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李白的作文

2024-08-02

赞美李白的作文(精选6篇)

赞美李白的作文 第1篇

李白,诗仙酒鬼还是酒仙!喜欢他的放荡不羁,喜欢他的豪迈与非人类的脱俗浪漫主义。除了是李白谁又能做得到连不得志还能放荡不羁,醉酒斗诗!

李白醉酒诗百篇,没有了乙醇就没有“白发三千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没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李白一个创世纪的诗坛巨匠!

李白,一生坎坷,大悲大喜,千里江陵一日还。他爱长安,爱自己的国家,更想给自己的国家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以悲剧而收场的。他不懂得在封建王朝里不管自己是才华多么出众,文采多么飞扬已经成了的阻挡他一生仕途的一扇门!我为他而骄傲,更为他而流泪!在这座李氏王朝里他只能成为皇帝娱乐明星。我为他的才华而悲伤!

李白喝的什么酒,现在恐怕没人知道,太白酒也只不过是个噱头罢了!他非凡的想象力在加酒精的麻痹已经产生了幻觉,使自己的不得意与愤慨有感而发顺理成章的出来的豪迈浪漫的诗篇,他在文学诗坛的成功就变的那么理所应当了。

赞美李白的作文,他放荡不羁,却从未向权势低头,他连不得志却从未放弃。他哭过笑过疼过却好不掩饰自己内心的不悦。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酒仙,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如果他在现代社会里公司老总不会喜欢他的放荡不羁,更讨厌他那毫不掩饰内心不悦而斗诗百篇!可见他在李氏王朝里就是叫人又爱有恨的家伙!他有梦想却从未放弃,当他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内心彷徨不安愤慨而感:行路难,行路难!乘风破浪应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然在他的心里自己依然是管仲、姜尚的化身,多美的梦,美的连自己都不愿意醒来!

赞美李白的作文,是历史最悲壮的悲剧!我后现代主义的鼻祖!

赞美李白的作文 第2篇

在这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中民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英雄不断涌现,人才接连辈出,创造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诗篇。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礼拜那无尽的.愁绪让我陷入深思,生活中的愁苦永无止境,因此,有许多人都在寻找消愁的方法。有的以酒为寄托,想要麻醉自己,岂料,醒来之后,愁苦更上一层楼;有的以歌舞为寄托,想要用喧嚣来掩埋自己,岂料,过后又会觉得空虚的无所适从。“剪不断,理还乱”小小的人儿,那里载得动,这许多的愁……

但是,愁苦虽多,人生也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沉重。李白以酒为意境,以愁为基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后世所颂扬,千古流芳。

“天门一场小,万里清风来”满腔的愁苦,仍抵挡不住他的壮志豪情。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向他学习呢?叶子落了,不要因此而感到哀伤,李白要为他感到高兴,作为一片叶子,生,可以为世界增添一片绿色,为世界增添一点生机。死后,还能落叶归根,为下一代提供养分,孕育新生。这不正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吗?

在李白的引领下,我学会了全面的看待事物。生活中,有许多的压迫、许多的无奈,但是为何不把它看做是前进的动力呢?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那一个英雄不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创造辉煌的呢?李白就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才创造了辉煌,被人们誉为“诗仙”在他的引领下,我也会积极向上,奋力进取,活出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赞美李白的作文 第3篇

李白自少年时代起就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李白求仙学道所生活过的重要地方有:岷山﹑嵩山﹑随州﹑齐, 他还在访山学道期间结交了許多求仙学道的朋友, 如东严子、元丹 (就是丹丘生) ﹑元演﹑高尊师等。这些著名的人物给了李白很大的影响。

“道教的影响, 几乎伴随他的一生”。[2]在李白的游仙诗中, 他说“家本紫云山, 道风未沦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道教影响最终促使李白的人生观的形成, 追慕齐生死、万物一体, 逍遥自适, 爱自由, 求自然的一种人生理想境界, 以求摆脱现实世界和它给自己的苦恼, 与万物冥合。

道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便是“神仙”。道家认为性命可以改移, 所以主张性命双修。对神仙的态度, 李白是肯定的, 而且时时在羨慕着。他說“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虛舟》) , 表达了渴望羽化成仙的美好向往。

很多人看来, 他所写的游仙诗意境雄伟, 惝恍莫测, 缤纷多采。表达了人类的一种美好、朴素的情感, 表现了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对生命的眷恋, 但是他们往往因此容易忽略李白诗中深层次的思想蕴含。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诗中说:“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有人认为诗歌表现了“一个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3];“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 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 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 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4]。我们要注意到, 这首诗正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不久所作, 是李白于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之后写就了这首诗。很显然, 它孕育了而且应该蕴涵着更深一层次的内涵。李白在二入长安前, 游仙醉作品多被光明色彩和乐观氛围所笼罩, 赐金还山后, 游仙醉作品数量剧增, 呈现出不安的, 灰色的格调, 流露着浓郁的悲观色彩。诗中的梦境描写, 寄寓了诗人政治生涯和身世境遇的感慨;作者要表达的不是梦境的美好或虚幻, 而是梦境的可怕。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他原来的建功立业的梦幻, 他只能在惊悸之中结束这一场可怕的“梦游”;于是求仙不成, 从政失败, 他只好在“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之后表示“且放白鹿青崖间”, 从此“浪迹天下, 以诗酒自适”。

李白的一生贯穿着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一方面, 他要做君主的辅弼, 实现他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很显然的是一个悖论。因此, 李白思想是复杂而又深刻的。我们透过宗教、游仙、饮酒,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李白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这就不可避免的构成了悲剧。这是李白的命运悲剧。这是李白的性格悲剧。李白的游仙思想加剧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 进而使其步入更深的悲剧境地。这是因为:1、从李白的个性来看, 其悲剧是必然的。李白本性自信、自尊、自负, 常以“仙”自许, 他瞧不起庸俗权贵, 通过写游仙诗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政治上的失意, 于是就越发遭到统治者的压制、排挤、打击, 为现实所不容, 从而陷入悲剧的境地。2、从李白的理想看其悲剧的必然性。李白人生理想首先是建功立业, 然后才是退隐山林。可是不被统治者接纳就无法建功立业, 就无法“身退”, 偶尔勉强暂时退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精神上必然感到深深的痛苦。3、从李白理性意识看其悲剧心理。李白喜爱《庄子》《离骚》, 庄、屈理性精神使他深知神仙是不存在的, 但为摆脱、掩饰现实中的痛苦, 学道游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而这很可能会导致李白产生一种悲剧心态。

他的诗歌成为了一种载体, 传达他的浓郁的悲剧意识的载体。李白诗歌的悲剧意识正是其悲剧性人生的形象反映。“彼物皆有托, 吾生独无依。” (《春日独酌》其一) 李白, 注定了是一个一生漂泊的李白, 是一个狂歌度日的李白……

二、游仙诗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及悲剧意识

李白的游仙诗显示了其潜在的人文内涵, 以不认同或彻底否定秩序世界存在为前提却进入世俗世界, 从而构成对世俗社会的批判和超越。游仙诗不仅体现了对超尘拔俗、对自由的追求, 也有意欲克服生命易逝局限性的寄托, 同时还是李白的入仕手段以及失意后的自我抚慰方式。

李白对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有着敏感的体验, 并积极寻求应对办法。这就是要建功立业以求人生之不朽, 在建功立业无望时, 便企图通过学道游仙留住青春, 长生不死, 但对此终存怀疑。李白追求自由的个性以及他欲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追求和现实社会充满了深刻的乃至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可贵的是, 他一直坚持着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他勇于面对、反抗腐败的现实, 独具冲破一切人为的束缚的精神。他写出了大量的反对腐朽统治, 轻视尧舜, 破弃礼法, 指斥不合理现实, 嘲笑鲁儒和追求自由的战斗诗篇。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钢铁般的顽强意志铸就了李白的诗魂。李白的人生和诗歌都充满了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 但他并没有被人生的悲剧感所压倒, 反而超越了这种宿命般的悲剧感, 使之得到了升华。李白一生是悲剧的, 但悲剧造就了李白的才华与才情, 造就了李白的流传千古的不朽诗歌。在诗歌上, 李白的生命得以重现, 得以不朽。

参考文献

[1]陶新民:《李白的悲剧与自我化解》。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册, 高教出版社出版。

[3]曹兴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探微》。

赞美李白的作文 第4篇

关键词:李白诗歌 右脑开发 学生作文 教益

笔者曾布置了一篇话题作文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收上来发现两个班共86名学生,其中全文抄袭的人有10人,部分抄袭的有14人。有的是直接摘抄范文,有的是找到相关段落来抄,太多抄袭现象让老师头痛,探究根源是因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没东西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思维上开始改变,现代脑科学表明,右脑是处理表象信息,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并且右脑的信息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利用人的右脑机能,可令教学愉快、高效。

李白的诗歌大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望天门山》,诗中有“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这些意象;学生要读懂李白的诗歌必须先从意象入手,结合诗歌中的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把零散的意象组合成整体意象,那么全诗就是一幅壮阔而宏伟的画面,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略诗的意境,这就是开发学生右脑的学习过程。右脑开发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生主要是写记叙文,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摹物,都有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形象、生动、具体。所以我们以李白诗歌为切入点注意开发学生右脑,从而提升作文水平。试想当学生都能观察事物并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教学就不会成为“老大难”,老师也不用为总是看到千篇一律的作文而伤脑筋。

一、身临其境,增加体验

李白的诗歌是在游历中产生的,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大都是气势恢宏的大山名川,形象感很强。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是诗人坐在敬亭山看鸟、看云、看山,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这些景物的变化,语言浅显易懂但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教师在讲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强调个人体验对写作的重要性,直观的形象、真实的体验无疑是获取素材的最直接途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储存信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很强也很好动的时期,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创造条件开发学生的右脑。例如:我曾做过对比,布置学生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一个班让学生凭印象写;另一个班我就提了一袋荔枝进去,发给每个学生两颗,让他们品尝一颗。留下一颗观察。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显著不同。前者交上来的作文普遍缺乏细节描写,语言很僵硬,后者交上来的作文则亮点很多,尤其是很多同学用了精彩的笔墨来写荔枝入口时细腻和嫩滑的感觉,写得细致入微。这是直观形象对右脑的刺激,相信即使时间过去很久,荔枝的形状、味道仍会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另外真实的体验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几乎都是写相同的人或事,因为那些人是身边人,事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并刻骨铭心的事情。因此要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多创造情境让孩子去观察、去体会,去思考。“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素材多了,下笔自然会有神。

二、课堂教学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受主体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状态的情绪有利于将潜在的各种心智技能充分发挥。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

1、教师情感的投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右脑的功能,平时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开发右脑的重要途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当中充沛的情感让人读后酣畅淋漓,所以老师解李白诗歌的时候能以情入读,让学生以读悟情,以读会意。如名篇《渡荆门送别》,这是一首豪迈大气的送别诗,教师如果能以雄浑高亢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师范朗读此詩,并引导学生融入诗歌地诵读,让他们用直觉去体会和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学生可以发表读此诗的感受或者认知,那么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情绪高涨且高效的课堂。可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因为要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而背离了语文的学科初始方向,出现了重逻辑、重分析的现象,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讲得非常精辟透彻,却忽视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扼杀了他们的灵性,久而久之他们放弃了自我主动性而成为了知识的容纳器,也大大抑制了右脑的开发与利用。

2、教师直观的语言,给予学生想象的翅膀。教师生动直观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右脑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李白的诗歌大都具有非常鲜明直观的形象若老师能用浅易有趣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如见其景、如见其人,学生只有在有感性认识以及良好氛围下才能激发灵

感。初中课本中李白的《月下独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都是特定的环境中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歌是简练语言的呈现,学生只能阅读文本来把握,如果教师能用直观的语言还原诗歌的意境,学生就会透过文字看到画面,触摸诗人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学生的右脑被开发,想象的翅膀放飞,写作就不会是困难的事情。

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语文学科的思维特点和内容要求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尤其李白诗歌中大气、磅礴的形象往往会激发学生心中的豪迈之气,如果教师能营造氛围并用直观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让右脑快速运转起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李白诗歌的气韵与智慧,长期以往,学生在都将会有一支源源不断的笔。

李白的诗歌都是现实生活的浓缩,豪放飘逸的意象、真实浓烈的情感,读起来回肠荡气,很适合朝气蓬勃的初中生朗读。诗歌所营造的强烈的画面感足以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右脑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脑科学表明:由右脑所获得的形象直觉对事物整体的感知是长生创造性设想的源泉,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李白诗歌中鲜明的形象,利用创设情境、提升课堂魅力等手段注重对学生右脑开发,教会学生写作的理念、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写作本身灵动、快乐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永丽,从教学方法改革看右脑开发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4.

[2]张敏、袁广浩,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 [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张玉中,右脑开发新论 [J].理论研究,2011.3.

赞美李白作文不少于400字 第5篇

李白,已经不知道多久了,我对你的钦慕或许从小学就开始了,读你的诗总让我惊叹,即使是刚读对诗不十分理解更别说让我渐渐懂得你诗里的感情。无法想象出你如此浪漫、豪放,无法想象充满想象力的诗怎样从你的笔下流淌出来了。这要有多大的才情与胸襟才能写出来的诗句啊!

你让我依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语,在你的吟诵下,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我总能找到一丝温暖的安慰,在漆黑的夜晚,你的诗如灯塔,让我这艘经历过风浪的小船,能找到回家的路。你就像一个长者,在我最失意最伤心时,让我依靠。你让我心酸。我知道你是个乐观的人,不想看到周围人为你伤心,所以在你仕途不顺时,在别人对你的才华嫉妒时,在他人对你的举动不解时,你总是一个人担着,看着你苦,我很难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美丽动人的《清平调》,却被高力士拿来用做诽谤你的工具,用你的诗伤害你,你应该很伤心吧!“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那应该是你离京后对官场的深深喟叹吧!离开那个曾让你充满无限希望的京城,离开那个让你备受伤害的京城,你的心中应该很复杂吧,也许不仅仅只有五味那么简单了。看着你的失意,我的心绪也会一落千丈,真不知去怎样安慰你。请你向我依靠。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但这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应该是你在亲人面前无法掩饰的伤心吧!“愁”字一直困扰着你的心,看着你抒发出来,看着你很开心,看着你也很伤心,伤心却无法去帮你理清,也无法去剪断那些愁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看着孤单的你与月亮、影子作伴,一次又一次用酒麻醉自己,我好想哭。真想陪你醉一场,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听你的愁诉,陪你伤心,陪你难过。我知道你的愁苦我无法排遣,但我的肩膀可以给你靠,肩头也许不够坚强,但足够温暖,就像我曾对你的依赖一样,你也靠向我吧!闭上眼,真正地让心歇一歇,让思绪停一停,体会一个穿越十几个世纪的男孩给你的关心,给你的理解。

李白赞美荷花的诗句 第6篇

别储邕之剡中

唐代: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

储邕:李白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译文二

借问你去剡中的道路如何走?你指着东南方向说:那就是越乡。

从广陵乘舟去,水路去到会稽长又长。

溪边竹色翠绿,池塘荷花宛如镜中飘香。

辞君以后我去天姥山,拂净崖石卧秋霜。

赏析

诗的前二句,交待李白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李白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李白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李白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李白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上一篇:放弃精装修协议下一篇:神奇的海底世界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