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复习范文

2024-09-19

旅游地理复习范文(精选6篇)

旅游地理复习 第1篇

旅游地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旅游时间比:在一次完整的旅游过程中,用于往返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所消耗的时间的比值。闲暇时间: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可由个人自由支配。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环境)容量: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地容纳旅游活动量的限定值,在此限定值内,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恶化、退化,或在短时间内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自我调节,能从已退化的状态恢复原状或原貌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影响:由于旅游活动导致的目的地、客源地以及其他相关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其他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有形的或无形的变化旅游扶贫:它是指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使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脱贫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简答 论述应用

一: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旅游环境,感知距离最大效益的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信息收集量

3旅游偏好:居住环境,年龄,职业,学历

二: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规律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的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三三六评价法”

(1)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施工难易条件“六字七标准法”

(1)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指标:六字:美,古,名,特,奇,用

(2)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七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

四:旅游资源独特性原则的重要性及应用(联系实际)

(1)独特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决定着旅游资源价值的大小和吸引力的强弱

(2)独特性可以使旅游资源具有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以此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都具有较强的同类竞争优势

应用:(1)选择独特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案例:罗马废墟

(3)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突出地方性和民族性:

(4)避免邻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雷同:案例:巴南区温泉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

五: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自然破坏

(1)突发性破坏:地震、泥石流、滑坡、火山爆发、水灾、火灾、飓风、海啸等

(2)缓慢性破坏:风化;盐、碱、酸雨侵蚀;沙尘暴;水、大气污染:风化的云冈石窟某些动物(老鼠、白蚁、鸟类等)造成的破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地基不均匀下陷:比萨斜塔人为破坏:

(1)战争造成的破坏:故宫,圆明园

(2)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破坏:中国历史上的“毁佛”,“文革”中的破“四旧”

(3)不合理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破坏:富营养化的滇池

(4)旅游活动造成的破坏:损毁的故宫地砖

(5)“保护性破坏”:泰山经石峪石刻的快速风化,黄山“梦笔生花”的消失

六:喀斯特洞穴生命周期的特点,如何延长其生命周期?

特点:1 无探查、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未开发前,洞穴游览危险性较高,没有游客进行探查和参与孤立洞穴巩固、停滞阶段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因游客量太少而关闭洞穴位于旅游热线或著名风景区内的洞穴,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分流旅游热线和著名风景区的部分游客而得以维持

措施:(1)同一地域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2)在洞穴游客量下降时,不宜进行高投入的再开发

(3)洞穴游客量低于门槛值时,应关闭洞穴

七: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特点遍在性:名山分布广泛共性大个性强:同一岩性的名山共性较大;但具体到某一座名山,又具有强烈的个性 3 功能差异较大:有的名山旅游功能单一,有的同时具备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教育、其它等功能;具备多旅游功能的名山重游率较高

八: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优越性创造就业机会的成本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构成较低,创造就业机会所需的资金较少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小: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旅游业的综合性使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为低学历、低职称的妇女和青年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创造间接就业机会多受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小

九: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造成目的地居民生活的不便:(1)拥挤(2)生活日用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3)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目的地部分工矿企业被强制性关、停、并、转)

(4)居民被迫迁出导致旅游目的地犯罪率上升:(1)营造出适宜犯罪的环境(2)游客畸形需要催生目的地的犯罪(3)不良示范效应的内在催化目的地传统文化的变异:目的地文化的商品化,舞台化,庸俗化,民族文化传承出现危机4 目的地社会结构的不利变化:(1)职业构成的变化(2)语言的变化

(3)传统习俗的改变(4)家庭结构的变化

(5)人际关系的改变(6)社会心理的变异:自卑感上升;滋生排外情绪

十:计算旅游容量面积法 A测算模型: CZAo

C:旅游地日空间容量

A:空间规模(游览面积)

Ao:基本空间标准

Z :周转率

案例:泰山岱顶游览面积31360㎡,基本空间标准26㎡/人,每日可游时间12小时,游人在岱顶平均逗留时间2小时。另外,岱顶观日出处面积2100 ㎡(包含在岱顶游览面积中),观日出时基本空间标准0.7㎡/人,日出持续2小时,游人在此平均逗留2小时。用面积法计算泰山岱顶的日旅游容量

解:岱顶观日出处容量:2100÷0.7×2÷2=3000(人次)

岱顶观日出处外的容量:(31360-2100)÷26×12÷2+2100÷26×(12-2)÷2=7155(人次)岱顶日极限容量:7155+3000=10155(人次)线路法 完全游道法:环行游道及进口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的非环行游道CMT不完全游道法:进口与出口同一的非环行游道,即原路返回的游道 C

C:日旅游容量M:游道长度mtr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即基本空间标准

T:游道每日开放时间t :游玩游道所需时间

r: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案例:北碚金刀峡峡谷长6.2km,游客合理占用游道长度为5m/人;金刀峡每日开放时间9小时,游人游览该峡谷需要2小时。假设有50%的游客需要从原路返回,返回时间仍为2小时。

解:完全游道法容量:6200÷5×9÷2×50%=2790

不完全游道法容量:6200÷5×9÷(2+2)×50%=1395

合计:2790+1395=4185

旅游地理复习 第2篇

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 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

第三章:旅游景观组合形式及构景机理

2、河流峡谷常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的美学特征。

3、“四大响沙”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哈密巴里坤。

4、钙化体,主要有石笋、边石坝等形态。泉华常见于温泉附近。

7、雅丹地貌 准噶儿盆地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的“魔鬼城”等。

8、“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

8我国六大最美丽溶洞 :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湖南黄龙洞、湖北腾龙洞、酆都雪玉洞、本溪水洞。

9、武陵源独特而奇异的砂岩峰林,是武陵源坚硬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与近乎水平的岩层垂直相切,加上

在漫长地质时期里沿节理缝隙不断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节理景观。

10、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并称我国四大瀑布。

11、世界三大冷泉:法国维希冷泉、俄罗斯外高加索冷泉、五大连池冷泉。著名的旅游度假地。如临潼的华清池、南京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12、“日月并升”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南北湖畔的云岫山鹰巢顶。

13、我国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有名。观景时间,一般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左右,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

15、,每年的6月18日~22日在此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旅游节”

16、虹景是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水滴中一次内反射,七色光波被分散后投射在空中形成的气色光

环。若光束经两次内反射则形成霓。虹的色序从外到内红橙黄绿青蓝紫,霓在虹外,色序相反。

17、“云海”是黄山风景四绝之一,一般以11月到翌年5月为观云海的最佳季节。

18、吉林雾凇,并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合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我国雨凇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年平均135.2天。

19、避暑和避寒是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条件:气温18°C~23°C,相对湿度为65%~85%,空气比较洁净、透明,日照中含有一定的紫外线,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离子1000~1500个,气压为1×10Pa上下,风速2m/s

左右。

20、风景中的植物,常以“古”、“稀”、“奇”、“ 意”、“ 色”、“ 香”而赋予景区独特的魅

22、我国是著称于世的花卉之邦,其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兰、水仙、菖蒲被誉为“花草四雅”,玫

瑰、蔷薇、月季被誉为“园中三杰”。

24生境、画境、意境“三境”之美。中国文化四绝包括:古典园林、山水画、京剧、烹饪。

425公共园林是公共游览和集会之地的园林。如中国古典公共园林:滁州醉翁亭、绍兴兰亭。

25、武当山天柱峰顶峰的金殿,是我国现有最大的铜建筑群。

26、。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辽宁兴城号称目四大古城

27、佛教三大建筑包括:寺院、佛塔、石窟

28、我国四大名砚的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

29、,石雕尤以 浙江青田 和 福建寿山最为著名。

30、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31、云锦、蜀锦、宋锦世称我国三大明锦,其中宋锦又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32、梁桥、拱桥、索桥。拱桥:赵县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是建于北宋的最早的梁桥

33、楼阁气势最高大的建筑类型。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第3篇

一、统揽全局、突出主干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的思路都是第一轮全面梳理基础知识, 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第二轮打破章节, 以专题形式重组知识。每一轮都配合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其效果。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 考试范围广, 象这样“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 似乎面面俱到, 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所以, 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 不如化繁为简, 突出主干, 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 不断训练, 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 (11道选择题, 2—3个综合题) , 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尤其是突出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和联系实际应用的试题越来越被命题者所追求。

地理科目的考试大致分为三块:初中的区域地理, 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可以看出, 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 昼夜长短的判别, 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核心知识是大气的运动、气候类型的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 (灾害性天气) 等一直是高考的着眼点。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 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初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以“常识性”为标准来衡量。比如中国地理中, 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 尤其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应属于“常识性”知识, 这里也应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 (如主要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 、大江大河 (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等) 、大城市 (我国首都、我国最大城市、东部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长江沿岸主要城市、陇海—兰新沿线的主要城市等) 等的空间位置及主要特征。在世界地理中, 应该主要掌握有“世界意义”的常识性知识, 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 但由于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为人类分布的密集地, 因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疑应当重点掌握。

二、紧扣图表、图像, 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图表、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 可以说无图不考地理。其中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用图, 也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交叉综合题用图。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 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在地理应考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 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三、联系现实、关注热点, 提升应用能力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张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比如2006年青藏铁路的修建。云南文综第40题便是社会关注的“青藏铁路问题”。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农业、台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我国的石油问题、重大工程建设、三农问题、每年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 同学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 尽量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去综合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强化训练, 研究高考试题, 学会归纳总结

高考复习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 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的读、填、绘、记, 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 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 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 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 厚积薄发”。高考试题具有强烈的指示性和示范性, 尤其在建构思维线索和图文表达能力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最后复习阶段可以用高考试题来衡量答题水平。

《旅游地理》专题复习 第4篇

《旅游地理》是实施新课标省份的选考内容,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分析,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难度并不大,考查范围严格遵循课标,试题不偏、不怪、不超纲。从考查内容上看,旅游地理试题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发展旅游的意义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结合热点及我国著名旅游地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难度一般不大。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多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础知识进行解答,题型以综合题为主。从考查能力上看,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点高考命题预测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②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③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④旅游与区域发展。①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和评价,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②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③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④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⑤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⑥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⑦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⑧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⑨阐明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⑩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

【重点剖析】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表现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3.影响区域环境。

理解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关键是理解旅游活动是一项超出人类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消费活动,以及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能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有利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因而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1.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四、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景位置。

观赏的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距离景观类别观赏效果远观峰峦雄伟峻秀近观峡谷、幽洞、一线天置身其中,方知其妙适当距离仰视瀑布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3)动态观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早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景观类型如何体会景观的意境自然景观了解其成因及象征意义人文景观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蕴涵的风情、意境和目的等自然和人文

结合的景观“深山藏古寺”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者面对相同的观赏对象会有不同的观赏结果,即使同一个观赏者在不同的心情下观赏,结果也有差别。

4.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旅游地理与规划复习讲义 第5篇

本课程考试分为五大项,第一选择题,第二填空题,第三名词解释,第四简答题,第五论述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讲义与教材相结合。

一、旅游基本概念

1、旅游活动要素构成: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2、旅游业的要素组成: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

3、我国国际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不属于我国的国际旅游者范畴的人员

二、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对旅游者分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1、内动力

内动力就是人的旅游动机,美国学者罗伯特·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四类。这是旅游的内动力。

2、中间条件

是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是产生旅游的前提条件

3、外动力

就是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一种梯度力,表现为游客、物质、货币在空间上的移动,这就是促使外出旅游的外动力。产生条件有三个:

1)互补性

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从供需关系角度出发,两地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它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有需求,这是才能实现两地间的作用过程。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构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互补性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以致于在互补条件下,一些游客可以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甚至旅行半个地球,到某个地方旅游。

2)替代性

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引起游客原定终点的替换

一般来说,替代性起两种作用:首先,可以节省交通费用,这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起过滤器作用,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了长距离得相互作用。如青岛就起了上海人出外旅游时的过滤器作用,置换了众多的上海海滨旅游者的地点。

3)可达性:指旅游者可以到达旅游目的地便利程度

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游客的可达性是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另外,旅游的可达性也是时间的函数,这主要受运输工具更新等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就是感知环

影响旅游决策的感知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地的旅游环境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离。

距离可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客观距离以里程来衡量,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交通便利的程度,现在由于航空事业的发达,缩短了人们头脑里洲际往来的感知距离,在旅游决策过程策中,对旅游地的吸引力起着增强和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2最大效益的原则

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主要表现在:

A.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有两种途径可求得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一是当地点尚未确定时,在旅游地类型相同、所提供的游玩时间近似的诸旅游地中,选择距离居住地最近的旅游地。二是当旅游地确定后,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在单程旅行时间超过12小时时,选择晚间发车的车次。

B.最大的信息收集量或最高的满意度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两种倾向: 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②选择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

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共性影响,即感知环境差异的影响,还要受个性特征,即国情、民俗习惯,以致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差异的影响。我们将这一个性特征差异称为旅游偏好,旅游偏好对决策者的影响,可以从居住环境、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去研究。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依游客的参与程度,可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基本层次是旅游观光,提高层次如娱乐、购物,专门层次则包括修养、疗养、会议和宗教朝拜等。1> 基本层次:旅游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游览观光,或者是说景观旅游。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也就是观光旅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2> 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旅游是提高层次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娱乐不一定是旅游,旅游也不一定是娱乐,两者的概念是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在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者的娱乐、购物活动有利于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内容,大大增强该地的旅游吸引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3> 专门层次:具有较强的专业目的,内容非常广泛。常见的有休养、疗养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考教育旅游,会展旅游等几大类。(31)

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为层次各有侧重,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性质,旅游者的偏好和消费能力等等。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独自出现

五、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定义:经过开发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和性质划分,普遍将旅游资源首先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按基本系统分为3个景系:自然景系、人文景系和服务景系 ;从利用角度可以划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也称为体验性评价。大多数是基于评价者(一般是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他们对旅游资源提出的评价与分级,无具体的数量界限,只有定性的结论。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可以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等方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般体验评价法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对于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体验评价,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如1985年《中国旅游报》发起的“中国十大名胜”评选;1991年国家旅游局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等,都属于这种评价类型。这种评价多是由传媒机构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一般情况下,评价的项目很简单,只要求就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或是在问卷上按表示质量优劣的序号填上评价者认定的旅游资源即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美感质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尺度或数量值。关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和现象学派四大学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专家学派。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要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专家学派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突出表现为一系列的分类分级过程,其依据除了形式美原则外,还有生态学原则。

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价,先是选定七个风景质量因子进行分级评分,然后再将7个单项因子的得分值相加作为风景质量总分值,最后将风景质量归入3个等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19分以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为12~18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级总分为0~11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心理物理学派。心理物理学派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将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方法引用到风景质量评价中,通过检测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心理物理学派的基本思想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审美评判),是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风景审美是风景(客体)和人(主体)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评价模型操作可以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幻灯片作为工具获得公众对所展示风景的美感评价;二是确定所展示风景的基本要素;三是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间的相关模型;四是将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同类风景的质量评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心理学派。又称认知学派,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来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环境心理学家卡普兰(Kaplan S)夫妇以进化论为前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提出了风景信息的观点。他们认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既注重风景中那些易于辨识和理解的特性,又对风景中蕴藏的具神秘感的信息感兴趣。因此,具有这两种特性或信息的风景的质量就高。

线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现象学派。又称经验学派。该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它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现象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此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另外,也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但这些调查不是简单地评价风景优劣,而是详细描述自己个人经历及关于某风景的感受,以此分析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与背景。因此,现象学派的方法和研究结论往往不能为风景评价学者直接应用。除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外,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定性评价的方法,如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北京旅游学院科研室提出的“八、六、五”评价法等。“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因此,定性评价的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因个人意见的局限性,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运

六、旅游需求及影响要素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影响要素: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旅游目的地:供给部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1、趋势外推模型

2、结构模型

3、仿真模型

4、定性模型

七、旅游生命周期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把旅游地分为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八、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主题公园旅游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1.客源市场。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中国发展主题公园比较好的几个城市——深圳、北京、无锡都具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2.交通条件:所在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即可进入性要好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另一方面是游客的消费水平。

主题公园是一种高投入的旅游项目。1955年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3975亿美元,人均GDP为2419.3美元。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时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城市旅游形象个性鲜明的城市,新建主题公园引起轰动效应并很快成为城市形象标志的困难很大(如北京),对于大尺度游客吸引力较小,城市形象个性特征在变化之中或不明显的城市,新建主题公园能较快成为城市旅游形象标志,引起轰动效应(如深圳)

四)空间积聚和竞争

一般指主题公园在同一城市聚集,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的聚集,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知名度大,地位高主题公园抑止知名度小地位低的主题公园。但是空间竞争是非替代性竞争。

五)决策者行为

决策者行为关系到两个层次:投资者决策行为,政府决策行为。

1.投资者决策行为。涉及到宏观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投资规模和主题选择两方面影响主题公园的发展。

2.政府决策行为。目前各地政府都将旅游业白在第三产业重要地位,因此各级政府对旅游投资给予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上给予配套,着对主题公园的经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九、RBD与CBD

RBD的类型,国内外典型的RBD与CBD的代表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所谓的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CBD译为“中心商业区”,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它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RBD是相对CBD而提出的,所不同的是,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

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的RBD都是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在功能上,RBD是从城市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十、旅游环境容量

将旅游生态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合称为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资源的极限日容量:

旅游容量是可以估算的,它对一个地区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数据。旅游资源极限日容量公式计算?

十一、旅旅游交通运输类型

根据交通工具、线路以及地理环境,可将旅游交通划分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特种旅游交通等基本类型。(教材169页)

十二、旅游规划定义与类型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按地域范围:地方性规划、区域及区域间规划、全国规划、国际性规划

按规划时期分: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

按组织结构: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综合规划

旅游地理复习 第6篇

一、练真题找规律

1.(2016·全国卷Ⅰ)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解析:首先,要根据材料明确“民宿”旅游的含义;其次,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部分原因可从材料中分析,如政府政策鼓励、来莫干山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等;再次,部分答案来自图中,如莫干山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近,游客多,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等。

答案: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2.(2015·全国卷Ⅱ)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下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 km和43 km。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但九寨沟、黄龙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陆路交通耗时过长,会缩短有效旅游时间。为了增加有效旅游时间,东部地 区的旅客多采用航空方式;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能够负担过高的航空票价。

答案: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3.(2015·全国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析:结合图中经纬度、海拔和河流流向等信息,可判断图示地区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8月属于夏季,该季节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出现山洪;该地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因而易迷失道路;此外,还有海拔高、空气稀薄带来的缺氧及蚊虫侵扰等问题。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4.(2014·全国卷Ⅱ)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包括工业建筑、工业遗产和遗迹等;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应从参观工业遗产博物馆,体验原生产流程,将老厂房改造成消费、休憩场所等方面分析。

答案: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二、练模拟明趋势 1.(2017·衡水联考)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积极打造“江南文化看绍兴”等品牌,许多景点免费为游客开放,并通过拍摄《小城大爱》等微电影带来了滚滚客流,从而打造成数字营销的智慧旅游城市。下图为绍兴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绍兴市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并为保护绍兴古城的旅游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条件可从文字材料和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价值、资源分类、地域组合状况、特点、知名度等方面分析即可。建议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

答案:条件:水乡、名人故居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资源有特色,历史文化等游览价值高;政策支持,宣传力度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建议: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控制游客人数,使游客数量小于旅游环境容量;加大宣传,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2.(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三模)为了方便游客深度体验,苏州市旅游设计推出了多条自由行和“私人订制”旅行线路。这些线路以特色体验为线索,串联起旅游节期间的苏州旅游精品以及特色节庆体验,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下图示意苏州旅游景区分布及部分旅游线路。

简述苏州发展“私人订制”旅游的主要优势条件,并列举图中适合“自由行”的旅游线路。

解析:私人订制必然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有个性化需求的人群一般收入较高,对旅游景点、设施及服务要求较高,结合题中信息据此回答即可。与大众不同的线路适合私人订制。

答案:条件: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游览价值高,可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邻近经 济发达地区,居民收入较高,“私人订制”旅游市场广阔;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较高。

自由行路线:古城徒步漫游、阳澄湖半岛自行车骑游、太湖自驾游。

3.(2017·揭阳一模)出游潜力是指居民潜在的出游能力,是衡量客源地居民旅游购买力的重要指标。下图为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格局图,图中重点圈出了我国已形成的最主要的四个旅游客流产地。

简述我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四地成为最重要旅游客流产地的共同原因。

解析:空间分布特征可先分析总体、后具体描述;注意旅游客流产地的含义就是客源地,可从人口、经济与收入、交通及居民旅游愿望等角度分析。

答案:特征:我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差异大;东部地区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出游潜力较大;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出游潜力较小。

原因: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周边地区,城市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高;交通通达度高,便于游客出行、集散;大城市居民的旅游欲望强烈。

4.(2017·皖南八校三模)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山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 357万人次。消费低、体验性强的山西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备受青睐。下面为山西旅游景点示意图。

简析山西国庆黄金周接待的国内游客的主要客源地,并说明山西旅游业兴旺的原因。解析:依据图中交通线指示的省区方向,可判断国内游客主要来自的地区。这些省市成 为山西客源地的原因,既有距离因素,也有经济、文化因素。旅游业兴旺的原因主要是资源优势,体现在价值、集群、地域组合上,同时还有交通与位置优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旅游地理复习】相关文章:

旅游地理学复习08-20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08-31

中职旅游地理05-06

旅游地理专业09-18

人文旅游地理08-29

地理学旅游08-30

旅游地理 论文题目04-09

地理旅游论文题目04-09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06-08

考点34旅游地理06-30

上一篇: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宣传标语下一篇:关于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