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2024-07-31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精选12篇)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第1篇

新中式装修风格特点有那些呢?

特点1.作为一种中式装修风格与其它西方、东南亚等装修风格也有很大不同,首先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不同的,每一种装修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那么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这种新中式装修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特点2.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中式木门、工艺隔断、简约化的中式“博古架”,通过这种新的分隔方式,单元式住宅就展现出中式家居的层次之美。再以一些简约的造型为基础,添加了中式元素,使整体空间感觉更加丰富,大而不空、厚而不重,有格调又不显压抑。

新中式风格的家具搭配以古典家具或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相结合,中国古典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代表,在新中式风格家具配饰上多以线条简练的明式家具为主,比较简约。

移步换景细节出效果

我国传统居室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依据住宅使用人数和私密程度的不同,需要做出分隔的功能性空间,则采用“哑口”或简约化的“博古架”来区分;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通过这种新的分隔方式,单元式住宅就展现出中式家居的层次之美。

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住宅的细节装饰,尤其是在面积较小的住宅中,往往可以达到“移步就变景”的装饰效果。

即使采用了“新中式”来做住宅的整体风格,主人们也会在空间中摆放大量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包括数量繁多的绿色植物、布艺、装饰画以及不同样式的灯具等。这些装饰品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但空间的主体装饰物还是中国画、宫灯和紫砂陶等中国传统装饰物。这些中式装饰物的数量不在多,但在空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第2篇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3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7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仇英绘画风格及特点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仇英,绘画风格,特点研究,审美趣味

作为明代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仇英与与唐寅、沈周、文征明等三人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同时也被称作“吴门四家”或“天门四杰”。擅长绘画临摹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的仇英,曾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等,色彩鲜艳、色调淡雅、形象精确,其绘画功力十分精湛,成为历代文人画中的代表作品,画风独特,技艺精湛,其笔墨情趣和绘画主体等都被后世文人画画家所推崇。然而,画如其人,每位画家的绘画风格都与他的人生经历、精神个性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仇英生平及其代表画作

仇英,原籍江苏太仓人,字实父,号十洲,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卒于1552年,年近四十岁,即明世宗嘉靖三十年,之后仇英又移居到苏州。仇英早期家境贫寒,以工匠出身,并担任了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仇英开始学习绘画,并且能够为他人彩绘栋宇。在担任漆工的过程中,周臣发现了仇英的绘画天赋和好学品质,便收他为徒。仇英师从周臣,开始苦学人物画和山水画等,并迅速成长为绘画的能手。因而,仇英在绘画人物和山水方面颇有成就,董其昌曾经称仇英为“为近代高手第一”,文征明也曾经评价仇英的绘画是“异才”,其绘画成就可见一斑。由于善于绘画,仇英年轻时以画结缘,认识了当时许多绘画的名家,例如唐寅、沈周、文征明等人,并被唐寅、文征明所深深器重。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仇英除了师从周臣、沈周等大家之外,还开始在山水绘画方面追溯南宋、北宋以及元代各位名家的作品风格,逐渐形成了细笔和粗笔的两种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仇英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当时著名的画家、诗人唐寅,并受到了唐寅独具个人风格的用笔风格———“多细劲中锋,纤而不弱,力而又韵”的影响。另外,简约俊朗的全画景色对仇英早期的创作影响也十分明显,在山水画中形成了独特的山势肌理,让山体量块的质感不断增强。其中,在仇英早期的《梧竹书堂图》为该画法的主要代表。另外,他也曾与著名鉴藏家周六观、项元汴等人熟识,并在他们家中见到了大量的古代著名画作,这为他的临摹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擅长画人物、花鸟、山水、楼阁的仇英以《松溪论画图》、《赤壁图》、《桃村草堂图》、《汉宫春晓图》等闻名。另外,仇英的临摹作品也十分出名,主要以《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临宋人画册》等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目前,仇英的作品流传较广,,主要存在于上海博物馆之中,在上海博物馆的23幅作品中有六幅作品至今仍然存疑。《剑阁图》、《人物山水》等作品都颇具特点,,成为瑰宝。

在明代同时期的画坛造就方面,仇英凭借独特的绘画技巧超越多位著名的画家,并被列入了“吴门四家”,屹立于明代画坛之中。在《画旨》中,董其昌也曾以“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赵伯骄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来仿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等话语来对仇英的绘画成就等进行肯定和赞扬。

二、仇英绘画创作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被董其昌称为“为近代高手第一”的仇英在绘画的构成形式、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具备十分独特的特点,它既能够沿承古代传统绘画的工整、精细、艳丽,又能够融入具有文人气质的文雅清新的风格,整个作品工整而不死板、靓丽而不甜腻,其绘画创作的技法和意境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并被后世所推崇。

1.仇英“大小青绿”的创作手法。设色浓艳、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最早是由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创。曾经对仇英绘画具有重要影响的北宋著名画家赵伯驹就深受二李山水画的影响,然而,赵伯驹对于之后的青绿山水绘画并没有起到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仇英创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作品,例如《玉洞仙源图》、《桃源仙境图》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仇英独树一帜的大青绿写意风格。在创作过程中,仇英既能够沿承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画的金碧辉煌、墨色浓重的大青绿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雅致飘逸的文人气息。例如,在青绿山水代表作《玉洞仙源图》中,仇英主要将画面分为近景、中景、远景等三部分,画面不仅仅用细劲的铁线,将画面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展示了高远画法,并用浓重的墨色勾勒出了蒸腾的云雾,让整个画面既能够展现出辉煌大气的山水图景,也能够展现出俊雅清逸的文人气息。由此可见,仇英以其独树一帜的大青绿特征,既能够让作品工整又凸显了画面的灵动,巧妙地展现出作品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意境,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并逐步将青绿山水画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创作大青绿写意的基础上,仇英还十分注重运用工笔的“小青绿”手法,并与文征明并肩成为小青绿山水画的代表。所谓“小青绿”,主要指的是在大青绿的基础上,运用清新淡雅的色彩对山水进行勾勒,让整个画面的纯度降低,形成飘逸悠远的画面意境。例如,仇英的代表作《松溪横笛图》、《云溪仙馆图》等就充分体现了小青绿工笔画法的特点。在《云溪仙馆图》当中,仇英将青绿画法和水墨画法结合起来,以细笔勾勒出楼台殿宇的线条和轮廓,其中楼宇的内部装饰都被仇英用工笔的画法一笔一笔地勾勒出来,每一个画面都展现得极为细致,处处都彰显着仇英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而在《松溪横笛图》当中,高远布景法的创作方法也体现了仇英的小青绿风格,工笔细致,意境幽雅,俨然一派出尘仙境,,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2.技巧娴熟的美术风格。出身工匠的仇英在绘画的过程中,力求在绘画的语言形式、题材内容、精神表现等方面展现得飘逸文雅。笔法工整,以文静清秀、古雅缜密为基本特征,在强调幽雅意境、纯度色彩等的基础上,追求平和冲淡、自然清逸,融合邻里的墨色、追求严谨清逸的风格、挺健细腻的笔法等,都成为了吴门画派的重要特征。仇英早期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其创作具有柔和的雅韵、严谨的笔墨、精准的造型、真实感的画面,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师承南宋“院体”画的仇英在创作青山绿水画的过程中,十分讲求形象的精确、色调的淡雅,将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和审美主题融入其中。与此同时,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仇英的思想境界和绘画技巧都开始受到社会上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断地成熟最终形成了狂放但不张扬、雄伟却不乏细腻的艺术风格。早期的仇英作为职业画家,其创作主要是在于彩绘,并且担任漆工。之后,仇英的创作开始向文人画的方向发展。到了晚年,仇英开始完全蜕变为文人画家,在晚年他甚至将乞讨充饥展现到自身作品的意境中来,展现了文人清远脱俗的艺术气质。由此可见,仇英的山水画等都体现了他高超的技巧和审美情趣、意境,并在推动水墨绘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小青绿和大青绿相结合的创作之外,仇英的另一绘画风格特点就在于它的水墨写意。所谓“水墨写意”,又被称之为“大写意画”,主要指的是以草书入画,在实现忘我境界的前提下,追求大写意的独特境界,展现磅礴大气的艺术风格。仇英的绘画作品运用疏朗的笔墨将绘画变得具有粗犷、狂野、飘逸的特征。例如,《柳下眠琴图》就是仇英水墨写意的代表作品,在该作品中,仇英描述了一位头绑着折巾的士人在柳树下抚琴,并准备为自己演奏的音乐填词。在该作品中,仇英凭借水墨刻画和简略粗条展现了主人公悠然自得的心态和随意狂放的姿态,体现出一种粗犷野逸之气。

3.仇英绘画的表现内容。仇英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其中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最为擅长的就是人物画和山水画,整个画风追求严谨细腻、清丽周密。在艺术表现方面,仇英最为擅长的就是在各家的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内容,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现存的仇英作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中不仅仅有文人雅士、名胜古迹、江南园林,也有世俗民情等内容。一方面,仇英追求文人画的清雅高尚,主要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仇英的绘画作品内容是十分接地气儿的,他展现了民间的现实生活场景,表现了绘画的基本形式,展现了社会变化和生活面貌,体现了作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以《桃村草堂图》为主要代表。另外,仇英的绘画内容很大一部分还在于临摹其他名家的作品。仇英不仅仅继承了刘松年、夏圭、李唐等人的院体画传统风格,还通过对刘松年、赵伯驹等人的作品进行发展,融合各家的长处,将各类风格进行融会贯通,展现了工整精妙的创作内容。例如,仇英临摹宋朝人的画作《清明上河图》、《水军图》等。在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六法”绘画技巧来展现“传移摹写”艺术,并在运用该技巧的基础上略加改动。其中,张丑就曾经在《清河书画舫》中对仇英进行了评价———“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在绘画的过程中,仇英受文人文雅清新之风的影响,形成了工整但不呆板的临摹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第4篇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曼;童年情景;钢琴音乐

引言:

《童年情景》是舒曼于一八三八年完成的一部钢琴套曲。作者用准确的笔触、洗练的手法描写了一幅幅童年时期的动人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的无限怀念之情。这是一部由十三首小曲组成的钢琴套曲,各有各的标题,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童年儿童的世界。此部套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史上的宝贵财富。

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浪漫主义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首先出现也18世纪的文学当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与趣味和才能不受任何限制的表现出来。浪漫主义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个特点,是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体验。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本民族历史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试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浪漫主义的精神早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有所表现。

二、罗伯特·舒曼的音乐生涯简介

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因急于求成,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的创作与音乐评论。

舒曼是浪漫主義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舒曼的代表作用: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三、舒曼的钢琴音乐特点

1.标题

舒曼的标题音乐通过形象而鲜活的提示性标题让听众更能轻易理解乐曲。标题富有诗意且带有作者的私人情感。标题性既是一种进步艺术的一般特征,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现实主义倾向的表现。

他常常是先写音乐,后定标题,而且标题的类型也非常多样。有的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命名,如《蝴蝶》;有的为隐喻性的字谜,如《狂欢节》;还有的表明了作品体裁,如《交响练习曲》,而《童年情景》的标题更具诗意和幻想气质,一个个标题不仅生动贴切,更具画龙点睛的作用。孩提时听“奇异的故事”,玩“捉边藏”、“竹马游戏”,以及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受到“惊吓”进的各样心情,不仅描绘了纯朴的儿童生活,也唤起了成人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2.曲式及调性

舒曼在钢琴创作当中多采用圆舞曲的形式,也多采用变奏的手法。用变奏的形式来展开主题动机。这是由于舒曼受到民间舞曲影响的原因。音乐的民族性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之一。

《童年情景》中各曲分别采用了简洁的“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调性布局也较有规律,前六首的调性向属调方向转(G—D—B—D—D—A),第七、第八首(F大调),与前一首在调性上形成了三度关系的连接,这是浪漫派作曲家调性安排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样,第九、第十首(C—#g=ba)在连接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之后,调性回到主调(G—e—G)。

3.和声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和声方面比古典主义是多样而且新颖。这是由于追求浪漫主义美学思想所必然导致的结果。舒曼的钢琴音乐明显的带有这个特点。舒曼的和声理念虽然传承与贝多芬和舒勃特,但是他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如更加重视副属和弦,特别是重属和弦的运用,由此造成调性的扩展(“异国和异国人民”第1小节,“梦幻”第22小节);运用“持续低音”,借此造成和声的混淆,使音乐产生丰富的色彩(“竹马游戏”的低音声部)。

4.节奏

节奏是舒曼音乐重要而有力的表现手法,他喜爱复杂节奏,并通过改变节奏和拍子之间的重音位置,形成特有的节奏型,如连续的切分音、交错的复节奏等。

5 旋律及织体

舒曼是深受诗学影响的作曲家,他作品中的诗意表在旋律和织体当中。舒曼的作品,旋律优美如歌而且灵活多边,织体以复调为主,热情内敛。甜美动人的“异国和异国人民”、浪漫而充满想象的“梦幻曲”,流动的声部与交错的线条,使结构紧凑而层次分明。“入睡”则采用高低声部节奏卡农的手法推动音乐的进行。舒曼音乐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激发听众想象力的标题,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与独特的音乐语言,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幻想带;入了一个高峰。

四、结束语

对舒曼《童年情景》的作品分析与欣赏,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舒曼的钢琴音乐以及音乐中作曲家所注露出的感情。《童年情景》是大家熟知的作品,作品无论从标题和声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时期的特色。在对《童年情景》欣赏的同时,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化。对提高我们演奏和欣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都带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杰里米·希普曼,攀华.舒曼钢琴作品的特征(一)[J].钢琴艺术,2005,25-28

[2]曾旭.标题音乐与音乐美[J].福建艺术,2002,148-452

[3]克琴.罗伯特·舒曼与浪漫主义惭潮[J].德国研究,2004,86-95

[4]张瑜.略谈舒曼 《大卫同盟组曲》的中心调性和旋律基本元素 [J].钢琴艺术,2006,45-51

[5]常桦.舒曼和他的钢琴作品(三)[J].钢琴艺术,2003,63-74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第5篇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 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 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S226;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 “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新古典主义建筑有哪些设计风格? 第6篇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览尽所有设计思想、所有设计风格,无外乎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为业主设计适合现代人居住,功能性强并且风景优美的古典主义风格时,能否敏锐地把握客户需求实际上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在与其他家居元素的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将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妆台,古典床头蕾丝垂幔,再摆上一两件古典样式的装饰品,如小爱神——丘比特像或挂一幅巴洛克时期的油画,让人们体会到古典的优雅与雍容,

现在,也有人将欧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摆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别有一番尊贵的感觉。

日式装修风格特点 第7篇

什么是日式装修风格

日本和建筑,又称“和样建筑”或“日本式建筑”。

13~14世纪日本佛教建筑继承7~10世纪的佛教寺庙、传统神社和中国唐代建筑的特点,采用歇山顶、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横向木板壁外墙,桧树屋顶等,外观轻快洒脱。

日式装修风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响,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分隔,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分几个功能空间,空间中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浅析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8篇

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他们都具备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他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购成了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颤”“开”“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成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点”“掖”“踹”“刨”“踢”“吸”“夸”“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中变化。从舞蹈的角度上讲,大体可分为“谐”——歌舞;“卓”——舞蹈;“噶尔”——乐舞;“羌姆”——跳神即宗教舞四大类。而藏族舞蹈多以动作表演热情多变,舞姿优美活泼,感情表达强烈真挚为特点。(1)果谐“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广场、村头、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常常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道天亮。“果谐”的跳法是重拍起步、三步一变、顿地为节;跳时膝盖到脚掌硬直落地,结实稳扎,节奏鲜明,以抒发集体的热烈情绪为基本特征。西藏各地都有这种舞蹈,而以山南地区“果谐”著称。“果谐”内容非常广泛,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还有倾吐爱情的。由于“政教合一”的思想影响,在过去的果谐中也包括由歌颂宗教喇嘛和寺院的内容。近年来,歌唱党,歌唱毛主席,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因为“果谐”流传在农村,所以“果谐”是西藏的农村舞蹈。(2)堆谐舞“堆谐”是泛指后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昂仁、萨迦县以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堆”是“上”或“高地”之意。还有一层含意,是指这种“堆”地区民间舞传入拉萨之后,为城市各阶层人民加工规范了的藏族踢踏舞。踢踏舞是从农村“果谐”演变来的。其基本步伐有左起三步一变,右起连点五步、七步、九步点,以及踏步转等交错组合,脚下发出各种音响节奏。(3)朗玛谐“朗玛谐”地由来和解释颇多,一是古典歌舞,二是宫廷歌舞,都不甚贴切。“朗玛谐”首先流传在拉萨,它的结构分两大段,即“降谐”(慢歌),觉谐(快板歌舞)慢歌部分可以弹琴清唱,其曲调悠扬典雅;跳时先配合歌声作平缓洒脱的抬腿甩手的踏节步,进入快板时舞者叫一声“勒似”,旋即转入快速舞曲,唯舞蹈有似踢踏步,上身可以随着舞步跳踏做一些踏步转圈,旋礼揖拜的动作。可以说,“朗玛”诗一种华贵典雅的抒情歌舞。(4)锅庄,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歌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歌唱完毕齐声叫“哑!”顿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锅庄”的舞姿脚尖雄壮,男子裤腿肥大,犹如雄鹰的粗毛腿,舞蹈多模拟禽兽,特别是大鹰的形态动作,如鹰展翅,鹰跳,鹰盘旋等等,注重姿态和情绪表现。牧区锅庄舞的层次及表演形式和农区锅庄大体相似。但动作差异颇大,多胸前晃手跳越,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是牧区锅庄的一大特点。(5)谐“谐”,铉子舞,男女各站一排,相对欢舞的,一般是操“白旺”站在排头,拉起胡琴带领人群扬袖起舞,时而围集,时而散开,时而似长龙摆尾让行而舞,你唱我和,抒发内心情趣。随着胡琴发出的阵阵“颤音”,舞蹈也相应产生一股“颤法”,多以模拟孔雀姿态动作及其形体特征,舞姿圆润、流畅、优美柔情,它的“拖步”“点布转身”“晃袖”等动作,长袖偏偏,很有特色。(6)“羌姆”西藏的宗教舞蹈“羌姆”实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的“笨”教的对立斗争中形成的。在段与段之间的空隙还穿插喇嘛的摔跤、角斗等嬉戏表演以娱乐观众。

藏族舞蹈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是华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更是凝聚着藏民族的聪明才智,犹如闪烁的新星,向世人展示藏族人民和藏族舞蹈的壮丽风采,体会离天堂最近的舞蹈的魅力!藏舞是最接近太阳的舞蹈,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欣赏,去发现藏舞的魅力!

摘要: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藏民族的舞蹈是几千年以来慢慢发展形成与演变的,在时间长河中形成了很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不管是舞蹈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有特点,特别是舞蹈方面的演化,在藏舞的审美中要从本民族实际的问题,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审美探讨。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风格特点,不但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而且也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关键词:藏族,风格,种类,特点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

[2]吴晓邦著.《新舞蹈艺术概论》.三联书店.1952年版.

风格迥异,特点鲜明 第9篇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第10篇

步入其中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庄重感,其园林特色较适用于大型平坦的园林项目,特别是定位高端的古典奢华主义房产项目。

晚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第11篇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

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晚唐诗派

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樊增祥自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

学诗之初,“积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余皆香奁体也”。又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李者居多”,“以学晚唐者为最佳”。

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诗“多冶游之作”(陈衍《石遗室诗话》)。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曾官绥远、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于隶事,极似樊。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李希圣(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乡人。

蒙族舞风格和特点 第12篇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怎样跳好蒙古舞呢?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肢体训练,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总之,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在民间,几乎有酒必有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兴。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

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舞蹈与美酒有不解之缘。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⑶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叉腰为一字叉腰。

蒙古族舞蹈除了具备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要点外,由于蒙古族图腾多是凶猛的飞禽走兽,崇拜白颜色,所以蒙古族舞蹈更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蒙古族舞蹈的手形、手位

蒙古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如果手形没有手位的配合,会使动作很单一,反之有手位与手形的配合就会使舞蹈更加有活力。以下为详细的手位动作:一位,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手心向下。二位,双臂体前斜下举,手心向下。三位,双臂侧平举。四位,双臂斜上举,手心向下。五位,双手左(右)胯侧按掌。六位,双臂肩侧屈手指触肩。七位,双手握拳,拇指伸出叉腰,手背朝上。八位,双臂后被于体后按掌。蒙古族舞蹈的常用脚位、舞步 蒙古族常用脚位:

1、自然位,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

2、基本位。

3、大八字位。

4、踏步位。

基本舞步:

1、平步。

2、踏点步。

3、马步。蒙古族舞蹈的节奏及动律特点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 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 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

快吸慢呼——蒙族舞蹈的呼吸特点 蒙族舞对步伐及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必须用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蒙族和藏族同是游牧民族,但是由于各自地理环境与民族发展史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质,由于心态的不同,体现在身体的形态上,也是大相径庭的。蒙族舞后靠的体态,横抻的动态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与他们“马背民族”的彪悍性格分不开。所以蒙族舞的呼吸是以在重拍上慢吐气见多,慢吐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形象健壮,生活环境辽阔之感。吸气表现为在空拍和弱拍上的快吸气。例如趟步加柔臂的训练,柔臂是肩部动作的延续波浪形伸展。趟步要求膝部掌握平稳,并随步的动向移动,在动作中,无论是哪边的手臂向下压,一节节抹,呼吸都要走一个沉的下弧线。双膝稍弯,重心慢慢移动,到换反面上步的一刹那做短暂的快吸气。再沉,以此类推。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蒙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特点是热情奔放,悍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调式多为羽调式,音乐宽广,音程跳动较大马步音乐活泼跳跃,表现雁为主题的舞曲多为民歌,经常使用散板

上一篇:(问题3)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下一篇:组织机构代码证换证需要什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