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卷作文

2024-06-22

高考浙江卷作文(精选15篇)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1篇

清点得失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沿途必将看到不同的风景,在欣赏到新的风景的同时,也将失去原有的风景。

半夜,大街上已沉寂下来,一间房里发出的灯光在漆黑的夜里特别显眼,“沙沙”的落笔声在寂静的四周响起,里面的人儿还在埋头苦干,还在拼命的学习。深夜,灯光终于熄了,里面的人儿沾床即睡,她做了一个梦,她梦到:在春天,一群人儿在追逐那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在夏天,那群人儿将小脚丫沾湿,在干水泥板上留下一个个小脚丫印;在秋天,那群人儿在拿棍子打树上的枇杷,然后用脏脏的小手剥皮吃掉枇杷;在冬天,那群人儿在认真地筑造自己美丽的雪城堡……突然,她醒了,因为那个梦很熟悉,那是深藏在记忆中的童年回忆,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吧。我们也一样,在慢慢长大,渐渐失去了当年的童真,但也获得了丰富的果实一好的成绩,得到父母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和许多荣誉。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全都答应,就像一个小公主一般,集父母的宠爱于一身。但现在,昔日宠爱我们的父母不见了,现在的父母甚是严厉。在我们眼中,父母是神,是上帝派下凡间处处管制、约束我的神,而在父母眼中,我们大概是一个淘气的气球,永远停不下来,从不听他们的话,总让他们跟着我们跑。昔日温柔的父母摇身一变,变成凶巴巴的老巫婆,口里念叨个不停,那些“咒语”听得我一个头两个大。是父母不再爱我们了吗?答案:当然不是,父母只是换种方法来爱我们,而这种爱,是我们平常所体会不到却又确实存在的,它交织成一张网,保护着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伤害。于是,我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却又得到了父母严厉的爱。

当初,我的朋友许多,我们在一起说悄悄话,可以无忧无虑地一起大笑,而现在,昔日陪我一起开怀大笑的人慢慢变少,但是,现在的友谊更加坚固,因为,我们都明白,它,来之不易。虽然我失去了纯洁的友谊,但同时,我得到了坚固的友谊。

旅程还未结束,前方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在得到的同时总会失去,不管未来如何,总要靠我们自己把握,自己去拼搏,去筑造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2篇

世事万物总是成对出现,好和坏,美和丑,光明和黑暗,欢乐与悲伤,我们总是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选择成功还是失败,选择前进还是后退,选择升学还是就业,当然,在我们面对选择的同时,无法避免的面对得失。

朋友,不要苛求命运之神的绝对公正,在你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也许你对失业,愁怅,痛苦,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下,你在失去的同时却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你有机会发掘自已被埋藏的最大潜力,这或许是另一种“所得”吧!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未必是一种灾难,得到也不一定是种幸福。

人生之中,总要面对得与失,也许你没有美丽,但你可以有气质;你也许身无分文,但或许亲情是最大的财富;你也许没有事业,但家会成为你避风的港湾,人生有太多的得失,得到的未必是最好的,失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中注定。得与失总是结伴降临的,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又何必苦苦追问生命中究竟拥有什么,失去什么呢?我们谁都无法知道自已明天会怎么样,会在哪里,谁都握不住命运顽皮不羁的手,昨日悲歌亦不过是明日往事,保持一份轻松乐观,随遇而安的心境吧,不要去强求什么,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

记得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话“我曾错过太阳,但我不哭泣,因为那样我将错过星星和月亮。”没错,过去了就让它永远的成为回忆,失去了就永远的记住我曾经拥有,即使再痛彻心扉,肝肠寸断,失去的也不能再得到,过去的也不能再回来,不如抓住眼前的一切,珍惜此刻所拥有的,说不定“星星和月亮”也会放出如同太阳一样的光辉,那样,我们将不会为失去“太阳”而苦恼,不会为错过“太阳”而悔恨,等到“星星和月亮”也离你远去时,你的生命将不再有歌声,不再有欢乐,不再有光明。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3篇

(A) ∠ABC=90° (B) ∠BAC=90°

(C) AB=AC (D) AC=BC

1. 问题分析

问题1以三角形中的向量数量积的最小值问题为背景, 要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其设问角度比较新颖.首先, 作为高考选择题的第7题, 问题的起点并不高, 三角形中的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学生是比较熟悉的, 而且作为选择题, 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当然这种方法会花时较多, 对于这个题目, 在追求解题效率的高考中, 排除法不一定是一种好的方法;另外, 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恒成立是以向量的形式来呈现的, 如何利用这个条件来解题呢?我们知道, 向量本身就是数形结合的产物, 它既具有代数的抽象与严谨, 又兼具几何的形象与直观, 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 并且向量法、几何法、坐标法是研究和解决向量问题的三种常见的、重要的思维方法.所以, 由恒成立判断的形状时, 除了可以利用排除法以外, 我们还有如下的三种分析方法.

2. 解法分析

分析一:建立直角坐标系, 利用坐标计算的最小值

分析二:转化为共线向量计算的最小值

分析三:寻找取最小值的充要条件

这里由DP≥DP0得到DP0⊥AB的处理向量问题的方法, 在浙江省的数学高考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05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第10题的数形结合的解法, 就是这种解题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3. 解法反思

分析一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计算, 并求出其取得最小值的条件, 从而得到结论, 思路比较简单, 但运算量相对较大, 还要用到余弦定理来判断形状, 作为高考的选择题, 有小题大做之嫌;对于分析二, 虽然这样的转化是容易想到的, 而且共线且反向也能够观察到, 但最后借助基本不等式得到问题的答案不是任何一个考生都能够如此完成的, 因为解题时我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对于某一个固定的三角形来说, HB的长度是固定的;而分析三则充分利用了题目中的条件, 借助数学中“和、差、积”的常用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根据向量和的几何意义, 联想到的中点, 把问题转化为取得最小值的充要条件就是取得长度最小值, 从而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 我们认为分析三的思路正是这个题目的本质所在.

从上面的解法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这是一道题意简洁, 立意新颖, 解题思路入口宽, 而且又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具有很好的区分度的高考试题.

4. 考题链接

无独有偶, 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第5题的背景与此类似, 只不过把三角形边上的点改编成抛物线上的点, 讨论当最小时, 点所满足的条件, 我们把原题及我们的证法呈现如下.

题目2 (2013年浙江高中数学竞赛第5题) 已知AB直线与抛物线y2=4x交于两点, A, B为的中点, C为抛物线上一个动点, 若C0满足, 则下列一定成立的是 () .

(A) C0M⊥AB

(B) C0M⊥l, 其中是抛物线过的切线

(C) C0A⊥C0B

5. 问题推广及几何意义

直线AB与曲线D交于A, B两点, C为D上的一个动点, M为AB的中点, 若C0满足, 直线l是曲线D过C0的切线, 则C0M⊥l.

2012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 不得少于800字。(5)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题目借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上的议论,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成绩。努力学习,争取优等成绩,固然是每一个中学生应有的追求,但是获得优等成绩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都是“中等生”。可是整个社会弥漫着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中学生承受了超常规的压力。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如何给自己的中学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定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写作立意】

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路上跑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跑步者”,另一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大家都能看出,“跑步者”象征公众瞩目的对象,在班级里大概是成绩突出的优秀生,在社会中是成功者,如政治家、企业家、知识精英,当然也包含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人。而“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则是班级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加以延伸,就是占整个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民众。

题目给了三种观点,任选一个写作均可。但要注意,写作时要展现“跑步者”和“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关键词,然后据此展开联想。如果不写“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只根据其引申义写作,不符合要求。

【评分标准】

从“跑步者”与“路边鼓掌的人”这两个意象写起,再作联想和生发的,可以看作切合题意,得分在42分以上。如果语言、材料和文章的整体结构较好,可得50分以上。

主题是“红花与绿叶”“主角与配角”等,但能在开头或结尾处点到“跑步”和“鼓掌”这两个词,可以看作基本符合题意,得分在36—42分。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5篇

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担义。

没有惟一的选择,没有绝对的真理。因贪选利,因欲选荣或因心选德,其实是见仁见智。

可是我们的心灵呢?它时刻在倾听着选择跋涉的足音。噢,利字,你不要再前行了,欲壑难填,人心无厌,纵使你走过了千山万水,守着万贯家财,又何曾给我带来一丝欢愉呢?葛朗台守着金钱困苦一生,你不曾知晓么?

荣字,也请你止步吧。虚荣搏尽,最终也不过繁华梦一场,盗世欺名者,难逃可悲下场,梦醒了举目四看,风光占尽的凤姐也只能黄土掩破席,哀哭向金陵。

不是在心灵的指引下作出的选择,无法给予心灵真正的快乐。心灵是尚德的,仁者方能不忧。当那位几近冻死的登山者用心灵最后的勇气救下那冻僵的人时,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他听从了心灵的声音,而不是让一种本能而简单的欲望占据上风。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必将更深的感悟到:如果他作出的是另一种选择,纵然他的生命会苟延,也定会在自责中度过残生,再也无法让心灵的快乐高涨。

面对选择,我们还有必要在心灵的牵引下徘徊不前吗?较之于利,心灵的选择会有意义得多。人之不朽有三,其一便是立德。金钱不过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德行却是传世不朽的。千百年后,屈子犹存,不正因着那与日月齐光的高尚的德吗?而较之于荣,心灵的满足则更真实。西方有谚曰: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得不到诺贝尔奖的,而那些得到诺贝尔奖的,往往只是因为真正的热情与心灵的呼唤。他们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也因此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而不是诺贝尔奖本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这逆旅之中,你背着多少无用的行囊?心灵不堪负累,不肯背着那沉重的名利,你我能否彻底让心灵作一次选择,扔掉这名缰利索?

如果是那样,我们终究会知道,我们用一次坚定的选择去答复了人生所有的选择。因为,我们把选择真正地交给心灵,让它获得长久的愉悦。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6篇

故事的传播渠道愈发广泛,社交媒体短视频成为了打开故事大门的钥匙。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或观赏短视频,以最简单的方式感受和传递故事。短视频所表达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还有创作者的思考、理念和态度。短视频作品只有短短数十秒,但它却可传递出很多观念并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交媒体故事传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好的故事是让人感动和思考的,它鼓舞人们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往往能使人产生共鸣和共同价值观。例如,影片《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英勇拼搏,为了女儿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打动了人们。在当下,很多社交媒体故事广受年轻人们的喜爱,比如《你的名字》等,通过许许多多个体的成长来呈现真挚而朴实的人际关系。它的内容涉及家庭、友谊、爱情等,都代表了当前年轻人价值观和成长路径的一部分,尤其是对比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变化,年轻人的价值观更像一剂解毒剂,引导着我们追求美好的人际关系和内心平静。

故事是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思考、互相理解的桥梁。但短视频也运用着故事的.价值,它简单明了、轻松愉悦的特点,能够促进信息消化和传递。然而,社交媒体也有着弊端,例如流量至上等问题,一些作品因为短期拥有高点击率却追求内容简单化和浅薄化,从而对短视频走向精细和有深度的道路构成了挑战。只有真正具有内涵的故事,才能够获得长期传播和良好口碑。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7篇

首先,好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故事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形式,它可以通过人物、情节、场景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成语,都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传递历史和文化的。此外,好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乌鸦喝水》等,这些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其次,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它们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触动我们的心灵。同时,好的故事还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比如,中国古代的《红楼梦》就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小说,它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最后,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变迁。比如,美国的《绿皮书》就是一部反映种族歧视问题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黑人钢琴家和他的白人司机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旅行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和排斥。这部电影不仅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评价。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8篇

一、试卷特点

(一) 注重导向, 稳步推进课改

新课改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0年浙江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即在测试语言能力的同时, 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 以正确引导中学英语教学,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如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作者回忆小时候好心人给自己这个穷小孩送圣诞礼物, 自己长大后带领公司员工为孤儿送礼物、过圣诞的感人故事, 表明了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 呼吁人们要互相关爱, 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阅读理解A篇涉及家庭教育中的敏感问题:即父母应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童趣和梦想;D篇的题材是城市改造和城市发展, 该篇能引发考生对城市化现象的进一步思辨, 体会作者对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担扰和感慨;E篇中作者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 引出关于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辩证思考, 让考生反思电子产品更新过快而使消费者无所适从这一现象。任务型阅读在选材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考生通过阅读来关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短文改错语篇讲述的是作者的母亲如何在餐馆里巧妙地用拥抱温暖了一位陌生老太太内心的动人故事。书面表达要求用英语写一则班级板报报道, 描述并评论同学李越不顾天气炎热为班级选购歌咏比赛服装的先进事迹。此题材符合考生的校园生活实际, 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这样的素材和考题, 既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 又能检测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启迪他们的心灵。

(二) 立足基础, 侧重语用能力

2010年浙江卷一方面立足于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原则, 加大语用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查的内容为考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但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上, 还注重考查考生的社会语言知识, 即交际用语是否恰当、得体, 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在词汇的考查方面, 更加重视对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构词法的应用, 语篇中的生词量按《考试说明》要求严格控制在3%以内, 对于能从上下文中猜出词义或不影响文章整体理解的生词则不再加注, 对考生猜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 立足于语篇, 通过增加题目的综合性与语境来考查考生的语用能力。试卷重视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策略, 特别是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 语篇综合性理解、深层理解、整体把握的考题有所增加。比如, 注重考查文章本身的主旨要义, 重视语篇所蕴涵的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的基础上, 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引导考生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深刻含义等。考生应深入理解所读语篇中包含的语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 通过领悟、思维和运用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 凸现人文, 关注学科素养

全卷在选材上兼顾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选取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地道、文化底蕴深厚的语篇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 注重语言的文化因素。如单项填空题, 每一小题给足信息, 语境完整, 语言原汁原味, 考生在做题的同时, 还能欣赏到优美的语言。阅读理解B篇的题材是如何在伦敦租房, 考生在完成答题的同时, 也能学到在英国租房的生活知识。书面表达要求考生用英语为班级板报撰写“每周之星”的事迹介绍并加以评论, 考生要用英语表达身边的事, 试题贴近生活, 有一定的开放性, 使考生有发挥的余地, 充分体现了试卷的人文性。

二、各题型简析

(一) 单项填空

本题含20个小题, 也是20个“微型语篇”。考查重点突出, 覆盖面广, 没有出现烦琐或陈旧的题目。每题语言情境设置合理, 语言运用地道, 饱含时代气息, 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词语的把握和基本语法的运用。其中考查词义辨析的共7题, 占30%, 涉及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动词短语、代词和名词。对考纲中出现的新增词汇适当倾斜, 如试题答案和选项中出现了accurate, solution, ridiculous等新词汇。给考生的启示是:词汇学习不可死记硬背, 要重视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同类词汇的正确运用。考查基本语法知识的有8题, 占40%, 涉及的语法范畴有冠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该类题目强调了语法规则在语境中运用的原则, 凸显了“先语境, 再语法”的命题原则。考查语用交际和逻辑连接的共4题, 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感来体味地道的英美文化。如第13和第18两题语用题中的“Not likely”及“Believe it or not”表达方式英美文化味特浓。

(二) 完形填空

本题的语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 讲述了作者因小时候收到好心人的圣诞礼物而心存感激, 长大后传递爱心给他人的故事。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考点知识面较广。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和动词短语 (8个) 以及名词 (4个) 、形容词 (1个) 、副词 (2个) , 还考查了部分逻辑连接词 (1个) 、介词 (1个) 、代词 (3个) 等。题目干扰项设计严谨周密, 且都没有超纲。完形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上下文连贯, 不要孤立地做题。在本篇中, 其中第22题的got、25题的relief、32题的each、38题的joy、40题的from等, 立足于上文对下文的提示, 体现了语言内容的连贯性;第24题的turned up、26题的forgotten、30题的importance、36题的moment等, 立足于下文对上文的暗示, 考查了考生的跳读技巧;第29题的instantly、35题的until、39题的it, 立足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别是因果关系、时间关系和指代关系, 提示了逻辑合理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从题目干扰项设计的难度来说, 难度较大的题目是第25、28、30、33和37题, 恰当地体现了该题型的区分度, 有利于优秀考生的发挥。

(三) 阅读理解

2010年浙江卷中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明显加长。阅读理解第一节总词数为2721, 文段词数为2028, 题目词数为693。显而易见, 考生的阅读速度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5篇文章的风格及出现次序颇为讲究:A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记叙文, 内容深远但易懂;B篇是考查考生快速浏览和定位查找信息的伦敦租房指南, 题目较简单;C篇是现代科技报道, 文章内容涉及科研实验知识 (“一心多用”只会降低效率) , 且与人们的常识相左, 比较难懂, 但题目设计以细节理解为主, 能起到调节考生情绪的作用;D篇的语言人文性较强, 且题目设计多样化, 既有主旨概括题, 也有推理判断题;E篇难度最大, 题材也比较严肃, 讲的是作者通过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引发人们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试题以推理判断为主。第二节是任务型阅读, 考查目标由侧重寻读简单信息提高到理解、归纳和概括, 由简单能力要求上升到综合能力要求, 适当提高了难度。阅读理解部分事实细节9题, 词 (句) 义猜测2题, 推理判断6题, 主旨概括3题。这些数字提醒考生:在阅读时, 既要关注文章表层细节方面的信息, 又要跟上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意图, 深层理解和总体把握语篇的中心要义。

(四) 短文改错

2010年浙江卷短文改错题继续去年的形式, 即在设疑方式上打破了以往一行一题的形式限制, 错处无序地出现在一篇107个词的短文中, 要求考生判断出文中的十处错误, 并将其改正。这一形式难度相对会大一些, 但是具体考点设置难度不高, 内容分布广泛, 基本上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但在平时写作时常会出现的错误。短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在学生认知范围之中。考查项目涉及词法、句法和语篇逻辑。词法有将clearly, on, many, me改为clear, by/at, much, I, 还有加上冠词a;句法有将notice, occupy, put改为noticed, occupied, putting, 还有去掉to;语篇逻辑有将So改为But。短文改错给考生的提示是:立足语篇, 词汇为主, 前后呼应。

(五) 书面表达

2010年浙江卷的书面表达在体裁上继承了去年的命题思路, 即以报道的形式出现, 写作视角为第三人称。报道写作在新课程第五和第七模块中出现过, 符合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要求, 能够考查考生书面表达的实际水平。写作的背景材料内容充足, 要求明确, 要点提示简明。要求考生先根据所提供的题目描述李越的事迹及对同学的影响, 体现了一定的控制性, 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写, 但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信息的拓展及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此外, 还要求考生写上自己的评论, 又使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让能力好的考生有了发挥余地。

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进一步强化词汇, 巩固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词汇, 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 (1) 机械操练———背诵和听写。背诵和听写是词汇学习的必要手段。主要内容是初高中英语各模块课本词汇表中的重要单词和短语。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听写训练, 巩固已学词汇。 (2) 归纳和梳理。归纳和梳理是词汇学习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掌握词汇的用法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单词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 按照同词性不同语意、同词性易混淆词等加以归类, 如:cost, pay, spend, take。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 以同一个动词或介词的短语归类, 如:turn down, turn off, turn on, turn up。 (3) 熟悉和掌握合成、转化和派生三种主要构词法, 对常见合成词和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 并掌握其基本语意、用法, 如:dis-, im-, in-, un-等否定前缀。 (4) 结合话题, 复现词汇。该方式把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层面, 兼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如:给学生“与父母交流”这个具体话题, 让学生联想并复现以下词汇:不同年龄段孩子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roup) 、交流 (communicate with) 、讨论 (have a discussion) 、忙于工作学习 (be busy working or studying) 、共同兴趣 (common interest) 、交流意见 (share opinions with each other) 、面对面交流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方便 (convenient) 、交换意见 (exchange ideas/views) 、自由表达 (express freely) 、让人家理解 (make oneself understood) ……

(二) 终立足语篇,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纵观这两年高考英语浙江卷, 以语篇面目出现的考题在整份试卷中占了绝对的比例。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始终把握“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语言学习规则, 强化自己的语篇意识, 熟悉各种题材、体裁, 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各类语篇, 每天限时训练阅读, 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反应速度。并针对不同文体, 巧用阅读策略和技巧:人物描写或故事———顺序法;说明文、应用文———倒序法;议论文、夹叙夹议———找主题句、结论句。在特定的语境中, 通过分析语言材料的主旨大意、语段连接、话题转换、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来理解和把握语言材料。

(三) 持续注重导向, 提升英语语感

2013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第9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反映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率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人社会的生存压力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过早传递给了孩子。同时,我们的教育体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让他们日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对考生来说,这些问题他们并不陌生,因为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所以,这一作文题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思考自己的生活。

【写作立意】

在这个题目中,“综合上述材料”这句话很重要。所谓综合,就是要求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看,不能只选择其中一句话来立意。

综合来看,就能发现,三句话都指向“童心”,提出童心早泯的问题,而不是什么“青春逝去”。

【评分标准】

能抓住“童心早泯”这个主题立意作文,如果内容充实、结构完美、语言流畅,可得54分以上。

只看到了“童心”这样的概念,文章的主题是“说童心”,算符合题意,如果各方面都出色,得46—54分。

把题目理解成“说青春”,虽然与题目真正的主旨相去甚远,但如果语言文字、文章结构等写作功底不错,最高可得45分。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10篇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想起了童年时代那些听过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以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启发了我的思维,让我认识到人性的美好与可贵,不断引导着我走向正直善良的道路。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价值观。例如《小毛驴过河》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不要轻易放弃;而《三只小猪》则教会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去克服困难。

好的故事不仅能够影响个人,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故事都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文学作品,现代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也能够通过故事来传递信息和价值观。例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电影中,主人公在囚禁状态下不断追求自由和希望,从而展示出了人类本质中的`坚强和勇气。

好的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澎湃和情感的共鸣,它们还可以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联系。同时,故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11篇

时代呼唤青年开拓创新,首先要坚定实干实学的优良作风。青年一代生逢国家盛世,重任在肩,与其纸上谈兵,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五四勋章”获得者王雅丽执着坚守讲解员的岗位,花费大量心血写就《解说词大纲》。浙江快递小哥因能准确无误地分拣每一个快递编号,获评“高层次人才”。我们要甩掉焦虑,走出内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珍惜眼前的大好青春,真正把时间花在学知识、长本领、干实事上。涵养“滴水穿石”的坚韧品格,一步一个脚印,积累量变为质变,在真刀真枪中成就一番事业。

时代呼唤青年勇登高峰,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毅力。无数的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他们风华正茂的年代,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今,中国正走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更要求我们打破心中磐石,挑战“无人区”,实现自我升华。

我的未来不一定是鲜衣怒马,但一定有播洒汗水的身影;我的未来不一定功成名就,却仍在为突破而努力。守得寒窗苦,甘坐冷板凳,只要我探索过,拼搏过,便无怨无悔。青年人的意义全在于让不可能化为可能,便要求我们培养坚定实干的作风与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勇闯无人区,创新出一片新天地。

青春是我们创新者所共有的符号,终将熔铸于人才强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当每一份青春的力量都向着不断突破的未来汇流,便把小我融入大我。未来之路仍待我用创新、开拓书写,用勇气、实干丈量。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12篇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理。

中美博弈,美国的精英们就认为:成功了,美国可以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失败了,美国梦就碎了一地;马云的阿里前几年谋划着在美国上市,局中人就认为成功者,阿里帝国基业永固三百年,失败了,则泯灭于江湖;同样,我们高中生端坐考场,有的同学就在想我高中榜首,进了名校,就已经与未来签好了期货协议,反之,高考失败,则前途黯淡,万念俱灰。如此种种,貌似在理,实则做的是一锤子买卖,更是一叶障目,视宏大的人生盛宴为眼前的一盘菜。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似乎也有理。但细细思量,其实终点论与起点论似乎是同一回事。

起点者,也可以理解为出发点,出发点者,也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动机,即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初心。终点者,即目的地,是我们做人做事希望达成的目标。如果说两者一定有所区别,那无非是终点论者看重的是做人做事的前半场,起点论者强调的是做人做事的后半程。但无论哪一种,它们都极为重视得失,得之则喜,失之则悲,人生哀乐全系于得失。

但洞悉世事人生者,则不然,他们会把得与失看成一个过程。

做人做事往往是由无数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会标示出做人做事成败得失的刻度,如果只凝视着这些刻度,那每一次都是历高山,跨深壑,纵然成功多次,只要一次失去,就会堕入深渊。反之,提高站位,放眼整体,就会知晓一个节点的得失常常不影响全局。天无绝人之路,水随山转,危中有机,柳暗花明其实也是世间的常态。

把得与失看成一个过程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但他不会允许自己一败再败,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他会像水一样,遇到阻挡,力有不逮,就静静地积聚能量,或者绕行而过,不怨天,不尤人,总会流出自己的河床和前程。苏轼如此,汪曾祺也是如此,毛泽如此,邓小平也是如此,他们能容忍失败,及时转换思路,旁逸斜出,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把得与失看成一个过程者,绝不是逆来顺受,无欲无求,彻底躺平。他们只是看清了所谓的得失很多情况下只是在争一时的脸面虚荣,他们更在乎的是生命的本真。他们清醒地活在天地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活成了庄子所言的“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毁之不加沮”。如此,得与失怎会成了他们的终点或所谓的起点呢?

得到一棵树往往要放弃一片森林,两手空空,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得到,太在乎得失,岁月的尽头往往两手空空。世间事只要努力了即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我们的人生终点到来之前,所有的得失都只是一个过程,终点之后,世事又与我们何干?

高考浙江卷作文 第13篇

关键词:地球运动,高考,地理,自转,公转

原题呈现

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 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B.43°

C.23.5°D.21.5°

试题解析

本题直接考点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凡此分三情形 (热带、温带和寒带) 讨论, 因年最小正午太阳在地平线之上排除寒带, 因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一日或者甲乙太阳高度和为90°, 排除热带 (回归线除外) , 所以H甲-H乙=23°26′×2, 又H甲+H乙=90°, 得H乙=21°34′, 选D。

试题漫想

以此, 可以仿编寒带和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题, 在此不举例, 另此题为中学深入认识地球运动打开了一扇窗。

1. 公转层面: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是匀速 (0.26纬度/天) 的吗?

不是。实际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速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关, 即两分日较快, 两至日较慢, 也即越接近甲、乙 (冬夏至) 太阳位置变化小, 较密集。那冬夏至与甲乙的对应关系怎样呢?由于冬至日时地球位于公转近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较快, 会使得冬至日附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速度较夏至日快, 与北半球冬半年比夏半年时间短同理 (以上节气均按北半球计) , 通过甲乙太阳位置的疏密比较, 知甲应为北半球冬至太阳位置, 且可算出该地定为南半球为46°08′S, 其方位如图1所示。当然以上可查太阳赤纬角表验证, 但不胜其烦。

2. 自转层面:

地方时12∶00的太阳高度是一日中最大的吗?其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或正北或头顶方向, 抑或看不见 (极夜) 吗?也即正午还是地方时12∶00吗?

均不是。我们知道, 太阳日地球自转约360°59′, 是受制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复合运动的结果。由于自转速度变化较小, 所以公转也就成为导致昼夜交替周期变化的主因。结合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运动图 (图2) , 同一经线两次接受太阳直射时间间隔, 近日点附近最长, 应大于24小时;远日点附近时间最短, 则小于24小时。由此, 若在近日点附近 (E1-E2) 某日规定正午为地方时12∶00 (该地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 则第二天正午的地方时应大于12∶00, 即第二天地方时12∶00太阳位置的将在前一天该时位置向东偏微小角度;远日点附近 (E3-E4) 则每天地方时12∶00太阳位置将在前一天该时位置向西偏离微小角度, 也就产生了图1箭头所示12∶00太阳位置东西“摇摆”的有趣现象。产生这种现象实质是由我们用一个固定的平均的周期去衡量一个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所致, 所以正午的特性均没有改变, 只是我们使用的周期有问题。而至于具体某日地方12∶00太阳的方位, 取决于规定是以哪一天的正午作为12∶00有关。这个极小误差会在年内累计扩大, 而又随着回归运动而抵消, 周而复始。

可见, 经过累积之后的地方时12∶00不一定是正午, 而地球自转和公转无一不受多因素影响, 周期的变化性增加了计时难度, 但人们可在精确性和实用性上做出权衡, 动态修正。如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的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 出现了7∶59∶60的特殊现象, 这次非规律性调整即是适应自转和公转动态变化的结果。

地球运动作为一个复杂的自转和公转的复合运动, 造就了本题图1的太阳高度变化 (上下摇摆) 和太阳方位的变化 (东西摇摆) 的现象, 本题蕴含深意, 品之如饴。

改编展望

我们可从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速度、地方时12∶00的太阳方位变化、昼夜交替周期年内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全新视角命制题组。

参考文献

2011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第14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择角度,明确立意。(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意图】

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这个题目偏题的概率较小,但要完全理解题意也不容易,这正好把那些理解和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审题凸现出来。

【写作立意】

作文题文字稍多,但仍然有关键词可寻,那就是:

(1) “我的”:包括“我的”经历、“我的”观点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即不可复制性。

(2) “时间”:材料里有“物理时间”与“人生时间”,但应以后者为重。

(3) “人生”:“人生”在这里的含义有事业、追求、成功等宏大叙事。标题上虽然没有“人生”二字,但从材料对一些成功者的列举,以及把时间分成物理时间和人生时间的提示,都暗示这个题目与上述宏大叙事的关系。

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暗喻“一代人对自我的认同”,站在代际的高度来理解这种宏大叙事。但不能把它理解成“对一代人的认同”,因为,材料更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评分标准】

把“我的”“时间”“人生”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了作文,有所偏重,但没有缺少任何一个词,可得49—60分。

只抓住了“我的时间”,尤其是“物理时间”做文章,基本符合题意,得36—48分。

浙江卷高考作文 第15篇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于是,我们感叹,我们痛心,光阴流逝。因为,我们沉浸于这时光中,我们所丢失的,我们所错过的,我们曾不舍的。

然,岁月也带给我们昔日未曾降临的期盼,带给我们一直渴望的光亮,带给我们,不得不学会的成长。

人生在世,得与失在所难免。但在我看来,得失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失之得,也没有无得之失,关键看我们怎么去理解。

 

“花开花落总有时”,一切都有它的所得和所失。

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泰翁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通了一座桥——一座失望化为希望,痛苦化为快乐的桥。让我们明白了得到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明白了拥有什么就品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毕淑敏所言: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清醒与冷静是时光的.馈赠,是岁月的温柔,是一份难得的礼物,是得到。在我们悲痛着岁月带来的苦难,失去着岁月偷走的美好的同时,它也带给了我们,或许并不想要的成长。因为,岁月静好时,你会忘记清醒与冷静。只有经历苦难后,才学会了清醒与冷静。

我们姑且将失去放入苦难,把清醒与冷静纳为得到。如此,暂定得与失。

上一篇:年组长工作计划下一篇:一光盘行动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