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

2024-06-19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精选5篇)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 第1篇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900字

还记得这样一首小诗:“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走上月台,流动的脚步中或带着悲伤、惆怅与苍凉,或含着快乐、希望与满足。在这里,没有不变的尘埃,只有永远向前的脚步。即使在苦难中,仍执著地寻找天堂。

张爱玲说过:“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苦难中的天堂,也需在刺破苍凉后,方能寻得。一个在苦难中挣扎了一生的文人,一个在冤曲中舞出华彩篇章的舞者,一个滋养中国人千年的大文豪,在苦难与孤独中创造了一个至高的精神天堂——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如梦的人生,东坡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冤案的打击,思想的排斥,亲友的离散无一不对这个单纯的文人形成一种生命的苍凉。但苍凉不是绝望,黄州赤壁,俯仰之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密州出猎,仍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苏轼虽被贬逐,但却因这放逐的苦难,而成就了千年不朽的精神天堂。曾经的他,不负己心。今天,这种苍凉的美丽仍回荡于我们心中,苍凉之下,仍有美丽。

由古及今,当东坡在历代中国人精神天堂中崛起时,我们正演绎着一段艰难的航程。走进附中,当曾经的光点淹没在霓虹之海时,我们迷失了方向。迷茫中,我们跌跌撞撞走过了一年。课堂上的浮想联翩,考场上的手足无措,当曾经的豪言壮语在一次次失败中化为泡影,我们就乱了阵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匆匆,容不得我们的脚步再散乱。心,不要再流连过去的辉煌,而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不要感叹生活的无情,因为它总给我们两个选择,在成功里,你可以选择享受或是攀登下一座险峰。在失败里,你仍可选择放弃或是不懈努力。永不言弃,即使在苦难中,仍可以追寻天堂。若是没有结束的伤感,哪来开始的可贵;若是没有离散的不舍,哪来相聚的欢乐;若是没有失败的痛苦,哪来成功的.喜悦;若是没有刺透苍凉的漫长等待,哪来苍凉下蕴藏的美丽。

在苦难中,为何在结束的月台上停滞而不是赶上下一班开走的列车;为何总因离散落泪丽不期待欢聚的一天;为何总沉溺于失败的颓废,而不去攀登人生的高峰。

让我们相信,无论多艰难的现在,终将化为记忆与过去,当生命之船扬帆起航,永不疲倦的遥渡,是你唯一的彼岸,苏轼选择了在苦难中寻找天堂,而我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 第2篇

每次读刘墉先生的书,心都变得好柔。有时候中途突然看不清书里印刷的小字,才发现泪水,已然不知不觉盈满目眶。一口气读完这本《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除了泪水,也许只有这篇文字,能表达我内心的震颤。

书中的七个章节,字里行间满是作者认真却宽容的人生态度。在“寻找人生”中,一篇《再给他一个明天》,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受。

故事里有已然没有了四肢的乞丐,有重度智障儿启智中心里无法控制自己会伤害自己的女孩和因为不能弯腰连坐都无法坐的男孩,也有终身必须依赖静脉注射高蛋白营养液维持生命患有“坏死性肠炎”的十一个月的小女婴。人们时常说,活着,就要有意义。可是,像这样的一些生命,看不到明天,我们是否还该支持他们活下去甚至耗费那么多钱财和人力只为他们那可以预见的少得可怜的没有希望的明天?

每一次走在街上看见行乞的残疾人,我都会放一点钱在他们乞讨的碗里。因为觉得他们很可怜,别人都有健全的身体,他们却没有。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朋友走在街上,遇到一个个子很小并且没有四肢的残疾人,朋友把钱递给他后对我说:“不因为他不健全,只因为他还有活下去的勇气”。朋友的话让我愣住了,那确然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面对这些残疾人,许多人不曾给予同情,甚至会说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而有的人,会带着同情给一点钱,正如以往的我一般。然而这些可怜的残疾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鼓励,支持,和尊重。鼓励他们努力地生存下去,支持他们艰难地活着,尊重他们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们对生命不灭的执着与仅存的,哪怕一丝,热忱。

当我们还有能力把生命过得有意义的时候,是的,我们必须,也应该把生命过得有意义。然而,如果生命残缺了,甚至无法再赋予任何意义了,那么活着,只为活着。不要看他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只因为那还是一个生命,就值得存在,就不应该放弃,就应该得到尊重。那些重度智障的孩子,他们从一出生就没有过正常的日子,平凡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奢望;那十一个月大却已无法确定能否为她唱生日歌的小娃娃,才刚有了新生的希望,却已要面对死亡的绝望。他们一生都不曾好好地活过,她一生,都没有多少个明天。正如作者所言:“是因为他反正无望,就不必帮助,帮他也是枉然,而放弃他呢,还是正因为他看到的明天太少,而应该优先地拥有明天?”

时常为自己平淡的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开始懈怠自己的人生;时常认为自己反正还有无数个明天不如今天就无所事事;甚至拥有了一切却依然不满足总说自己不快乐;从来不会感恩反而一味怨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想想那坚持活下去却无力再有所作为无力去完成已碎梦想的人,想想那无法平凡地过枯燥日子的人,想想那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人——是生活真的索然无味,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品尝;是明天真的何其多,还是我们根本没想在生命中有所作为所以从不知每一个今天的短暂;是真的从来没有过一丝快乐,还是自己从没有意识到世上居然有许多一直在悲惨中度过的生命;是上天待我们太薄,还是我们自己从不知足要求得太多?与他们相比,我们是那么地幸福幸运,每一个人都得天独厚,每一个人都健康美满,难道我们还不能看清平淡生命的价值,难道我们还不能悟起每一个今天的珍贵,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虔诚地感恩,感谢主,让我们平凡地活着看得到明天并更努力地生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负上帝给我们的恩赐?试想,如果今天,是我们成为了失去四肢的残疾人,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继续生存?

当然,幸运如我们,生活也并非就一帆风顺,常常不免遇上挫折,磕磕碰碰。只是人生,本来就充满苦难,如果我们连承受苦难的坚强也没有,又如何承担得起整个沉重的人生?被荆棘牵绊过,方知时间的有限;失去过,才明对拥有的珍惜;也只有承受过苦难,方知平淡的可贵;舔尝过苦楚,才明快乐的含义。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那些可怜的悲惨的人们;好好活着,认真活着,不管你是一个残缺的生命,还是健全的幸运儿,只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尽管它四处是磨难,沿途是困难,但它,却是一个苦难的天堂。如果你用心去走,在磨难中学会珍惜和尊重,在困难中学会努力和坚持,那么,这,就是一片乐土。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 第3篇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农村小学生,兴趣,游戏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体验学习”, 即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去实践、参与和内化。在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尽量运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来组织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乐于竞争、乐于学习, 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春眠不觉晓, 英语真奇妙】——游戏教学的现实意义

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薄弱, 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又缺乏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而他们学习英语的起点本身就比城里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晚了几年, 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会自制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卡片、头饰或者与教材配套的磁带来进行教学, 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随风潜入夜, 花开遍地艳】——游戏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1、游戏设计针对教学目标——迸发激情

在课前热身环节我们可以设计情景式的表演活动, 扮演小动物、听音猜词等课前小游戏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这样的氛围会感染每一个人, 在这样的气氛中你还会开小差、睡觉吗?

2、 游戏教学渗透教学过程——锦上添花

在学习词汇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有节奏地发音和拍手来记住这些单词。如教学seven o'clock“Dick, Dick!Seven o'clock”, 让学生边说边拍手打拍子:Dick, Dick!Seven o'clock.拍手的节奏是“啪, 啪, 啪啪”。

3、游戏教学联系检测——点睛之笔

(1) .猜猜猜:

a.What is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three?

b.What word has three“e”s and one“h”s in it?激励他们快速的记忆巩固本课所学词汇。

(2) .转转转

教师事先准备本节课重点词汇的“幸运转盘”, 让学生至黑板前随意转动转盘, 停在哪里, 学生就立即组合该组字母成为一个单词, 转盘大致结构为: (表一)

三、【返景入深林, 都有好心情】——我的教学实践

我们班级的学生70%都是留守儿童, 在家得不到家长的辅导, 所以导致很多孩子成绩下降, 学习兴趣下降, 所以这就更加彰显了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 在课前铺垫中我首先与学生进行自由交谈, 和个别学生的表演飞翔的小鸟和长鼻子大象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头饰和图片复习动物词汇。

(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小游戏的穿插把学生从文本学习引领到生活中来, 开启“英语思维空间”。

四、【借问酒家何处有, 快乐沉醉汲取多】——农村特色游戏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面是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总结的几种趣味性较强的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小游戏:

1、词汇小游戏:

(1) .“联想”游戏:

(1) 教师给出一组图片, 让学生联想相关的单词。如本案例涉及的数字6, 教师可以给出石榴、骰子的六点、六个苹果或六只小鸟等, 学生立即反应出six。

(2) 教师给出一组词汇, 学生联想出相关的单词:

a.student blackboard teacher→classroom.

b.books quiet lending card→reading room.

(2) .数字炸弹

学生拿出事先自制的数字 (本课所涉及词汇) 卡片, 请一名学生至台前说“three”, 其他学生立即举起此数字, 举慢的或错的同学抱头, 其他生齐说:one two three bomb!

(3) .哑剧

学生看老师的口型猜单词, 不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清老师发音的口型, 以纠正发音上的个别误区, 一举两得。

(4) .传声筒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 教师悄悄地告诉每组第一个学生一个单词或一句话, 该生悄悄地往后传, 最后一生说的最准确的为优胜组。

(5) .拍篮球

在教学数字1—20时, 可以让学生采用边拍篮球边数数的方式巩固数字类词汇, 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嘴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句型小游戏:

(1) 、神医

生A将眼睛蒙住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另一生B作生病哼哼状:“I’m ill.I’m headache.Ayo!Ayo!”, 生A答:“You’re xxx.”回答正确即为“神医”, 否则换另一同学, 此游戏有效巩固词汇与句型。

(2) 、唱“反调”

词汇:一生领读单词音量大、语速快, 其他生则音量小, 语速慢, 反之亦然;句型:一生问“Do you like peaches?”另一生摇头但回答“Yes, I do.”或点头答“No, I don’t.”

(3) 、Have a chant如5B《Unit 6》:

Eyes, eyes, shua shua shua;→用手指眼睛, 眼睛跟着shua的节奏夸张的眨三下

Nose, nose, (smell) ;→鼻子夸张的“嗅”三下

mouth mouth, (kiss) ;→嘴唇合拢, “亲”响三下

Hands, hands, (clap) ;→双手拍三下feet, feet, (stamp) ;→跺三下脚

Hips, hips, (fart) .→屁股扭过来作放屁状→噗兹、噗兹、噗兹

(4) 、Sing a song

游戏教学也可以“有声有趣”, 例如:我在3A《Unit1》中运用的欢快的英文小歌曲: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 a bird in the tree (作小鸟飞状) .I can see a dog drinking tea (一起叫“汪汪汪”) .Ha Ha Ha.

在天堂小镇寻找白色艳遇 第4篇

巴里省内有个叫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的小镇,这个意大利名读起来好拗口。阿尔贝罗贝洛的意思是“美丽的橡树”,故它被意译为“美丽的树”小镇,简称“丽树镇”,又称“天堂小镇”。浪漫的意大利人还惊叹其为“旅行中不能错过的白色艳遇”。

存在数百年

阿尔贝罗贝洛建在两个小山丘上,这里只有1.1万人口,但因为城内有1400多个特鲁洛(Trullo)(复数为trulli,特鲁利)建筑而出名,尤其是在1996年特鲁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顿时身价百倍,备受瞩目,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车子快到阿尔贝罗贝洛的时候,附近的田野就开始有不少特鲁利出现。只是远远看去,阿尔贝罗贝洛小镇的特鲁利更多,而且更集中。

特鲁利在当地是“圆锥顶房屋”的意思,这种白墙黑顶的石头屋已经存在数百年,正确年代则无从稽考。这些古老石屋早就被纳入意大利的古迹之一。成为世界遗产后,历史价值更高。

据说,当年的农民们在旷野劳动得累了,要建个简陋窝棚歇脚,便从附近地区随手采集石灰石块粗糙堆砌而建成简易的特鲁利。后来,许多没有土地的农民来到普利亚地区,也选择这种简易方式建成窝棚。时间一长,就习惯把特鲁利当成真正的家了。谁会料到这些简陋的乡间居所在今日成为无价之宝?

像蒙古包

特鲁利风格建筑有一个典型的圆锥屋顶,像印第安人的帐篷,像蒙古包,也有点像北京窝窝头形状的石屋。这些石顶屋是用方形的石灰石堆成,堆到一定高度后再用片状的石板往上叠砌,逐步收窄封顶,就成了圆锥状的尖顶。特鲁利门窗小又少、石墙厚、屋顶高,屋内冬暖夏凉。只有门与地板是木材,圆锥顶的石板是灰黑色,墙壁内外一律用石灰涂成白色。

屋里无柱无梁,石板之间也没有水泥等粘合剂。圆锥顶的大小尺寸各异,它们可能相互连接或者比肩而立,以形成房间互相连通的复杂式样。住户常在尖顶上安放一些宗教性的装饰品,以及可以抵挡厄运的符咒。

逃税而建

这些圆锥屋顶是住户为了逃税而造的。据说是因为每年国王的收税官员都要以房屋为单位向农民收税。由于房子盖好就得开始缴房屋税,居民就在官员来巡察时随手拆掉屋顶或推倒一堵墙,乱石一堆的已表示房子还没完工,如此就不用缴税。等收税官一走,农民就迅速砌叠屋顶或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由于旅客蜂拥而至,现在大多数特鲁利内部已被改造成旅店、食肆和纪念品商店,外部则保留古时的模样和风貌。有一间属于当地旅游局的特鲁利,展示住户的家居情况,允许游客进去浏览。屋子的面积大约有20平方米,中间有一张大床,有卫生间,客厅和厨房,四周摆了些简单家具,非常洁净清凉。

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经过大大小小的特鲁利。最后来到小镇的购物街,都是石顶屋翻新而成的,出售土产和手工艺品。年轻的艺术家用建造特鲁利的石材敲打成小块石料,制成大小不同的微型特鲁利,供游客购买带回家纪念。 (编辑/唐馨)

论苏轼在苦难中的生命超越 第5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许多人都在探讨其中的奥妙。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到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无不探幽发微,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里我就以苏轼被贬作为切入点, 谈谈苏轼于生命苦难历程中谱写出的人生华章。

一死钻“牛角尖”, 不会见风使舵

大凡钻牛角尖者, 往往认死理。常常只顾自己的想法, 而不顾及别人的想法。他们自己有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 还轻易不会改变。只要他认为于国于民有益, 就至死不渝地坚持。一个人太“钻牛角尖”, 就会被人视为敌手、视为障碍, 在绕不过的前提下就会被想方设法地排除掉。

苏轼就是这样, 他明知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 却还多次上书表示反对。认为变法不能急躁冒进, 认为道德风俗为国家存亡之所系, 这些论调都与王安石不合, 苏轼的行为引起了变法派的强烈不满, 因此, 有人联名攻击他, 有人趁机陷害他。尽管他对其中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的措施有所赞同, 但也免不了被贬出京的命运。

后来, 反对新法的人掌了权, 大刀阔斧地全面废除新法。按理他该过好日子了, 可不行, 他老毛病又犯了。他认为, 对新法应“校其利害, 参用所长”, 有许多地方可改, 但不可尽改。为此他还和当朝宰相司马光争吵起来。旧党人物纷纷攻击他, 朝廷只好让他出知杭州, 最后被贬到海南岛。由此可见, 他既认真又不会见风使舵。

他这种人不会见风使舵, 不会看谁势力大就靠谁, 甚至不会因为感恩而放弃自己的见解。他们判定事物的标准不是别人怎么看, 而是自己怎么看。是否与内心的原则冲突、与大局利益冲突。他不随波逐流, 坚守自己的精神国度, 所以他注定要忍受奚落、忍受孤独, 甚至忍受被贬迫害。因为他以事实为根据, 而不是以个人荣辱为优先, 因为坚守原则从而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所以他永远不会对现状完全满意, 所以他总是倒霉。

如果让苏轼八面玲珑、人云亦云、落井下石, 比杀了他还难受。正因为有苏轼这样的人在, 我们才知道这世上还有公理、良知和正义, 让许多在艰难中生存的人, 不致对人世完全失去信心。这也许就是这些人生存的意义。正因为有苏轼这样的文人在, 中国的文化才呈现出绚烂的光辉。

二坦然面对苦难, 豁达看待苦难

东坡被贬, 不是偶然, 而是性格使然。他深知, 自己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必然使他多经历风雨;但他并不畏惧, 而是以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坦然面对这一切风雨。正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写的那样:“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生中要经历许多的坎坷与曲折;他愿意在风雨——一蓑烟雨之中度过一生。这是东坡对待人生风雨的豁达心态的写照, 也是他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的写照。

黄州、惠州、儋州, 这一路被贬, 不仅没有打倒苏轼, 反而成就了苏轼。苏轼以其达观和智慧, 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升沉之间, 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封书信, 各种文章数以千计, 于被贬中创造了文学史上的辉煌灿烂, 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苏轼在苦难超越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文人墨客。正因为有苏轼这样的文人, 中国文化才有一种沧桑的厚重。

苏轼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压倒;不仅是源于他乐观的心态, 更是由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永远含笑面对人生。黄州的生活对于苏轼来说变成了一种享受, 他在此地交游, 在此地为文, 豁达的心境, 使他享受着这里的月光和美景。例如《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牵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在夜晚无人时自己独自去游览东坡, 那种超脱、那种乐观、那种置身事外、那种怡然自得正是源于他能坦然地面对苦难, 让自己的心灵在自然景物的洗涤中归于宁静。即使晚年贬谪岭南, 处境艰危, 他仍然随时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如《食荔枝二首》其二云:“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轻松的笔调中, 透出的是独立不倚的个性文学, 浸透着苏轼感人至深的真情。坦然地面对苦难, 微笑着面对生活;由此生发的澄明心境, 使苏轼即使处于苦难还能留有人生中最真、最纯、最动人的情感!

文学, 寄托了苏轼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最能代表这种向往的是那首极富浪漫色彩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篇写得酣畅淋漓, 摇曳多姿, 结句云:“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些渗透真情的文字不仅表现苏轼在苦恼人生中的真诚愿望, 也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幸福的共同心声, 更折射出他能坦然面对苦难豁达看世界的心境。

三勇于超越苦难, 折射出深刻的生命意识

苏轼仕途坎坷不平, 但他在苦难的超越中无不透出一种深刻的生命意识。他对生命看得越重, 由此导致的痛苦便越深。越是执著于自我, 便越是感到难以摆脱自我的焦虑与苦闷。他想通过现实中的努力来增加生命的厚重性;即使身处逆境, 也要从挫折中奋起努力抗争, 以自我的顽强拼搏, 为生命的发挥效用开拓出一条道路。然而, 贬所荒凉, 穷山恶水的侵袭;起复无望, 生命耗费于穷山恶水之中;前途渺茫, 打击沉重:然而生命却在极度被挤压、被压榨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这是怎样的抗争过程?自我生命的被抛弃、被拘囚, 乃至逐渐趋于荒废的感觉, 始终啃啮着他的内心。时而被压抑, 忧郁所困, 时而又想竭力去挣脱。他的内心忍受着怎样的一种折磨与煎熬呢?

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多次被贬。曾被贬到黄州、密州等地。其间留下了不少作品。仔细分析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会发现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受了优美景物的感染与启示, 仔细读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 都是这样的思路, 都是一开始忧愤难解, 辗转难眠, 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 受到感染, 摈弃了一切尘累, 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念奴娇》也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 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 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 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 没有被贬斥击倒, 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这是一首生命不屈、努力抗争的颂歌!

苏轼在苦难选择了他的时候, 他能坦然处之、欣然接受, 放情于山水间, 豁达于明月清风中。古往今来, 有此胸怀者会有几人?有此乐观豁达者会有几个?他以山水为傲骨、以风月为情怀, 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也为自己的人生抒写了壮丽的一笔!为此, 他的人、他的文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历史穿越了心灵,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重将永远绵亘于人们心中!

参考文献

[1][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上一篇:区政协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父爱也伟大初中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