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2024-08-19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精选10篇)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1篇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

从市场销量来看,虽然有机食品只占全球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板块。

有机农业长期来看前景偏好,但是在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多现实问题,会增加有机农业短期内的变数。

如今,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企业家最热衷的农业投资领域,不仅吸引了张同贵这样科班出身的投资者,也吸引了大批的“跨界”企业家,比如柳传志、丁磊、刘强东和王健林等。 如此多的资本和企业家投身有机农业,那么有机农业的前景究竟有多诱人?

主要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三个环境因素,即:水、空气、土壤,中国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中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此外,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不到10%,化肥施用量却占了世界的近1/3,土壤污染已经日益严重。

但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但能缓慢改造土壤污染问题,相应几十年的循环改造空气与水也都会有相应的改变,因而发展有机农业仍是长久之计。与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的标准制定并不处于劣势。但中国有机产业刚刚起步,配套环节仍然不完善,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仍然众多,按照有机产业标准的全程监管标准,实际上是各管一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市场1990年开始发展,到达到近600亿美元的市场,几乎是的3倍,势头凶猛。下一个,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将会以一个稍缓的速度增长。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2篇

中国食品产业网(2007年2月5日09:56)

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2日电(刘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流通业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农民“买难”“卖难”现象普遍,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因素仍然存在,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村流通业,是当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严重滞后

与城市流通相比,我国农村流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瓶颈之一,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形势十分紧迫。

首先,农产品流通滞后。目前全国共有批发市场4150个,其中农村产地批发市场2428个,平均每个县不到1个。绝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不完善,只有41.7%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库,11.1%的市场配备了冷藏车,12.9%的市场有陈列冷柜;在零售环节,不少农贸市场仍然是露天市场,通过超市销售的农产品不到总量的6%,而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交易手段落后,全国73.2%的市场采用传统对手交易方式,只有2%拥有电子结算设备;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缺乏长期稳定的供销渠道,调查表明,目前约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只有2.7%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农产品。

其次,农资流通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由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三站”、个体工商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参与的农资经营格局。农资零售终端数量大,共有几十万户,但普遍规模小,基本处于单独分散经营状态,连锁门店仅3万多个,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的企业不到十分之一。另外,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前三季度,仅质检部门就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案件近2万起,违法案件案值达3亿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第三,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平均每个乡镇仅1.5个,绝大多数农村集贸市场设施十分简陋,还有不少大棚式市场甚至露天市场。据中消协调查,30%以上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方便。农民购入的消费品,98%以上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贸市场。在偏远地区的综合服务社中,商品陈列不规范,农资、食品混堆现象依然存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据统计,占全国人口总数60%的农村人口,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社会的34.1%,农民消费水平低,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尚存多方面制约因素

调研发现,长期制约我国农村现代流通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居住分散,购买力不集中。虽然全国农民数量巨大,集中起来有一定的购买力,但由于居住分散,具体到每一地区,购买力较弱,大部分地区无法维持较多的和大规模的商业企业生存。一些新型流通业态,对于消费群体的规模与收入水平等都有一定要求。调查发现,在乡镇建超市,一般要求乡镇人口在2万人以上和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二是农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我国城乡人均绝对名义收入比大约是3.2∶1,扣除农民生产资料投入等后,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可支配收入比超过6∶1,低收入使得农民无法形成对现代物流的有效需求。

三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现代流通必然要求现代的、新型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与之匹配。然而我国农业生产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状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专业化生产程度低,各家各户“单打独斗”,在生产与流通环节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

四是农村流通长期投入不足。流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农村交通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更差,落后的交通使得农村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成本很高,流通效益低下;农村通信落后,缺乏市场信息,供求信息不畅通,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发展。

五是农村一些传统落后观念还存在。农村物流发展缓慢,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知识薄弱、物流意识差、消费习惯落后等也有一定关系。“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影响还较大。长期以来,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农民形成了“重价格、轻质量”的消费习惯,也制约了一些新型流通业态的发展。

——五措并举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应采取五大措施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中央、省、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每年资金投入的递增速度要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二是尽快将农村流通建设规划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从制度上保障对农村流通的支持与投入。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应倾向于中西部地区,重点是:加强对农村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继续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农贸市场的改造投入力度,整顿市容市貌、规范交易行为。

第二,培育和壮大农村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

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农业系统企业、商业系统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国内外物流企业等进入农村流通市场;通过体制创新、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组建大型跨区域作业的农村流通集团,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提高流通效率,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完善物流服务。特别是要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企业和组织。

第三,提高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一是以优惠政策鼓励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特色,积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力量;二是鼓励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三是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各种组织模式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第四,鼓励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与新型流通业态。一是加快建设“万村千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鼓励供销社、邮政等多种投资主体到乡村建设和改造连锁化农家店;二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建立连锁化、规范化农资超市,形成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三是支持与发展农产品订单交易、电子商务等,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3篇

1.1 国外发展现状

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使大家越来越关注有机农业。20世纪90年代后, 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成立,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的贸易机构, 各个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纷纷颁布有机农业的法规, 使得世界有机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近年来, 有机农业得到了加速发展, 有机农业面积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

1.2 国内发展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我国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有机农业。1994年, 我国成立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 这是我国第1家有机认证机构。2005年实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并且质检总局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办法和实施规则, 我国有机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06年, 我国有有1600多个机构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产品数量多、种类全, 大约有30大类, 400左右的品种数。获证产品一般是初级原料, 加工后的有机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少。

2 有机园艺的相关内容

2.1 有机园艺基本要求

有机园艺生产和普通农业不一样, 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 用自然的农作方式, 保持生物多样性,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土壤资源, 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有机园艺主要有以下要求:原料要求, 原料必须是建立在有机体系中或者用有机的方式采集到的天然野生产品;过程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跟踪记录, 要有比较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 要及时记录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档案;要通过有机认证机构审查认证。

2.2 运用高新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有机园艺

要严格选用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使有机园艺优质高产, 而且保护环境。在农药和化肥等方面要进行技术革新, 选育的新品种不仅要满足常规要求, 还要有抗性。对病虫的控制要适当, 不能都把虫子杀死,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抗逆性, 保持生态平衡。

要利用我国传统农业技术, 主要通过有机肥、绿肥等为其提供养分, 对病虫害利用植物性农药进行综合防治, 要培肥土壤, 种植多种植物, 合理的进行轮作。现代的有机园艺也要吸取我国传统农业技术, 才能更好的发展。

2.3 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行有机园艺

园艺的工作十分复杂, 不仅植物种类很多, 而且生产技术也不简单, 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现在大部分使用机械来进行园艺工作, 但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比如修剪植物、整枝等。在有机园艺中, 要使用有机肥或者天然肥, 还要进行嫁接、剪枝等工作,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2.4 有机园艺是三效统一的产业

所谓“三效”, 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有机园艺时, 要对环境加以保护, 极少的投入外来的物质, 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比较高, 因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行有机园艺, 同时促进了就业, 达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统一。

3 有机园艺生产优势

3.1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机园艺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需要大量的人工去进行操作, 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有机园艺中, 有很多的生产环节和我国的传统农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这样大部分的农民都能进行操作。发展有机园艺, 增加了就业, 也解决了劳动力过剩问题, 大大提高了我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2 资源丰富

我国各处地形气候不同, 地域辽阔, 资源种类丰富。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不仅植物种类多, 不同的环境也适合园艺的发展和生产。所用的有机园艺的植物般都是原材料采集来的, 并没有经过基因重组的改造, 在很多偏远地区, 很少使用农药等, 可以直接作为发展有机园艺的地区, 方便, 安全, 所建成的生产基地隔离起来也很容易。

3.3 农业技术优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 经过长期实践, 积累了很多农业经验和技术。比如用养结合、精耕细作、农牧结合等。这些农业技术有利于更好发展有机园艺, 成为我国发展有机园艺的优势。另外, 很多生态农业基地也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园艺生产基地。

3.4 优秀的农业思想

在有机农业中, 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 不能过多的人为的干预自然。要注重合理的轮作, 利用天然有机肥等, 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 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优秀的农业思想对有机园艺来说也是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马世铭.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0) .

[2]郭文韬.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4篇

关键词:创新;现代农业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为“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进行新的尝试;它是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模仿和再造;在创新过程中,因为不可能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完全把握事物变化的方向和趋势,这就使得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以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统领全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道路,重点突破,逐步推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规范观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用现代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内中形成的适应社会生产、符合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力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第一,借鉴工业组织化程度高的理念,推进农业企业化、产业化进程。长期以来,我国分散的自我封闭式的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生产经营经常处于盲目状态;农户势单力薄,市场渗透力弱,竞争力差,在交易谈判过程中处在弱者的地位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目的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通过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企业化、产业化进程。

第二,借鉴工业效益至上的理念,强化集约经营,提高农业改造。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追求其最大效益,要实现最大效益,首先就是要降低其生产成本。如何减低其生产成本?根本途径就是推进农业的集约经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第三,借鉴工业注重科技创新的理念,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要加快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机构的改革,建立面向生产实际、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催生大批农业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提高农民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大批农民向科技能人、商人、经纪人、企业家转化,培养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四,借鉴工业注重资源配置市场化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既要力求做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同时也必须解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城乡差别大的问题。只有在农村和农业中大力推进市场化,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真正做到城乡和谐发展。

二、创新政策体制,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产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晴雨表”,迫切需要得到支持与保护。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问题上,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输血”式的农业政策,给农业生产以各种补贴和优惠贷款,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给予大量的投入,以弥补农业资本积累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我国建国以来,长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形式,实行“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农业得到的是弱化的支持,甚至是负保护,从而扩大了农业的弱质性,降低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保护和支持本国农业的做法,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体系。具体做法是实现“以农补工”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放弃现行的保护价收购制度,采取以“绿箱政策”为主的支持与保护。科学制定好并切实执行好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实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与此同时,要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健全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调节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建立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三、创新发展道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了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双汇集团、鲁花集团等。这些企业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以现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营销技术体系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大生产,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应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扶持,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龙头企业,并不断发展新的龙头企业,使它们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扶持依托园区建设。全国各地相继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农业园区,这些园区大都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而且发展势头很好。大力扶持依托园区建设,促进农工晌企业集聚发展的规模农业发展。各地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建立更多的农业园区,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探索创新农业发展的形式(如种羊大户型、股份合作型、产加销一体化型等),创新农工商企业集聚机制。通过农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是创新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优质麦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棉花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要形成大宗农产品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新技术农产品基地等多层次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产品生产带的合理空间布局;各地要按照农业部的整体规划,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制定本区域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查英青.科技创新与中国现代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0):1-4.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5篇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做到“五个必须”,实现“三增”目标,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立足长远,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溧阳:做好现代高效农业大文章

农业是人民群众的立身之本,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最近,溧阳市委、市政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角度出发,跳出传统农业的框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溧阳农业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尝到了甜头,成为了常州乃至江苏的亮点。近日,我们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溧阳市委常委、溧阳市常务副市长狄立新。

省政府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6篇

中国有机农业网

1、有机农业生产逐步规范有序,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在完善和发展,政府和社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在增强,我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进人规范发展时期。在国内外市场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有机农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将可能达到600万-1000万hm2,保持着有机农业面积世界第二的地位。

2、有机农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中国将逐步改变种植业独大有机农业格局,特别是有机畜牧业和有机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通过认证的有机畜禽包括鸡、羊、猪、牛、马、骆驼、驴、鸭和兔等。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2006年,我国有机水产总产量接近11000t,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22%,预计未来十年,这一比重将超过2%。除此之外,有机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前端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行业会随意有机农业的发展而取得规模和质量上的突破。有机农业的咨询服务行业也将逐步启动,并向前发展,为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国内市场走向规范,消费群体不断壮大

市场规范化是未来有机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机农产品,预计未来十年,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0.3%-0.5%,将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未来10年,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达到10亿-37亿美元,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

欧盟重视发展有机农业 第7篇

欧盟重视发展有机农业

欧盟国家重视有机农业 1.有机农业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欧洲农业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危机: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大陆肆虐,给欧洲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作 者:刘飞 作者单位:刊 名:全球科技经济t望英文刊名:QUANQIU KEJI JINGJI LIAOWANG年,卷(期):“”(8)分类号:F3关键词: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8篇

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人们通常将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农业理解为有机农业, 但这只是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 并不能体现出有机农业的实际内涵和有机农业的精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 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有机农业的侧重点不同, 对有机农业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4月实施的《有机产品》标准 (GB/T19630.1-19630.1) 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底辽宁省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达55家, 产品总数312个, 生产认证面积5.5万hm2, 实物产量7.7万t, 销售额3.8亿元, 出口创汇1 597万美元, 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绿色芳山”为代表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产安全优质健康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道路被辽宁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其基地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 还要意识到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辽宁省有机农业以生产有机豆类为主, 加上一些花生、大米、野生天然产品如松蘑等。有机生产基地面积很大, 总产量高, 但是产品相对单一。作为日常消费量很大的果蔬类有机产品的发展则跟不上国内外的需求。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商品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供应不足或缺乏专门的供应部门。

3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3.1 利用自然环境优势, 发展优势有机产业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最佳地区之一。辽宁省东部农业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洁净、交通便利,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没有工业“三废”污染源, 产地环境符合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是辽宁省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后花园。在东部地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 不但有利于保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而且对推动东部地区优良环境优势向农业生产优势转化, 增强辽宁省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 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 建立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不以评价安全为最终取向, 而是重在生产过程, 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一系列准则标准, 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操作, 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 不仅要继承传统农业优良的种植习惯, 同时要按有机农业原理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作物轮作安排施用堆肥恢复和培肥地力;运用物理的和生物的综合措施控制和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安排专人负责每个基地, 建立种植户档案, 统一印制, 发放田间管理记录卡, 内部检查员随时根据技术准则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逆向追踪体系等等。

3.3 以“公司+农户”为运作模式, 发挥规模生产效益

采用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运作模式, 即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 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和销售。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 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外接国内外市场, 内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 形成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格局, 在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 经济利益主体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两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契约, 利益分配主要是保护价让利, 纯收益分成等。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模式下的有机生产组织规模大, 专业性较强, 组织严密, 运作规范, 管理层次较高。

3.4 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各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 出台相关政策, 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地方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对于有较好基础条件且具有有机先进理念的企业, 政府应给予政策上、技术上乃至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 以鼓励其带动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追溯是指从供应链的下游至上游, 以一个或多个标准为基础, 鉴别供应链中特定产品的来源与特性的能力。作为国家政策性文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最早在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按照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方案》的总体目标, 依托《全国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平台, 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通过规范产地和产品编码、档案记录、包装标识、产品召回、责任追溯等一系列管理, 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 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实施进程。

(1) 建设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以利用农委辽宁金农网管理平台, 建立与农业部管理平台接口对接的, 省级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系统, 逐步扩大到市、县, 建设市县管理子平台。完善市、县管理机构设备配置。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管理中心 (包括编码数据库生产档案数据库产品检测数据库和认证信息数据库) , 通过互联网, 实现本区域和全国范围的产品质量可追溯。

(2) 完善全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协调各市、县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围绕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 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编码管理办法》、《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范。利用政府推动力量和市场引导作用, 立足强制性规范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相结合, 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

(3) 推动实施产品和产地编码制度, 完善产品身份识别手段。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以农户和产地为基础编码信息, 指导企业建立编码制度, 使之成为追溯信息的有效载体, 建立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从源头做到地块、生产责任人和农产品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4) 按照良好农业规范 (GAP) 组织生产, 建立农产品生产电子档案。良好农业规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 其核心是可追溯, 强调全过程档案记录。电子档案是实现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记录内容包括地块、面积、生产者、种植品种、播种期、施用肥、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停用日期、农残检测情况以及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等信息。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信息中心, 就可形成产品的田间电子档案, 同时产生追溯编码, 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5) 建立标识管理制度, 规范包装标识。结合产品包装标识加贴和管理的需要, 设计制作统一的“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 与农产品追溯编码相对应, 实现产品包装标识和追溯编码的同步加贴。追溯标签内容包括品名、产地、生产者、包装日期、生产标准、电话、产品追溯码、查询网站、查询电话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查询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信息。

(6)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公众查询系统。消费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在网上查询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等相关信息, 如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就可据此查到货源, 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查询和追踪。

(7) 相关知识和业务操作培训。组织技术力量, 对各市、县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质量追溯、良好农业操作、软件操作和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 对编码设立和田间生产档案的填写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

(8) 舆论宣传, 树立追溯产品形象。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的宣传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追溯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扩大追溯产品的知名度和对同类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辽宁省虽不是农业大省, 但近几年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经验证明, 只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在任何具备条件的地区, 有机食品都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可以做到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将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统一起来, 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既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平, 乔玉辉.有机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中国农学会.有机农业1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81~82.

如何发展农村有机农业 第9篇

本次会议由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主办,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协办,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支持。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晋、国务院三农经济发展内参、专家顾问朱安妮、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魏立新主任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精彩演讲。来自全国200多名合作社负责人参加论坛。

我国有机农业已到“3.0时代”,需在保护资源、增加影响力、提高有机行业发展各个环节的透明度等方面精耕细作。作为转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农业的发展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联盟执行主席魏立新以:“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为主题,就科学与农业的互促互进,高科技农业产业链的市场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务院三农经济发展内参、专家顾问、农业国际运动联盟有机农业高级咨询师朱安妮做了“生物氮肥在生态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及效果”主题报告,她充分运用成功案例,与参会人员分享了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本次论坛以“顺势转型、造福三农、绿色发展、健康生活”为主题,涵盖了合作社国家政策;农业产业规划;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及肥料使用成果。

县有机农业发展总结 第10篇

通过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乐业县确定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抓手,针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明确提出了“以‘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何推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是关键,走有乐业特色的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基础。

一、乐业县基本情况

二、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乐业县充分利用地域和自然资源的优势,着重在“特”字上谋思路,抓住生态作文章,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制定了有机农业发展规划

乐业县高度重视发展有机农业,于xx年制定并通过权威部门评审认定了《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稳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广西有机农业第一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重点发展有机种植业、有机养殖业和有机食品加工业。全县有机种植业规划为粮食生产区、油料生产区、蔬菜生产区、果品生产区、有机茶和八角生产区共五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16.5万亩,年产值5.5亿元。有机养殖业分为有机牛羊生产区、有机瘦肉型猪及家禽生产区、库区清水鱼生产区等三大生产区,近期发展目标为年出栏猪、牛、羊各4万头,家禽30万羽,清水鱼1000吨,年产值4.3亿元。有机食品加工工业主要是发展与有机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相配套的加工工业。

(二)有机农业初具规模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生产力。目前,乐业县的“顾式茶”、刺梨汁等产品品牌已经享誉区内外。“顾式茶”已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aa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日本农业部有机茶认证、美国农业部有机茶认证、国际粮农组织有机茶认证、欧盟有机茶认证,是目前中国4xx多家茶企业中有机茶认证最多、认证级别最高的有机茶产品,该产品可以顺畅进入世界各国市场销售,乐业“顾式茶”在美国和德国市场供不应求。乐业“高野”牌刺梨产品是绿色天然保健品,获得国家质监总局的食品安全认证和“中国优质保健产品奖”等称号,被营养专家誉为“超级sod、维c大王、新一代防癌抗衰老新星”,产品在区内外畅销。同乐镇上岗村万安屯500亩优质有机稻试验示范基地已连续几年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认证,乐业也成为了全区第一个获得优质稻米有机认证的县份。

(四)有机农业效益显著

三、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虽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绩,但受历史、自然、经费、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目前,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困难和问题:

1、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还不强。近几年农民增收了,但由于部分农民未认识到自己在发展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不积极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对发展有机农业增产增收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同时,全县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弱等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土地流转不规范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凸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土地流转还没有好的机制引导,务工农户通常是将土地无偿送给或廉租给亲戚、好友或邻居耕种,也有撂荒的,农户无法对土地进行长远的规划种植,使土地出现非规模化的分散经营,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度大,产出率低。

3、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乐业县农产品品种多、批量多少不一,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市场份额极低,农业、农产品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4、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近年来,通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全县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很滞后,农村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设施失修老化问题,农业抗春旱、夏洪、秋涝、冬干、虫灾、雹灾等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

5、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产业缺乏。全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多为摊式经营、档次低,农产品销售“马路集市、提篮小卖”常见不鲜,农产品的价值严重缩水。

四、乐业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独有的环境优势,坚持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有机农业效益为中心的按照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产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稀”的原则,全面提高有机农业的特色优势,比较优势,生态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有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一)围绕县情抓规划,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业规划。要在遵循《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乡镇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一个“一廊两带三园”有机农业产业群。“一廊”即以新化、甘田、同乐作为茶叶产业主要种植区域,着力打造“百里茶廊”;“两带”即在新化、同乐、花坪公路沿线种植特色高效观光水果,建设“百里万亩水果观光产业带”;在幼平、雅长库区发展生态网箱养鱼,建设“百里万亩库区水产养殖带”;“三园”即抓好有机茶叶、有机水果种植和兰花培植,重点打造精品“园中园”品牌。也就是在万亩有机茶园中建设“世界茶博园”,在万亩特色水果示范园内建设“有机猕猴桃出口示范园”,在万亩生态兰花园里建设“精品兰花博览园”形成大观园里建设小观园的特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品牌,促进县域优势农业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近期主要是抓好 “百里茶廊”和“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百里茶廊”面积已有一定规模,冬春的管护尤为关键。受茶叶价格波动的影响,部分群众对茶园的管护有所放松。因此,必须要使茶农重拾信心,加强对茶园的管护,保证茶叶种植出成效。猕猴桃基地已经实现挂果,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很好。在抓好管护见成效的同时,今后要逐渐向适宜种植区扩展,逐步实现“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的目标。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二)围绕市场抓产业,在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定位上求突破

乐业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抓产业,优化有机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要在市场上由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乐业县有机农业发展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方式,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逐步扩大有机茶、有机蔬菜、有机水稻、有机核桃、有机猕猴桃等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培植有机茶和有机猕猴桃两个生产基地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确定乐业县的市场定位:有机农产品走高端市场、绿色农产品走中端市场、生态农产品走低端市场。形成高、中、低产品应有尽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拥有自己的市场。通过以有机农业带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促进乐业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围绕质量抓管理,在有机农业精品和扶优做强上求突破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乐业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开始就按有机农业的技术规程进行编号登记,质量人员、检验人员、生产人员都必须记录在产品的包装上,只要这样我们的农产品就会有市场,所以必须由企业来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和市场开发,这样就会创出农业品牌,突出品牌效应。如果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直接追究到生产人员,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由生产者负责赔偿。这样也为农产品质量作了宣传,时刻提醒我们的老百姓,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砸掉自己的饭碗,断了自己的财路。提高群众的品牌意识,我们应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品牌农业,名牌农产品,使其达到品牌效应、品牌经济,从而推动乐业县农业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把乐业人民带入小康社会。

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做到“爱商、为商、安商、富商”,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管理、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要提供最大的支持,使乐业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通过引导、扶持农业龙头茶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引进外商来乐业县投资开发板栗、八角、核桃、刺梨、高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三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盟机制,积极推进“公司(协会)+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和共生体。

(四)围绕特色抓示范,在有机农业发展示范带头和全面推广上求突破

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原则,根据乐业县实际情况,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抓好八个千亩示范基地:一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二是在同乐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稻+有机菜示范基地:三是在新化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烟叶+优质稻(玉米)示范基地;四是在甘田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茶示范基地;五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油茶示范基地;六是在逻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板栗示范基地;七是在花坪建立千亩优质高效有机薄壳核桃示范基地;八是在幼平、雅长建立千亩优质高效生态养鱼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让农民看见成效,学习种植技术。以农村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最终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的。组成经济联合体,依托营销、种养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能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由他们牵头建设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

(五)围绕产业抓好基础建设,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更是农业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配套,必将导致农业的不稳产稳收,解放和发展不了农村生产力,更将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乐业县要实现农业的后发性、突破性发展,比较右江河谷等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县份,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因此,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最基础性地位,通过争取政策和创新措施,整合资金加大建设步伐,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应敢于开创性地领导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抓好同级涉农部门间的有机协作。农业、林业、畜牧、国土、水利、农机、交通、开发等部门既要做好上级对口支持政策的争取工作,更要做好同级涉农部门间工作合作,要依托上级对农村的各项“基础工程”这一抓手,重点搞好农村水利(饮水)、道路、电力、土地整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做到山、水、田、路、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建设,坚持标准,严格质量,落实责任。对于山区偏远、凋零农户,要细算基础建设投入、退耕还林、城镇化综合帐,应实行分批直接资助农户移居改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坚决克服重建轻管,市场化的设施要实行好有偿使用。通过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实施基础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的道路、水利和电力网络化。立足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村庄生态工程,搞好农户庭园经济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实施土壤培肥施肥工程,开展农业污染源治理,搞好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提高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广清洁化、循环式生产;做好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工作,增强减灾抗灾能力,不断提高乐业县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乐业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六)围绕发展抓好人力资源,在培养有机农业技术人才上求突破

范文网【】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产业要发展,技术人才是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培养乐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人才。目前,依托乐业县农广校中专学历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等培训计划,加强优势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由乐业县农广校与龙云山顾氏茶场联合办学,开设在茶学专业,招收有志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营销、茶艺、茶文化传播的青年,通过几年培训,为企业培训万名茶文化传播者,为群众培养万名农业产业化技术骨干,使其成为乐业县茶叶产业化的人才支撑。办学规模分三步走,第一步开设中专班,面向全县招生;第二步提升档次和招生范围,争取在10年与有关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区招生,学员毕业达到专科或本科水平;第三步与名牌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全国招生,将乐业有机茶文化理念传播到全国,甚至到国外,培育一批茶叶界顶尖人才。把乐业县百里茶廊和世界茶博园建成广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茶叶产业生产地,达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目标。

(七)围绕完善现代农业制度,在强化“三农”服务保障上求突破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务必注重强化“三农”服务保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着力抓好各项农业制度措施的完善,以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宏观管理体制,使农业内部各产业间实现良性互动。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当前重点要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良种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扶持、退耕还林、移民安置、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政策的落实。同时,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法制、投资、人文、生态、信息等方面的外部条件,理顺各种关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上一篇:商务中心述职报告下一篇:初一教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