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4-06-12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精选8篇)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1篇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和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114

0 引言

研究性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研究性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变。推进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开展针对问题的研究型学习。

房屋建筑学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板块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建筑的设计及构造原理,并具备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在当今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对建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体系改革已势在必行[1]。本文针对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基于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理解记忆性内容多,知识关联性、系统性差。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开设较早,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一般以概念讲述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感到知识枯燥、接受较困难,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主要问题体现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内容更新慢,特色不鲜明

随着建筑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更新速度较快,同时建筑相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图集等也不断更新和修订[2]。但目前即使新版的教材仍存在内容滞后的现象,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发展脱节,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认为学到的也用不到。教材中部分内容精简过于严重,使学生难于理解。除教材内容滞后、精简严重外,普遍教材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专业特色不鲜明。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办学背景存在差异,因此知识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建筑相关专业以民用建筑知识结构为主,对工业建筑简单介绍即可。对于水利、电力、装饰工程等行业的涉及的建筑学知识几乎没有相关的教材。

1.2 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多媒体教学运用较普及,但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多媒体教学虽传递知识较直观明了,但知识的输送量较大,并且建筑规范、建筑构造知识纷繁复杂,知识理解显得枯燥难懂,学生较难在课堂上完全消化。

仅凭借课堂传授,很难使学生由理论联系到实际工程,一旦实际操作设计会出现似乎什么都懂但又无从下手的尴尬。对于学生来讲缺乏对建筑的直观认识,对实际工程不了解,出现毕业后工作上手慢的现象。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性较强,但目前大多数院校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即使开设实践教学也是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授课结束的下学期,完成时间为1-2周,学生在短时间独立完成复杂的建筑方案基本不可能。因此历届课程设计抄袭现象较严重。这种教学方式达不到教学要求,开设课程设计真正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课程设计应有的作用没能得到完全发挥[3]。

1.3 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重点放在建筑基础理论和构造方法的掌握上。考试题型一般是选择、填空、简答等,都是一些概念性知识点,只需机械记忆就能及格。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历届学生的口口相传,认为期末集中几天机械记忆就能及格,从而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对一些相对滞后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课堂上简单一带而过。如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木窗构造、钢筋砖过梁等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很少应用。合理补充新知识,将已被建筑行业认可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做法和已推广的更新的规范、标准、图集等加入到授课内容。例如讲楼梯构造时,拓展防烟楼梯间,补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及构造。房屋建筑学大部分教材都侧重原理阐述,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少,造成学生学了却不知道应用到哪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增加一些工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能合理利用课外时间。目前,房屋建筑学教材众多,选择教材时,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例如,对于水利专业选择教材时突出水利专业特色。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知识真谛,引导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倡导教师和学生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进入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采集,最终整理汇总,并将课堂能用到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到课件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在授课时学生积极性也高了[5]。利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将每节课重点知识通过板书进行强调。建筑原理教学过程中,讲建筑平、立、剖面设计时,倡导学生自主寻找校园内建筑徒手或cad画出相应三面图,使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也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综合实践,笔者认为将课程设计贯穿到整个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在绪论知识介绍完后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布置给学生,由于授课对象针对低年级学生,课程设计尽量选择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建筑,如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住宅等。课程设计随着建筑基础理论学完,设计也进行了一部分,这样的方式还便于学生与老师常沟通。提倡课程设计指导实行“导师制”,发动全专业教师指导一个年级的课设,并非谁教理论谁指导,避免学生得不到充分指导。

2.2.2 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

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精讲、少讲,选重点讲。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例如墙体变形缝构造章节,在授课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并划分若干小组,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一名组长。利用课外时间每组进行实地调研、拍照、测量,授课时组长通过ppt对本组学到的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其他组学生可以对该组内容进行提问讲评。最后,由教师对存在问题进行解答,重点知识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愿意接受,并对所学知识掌握较扎实,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教学为主导,充分发挥课外教学的辅助作用,把课外教学活动纳入正常教学体系,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讨论小组,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发布一些课堂未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房屋建筑?W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创新实践活动,接受科研的基础训练,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为部分想读研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创新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组成模型制作小组,首先小组讨论确定初步方案,然后全班答辩讨论确定最终方案。利用木条、纸张等材料建构立体建筑模型。此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导向。

2.3 考核方式改革

房屋建筑学课程不能仅以理论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出现,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实行综合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少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察些联系实际的题目[4]。第二部分学习过程的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20%+调研、小组答辩、参与科研情况占10%+课程小设计(绘制平面、剖面、节点详图)占10%,侧重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用整个教学过程来测评学生,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显得更科学合理。结语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上述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2014级土木工程(水利水电方向)专业取得一定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充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是长期性的,如何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还有待于继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亮.以思维拓展为核心的房屋建筑学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4):68-71.[2]黄海燕.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1):157-160.[3]付蓓.对《房屋建筑学》理论讲授与课程设计同步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3):237-237.[4]夏晓敏,朱兆阳,王旭.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13):215.[5]程玉,韩建军.房屋建筑学课程综合教学方法改进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7):66-67.作者简介:姜薇(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专业。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2篇

摘 要: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是高等专科土建专业一门职业技能领域课程,本课程要求注重实践。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本文首先研究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实践教学法的优点,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课程教学,以及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主要讨论了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09-02

一、引言

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与学生识图等基本原理应用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关系到能否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该课程注重实践,而之前的教学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这样教学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也显得空洞无物,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实践教学时一种根据课程的要求,组织学生到现场,通过参观、或者到工作现场实际操作,将理论实际应用与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该方法是组织学生到特定的实习基地或者实际的项目中通过观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产物想碰撞,目的是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特点

该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要求学生要达到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建筑施工图的读图能力、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主要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经济等相关知识领域。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身边建筑物的习惯,学生可以通过身边例如教学楼,宿舍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及体型组合构造作法等,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立体概念,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目的。该过程是否做得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的定位以及认知,因此,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行业的认识,以及能否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配合以理论教学,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直观性很强,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理论直接与实际的施工工程相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些专业名词以及结构的施工过程,在理论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想象得到,并且教学中遇到构造复杂的部分,如果单纯的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而如果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摩,清晰明了。例如讲到桩基础的施工以及不同类型的桩基时,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观看;又如在讲解砌筑砖墙中砌筑的做法时,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又比如在学习各种工业厂房的构造时,由于学生对工业厂房见得少,在理解各构配件的构造时,会有很大的难度,运用实践教学法,我们可组织学生到正在建造的,或者已建成的厂房中进行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到现场给同学们视觉冲击,配合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点二: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做好预习,首先总结上一堂课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实践教学中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结构的类型时,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建筑结构类型,在实践教学中对比不同的结构类型,比如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区别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特点三:也是该教学方法的缺点。

1、该方法需要恰当的实践基地。

解决方法:一是发挥教师本身的人际关系,联系相关实习基地;二是和相关建筑工地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到工地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实习生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到工地实习等。三还可以运用学校的一些资源,例如,在讲解墙体构造章节时,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建筑物,首先介绍基础以上、檐口以下由哪些部分组成,认识外墙身各部位及各自的作用,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震烈度等因素决定基础、散水、防潮层、圈梁、檐口等的类型、规格尺寸及构造作法。

2、该课程用时长,并且受工期季节限制。

其解决办法有:一布置相关任务到学生,比如在讲解楼板类型、楼梯、阳台、屋面、散水等内容时,将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课下解决,集中时间给学生针对该问题统一作答。二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调整相关课程的学习顺序,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来安排教学,丛刻客服该教学方法受工期限制的问题。

三、实施实践教学,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实践教学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首先根本堂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联系恰当的实践教学的地点。在上课前,教师必须首先到教学现场进行观察,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和实际的施工现场相对应起来,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授课中,才能做到不遗漏,而且准确到位。

2、结合行业需求,突出教学重点。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

0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基本建设急需大量的建设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造就专业基础扎实, 同时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则、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它是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 是本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是对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并且直接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中, 凡是与建筑相关的职业, 不论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 还是施工技术、工程监理人员, 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都离不开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 尤其是构造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的学习, 能够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构造原理, 并具有进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针对本课程的重要性, 如何学好本课程, 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成为本专业及本课程老师重点探讨的课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时代性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内容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得与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大部分,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涌现及建筑功能的变化, 使得建筑设计观念及建筑构造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 包括一些最新版本的教材, 都普遍存在一个落伍的问题:即教材的部分内容跟不上建筑发展的步伐, 显得有些陈旧、落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补充新的知识, 缺乏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的更新和充实, 学生就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毕业以后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如在保温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中, 一般的教材缺乏新型保温材料和构造的内容, 但保温构造设计又是当前实际工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又如教材上在讲解屋顶泛水构造时, 都是采取挑眉砖的构造方式, 这种方式在我国沿用了很多年, 但最新颁布的房屋防水规范中就明确规定, 因为挑眉砖的做法会带来种种弊端而取消了这种传统做法。像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 这样由于教材本身的问题造成学生获得的知识阵旧、落伍, 进而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中的知识应用。

1.2 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业课程, 知识点零碎, 并且不易记忆。此外, 学生对房建理论部分的学习兴趣本身不浓, 特别是构造部分, 内容枯燥无味,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越学越不想学的现象, 因此掌握好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 本课程教学基本都在教室内进行, 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以语言讲解为主, 不够形象、生动。比如, 讲解建筑立面设计的时候,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看见过一些建筑, 但在讲运用美学构图法则分析建筑形体、立面线条、材料质感的时候, 由于没有不同类型的建筑实例现场演示, 这种纯语言的描述是无法体现丰富的建筑外观的, 学生自然会因缺乏想象而觉得枯燥乏味。本门课程由于内容多, 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去思考、理解,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1.3 教学实践较少, 理论脱离实际

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 它讲的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 而是具体的建筑及其构造方式。尽管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建筑三维立体空间展现给学生, 但是画面毕竟与实物有差距。房屋建筑学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 在基本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基础上, 需要大量的实践去充实和深化教学内容,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 真正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学生缺乏动起手来亲自去做的实践机会。学生不能深刻地了解每个节点的细部构造及做法, 从而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只是按书上及黑板上画的平面图尽量去讲解, 但这种平面图对没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自然就难以理解、记忆。很多学生即使是学习优秀的同学, 在工作后, 都会普遍感觉学校里学的知识用不上, 这是书本知识与实践脱节造成的结果, 实际上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培养问题。

2 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整合教学内容,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材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充实, 形成最新的授课内容体系, 合理选用版本较新、内容更新较快的教材, 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不能死搬教材,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 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和补充, 加大技术内容的科技含量, 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内容与传统内容的安排上, 优先采用新产品新技术的内容。以发展的观点, 因地制宜, 不断充实, 更新教材内容。关心新材料、新技术、新构造在工程中的应用, 及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以发展的观点, 去充实教学内容, 力争把本学科最新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结合施工员岗位资格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等相关考证知识点的要求, 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不拘泥于教材, 也不局限于自己的知识视野, 而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 博览群书, 收集最新的建筑技术信息, 形成自己的信息库, 认真备课, 精心组织教学,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且涉及到的内容如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学习, 离开了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 专业教学也就成了无水之源, 无木之本。作为教师, 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抓紧课余时间学习充电, 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 并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 丰富知识结构, 增强理论底蕴。

2.2 丰富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成效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应该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 努力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传统板书的教授方式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授课中存在很多不足, 房屋建筑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 图量大, 而且有的图形需要一些技术处理, 不是教师在黑板上就能轻而易举很形象地绘制出来的, 所以说, 采用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地把工程图例、建筑模型、实物照片等有效地展示给学生, 可以用较少的教学课时传递大量信息, 这样事半功倍, 合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 同时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当然, 应用多媒体绝不意味着传统板书教学方式的过时, 一定要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对于教授内容的总体布局与课堂的要点、难点, 教师务必亲自书写帮助学生梳理, 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媒体手段用活用好。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 多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此外, 教师还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式教学。通过收集已有建筑物 (如本校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等) 的施工图纸, 让学生先去识图, 然后再用图纸和实物相互对照, 让学生去体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特点, 熟悉工程语言的表达形式, 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 在讲到墙体构造时, 不仅仅只对墙体的构造进行介绍, 而且还应该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为什么框架结构的墙体的选材比砖混结构要丰富的多等类似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在新知识的探究和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 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

最后,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形式。如在讲解建筑各组成部分及作用时, 可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由身边的建筑去想建筑的组成及作用;在讲住宅设计时, 可以采用讨论式及互动式教学, 假设学生是一个业主, 需要什么样的住宅, 就满足什么要求, 根据功能分区等进行住宅设计, 并让学生探讨各自设计的优缺点;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进行分析讲解等。

总之,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丰富了教学形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强化教学实践, 培养应用型人才

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性很强, 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安排课外认识实习, 组织学生参观, 实现现场实践教学。同时可以请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现场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学生通过参观与学习, 一方面获得对房屋建筑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了专业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去参观建筑实体和建筑局部构件, 使学生对建筑有着更为深刻地认识, 从而促进设计原理和构造做法的讲解。例如讲授楼梯设计时, 就可以把学生拉到所在教学楼楼梯现场, 对应着楼梯各部分进行讲授, 学生可现场提问, 就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现场观察, 有效地提升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

课堂教学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可采用自主调查工程实例、现场参观、建筑物拍照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形式、风格、体型、尺度、构造做法、装饰做法和建筑材料等, 学会换位思考;还可以通过实地测量, 使学生观察和熟悉事物, 把握建筑物的开间、尺寸, 把握墙体、屋面、楼梯间等细部构造的做法;强化工程意识, 要求学生阅读实际工程的施工图, 增强识图能力和体验施工图与工程实际的密切联系, 有利于构造设计与建筑设计。此外, 教师也要主动争取到建筑行业挂职锻炼的机会, 在挂职期间要虚心向技术工人学习,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 并与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对照, 不断修正理论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同时, 了解企业相应岗位对高职学校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需求,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教师通过讲解自身参加的工程实例,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工程教育而言, 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 会导致学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未来工作性质看, 学习房屋建筑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 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因此抓实抓好实践训练十分必要。

3 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展望

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建设人才的需要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之一的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以上对教学改革的研究是本着巩固基础、拓展知识、联系实践的原则, 从重视强化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出发所进行的一些探索, 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但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现代的教学条件, 形成有理论基础的新的方法体系, 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 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如何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 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 更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还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 保持良好的师生沟通, 让课堂教学成为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愉快之旅。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 该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 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 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也正是探讨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所在。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房屋建筑学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 都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如何让该课程真正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后续的思考和研究还要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4 (3) .

[2]张洵, 王娅.浅谈房屋建筑学“教”与“学”[J], 赤峰学院学报, 2012 (4) .

[3]张庆芳.《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 安徽建筑, 2012 (5) .

[4]孔玉琴.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9) .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一)性质和作用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类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及建筑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全面了解建筑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并可进行小型建筑设计,树立空间思维观念;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问题,同时结合力学、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用实例加以分析,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一具体的、感性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重要体现。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运用其他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工程语言和常见构造,更加准确地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完成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二)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实践为教学重点,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遵循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则。

(二)教学设计思路

1. 丰富、拓宽教学内容

《房屋建筑学》课程定位为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兼顾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深度、知识模块、学时分配上要紧扣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计。确定各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除课程自身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外,还应适当拓展与相关课程的接口内容。可以为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工程中易引起误解的话题,如楼梯构造部分可结合楼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破坏等原因的分析楼梯建筑设计、构造设计、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等方面作横向拓展,从而突出课程内容实践应用的多层次性。不仅做到对构造做法在认知领域的识记、理解及综合等层次,更应强调学生对构造做法与结构设计、施工、建筑物理及建筑材料等内容的相关性所表现出的觉察并形成主动创造性的思维。而对构造做法的辨认、修改、创造等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习题实践、现场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体现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回到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设计思想。课程设计不仅局限于对某一模拟设计题目的训练,更应将其置于更广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现专业课程内容及相关工程能力的各个环节予以模拟训练。如由于使用功能变化对设计方案的调整、修改能力,由于材料或施工等原因对某一建筑构造做法的替代方案再生能力以及分析建设单位设计变更要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等。

2. 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实施上,针对房屋建筑学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突出综合运用能力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教学中导入大量实际工程建筑施工图,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在设计课教学中,采用单元式教学,由教师分阶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选题边学边做。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直观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模块化、项目情境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工学交替模式以及创新教育为多种教学形式并举,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重点,进行仿真教学。结合在建工程项目,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工程实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真题真做。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思考与实践。在教学中实现了工学结合,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改善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因此摈弃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为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10%)+单元实践(20%)+期末成绩(80%)。

【参考文献】

[1]郑红,崔艳秋. 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5篇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只有与教学目标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统一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体系有: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科研训练方法、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

课堂教学一般是根据前人所总结的间接经验,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生产过程等等改造为抽象的知识形态、理论体系,以之传授给学生。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市场和其他场所、通过参观、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将理论知识所由产生的现象和对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按其本来面目显示给学生,并且使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生活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

现场教学按其形式和功能的不同,大体上分为参观、调查、实习三类。参观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直接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与兴趣的激发。《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美学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内容繁多,知识面广。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人手,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体型组合、立面设计、构造作法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现场教学不但具有直观性,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方法。

特点一:它的优点就是具有直观性,直接与实际施工对号入座。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对于教学中构造复杂的部分,必须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讲解:比如讲到屋面泛水构造和楼梯闻的构造时,就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观看屋面泛水和楼梯的做法;又比如,在讲到工业厂房的构造时,由于学生对工业厂房见得少,理解各构配件的构造难度较大,因而可组织学生到已建成的厂房进行现场教学一现场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点二:它的缺点就是课程用时长,难以找到合适的施工现场和受工期季节限制。其解决办法有:一是可侧重选择建筑的外部构造内容应用现场教学,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建筑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楼板类型、楼梯、阳台、屋面、散水等内容时较适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建筑就可实现教学目的。既克服了现场教学费时间和受限制等缺点。又达到了现场教学的效果;二是由于许多建筑物的各部分构造是相同或相似的,学生通过对典型建筑的观察、思考掌握知识的整体特性,细部结构和隐蔽构造在实验室演示或以多媒体方式补充也可以弥补现场教学中的不足;三是可以调整课时的安排,根据可参观的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调整课程次序,可克服受季节限制的不足,这种方法制约因素较多,仅在讲特殊并重要的内容时进行这样的安排,如基础的构造、受力钢筋的分布等,不宜多采用。

特点三:在现场教学应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在参观时找出问题的答案,会增强现场教学效果。如在宿舍楼板教学中,可让学生对比与教室的楼板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从而找出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区别,通过观察改建的宿舍楼,解决“沉降缝在工程中的设置”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便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施现场教学,应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做好现场教学前的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恰当选择现场教学的地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后续的《物业维修管理》课程做铺垫的。在物业服务的范围内,有些房屋部位的维修可由物业公司组织联系,但如果是涉及到危及房屋主体安全的维修,就已经超出了物业服务的范围,就交由专业公司处理。

因此在选择现场教学的内容时必须突出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讲解墙体构造时,利用校园内建筑物的外墙为参照物,首先介绍基础以上、檐口以下由哪些部分组成,认识外墙身各部位及各自的作用,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震烈度等因素决定基础、散水、防潮层、圈梁、檐口等的.类型、规格尺寸及构造作法。如在讲解屋面的构造时,可带领学生到教学楼的屋面,结合现场逐一认识屋面各构造层,讲解各构造层的做法及作用。

教师必须先对拟采用的教学现场进行勘察,拟参观的现场是否适合大批量的学生同时参观,对现场所能观察到的房屋构造部位和需讲解的知识点都能够熟记于心,避免在现场讲解时遗漏某些知识点。在不能实现现场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图纸等将建筑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学生到需参加的教学现场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必须另行配备教学辅助人员进行辅助。

2努力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

为了确保现场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必须在学生到现场参观之前,先将参观的目的向学生说明,将所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先向学生进行粗略的介绍,在现场参观时再结合实际房屋构造部位进行详细地讲解,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认识的构造部位或需重点掌握的构造原理,在参观之后回到课堂再进行补充讲解或复习。

3巩固和提高现场教学成果

在现场教学时,学生是分散在建筑物现场,且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现场会有其他非教学人员走动,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无法象在课堂一样确保现场讲解的效果。为了巩固现场教学的成果,参观现场之后回到课堂必须进行小组的讨论或小结,整理各自参观的收获。

现场教学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形式所不具有的独到作用。尽管它只能作为补充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也尽管在其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合理进行运用,切实加强组织,不断探索实践,便一定会充分发挥其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丽红,“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

[3]李保霞.《房屋建筑学》教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4]鲁德银.现场教学的三大要领[J].教学与管理.,1.

[5]朱文正等.《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3.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6篇

摘要: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需求,预应力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施工成本低,工序操作简单,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耐久性和稳定性,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坍塌、脱落等问题。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预应力技术;施工实践

为了保证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质量,就要对下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做好对预应力筋的定位操作,做好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好张拉预应力筋的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应用情况,为以后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1.对预应力技术的分析

在房屋建筑中经常使用预应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抗震性能。预应力就是在施工前提前对结构施加一定的压力,有效控制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对于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高强度的钢筋和高强度的混凝土,在施工中其会承受很大的负载,但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裂缝、坍塌、脱落等问题,在向结构中施加荷载之前,利用预应力技术对其施加外加的压力,有效减小混凝土结构承担的压力,让其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还可以让结构构件处于压力的状态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抗裂性,该技术能弥补混凝土抗拉能力的不足。例如在房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可以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施加一定的预压应力,可以很好的保证构件的刚度,延迟出现裂缝的时间,提高构件的耐久性。如果从机械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要提前使其产生应力,有效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使之前的抗性更强。预应力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强度高、抗裂能力强、刚度大等。另一方面,应用预应力技术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混凝土自身的重量,提高了构件的耐久性。在房屋建筑中如果存在大跨度结构,还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工民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预应力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分析

2.1对下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预应力筋是主要的施工原料,在下料时必须保证截取预应力筋的尺寸,同时要保证使用钢绞线的`长度,一般要结合张拉产生的缓冲长度,结构长度以及截取中存在的误差来确定钢绞线长度,之后结合长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区域,坚决不E呢出现死弯问题,同时确定好数量和长度,对使用的锚具提前制作,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

2.2做好对预应力筋的定位操作

在定位环节中利用固定架固定竖直方向的预应力筋,允许其有一定的偏差,但是一定要在规定范围内,不能存在歪斜情况,固定好之后安装相应的泌水管,具体设置的位置在波纹管顶端,使用钻孔机钻出直径为20mm的孔,利用塑料压板、海绵等将其包裹严密,最后使用铁丝对其进行固定。为了保证整个操作的严密性,可以使用胶带将接头位置密封,有效控制泥浆在此处发生渗漏问题。

2.3浇筑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完成上述的准备操作之后,最后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其是整个施工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正式浇筑之前要对预应力筋的位置、数量和型号进行检查,保证和设计图纸要求的一致,重点对波纹管进行核查,要求其不能存在缝隙,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渗流到波纹管中,核查各项参数无误后就可以浇筑混凝土了。浇筑前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不能出现离析问题,如果浇筑前混凝土停放时间过长,可以进行现场振捣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沉淀和分层问题,振捣时不能损坏波纹管,为了保C整体施工质量,通常会选用小型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2.4张拉预应力筋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张拉预应力筋之前对钢绞线、垫板上的泥浆进行充分的清理,不能存在污垢影响张拉质量。然后准备好锚板和千斤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固定,确保使用工具的可靠性。当搅拌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结合张拉技术方面的规定,有效进行预应力的张拉操作,保证最终的张拉质量。

3.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实践研究

3.1进行房屋结构加固中应用预应力技术

为了保证建筑房屋的质量,提高人们在内部生活工作的安全性,施工一定要达到设计要求,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中可以使用预应力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承载力,延长建筑实际使用寿命。对于建筑加固技术而言,就是对于特殊的结构,或者比较重要的结构进行补强,或者对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一般在加固施工中会使用建筑面补强层加固技术,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技术,或者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通过给相应结构构件一定的预应力,有效承担一部分的压力和拉力,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初弯矩时预应力开始下降,保证建筑构件的承载力,最终达到对结构的加固目的。

3.2在建筑受弯结构中应用预应力技术

进行房屋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受弯结构,当达不到设计的承载力时直接威胁到房屋建筑的安全,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一般设计人员会在受弯结构中增加预应力,有效提高受弯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受弯结构中使用的材料是碳纤维,该材料优势明显,不仅施工操作简单,而且自身重量轻,有很高的强度,没有对受弯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时,在建筑自身荷载的作用下,在构件内部会产生拉应变和压应变,如果应变量超过了设定的值,直接会超过构件最大的承载能力,工程中使用的构件就会损坏。在施工中应用碳纤维片材时一定要考虑到混凝土应变增量大小,当初始应变变大碳纤维材料的应力就会变小,整个施工操作达不到理想效果,受弯构件甚至会出现破损问题,直接导致功能丧失。针对这一情况,在使用碳纤维材料时要预先给其一定的初始拉应力,这样如果构件所受压力增大,构件破坏后碳纤维可以保证其应力水平,避免构件受到损坏。

3.3在混凝土框架中应用预应力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结构优势明显,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其跨度大、自重较大,为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必须在该框架结构中应用预应力,提高不同位置的承载力。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使用中不会出现拉应力。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如果构件的全截面都受到压力,就称之为全预应力。其是由具有较高强度的预应力,使用预压力作为配筋的混凝土,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得到应用,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在支撑层框架梁施工中就应用了全预应力,有效对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预防,严格按照要求处理地基,施工中在梁底模板会设计全跨长度的起拱,为了完全释放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需要先拆除楼板模板、侧模板,避免这些结构影响下一步施工操作,否则预应力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浇筑混凝土框架时先对振捣技术进行检查,避免破坏内部的波纹管,如果发生孔道堵塞问题,可以选用高压水冲孔方式进行处理,保证最终的混凝土框架质量。

4.结语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7篇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建筑人才,本文从调整教学方案,整合建筑技术课程,更新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就《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建筑构造教学方式人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02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综合性强,专业性和实践性高,涉及到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经济等,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建筑工程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学与用的连接,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建筑构造原理和初步的建筑方案设计。通过课程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由于心得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技术的涌现,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在教学过程中,房屋建筑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与当前设计联系不紧密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够等。为了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必须探索更为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坚持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1.选择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涌现、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功能的多样化,似的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现有教材在内容上,有些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因此,对于教材,需要避免生搬硬套。对于落后的施工构造措施,需要进行选择性删除。例如,油毡防水屋面、板条抹灰隔墙以及木门窗等,已经没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内容,也不需要进行阐述了。

2.教学内容及时补充。随着建筑行业的材料、技术以及工艺的发展。教师在讲课时除了应该传授课本上的内容外,还应该密切关注行业的新动态,包括新的知识和新内容等,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中,比如绿色建筑、智能建筑以及墙体保温等。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二、调整教学方案

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开始阶段可以通过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全面的讲述建筑构造的方法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造做法:如建筑屋面防水、建筑外墙饰面、外墙保温隔热等。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结构形式、支撑体系以及连接方法形成基本概念,对设计对象形成大致认识。同时将各种外部环境因素考虑到建筑设计中。

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可以布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行解决。例如,在对多层住宅楼进行设计时,对建筑的立面造型和平面组合进行相关的构思。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构造知识和房屋设计能力。

三、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更多是对建筑的形态美和空间概念的培养,而不太重视建筑技术,尤其是缺乏对新材料的认识。房屋建筑学课程以“实用、实际、实践“为主线,着重进行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带入进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而非纸上谈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技术概念,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在建筑构造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建筑设计的理念。比如在阐述外墙面砖做法时,在对构造做法的讲解外,可以结合建筑的特点使学生将外墙面与立面造型相结合,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使构造知识不再冷冰冰而丰富鲜活起来。

四、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启发式教学

在对建筑构造进行讲解的时候,重点是对房屋各部分构造的原理讲得透彻,而涉及到建筑构造的具体做法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进行适当举例即可。比如,在对平屋顶构造讲解时,学生普遍反映书上的刚性防水、卷材防水和涂料防水很难区分的很透彻。在这个教学内容上,老师应启发学生对三个重点内容进行掌握:一是平屋顶从上到下的三个构造层次――防水层、找平层、结构层的作用;二是不同的防水层的做法导致房屋的保护层和结合层做法不同;三是三种屋面的细部构造和适用范围,如檐口、泛水等加以区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目的性以及技能性。

(二)现场教学

身边不同类型的建筑就是我们非常好的第二教学课堂,通过借助身边的建筑物对复杂的建筑构件和建筑类型讲解,是有效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如在“屋顶”、“楼梯”讲解的过程中,学校教学楼、活动中心、食堂的屋顶和楼梯间就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带动了学生的思考,是一些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加固了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事半功倍。

(三)实例教学

收集大量现有建筑的图纸,让学生通过图纸与实物的对比,理解工程设计的特点,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语言,让学生在体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五、重实践、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进行理论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大直观教学,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对实际建筑进行现场观摩,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结构形式、建筑类型以及施工工艺等,安排一些现场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讲解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详情。在指导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将课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立体概念,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8篇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 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构造及建筑设计原理两个部分。工程管理相关的各个职业如造价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都离不开房屋建筑学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 《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基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目标

《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传授知识和培养素质技能为宗旨,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普遍感觉 《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整门课程学完以后不知道有什么用途,一些名词概念、基本构造讲完后便成了耳边风,毫无基本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认为需要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 强调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2理论教学的改革

理论教学强调基本原理的教授。《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有大量的名词概念及基本的构造层次和构造做法,听起来非常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我们对 《房屋建筑学》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要求需要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重点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有的 《房屋建筑学》教材章节非常多,一般分为两大块———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凸显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加强民用建筑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内容讲解,而工业建筑只作为一般了解性内容。重点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与学校周边的建筑一一对应,从而加深理解。

现有教材里部分内容已脱离工程实际施工,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如在讲到过梁这一知识要点时,一般教材都提到了三种形式的过梁: 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及钢筋混凝土过梁。而在实际施工中,至少近10余年很少有项目采用砖拱过梁和钢筋砖过梁,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老师自己要多到实际施工现场学习,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将理论课堂搬到校园建筑内参观讲解,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理解深刻,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得抽象的、 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不那么空洞、难于理解。如檐口、屋顶排水方式、屋顶老虎窗、变形缝、勒脚、散水、 门窗构造等,放在现场讲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全面考核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将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对原有单一笔答考试形式进行改革,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做法,实行成绩综合评定。强调考核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日常的作业安排中,尽量少安排一些简答文字题,多安排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平面图去绘制立面、剖面及节点详图( 如墙身大样图、楼梯大样图、屋顶防水做法等) ,最终的笔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课程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

考虑到 《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管理相关的各个职业如造价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都离不开房屋建筑学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房屋建筑学》的授课讲师最好是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把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引入到理论教学中,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接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如在讲解墙体构造这一章节时, 当讲解完墙体的组砌方式、细部构造等内容后,可要求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墙体组砌实训,让学生轻松掌握12墙、24墙、37墙、49墙的组砌方式,知道为什么要错缝搭接,如何避免通缝的产生。

可要求学生绘制教室某一面墙的剖面大样图,从而更好地掌握勒脚、水平防潮层、垂直防潮层、散水、窗台、 过梁等构造原理及构造做法。可以带学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去观摩,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枯燥地不加以理解地去背基本概念,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假期中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制订相关的工程管理专业社会实践部分的详细调研计划,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中的建筑实体。如建筑的建筑形式、造型、布局、装饰等,重点考察是否存在一些常见的工程问题,如屋顶渗漏、装饰层脱落、不均匀沉降等,并进一步思考产生的原因,今后应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如何处理。最终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这样的实践调查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性,自己考察建筑、设计考察报告的形式与内容,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接触了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如模型制作大赛等。鼓励学生提前到相关的生产实习基地锻炼,更充分地了解各构件的构造层次及构造做法。使学生的理解不局限于书面了解,而是经过实际检验后的升华。 把纯理论做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工程实际来理解建筑的设计理念、构件的组成等,脱离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内实习工厂,建立一栋建筑的完整模型。可以把理论课堂转移到实习工厂内授课,使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加生动、容易理解。

4结论

《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了基础,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我们应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把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强化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下一篇:开班仪式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