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2024-05-14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精选11篇)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1篇

古 国 电 能 源 投 资 有限公司金山热电厂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 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 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发展联盟网

关于召开“2011年电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目前电力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化,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电厂采购量日趋扩大。基于此,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发展联盟网为更好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推广新产品的应用,为广大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电力产品供应商和各电厂之间搭建技术交流、供需互动的平台,特联合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金山热电厂、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于2011年9月17日-18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2011年电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交流会”。

交流会”的通知 本次会议将立足于加快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推进技术 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企业和发电厂之间的交流,展示国内电力工业新技术、新产品;是一个集品牌展示,技术推广,信息交流,项目洽谈为一体的多功能交流会。届时将邀请行业内相关领导,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以及众多一线电力企业参加;本次推广交流会将以崭新的形象,优质的服务,强有力的合作迎接业内宾朋!

具体事宜见附件

附件一

一、会议名称:“2011年电力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二、会议时间:2011年 9 月 17 日-18 日(16日全天报到)

三、会议地点: 呼和浩特市

四、主办单位: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金山热电厂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 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发展联盟网

五、协办单位: 内蒙古布连电厂

金桥热电厂 内蒙古乌斯太热电厂

海勃湾发电厂 内蒙古能源准大发电厂

东胜发电厂 内蒙古锡林热电厂

北方联合电力临河热电厂 内蒙古古兴安热电厂

北方联合电力蒙西发电厂 内蒙古杭锦发电厂

六、承办单位: 国电利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七、会议形式与内容安排:(分为三种会议形式)

1、大会概况介绍

主要内容是:邀请电厂相关领导分析电厂运行的现状、生产形式、发展前景,电力生产及机炉改造所需设备种类分析;当前急需设备种类和急需解决的设备问题分析,设备及物资采购流程介绍。

2、技术交流与咨询、洽谈、产品及设备展示会

为参加专场技术演讲的企业提供一张固定咨询台,由参会企业安排人员发放资料,接受技术与产品咨询,参会供应方企业与电力用户方、采购方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洽谈。

3、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专场技术交流、发布会或最新技术设备发布会

这是一种详细的专题会议安排,形式为多媒体演讲与演示,由发布企业技术人员做详细的技术报告,主办机构负责安排场地、桌椅、灯具、音响、多媒体,协助主讲企业组织听众。

八、邀请参会企业类别

锅炉及辅机设备;气轮机及辅机设备;发电机及辅机设备;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输变电设备;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工程监理、技术设备与制造;自动化技术装备、仪器仪表;工业防爆产品;电工电气设备、电线电缆产品;电力科研及实验室技术设备;消防报警设备、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设备;工业清洗及防腐技术材料与设备;卸装与包装技术;通讯及信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等。

附件2

“2011年电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交流会”回执表

单位名称(单位盖章)参会人数

详细地址 邮编: 电 话 传 真 联 系 人 职 务 电子信箱

参会方式 会刊广告版位

总费用 万 千 百元(¥:)

参会方式及费用标准(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1、普通会议代表:会务费2800元人民币。(含资料费、会务费、场地费、电厂考察费)

2、专场技术演讲:会务费12000元人民币,免除一人会务费;会场提供展台一个,现场安排发放资料;多媒体演讲与演示20分钟;《中国电力新设备、新技术要览》专刊宣传彩页一版。

3、赞助单位:费用38000元人民币,诚邀业内著名厂商为本届会议赞助单位,组委会将在会议筹备与召开期间提供全程宣传服务。免除两人会务费;会场提供展台一个,现场安排发放资料;会场欢迎横幅一条;多媒体演讲与演示30分钟;晚宴主桌设领导席一位;《中国电力新设备、新技术要览》专刊重点版位宣传;将企业名称和LOGO写入主会场背景。

《电力企业新设备、新技术要览》广告报价

封 面:18000元 封 二:13800元 彩色双版:13600元 封 底:16000元 封 三:11800元 彩色内页:8800元

户名:国电利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韩 琳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西客站支行 电话:010—52210905

传真:010—52210906 帐号:0200 0660 0902 1021 792

e-mail: nmggdnytz@163.com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2篇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近年来,福建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基建工作会议精神,不断规范和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在新建输变电工程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提倡科技创新理念,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与效率、减少能耗、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福建公司在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全力推动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

(一)明确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确定原则

由省公司领导挂帅,成立基建新技术应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公司基建部牵头,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单位编制出台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三个选项原则,从源头上规范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推广项目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a、符合国家发展电力工业的产业政策,对行业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b、技术先进、实用可靠,已完成试验和通过鉴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完成生产示范,证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c、投资效益好,回收周期短; d、适用范围广,具有推广前景,能形成一定覆盖面; e、技术依托单位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技术能力。2.推广项目优先选择各类科研攻关、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成果以及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的成果。

3.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新技术应采用国网公司最新发布的新技术目录中规定的项目,对国网公司新技术目录内未列的新技术原则只采取试点或列入科技项目开展研究。

(二)认真实施,职责明确,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 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由省公司各直管单位按《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进行申报,省公司组织各有关单位初审后报国网公司审批。在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批复后,由基建部负责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新技术实施方案、措施、时间表,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在项目实施中,认真开展新技术调研,主动联系新技术持有单位,以考察、讲座、培训等方式消化吸收新技术,然后与具体工程相结合,研究新技术实施的措施,对需要招标的新技术产品制定相应的招标技术规范书,使之合法、有效地运用于新建输变电工程中。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确保了新技术的成功应用。

为了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省公司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中也明确了有关考核与奖励办法,有关奖励等级、奖金额度等评审方式参照《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执行,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的业绩,可以作为评选“513”人才和评选先进的条件。

(三)开展设计竞赛,加强宣贯培训,助推电网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们强化了项目计划管理,对基建新技术课题进行分类整合、统一组织,减少重复研究;建立起福建特色的“基建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实施目录”,形成储备、研究、试用、推广的良性机制;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切实推进技术创新及向生产转换的进程。在“两型一化”变电站、“两型三新”输电线路、智能化电网建设上推广应用了多项新技术。

通过开展输变电工程设计竟赛活动和定期举办设计、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创新思维,不断发现设计亮点,并进行推广实施或开展进一步研究,在基层各单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建设管理单位人员的管理水平、接受新技术的理念也得到不断提升,形成了主动应用新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新技术应用的关健问题的氛围,在反馈问题、研讨、优化使用方法的过程中,确保了新技术应用的可控性,为成功应用和总结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输变电新技术应用的成果和实例

1.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电网安全可靠度

一是采用同塔多回、紧缩型及紧凑型技术,节约线路走廊。利用同塔多回输电技术,建设了220/500kV同塔四回线路、110/220kV同塔六回线路,充分利用了线路走廊资源,突破电网建设路径瓶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紧凑型输电技术,龙岩~三明500kV单回线路按照紧凑型单回路线路架设,导线相间的距离压缩到6.7~7.0m,走廊宽度仅为常规线路的1/3。塔头布置附加带来的防雷保护角为-16~-18°,降低线路绕击率47%;利用L串紧缩型输电技术,较常规220kV线路减少走廊约30%,实现城区线路按照原110kV线路走廊宽度建设220kV线路(如,220kV福州-黎明I、II回线路);利用窄基钢管塔技术,依托石狮鸿山热电厂~香山220kV线路工程开展窄基钢管塔应用研究,优化窄基塔结构设计,采用L串窄基钢管塔技术,根开小于4米,利用城区道路绿化带架设220kV线路,替代传统钢管杆设计,节约造价约40%。

二是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目前,福建电网变电站均采用具有五遥功能无人值班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集中控制屏,220kV及以下变电站均实现了无人值班,500kV变电站实现少人值班方式。在笠里500kV变电站、先农220kV变电站、会展110kV变电站、柯井110kV变电站等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

三是采用多项技术,提高防雷水平。采用“小保护角”技术用于输电线路防雷,目前,福建公司新建输电线路工程500kV采用-5度保护角、220kV采用0度保护角,有效降低绕击概率17%。采用铜覆钢(铜包钢)接地体,解决了传统接地装置易腐蚀的通病,并可节约材料和降低施工难度。应用于输电线路平地部分铁塔及电缆线路工作井接地装置。采用复合接地模块,降低工频接地电阻和抵抗土壤中水分、盐、酸、碱等因素侵蚀。在大田鹤冲~太华110kV线路等工程中根据具体杆塔的土壤电阻率加装一定接地模块,使工频接地电阻达到5~8Ω的理想范围。

四是采用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提高电网故障恢复的响应水平。在福州500kV变电站、宁德500kV变电站、南平500kV变电站采用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快速、精确确定故障点,减少故障停运时间。

2.应用新设备、新材料,实现节能环保

一是大容量变压器、紧凑型变电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根据负荷发展需要,大部分500kV变电站采用1000MVA大容量变压器,经济发达地区220kV变电站采用240MVA大容量变压器,减少总体变电站座数,减小变电站总体用地,降低了变电站单位容量投资;多个市区变电站采用GIS配电装置,结合采用反跳出线等优化总平面布置的方案大大压缩站区占地面积,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率。(如220kV泉州田边、110kV释雅);福州笠里500kV变电站站址充分利用山坡地形,不占基本农田,配电装置500kV采用HGIS、220kV采用GIS,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较AIS方案节约占地39950 m(59.9亩),节约全寿命成本约1200万元,社会和经济效益均显著;

二是自能式六氟化硫(SF6)断路器的应用,降低维护成本。部分变电站积极采用自能式六氟化硫(SF6)断路器,该型号断路器优化灭弧室设计,仅需要较低的能量,使用一台弹簧操动机构可以操作多至4断口的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能量可以灵活调整,适用于大范围的需要不同能量的断路器;相比气动和液压操动机构,采用弹簧操动机构大大降低维护工作量(如龙岩卓然500kV变电站等)。

三是采用新材料导线,提高单位走廊输送容量。利用ACCC碳纤维软铝导线,对全省220kV曹园线等12条线路采用不改动或局部改动杆塔的方式,更换旧导线,提高输送容量两倍以上。采用应力转移型软铝导线,实现了4×400导线与6×240导线输送容量的匹配(如500kV三明~卓然线路工程)。采用间隙型导线,对220kV厦门进岛二通道在不改变原杆塔的前提下,将原2×240普通导线更换成2×240间隙型导线,实现1.5倍增容目标。

四是应用节能型金具,降低能耗。在大田鹤冲~太华110kV线路、平潭前进~北厝线路等多项工程采用预绞丝防滑防震锤、2预绞丝悬垂线夹等节能金具,能耗降低60%

五是应用新材质、新材料杆塔,节省材料。推广应用国网钢管塔应用研究科技成果,在福建沿海高风速、大截面导线、同塔多回、大跨越线路中合理应用钢管塔,相对角钢塔节省钢材10%~20%,同时减少基础造价。并在福清核电送出500kV线路工程中采用了Q420高强度钢管及锻造法兰;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杆塔横担及塔身辅材,有效缩小线路走廊宽度,减轻杆塔自重,提高杆塔耐腐蚀能力和线路耐雷水平。(如110kV平潭高山~前进线路);耐候冷弯型钢--耐候钢材料具有免镀锌、耐腐蚀特性,减少环境污染(如在厦门220kV梧侣~内官线路工程中试点应用);另外,在我省同塔多回及500kV线路工程中普遍采用Q420高强钢,节约钢材约6%~8%。3.应用新工艺,提升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水平

输电线路勘测设计采用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3D GIS)、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LCC)管理技术、架空线施工采用气球放线、动力伞放线、优化的带电跨越措施、履带式山地运输车等新工艺。电缆施工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导)向钻进技术敷设高压电缆、非开挖大顶管方式敷设高压电缆技术。福建与华东联网500kV线路运行维护采用直升机巡线技术。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3篇

本刊讯产品和技术推广只在产品企业之间交流无异于卡拉OK——自娱自乐。而在开发企业与产品企业之间交流, 甚至扩大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台上讲的精神饱满, 台下下边听得仔细认真。8月10日至11日, 在新疆举办的“产品和技术应用 (新疆) 交流会”, 一下子来了5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听完技术介绍之后, 还与产品企业签署产品和技术战略合作协议, 这就使得这次交流会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动住宅部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中推行康居认证的通知》精神, 促进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康居认证产品, 以加强认证产品与房地产企业的联系与交流, 推动房地产项目技术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会同新疆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召开了这次交流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家住宅产品与部品企业携其先进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参会交流。尤其是一些通过康居认证的产品受到与会者青睐。会议内容包括康居认证产品技术演示和介绍;开发建设项目需求介绍等。尤其是数十家产品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了产品与技术合作协议, 成为这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会议还安排参会代表参观了新疆华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小区。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4篇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于2012年1月4日正式发布。该《目录》中入选技术分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轮胎橡胶、废旧金属和废玻璃、废塑料和废纺织、建筑和农林废弃物废纸张及其他等六类。本次交流会旨在对《目录》发布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机制进行探讨和部分典型技术的介绍。

杨铁生副司长就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推进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水平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充分认识再生资源在工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资源和环境的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使我们必须树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二是鼓励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研发。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不仅仅是在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也是如此。通过创新可以提高再生产业资源的产品附加值。三是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继续抓,让社会各方面都受益。包括组织技术交流会和研讨,不断完善技术遴选机制,推动企业和相关机构技术平台的搭建,支持和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作为此项工作的积极推动者,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真诚地谈起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感受。近几年来,协会切实感受到工信部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紧抓实干,而企业层面也存在许多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实践诉求,特别是对技术的需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将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资源,从征集先进技术、技术鉴定、培育研发和示范工程几个方面配合工信部。

此外,列入《目录》的部分典型技术的企业代表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技术介绍和探讨。北京市建工学院的陈家珑教授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为题,对“资源化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阐释。湖南万容科技就其“废弃电路板非金属粉改性设备及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菱正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进行了展示。其中,山东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废弃动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技术”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锦江生物负责人表示,生物柴油的提炼技术远比食用油的复杂,利润也高,所以我们对废油收购价格也高。企业的大规模化发展对食用油的非法提炼一定会形成有力的抵制。

其他相关企业也积极进行了交流。本次推广应用交流会的召开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5篇

新产品(服务)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帮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根据北京市财政局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印发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京财文〔2011〕2858号),以及中关村管委会印发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市级统筹部分)使用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11〕26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应用推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应用推广专项资金)从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年度预算进行安排。

第三条 应用推广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经中关村创新平台认定,获得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的企业;经中关村创新平台认定为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的企业;未经中关村创新平台认定,但其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应用在国家、省级重大示范项目中的企业。

第二章 支持方向和措施

第四条 为推动中关村示范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对已认定的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行保险费资助。

(一)保险的险种包括: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质量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运输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安装工程及第三者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机器损坏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利执行保险共7种保险的险种及其附加险。上述险种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投保,同一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可全部投保上述7种险种,非中关村管委会认可的上述保险险种,不享受保险费资助。

(二)中关村管委会对已投保的企业按所投报的保险险种给予不同比例的保险费资助。其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质量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资助比例为本险种保险费的90%;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机器损坏保险的保险费资助比例为本险种保险费的70%;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运输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安装工程及第三者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利执行保险的保险费资助比例为本险种保险费的60%,对同一企业在同一年度的资助金额合计不超过100万元。

(三)企业投保险种属于非一次性投保而需要按年续保的险种,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质量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机器损坏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专利执行保险,次年办理续保时,中关村管委会将按照上年度保险费资助比例进行资助。最长资助年限为两年(第一年和第二年)。

第五条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对于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实行保险费资助。

(一)保险的险种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质量保证保险、新技术新产品产品(服务)责任保险、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专利执行保险。上述险种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投保,同一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可全部投保上述3种险种,非中关村管委会认可的上述保险险种,不享受保险费资助。

(二)中关村管委会对已投保前款所述3种保险险种的企业给予保险费资助,资助比例为所投险种保险费的80%,对同一企业在同一年度的资助金额合计不超过100万元。

(三)企业投保前款所述3种保险险种可按年续保,在次年办理续保时,中关村管委会将按照上年度保险费资助比例进行资助。最长资助年限为两年(第一年和第二年)。

第六条 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产品(服务)的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对承担国家、省级政府立项的应用示范项目以及列为北京市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的企业,根据其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项目中应用情况给予资助,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且不超过500万元,对于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项目可适当提高资助金额。

第七条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对中标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招标代理服务费给予资助。资助金额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累计合同金额的招标代理服务费的5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八条 中关村管委会可以根据应用推广专项资金预算情况对上述各项资助的额度作出适当调整

第三章 申请和审核

第九条 每年不定期开展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的受理工作,具体时间和申请通知在中关村示范区网站进行发布。由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集中受理或委托专业机构受理。

第十条 企业可同时申请上述相关资助,申请应用推广专项资金需根据所申请的资助方向提交材料原件审核,并在复印件材料上加盖企业公章。(具体申请材料以每年度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通知为准。)

(一)申请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保险费资助。

1.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表;

2.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认定证明;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保单及保险费发票。

(二)申请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保险费资助。1.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表;

2.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证明;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保单及保险费发票。

(三)应用示范项目资助。1.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表; 2.承担国家、省级政府立项的应用示范项目或北京市重点示范项目的合同或证明文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中关村管委会要求提供的其它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

(四)申请招标代理服务费资助。1.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申请表;

2.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证明; 3.中标项目合同; 4.招标代理服务收费凭证;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受理应用推广专项资金的申报,并提出形式审查意见;组织相关专家和中关村管委会相关处室,核验相关数据和申报材料,提出具体审查意见和支持建议,报中关村管委会主任专题会审议。

第十二条 中关村管委会审议确定立项名单,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网站上发布立项公告。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三条 资金使用(受托)单位有义务接受中关村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的审计监督。第十四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企业应保证专款专用,企业应按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对资金使用中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理处分。

第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企业,除按前款处罚外,中关村管委会将在中关村示范区网站予以通报,并追回已拨付资金,今后不再受理其相关公共政策支持资金的申请。

第五章 附 则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6篇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监督管理,保障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530号)、《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省政府令第243号)、《合肥市促进建筑节能发展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16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科„2008‟14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是指符合国家、省和本市发布的产业政策,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有利于建筑全寿命期内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且满足国家、省和本市有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评审或评估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

本办法所称“限制”使用是指已有性能指标更优的替代技术和产品;“禁止”使用是指已无法满足建设领域的使用要求,阻碍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 建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 本市对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实行推广应用、认定和目录管理制度。

第五条 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研制、开发生产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本着自愿原则,参加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

第六条 市城乡建委负责本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和备案认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市城乡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组织实施,合肥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具体负责建筑节能与产品的认定工作。

第七条 合肥市建设节能科技协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服务职责,积极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培训和宣传,维护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第二章 备案认定

第八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的范围包括:

(一)墙体、屋面和楼板的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

(二)绿色节能门窗、幕墙保温隔热技术与产品;

(三)建筑遮阳技术与产品;

(四)集中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五)建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六)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七)建筑物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的技术与产品;

(八)其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技术与产品。第九条 市城乡建委根据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不同类型和技术发展状况,对企业规模、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设备配套和自动化程度、从业技术人员要求、实验室建设等,不定期发布相应的认定条件。

第十条 申请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请单位已取得企业独立法人营业执照;

(二)申请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应符合国家、省和本市相关技术产业政策规定;生产与应用应满足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企业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质量管理制度;

(四)申报项目无成果、权属争议或纠纷;

(五)企业应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备案认定条件。第十一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应提供的主要资料:

(一)备案认定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及法人代表证明材料。进口产品应提供代理销售授权证明及海关报关单;

(三)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简介,规模、场地、技术人员组成,生产设备及产品工艺流程等);

(四)产品生产、工程应用执行的技术标准;

(五)质量保证体系或质量管理文件;

(六)相关报告材料:(1)技术研发报告

(2)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估的报告(包括相关技术专利);(3)生产总结报告;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含市场预测);(5)用户使用意见证明文件;

(6)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七)环评验收报告;

(八)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技术)应提供生产许可证。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申请。申请单位向合肥市建设节能科技协会提出认定申请,按照《合肥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认定办事指南》的要求准备相关申请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负责。

(二)审查。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申报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考察。符合要求的,组织不少于2名专家对企业装备及生产情况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合格后随机抽样,并委托具备法定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检测。

(四)评审。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五)公示。合肥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将评审结果书面报送市城乡建委审定。通过评审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评审结果在合肥建设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 为7个工作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审结果存在异议的,应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

(六)公告。经公示无异议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应于公示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列入合肥市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并在合肥建设网-“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公告”平台中予以公告,在全市推广应用。

第十三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名称、执行标准和备案认定持有单位的名称、法人代表、地址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应于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变更申请。

第十四条 认定有效期限为1年,有效期限截止前1个月内,其持有单位应申请备案认定延续。逾期不申请备案认定延续的,视为自动放弃,须重新办理。认定延续应提供以下主要资料:

(一)备案认定延续申请表;

(二)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

(三)主要组成材料的使用清单;

(四)应用工程项目清单。

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设备有重大改变影响材料性能时,须重新申请备案认定。

第十六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应将当年应用工程项目清单及应用情况报送市建筑质量安全监 督站。

第十七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被国家、省或本市列为落后技术禁止使用的,或备案认定有效期限截止前未通过延续的,或持有单位因破产、歇业或其它原因终止营业的,其认定资格自动失效,取消认定公告内容。

第十八条 市城乡建委应组织建立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的诚信行为档案,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备案公告”平台公布诚信行为记录。

第十九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记优良诚信行为记录1次,并予以通报:

(一)开展技术创新获得国家、省或本市相关表彰的;

(二)参与地方相关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编制的;

(三)应用工程获得鲁班奖、黄山杯、琥珀杯等奖项的。第二十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记不良诚信行为记录1次,并予以通报:

(一)提供假冒伪劣技术和产品,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

(二)虚假宣传或误导使用单位的;

(三)被投诉举报并经主管部门查实的。

第二十一条 经认定的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撤销认定,并予以通报:

(一)1年内不良诚信行为记录达2次的;

(二)因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或技术缺陷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

(三)1年内有2次抽样检测或飞行检测不合格的;

(四)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五)伪造、涂改、倒卖、租借、转让备案认定证明文件的;

(六)涂改、伪造以及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检验报告的;

(七)拒不接受各级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工程应用情况的动态监管。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不少于1次的动态监管抽查,各区、县(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不少于2次的动态监管抽查。

第二十三条 各级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限用”(超过限用范围)、“禁用”技术与产品的责任主体进行严肃查处。

第二十四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进入建筑工程使用时,均应按照工程建设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凡发现建筑工程使用不合格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建设或者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各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查实,督促限期整改,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未按有关规定使用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应承担相应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持有单位发生第二十条、二十一条所述行为和情况的,应承担相应责任;触犯法 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或弄虚作假的,予以通报,并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八条 认定评审专家应严格遵守《合肥市建设行业专家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凡泄露评审资料信息或与申报单位串通舞弊或有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取消再次担任评审专家的资格,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九条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网上办税推广应用经验交流 第7篇

如今,各级税务机关普遍采取以“强化税法宣传,积极引导纳税遵从;优化办税平台,方便实现纳税遵从”为主要内容的措施,促使纳税人认知、接受、配合信息管税。如某省税务机关将总局个税代扣代缴系统、税控发票数据采集系统、纳税人财务信息报送系统和纳税人申报纳税系统集中于“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统一办理。在近半年来的该平台推广应用工作中,基层税务人员不断亲身体验着因“纳税人没有掌握网上办税操作技能”带来的困扰:纳税人不知怎样利用网络报送财务信息,继续报送纸质报表,造成纳税评估系统所需基础数据只能再次手工录入;纳税人不知怎样利用网络向该平台传送税控发票开具信息、个税扣缴信息,只得继续在办税服务厅申报,造成网上申报纳税系统的网络申报功能如同鸡肋;纳税人不知怎样利用网络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税银库联网系统形同虚设,使申报期内办税服务厅人头簇动景象依旧。在此,笔者就其成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历经多年来不懈的税收宣传工作,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素质较之以前已显著提高,虽然税务机关提供了功能完备的办税平台,但由于纳税人没有掌握必需的操作技能,看着网上办税平台不会操作,有的只好搁置在一边;有的虽然能勉强操作,但没有掌握科学的操作要领,操作也是困难重重,因此纳税人的抱怨声也属必然。这恰是税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重视涵养纳税人依法纳税素质、忽视培养纳税人办税操作技能”误区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涵养纳税人依法纳税素质是税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纳税人依法纳

税素质既是培养纳税人办税技能的最终目的,也是对纳税人办税技能发展的最好辅助。通过涵养依法纳税素质,让纳税人树立良好纳税遵从度,定使纳税人更加重视办税技能的学习。但涵养依法纳税素质与培养办税技能二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互促进、融合贯通,不可偏废。如果仅仅偏重于传授办税技能,而忽视依法纳税教育,那么一个纳税遵从度缺失的纳税人,即使具有丰富的税收知识和很高的办税技能,也未必能依法纳税。第二,一些办税系统的开发商或经销商等办税操作技能培训主体技术条件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复杂的技术普遍是“以会代训”,使得办税操作技能缺乏的对象不仅包括纳税人,还包括税务人员。这就造成了税务人员对办税系统推广应用工作不得不寄希望于“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促使对纳税人办税技能的培养工作几乎接近停滞的严重后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税务人员办税技能的示范可能引起纳税人的更多的关注,进而有可能影响其从示范中所获取的信息;

2、税务人员办税技能的示范可能促进纳税人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使其渴望达到税务人员所演示的那种水平。

3、税务人员办税技能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办税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因为纳税人通过观察税务人员示范动作而加以模仿,错误的示范直接导致错误的模仿。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8篇

会上, 市经信委介绍了当前节能形势和有关政策, 特变电工等三家单位分别就高效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锅炉燃烧温度测控及性能优化系统、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等通用节能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交流发言, 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介绍了支持节能技术改造的绿色金融业务。与会人员一致认为, 此次会议包含了节能形势、技术潜力、政策引导、融资支持等多方面信息交流, 对企业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工信部节能司尤勇处长在肯定天津在工业节能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 从国家层面解读了工业节能工作思路和下一步重点任务, 对天津节能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9篇

关键词:AC伺服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M921.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41-01

一、AC伺服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AC伺服电动机驱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了解AC伺服技术。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PMSM)和感应异步交流伺服电机(IM)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交流伺服系统的电动机。PMSM成为了伺服系统选择的首选,其较大的调速范围、较大效率和较好的动态特性受到了一致好评,虽然异步伺服电机相对来说具有成本优势,但只在大功率场合得到重视。

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最初是应用在宇航和军事领域,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交流伺服系统逐渐向工业和民用领域渗透。工业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其他重要的数控机械上,比如,纺织机械、医疗机械、专用大型技术生产设备、生产流水线等等。目前,永磁无刷伺服电机蓬勃发展起来,已经逐步替代了步进电机,永磁交流直线伺服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精度的机电一体户成品中,如何提高效率和速度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高速永磁交流伺服取代异步变频驱动的研究也是当前业内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伺服系统产品及应用

(一)对伺服控制的基本要求

在AC伺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关键是要控制运动速度和位置,这一问题最终转化为对驱动机构运动的AC伺服电动机进行速度和位置控制。伺服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进给伺服系统和主轴伺服系统。主轴伺服系统主要负责控制主轴转动,进给伺服系统主要控制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通常由伺服驱动装置、伺服电机、机械传动机构及执行部件组成。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位置实际值是由位置传感器检测的,半闭环控制一般采用电机后自带编码器提供的脉冲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因为此信号反馈的不是绝对位置,所以称为半闭环。而全闭环依靠电机外的光栅尺等反馈的绝对位置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可以达到绝对反馈,称为全闭环。 理论上,全闭环理论上精度比较高,实际上比较难实现,对模型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用半闭环,但是半团环控制方法是采用PID,模拟的精度难保证,不稳定。全闭环控制的过程描述如下,位置传感器首先检测运动机构的位置,接收信息之后进而反馈给输入端,通过接收信息与位置指令的对比,进而调整和控制电动机转矩。从而导致位置发生移动变化。半闭环控制的位置检测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是一种间接探测运动机构位置的控制方法,电动机轴的角位移是主要的检测数据。

在控制策略方面,电压频率控制方法和开环次通轨迹控制方法都是基于电极稳态数学模型的,但是缺点就是伺服特性不稳定。矢量控制,即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控制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最终实现对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控制,是目前核心控制方法。矢量控制方法往往与其他控制方法联合使用,比如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附加反馈线性化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等。近些年来,无位置传感器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无位置长安其技术仅仅适用于速度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所,比如,缝纫机伺服控制等,因为其调速比大约为1:100。控制单元作为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控制 着速度、转矩和电流等。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较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其集成电路的功能也很强大,逐渐成为了智能控制领域的新宠。

(二)伺服系统在行业中的应用

德国西门子有一套高精度、高动态响应的控制系统,其优点是控制循环周期短,并且可以对应0.2KW到18.5KW的所有应用领域,它就是SIMOVERT MASTERDRIVES MC-C 紧凑增强型运动控制驱动器。它的性能大大超过同类产品,能够轻易的实现快速、准确的驱动控制。基于此,西门子的这种紧凑增强型运动控制驱动器可作为智能控制的一部分。MC-C驱动器采用当前先进的32位数字控制技术,保证其高精度、高动态响应;它还具有超高的过载因数能够帮助您应对高难度的产品应用,它的过载能力达到了250ms内300%。安全应用方面当然也不会被忽略,性能优越、体积袖珍集成式的安全保护装置具有紧急停止功能,有效地保障了所有功能的安全使用。软件使用方面,驱动器应用BICO 技术,轻巧的实现开闭环控制。驱动器能获得超高的动态响应是源自Performance 2,它能够有效减少允许电流和转速控制器的计算时间到100μs,而功能模块的计算时间也都在1.6ms左右,这就是为什么驱动器的动态响应如此之高快灵了。

随着我国伺服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驱动系统在性能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其进给功率可以实现最小20W,最大7.5W,主轴功率范围也从3.5KW到22KW。伺服驱动器的硬件要求具备完善的故障软、硬件保护功能模块,包括防止短路、过压、过热等。可靠性好、体积小、方便操作使用的DSP、FPGA、IPM等硬件的使用就能够比较好的实现上述要求

三、伺服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与国外伺服驱动系统产品相比,我国伺服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够成熟,产品的性能还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性能的伺服驱动技术方面,差距尤其明显。目前,高档数控系统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高速、高精控制的实现效果。我国伺服系统在高速数字化网络接口的研发、脉冲式控制接口的自身缺陷突破等方面都亟待改进。

模拟控制系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一类电动机控制技术。其既可以用于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也可以用于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的装置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伺服控制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模拟控制技术的不够精准的缺陷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数字控制技术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数字控制凭借其精准的特性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97-255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10篇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月新日异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农业科技工作处于一个需要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市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究竟依靠什么来实现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为了实现彝州农业科技推广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中心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内部改革,创新推广思路,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模式。回顾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六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我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始于1962年,42年来,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紧紧围绕全州农业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成功选育推广了经省州审定合格的48个粮作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全州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先后获得了166项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48项,地厅级奖116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九五”以前,我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成立州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农业科技推广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集中协调和业务指导。其次,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研和推广割裂现象明显,农业技术创新流程不能相互衔接,利益关系不明,农业科技的体制和机制都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创新的需要,造成了我州取得的科研成果“州内研究、州外推广”、“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情况,构建适宜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研推广体制势在必行。

“九五”以来,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优势,促进彝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楚雄州农科所积极向州委、州人民政府争取,于1998年4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楚雄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州农科所内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初步搭建了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雏形,为目前形成的强化科研基础,重视成果保护,加大开发力度,增强自身实力的发展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科研是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我们在科研方面强化了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好选题立项,有的放矢地开展选题立项和研究,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中心所有的农业科研项目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来选题立项。具体情况为:以优质种源为基础,面向市场和农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研究优质“楚粳”水稻新品种和糯性好、食味佳的“楚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着力推进长荚大粒蚕豆新品种的选育,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强高蛋白、高湿面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使新品种的选育上档次、创优质,推动全州粮食生产向优质化方向转变。开展适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特种蔬菜、果树苗的引种与繁育研究,开发新肥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强科研推广后劲。二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五次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立项投资,在我所青龙桥基地建成了省内第一个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1998年,省计委和省农业厅立项投资,在我所基地内建设高原粳稻原种扩繁基地。1999年,农业部将我所列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十五所科研院所之一,给予立项投资,对我所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仪器设备进行更新。2000年,省政府投资建设组培中心。2002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投资建设高原粳稻良种繁育基地。以上项目的投资建设,使我所的农业科学研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稳定提高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培养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了现有学术带头人中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同时在继续发挥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委年轻人以重任,努力提供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科技队伍,为提高科研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几年来,以优质为前提的科研工作己初见成效。如“楚粳香1号”、“楚粳22号”、“楚粳23号”、“楚粳24号”、“楚粳25号”、“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恢7号”、“楚恢12号”、“楚恢13号”、“楚粳优1号”、“楚粳优2号”、“楚紫优1号”以及引进的“云恢290”、“红优1号”等优质稻品种。“楚粳香1号”经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监督中心分析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优质米标准;“楚粳24号”在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粮食局联合组织的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审会上,被评为优质稻品种;优质小麦新品种“繁19”、“96鉴-4”的育成推广,填补了长期缺乏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空白;玉米“大白单1号”、“楚白单4号”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解决了鲜食玉米的需求,提高了全州的玉米生产水平;土肥等其它科技措施的研究推广,有力推动了全州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抓好推广是关键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科研工作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争取政府重视,加强体系建设。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的“瓶劲”问题,理顺了州、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科技成果。在每年的小春生产中,与州面粉厂合作,在我州小麦生产重点乡镇推广种植“96鉴-4”等优质小麦新品种,由州面粉厂按既定订单收购,使粮食加工企业在获得优质原料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大春生产中,结合优质米基地建设的实际,与优质米加工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楚粳香1号”、“云恢290”等优质稻品种。其中“楚粳香1号”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0.50元,“云恢290”优质米每千克比普通米市场价高1.80元,农民种植优质稻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彝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广大农村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兴农意识不强,科技应用水平较差。贫穷落后的县乡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在自然条件、科技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科技推广普及层次较多且量大而面广,增大了科技推广的难度。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我们加强了农村科技培训,指导和支持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召开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现场会,建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热线,在乡镇集日宣传科技成果,让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成果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广大农民能自觉地接受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四是认真抓好全州常规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州县乡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逐年得到了加强。全州每年平均完成水稻旱育秧12806亩,其中塑盘简化育秧3307亩,共移栽大田38.418万亩;推广壮秧剂27吨,秧田应用1120亩,移栽大田16800亩;推广水稻抛秧31101亩;推广摆秧23282亩;完成水稻双龙出海条栽88.036万亩;推广优质稻62.01万亩,其中特优稻21.95万亩;推广玉米育苗移栽15.355万亩;推广旱作立体间套种16.807万亩;实施地膜玉米13.013万亩;推广“沃土工程”示范样板103490亩,辐射带动837470亩;推广平衡施肥技术1594808亩,推广作物专用肥618553亩,推广中微肥805898亩,推广种植绿肥218199亩,秸秆还田519458亩。

四、成果开发是重点

尽管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传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的延续和涉农部门利益机制的约束,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顺,渠道不畅,科研推广部门难以将新品种和新技术等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在种子开发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实力提高缓慢。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增强科研成果开发的自主性,使科研成果的开发为农业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我所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于199 年申请,200 年农业部授权保护了5个农作物新品种,拥有独立的新品种权。其中,水稻新品种为楚粳23号、楚粳香1号、楚粳24号,玉米新品种为楚白单4号和楚单7号,2003年前获新品种权保护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0%,居全省农业科研院所之首。2003年已申报四个品种(其中水稻3个,玉米1个,水稻品种为楚粳26号、27号、楚恢7号,玉米品种为楚单8号)。2004年,拟订申请保护2个水稻新品种(楚恢12号和13号)。

通过申请新品种权的保护,为独立自主和高效地开发科研成果,增强自身实力打开了新的局面,品种权对育种的反哺作用已初现端倪。第一,拥有独立的品种权后,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经营获得品种权的新品种,充分保护了我所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果。第二,有效改变了部份推广部门长期以来忽视知识产权,无偿开发经营的状况,规范了拥有品种权新品种的开发。第三,在开发经营中,我所把开发拥有品种权的新品种作为带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的突破口,依法委托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及州内外个体户经营“雄丰”牌种子,走出了一条育繁推结合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即保护新品种权,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开展经营服务,提高整体实力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以明确“责、权、利”的方式,与州内外开发商广泛合作,加大开发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新品种的开发效益。2003年以来,己有3家州外的种子部门、6家州内的种子部门签定了开发协议,带动我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年平均利润突破了100万元。已授权品种在州内外的推广面积逐年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现。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虽然我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但省内外“中海拔”稻区在楚粳系列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中,授权品种被侵权的现象广泛存在。为此,我们在维权工作中重点强化了以下方面。一是对授权品种被侵权的情况作了深入调查,并向省农业厅和州农业局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二是针对州内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座谈,并就进一步强化授权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共识。经协商决定,在2004年以后授权品种的开发利用中,开发单位必须向提供品种的单位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开发每千克种子支付0.07元,并逐步统一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针对州外市场存在的侵权行为,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的指导下开展了维权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部份种子企业及科技推广部门已前来协商合作开发授权品种有关事宜。四是每年的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品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五是在维护授权品种权益的同时,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积极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授权的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科学管理是保障

为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及其它各项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我所在市场经济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针对全所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管理出科研成果,管理出经济效益”方面的教育,使全体科技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系统、综合的农业科技管理新观念。与此同时,在涉及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经济核算、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考勤管理、履职考核、利益分配等各项工作中,结合事业单位的改革,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管理的杠杆作用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向管理要科研成果,要经济效益的规范化管理新局面。通过推行科学管理,推动了我中心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技术推广稳步推进,成果转化明显加强,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兴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全面发展是目的随着科研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逐步显现,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稳步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科研推广基础设施逐年完善,逐步改善了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成果保护和开发转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 第11篇

目前,银行业竞争激烈,要想在对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我们银行的特色。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业务都已经不是去柜面办理了,而是选择更方便的电子银行办理,这种方便简单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欢迎。我国的银行要想达到这样的服务水平,也就必须重视电子银行的推广,提升电子银行的应用深度。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电子银行运行的稳定性,简化电子银行的操作流程。由于我们的电子银行还并不是十分成熟,很多时候电子银行系统并不稳定,这不仅给客户带来了不便,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信任。这就需要我们在技术上加强对电子银行的开发、管理与维护。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电子银行的操作流程,避免客户因为繁琐的操作而流失。2,让顾客充分了解电子银行,消除对电子银行的顾虑。很多客户不愿意尝试电子银行,除了习惯平时的柜台服务外,主要是出于对电子银行安全的顾虑。因此,我认为银行应该把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去解决,主要可以从技术、支付方式及手段等上去确保安全,增强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信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了解,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让客户放心的使用电子银行。

3,加强员工对电子银行业务的了解。银行竞争的根本是要抓住市场和机遇。如果我们的员工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和把握,就会错失良机。在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员工对电子银行的了解。就拿营业网点来说,营业网点是与客户最直接接触的,每天接触大量的客户,是我们银行的窗口,而且往往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很多都是不了解电子银行的客户,所以让这些柜台客户了解电子银行,认同我们的电子银行产品,是我们推广电子银行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把一些可以在电子银行办理的业务通过网点的介绍推荐逐步让客户在电子银行办理,这样不但节省了客户的时间,也给柜面减轻了压力和成本。所以我们不但要对基层柜员的操作技能抓细抓实,也需要让他们像专业人才一样,在工作意识上随时与电子银行业务挂钩,及时适时的推广电子银行。

4,将部分柜面业务迁移至电子银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素质的不断提高,电子银行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把除了现金以及实物单证业务外的其他大量业务,有计划分步骤的转移到电子银行办理,真正实现网点业务的分流、缓解网点排队压力、减轻柜员的劳动强度以及降低运营陈本的目的。通过将部分业务转移到电子银行,网点从业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推介产品,营销客户,增加银行收益。迁移至电子银行的业务主要可以是基本的代理业务(包括代收水电煤气费、代发工资等)以及投资理财业务(如客户买卖黄金、白银、外汇、股票等)。这两种业务涉及的客户众多且在电子银行上操作简单,客户通过对这两种业务的电子银行操作可以体验电子银行的快捷方便同时加强对电子银行其他业务的了解。

5,柜面要把握机会营销电子银行。柜面要抓住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难得机会”,在营业网点设置电子银行体验区,向柜面客户提供电子银行体验服务,倡导现代人不到银行办理业务的理念,将其发展成为电子银行客户,把网点资源留给其他必需的客户。其次,对于那些第一次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更加应该积极向其推荐电子银行。这些客户往往是高层次、成长型、高价值的年轻客户,而他们将成为21世纪商家争夺的焦点及银行利润的来源,所以向他们营销电子银行是必需的也是有价值的。

上一篇:浅谈“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