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2024-05-23

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精选10篇)

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1篇

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溪湖区后石小学 2013年11月

随着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我们围绕学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促进了教师教学思路的改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硬件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几年来,学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96台,其中班班通设备()套;电子白板15套,班级覆盖率为100%。;学校有教师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五个专用教室,学校还为各办公室分配了计算机设备,解决教师备课计算机短缺问题,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办公能力,提升了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备课能力。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共48台,师机比达到1:1;学生用计算机48台,生机比达到7:1。主干宽带100兆,每口教室和办公室都由一个信息节点,覆盖整个校园;构建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制度 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学科分管领导、网管和信息科技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推进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以管理制度为保障。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修订了《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学生上机规则》等共十多项。各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墙。

以管理为依托。全面启动校园网建设工作,主干网络带宽成功升级到100兆。维护校园网络,确保网络畅通。增加硬盘及内存,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升级;校园网络终端均安装了正版杀毒软件,学校有专门设有信息技术教师、网管员、信息员、技术服务人员等,确保网络安全,隔离不良信息。开通了内部FTP服务器,提高了校园网络的文件传输功能。服务器、交换机等重要的网络节点设备转移到控制室集中管理,设专人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及稳定运行。我们把优质课视频资源放入我校的资料库,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目前我校校本资源库的资源量已超过500GB。下一步我校准备在教育技术方面立项研究,为信息化作用的最大化打基础。

三、多元培训,提高教师技能

加强培训,提高素养。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培训;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电子白板操作、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有90%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上网下载和自己制作一些PPT,来配合这些课件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有机会就会派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2013年全校又有8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24人培训合格,参加考试合格6人。

开展活动,进行研究。学校定期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促进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我们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每学期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电子白板,专项培训。从安装电子白板以来,上学期共进行了三次电子白板培训:一是白板安装厂家的专家培训。二是骨干教师刘希在参加区级白板培训后对我校全校教师的培训。三是课堂实践的培训。本学期面向全体教师,突出名师、骨干,实施分层指导,进行课件的制作及电子白板的实际操作,共进行三次培训:一是名师、骨干培训,二是全学科教师参与培训,三是分组指导实践操作培训。

四、训练应用,提升学生素养

信息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部分,在学生发展方面,也有着独到的作用。随着电脑进入家庭的普及,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也是学校信息化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做好信息课程、拓展课、兴趣班之外,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竞赛,如电脑小报制作比赛、低年级电脑绘图作品比赛,打字比赛等。另外,学校网站准备开设学生板块,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网站投稿。

五、深入实践,拓展管理层面

我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在德育、财务、人事、图书、学籍等工作上逐步推行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学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数据库,以最终实现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我们学校已经建立网站,不仅设计富有朝气,栏目比较完整,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目前学校网站已有学校概况、菁菁校园、党建园地、教工之家、园丁礼赞、学生风采和校园文化等十几个栏目。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大胆实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2篇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专门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的学校,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十多年来,学校在“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考试与评价、思想教育、课外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劳动教育以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性综合整体改革试验和单项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特别是近十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理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关键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深深感到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学校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更新观念,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优质教育结合起来,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培训、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建设,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我校提出:以校园信息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为重点,以“数字景山”创建为抓手,以信息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建设

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离开了一定数量的硬件投资,教育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从1994年开始,景山学校筹划建设校园网,1995年底,景山学校校园网络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当时的校园网以FDDI光纤为主干,各个教学楼采用100M连接,10M连接到桌面。建网的同时,学校也建起了4个网络教室,购买了200台486微机。1996年,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上放了一些免费课程和一些同步教学内容。校园网通过两条64KDDN专线分别连接CHINANET和CERNET,学校师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收发邮件。同时景山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系统包括Betacam SP前后期设备,MEDIA 100的非编系统及演播室灯光设备等。

2001年7月北京景山学校开始了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校园网以1000M光纤以太网为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同时DDN专线带宽扩展到256K。2002年,我校对全部中学教室及实验室做了多媒体改造,每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数字展台、DVD、录像机、录音机、投影、电动幕、功放、音箱、中控等设备。2003年,学校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目前,景山学校共有各类计算机房4个,国际网络交流教室一间、两间专门用于录制课堂教学的实录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教及灯光设备,先进的数字遥控摄录像设备,可进行现场切换、录制,并实时制作成视频文件,供VOD点播。硬件的逐步建设与校园网的不断升级为应用搭建好了基础。目前校内形成了“四网”(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六室”(演播室、录像室、录音室、实录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阅览室)、“二中心”(校园网络中心、演播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在教室里通过计算机、各种视频设备和大屏幕电视进行各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里通过局域网进行网络化的各学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在阅览室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光盘阅览;在学校的各教研室里通过网络和教学资源系统辅助教师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和各种教学准备工作;在学校的各级行政办公室里通过校园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校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进行监控和指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和其它环境里总结学校各学科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开展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三、坚持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在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现代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软件是灵魂”。如果没有软件,所有的硬件都是一个躯壳,所以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与应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发一些适合自已进行日常教学的软件,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件的制作,从而达到提高所有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几年来,制作各种CD、VCD、CAI课件、资料库、常用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等光盘十余种,课件累计1000多件;各科教学录像素材650多课。学校还建立了教育信息库,收集教学法规,学校基本信息;课件素材库,为学校老师制作课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交流课件库,收集各学科老师做的一些优秀课件,供大家参考;教研论文库,将我校教师撰写的优秀论文收集,供老师参考;学科知识库,提供各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

仅靠教师自已开发教学软件自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的进程,我校近年来注重在软件建设上投资,已经购买安装使用CMIS管理系统、鼎点天源视频点播系统、华教新课标同步教学资源库、北师大心理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为教师更好地实施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校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学习中。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由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包括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各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网络,不仅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得以更直接更生动的理解,而且在课前、课后,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像能力。教师因为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教师教得“饶有兴致”、学生学得“热火朝天”。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的建设,以课题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课题的展示实现实验学校的辐射作用。“十五”期间,我校独自承担了《电脑辅助教学实验班的研究与实验》、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的《探讨网络联盟下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应用研究》又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重点课题。学校老师们还开展了《关于电脑美术学科建设的实验》、《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的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整合研究》、《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与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研究》、《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景山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一系列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与实验,师生互动合作、研究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提高,学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六、以系列活动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活动来提高信息素养,是普及和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并参加全国、北京市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学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学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每年科学节上专门举办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活动,如电脑绘画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对外公开的“网络教学日”活动;与有关专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件评比;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和市级的优秀课件、论文及教学大赛的评比活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建学生社团,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一些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许多中学生科技类的最高荣誉。我校杨歌同学研究的“两足机器人”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获得工程类二等奖及两项专项奖。由我校学生参与撰写的《e矛e盾》一书就“科学家与学生谈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此书已在全国发行,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这一成果也获得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我校涌现出了张尚、杨歌、何江舟、杨群等一批“科技之星”,在国际大赛中有28人获奖,在全国和北京科技创新大赛以及众多国内评比中有50多人次获奖。

七、创建“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网络时代核心的精神是协作、融合、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内容开发不是单一学校或公司能完成的,必须面向社会结成最广泛的合作联盟,建成各种学校的协作关系,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使用。

因此,我校在“数字景山”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发起“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际联盟”,由国内外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小学校共同创建,以校际联盟的形式合作,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共建共享优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1.建立国际教育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共享平台。

2.共同建设新型的现代化数字教材体系。

3.搭建学校教改、教育科研的平台,继续深化教育教学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工作。

4.推进合作校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5.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小学信息化工作汇报材料 第3篇

——xx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始建于1913年,现有教职工98人,学生1988人,教学班38个。2012年,我校承接了我市教育局信息科主持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性的研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立了“立足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借课题研究的契机,积极实施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融合。下面我把学校在这几年些许经验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构建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整体工作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xxx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施其职,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目前,学校建有学生机房两个,教师电子备课、阅览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每个行政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师机比达到1:1。同时学校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复印传真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这些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为我校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1.构建网站,宣传展示

学校有独立的网站,网站内容更新及时。学校通过网站进行学校新闻发布、评优展示、家校交流等各项活动。学校网站已经成为展示学校特色的窗口。

2.挖掘资源,发挥作用。

我校于2013年开通了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它是集管理、传送、资源储存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软件。基于校园数字化平台,学校大胆改革。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考勤管理、资料传达、网络教研、预定听课、资源库建设等信息化管理,使学校向无纸化办公又迈进了一步。

2013年末,由教导处牵头,全校教师志愿加入,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了xx小学资源库,并通过校园数字化平台进行校内资源共享。

在规定的学校教研、集备时间之前,教导处就会把名师、专家授课等视频资料,集备、教研要求上传到学校数字化平台的资源库中,并通知教研组进行网络观看或下载,真正实现了网络教研。

3.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1-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学校还开设打字、电子绘画、电子报刊、科技制作多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校本课程,并制定课程实施纲要,开发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活动时间。期末测试后,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等级

评定,并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4.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

上学期,我校举行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必须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件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我校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也带动了全校教师学电脑、用电脑、做课件的热情。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呈单向性,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2012年始,我们在低段进行“自主识字六步教学法”的实验。

“自主识字六步教学法”共分六步,分别是:课前预习生字,课堂上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去拼音自学生字,游戏中自学生字,组成新词自学生字,课文中自学生字。每节课中,学生自主识字的时间为16—18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识读生字达到24遍左右。这么短的时间内展示不同的生字形式,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每一位低年段的班主任老师必须会自己制作课件。为了减轻教师制作课件的负担,学校给教师制作了课件模版并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仅使每一位低段的教师会制作课件,而且制作识字课件的时间缩更是缩短到10分钟左右。现如今我校的识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课件自学生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却变得轻松无比。

低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10—12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安排识字游戏环节。识字游戏形式多样,有摘苹果、小动物过桥、夺红旗、砸金蛋等。这样的安排既保持了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又使课堂变的精彩无比。经过近两年的xx,我校低段自主识字教学已初见成效。

在教师备课上,我校也大胆尝试,1—6年级数学、语文实行电子备课。开学初,年组长以年组为单位平均分配课时,合备出一套电子教案供本年组共同使用。每1个月,在充分集备的基础上,年组的每一位教师要通过数字化平台上传数学、语文各一篇精品教案。学校领导带着通过个人的平台客户端接受并打印出的教案,进入班级进行听课。这样的备课、听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增强了

备课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同时,我们还分别在社会、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尝试,并积累了经验。

羊口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4篇

羊口中心小学在羊口教办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一、经费投入保障。

2000年以来,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硬件、软件、培训累计投入21万余元。2011年新迁校址以来,新增显示器46台,新增微机桌46张,新按大屏幕投影10套硬,并且更新了微机终端设备,各办公室都能无线上网,大大方便了教师办公教学工作,2011年硬件、软件、培训累计投入5万多元。

二、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基本情况。

近几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媒体网络中心、一个综合电教室,两个语音室等。多媒体教室现有品牌电脑92台,教师办公用机6台。固定投影18台,移动投影1台,打印复印机5台,摄像机2台,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我校实现网络“室室通”、“班班通”。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

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三、信息化软件设施配备基本情况

我校及时配备各类教学软件和杀毒软件,服务与教学工作。我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0.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现有两套各科教学软件。

四、信息化培训、教育管理、宣传、教与学应用等基本情况、主要成果

我校在购进资源的同时,还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多数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我校是潍坊市中小学311工程电脑制作特色学校,以电脑制作特色学校发展带动学校全方位工作的不断提升。在2011年“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我校有7人获奖,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省、市评比中多次获奖。

五2011年信息技术教育费、电教教材费、网络运营费管理

使用情况,收、支数据

六、存在问题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还有10口教室未安装投影;

2、部分微机配置不高,不利于今后动漫室的建设。3.学校的网络平台建设经过努力,已经初见成效,现已有基础的信息教学设备可供使用,但是要进一步扩容,还需要硬件上的支持。

七、今后发展思路与措施。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第5篇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市、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57人,教职工22人,有多媒体教室7个,计算机教室1个,计算机总数26台,最大班额与计算机数之比达1.8:1,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制,科学规划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进入的21世纪,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拿教育来说,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此可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又是教育现代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报刊及网络上相关文章,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中统一了思想,建立以校长为首,以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着手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我们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领导班子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

二、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有了规划,还要制度规范来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范冬萌主任为总管理员、郭洪升主任负责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每学期初,由校长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然后,各部门分别与教师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并且各部门要定期对教师、班级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检查、打分。每学期结束,校长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对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经费的落实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学校争取镇中心校支持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臵电脑,更新设备,除了保证使学校最大班额与电脑的比例达到1.8∶1外,学校还购臵了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员参与,资源整合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80%。

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吸引人。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足的时期,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三至六

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我校中老年教师偏多的实际,学校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下班后、寒暑假的时间分期、分批地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操作程序,掌握使用方法。如本学期,我校聘请商培元老师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从而使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我们又要求全校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各科教学工作,运用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学校教师的电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我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1人,经常到外校听课,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并注重整合、反思,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在省组织的网页制作大赛中,我校李建楠同学获省三等奖。学校网站点击率超过两万次,为家校联系搭建有效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五、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我们在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时就明确提出“注重应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实践表明,这一切入点,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在,我校教学运行机制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今后,我们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的工作原则,为把陈家小学这所普通农村小学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地努力。

谢谢!

河流镇陈家小学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6篇

中学位于 街道中段,学校占地面积566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20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762名,教职工67名,各种部室18个,互联网宽带接入速率60M,学校要为教师备课、办公配备足够的能接入网络的电脑,达到一人一机。学校现有微机室两个,学生用计算机100台(60台陈旧),学校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营造严谨、扎实、生动的校园文化,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下面就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

1、成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信息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组员包括微机教师,理化生教师,信息技术老师等。期中网络管理员为,办公电脑与机房管理员为,各班级多媒体管理员为班主任,电教资料、器材管理员。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

2、制定了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多媒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目标及奖励方案》《微机室管理人员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影视活动安全放映制度及安全预案》,有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室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

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成立了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检查评价小组,针对学校组织的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课件评优等活动和教育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设施和环境建设

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漏电保护器、稳压电源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计算机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使用率,今年学校又增添了多媒体两套,现在实现了每个班都有多媒体,本学期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以及每个教室的多媒体已经联网,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数字化正在建设,用上了OA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下一步将建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能够看到电子书籍。

校园网建设方面。学校电脑都设置有防火墙,防止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传播,建有防病毒系统。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采取有效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制定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实施。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通过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有奖问答》,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通过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向同学家长发放,引起家长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建有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大多数教师都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注册,45人已在陕西省人人通平台注册,教师积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课件上传与下载,学校同时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之间进行了学习交流活动,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求信息技术老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

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8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优,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的课程至少要15节课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研讨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五、存在问题 1、2016年4月6日“双高双普”省过程性督导反馈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计算机教室有60台旧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将争取上级的支持早日增添更换新的计算机,以满足“双高双普”检查验收的要求。

2、加强科学管理,重点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3、校园门户网站未建立,需要上级帮助解决。需要配备专业技术教师。

4、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7篇

在上级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现从几方面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现有教师166人,教师用机90台,师机比1.8:1;学生人数2651,计算机台数268,生机比9.9:1。配备有两个照明、声学效果良好并配备有录制设备的多媒体教室以及4个专用多媒体教室,用于教师上公开课及示范课。有三个电子备课室供教师网络备课使用。

二、网络建设与应用情况

我校非常重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把农远下发的所有资源光盘都进行了转码,在2008年制作成了农远资源网站,在我校网站(网址:

http://)上将以上所有资源都整合到栏目“资源中心”中,教师上网只要点击“资源中心”就能找到想要的资源。在这个“资源中心”还把沈阳市教育网中的所有资源都提供了链接,这样为教师快速访问沈阳市教育网资源提供了方便。在这个“资源中心”还把因特网上的资源网站按学科进行了分类整理。目前,我校资源库总存储量已达3173G,其中购买VCD光盘100G,下载整合90G,自制70G,其余为上级下发光盘及硬盘资源。我校有播放光盘1109张,刻录光盘165张,资源库存储量达到了400G以上,保证了教学应用的需求。

2009年4月,我校为了能更好的发挥以上资源的作用,让本校教师及兄弟学校教师在因特网上也能访问教学资源,(未托管服务器前放在本校 1

服务器上,只能在学校内网访问)学校投资17000元购买了服务器及大容量硬盘,将所有资源都上传到服务器,把服务器托管到沈阳市电教馆。

为了方便教师查阅资源,充分利用局域网优势,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将农远资源做成了web发布到局域网上。并充分利用市馆提供的“华夏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管理系统”农远资源,各班连接网络,给予登陆教育网权限,将省、市、区各级资源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在班级里就可以查询资源,方便教师使用。另外还将教师自制以及下载的课件进行整理并发布到ftp服务器,形成我们学校自己的资源库,教师可以自行浏览与下载这些资源。

为了提高沈阳第六十七中学高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水平,2008年3月,学校自筹资金21万为高中的18个教学班配备了投影仪及屏幕。学校配备了这些设备后,极大地调动了高中教师学习使用电脑、学习制作课件的热情,现在高中教师都能熟练的使用投影设备上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006年学校连接了沈阳教育网光纤上网。为每台机器安装了NOD32防病毒软件,开机自动升级,每天定时查杀病毒,学生机与电子备课室中的教师用机设置了每次开机自动还原,保障安全。为服务器安装了ISA防火墙,作为软路由使用,全校机器通过ISA上网。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况

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配备持有岗位证书的信息技术教师任课,使用规定的统一教材。学校配备了网络管理员,并且经过了市馆组织的网络管理师培训。

三、农远工程的应用与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包括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备课,定期检查电子教案,网上教学、校本研讨、校级课件比赛等。

学校保证对教育技术的资金投入,统筹安排经费,保证经费的正常运转,2006年学校购买软件、设备及配件,设备的维修,累计资金达到34700元。2007年,我们装备了一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微机室,购买了部分配件,投入金额达到了25800元(不包括维护费、电费)。2008年11月投入了

2.5万元,为每个教室配置了一台电脑、一台DVD及一台电视机,使每个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写出专门的教案,及时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每周平均上课达到70节以上,并保证了每个班级每周能看到一部电影或专题片。学校建立了听评课制度,要求校内评优课必须使用课件教学,充分利用资源及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

全校教师都参加了计算机培训并取得了高级证书,合格率达到100%,校级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理论培训,提高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能力,委派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市电教馆举办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培训。为了使大多数教师能够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我们加强了校本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实施了1.3.7.3工程,即:一名管理员带3名信息骨干教师,每名信息骨干教师带7名学科骨干教师,每名学科骨干教师带3名教师,这样就使培训化整为零,提高培训的效率。1.3.7.3工程的培训覆盖面达到100%。任课教师网络教育应用率达到100%,学科覆盖面100%。我校的1373工程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电教馆到我校录制了校本培训1373工程的专题宣传片在全省推广。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班班通的落实。2009年10月,苏家屯区“班班通”骨干教师培训在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举行,苏家屯区东片农村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我校计划在11月下旬开展校本培训,内容侧重于班班通的设备使用、网络资源的获取,以及课件的制作集成等方面,力争在班班通正式实施后全校老师都能够利用设备进行上课。

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

几年来,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农村远程教育示范校。2006年8月8日,省政府在沈阳市召开2006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大会暨教学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我校作为代表在会上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应用方面的典型经验介绍。

2007、2008连续两年被评为沈阳市农远工程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督导,召开农远现场会;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锦州、抚顺、新宾等外市县教育部门300多人次的参观、学习、交流。辽宁省电教馆在我校录制了农远专题片;辽宁电视台新闻联播组在我校录制了新闻专题片。在2007年省里组织的农远优秀课评比中,到我校录制的6节农远课被评为省级示范课。2009年9月8日,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为组长的3人验收组对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行了国家级验收。验收组在省教育厅王艳玲副厅长等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李天顺副司长对我校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与应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200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定刊物《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刊登了我校农远工作及管理员工作的专访文章。在09年市馆组织的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示范校的评比中,我校申请成功,被评为应用示范校。

至今,我校共有国家级优秀课7节,省优秀课9节(其中省级示范课6节在我校录制),市优秀课11节,区优秀课55节。其中整合课例国家1节,市4节,省6节。景涛老师的英语课,参加了国家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交流。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历年市电教馆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校教师共制作课件500余件,有57个课件在各级课件比赛中获奖。其中省级10个,市级40个。在各级论文比赛中,也取得优秀成果,共有2篇论文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文章被收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一书中。另有两篇论文被沈阳市电视大学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文章被收入沈阳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论文集》中。

在07年的全国敏持英语竞赛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300名进入了复赛,3名同学取得了满分,收到了市馆颁发的喜报。6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三等奖。08年一个二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09年学生参加敏特英语竞赛,复赛中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组织老师获得优秀个人组织奖。另外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06年至今后有29名学生在市里获奖,还有四名同学的作品被市馆推荐到省里参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08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十七

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学生都积极报名,共有526名同学参赛,2名获得了优秀奖。2008年4月我校三年四班王烁荔同学在中国青少年网奥赛中夺得金牌。

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基础工作,让信息化真正带动起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是下阶段研究的主要目标,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陈相九年一贯制学校

六十七中学

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8篇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于2003年9月由原西永固四个村的四所小学的四至六年级合并成立了原西永固中心小学。学校现有教工18人,其中一级教师7人,初级教师11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8人,占100%,惠农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4岁,可以说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61人。(出示幻灯片2、3)

201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惠农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我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惠农区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关于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始终坚持“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宗旨,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半年以来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首先,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各司其职,强化落实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语数组长负责人和信息技术教师成立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出示幻灯片4),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我校在2013年7月以前,信息化工作可以说流于形式,虽然我们有十多台电脑,但是几近瘫痪,根本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老师希望有一台得心应手的电脑,学生们热切的盼望能在信息技术教室美美地用新电脑上课。2013年惠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出示幻灯片5、6、7)。教师用计算机人手1台,学校接入电信30兆光纤;信息技术教室学生机40台,生机比3:1;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根据学校的实际,我们迎合师生的愿望,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通过推广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加强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尽量发挥硬件设施的功能 一是配齐配全计算机辅助设施,我校通过自筹资金购置和教育部门配备(出示幻灯片8、9),现在拥有了校园监控、喷墨彩色打印机、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速印一体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些辅助设施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有问题都能够及时处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2013年8月底,组织相关负责人对教育部门配备的硬件设施进行安装调试,同时接入电信30兆光纤,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保证了开学后能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后,为了有效发挥网络为教育服务的功能,我们开通了校信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QQ群,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开通微博、在区市教育网上注册会员等,为我校的规范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校信通(出示ppt10:)。利用校信通平台,可以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利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情况,提高教育效果,指导家长掌握有效的家教方法,还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指导。2013年3月,我们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把“校信通”这一先进的无线通讯方式运用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问题。有了这样方便的联络渠道,我们通过短信的形式,把学校的各类活动、通知、作业、学生获奖及在校情况群发给家长,也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情况单独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在收到班主任老师的短信后,可以直接回复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通话免费,达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目的。

2.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教育教学QQ群(出示ppt11:),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序的安排和指导,平时上级文件的传达、评优评先的公示、校务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情况、教研工作安排及研讨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能更好的了解上级教育部门及本校的教育动态、校务工作,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3.建立学校资源共享的平台,服务教师(出示幻灯片12)。学校在职教师18人,人手一机,办公室及综合学科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打印机,网络全覆盖,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建立自己资源库,并实现共享,资源共享,打印机共享,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打印机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信息化的独特作用。教务处牵头建立了教师博客群、教师发展论坛、教师科研平台、学科资源库,教师能够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沟通。

(四)立足校本,分层培训,以“点”带“面”促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坚持骨干培训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结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出示幻灯片13)

一是通过相关政策的宣传,鼓励所有的教师参加计算机模块学习,学校有83%的教师通过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少3个模块的考试,所有教师能熟练运用ppt等制作演示课件辅助教学。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和下载的网络课件、教学视频达1000多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显著作用。

二是加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能。为了有效推进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步伐,半年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对微课程制作技术培训(PPT深度应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计算机维护、几何画板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同时吐故纳新,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备、技能进行尝试学习。云计算、云笔记、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控制、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未曾接触的新知识,下一步就由他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三是骨干教师以超市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其他老师的应用水平。(出示ppt:教师培训照片)我校教师队伍虽然年轻化,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超市化的培训,全体教师必须学会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增加了一些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也就是教师针对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操作还有哪些还不够熟练,就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学习,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计算机基本维护等,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在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举行多媒体教学家长开放日

为使我校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认可,以达成家校全面的共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举行多媒体开放日成为我校信息化学习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出示ppt14:家长会)举行多媒体教学家长开放日当天,学校所有班级的多媒体设备都启动起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体验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开放日能使家长们更真切地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教育。而家长们也切实地感受信息化现代教育的实效和魅力,这种体验式的共同学习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深入和专业,使家、校、生互动起来,从而使优质教育不断得以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1.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水平,促进教师从教授型逐步向研究型发展。(出示幻灯片15)网上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教师利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尤其是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技能大大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供多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文并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给农村的孩子拓宽了视野,增大了知识面。

三、今后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设想

1.以校园网为基础平台,继续完善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如教师博客群、教师发展论坛、教师科研平台、学科资源库等,2.继续加强培训工作,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深度培训。现在我校教师信息化能力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状态,有一定操作能力和认识,但是在认识、操作和维护的深度上还很欠缺,出现一些问题依然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教师扎扎实实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后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第9篇

我校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1104人,学科教师50人。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学校始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坚持“乐学〃养正”的核心理念,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最高追求,以“缔造阳光心态,构建和谐校园”为健康主题,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搭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梦想舞台。学校借标准化学校建设东风,完成“班班通”工程,现在正在筹建录播教室。

一、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方便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出发点,学校开通了百兆宽带,网络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教学区还实现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

二、实现“班班通”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学校于2015年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目前共配备电子白板18余块,覆盖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装备迈入了交互式技术时代,实现了现代化教学。学校每年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专家引领,为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安装监控系统。

信息化应用融入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学校保安的工作应用就可见一斑;当前安全管理是学校头等大事,学校为了尽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性,在校园的各个角度都安装了监控设备,保安员在主控室就可以观察到校园各个角落发生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落实电子备课,备课更实效 在现代化教学条件下,通过“五定、四前、三防、二改、一结”备课管理模式。分别是备课要求“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目标”;上课做到教师提前备好课,教师提前2分钟到教室打开班班通设,教师提前填好使用记录,为防止教师不学习、不用心、不负责,实施了防止假课,防止不按备课上课,提前不备课“三防”措施;为提高备课质量,采取了课前针对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课后修改通过添加课后反思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电子备课的严格落实,提高了备课效率。

五、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更有效

善用电子白板,撰写活力课堂。自2015年起,学校一直努力打造高效、充满活力的阳光课堂。首先学校围绕“加强训练,提升素质,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运用白板交互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通过对老师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应用意识与水平,如今,在课堂上各年级学生能够利用电子白板自主演示,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资源间的立体交互,提升了课堂效率。

六、抓好学生素养,变我要应用

学生在我校建设校园信息化环境过程中,不但是最大的应用者,更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1.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已初步成为我校一门系统的工具学科。我们学校从三年级起,每周设置1节信息技术课,并严格做到开足课时,同时还利用自主选修课、兴趣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育。主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规范操作的步骤,常用软件的使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

2.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技术特长

学校利用中午和上机操作等课余时间,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各类兴趣辅导班。进行绘画、网页制作、绿色上网等培训,培训时要求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操作,在上网过程中坚持绿色上网,同时进行道德教育,这样即保证了学生有节制地上网,杜绝产生网瘾,也培养了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七、塑造智慧教师,促融合创新

智慧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引领者、合作者,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根据教师岗位,学科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不断把已有的东西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

培训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教育技术的发展生。近年来,学校对教师进行了数字故事、数字案例、数字反思、电子相册、微电影制作等发展性培训,为了使老师能够更好运用交电子白板服务于课堂教学,学校邀请企业的专业培训师到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近一年来,我校老师撰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论文20多篇,近10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22位教师上传了“一课一优”课堂实录。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力度,高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完善信息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天师附小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2 第10篇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根据省、市、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天师附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县直双语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x个,学生x人,教职工x人,有电子白板多媒体公共教室4个,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总数110台。学校接入电信10M光纤,年网络租费XXXX元,初步形成了校园局域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主控室“一网三室”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框架。规划并建成了天祝藏族自治县小学藏文资源网站和天师附小校园网站,现已完成框架建设。电子白板教室全部接通网络,并安装了畅言数字化教学软件和优课数字化教学软件,语文、藏语文、英语学科组教师配备了畅言语音智能教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为使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安全有效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学校制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电教办牵头,安排专人负责落实,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电教办与教师签订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每学期对各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并纳入年终考核。学校每年逐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用于更新设备,购置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大容量移动硬盘、扫描仪等设备,保证了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使用。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为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优势,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 和省市县级“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项目”活动,达到了培训提高全员覆盖。2012年我校举行了全校“教师电子白板操作与应用技术”校本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重要性。通过培训我校教师均能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教师能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和自制课件来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013年举行了“使用白板主要功能和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2014年组织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大赛活动”,有26位教师获奖。目前我校教师(有几位教师的课例获奖写具体)。王凤玲老师于2012年9月参加了深圳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展演活动。在“2013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引用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现场赛课中荣获一等奖,教学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3在“甘肃省首届藏汉双语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我校藏语文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名。

(三)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现代化教育手段和网络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和变革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我校结合“国培计划”选派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认真开展课件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大赛、网络集体备课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技能,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以教学现代化推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开通,我校教师积极在空间内展开交流学习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上一篇:鄂教第一单元(汉语拼音教学设计)下一篇:交通安全一分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