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

2024-06-05

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精选6篇)

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 第1篇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厂区2#厂房工程 1.2勘察单位: 湖北****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1.3 设计单位: ****集团设计有限公司 1.4 施工单位:武汉****建筑有限公司 1.5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6 建设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1.7 建筑面积: 1.8 楼层结构: 1.9 结构形式: 钢结构

2.0该基础分部工程由条形基础、地梁工程组成,地圈梁断面为240㎜×240㎜;条形混凝土基础砼标号C25、地圈梁砼为C20;地梁垫层厚度为100㎜、砼标号为C10。

二、自评依据

2.1 国家和湖北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湖北省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

2.2 国家和湖北省现行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主要有: 推荐性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93)推荐性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93)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国家标准《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91)

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 300-88)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2.3 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地质勘察资料

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和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 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 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文件 2.4 合同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三、质量保证体系简介

3.1 建筑材料、半成品、质保单、复试报告等各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对于所进场的建筑材料,指定了专人负责,进行了严格管理;并对进场材料及时取样,送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后方予使用,把关较严格。

3.2 委托检测中心出具了砂浆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块均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制作,样本数符合规定,砂浆、混凝土养护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3.3 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能严格把关,有自检、互检制度和专职质量监督员负责各项检查工作;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3.4 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基本上与施工进度同步,隐蔽验收资料基本齐全。

3.5 因为砂浆和混凝土试块的龄期未到,所以暂不评定砂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四、质量保证资料自查情况(基础分部)钢材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钢材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符合要求 焊接试验报告/焊条合格证 水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水泥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符合要求 4 砖试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 5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6碎石检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定 7砂检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建材条例的规定 8 混凝土试配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8 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0 基础验槽记录 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1 施工组织设计 符合要求 12 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单 符合要求 13图纸会审纪要 符合要求 14隐蔽工程验收单 符合要求

五、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状况

5.1 模板

5.1.1 经检查验收,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撑拉杆件固定牢固稳定;

5.1.2 模板接缝不大于1.5 mm。模板上每处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不大于1000 cm2。符合要求。5.1.3 允许偏差项目

①轴线位移允许偏差5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标高允许偏差A5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A1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总共实测3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1.4 模板工程评定为合格(不参加评定)。5.2 钢筋

5.2.1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油污、老锈。钢筋的规格,加工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焊接由合格上岗证焊工操作,焊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合格。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5.2.3 钢筋绑扎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扎数量的10 %。钢筋绑扎、弯钩形状和朝向、接头部位和搭接长度符合规定。箍筋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段的长度基本符合施工规范。基本项目符合要求。

5.2.3 允许偏差项目

①骨架的宽度、高度允许偏差5 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骨架长度允许偏差10 mm,实测4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A10 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④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A2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⑤受力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A10 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90%;

总共实测10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2.4 钢筋工程通过验收。5.3 混凝土

5.3.1 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等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按配合比、试验报告配制,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施工规定规范。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5.3.2 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检查处的蜂窝面积每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每个检查件基本无露筋。基本无缝隙夹渣层。基本项目符合要求。5.3.3 允许偏差项目

①轴线位移允许偏差15mm,实测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②标高允许偏差A10mm,实测2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③截面尺寸允许偏差+15~-10 mm,实测3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④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实测5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

总共实测110点,有

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占

%。5.3.4 混凝土工程通过验收。5.5地圈梁和构造柱插筋

地圈梁的配筋、混凝土配合比和浇筑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内实外光,表面平整,截面尺寸、轴线位置和标高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构造柱插筋基本到位,基本无超差偏位。地梁和构造柱插筋工程自评为通过验收。

六、施工企业自评结论

7.1 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的规定,基础分部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7.2 质保资料基本齐全; 7.3 工程观感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该分部工程满足验收规范要求,我公司对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评为合格。

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 第2篇

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 阶段验收自评报告

□地基

□基础

□主体结构

□节能

工程名称

津沽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工程

施工单位名称

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2018

年月

结构类型 现浇钢筋砼筏板及框架结构

地基类型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层

数 验收阶段 基础

项目经理

陈凤丽

开工时间 2017 年 11 月 25 日 完工时间

2018 年 4 月日 一、施工依据 1、《城市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 29-52-2003

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检验标准》GB 50334-2016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7.《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5 二、工程基本概况 此次基础验收是津沽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工程新建细格栅、新建初沉池、新建生物池、新建二沉池、新建高校沉淀池、新建深床滤池、新建臭氧接触池、新建鼓风机房、新建乙酸钠投加间共计 9 座单体。其中细格栅、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高校沉淀池、深床滤池、臭氧接触池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加桩基基础,鼓风机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桩承台加桩基基础,独立基础中间采用条形基础连接,乙酸钠投加间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桩承台加天然地基基础,独立基础中间采用条形基础连接。细格栅基础结构尺寸为 59.55m*13.6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 0.45m,筏板最大厚度 6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基础钢筋用量共计***T。初沉池基础结构尺寸为 61.7m*34.35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 0.82m,筏板最大厚度5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生物池基础结构尺寸为 21.3.85*65.7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2.55m,筏板最大厚度 75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二沉池基础结构尺寸为 69.8m*65.45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1.71m,筏板最大厚度 6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高校沉淀池基础结构尺寸为 63.1m*68.4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

1.5m,筏板最大厚度 8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深床滤池基础结构尺寸为68.6m*48.92m,基础顶最大标高为 2.05m,筏板最大厚度 45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臭氧接触池深区基础结构尺寸为 60.4m*52.75m,基础顶最低标高为-6.15m,筏板最大厚度 8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³。鼓风机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桩承台加桩基础,独立基础中间采用条形基础连接,基础顶标高为-1.2m,承台最大厚度 7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1m3。乙酸钠投加间基础采用天然地基加承台基础,独立基础中间采用条形基础连接,基础顶标高为-1.5m,承台最大厚度600mm,基础砼用量共计***m3。

三、原材料及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由天津陆佳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建质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第 24 站检测,资质证明文件齐全,结论合格。

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情况

1.检验批情况:

分项工程检验批共 25 批次,其中钢筋 23 批次,模板工程 23 批次,混凝土 23 批次,基础砌筑 2 批次。经检测,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满足规范要求。隐蔽验收检验记录共 25 份,其中钢筋工程 23 份,基础砌筑工程 2 份。以上隐蔽验收记录覆盖全部隐蔽验收部位,自检资料及施工记录等齐全规范。

施工原材料 见证试验(留置)数量(组)

合格数量(组)

备注 钢筋 原材进场 9 9

混凝土试块 抗压 5 5

抗冻 1 1

烧结普通页岩砖砌块

见证原材进场 1 1

砂浆试块 性能检测 1 1

2.主控项目检测内容:

1)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施工缝预留孔洞凿毛处理及混凝土结合密实、不渗漏;混凝土结构无裂缝情况。

2)钢筋外观质量、接头位置及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支撑、立柱位置和垫板满足规范要求;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工程实物测量:

施工工序 检测内容 允许偏差 值(mm)

最大应检 点(mm)

检测点数(个)

合 格点 数(个)

合格率% 钢筋工程 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10 10 40 40 100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40 40 100 钢筋弯起点位置(mm)18 40 40 100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9 40 40 100 箍筋内净尺寸 ±5 5 40 40 100 模板工程 轴线位置 5 5 30 30 100 截面内部尺寸 ±10 9 30 30 100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30 30 100 表面平整度 5 5 30 30 100 砌筑工程 轴线位移 10 6 15 15 100 表面平整度 8 5 15 15 100 混凝土工程 轴线位置 10 8 40 40 100 预埋洞中心线位置 15 11 40 40 100 截面尺寸 +8,-5 6 40 40 100

五、设计变更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六、自评结论

本基础工程验收包含津沽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工程新建细格栅、新建初沉池、新建生物池、新建二沉池、新建高校沉淀池、新建深床滤池、新建臭氧接触池、新建鼓风机房、新建乙酸钠投加间共计 9 座单体,经设计单位现场检查复核,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环境影响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未出现违反现行标准等现象,质保资料齐全合格。自检合格申请基础工程验收。

项目经理:

****年**月**日

单位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单位公章:

钢结构基础自评报告 第3篇

1 关于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内容的研究综述

1.1 披露载体的研究

韩晓杰、段洪波、梁静 (2011) 认为在我国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的披露载体: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年报正文及附件、会计市事务所的审核报告。从七家上市银行38份年报披露的内控信息情况看, 信息披露主体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 披露的载体主要是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年报正文及附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许莉, 朱睿, 王芳 (2010) 指出我国上市银行内控的披露载体众多, 不统一, 缺乏可比性。他们从11家上市银行的2008 年年报中发现, 不同银行的内控信息在年报的不同位置披露, 缺乏规范性, 有的银行甚至在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公司治理报告中同时披露内控信息。

1.2 披露主体的研究

李伟和施家芳 (2007) 以表格的形式分析了各个银行的披露主体。主要主体就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当局, 不同主题披露的侧重不同, 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内控主要情况, 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内控制度的“三性”, 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

韩晓杰, 段洪波, 梁静 (2011) 认为所有上市银行的年度报告中都在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构架进行描述, 但是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却没有明确指出, 一旦发生损失, 承担直接责任方存在缺失。

1.3 自评报告披露量的现状

我国上市银行在2003年以前大多采用多形式大量披露策略, 而在2003年及以后年度则渐渐采用固定形式少量披露策略。

倪慧萍 (2006) 提出不同银行信息披露量差异较大。纵向看, 同一家银行不同年度的披露量差异大, 如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招商银行3家银行3年内控信息披露量都是“先多后降”之后持续减少;2002年3家均提供管理当局、事务所披露的内控说明和内控审核 (或评审) 报告;2003年和2004年则没有披露事务所审核 (或评价) 报告而只披露事务所内控审查结果。横向看, 不同银行之间披露差异更大。从韩晓杰、段洪波、梁静 (2011) 抽取的样本来看,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信息披露量较多较全面, 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披露量相对较少。主要采取的是形式固定少量披露的模式。

1.4 内控自评报告的规范制度

许莉、朱睿、王芳 (2010) 认为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各项政策规定都在强调上市银行要充分披露在报告期内的业务、风险和内控情况。比如2000年11月14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和2000年12月21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2007年深圳交易所也提出该项政策。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了有中国版“萨班斯法案”之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于2010 年1月1日起实施。目的在于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法律法规, 规范制度从不同层面完善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1.5 实质性漏洞的披露现状

实质性漏洞是指如果一项或若干项缺陷有能致使年度或中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有效预防或及时察觉的合理可能时, 该缺陷构成实质性漏洞, 而那些严重程度低于实质性漏洞的一项或若干项缺陷, 仅仅是重要到值得负责监管公司财务报告人的注意, 那么该缺陷为重大缺陷。

瞿旭、李明、杨丹 叶建明 (2009) 提到由于我国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实质性漏洞”概念的缺失, 使得我国上市银行尽管面临严格的监管, 但相关内控体系中的“漏洞”信息却不为市场和监管机构所知。

瞿旭、应旭婧、王娟 (2011) 阐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是衡量高质量上市公司的主要标准, 银行业掌握着国家的金融命脉, 在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如此,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是传递出上市银行拥有良好内部控制体系的信号, 也是作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

2 关于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存在问题的研究综述

2.1 法律规范不完备

戴新华和张强 (2006) 提出虽然目前不同机构组织已经出台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董事会、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责任与职责, 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时间、频次、方式、位置都需要规范化规定。

唐红娟 (2010) 提出的观点, 认为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法律规范, 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完善。 (1) 对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注册会计师等主体在银行内控中的责任和职责界定的不明确, 尤其表现在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载体和形式不一上面。 (2) 对披露的时间、频率、位置、格式、内容等都缺乏明确的要求, 造成上市银行在披露内控信息时无据可依, 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 从而影响内控自评报告的质量。 (3) 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评价依据不一。

戴新华和张强 (2006) 也提到了信息披露监管法规不统一, 由于法规发布的机关、机构不同, 所以相应的对信息披露的标准也不同, 所以最终造成上市银行按照不同标准披露内控信息, 这样既无形增加上市银行的披露工作量, 也使得上市银行的内控报告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2.2 披露形式不一

从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内控报告的披露载体和披露主体的不一致, 就反映出上市银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主性和重视程度不够。

戴新华和张强 (2006) 认为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象主要是上级管理行和监管机构, 缺乏对于其他利害关系人信息披露的主观能动性。披露方式主要是通过年报, 内容过于乐观和浮夸, 类似广告宣传, 未能深入涉及内控情况和核心数据, 尤其是风险管理情况严重不足。

韩晓杰、段洪波、梁静 (2011) 和许莉、朱睿、王芳 (2010) 都谈到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位置不固定, 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有的还存在重复披露的现象。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多样化, 造成信息散乱无章, 给信息的查找与使用带来一定困难。

2.3 上市银行内控报告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 正面效应较多反面效应较少。

许莉、朱睿、王芳 (2010) 提出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对银行内控情况都是“正面效应反应较多”。大多数上市银行在自我评价中出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健全”, “有效”。对内控存在的不足都只是做简单和一般性描述, 大多都是正面定性描述, 泛泛而笼统。

(2) 缺乏实质性评价。

唐红娟 (2010) 提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性意见均为“公司制定了较为完整、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或“未发现公司在内部控制或执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或“对董事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无异议”, 意见过于形式化和空洞, 缺乏实质性的评价。

瞿旭、应旭婧、王娟 (2011) 也提出我国虽然出台了内部控制的制度, 但研究上还是以研究内控的“三性”为核心, 并没有过多涉及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等方面, 而实质性漏洞的披露才是衡量上市银行内控最核心的指标。

(3) 内容不充分、不全面。

李伟和施家芳 (2007) 提出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只是对内控基本构架进行描述, 没有对责任主体描述。

唐红娟 (2010) 阐明以下几点: (1) 我国内控报告缺少对控制目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测评、评估结果、缺陷与整改措施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等内容的详细阐述。 (2) 大部分银行只针对某个方面具体披露, 其他只是一带而过;自评报告中常出现“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 考虑了以下五项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制度性、原则性的总结。 (3)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披露基本是宣扬业绩, 缺乏披露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与缺陷方面的信息;尤其对风险管理方面, 缺少各类风险状况准确的量化措施, 多是简单地正面评价。

(4) 风险管理的披露不足。

黄秋敏 (2008) 通过对上市银行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 发现董事会缺乏对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董事会所进行的系统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对于高风险经营的银行来说, 这显然不能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无法合理确定银行的风险状况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不利于外部客户进行投资决策。

钟声 (2011) 提出风险管理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样本, 只有少数银行对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质性披露, 如呆账管理情况,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管理的情况, 大多数银行只是简单交代银行建立了系统风险管理制度。

3 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建议的研究综述

3.1 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披露制度

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在上市银行内控披露的问题, 就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唐红娟 (2010) 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外国很多优秀的内控披露制度和相关法律规范, 比如借鉴美国公众公司监督委员会的《内部控制审议准则》, 制定适合我们国家国情的《内控控制审议准则》, 为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提供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

许莉、朱睿、王芳 (2010) 就提出了“三层”信息披露, 即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特别披露。强制披露就是公认的最低披露要求, 加强对披露行为的管束;设定自愿披露内容, 鼓励信息的透明化;灵活设计“特别披露” 的内容, 以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披露的规则制度。

钟声 (2011) 也提出健全内控的披露机制, 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结合。制定披露的最低要求, 内容应包括管理当局的责任声明, 内控评价的内容与依据标准, 存在的缺陷以及改进措施。自愿性披露鼓励上市银行自觉主动披露规定以外的内容, 上市银行主动披露关于内控和风险方面的更多信息, 有助于提高银行可信度、企业形象和增强市场信心。

3.2 明确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很多学者都强调关于明确内控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要固定具体位置, 详细规定具体内容。

李伟和施家芳 (2007) 提出我国上市银行内控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董事会及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明确和承担;银行已按规定设计并实施内控制度, 且声明已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有效性评价, 提出评价的结论性意见, 例如声明通过内部控制评价, 能够合理保证内控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如果通过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应披露具体情况并专项说明拟采取的纠正措施, 并且保证除了已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之外, 不存在其他重大缺陷;如果报告期内内控设计和执行程序发生重大变化, 应说明情况及影响;对报告期后发生变化或其他情况做出一定预期并说明防范措施。

戴新华和张强 (2006) 提出我国的内控自评报告应该借鉴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在2004年成为了美国的内部控制标准, 这与COSO制定该框架的初衷是吻合的。COSO框架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内部控制框架, 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 现在已经形成可以主导国际内部控制发展方向的系统。

钟声 (2011) 提到要规范内控自评报告的形式与内容。明确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同时针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出台明确和具体准则, 使上市银行在披露时有据可依, 从而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有用性与可比性, 从根本上杜绝重形式、轻内容的模式化通病。

3.3 建立评价体系

戴新华和张强 (2006) 建议我国应该学习COSO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进行经常和定期的评价体系。针对上市银行的内控审计制定新的执业规范。用3到5年的时间, 要逐步建立商业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的评价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评价准则、评价形式等内容, 分级明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方便外部客户、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上市银行内控信息。

韩晓杰、段洪波、梁静 (2011) 也提出要完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 (1) 从上市银行内部角度。上市银行可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核对表, 把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反馈情况的定性评价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 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反馈情况, 并将内部控制核对表以附件的形式披露。 (2) 从上市银行外部角度。相关部门应统一内控制度评价和审核的标准。财政部和证券监管等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银行业内部控制专项准则, 使注册会计师对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有遵循的依据, 也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 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评价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按照标准执行的注册会计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违反标准出具审核报告的进行公开批评。

3.4 加大监管力度

方珉佳、张川 (2008) 提出应在上市银行内部建立审计委员会, 专门负责审查银行的内控制度。虽然很多银行设立了审计委员会, 但都形同虚设,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工作职责不清, 缺乏运作指南, 使其丧失监督职能。因此, 明确审计委员会的审计监督职能, 保证审计委员会独立发挥监管作用。而对于银行外部的监管系统, 要强调对违规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因此健全的上市银行内控制度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 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唐红娟 (2010) 提到要从依法监管、内部监管、同业监管三个方面改进上市银行监管体系。

美国SEC法案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必须经过验证, 并由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宣誓保证, 违反相关法律的必须接受法律制裁, 比如CEO和CFO明知其书面声明是的, 罚款达100万美元, 监禁至10年;故意做虚假书面声明的, 罚款可达500万美元, 监禁可至25年。

借鉴美国, 我国应从相关法律规范中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和注册会计师对内控披露的法律责任, 形成健全的责任追究与严惩机制, 为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外部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培训宣传, 对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 要依法严格追究违规银行与相关人员的责任。

上市银行内部设立的监事会、独立董事或审计委员会等部门, 应明确其在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责任, 切实发挥其独立监督的作用。

积极开展银行同业间的信息披露评级活动, 可由银行同业协会开展, 评审间隔定为一年一次, 评审结果对外公布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促进银行间的竞争与监督, 净化银行业内部控制环境, 提高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戴新华 (2010) 提出“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市场化”的观点。通过让市场来发挥监管职能, 缓解由于政府监管过度对市场监管主体的行为自由造成的挤压, 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增强行业性组织的独立性, 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存款人、次级债人的约束机制;保障媒体的监督权, 从而加强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的市场化。

4 上市银行内控自评研究文献述评

通过对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研究文献的的综述, 可以看到我国上市银行的内控自评报告还有诸多要改善之处。虽然我国各个机构组织从不同方面发布新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和要求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 比如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但是我国上市银行对内控自评报告不重视, 内控自评报告千篇一律, 没有对实质性缺陷进行披露和研究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内控自评报告的改进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4.1 外部环境的改进

首先要为上市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为披露环境直接决定了披露信息的质量。无论从相关的立法机构还是到监管部门, 都应该重视上市银行的内控制度。首先从立法来讲, 要把内控信息披露上升到法律的层级, 完善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的相关法律规范, 统一对内控自评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 尤其是对坏账、重大缺陷、实质性漏洞等方面有硬性的规定。再者就是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各个部门应该严格监督上市银行内控的信息披露, 包括对注册会计师做出报告的审查, 提高对违规银行的处罚力度, 对消极披露银行内控信息的要提出警告和处罚。只有创造了积极的、严格的外部披露环境,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银行现存的披露问题。

4.2 内部环境的改进

企业的内控从根本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性,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 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所以上市银行自身应该重视内控环境的建设, 加强自律监管, 从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当局甚至管理者本身, 应该创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披露环境。董事会和监事会不仅要对内控自评报告发表独立意见, 还应该对处理意见后的内控制度的设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重大缺陷进行真实的评价。银行的管理者也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强化自身的盈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使激励性薪酬与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从而使管理层更好地为银行服务, 减少潜在的风险。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是银行审慎运作的关键, 也是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

摘要:通过分析学者们对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的研究结果, 了解我国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现状、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 总结出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存在立法不完备, 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由于上市银行内控自评报告规范性文件缺乏细节性披露要求, 从而造成我国上市银行自评报告效应不高的现状。因此, 建立详细的内控自评规范体系是当下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钢结构楼面动设备基础设计 第4篇

关键字:动力机器 基础设计 水平扰力

随着工业的发展,钢结构厂房中大型动力机器设备(如大容量或超高压压缩机、高转速汽轮机等)不断得到应用,动力机器产生的振动会随着基础传导到建筑物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在进行动力设备地基基础设计时,一方面要控制机器本身产生的振动;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或消除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振动影响。

1动力机器的分类

动力机器通常按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动力特性分类。很多机器运转时产生的动力并不大,例如多数金属切削机床,中、小型电动机等,无需特殊考虑动力问题。但有的机器运转时产生较大动力,必须专门考虑动力问题,如设计不当,不仅影响机器本身的正常运转,而且使工作人员操作条件恶化,影响身心健康;同时,过大的振动通过地基土传到附近房屋,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精密机床、仪器仪表不能正常使用。这类机器称为动力机器。各类动力机器的动力和振动是不同的,可根据振动特点分为周期性作用的机器和间歇性作用或冲击作用的机器。

2动力机器基础类型

块式、框架式及墙式是动力机器基础的三种结构类型。

块式基础用得最广泛,适合多种类型的机器,如曲柄连杆类、锻锤、电动机、轧钢机和金属切削机床等。基础设有坑、沟、洞,以便安装机器、布置设备和管道,或维修等用,其位置和尺寸由机器制造厂提供。块式基础的刚度很大,振动主要由地基弹性变形引起。

由底板、顶板、立柱构成的框架式基础。立柱之间供附属设备安放。在顶板安装机器和工作平台。对于高转速的机器(n>3000r/min),可不考虑地基弹性影响。框架式基础的动力计算按多自由度体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方法。容许振动用振幅控制 即便产生共振,只要振幅满足容许值要求就可以 。

墙式基础是以横墙代替框架式基础中的横向框架。墙厚一般为1/6-1/4墙高,因而刚度较大。破碎机多采用此类基础。在两垛墙之间的空间设置运输皮带和漏斗。动力计算时,在与水平扰力相垂直的方向,如墙的净高不超过墙厚4倍,可当作块式基础计算。否则两个方向均按框架式基础计算。

3钢结构楼面基础混凝土的要求

1)基础尺寸的确定

在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时应力求不发生偏心,即机器扰力作用中心、基组质量中心(简称“质心”)、基础底面形心在一条铅直线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均匀沉降,而且可以减少振型,简化动力计算。设计中调整基础尺寸,使“三心”成一铅直线的工作称为“定心”。严格的定心不易做到,但必须力求做好一些。

2)确定基础混凝土的重量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的基本目标是限制其振动幅度以满足机器本身和附近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转和不干扰邻近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最早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经验,采取加大基础质量来控制其振动、而并不进行振动分析和计算。例如习惯的做法是要求大块式混凝土基础的重量至少为机器重量的2—5倍。这种方法,对于地面上的基础,初看似乎有些道理.但实际上是一种陈旧的办法,因为它忽视了影响基础运动的其他各种不同因素,干扰力的类型和频率、地基土的性质等等,若单纯增加基础的质量,是可以降低基础的自振频率,这对于低频机器并不安全,对于中频和高频机器又可能过于保守。而对于钢楼面的动设备基础却是尤为重要,我们碰到一个项目,碳酸钾厂房20米标高楼面的风机基础,两台风机基础采用联合基础,先安装一台,另一台为预留基础。由于本次设备改造,原预留的设备基础影响新设备的安装,就对原预留的一半设备基础进行去除等设备就位后再恢复,业主为了省事就没有恢复预留的一半基础。结果该设备带动一半基础的振动引起周边梁的振动超出允许的限值,振动速度达到3.8~4.2mm/s。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业主采取了很多办法均未能解决问题。最终还是恢复原样,问题才得以解决。这种传统方法,由于简便,至今还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应用。

4动设备基础下钢梁的动力计算

在钢结构楼面设计中,动力设备支撑钢梁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动力计算的繁杂特性,使得在具体的工程设计时需要进行若干简化才能达到进行钢梁的动力计算。目前,国标《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GB 50190)只是适用于动力荷载小于0.6KN的中小型机床、制冷压缩机、电机、风机和水泵等设备作用下的楼面动力计算和振动设计,对于楼盖控制点合成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mm/s。对于较大的动力设备则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设计经验进行确定。

钢结构楼面中动力设备的支撑钢梁必须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钢梁的刚度,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振动位移,不满足使用要求。在进行楼面动设备支撑钢梁设计时需要在掌握设备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计算,防止动设备和楼面基础发生共振,从而达到控制动位移,使得结构布置合理。钢结构楼面动设备支撑钢梁的动力计算步骤如下:

1)获取动设备信息

在进行动设备基础设计时,首先必须清楚动设备的相关资料,如设备静载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设备正常运行时的转速、运行时扰力的方向及大小,以上信息可以参考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说明书。

设备的干扰力值的大小一般均可以在设备资料中查得,但是国产设备对扰力值的提供欠缺,为此,对于扰力值缺失的动力设备(机床、电机、制冷压缩机等)的基础进行设计时,必须通过GB50190—93中的相应规定进行计算。

2)楼面钢梁固有频率的计算

当楼面支撑钢梁的固有频率与设备的自振频率相近时,就会使得钢梁产生过大的位移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为此,对于具有动设备的楼面钢梁,一般均应要求钢梁的固有频率f必须比设备的自振频率高出或低出20%。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但是集中质量和均布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参照GB50190—93 第 6.3.6 条中的规定将集中质量转换成均布质量,然后再利用式3进行计算。当集中质量和均布质量相比不能忽略不计时,则可以全部按照集中质量进行求解。

3)钢梁的位移控制

①钢梁位移允许值的确定

钢梁的振动位移必须使得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和操作,对于精密设备,允许值随着设备精度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一般应当保证在0.01mm以下,对于振动比较大的设备(如振动筛)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由操作人员设定。容许的振动位移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通过各种振动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得到极限速度和极限加速度。

②振动位移的确定

结论

由上可见合理地设计机器基础,可使其振动减小到足以保证机器平稳运转和不干扰邻近设备、操作人员和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为此加强对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菲.动力设备基础设计的几点体会[J].房材与应用,2005,33(184):32-34.

[2]胡少伟.结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21.

基础自评报告 第5篇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自评报告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施工单位:江苏翔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编制日期:2014-10-17

目 录

一、前言...........................................................................................................................................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质量评估依据...................................................................................................................4

四、施工组织情况...........................................................................................................................4

(一)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4

(二)质量管理体系...............................................................................................................4

五、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质量控制.......................................................................................5

六、主要施工过程控制情况...........................................................................................................6

七、子分部施工质量控制...............................................................................................................6

(一)土方开挖与支护...........................................................................................................6

(二)桩基...............................................................................................................................7

(三)混凝土工程...................................................................................................................7

(四)地下防水.......................................................................................................................7

八、安全文明施工...........................................................................................................................7

九、工程技术资料整编情况...........................................................................................................7

十、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评定.......................................................................................................8

(一)、子分部及分项工程质量评估.....................................................................................8

(二)、分部工程评估结论.....................................................................................................9

红色村城中村改造工程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自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红色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所有建设者感谢各方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就本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前言

1、本报告为红色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地基与基础的自评报告;

2、本工程已有我单位江苏翔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进行自检,同时经陕西林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监督、复查、检验,我单位在各分项工程报验后,严格按国家规范要求,认真检查,以此作为本报告的依据。

3、本报告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以相关资料和实体质量为依据,做出科学评价,提供给验收小组作为评定参考。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红色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二)工程地址: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七路与永徽路十字以东

(三)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陕西秦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陕西交通公路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翔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监理单位:陕西林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桩基施工单位:电子工业岩土基础工程公司

材料试验单位:陕西晟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工程项目概况

红色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共包含1栋临街住宅楼及3层商铺,本次验收主楼,总建筑面积为 36007.01 m2,建筑高度为88.100m,±0.000标高为:388.380m,总造价为:6500万元。其中地上29层,建筑面积为31931.43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4075.58m2。主楼楼地下一层为人防,一至三层为商业及配套用房,四层以上为住宅。

主楼结构类型为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商业及车库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地上为一级,地下为一级。抗震设防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防空地下室抗力等级为甲类、核六级、常六级。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放坡系数为1:0.75基坑支护具体参数为:喷浆混凝土采用80mm厚C20混凝土喷射,Φ6.5钢筋网片与Φ14水平加强筋及斜筋。

本工程基础埋深为5.650m,基础采用预应力桩基础,桩径500mm,桩长为13m、12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共设置509根桩。基础顶板位于基础梁之上,承台下地下室板呈口式,基础底板厚1500 mm,顶面标高为-6.3m,地下室剪力墙厚300 mm,顶板厚为 200 mm。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承台、基础梁、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

C40、C40、C40。抗渗等级为 P6,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外墙抗渗等级为 P6,消防水池为C40P8,由于本地下室长度较大,设置A、B型横向、竖向后浇带,在19/20轴位置设置,1道沉降伸缩缝, 主楼地下室层高为 4.9m,防水等级为 P6 级,采用2道防水设防。

整个地下施工于:2014年4月1日开工,2014年7月15日完工,历时 105天。

三、施工质量评估依据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本工程经图审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6、《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50208-2002;

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1、国家现行颁布的强制性标准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

12、《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13、本公司制定的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及施工工艺标准;

14、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施工方案。

四、施工组织情况

(一)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项目提前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 红色村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计划书及土方开挖与支护的专项施工方案、桩基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体系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钢筋专项施工方案、模版专项施工方案、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施工方案、地下室防水的专项施工方案等得到公司技术部门、甲方、监理的认可。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组织方案实施。项目部认真落实各级交底制度,向施工班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各班组长负责作业前向本班班组人员进行施工交底,严格执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二)质量管理体系

1、开工之前建立了质量责任制,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各个职能人员和各个工作岗位,各行其职,各尽其责,对工序和工程负责。

2、抽调项目骨干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项目部,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挑选业务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3、强化创优意识,在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中开展创优目标教育。

4、开工前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写《红色村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五、施工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的质量。对进场的预应力管桩、钢材、水泥、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商混等材料,首先检查其生产厂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同时结合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及质量保证书,核对现场现场材料的质量、数量是否达到要求,同时根据《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材料员联合对进场材料验收,同时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取样,送往具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复试。只有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1、钢材进场合格证书 392份,其中Φ6.5合格证1份,其中Φ8合格证5份,Φ10合格证55份,Φ12合格证82份,Φ14合格证25份,Φ16合格证24份,Φ18合格证11份,Φ20合格证10份,Φ22合格证56份,Φ25合格证120份,Φ28合格证2份,Φ32合格证1份,现场进场钢材956t,钢材原材复试共20组,合格20组。本工程Φ20以上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Φ20以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共有报告26份,其中电渣压力焊共3798个,复试13组,合格13组,报告13份,焊工上岗证2份;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6424个,试验13组,合格13组,报告13份,送实验室检测其力学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该部分资料收集归纳整理齐全,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进场总共6300m3。基础C15混凝土垫层同条件试块留置1组,同条件试块抗压试压1组,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等级118%,基础C40P6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留置2组,同条件试块抗压试压2组,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等级113%。地下室墙柱、顶板、梁C40P6混凝土28d标养试留置3组,标养试试压3组,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等级118%;后浇带C45P6微膨胀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留置1组,同条件试块抗压试压1组,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等级111%,所有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分析评定为合格。

六、主要施工过程控制情况

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各工序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查,经检查合格的方可进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检查不合格的拒绝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若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整改,使工程质量问题消除,达到规范要求允许范围内。质量管理不仅是事后检查,更多的是预防为主和事前事中控制检查,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都进行了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工程质量。

七、子分部施工质量控制

(一)土方开挖与支护

基坑土方开挖严格按照方案分层开挖,及时进行基坑的支护工作,同时及时基础垫层封闭地基,避免地基裸露时间过长。在基坑位置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避免地基遭雨水浸泡。土方开挖过程中,基础标高与尺寸同步控制,未出现超挖、少挖、乱挖现象并及时进行基 6 坑验槽。

(二)桩基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管桩,共设计509根桩。项目部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桩基成孔,压桩等关键工序进行了重点跟踪检查,经过有资质检测机构,按规范规定的数量检测全部合格。

(三)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且梁、柱钢筋较密。钢筋原材料、水泥、混凝土等重要材料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情况下取样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由于地下室混凝土体积较大,在浇注混凝土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进行了全过程的温度控制,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严格控制内外温差,以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混凝土的薄膜覆盖、浇水养护工作,减少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同时严格控制地下室伸缩沉降后浇带施工间歇时期,加强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地下室后浇带未出现渗水现象。

(四)地下防水

选用复试合格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避开雨天进行底板防水和剪力墙侧壁防水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做好局部阴阳角处的附加层节点加强处理措施,确保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颁布的工程管理规范,实施施工现场文明标化管理。按要求规定做到文明施工、环境治理雾霾工作,做到安全生产、不扰民,使职工置身于文明施工的氛围下。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安全事故。

九、工程技术资料整编情况

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也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追踪,因此我项目部对资料的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本工程 7 项目部配备一名专职资料员、安全员持证上岗,认证合一,负责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编归档,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及时、完整和真实。工程开工、竣工形成的各项程序文件;工序施工前、中、后形成的技术资料以及进场原材料的复试等质量保证资料等,都及时进行收集归档整理,并报监理单位及政府主管单位备案,以便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同时认证做好安全资料、文明工地资料及其贯标资料的手收集和整理。要求工程资料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善、齐全、有效、与工程同步。

十、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评定

(一)、子分部及分项工程质量评估

1、本工程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均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善,涉及有关实用功能和安全的检验和抽测结果均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2、本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子分部及分项工程的质量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份。

4、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经陕西晟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基础梁、板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板类构建总数为320个,抽测7个,抽测比例为5%;梁类构件总数为209个,抽测8个,抽测比例为5%。经检测,抽测的板类构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为93%,判定合格;梁类构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为92%,判定合格。

抽检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检测结论合格。

5、外观评价:现浇构件无漏筋,构件主要受力部位及其他部位无孔洞缺陷,梁板连接处无夹渣、漏浆现象,混凝土面清洁,无使用功能的缺陷,观感良好。

6、本工程沉降观测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勘测研究所进行观测。

从2014年8月13日至2014年10月10日对其共进行了4次沉降观测,主楼最大沉降量5.69㎜,最大沉降差3.29㎜,平均沉降量3.86㎜,平均沉降速率为0.067㎜/ d。裙楼最大沉降量2.89mm,最大沉降差1.46mm,平均沉降量2.27mm,平均沉降速度0.039mm/d。

结论为:总体上沉降均匀,未发现异常情况。

(二)、分部工程评估结论

本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齐全、观感质量较好、结构混凝土试件评定合格,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自评结论为:合格。

现我项目部恳请监理、甲方、勘察、设计及质量监督部门各位工程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促进我单位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高。

谢谢大家

江苏翔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红色村三组城中村改造项目部

基础自评报告 第6篇

施工单位:江苏昌烜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责任人: 技术负责人:

编制日期:2018年3月30日

地基与基础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抚州高新产业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 建设单位:抚州拓森科技能源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机国能电力功臣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核工业赣州勘察院抚州分院 监理单位:浙江德邻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昌烜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高新七路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 建筑总高度:

设计要求: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结构抗震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承台独立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基础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30,基础回填土采用素土回团,压实系数不小于0.95.二、工程质量自检评定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与设计变更。

2、建筑工程相关规范和图集。

3、各级建筑、设计、监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及建设工程强制标准。

三、施工情况

本次结构验收内容为地基与基础结构工程 本地基与基础结构工程施工日期自完成

四、施工组织设计情况

1、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贴点,我项目部提前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得到公司技术部门、甲方、监理的认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实施。项目部认真落实各级交底制度,向施工班组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各班组长辅助作业前本班班组人员进行施工交底,严格执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2、质量管理体系

A开工前建立了质量责任制,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各个职能人员和各个工作岗位,各行其职,各尽其责,对工序和工程负责。B、开工前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写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C、强化创优意识,在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中开展创优目标教育。

五、施工原材料、及半成品材料控制。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的质量,对进场的钢材、商混灯材料。检查其生产厂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同时结合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及质量保证书,检查现场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依照《企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材料员联合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同时在监理的见证下进行取样,只有复试合格,方可用于本工程。

六、主要施工过程中控制情况。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各工序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到工序,对检查不合格的拒绝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各分项施工前,都进行详细的施工基础交底,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工程质量。

七、分部工程质量控制

1、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在基坑位置设置排水沟,土方开挖过程中,基础标高与尺寸同步控制,未出现超挖现象,并及时进行了基坑验槽。

2、混凝土基础工程

钢筋原材料、混凝土等重要材料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情况下取样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混凝土覆盖,浇水掩护,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纹。

八、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评定

1、本工程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均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善。设计有关实用功能和安全的检验和抽检结果均符合国家验收规范要求。

2、分部工程自评结论

上一篇:oppo手机广告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路子(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