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2024-05-22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为保护血液透析室卫生人员职业健康,避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制定此制度,要求血液透析室全体卫生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有破损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进行隔离预防。

二、基本要求:①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做好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三、防护措施

(一)进入透析室前应更换整洁工作服、拖鞋,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透析室,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再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二)在透析操作中严格遵循手卫生和防止锐器伤的要求: 1.卫生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注意: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处理医疗废物时戴手套,处置后洗手。

(三)接触化学消毒剂等有害因子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皮肤、粘膜的直接接触,作好防护。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用时除做好防护外,应保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四)新护士进入透析室工作要进行健康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要注射疫苗并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每年定期体检,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经血传播疾病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条件允许可用温水),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③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填写《卫生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 HBV 或 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 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可参照卫生部印发的《卫生人员爱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执行。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第2篇

1输血科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与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人员和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

2.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输血传染病感染情况检测,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患有输血传染病的员工不得从事与采供血有关的业务工作。当发生阳性血或可疑阳性血污染物刺伤时,执行《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程序》,进行职业暴露的登记、处理,尽可能地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的几率。

3.工作环境卫生每日清扫,保持院内环境清洁卫生。垃圾箱每日清除一次,不得在院内焚烧垃圾、纸屑。

4.各科室应做到每日清洁,物品摆放有序,工作区应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好分区隔离工作。对工作的区域、设备、物品严格执行《消毒与清洁控制程序》,保持作业区的卫生整洁,由质量管理科定期对各业务环节的消毒和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5.工作场所有安全相关的标识和防护措施,工作区域内工作人员不得饮食、吸烟,佩戴影响安全与卫生的饰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从事与血液检测相关的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从事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贮存与包装等工作人员必须穿戴与其工作性质相适应的防护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或无菌服等。

6.在采血、检验、制备、储存、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指定区域安全放置血液和标本,避免血液、血液标本、环境受到污染。

7.严格执行中心制定的《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对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集中无公害化处置,避免交叉感染。

强化血液管理 保障血液安全 第3篇

近年来, 邯郸市党委政府对血液工作非常重视,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无偿献血热情日益高涨, 这为血液管理工作和无偿献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 邯郸市从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入手, 着力打造采供血长效机制, 严格进行采供血及医疗机构监管, 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目前全国不少地方时有“血荒”的情况下, 邯郸市仍做到了平稳有序的供应。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血液工作的管理

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保障临床用血和采供血安全是卫生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己任, 充分认识血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1. 大力推进公民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开展血液管理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 血液管理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血液管理的职能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要发动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宣传招募, 正确引导, 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提高群众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和参与自觉性, 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 使无偿献血成为全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强化血液管理组织指导。

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督导采供血和医疗机构健全制度, 完善采供血网络和服务体系, 加强临床用血基础建设工作, 协调制定完善血液管理法制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依法采供血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3. 加强临床用血安全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把临床用血安全监管工作作为血液安全和医疗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来抓,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不断强化监管力度, 打击和纠正临床用血中的违法行为, 督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 规范用血。加强对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血液安全和科学用血相关知识的培训, 强化对临床用血的考评工作, 要把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采用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和交叉互查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加强对血液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绩效评价, 并逐步建立健全血液质量、血液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血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二、完善机制, 加快采供血体系长效机制建设

采供血机构要严格按照《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增强血液采集、应急采供和献血服务的能力, 确保血液有效采集和临床用血需求。

1. 健全采供血服务体系, 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采供血机构要进一步提高采供血工作各关键环节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积极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 建立起整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机构服务网络。加强储血与备血相结合、淡季与旺季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结合, 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在宣传上做文章、在自身上挖潜力、在活动上建平台, 使血液采供步入急时不急、淡季不淡、平稳有序的良性运行轨道。

2. 加强采供血质量管理, 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要根据卫生部颁布《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进一步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全程管理模式, 保证采供血各环节安全有效。健全血液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监控采供血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实现对各岗位工作过程的有效监督, 持续增强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和完善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化规范化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特别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工作, 严格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 加强献血宣传招募。

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服务行为,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舒适方便的采供血环境。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经血传播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巩固和发展自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并不断提高数量比例, 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同时, 进一步规范献血流程, 健全高危行为献血者信息管理系统, 进一步提高对高危行为献血者的甄别和屏蔽能力。

三、强化监管, 确保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 临床合理用血既是保护血液资源的重要环节, 也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根据卫生部对血液管理“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要求, 医院临床输血成为影响血液安全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此, 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 切实高度重视起来,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积极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1. 强化依法执业和安全用血意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把临床用血管理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 严格执行血液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强化临床用血的质量管理,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医疗机构要开展好本机构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血液安全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血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完善临床用血评价机制, 研究建立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 引导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严格把握用血指征, 制订科学的临床用血计划, 促进临床合理用血。采取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开展技术创新等措施, 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2. 加强输血科 (血库) 软硬件建设和管理。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医院输血科和血库建设, 完善临床用血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按照卫生部对医院输血科 (血库) 的督导标准要求, 逐条对照, 配置输血科 (血库) 的人员、业务用房和设备设施, 保证临床用血管理和技术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强对输血科 (血库) 硬件设施的配备和从业人员临床合理用血的规范化培训工作, 提高从业人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输血科 (血库) 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临床血液配送相关标准流程, 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率和输血适应症的合格率, 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3. 加速推进临床用血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建设是临床用血管理的趋势, 对实现血液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 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技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和医疗机构要大力推进输血信息网络建设。采供血机构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网络信息共享问题。医疗机构要增强血液安全意识, 提高网络安全使用水平, 确保专网专用, 及时更新、传输信息, 保证网络系统正常、安全使用。

四、突出职能, 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 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才能持续稳定开展。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采供血机构及医疗单位的主管部门, 要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 积极开展献血公益性宣传和无偿献血科普知识推广;协调并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无偿献血宣传点和街头献血点的设置提供支持和保障;落实规定人员编制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强在采供血机构硬件设施、宣传投入、人员成本等保障性投入资金;切实加强和引导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全民无偿献血意识, 鼓励社会各界对无偿献血的参与和支持,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血液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了从无偿献血组织发动、血液采集制备到临床合理使用的血液采集供应全过程, 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共同努力, 健全并不断完善了无偿献血制度和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 为确保血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第4篇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第5篇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室简称血透室,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临床科室。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能最快速度地消除炎性介质与部分细胞因子,较早并及时地终止炎症级联反应,改善免疫排异性、微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痛苦[1]。血液透析室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工作任务重、应急情况多、专科性强、护理风险高的部门,若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我院特对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71±3.04岁;学历:文盲4例,小学30例,中学4例,中专1例,大专1例,本科0例。观察组男、女各2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6.58±3.45岁;文盲5例,小学26例,中学6例,中专2例,大专1例,本科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分别给予对照组、观察组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不安全因素

找出透析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透析过程出血、导管感染、护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针对透析过程出血的现象,对穿刺部位、透析过程观察、下机压迫止血制定明确要求;制定详细的导管护理流程与规范,便于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加强培训患者导管的自我管理;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法律意识及服务意识。1.2.2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制定应急方案,不断强化演练,保证护理人员能有效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定期检查维护机器,做好消毒卫生工作,保证透析机器性能良好;定期维护水处理系统,保证透析用水安全;完善记录规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严格执行班次内容,质控组长严格监管、按制度办事。1.2.3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严格要求透析患者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首次透析的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检测,对HBV阳性患者设立专机专区透析;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建议其到指定医院治疗。对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甲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抗体等检查;及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缓解其压力;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危险因素,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

1.2.4环境的安全管理

血透室严格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中规定的分区布局,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各治疗间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学检测一次。接班之间做好清场处理。并定期做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学及内毒素检测。为低龄、老年、危重等患者加床护栏;患者入室前更换指定病服、鞋子;严格控制观看人员与家属的出入。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制定的一百分制护理质量考核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若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附近2厘米有化脓、红肿、硬结等现象视为导管出口感染;导管血、导管节段及外周血培养同种细菌,视为导管感染。透析中出血包括透析进行中管道外出血、透析结束后压迫不当造成皮下出血。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以x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显示P<0.05,则视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82.50±3.20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评分(96.72±4.46分),导管感染率与透析中出血发生率较观察组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的观察指标比较(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值

22例数 40 40

导管感染 6(15.00)0(0.00)6.49

透析中出血

12(30.00)

2(5.00)8.66

P值 P<0.05 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指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护理制度、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身心安全。近年来,随着肾病患者数量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透析服务要求也有所提高[3]。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血液透析工作的效率。防范于未然,不断创新改善管理方案,加强透析管理制度,合理科学分配护理人员,使工作规范化;发现并处理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意识,保证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的安全。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质,能积极主动完成透析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建立乐观心态,给予患者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在保证患者透析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性[4-5]。

由以上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更佳,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导管感染率、透析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安全管理能大大减少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其护理质量,可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第6篇

【颁布部门】 黑龙江省卫生厅

【发文字号】 黑卫医发[2010]575号

【颁布时间】 2010-09-06

【实施时间】 2010-09-06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0年全省血液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市(行署)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34号)中打击非法采供血重点监督检查计划要求,我厅定于今年9月开展全省血液安全管理督导检查,现将《2010年度全省血液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工作方案》下发给你们,请各地按照检查方案做好迎接检查准备。二0一0年九月六日

附件1:

2010年度全省血液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保证临床用血,提高血液管理整体工作水平,依据省卫生厅年度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检查目的(一)督促各地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减少血液安全隐患

(二)掌握年度血液管理工作推进情况

(三)掌握采供血机构依法执业工作情况

(四)掌握落实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工作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依法采供血执业工作

(二)自愿无偿献血现况

(三)贯彻落实《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工作

(四)推进全省血液管理网络化建设工作

三、检查方法

(一)组织领导

组 长: 邢济春

副组长: 谢云龙

成员:各检查组长、联络员、业务技术专家。

(二)检查时间

2010年09月13日---9月30日。具体检查行程另行通知。

(三)检查方式

1、督导检查按《2010年度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制定督导检查计划,检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实施督查,督查以现场查看为主。

2、依据《2010年度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及检查表,重点检查中心血库。抽查中心血站及医疗机构(含储血点)。

3、在哈的省直、厅直医疗机构,哈尔滨市由省卫生厅另行组织检查,检查时间待定。

4、各级受检单位要做好迎检工作,写出书面汇报(含电子版)。检查组现场反馈,被检单位负责人要在检查表上签字。

5、检查结束后,各检查组于10月25日前上报工作总结及检查表。

(三)督导检查地点和分组

第一组: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伊春市

组 长: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副处长)一人

组 员: 省卫生监督所医政监督员一人

黑龙江省输血协会一人

第二组: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

组 长: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副处长)一人

组 员: 省卫生监督所医政监督员一人

黑龙江省输血协会一人

第三组:大庆市、牡丹江市、鸡西市、绥化市

组 长: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副处长)一人

组 员: 省卫生监督所医政监督员一人

黑龙江省输血协会一人

四、工作要求

(一)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防止威胁血液安全的隐患再度发生。

(二)各地市、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检查组的检查,加强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

(三)检查组在检查的同时,给予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指导。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员和单位依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决不姑息手软。

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第7篇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专项活动总结

根据陕煤化建设集团关于开展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我项目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是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的本职工作,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必须首先抓安全,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预防,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建设集团、铜川分公司的指导下,坚持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现将我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设。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抓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的提高。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安全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主要监管人员,只有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抓好施工现场及各施工项目的安全工作。按照上述思路,我项目及时建立健全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实行初犯教育、再犯重罚、隐患检查、事故分析、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认真整改等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安全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要将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包括(塔吊司机、电焊工、架子工、电工等)必须持有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的有效证件持证上岗。同时项目部搞好所有进场作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提高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3、抓好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位置环境、设备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危险作业部位的检查、各种防护措施的保护等:施工前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性、施工工艺、特点、难度、注意事项等,向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避免出现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4、目标管理和监管体系

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并制定了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对辩识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重点监控,落实专人进行监护,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整改,从而确保了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均在受控状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规定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和一切安全设施。

5、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项目部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了进场教育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试。同时,充分利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文化素质。增用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进行宣传。通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6、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检查。

我项目部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的布置和动员,要求项目部采用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手段,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活动,深化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活动期间,我项目部施工现场张挂宣传横幅4余条,检查出安全隐患15条,并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检查出的隐患均按照责任区的划分,由安全管理人员复查,隐患均已得到整改。通过检查等各种管理手段,有效的抑制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7、加强对大型机械设备管理,严格控制重大事故发生。为了使机械设备安全为生产服务,按照铜川市安监站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流程,我项目部对大型设备租用、安装资质严格加以审查,对不按程序要求安装的塔机严格加以控制,并要求整改到位。另外,加强对大型机械的报验备案。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安装质量。

8、强化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检修维护保养。

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和效能,减少机电事故,提高机电人员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操作水平。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要求各单位机电队长针对本单位所辖设备每天进行巡检,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设备完好率,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项目部将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欠缺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安全措施费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械的管理,使我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新的一年再上一个台阶。

陕煤化建设集团铜川分公司第二项目部

2013年4月16日篇二:2013年安全监督站全年工作总结(4)2013年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考核等措施,公司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明显提高,实现了安全生产。

现将2013年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安全监督站基本情况

安全监督站目前共有员工21人(党员10人)(子女工6人),其中站长兼书记1人,副站长2人,综合资料岗1人,路检路查、gps监控及二线检查2人;3个人工岛占了6个人。平均年龄39岁,最大51岁,最小28岁。有3人存在高血压等不宜长期驻岛人员。

二、2013年各项指标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3年9月份,安全监督站用完成共组情况见下表:

三、2013年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 1)、突出重点,严格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加强施工现场的hse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监督站参加了公司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hse检查。日常管理中,安全监督站及时掌握每一个施工现场情况,做到了对每一项重点施工、直接作业环节的监控、检查到位,并特别抓好了现场检查监督。如遇到搬家吊装作业、活动解卡、酸化、压裂施工都安排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监督上井把关。通过以上监督检查,现场文明施工等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都进行了拍照,对问题和隐患下发了整改通知单,检查结束后与现场员工进行沟通,对隐患问题与以往的事故相结合,使用深刻理解到隐含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各基层单位,按“轻重急缓”的原则,逐一进行解决,做到能现场整改的马上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列出整改计划,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并做到举一反三,反复检查,反复整改,进一步堵塞了管理漏洞。

2、及时剖析通报隐患问题

充分利用阅月度生产会、井控安全例会这个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及

安全信息共享,通报当月监督工作情况及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公布当月监督考核情况;对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深入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隐患整改措施和建议,并对下步安全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求并进行安排部署。

4、加大安全巡查力度

强化日常巡查、月度大检查和节假日专项检查。2013年配合油田公司安全海监处xx次,车辆联合检查xx次,配合安全环保科展xx次月度安全检查、体系内审3次,共查出问题1045个,其中井下内部xxx个。一一进行了消项整改。安全监督站坚持日常巡查,全年(1-9)共巡查xxxx井次,春节期间坚持24小时巡回检查制,国庆节7天共计巡回检查xxx井次,保证井下作业队伍每天每口井至少巡检1次。重点井、关键工序保证加密巡检频次和力度。

5、坚持对重点井、人工岛井实施驻井监督

确保重点井和人工岛井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站坚持现场驻井监督,除了对2号、3号、4号岛施工井实施24小时的监督服务外,对存在风险较大的施工井(带压作业、含硫化氢井、高压井连续油管排液等)也派人驻井监督。今天国庆节期间,施工的np23-p2002井作业时硫化氢浓度最高达到200ppm,为了保证该井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站提前上手,超前谋划,开始作业前就查阅该井前期作业情况,知道上次作业时该井就有硫化氢。9月27日-10月6日安排监督实施24小时住井监管。使此类井施工全过程得到了有效的监控,确保了较大风险井的施工安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抓好节日期间安全生产。按照公司要求,安全监督站安排了节日干部值班表,并且做到了“双保险”每天至少有2名站长监督值班。切实做到了有施工现场就有领导干部带班。

7、换位思考收获颇多。今年4月份以来,冀东井下作业公司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安全监督实践”活动,xx名一线单位和二线单位干部作为安全监督,走进一线井站进行安全活动实践,通过换位体验,提高对安全监督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下一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做好基础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

构建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切实做好夏季十防,冬季八防的监督检查工作。在现场通过与员工交流、对近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安全监督站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查找出自身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工作。出台了《井下作业安全监督巡回检查管理规定》,这一管理规定有效提高了,监督质量,规范了监督检查的时间和方式。加大了夜间的监督检查力量。保障了安全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安全生产本身固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永无止境的。通过一系列监督检查、宣传教育、扎实工作,安全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尽管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人违章违纪,冒险蛮干。工作人员在安全措施的落实和周围环境的查找不认真,存在大意和侥幸心里。

2、人员作风不积极,技术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差,处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习,完善自身所处岗位工作的不足。

3、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做的还很不够好,不够细致,缺乏针对性,有些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仍然很缺乏,安全意识仍很淡薄,侥幸心理、习惯性错误大量存在,员工三违现象仍比较普遍,这都体现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今后仍需要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

4、安全监督员自身学习足够。掌握的标准不一致,执行标准有待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学习,要给监管人员补充正能量。不能 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水平上。

5、部分干部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能把安全生产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将生产效益放在第一位,6、施工现场仍然存在一些习惯性违章和低、老、坏现象等。个别员工认为,低老坏现场不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重大事故,不会发生人员伤亡、井喷等事故。往往对此类隐患问题走过程。

四、2014年工作计划

1、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是安全监督的手和脚。身为一个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做到检查别人的同时自己方可熟悉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

2、重点井、三高油气井、含硫井实施24小时住井监督。通过2013年的np23-p2002、np23-p2009 两口含硫井,24小时住井监督有效的实施的旁站监督,对安全生产环节层层把关,确保的安全工作篇三:安全监督员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监督员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自2012年3月份以“安全员监督员”工作以来,一直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做为现行本职工作的追求目标。自肩负这个重任后,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在现行岗位上任职来,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在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我非常珍惜这个安全角色,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充实。现将个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1、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思想上围绕爱国爱党,行动上处处想着中队利益积极上进,协助领导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法规宣传及传达,扎实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坚定地履行《安全目标责任书》承诺,确保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管理中敬业爱岗,严谨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对安全意识淡薄、经验不足、怕麻烦、惰性思想作祟的苗头,通过安全活动、安全例会进行分析并扼杀在萌芽状态。同中队干部职工一起学习安全方面技能知识,吸取分析事故案例,总结事故教训,不断增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只要利于中队发展利于安全生产的,自己身先立足。

2、在领导的正确引领下,认真对中队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安全职能监督,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中,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坚决狠抓无证作业,坚决惩治其他安全违规行为,使自己能够掌握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与薄弱环节。

3、通过每日安全巡视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天天能到现场检查安全生产、每月分四次对中队所有辖区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车辆设备进行检查,落实督促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和保养,使所有设备能健康稳定运行。

4、积极主动牵头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做好“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活动,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工作,做好每年的安全月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以严、细、实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上级的表扬。

5、认真履行职责,在落实“安评”工作中严把安全关,组织相关人员切实做好查评工作,不徇私情、严格执行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改善了中队的安全局面。

6、今年的安全工作围绕“安全标准化”这一管理体系,主要从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三大方面开展。刚开始从事安全工作时,工作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在工作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在短时间内熟悉各项业务,我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安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锻炼自己逐渐称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员。

7、多多扎根工作一线,广泛吸取各方经验。在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投身到工作一线,因为那里能给与我成长的充足养分。只有真正扎根于工作一线,才能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有更深入地了解,促进我更好的工作;与生产一线的职工多多沟通,广泛吸取各方经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拓展我的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8、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上级、同事、队员的交流比较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出现摩擦。这就要求我摆正态度,积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年轻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得心浮气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很可能考虑不够周全,头脑一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努力避免。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同事的关系,积极乐观的帮助有困难的同事。

9、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和综合督查。在全国“安全生产月”到来时,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如:“三违”“三不伤害”等活动,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队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等专项培训。不断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真正使其从“我要安全”向“我能安全”转变。并让职工彻底的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及“全国安全月”的由来等安全知识。

10做好车辆设备管理工作。每天一工作,我都会立即着手对车辆设备检查。近来,上级对设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设备管理不到位,中队很有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所以我们要确保车辆设备完好规范。

11、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做到安全事务心中有数。我在中队积极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并认真开展隐患排查登记工作,切实对治理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为队员配备劳保用品;对生活区和工作区实行每月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电气线路的检查,防止发生电气火灾和触电事故发生。认真听取、收集班组的合理化安全建议和意见,向上级切实反映职工的安全心声。

12、依据上级的通知精神,我协助中队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建立了生活区安全巡查制度,并制定、上报了详细的各项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积极组织中队队员参与应急预案演练,在演练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确保真正时刻来临时,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13、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成更进一层的扎实蜕变。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知识的海洋也是浩瀚无边的。我在工作之余,也在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熟读相关安全生产法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多多查阅相关安全技术知识,真正做一个新时代、新思想、有内涵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浅谈血液透析用水安全管理 第8篇

自来水经过水处理产出反渗水,然后在血透机中生成透析液。透析过程中,按500ml/min的透析液流量计算,患者每次治疗四个小时,那么就有约120L的透析液经过透析器半透膜与血液进行溶质交换。如果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达不到标准,在如此大接触量的情况下,透析液中的离子或有毒物质就有可能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血液中进入人体,如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患者产生急性或者慢性的各种症状。例如水硬度过高会导致头痛、恶心、乏力、高血压等硬水综合症;透析液中过量的氯、氯胺、铜、铁、铅、锌和硝酸盐会导致溶血症;过量的铝离子可导致铝中毒而转化为骨病、贫血;透析用水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热源反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透析用水的质量跟患者的很多病症有关,透析用水的质量决定着患者的透析质量及安全,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透析用水的安全管理,把透析用水的监控和检测列入日常工作中。

2. 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2.1 规章制度建设与按规章制度科学管理

水处理环节是整个透析过程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指导各种操作。对水处理间,应制定水处理间管理制度,水处理间应保持干燥,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水电分开;水处理间应有专人管理,保证整洁卫生,大门应该有门锁,不得随意进出,出入门要登记。对水处理操作,应制定水处理操作规程,对于水处理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步骤来操作,使用前须对操作者进行培训,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对水处理的保养与维护,应制定水处理的保养维护制度,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做好维护保养记录,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参数校对。对于清洗消毒,应建立相应的清洗消毒制度,保证主机与后级管路每隔1~3个月清洗消毒1次,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2.2 水处理设备的证书与标识规范

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水处理系统的标识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AAM I标准建议所有水处理装置必须标贴以下内容:装置类型、作用功能方法、检测方法;生产商名字、地址和联系电话;使用方面的适当警告;防止不正确连接的标识;水处理的流程图必须贴在水处理房间内;所用系统的水管必须有流向箭头的标识;所用系统的阀门必须有阀门记号,须有停水、停电及重要部件出故障的应急措施。

2.3 水处理的质量控制

建议透析用水的水处理系统最好采用双级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可以得到更加纯净的反渗水;供水采用直供方式,可以减少水箱带来的二次污染。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石英砂过滤器应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次。一般每年更换1次;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次;树脂软化器中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年更换1次,再生装置的再生周期为每2天再生1次;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微米,一般2个月更换1次;反渗透膜每2~3年更换1次;主机与后级管路每隔1~3个月清洗消毒1次,每次消毒完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

3. 透析用水的质量监测

透析用水的检测分为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

3.1 理化指标包括反渗水的电导率、PH值、软水硬度、游离氯和氯胺浓度,还有化学污染物情况。

反渗水电导率正常值约10 u s/cm。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6~8的正常范围。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软水硬度小于17PPM。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其值参考美国AAMI标准(见表1)。

3.2 卫生指标包括反渗水细菌测试和致热源LAL测试。

反渗水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小于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要求细菌数小于2EU/ml。

总之,透析用水安全管理关系到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长期的生存率,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透析用水安全管理,从制度上保障透析用水安全,从行动上一丝不苟地做好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保养与监测。

参考文献

[1]陈斌,王艳丽.血液透析水处理的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1,12:32-33.

[2]王玉荣.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安全监测及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9,9(7):77-79.

[3]左力.透析用水与患者安全[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4.

上一篇:2024年殡葬改革方案下一篇:我的足球梦征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