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破难题 实现新村建设大跨越

2024-09-16

解放思想破难题 实现新村建设大跨越(精选2篇)

解放思想破难题 实现新村建设大跨越 第1篇

解放思想破难题

实现新村建设大跨越

——县政协关于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XX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111”工程的工作部署与要求,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县新农建设“111”工程得到了健康发展。7月15日,市政协副主席XXX带领市调研组对XX县新农村建设“111”工程进行调研,县领导杨永志,县政协领导XXX、XXX、XXX陪同调研。通过调研走访,开座谈会,听取报告,详细了解了XX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办法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111”工程开展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之后,XX县在深入贯彻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111工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县委、县政府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2010年10月,市委在XX县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给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极大的鞭策和促进。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111”工程进展顺利。

一是2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成果显著。XX镇西关新村一期 工程全部完工,工程总占地面积175亩(其中水面面积达100亩),完成投资6000万元,已建成商住楼7栋,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8套,门面商铺120间,3000平米超市1个,配套建设有休闲广场、水上公园、卫生室、学校、敬老院等公益服务设施,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活动健身、教育卫生等需要。目前,168套住宅已经到户,一期工程的拆迁户和新安置户正逐步入住。东城办事处和谐新村是XX县城中村改造模式二试点,由1个国营新场和13个自然村撤点并村而建。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解决1500户农民入住,节约土地1190亩。新村管理设施完善,配套建设有文化大院、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村邮室、健身广场、连锁超市等基础设施。目前,在建的18栋农民住宅楼已全部封顶。

二是1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XX镇潘营、卢寨村、XX镇郭岗、周寨村、XX乡孟寨、王寨、刘集村、东城办惠庄村、XX镇后三庄村、新安集镇武营村围绕新农村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在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不仅较好地改善了人居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还注重发展村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了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100个辐射带动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不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的重要载体。100个辐射带动村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突出解决了垃圾柴草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流、房屋乱搭乱建,重点做好了改水、改厨、改圈,村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农民群众生活创造了良好卫生环境。

二、开展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的主要做法

1、抓好规划编制。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作,做到规划先行。全县村庄布局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及乡镇(办事处)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26个新农村示范村,94个辐射带动村,130个乡镇中心村已完成规划,其它村庄的规划也基本编制结束。同时,县政府于2010年5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建设规划、严禁私搭乱建房屋的通知》,加大了农村规划执法力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的有序推进。

2、坚持政府引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111”工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县四个班子领导联镇带村落实责任,每人分包一个乡镇、一个示范村、按好帮扶指导;组织26个县职能部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同时不断加大引导力度,先后组织4批320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特别是去年11月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刚上任几天,就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行政村支部书记代表和涉农部门的负责人到新乡等地参观学习,使大家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3、制定和出台了政策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财政、国土、规划、住建、金融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槐店镇、东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老城办镇等领导,商讨支持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办法与意见。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XX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台了“XX县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关于城中村建设征收补偿安置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对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建设和搬迁安置、优惠政策及审批程序做出了详细规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

4、多元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为破解资金难题,XX县积极探索多元投入,市场动作等多各筹资方式,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行 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发改、交通、卫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源,尽可能地把惠民资金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向示范村倾斜。二是政府投资。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对建设进度快、效果好的示范村解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每个示范村补贴资金200万元,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激励效应。三是市场融资。成立了XX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已融资1000万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四是企业投资。老城西关村以河南祥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先行投资1.2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再由河南乾元鑫担保公司无偿提供担保,以优惠利息帮助村民贷款购房,每户家庭只需拿出3至4万元就可以入驻新房、购买商铺。

5、培育村办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实现增收。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不仅使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还应该让农民收入得到稳定增长,为了做好这一点,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示范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老城镇西关村依据自身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工业和高效农业,在新村规划建设380间门面房,1个3000平米的大型超市,新建了建材、家具、农贸、食品4个专业市场,可吸纳5000商户从事生产经营。规划了工业集聚区,计划搬迁森源皮业、新型建材业,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规划了高效农业示范园,重点发展槐山羊、生猪生态养殖和高效农业种植。纸店镇卢寨大力发展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目前,大棚发展到 多庄,每棚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大棚蔬菜种植已成为该村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新农村建设“111”工程开展中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1、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党政部门和村两委班子为主要实施主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不强,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领导唱戏、群众看”的现象。

2、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待于进步提高。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存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的事情,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资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资金投入较大。目前,XX县绝大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是个空白,县、乡经济也比较困难,资金的空缺必然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4、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缺少政策支持。虽然各级都 积极提倡和鼓励新农村建设,但政策支持显然是个空白,目前新农村建设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土地使用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要占用土地,有关土地的使用,从国家到地方管理都十分严格,作为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谁都不敢也不愿碰这个“红线”,缺少政策支持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又一瓶颈。

四、开展新农村建设“111”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新型农要建设“111”工程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新村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符合实际,要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因地制宜、要注意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搭台,要让群众唱戏,政府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能包办代替。

3、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二是发动群众集资一部分,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三是让政策性信贷支持一部分。放宽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支持部分建房贷款;四是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出租转让收入一部分;五是积极号召、鼓励业主、开发商 支持新农村建设,预先垫支一部分。

4、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上,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列为中心任务,大力支持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不能只注重社区建设,忽视产业发展。

5、希望上级尽快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使新农村建设有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

加强基层建设 实现地税大跨越 第2篇

2003年的初冬,记者走访了汉中市地税系统,从领导到干部,从前来办税的纳税人到周 边的社会群体,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缕缕感人至深的关切与温暖,赞许和钦佩。汉中市地税系 统的干部们谈起他们一起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日子,除了一些骄傲和温暖的回忆就是对未来 的美好期盼。身处这个富有朝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集体中,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鼓舞 。

以人为本创新机制

建立全新地税文化

1994年,国、地税分家后,地税人员队伍主要来自军转干部、毕业学生及其它行业调入 ,业务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征管和执法水平偏低,是困扰刚刚组建的汉中市地税局领导班 子的首要难题,以黎朝富局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经过调查思考,局领导班子成员在思想、作 风和廉政建设以及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 力行,同时带头学理论、钻业务、查根源、定措施,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与监督。领导班 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换来了同志们的信任及理解,起到了上行下效的良好示范作用。新时 期,在创建“五好班子”活动中又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六种意识,要树立终生学习 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务实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和素质水 平。

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全系统从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特点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知识和微机应用操作,征管岗责体系、税收执法责任制、《征 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育、知识竞答、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为载体, 以培养能言、会讲、能征、会算、能核、会查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深入开展“比知识、比 成绩、比技能”活动,使全系统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9年来,通 过培训提高、自学考试,全系统人员全部能熟练操作计算机,65%以上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 历,从而构筑起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需要的人才平台,为税收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撑,成为推动基层建设新的支点。

“向制度要效果,用科学严密的管理激励人”是汉中市地税系统连续9年,续写辉煌的 主要成功秘诀。多年来,汉中市地税局在加强基层建设中,通过推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 并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他们逐级制定了详尽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项行政业务工作 进行细分量化,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责任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考核,奖优 罚劣。并通过严格考核,贯彻落实,基本实现了依靠制度管理人的运行机制,大大减少了税 收执法的随意性。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条例》,加强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大力推行竞争上岗的轮岗换岗,不断加大交流 步伐。仅去年,就有48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有115名科级领导干部的任职经过 了笔试、面试和竞争上岗,有20名后备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此外,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 制定和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和领导班子正职年度报告制,极大 推进了领导班子建设的进程和水平。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彻底根除过 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麻痹思想,从而 有效调动和增强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活力。

依法治税规范管理

夯实基层征管建设基础

根据“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汉中市地税局首先从 加强教育整顿入手,针对执法中存在的随意性、程序不到位等问题,结合新征管法的学习和 征管质量检查,适时进行执法教育整顿,发现问题,限期整顿;其次,狠抓执法检查,通过 组织全系统开展税收执法大检查,发现和纠正了个别单位执法手续不全,管理不严等问题; 第三,狠抓执法监督,制定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考核办法,统一规 范了基层各执法岗位的职责、处罚措施,并制成了公示牌在办税服务厅进行公示,方便纳税 人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有力规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同时,全系统严格执法监察制, 畅通举报渠道,对内随时暗访检查,对外聘请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进行监督与调查,对违纪 人及其行为,从严从快坚决查处,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在全局通报,起到了良好的教育 警示作用。

随着税收专业化管理格局的形成,汉中市地税局针对基层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鼓励各 区县基层局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征管工作。其中勉县地税局结合辖区特点,探索出 了“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的征管新路。他们结合地区实际,陆续出台了6项管理办法:一 是实行重点工程、重点税源税款入库跟踪制。出台《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将年纳税额 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监控范围,确保重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仅2003年,西汉高速 公路入库700万元;二是加强房地产企业、建筑安装和装饰、装修行业税收征管,做到管理 、检查、征收“三到位”,今年上半年税收同比增收84万元,增长15.33%;三是推广使用 餐饮及其服务业“刮奖”发票,以票控税,有效促进了税收增长;四是加强个人所得税、资 源税征管,仅今年上半年就征收个人所得税96万元,同比增收49万元。入库资源税113万元 ,同比增收82万元;五是加强车辆税收征管,出台办法,设立专门征民上机构,在有关部门 的支持配合下,建立了庞大的代征和协税护税网络,车辆税收逐步好转;六是出台集贸市场 税收管理和个体户评税管理办法,通过公示上墙,阳光作业,体现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 勉县地税局通过自身有益的尝试,不仅增加了税收,同时也为基层建设添写了浓重一笔。

1994年,汉中市地税局组建初期,征管基础资料面临无底子、无册子、无档案、无柜子 、无制度等困难,全局上下统一认识,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经过9年努力,以管理抓质量 ,以考核抓监督,强化征管制度,坚持执法责任监督,不断完善征管基础资料,使征管工作 由起初的一人到户,各税统管,逐步转化到征、管、查分离,由管户制转到管事制,由粗放 式转变集约式管理,融入了以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化现代管理模式,征管质量实现了质量的 飞跃。目前,全系统各征收单位征管档案管理均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征管档案管理中实现 “四个统一”。信息化从无到有,全系统拥有计算机300台,12个征收单位使用了征管软件 ,微机开票广泛运用。

1994年,国、地税分家时,汉中地税系统被形容成“吃饭没锅,住房没窝、办公无桌” 的困境,9年来,他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累计投资达到5000余万元,市、县、区局、所全部实现了办公用房自用化。本着“人往基 层走,钱往基层投”的原则,对县局机关和各税务所的办公楼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目 前,已创建省级达标单位6个、市级30个,全系统各所建设年底基本符合“五小”达标条件 。大到车辆微机,小到笔墨纸张的购置,做到了配套齐全,设施完善。这一切天翻地覆的变 化,极大增强了全体税干的自信心,更调动了税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纳税人提供了一个 整洁、明亮、优雅、现代化的纳税环境。

以优质服务

促进地税事业再上新台阶

多年来,汉中市地税系统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也是生产力,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人 代表地税形象”等讨论活动,引导大家从推进系统基层形象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建设 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于环境建设中去。他们坚持把诚信优质服务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切 实增强为纳税人服务意识,着力营造文明窗口,进而带动了基层环境建设的深入开展。他们 建立了多功能、智能化的办税服务厅和微机网络化管理系统,纳税事项实行“一窗式”管理 ,“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以及首问责任制,建立起高效、快捷的服务机制,使 纳税人顺心;税收政策、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减免事项等向社会及时公开,启动“阳光工 程”,进一步规范了税收行政行为,使纳税人放心;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在全系统推行IS 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拉近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 的距离,使纳税人满意。汉台地税分局结合地段繁华、税源集中的实际,把纳税人满不满意 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展现了新时期共和国地税新形象,他们推行服务限时期、申 报期间无假日办公等服务,深受纳税人的好评。同时,他们向全辖区管户发放明白卡,卡里 内容包括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纳税内容及事项、地税机关征管税种与权力及为纳税人的服务 承诺和监督举报渠道及电话等6项内容,要求所有管户认真填写,做到一户一卡一册。从而 形成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零距离的崭新格局,为税收管理由监督打击性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 做出了大胆成功的尝试。

9年来,汉中市地税局以基层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谱写基层建设的“ 三部曲”,从而使全系统呈现出了弘扬正气、奋发向上、敬业奉献、争先创优的喜人局面, 他们在取得各项税收任务“满堂红”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成果显著。目前,全系统已建 成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及标兵26个;省级青年文明号7 个,市级青年文明号26个;市局连续八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 两次被省局评为最佳局。近期,南郑县地税局和汉台分局办税服务厅先后分别被国家税务总 局和国家人事部命名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和“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单位”,汉台分局 尹兵还被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命名为“优秀税务工作者”。

上一篇:残保金公函下一篇:百场报告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