知识, 熟练用死因判定规则, 掌握疑难病和编码技巧, 这是保证死因填报准确的关键。

1.1.2 医院的临床医师接受ICD-10的培训, 使其能够正确理解直接死因、中介死因、起始前因、根本死因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2]。熟悉死因填报的要求, 确保死因链准确完整和死因链中疾病的确切名称, 这是确保死因填报正确的根本。

1.2 完善和健全死因填报体制和管理制度

1.2.1 医院加强管理, 将死因填报工作纳入科室的年终业务考评内容, 并落到实处。

1.2.2 建立健全报告网, 医院由一名分管副院长亲自抓, 配备专人担任网络直报人员, 各科室设一名疾控员, 负责指导、监管辖区的死因填报工作。相关人员明确责任分工,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1.2.3 选派的网络直报人员和疾控员, 应具备一定的ICD-10知识和指导医生填写死因报告的能力, 有责任心和事业感。

1.2.4 提高认识, 加强医疗、护理和疾控各部门间的联系, 密切配合。

2 培训的形式

2.1 集中式培训举办专题讲座, 以授课为主, 对全院医生进行培训, 是一种常用的培训方式, 较易实施。

2.2 分散式培训通过院内网络, 有针对性地发放资料, 对科室医师进行培训, 是直观鲜明, 适应较强的一种方式。

2.3 个别指导在收集死亡报告卡时,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填报医生进行交流沟通, 是用于巩固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培训方式。

2.4 发放小册子、讲义等资料通过向培训医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案例资料, 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医生自学, 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医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效果好, 是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2.5 办公OA培训法利用办公OA公文流转, 是一种新型培训方式, 使用灵活, 利于分散式学习, 节省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且这种方式信息量大, 传递优势明显。因此, 特别为医生所青睐, 是培训发展的一个方向。

2.6 专门咨询电话培训通过电话, 建立专职网络直报人员与医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效果很好。

2.7 也可通过设立网络QQ群培训。

综上所述, 通过开展死因填报的培训工作, 提高了我院医师和网络直报人员死因填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保证了死因填报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推动了我院死因监测和死因网络直报工作的顺利发展, 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国.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8, 9 (3) :24.

康有为死因揭秘 第4篇

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认为,其父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而投毒者是国民党特务。康有为的另一女儿康同环则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

当然,在这些说法之外,有一种更为有趣的说法,值得给大家提提。那就是有臺湾报人回忆康有为是误信谣传,割掉自己的睾丸而移植了年轻类人猿的睾丸,以达到还老还童延年益寿的目的,结果反而为此丧了命。

台湾著名新闻界的前辈高拜石先生在《新编古春风楼琐记》中,记载了关于康有为晚年移植人猿“青春腺”于自身以求青春不老的事情。图书编审毛丹,写过一篇叫做《康有为晚年》的文章,文章就就转述了高先生的说法。转述中说道,康有为偶然读报纸,看到俄国外科医生沃罗诺夫研究多年的返老还童术已经获得成功,他把人猿的睾丸移植到老年男性身上,使人明显年轻,记忆力和性欲均大增,甚至可以“策马驱驰”了。因此,康有为通过上海的名医江逢治联系精通此术的德国名医冯·施泰勒为他移植了人猿睾丸。

而且这段引述还注意了“细节的真实”。说康有为手术那天,只带着一个仆人暗中前往。德国的这位名医选取了一只年轻公人猿的睾丸为康有为进行了移植。术后一段时间,康有为确实食欲、性欲等自然欲望旺盛起来,有返老还童的迹象。但没过多久,康有为的状况急转急下,精神萎靡,身体不佳。德国医生闻讯紧急逃走了。更为细节的事情,是说康有为起诉施泰勒,起诉的原因是“妖术欺世”四个字。如果康有为果真起诉了这位德国医生的话,那好事者如果钻入故纸堆肯定能到找到佐证的。但毛丹的转述中,不忘说一句,还未等法院开庭受理此事,康有为便一命呜呼了。这句话,让好事儿的人,也无从考证。

杜甫真正的死因,应该是糖尿病 第5篇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又叫做“长卿病”。这一称呼起源于汉代司马相如,因为他嗜酒如命,饮食不节,患有消渴症。又因司马相如字长卿,故古代诗文中常以“长卿病”代指消渴症。在现实中,糖尿病人的口渴症状比较突出,平时用玉米须泡茶喝,可以缓解症状。

诗圣杜甫至少在两首诗中,提及自己患有消渴症——即长卿病。

《客堂》:栖泊云安县,中消内相毒。

《同元使君春陵行》: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杜甫从不节食,还因吃得多而欣喜:“加餐可扶老,食廪慰飘蓬。”他还喜欢把甘蔗汁当饮料,“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璎无谢玉为缸。”出游时,为解口渴,杜甫竟带着大瓶的甘蔗汁,这种习惯让医生感到震惊。

上一篇:立秋发表的说说下一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