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2024-08-01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0篇)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1篇

介绍目标管理法的起源与内容,探讨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发展提供借鉴。

因为教育管理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育性,这就导致教育管理对象纷繁复杂。教师自身的工作不仅具备创造性的特点,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尤其是对学生心理把握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目前此种现状,传统教育管理方法已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育学者尝试着将企业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中,以便能够解决教育管理难题。

1目标管理法的起源与相关理论

目标管理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在其看来,如果企业没有任何目标,或者目标永远不改变,企业发展将会停滞,内耗逐渐增加。目标管理法要求领导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而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员工必须做好自我控制工作。企业发展期间,一定要有确定的目标,这样企业发展情况、员工工作成果都会有相应的衡量标准,即便是处罚也有相应的标准。目标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领导对职工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

自从目标管理法提出来开始,它就成了管理学界和管理实践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广受世界各国管理者的认可。德鲁克认为,并不是先有工作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1]。

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让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绩效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行为的方向和激励,同时又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作。德鲁总理调指出:凡是其业绩影响组织健康成长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管理既适用于盈利性组织,也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目标管理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2]。

2目标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1设定目标

组织必须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这是实施目标管理法的关键性要素。而后,再将目标进行一步步分解,直到目标任务分配到最小单位身上。以学校教育管理而言,学校制定一个目标,将目标任务首先分配给教师,而教师再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这样目标任务就上下一贯,相互制约,形成连锁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

2.2目标实施计划

目标管理法作用的发挥,最为重点是进行周密计划。实施计划不仅要包含目标实施所要遵循的方针、所依据的政策、所要采取的方法等,而后再一步步详细地列出每一步计划。没有计划目标管理难以实现。依然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与教师共同制定管理目标后,必须制定出教学目标实施计划,这样教师才按照计划实施目标,以及掌握目标实现情况。

2.3目标管理与组织建设相辅相成,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目标是组织团体实施行动的指导原则,目标从开始制定、核准到执行,都需要有组织负责。因为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组织行为,不仅能够反映出组织所具有的职能,也能够体现出组织权力。因此可以说,目标管理根本上讲,就是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管理的一种形式。所以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组织建设的过程。基于此,目标管理与组织建设一定要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依旧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应用目标管理法,实际上就是在促进自身组织建设发展,也正是因为现有的组织建设已经成熟,才能够实施管理目标。

2.4管理意识

组织领导应该具备管理意识,并且要求每一级目标实施者都应该具备管理意识,否则难以实现整体目标。以教育管理为例,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之后,如果学校领导并不以为然,未能进行监督管理,教师的管理意识也会薄弱,就难以指导学生实现个人目标。

2.5考核、评估与验收

目标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考核、评估与验收,如果没有考核,目标管理并不完整,而且很有可能因为没有考核,而影响目标实施者的积极性。比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目标,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但是却未能及时进行考核、验收,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定会受到影响。

3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教育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变为多目标评价。其次,必须为学校各科教师和部门设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教学部门与其他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扯皮”问题。再次,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第四,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绩效工资的高低。第五,强调发挥各科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学校领导者应允许教师根据学校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第六,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教育管理总目标自行其是。在学校规模扩大和分成新的机构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总目标。教育管理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3]。

4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4.1制定目标

学校分管教学领导与各个专业学科负责人要开会讨论,以此制定本校在这一学期以及一学年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学校发展及专业实际,这样无论是学校高层,还是基层一线教师,都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因为各个专业教师对教育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也应该制定自身的管理目标,只有每位教师都完成了相应的目标,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大目标才能够实现。为了保证目标得以实现,学校制定目标时,应该分为如下几步:

首先,学校分管教学领导预定目标,提出后与各个专业教师进行讨论,以此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也可以由个体教师或集体教师共同预定一个目标,让大家展开讨论。学校分管教学领导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内外部条件,最终确定目标。其次,制定新目标后,学校原有的管理组织结构可能不利于目标的实现,或者是原有的制度不利于责任分工,因此需要学校进行适当的调整,添加或者删减某些机构,以此保证结构实现最优化。最后,合理分配目标。就是要将教育管理目标分配到各个学科教师身上。这是教师应该负有的责任,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权利,赋予教师相应的决定权,这样教师实施计划时,才不会瞻前顾后。学校领导要充分尊重教师,因为教师身处在教学第一线,对教育管理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执行目标计划时,学校领导要掌握大方向,而具体执行权力要交给教师。

4.2实施目标

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目标管理虽然主要是由教师负责,但是学校领导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教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对教师目标情况进行汇总,以此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大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教师在执行目标计划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及时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以便能够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当然,目标计划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学生配合,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目标再次分配到学生手中,如果每个学生能够完成目标,教师也就能够完成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在其他能力素质方面也有所提升。

4.3目标评价体系

学期结束或者是学年结束,学校领导都需要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通过学生成绩来进行评价信息反馈。但是因为学生成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教师为完成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因此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因素。在对教师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测评情况,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同行评价、督导组评价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学校领导也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动态,并且对其进行反馈处理。只有科学考量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并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才能更加公平客观地实施教学目标评价。

4.4目标管理的奖惩制度

在制定目标之初,学校领导与教师就应该商议出奖惩方法,待到学期结束或者是学年结束就依据最初制定的奖惩方案来进行奖惩。学校在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后,按照情况实施奖惩。但是学校领导应该注意,不能过度地苛责未完成任务的教师,要共同分析原因,以便下一次目标能够完成。还有些教师虽然完成了预期目标,可能使用的方法不对,或者是完成非常困难,这也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师加以总结。

5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相互之间的配合,彼此之间都要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由于教育管理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与企业管理相比,不仅要考虑到效益问题,更需要考虑教育性问题,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2篇

首先,教育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变为多目标评价。其次,必须为学校各科教师和部门设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教学部门与其他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扯皮”问题。再次,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第四,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绩效工资的高低。第五,强调发挥各科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学校领导者应允许教师根据学校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第六,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教育管理总目标自行其是。在学校规模扩大和分成新的机构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总目标。教育管理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3]。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3篇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通常我们所说的目标管理理论,它主要指的是某一组织内部的管理人员以及被管理人员,通过参与目标的设置、实施以及评价等各种活动来对组织进行管理,并通过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等各种管理方法,使得组织内部的各个层级之间的人员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集体荣誉感,使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从而达到对组织进行管理的目的。目标管理,它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绩效价值导向,它是一种面向成果的管理模式,是一套组织绩效的管理系统。将目标管理引入到大学生管理当中来,能够利用目标管理的手段与方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参与到大学生的管理当中来,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二、目标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便成为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能够使得大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创造力得以塑造,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主要在于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便是把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目标,而不再被繁重复杂的大目标所累,只需完成若干个小目标,并对这些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与改进,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渐改进,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稳步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三、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理论是适应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新的管理理念,如何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的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大学生管理理念,树立目标管理意识

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依赖于高校管理人员观念的创新,高校大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目标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目标管理意识,为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打下思想基础。大学生管理人员要明确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运用目标管理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将大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并逐一攻克,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实施制度

完善的目标管理实施制度体系是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实施制度,才能使得目标管理理论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所以,高校大学生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目标管理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意义,大力建设目标管理实施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科学规范的考核方式与手段,为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做好制度保障。

3、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评价体系

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合理公平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得目标管理的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的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评价,针对管理者、大学生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公平公正、正确恰当的评价,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不断优化改进,使其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总之,大学生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满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热点。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高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探索,创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实施制度,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各项功能,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是适应大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管理理论。本文主要对目标管理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提出了几点看法,以其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目标管理,大学生,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张今越.在多学科教学中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1).

[2]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4篇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参与管理。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队伍的自身情况,确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实施内容、方法以及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归类分析,成为以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量保证措施。

1.1 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

要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倡导“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做好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质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质检人员是这项工作的主要从事者,质检人员的政策水平,职业道德,法制观念,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用户,企业,国家的利益,因此,加强对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提高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

(1)培养质检人员的职业道德,在质检过程中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随意出假报告更改检验数据,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一执行国家的建筑质量标准。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提倡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职业道德风尚。

(2)要加强对国家的建设政策,法律法规,规范等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质检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常识。

(3)注重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对重要部位及重要结构的监测。只有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质量变化情况,才能做到避免出现质量事故,防止国家,企业,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和浪费。

1.2 层层把好安全文明施工关,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良好局面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3000万人,而其中来自乡村的从业者所占比重达到5O 以上,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期效益,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安全管理工作。

(1)高标准规划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创建安全的施工环境 工地实施封闭施工,防护设施齐全到位,工作面稳固安全。严格施工临时用电管理,消除火灾隐患,注意防火安全。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工作。塔吊、施工电梯、搅拌机等施工机械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堆放应整齐,稳固,不超过规定的高度,需用支架堆放的,支架应稳固可靠,必要时进行设计,严格按设计要求堆放。在施工区域和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和网络 安全文明施工不仅体现企业的形象,更直接关系着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尤其对于空间结构施工的管理更是如此。坚持以项目法人为核心,对项目的安全施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和网络。

(3)狠抓安全文明施工职责的落实与执行 将整个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具体分解到各施工单位,并同第一负责人签定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责任承包书,建立严格的检查考评方法,督促各单位将责任目标细化,落实到各班,各施工作业项目负责人搞好安全文明施工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更是保障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的首要条件,对理顺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锤炼施工队伍,增强内部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目标管理的运用

目标管理的形式。目标管理运用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在建筑产品逐步市场化和产品质量化的趋势下开始的。近几年,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综合实力和质量管理上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提出了科学管理、创造精品、履约守信,用户至上的质量工作方针。为此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上引入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针,将企业的任务转化为目标。企业的质量目标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现行标准及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足于企业的特点而展开的。其基本思想是企业从工程项目开工时就将目标锁定,工程施工的一切活动均以目标为导向,工程施工的最终结果也是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目的 主要是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用自我管理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使员工主动地提高和发挥自己的才智,按即定目标做好部门与岗位工作,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贡献力量。

3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整个施工质量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开展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完成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说,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为:

(1)“质量第一是原则”。目标管理的运用与推行一般都是以企业领导或主管领导的亲自参与为原则。这是根据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特性而决定的,企业根据ISO-9002标准内容制定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内部程序文件,由总经理挂帅授权于总工程师,再由总工程师授权于各职能科室及下级主管领导,在推行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过程中,都是由主管領导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组织有关部门收集掌握信息,制定目标,确定项目班子,解决难题和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了质量目标的顺利实施。

(2)工程项目体是基础。一般而言,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制定与实施的最终落实点是工程项目体,所有实物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目标的要求,也取决于项目管理班子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因此在质量目标管理中主要采取:配备一套懂管理、精管理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的管理班子,严密编制符合质量目标的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指导书,确保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质量和主要分项工程均能符合目标要求,在可能范围内依法选择一个好的施工队伍,按项目总包、分包及各个岗位的不同层次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使目标责任制细化。确保技术措施,责任目标都纳入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范围。

(3)目标制定是前提。目标的制定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首先必须充分全面的搜集、调查、了解、掌握本企业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资料。主要有国家政府的有关法令和质量体系要求,竞争对手情况,建设单位资金与对工程的合同要求,技术情报等。企业内部条件信息资料,则主要有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企业的中长期规划,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以及企业的潜力和弱点等等。至于具体的操作,一般应由各有关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先搜集、掌握信息情况,再提交由主管领导组织的质量创优小组,充分酝酿研究,拟定目标,然后由企业办公会议或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评估。最后再由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确定目标。这样做,可以使目标制得到充分酝酿、优选。使目标制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企业职工的质量目标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同时也可以防止有的单位采取由质量管理部门单一行为来制定目标,使目标制定空泛无物,缺乏相应的信息而导致实施困难,最终落空的局面。

(4)目标分解是条件。目标一旦确定以后,就必须把总目标分解到各项目、各班组和各岗位等层次上,形成质量目标体系。这是确保目标得以实施的条件。目标分解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将企业的质量目标,按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组织层次依次分解,形成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相互联系,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做到目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总目标与分目标上下贯通,融为一体:各分项目标在时间上达到协调平衡,防止因时差关系而影响到各个目标的实施。

(5)目标层次是途径。目标层次是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要求企业在质量目标上除了有一个基本目标之外,还要根据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的需要,分别设立创优或品牌目标,使这一目标具有层次性。在具体方法上,以工程合同为基准, 由企业项目体来制定不同层次的质量创优目标,为企业闯牌子树信誉。这样既使目标制定具有层次性,又使企业在目标层次中能够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资源进行合理分布,使管理精力能够统筹兼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与考核

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建立,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对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质量目标管理的深化。具体实施:一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即企业对各基层主要领导,各分公司对各项目部,各项目部再分解到各施工人员,明确目标责任,制定经济利益的考核措施,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过程检查。由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目标的实施中途进行检查,检查目标工程状况是否符合目标要求,同时检查质量责任的落实情况,为最终考核提供资料。三是实行目标过程达标率和最终实现率考核制度。除了对工程项目单项质量目标考核外,还进行总量考核,以此提高质量目标管理的总体水平。即总公司对各分公司或各分公司对各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进行过程达标率与最终实现率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单位、各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对质量目标管理的重视。

5结束语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5篇

每学期开始第一周内,我班首先向学生提出本学期本班在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品德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即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结合上学期学生各方面所达到上学期目标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新学期的工作安排,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及奋斗目标。一般由班主任提出草案;由各位科任教师讨论制定本学期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再利用早读或自习课的时间,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学习讨论,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见解和意见;最后由班主任与班干部代表全班同学确定本班本学期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项目标,如本学期我班总的奋斗目标为“保持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全年级学习成绩总分前十名的同学再增一人”。分项目标有:教学成绩目标,品德形成目标,卫生习惯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等。这些分项目标,又由周目标、月目标组成。如结合“非典防治”,卫生习惯方面分项目标是这样安排的内容:(1)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便溺,(2)不乱倒垃圾污水(3)知道自己有传染病马上报告班主任,(4)不共用毛巾,每人自备一块小手绢或小毛巾(5)勤换衣服,勤洗手洗脸,勤饮水(6)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7)物品摆放有序等。周目标,月目标,又称为短期目标。学期目标又可称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既可以鼓舞士气,又能使学生感受到为班集体做出贡献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同时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对每个同学都必能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学生对于目标的“追求”与“达到”必将会激发起学生巨大的热情和精神力量。

二、学期间导生达标

(一)每周充分利用周会时间,由值周或值日的班干部,对长期目标或短期目标进行布置提示,督促完成,总结记录。大家都知道,一项工作,按要求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靠近或接近目标的过程就是各方面提高的过程。为使学生能接近目标 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准备好档案记录表,如:学生出勤登记表,学生单元或章节成绩升降记录表,学生奖惩记录表,好人好事记录表,学生品德情况记录表,学生身心健康表,个性特长记录表,达标学生花名册及统计表,全班集体达标升降记录表等。第二,安排好值周或值日干部,对班上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团结协作的民主意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及时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第三,协调全体科任教师共同完成档案记载,及时总结出学生在达标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以便于班主任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完成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

(二)班主作日常要用心观察,及时提醒、督促学生进步,接近目标。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哪怕是极小的闪光点,都要善于捕捉和搜取,分析其存在的动机和外在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甚至是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一种正确导向。对于学生微小的错误,班主作也不能迁就,要把错误的后果进行放大反馈,促其醒悟并及时改正。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偶发、实发,不足言道的心理信息和行为迹象,如早恋、帮派体系等苗头,要善于发现并善于剖析,并及时处理。坏的立即帮学生清除掉;好的萌芽及时进行培养,因势利导,加速发展。

(三)班干部要以身作则,形成班集体中的积极分子队伍。班干部是同学们民主选出,并经班主作任命的同学们的带头人。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更会起到激励作用。各组长再积极响应班干部的倡导,班上就一定能形成群体压力,出现从众效应。同学们首先是服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认同班上倡导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内化为自己的较稳定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比如:不乱扔纸屑这一目标的达到,如果班干部没有做不到的,各组长也都做到了,那么其他的学生会自觉地努力约束自己,争取自己与他们看齐。这样,全班的不乱扔纸屑的集体习惯便逐渐形成了。

三、期中期末测标

期中期末以学生自测为主,对自己的目标达标情况进行测评。根据班级所订的目标,学生在品行上,遵守纪律上,学习进步上,学生生活卫生习惯成上等方面,人人自我总结,查找差距,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大家找出共性的问题症结,写出改进提高的计划。班委会对整个班集体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整个班集体的达标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努力的方向。班主任对总结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行疏导,并结合学生达标 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班级达标目标。

四、及时补标

班主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周末及假期,进行进一步的补习、巩固和改正。属于知识掌握方面的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及时与任科教师联系,集中为学生释疑解难。属于学生个别情况,班主任应认真帮助其查根索源,促其自我改正或提高。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6篇

计划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企业全年各阶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影响生产经营方面的关键性问题,针对性的安排计划措施,切实发挥计划指导生产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全年计划目标顺利完成的目标。

一、计划管理思路

计划管理总体思路:目标导向、积极平衡。

目标导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年度计划以上级单位下达或企业自订任务为目标导向。第二层是各个月度及阶段计划要以月度平均计划为参考,结合企业当期实际情况,以解决当期影响生产的主要问题为导向。

积极平衡就是在计划的具体制定时,在对采矿、剥岩、选矿、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平衡协调的前提下,制定进取型的目标计划,各项计划指标适当上浮,以确保在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指标未能按计划完成时,企业总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二、具体实施

(一)年度目标设置

在制定年度目标时,通过与矿山、选厂、销售、财务等下属单位的沟通,对各项生产、成本、销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参照上级单位下达任务,某公司制定了两个台阶任务目标,第一台阶目标为基本目标,是要确保完成的,即:矿山采矿600万吨,选厂处理矿石330万吨,另外270万吨矿石为外销。第二目标是奋斗目标,是经过各方面努力,奋力跳一下有可能够到得目标,即矿山采矿650万吨,选厂处理矿石340万吨,另外310万吨为外销。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均高于该公司上级单位下达任务,且不低于上年同期各项指标要求,体现计划制定的积极进取性。

(二)影响因素分析

1、该公司矿山为露天开采,采场目前分为北采区和东采区两部分,北采区可以正常出矿,但备采矿量仅有300万吨不到,不到全年目标的50%,如果仅有北采区出矿肯定达不到年度目标任务,东采区也必须要承担50%以上的出矿任务,但东采区在上年底刚进场作业,若想出矿必须先进行大量的岩土剥离工作。该公司选厂经过几年的运行,步入产能稳定期,若其原料矿石的供应充足,全年的选矿处理任务基本可以完成。因此该公司把生产经营的重点放在矿山东采区上来,进一步加快东采区剥离作业进度,促进东区早日出矿,从而有效缓解采矿压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该公司矿山以前为外包施工模式,采矿剥离作业大部分委托其他单位具体作业,本单位只有部分技术人员负责采剥作业的组织指导工作,东采区开采后,改为自行组织生产作业,矿山作业设备均为新购进矿山作业设备,工作人员也为新进员工,从上年底东采区施工以来,矿山作业设备故障频繁,矿山作业设备运转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要想加快东区剥离及采矿作业进度,必须有效提升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

(三)具体计划制定

1、该公司对东采区制定了三个阶段作业计划:第一阶段以剥离为主,第二阶段为见矿后剥离与出矿并重,第三阶段以出矿任务为主。在各月份计划的具体制定时,针对主要阶段任务,设置针对性的奖励条款。在第一阶段设置剥离任务专项奖,剥离计划加压,同时奖励增加,例如1月份计划剥离100万吨(达到正常作业能力上限),实际完成110万吨,则该公司不但按照工资结算办法,按1.1的工资基数比例矿山结算,同时在计划中设置剥离专项奖,只要完成100万吨的计划任务,就另外给予矿山一定数额或比例的奖励;第二阶段随着东区工作面的逐步打开,单项奖励逐步向出矿上转移,设置对剥离和出矿任务同时完成专项奖,第三阶段剥离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东区已可稳定出矿,但由于前期主要是北采区出矿,产能有限,整体出矿任务已经滞后于年度平均计划,因此为补上出矿欠账,出矿计划加压,同时设置出矿任务完成专项奖。

2、为切实解决前期矿山作业设备故障频繁、作业效率不理想的情况,公司在计划中制定了针对矿山作业设备的检修、配件供应及技改专项考核,将任务分解到单位部门及责任人,若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不能按计划提高,公司将对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若矿山作业设备作业效率得不到改善,其采矿剥离任务则也完成不了,其相关出矿、剥离专项奖也得不到。矿山人员对矿山作业设备的检修技改欲望得到加强,主动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四)实施效果

通过分阶段计划目标导向、进取计划配合专项奖罚等计划管理措施,该公司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均不但超额完成,并且明显超出预期理想目标,第一阶段剥离计划完成率达到110%,第二阶段剥离与采矿计划完成率均达到112%,第三阶段出矿计划完成率达到115%,全年出矿任务指标也达到111%,矿山作业设备故障明显下降,作业效率提高达2倍以上。

三、结论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7篇

一、高等学校应用标杆管理的必要性与优势

虽然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具有差异,但是其管理的核心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如何提高绩效,成为最优。因此,标杆管理虽然源于企业,但由于其具有学习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同样适用于高校等非企业组织。

1.高等学校标杆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如今,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成为了高等学校的发展趋势。在此情况下,学校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扩大。基于标杆管理的理念,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自寻标杆目标,自定学习内容、管理模式和自我考评等。值得一提的是,标杆管理与“比学赶帮”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以优秀对象作为追赶目标,学习其先进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并赶超目标。然而两者的出发点和源动力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标杆管理的出发点是竞争和如何优胜,源动力来自于竞争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比学赶帮”的出发点则是激励和帮助落后组织共同前进,并且是友好、和谐和一起进步,其源动力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来自政府或组织而不是自身且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标杆管理有一套极其规范的操作程序及指标,比学赶帮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力上,缺乏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逻辑框架。

2.高等学校标杆管理应用的优势

标杆管理在高校管理应用中具有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标杆管理具有的目的明确性,即向最佳实践进行学习。高等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与其他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比较、借鉴和融合,通过互相学习和竞争,确保学校的健康发展,及时融入并致力走在时代发展潮流前列。第二,基于标杆管理在行动上具有的渐进连续性,高等学校可采取平稳、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可使高校具有基础扎实、发展后劲强的优点。第三,由于标杆管理始终强调实践性,重视具体的实践操作,因此通过标杆管理可使由教职工的劳动与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构成的高等学校工作进一步务实和具体化。第四,标杆管理讲求实效性,高等学校可通过实效的绩效考核等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从而避免脱离实际、搞务虚、图形式等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因素。可以看出,标杆管理的诸多特性不但符合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将标杆管理引入高等学校实践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二、高等学校标杆管理的应用

将标杆管理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关键是归纳出一套可供高校有效管理的一般程序。笔者结合高校管理特点并通过借鉴标杆管理程序的流程,认为采用五步循环流程更为有效。

1.了解现状

要进行有效的标杆管理,首先要先对客观环境进行分析。高等学校具有社会属性即在社会大环境中生成和发展,其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如国内外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等;微观环境,包括学校的职能级别,如师资力量、财务状况等。其次,要对自身有合理的认识和评估,如自身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资源等。

2.确定对象

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及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认识和评估后,高等学校可进行粗略定位并找出标杆对象。然后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确定标杆管理的内容。一旦标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被选定,就确保了进行比较所需要的资源。依据可学性和可比性的原则,高等学校除了进行彼此竞争外还要开展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标杆管理作用。

3.收集数据

在确定对象以后,全面审视标杆对象的各个方面,如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教学模式、学校职能发挥等,可通过研究、调查和访问的方法开展数据和信息收集,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最后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保存。

4.分析调查结果

系统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找出其中的规律,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标杆对象具有差异的关键数据。通过关键数据的分析总结产生差距的原因并识别标杆对象成功的关键因素,如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学科研管理的水平、基础设施等。同时,考察这些因素在本校的执行情况,并参照标杆对象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从而为标杆管理的实施提供设计方案。

5.实施方案和跟踪结果

在分析调查结果后,接下来的首要工作为:具体实施计划的制定和相关责任人的确定,这样才能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然后,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管,如设置督导等,同时建立相应的周期报告机制。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检查上述步骤并找出原因,对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看出,上述步骤以标杆管理的目标为核心,彼此相互贯通,不断循环。

三、结语

论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8篇

(一) 目标成本的含义及作用

所谓目标成本, 就是企业按照市场预测的情况, 以最合理最具竞争力的售价和企业要求的利润为条件来确定必须达到的成本水平, 是企业产品生产之前预计控制的成本水平。目标成本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企业应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重视目标成本的管理, 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 目标成本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雏形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的, 在日本被称之为“成本企划”。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源于前苏联, 从思想上来看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强调节约和节省, 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业绩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并逐步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成本核算体系, 使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升。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市场要求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产品成本的竞争。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所形成的效益低、亏损重、效率低、浪费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很难短时间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中国大部分企业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会计成本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与现在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二、我国企业目标成本在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窄

在我国, 很多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注重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耗费进行核算, 往往忽略企业外部环境, 特别是企业在经营、销售、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目标成本管理。最后的结果是内外目标成本产生较大的差异, 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成本, 从项目的投产到新产品的上市, 其成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材料、人工、间接费用的耗费等制造成本, 应该考虑在整个生产周期内所发生的全部成本。

(二) 目标成本管理的模式比较简单

在我国, 大部分企业考虑的是实际成本, 即有原始凭证证明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 很少考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信息的使用侧重于财务会计信息, 往往忽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会计信息。实质上, 成本的构成不仅包括直接和间接用于企业产品生产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 从广义上讲, 成本的构成还应包括因管理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浪费与损失等隐性成本。如何对隐性成本进行管理和核算, 成为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三) 企业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在相当多的企业,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进行成本管理, 强化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部门的事情, 其他部门和员工仅仅是在完成成本控制的目标任务。主观意识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 很多企业不注重通过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来提高劳动效率。在工作中, 员工都是被动接受指令或任务,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其管理建议得不到重视和采纳, 这样大大影响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质上,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才能实施, 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真正上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会加大企业各种成本的发生。

(四) 企业缺乏成本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主动, 取得优势地位, 就要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管理情况基础上, 比较并分析其与本企业产品的优劣, 从而制定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和方案。

(五) 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欠规范

1. 成本管理目标不全面。

比如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中, 对资产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材料采购过程中最优经济订货批量等指标重视不够。以至于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明显, 有的甚至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2. 企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 资源稀缺性是指有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要对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优化配置, 以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如果资源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优化配置, 那么企业的经济就充满活力, 经济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否则, 企业就会出现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益的情况。

3. 成本管理中缺乏创新。

相当多的企业非常注重技术的引进和模仿, 比较注重从降低材料的使用和费用的投入等方面去进行成本控制, 而往往忽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要知道,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所产生的成本竞争优势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成本控制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4. 对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所谓的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 因竞争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市场上的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 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 这就是作业链。这种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 从而形成竞争战略竞争上的价值链 (Value—chain) 。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中, 成本管理者往往忽略对战略成本的考虑和管理。

三、改进目标成本在我国企业应用问题的对策

(一) 树立成本全局观的指导思想

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和创新不仅仅是要压缩成本费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国家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 要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系统, 满足企业微观管理的要求。

(二) 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

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首先要加强目标成本的控制。根据目标成本分解形成的责任指标, 控制各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次, 要进行目标成本的制定与核算。在目标成本制定的过程中, 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料, 如该企业的历史性资料、国内同行近期资料及国外同行的近期资料等, 经反复比较、分析、测算才能最后确定。

(三) 深化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主要包括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素质, 树立战略成本的管理理念;规范目标成本核算的相关基础工作, 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水平;实施标准成本制度, 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 深化责任成本管理方式。

(四) 全员参与目标成本管理过程

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要在管理工作中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 积极参与成本管理, 让每位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完成目标成本的管理。

(五) 要以顾客为导向谋求竞争优势

目标成本法是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为出发点, 起始于对产品价格的估算。而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等。而对于价格和功能的权衡选择也反映了企业的战略和对产品发展的需要。

在目标成本法下,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员企业的共同努力, 创造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实现供应链总体成本合理化, 不是单个企业功能成本的最小化。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剔除传统成本法, 实施目标成本法, 以有效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华.降低成本管理的战略思考[J].财会月刊, 2001 (14) .

[2]黄尚勇.市场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 1998 (8) .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9篇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 成本管理

引 言

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的总成本是指作为成本核算主体的开发企业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发生的全面费用。项目总成本由工程成本和非工程成本组成。工程成本包括土地开发成本、前期开发准备费、建造成本构成;非工程成本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各项税金等构成。通常在一、二线城市来说,工程成本要占项目总成本的80%,非工程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20%。土地开发成本占工程成本的40%~50%,建造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60%。随着国家对土地开发的控制,土地只能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方式获得,其费用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基本不被企业所控制,所以只有通过对其它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采用目标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获得成本优势的重要手段。

1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而言,其本质是事后控制。房地产开发各阶段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系统的、必要的联系,因此它仅能静态地、局部地反映各阶段的工程成本。而目标成本管理在项目开发构想之初就开始介入,贯穿于土地购买、产品的策划与定位、设计、施工及竣工交付、物业开办的整个过程,动态地、系统地反映各阶段的成本,达到事前控制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的成本管理对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力度的区别在于:前者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介入,形成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目标成本,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接近100%,而传统的成本控制多数是在施工阶段以工程招投标或编制预算的形式介入,控制力度约为5%~35%。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目标成本管理让不该发生的费用不发生,设定一个目标,其它各阶段的成本都不突破这个目标值,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注重在事后准确计算发生了多少费用,对已发生的项目在成本节约上已无更多的办法。

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的成本管理在效果上的差异在于:前者把投资估算、可研目标成本、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控制在既定的投资目标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及可能发生的偏差事先加以控制。而后者在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是相对独立的,计算所依据的定额亦各不相同,允许有各自的偏差,如投资估算误差为±20%~30%,设计概算的误差为±10%,施工图预算为±5%,通常出现“三超”的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是否实现预期效果不能确定,房地产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

2目标成本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仍停留在竣工項目的财务核算、竣工结算,部分企业已提前到施工阶段的招投标管理和预算编制,但也仅注重施工阶段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而对房地产项目工程造价起决定作用的土地购买阶段、产品的策划与定位阶段、设计阶段却少人问津,没有真正介入这些对项目来说至关重要阶段的成本管理,而从事这些阶段的策划公司、设计单位却没有承担起成本管理的主体责任作用,重要阶段的成本管理处于主体缺位的状态,只有依赖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填补这方面的管理空白。

3各阶段目标成本的确定与分类

目标成本可根据项目在不同阶段形成相应的目标成本,包括:

(1)可研目标成本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依据项目策划方案和经营思想及成本控制要点编制投资估算,作为项目可研目标成本。原则上,以后不同阶段形成的目标成本均应小于可研目标成本。

(2)计划目标成本

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可研目标成本、深化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思想以及进一步的市场调研结果等条件,修编可研目标成本,形成计划目标成本。计划目标成本中形成的项目经营思想是项目设计任务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目标控制成本

规划方案设计阶段,依据可研目标成本或计划目标成本、批准的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设计等条件,修编可研目标成本或计划目标成本,形成目标控制成本。

(4)预目标成本

项目开工前,原则上应完成施工图设计,细化目标控制成本中工程成本部分,确定目标成本中工程成本部分,形成预目标成本;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施工图设计,必须完成较完整的扩初设计,达到可对目标控制成本中工程成本进一步细化的目的,确定目标成本中工程成本部分,并形成预目标成本。

(5)目标成本

项目开盘前,确定目标成本中非工程成本部分,依据已确定的目标成本中的工程成本和项目的经营期、销售价格及销售收入,确定非工程成本,形成项目实施的目标成本。各阶段的目标成本均不应突破前一阶段的目标值。

4目标成本管理在设计阶段如何实现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安工程成本目标一旦确定,在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围绕该目标,结合方案设计阶段明确的主要技术原则,广泛开展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限额设计。选择设计单位时,设计单位承诺执行限额设计是投标入围的基本条件,合理确定限额设计指标,加强设计过程监督管理及设计完成后的评估总结。对于材料设备高性价比控制:根据项目定位,选用相应的材料设备的品牌,并关注环保节能要求。建筑立面和室内精装修设计的控制:目标成本是确定方案和评标的重要依据之一;投标文件应包括方案估算、主要材料的选用和价格。景观环境设计的控制:确定方案后,如估算超出目标成本,应在中标方案基础上做减法,达到成本控制要求。

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按照成本目标分解的内容及标准,以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对项目建安工程成本重新计价,并做到与分解后的目标成本一一对应,形成建安工程成本控制的施工图预算数据库。从对比数据中分析施工图设计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

(2)施工图设计成本在目标成本的控制范围以内,表明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效果较好,设计内容可以在下一阶段具体实施。一旦施工图设计成本超过目标成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主要部位,对施工图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修改,使修改后的施工图设计成本在目标成本的控制之下,或被项目决策者接受。

5目标成本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如何实现

房地产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建设周期中工期最长、建安工程成本支出最大且受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多的环节,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涉及到施工招投标、施工合同和现场施工管理等工作内容。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保证项目目标成本得以顺利实现。

(1)采用公开招投标或邀请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项目承包商。项目承包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好坏。选择一个施工能力较强,且有合理的报价的优秀承包商,施工能力较强,且有合理的报价,就能够保证项目的建设工期和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建安工程成本。因此,选择优秀的项目承包商是保证建安工程成本控制顺利实现的重要外部因素。

(2)签署全面完善的施工合同,为项目成本控制奠定可靠的法律基础。施工合同明确了项目业主和承包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建安工程成本控制而言,合同中应明确业主为了控制成本具有建筑材料的替换、设计方案的优化、合同价格的调整及承包商节约成本的奖励等法律条款,保证项目建安工程成本控制顺利实施。

(3)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从工程技术角度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4)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开展成本控制。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核实与支付、承包商索赔和业主反索赔的处理等。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重点在于形成建安工程成本控制的成本支付数据库,核实其是否在目标成本的控制范围以内,如果进度款超过目标成本,应对其进行重点审查,找出原因并对后续工程提出改进措施,保证项目实际成本不突破目标成本。

②协助项目承包商对建安工程成本进行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建筑安装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建筑安装材料的替换,基础工程、钢筋工程等隐蔽工程的核实等。

③加强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控制。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是正常现象,设计变更越多,成本控制越难。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增加成本的设计变更,节约成本的设计变更应大力提倡。

④索赔和反索赔的控制,重点在于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原始资料,按照合同中的有关规定,尽量避免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同时加强对承包商的反索赔,保证项目实际成本不因索赔而突破目标成本。

结束语

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第10篇

论文摘要:标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介绍了怀柔供电公司标杆管理的应用实践,指出了开展标杆管理所取得的成效和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今后怀柔供电公司标杆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期对其他公司开展标杆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论文关键词:标杆管理;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标杆管理、企业再造、战略联盟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在全球众多大型企业中都在应用,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标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并被视为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标杆管理的历史,针对怀柔供电公司标杆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期为其他公司提供借鉴。

一、标杆管理的历史和概念

1.标杆管理的历史

标杆管理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纷纷学习借鉴,形成“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如施乐、柯达、福特、IBM等行业领袖。那些通过标杆管理取得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都在五倍以上。

2.标杆管理的概念

标杆管理是指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得到不断的改进,并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标杆思维关注更优方法、更优流程、更优模式,追求目标、流程、成本、计划、信息、技术、知识、绩效的精细化。

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八个字,即:立标、追标、超标、创标。

二、标杆管理的种类

从适合企业类型的范围和内在的结构方式上,标杆管理可以划分为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操作性标杆管理和战略性标杆管理五大类。

内部标杆管理是以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的标杆管理,是最简单、易操作的标杆管理方式之一;竞争标杆管理是以竞争对象为基准的标杆管理,目标是与有着相同市场的企业在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绩效与实践进行比较,直接面对竞争者;职能标杆管理是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操作性标杆管理是一种注重公司整体或某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并找出达到同行最好的运作方法;战略性标杆管理是在与同行业最好的公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关注企业如何竞争发展,明确和改进公司战略,提高公司战略运作水平。

三、怀柔供电公司标杆管理应用实践

1.怀柔供电公司标杆管理现状

自20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北京市电力公司统一部署开展标杆管理工作以来,怀柔供电公司建立了常态标杆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及工作流程,同时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标杆管理已成为怀柔供电公司的日常工作之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逐年提升,人员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2.目前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重视程度不一。由于各专业体系指标权重指数不一,考核程度不同,加之有些指标投入大、产出小,导致各部门对指标管理的力度不一,对于难以提高的指标便放任之,影响了公司整体指标的提升。

(2)全员参与程度低。由于指标管理工作主要在各职能部室进行,各工区以及一线班组人员基本上接触不到指标管理工作,对标杆管理更是理解甚少,所以导致大部分一线人员对标杆管理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指标管理工作的开展。

(3)指标设置存在不合理性。标杆管理在怀柔供电公司还处在一个不断改进和摸索的阶段,指标的设置及分解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导致了一些指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考核结果,没有考虑现实条件。有些指标对网架结构依赖性很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网架结构,要完成指标只是空谈,但要完善网架结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区政府的大力配合和资金支持,实现周期长、难度大,短期内想要实现几乎不可能。

上一篇:生产调度职责下一篇:关于高中生有感而发随笔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