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2024-08-04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精选6篇)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1篇

一、日本企业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

一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企业制度和执行意识是日本企业在工作作风上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日本企业通常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而在执行意识方面,日本企业不分尊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会长,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流程来做,这种尊重规则并遵守规则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工作计划上,日本企业在实施一项任务前,都会做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核对计划方案的完整性,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做好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工作。另外中日企业还在细节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举例来讲,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要见客户,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或者是炎热,一定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即便是在擦桌子的时候,也会擦上很多遍,日本企业的员工极少数会出现所谓“偷懒”的现象,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放好,即便是垃圾也会分类摆放,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得日本企业的工艺品成就了高品质、精工艺的特点。

二是认真的职业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就是认真工作,所以世界上敬业精神要说举世闻名的只能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永远都将工作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工作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会像“工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甚至可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正是和他们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企工作的员工对于加班现象习以为常,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加班。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真正的差距所在是,中国人只是单纯把工作当成工作,工作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生活的本质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们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生的事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往往团结一心的原因所在。

三是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并且对待员工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儒家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员工的奉献与付出,因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员工工作的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永远保持忠心,并甘心情愿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生。例如前面所讲到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这些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因此,无疑中提升了员工与企业的依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忠心。

四是精细的成本控制。由于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对日本来讲,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做好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优秀的原因所在,而日本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正来自这种资源匮乏、不允许浪费的背景之下,正因为这种意识,导致日本企业视浪费为大敌,所以日本企业会用尽一切方法来组织浪费的发生,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阻止浪费的方法,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对于日本企业来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付出都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他们讲究“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做事风格,铺张浪费的行事作风对日本人来说是可耻的,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企业的领导工作出差经常是开名车,只为看起来有身份。而在日企,自己开车会消耗一大笔汽油费以及各种手续费,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因此,日企的领导在出差时往往都是采取坐出租车的方式。

五是持续改善的精神。日本人拥有持续改善的精神,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并且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在对企业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会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企业的问题整理出来并专项治理。

六是人才培养机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人重视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是国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企业上,在日本企业中,内部教育培训是被高度重视的。日本企业员工只要正式进入企业后,公司会根据其工作职位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管理知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等。并且日企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普通职员想要转为正式职工需要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过后,并且各方面考察合格之后方能录用。在转职为正式工后,企业还会给每位新转正的职员安排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继续工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老师将会带领员工一年的时间,只有完全确定员工可以独立掌握工作知识和流程后,才能彻底独立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企业会不断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员工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对员工进行换岗式培养,通过互换职位来发现员工的更多优点以及擅长的职位,开发其潜能,发掘更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是学习精神。日本人很喜欢学习,并且还拥有非常强的再创造能力,日本人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吸收国外精华,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日本人还会结合自身国情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被日本学习过,例如儒家、道家的人文思想、文字、茶道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的工业技术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更是及时地向西方强国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和特点,准确的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之中,如今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当时的学习。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只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并且能够良好的融合到企业本身,那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学习外来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自身的实际情况中,这样才能够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

二、日本企业效率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1、整理和区分。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存在着留有大量无用物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应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区分,将必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区分开来,并在区分之后分别管理,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实际操作更有条理。

2、及时获取信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现在正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讲,时间对于企业来讲一天比一天都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现在的社会要求我国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的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效益,不仅是销售,在宣传、交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将时间和信息紧紧的掌握住,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都有利因素,所以企业应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3、技术创新。

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市场,并拓宽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拥有很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更为重视,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组织专门的团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创新拥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加强企业自主技术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效率效益得到提升,使得生产的速度变得更为快速。正是因为企业经营连接着创新和消费者两个端点,所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4、质量提升。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效率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增加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那么提升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创新技术和获取最新信息的同时,还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质量,除了服务的质量之外还要增强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市场,打开销售通道。而我国的企业也应该明白,只有质量上拥有优势,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并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利益,不仅增加了销售量,也加大了生产量。

5、组织调整。

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今天的社会里,所有的事物都在高速地发展着,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本身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考验了一个企业的适应能力。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讲,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对于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才能在浩大的经济洪流下快速发展,并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如今,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种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助于员工工作稳定,培养员工长期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中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的人文管理理念,吸取其优点,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本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2篇

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

黄小青

摘 要:书法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书法教学 启发 灵感 想象

在多年的书画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绘画最感兴趣,他们可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心声,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这时他们画起来很兴奋,很愉快,也很乐意去画,但换成学生去学书法,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刚开始觉得学书法很有新鲜感,过了一段时间兴趣就大减了,怎样让学生学习书法既轻松愉快,自己又愿意去学呢?我觉得在书法教学中同样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同样得到美的享受。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艺术性。

中国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家,虽然他们的姓名没有流传下来,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品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不但中国如此,埃及也是如此,古代的象形文字同简单的画没有两样,最初无所谓文字和图画的分别,后来人事日繁,文化渐进,文字与绘画及分道扬镳。文字由繁而简,逐渐向符号方面转化,到后来,全变成符号,与原来的形体无关,书与画虽然向两极分化,但在中国因为一切工具材料,如笔墨纸张,书画都是相同的,所以才有书画同源之谓。让学生从各种艺术中去感觉书法的艺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书法不单纯是写字,而是有思想的,有意识的去写,如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作品的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以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汨汨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出来,不但能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

书法是最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其创作的可塑性已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门类,书法创作是技法、情感、素养的混合体,是书家的思想、意趣、情操等方面的表现,在学生的书法教学中把书法融到绘画的象形中,可以说又是一幅好的书画创作作品了,中国文字的最初由来,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我们教学生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教学,又可以把书法教学运用到象形的艺术中去。书法属造型艺术,它的造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书画同源是同源于生活,没有大千世界,谈何书法之美?美从何来?绘画从生活中的摄取重于形,书法从生活中的摄取侧重于神,所谓形神兼备者,形为神之载体也,书法要在造型上,章法上破一下***惯,借

鉴一下绘画的造型方法和构图原理,无疑是有好处的,郑板桥所谓“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又以画之关纽透于书”。正是他用了毕生精力刻意追求书画融合的总结。他还有一首《题画》云:“山谷字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默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书画的相互借鉴古已有之。诗书画一体,是完美的东方艺术形式,一幅出色的绘画作品配上精妙的题款,人人都说书画合壁。

怎样把书法教学融入绘画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灵性。画家毕加索从非洲木雕中得到灵感,法国神象派画家,从日本浮士绘中体察到了东方传统艺术的奥妙,张大千在当时荒无人烟的敦煌临摹研究历代壁画数年,齐白石积数十年的诗书人类思想活动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性精神现象,它产生于艺术的构思过程,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创作欲望在形象上的体现。①给学生创造一种美感的突发性。现实生活中,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触景生情,霎时茅塞顿开。在产生的效果上说,是指它的意想不到要善于捕捉这“突如其来”的灵感火花。②书法学习中灵感的偶然性,灵感受某一现象的启迪一触迸发,一闪即逝,难于捉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时,几种平时完全无法结合在一起的事物,在灵感出现的那一瞬间,全结合起来了,使学书者激情顿生。③学书中灵感的独创性。艺术最可贵之处在于创造。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警告说:“我们不能总是领着学生走,必须使他自己学会分析作品,能对作品正确地进行评价。到了那个时候,假如有某种恶劣的作品偶然落入他的手中,那他没有什么了不得,他将会抵御这种恶劣作品的有害影响。”古今书法家的“神来之笔”都说明了灵感独创性的奇特的功效。而正是如此,灵感才能成为千年不败、万年不衰的艺术智慧之花,因此,要善于追击,捕捉创作中闪现的灵感,力求在每一幅作品中,体现一种新的面貌。

把书法教学融入绘画教学,还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生从象形字教起,如“日”字可以象形太阳,可以画出太阳形状等等。字除了象形,还要充分地想象,每个字就好比是一个活人,整个章法就好比是许多人组成生动的一支队伍,如《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九”字,想象成一匹口渴的马看见前面有一口井,马上跑去喝水的情景,等等字。

学生学书法时,根据各人的性格临摹不同的字帖,每种字帖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象是南方婷婷玉痒痒的姑娘,整个看起来比较秀气,欧书风格劲险刻历,好似刀枪剑戟,即外柔内刚。颜真卿的《勤礼碑》则象北方男子汉粗旷,在形态上浑厚沉着,雍容大方,欧阳修也曾说“颜书结体吸取了欧字的紧密与颜字的纵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遒媚劲健的新貌。”欧书劲健其势紧,柳书劲健其势松,《评书帖》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特点,人们也把它们形容或文静、或狂野、或疯颠(特别是有些行草书)。书法在用笔上也如古人所付的,“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法,正是书法上中锋,藏锋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了解这些书法里的一些特点,结合这些特点,通过想象,学习书法就变得很生动有趣了,而且很容易理解,把字想象成一幅画面,优秀的书法作品不应该只是让观者看到了

什么,而是要让观者感觉到了什么,是飞鸟出林还是骛蛇入草,是丝路花雨的舞姿还是迪斯科的节奏,这种观者对书法作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即是一种特殊四维空间的体验。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我国古代的一位理论家说过:春的精神写不出,就用草木来写,用实在的郁郁郁葱葱的草木传达春的气息,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联想敢于想象,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音乐、录像、幻灯、儿歌、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思维灵活而新奇,从而自觉地进入审美体验状态。如音乐在书法教学中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本来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书法是用不同的粗细、快慢、强弱线条来随着不同节奏、强弱的音乐而变化的,即表演时的书写过程也是笔走墨晕的动感,也是一首动听的音乐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书法家勤奋练字的动人故事,启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还可以在写字时利用一些故事来启发引导,加深学生的想象,如写“默”字,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出一幅上面仅仅画着一只黑狗的水墨画,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中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过了很久都无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位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大家不仅很快地领悟到字谜画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十分自然地凭借着故事提供的翅膀,沿着故事导向想象开了,有一学生想到了“三头六臂”的画面,(众字),还有“鸟儿张嘴正在啼叫”的画面(“鸣” 字),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地进行想象和体验,在写“工”字,就可想到“一桥飞架南北”,“心”字想到“君看一叶舟,出没**里”。“会”字想到“白云深处有人家”。“画”字想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慧”字想到“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一水横流。”这些字谜画,运用到书法中是一幅很优美的画中书法。

多年来,在书法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出了大批书法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有些学生写楷书、欧体、颜体、柳体还有一些隶书,《曹全碑》、《张迁碑》。能在全国省市书画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每年在全国《双龙杯》书画比赛中,获金、银、铜各种奖项,如2009年周杰、曾文芳分别获金奖,周雯、刘璐分别获银奖,黄瑶、吴柳琪等同学获铜奖,2009年参加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周杰获一等奖,曾文芳、周雯、刘璐分别获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获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字风气的形成。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3篇

一、寓教于乐, 让学生享受学习, 突出学习主体

德育教师要学会逗乐, 主动联系课外生动、搞笑案例, 让学生放松心情, 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 制定一些人性化的课堂规矩,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重视职校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角度准备教学, 精心备课, 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诸如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师语言等方面反复锤炼, 努力创造出一个亲近和愉快的课堂气候, 巧妙的教学设计, 接地气的语言, 宽松平和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觉得是享受, 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愉悦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就能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乐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对于中职校这些特殊学生来讲, 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设置情景, 激发兴趣, 培养学习动力

单纯的文字说教是吊不起学生胃口的, 创设教学情景显得尤为必要。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抽象与形象、理论与现实、理性与感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关系和矛盾。用图片材料、寓言、经典语录、背景音乐、网络流行语、情景剧、PPT等手段, 来强化特定教学情境, 从心理上打造水到渠成的主观情境。加上教师精心准备的提问, 由静态到动态, 变一维为多维, 让学生形成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 变消极不动为主动探索, 激发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探究欲望。同时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情感,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 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 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士气, 唤起学生的激情”。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使职校生丧失了原本就不多的学习热情, 枯燥的德育理论探讨、强化的过程被强迫记忆了。我们应该在真情实感中培育期望的道德感, 德育课应该回归到感受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轨道上, 绝对不是对生命的压抑。所以我们在德育课堂上, 让学生体验美, 培养其激情和灵性, 开启求知动力之源泉。不但塑造中职生健全之人格, 更要唤醒其主动学习之动能。用正确价值观念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德育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德育课堂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形式, 也是德育课的内在本质要求, 真实的生活情境被充分运用到德育教学中, 加之情景体验和思考感悟, 加深了中职生对学习动机的认识。这些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因材施教, 强调角色定位, 增强学习责任感

大部分老师都觉得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启发式教学, 只是在职校课堂, 学生底子差, 效果不明显而已。教师的提问都是他们代劳, 其他学生没有机会更不敢想象自己能思考一些学习的内容。面对丧失信心、忘记自我的学生, 我们做教师的真的束手无策了吗?特别是我们德育老师, 更应担当重任。不能让只想混日子的学生停滞不前, 成为职校课堂永远的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 面向每一位同学, 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性, 特别是那些教师心目中的“后进生”, 因生施问, 问题适当简单化, 因材施教, 可以先从关心他们的某一个细节开始, 浪费一点看似不该浪费的宝贵教学时间, 向学生表明尊重和重视, 助其恢复信心, 重新认识学生身份认识, 使所有孩子们的思维能被调动起来, 唤醒一些中职生, 沉睡学习的心灵, 指导孩子们思考社会对中职生的角色期待, 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 进一步明确学习责任感, 成了职校德育启发式教学的又一重任。

四、重视“过程启发”, 注重思维和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能力上, 而能力形成又只能在过程中体现, 教师惯用的逆向的结果启发, 是假启发, 效果较差。过程启发式教学要求课堂提问指向思维过程而不是结果, 让学生关注过程中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思想, 没有固定模式, 核心是教师把启发技巧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有感而问, 作为教师关键是“授之以渔”。教师要先对整个思维过程有个整体把握, 并将之一一分解为一个个思维技巧, 让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先以“设疑”为先导, 再用“质疑”贯穿整个过程。老师完全可以教学生一些常见问问题方法, 例如:同类列举法, 即列举出符合同类性质的事物;求异比较法, 即两项或多项事物比较异同;代替法, 即用其它类似字词来代替现有的概念等等。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 在实际学习中, 不仅启而有发, 而且能最终不需要教师的扶持。教师可以从根本上化解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难题。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积累, 学生就可以品尝到发现问题的喜悦, 体会到挑战解决问题的乐趣, 喜悦和自信融入到成就感中, 这些也将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法宝。

五、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启发式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是比较民主的课堂氛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有利于人的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感, 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时, 才能最大限度表现和发展自己思维能力。教师要理解、尊重、宽容、热爱学生, 拥有博大的胸怀, 勇敢接受所有学生的不同批评意见, 要放下身段, 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观点, 允许学生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在德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大度地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 即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全都有错误, 我们也应给予应有的鼓励。德育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 道德圣人”的架子, 用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去感化学生, 那样我们就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引路人。

总之, 职校德育教师应把启发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常用教学方法, 德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把启发式教学功能最大化。同时广大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职校生学习的新特点, 善于发现新问题, 总结新特点, 最终完成教改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长德.启发式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实施路径 第4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特点 实施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各所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质量关系密切,大部分国内高校仍采用班级课堂授课和课外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之一。目前,“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备受关注。本文以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实施路径。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孔子最早提出原始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大致意思是,当学生思考某个问题,尚未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启发;当学生对这个问题思考有点头绪,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再给予一定的开导。但是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的启发,学生还没有领悟,教师就不需要再继续讲解。可见,原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就已经强调将教师“教”与学生“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必须具有主动性,倡导教学民主,尊重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境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教学理念基础上,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阐述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目的是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愉悦地学习。启发式教学有如下特点: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热爱学习的人。以《金融学》教学为例,部分高校教学目前仍延续高中教育模式,按照课本的顺序对金融学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进行枯燥的教学,学生仅仅被动接受,对热点的金融问题不敏感。如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实施大量案例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学习,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就是提倡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在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上动脑筋。

2.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还需琢磨和研究学生内心想法和真实需求,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提前对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了解。在课堂上对新的知识章节可以采取设疑引思、列举案例教学等有效措施,使知识引起碰撞,迸发出火花,从而调动整个班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便于加强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该抛弃“满堂灌”的传统做法,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理解意识,在愉悦的课堂讨论中获得新知,而且教师从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程度,可以大致了解教学的反馈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建议、评价或进一步启导,甚至可以改变教法,学生自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促进学习。

4.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的可持续的过程。启发式教学除了在传统课堂上操作外,也可以实践于课外教学。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发现、爱分析、爱解决的良好习惯,是需要教学工作者长期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1.把握启发时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当学生面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主动思考,但是仍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向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指导,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寻找思路,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

2.善于启发提问,互动参与,启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例如《金融学》授课过程中,针对商业银行理论,可以列举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倒闭这个案例,讨论这家日本商业银行为什么会倒闭、什么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永恒主题、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规避,等等。因此,启发是重点,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未知领域。

3.创设启发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金融学》产生兴趣是教授这门课程的一个关键问题。《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较多,进行创设启发情境的教学,放在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教学中,促使学生们参与群体讨论或者角色模拟,有效克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弊端。

4.营造启发氛围。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个具体的金融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使课堂由一人讲变为全体学生集体参与,营造一个互动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的乐趣,启发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是我对启发式教学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只有进一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互联网+”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双边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对金融学和其他课程学习变得容易起来。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余文森.课程与教学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李祎,贾雪梅.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4]李春超,李宁.教育学课程中实施“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46-147.

[5]阳小玲,张建育.试论现代启发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33-234.

[6]朱昌流.论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7(18):34-35.

[7]胡平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论刊,2009(12):50-53.

[8]张忠华.李明睿.现代大学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阻力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6):19-25.

历史启发式教学的反思 第5篇

一、类比启发

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 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 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 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 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5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二、辐合启发

是将某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感情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深刻、牢固的概念或理论。例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然后提问: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两 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固有矛盾和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及势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这种帝国主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而得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论。

三、扩散启发

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 ,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 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 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情境启发

这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 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祥谦、李大钊、__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 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 ,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

五、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 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1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 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1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 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六、判断启发

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 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 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 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

七、对比启发

这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 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1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 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 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八、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 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匈 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提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是否违背马列主义原理?为什么?当时匈牙利具备哪些历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些可能性中最 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主要问题是国家机器问题。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造成国家政权不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瘫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给和平发展提 供了可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有个深刻、完整的认识。

九、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 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 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 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十、观察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6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节写给导师的祝福语下一篇: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