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2024-06-02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精选14篇)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篇

目的: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地关系

材料:积木、纸、笔

要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画积木,教孩子拓的方法及指导孩子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1)家长和孩子一起取来积木、纸笔取出一块正方形积木,先让孩子用手触摸积木感知观察外形特征,然后家长示范描画的方法。方法:把积木放在白纸上,左手压在积木上,右手握笔沿边描出,每描一面在积木上贴一个小帖纸做记号。

(2)全部拓画后,让幼儿在每一图形上写上数字,看有多少个?这数字就说明正方体有几个面,然后问孩子“正方体有几个面呀?”

(3)用积木的另一个面在其他描画好的正方形上比,让孩子观察6个面使一样大的。

(4)取其它形状的积木来拓画。长方体有多种样式,让幼儿更多的观察和了解,重点放在比较不同上。

(5)让孩子结合生活,找找有什么物体和这些相同。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2篇

【活动目标】

1、复习用几何图形拼画、描画的基本方法。

2、根据主体物的不同,添画不同辅助物,形成情节和场面。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象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类几何图形。

2、水彩笔、蜡笔、纸。

3、投影机、覆盖片、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复习描画的基本方法

师:小朋友已经学过了描画,请告诉老师什么叫描画,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描画,其他幼儿观察描画是否正确。要求沿着几何图形轮廓线描,手不能移动。

二、欣赏投影片,开阔思路,学习添画方法

1、分别出示覆盖片:鱼、鸟、地球。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可以添画些什么就能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2、欣赏老师的添画。

内容: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大树被锯倒,小鸟没有家了。

c.在地球上架起一座通向月球的桥梁,到月球上去旅行。

三、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今天我们也来描图形添画,看谁拼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添的画也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拼画、描画,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有关情节,协助幼儿克服各人绘画中的难点。

四、讲评

1、幼儿讲评。

提问:

a.你认为哪张画描画得非常准确?

b.你认为哪张画内容独特?

e.你认为哪张画还需要修改,怎样改?

2、教师讲评。

发现重叠拼画的方法,请用重叠拼画方法的小朋友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

用图形缔造幼儿的欢乐城堡 第3篇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 我们首先要明确地意识到, ◎我们不仅是孩子们的保姆, 更重要的是, 我们是一王红

个启蒙者、一个引导者。毕竟, 我们将会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启蒙老师, 我们也是有必要了解在哪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什么内容的关键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时期, 4到5岁则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据此, 我们可以知道在哪个阶段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教学。课本知识, 教材是固定的, 但教法, 教些什么内容是我们可以自行调节的。正如上文所说, 4岁是形状与直觉形成的关键时期。若我们要在这一时期传授数学方面的知识, 我们可以着重于几何图形的教学。

一、感知图形, 认识几何

纵使幼儿对图形总是有特别的喜爱。不论是谁, 对一件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时也有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阶段。首先, 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还是什么是三角形, 什么是方形, 什么是圆形。理论知识对于仅有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不适用的。我们还是需要以实物来告诉小朋友什么是什么。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 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适合把孩子带入特定的教室里上课, 如:蒙特梭利教室。小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起来, 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如此多教学工具的教室里上课, 难免会出现小朋友们乱摸乱碰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老师传授知识, 还会影响课堂纪律。在第一课时时, 我们会带些典型的立体教学工具给孩子们看。老师 (拿着三角形的木制模具) :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东西吗?学生甲:是玩具。学生乙:是木头。老师:那你们知道老师手里的板子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由于大多数小朋友们在这一阶段对这些几何图形还没有个系统性的认识。孩子们或许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所

有图形的名字都报上来。在吸引到大多数小朋友们注意力后, 我们可以开始主要的内容讲解。“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三角型, 你们看, 这两条斜斜的用边, 像不像小木屋上的两条长长的屋檐呢?”“来图条来, 边小?好不好朋友一起?”和老师“1.2.数3.数对啦, 。三角型是有三条三角形一共有多少形边, 还有三个角哦……”在教学图形的认知环节缔几中, 教师也可以根何模型给孩子玩。据本班孩子的情况, 分发一些造对小班的孩子来说三角形, 方形和圆形就, 够了对几。等到了中班, 还要学何图形的认识仅限于幼着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以及椭圆形, 等等。儿在二、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小朋友们已经对这三种几何图形有一定认识的的情况下, 我们便可以把生活中的事物与几何图形欢联分系为在几一个起环。节寻。找第生一活是中图的片几展何示。图在形, 课我前, 们老也师可可以乐图片, 展示给孩子们看以搜集生活中一些比较。引导他们多正方形、找出图片里都有三角形等图形的城些什么图形。第二个环节是在我们的教室里寻找这堡些第几一个何小图组形。负我责们找可教以室把里小的朋方友形, 们第分二成个三小个组小负组责,

找教室里的圆形, 第三个小组负责找三角形。

有的孩子会把几何体与平面图形混淆起来。因

此, 我们在引导孩子观察完生活中的具体物体后, 还需要把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的图形。

三、动手画出几何图形

在认识了几何图形后, 小朋友们也学会了如何分辨生活中以及平面中的几何图形。但我认为这还是不够的, 我们的小朋友们可以做得更棒。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玩玩乐 第4篇

数学活动枯燥的传授会降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喜欢趣味的游戏情境,如何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趣味、有效地学习?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玩玩乐”创设了“图形手拉手”和“图形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ppt,将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三维特征结合二维空间的路径,形象、具体地展现。使得幼儿很快掌握了空间位置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也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指的“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和帮助,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快乐学习,掌握知识。

活动目标:

1.根据符号特征判断图形,能从颜色、大小、形状三个纬度描述图形特征。

2.尝试根据图形符号特征确定图形的空间位置,把握寻找空间位置的方法。

3.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接纳同伴找图形位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操作用图形标记组合,人手一份;图形组合,人手一份;小组操作用表格一组一张;大表格图形组合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标记“手拉手”——巩固用颜色、形状两个纬度描述图形特征

1.PPT出示蓝色标记、长方形。

教师:今天标记在玩手拉手的游戏,看哪两个标记在玩手拉手的游戏?猜它们俩手拉手会变出什么图形来?

2.PPT出示红色的三角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想一想,红色的三角形是由哪两个标记在手拉手?

3.PPT出示绿圆形。

教师:这个图形是由哪两个标记变成的?

(二)图形找家——尝试根据形状标记和颜色标记特征确定图形空间位置,学习找位置的方法。

1.认识“家”——表格

教师:这些标记玩手拉手的游戏累了,它们要回家了!这就是它们的家,上面有什么?

教师出示“家”的表格,表格上面一横排是形状标记,旁边一竖排是颜色标记。

(1)红色的三角形找家。

教师:红色三角形的家在哪里?你是怎么找的?

教师小结:帮红色的三角形找的时候,先要想一想,红色三角形是由哪两个标记手拉手的,可以在上面一横排的形状标记中找到三角形标记,在旁边一竖排的颜色标记中找到红色标记,三角形标记往下走,红色标记往前走,它们拉手的地方就是红色三角形的家。

(2)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找蓝色长方形和绿色圆形的家。

(三)标记“手拉手”——根据三个符号特征判断图形,会从颜色、大小、形状三纬度描述图形特征。

提升难度

1.出示大标记、红标记、圆形标记。

教师:大标记和谁在一起玩手拉手游戏?你猜它们三个好朋友手拉手变出的是哪个图形?

2.出示小的绿色三角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是由哪三个标记手拉手变出来的?

(四)图形朋友找家——根据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特征确定图形空间位置。

教师:红色的大的梯形,绿色的小的三角形玩累了,也要回家了!这是它们的家,你能看懂吗?

教师出示表格,表格旁边的一竖排里还是颜色标记,上面的一横排除了形状标记还有大标记小标记。

教师:绿色的小的三角形的家在哪里呢?谁来找一找?

请个别幼儿上台寻找,说出理由。

教师小结:绿色的、小的、三角形,找到绿色标记,小标记,三角形标记,它们拉手的地方,就是绿色的小的三角形的家。

幼儿分小组操作“送图形朋友回家”。

教师检查,展示4张表格,再集体检查。

(五)图形捉迷藏,发散对图形特征的认知。

1.出示圆形和三角形部分重叠的教具。

教师:图形和图形也在玩游戏,它们玩捉迷藏游戏。你能找到除了圆形还有什么图形吗?为什么?

教师出示答案。

同样的方法再玩两次。

2.幼儿个别操作,玩捉图形游戏。

(六)结束活动

教师:还有一些标记和图形也在玩游戏呢,一会儿我们回教室再去玩玩、猜猜、找找吧。

幼儿园大班图形数学教案 第5篇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能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能迁移到其它排序活动中。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五道城门,智慧爷爷脸谱一个。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若干,浆糊、棉签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图形卡片、纸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放录音(老爷爷说话:“喂!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这时,教师提问:“是谁在说话呀?”“噢!原来是智慧爷爷,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宫,那里有许多的智慧星,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必须闯过几道难关,每道难关都有不同的题目,但要求是一样的:请你们接下去做。”

2.介绍规则:(一看、二想、三摆、四粘贴)你们看,老师把几道难关的题目都藏在智慧宫里,我们先找出题目,看看题目上有哪两种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检查,对了,沾上浆糊粘好;不对,再想一想,摆一摆。做完后一起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就闯关成功。

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1.集体闯第一关:师:“第一道难关就在前方,让我们骑摩托车出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到第一道城门后,教师取出第一道题并读规则:“老师做动作,小朋友接下去做。”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拍二下手,跺二下脚,并按此规律接下去做。

2.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域进行闯关活动,教师进入各区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找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看看题目上有哪些图形,想想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又该怎么排。

例:□△□△△□△△△——————

(2)幼儿动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检查。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4)师生一起归纳排列的规律并读一读: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

(5)幼儿按此规律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进行更正。

第三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减,另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进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请小朋友自己给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五关:幼儿仔细观察卡片,说出有多少个什么图形不见了,然后把它补上去。

例:(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三.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学实录 第6篇

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哪几位新朋友啊?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王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都掌握了

(出示物体: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

师:那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们身边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

生1:黑板是长方体的。

生2:粉笔盒是长方体的。

生3:杯子是圆柱的。

师:请你们拿出来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物体,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1、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的速度真快啊,那把你画好的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什么?

2、两学生互说。

(出示图形屋)

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

生:屋子。

师:那你知道这些是谁的屋子吗?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圆形。

生4:三角形。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这些屋子多漂亮啊,你们愿意把你们画的图形搬进这些房子

里去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3、学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找对了家?我们来看看这间漂亮房子里是不是住的全是长方形呢?

生:是的!

师:这个呢?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师:这间屋子呢?

生:全是圆形。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间漂亮房间,它们找对了吗?

生:对了。

片断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师:看,老师手里有个信封,你们知道里面住着谁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想不想知道啊?

生:想。

师:请小组长拿出打开信封,看看里面住着谁?

师: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拿起图形,大声地叫它们一声。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生:圆形。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啊!

师: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你发现了长方形的什么秘密?

说给你边上的小朋友听听。

4、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里自己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了吗?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

生3:我发现长方形有4个角。

生4:我发现了长方形有2条边是长长的,2条边是短短的。

生5:我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那你想不想听听长方形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那你能不能找到另外三个图形有秘密呢?现在请你从另

外三个平面图形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找一找它有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

小组里的其它同学。好吗?

5、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

老师举卡片问:哪些小朋友研究了正方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它的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

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

生3:我还发现了正方形也有4个直直的角。

师:我们的小侦探真厉害啊,那么哪些小侦探是研究三角形的啊?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

生2:我发现三角形只有三个角。

师:真棒!老师发现我们研究圆形的小侦探们有点耐不住了,要来一展身手了。那好,你们

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圆形的什么秘密啊?

生1:我发现圆形是圆圆的。

生2:我还发现圆形是没有角的。

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秘密。

师:现在老师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

6、学生观察教室。

师:好,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啊?

生1:我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发现书本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发现电灯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我发现流动红旗的面是三角形的。

生5:我发现粉笔的两个面是圆形的。

[教学分析]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在片断一中,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选择自己的喜欢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片断二中,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这样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摸摸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这样更加认识到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在教室里找这些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因此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学好数学,用处可大了!提高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孩子们学得也很开心。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7篇

1.通过移动、翻转、拼接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2.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移动、翻转、拼接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活动准备

等腰三角形卡片人手一份、各组正方形、长方形、大三角形各一、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说说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一)出示图形,巩固已知图形的同时丰富平行四边形知识

1.师:小鱼和乌龟上都有哪些图形?请你上前用手指把你认识的图形拖动到小动物的上方。

2.转动图形,变换图形方向,了解图形方向可变但形状不变的知识

师:转一转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转一转三角形还是?

小结:原来呀,我转动图形,虽然这些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是不会改变的,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二、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一)游戏:图形碰碰乐

1.师:你听到什么?谁和谁碰在一起?

2.教师用两个三角形演示。

(1)师:是这样碰在一起吗?要怎么碰才会完全碰在一起?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原来呀这是两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两条短边是一样长的,两个底角也是一样大小的。碰的时候要长边碰长边,短边碰短边,碰到的边要重合在一起。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

(3)幼儿第二次尝试拼搭

(二)游戏“智慧闯关”

1.第一关(大三角形)

(1)教师说明规则

师:这是什么图形,要用几个等腰三角形碰?

2.第二关(长方形)

师:我们来听一听看第二关的通关宝典是什么?

(2)幼儿操作(计时一分钟)

(3)展示幼儿作品

3.第三关(从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中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拼出来)

师:你用几个等腰三角形怎么碰出这个图形的?碰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1)幼儿操作(计时两分钟)

(2)展示幼儿作品

小结:真神奇,4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能碰出大一点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而且不同数量的等腰三角形也能碰出一模一样的`图形。

三、送图形回家、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一)出示图形底板(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1.师:这里有三个家,每一个家住的三角形数量都不一样,请以小组为单位,把桌上的三个家拿出来,把你手中的等腰三角形送回到适合的家里,最后,数一数每一个家住了几个等腰三角形?

2.幼儿操作。

3.师幼共同验证。

四、活动延伸

师:长方形是6个三角形的家,其它的图形可以是6个小三角形的家吗?比如梯形、平行四边形行不行呢?我们在班级区域活动里去试一试。

活动总结

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采用希沃白板中的放大镜及关灯功能,辅以海浪拍打的声音,给幼儿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再通过幼儿上前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开始游戏“图形碰碰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感受三角形的拼搭变化,收获两个相同大小的等腰三角形可以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由于幼儿注意的时间短,兴趣的稳定性差,所以我设计了“智慧闯关”比赛,让幼儿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通过移动、翻转、拼接等腰三角形,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比赛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最后,通过请幼儿送图形回家,运用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巩固幼儿获得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8篇

关键词:整体性,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学习品质

儿童主要通过视觉认识世界, 再通过视觉与知觉获取信息, 物体形态的外部特征占大部分, 幼儿对物体的认识是以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为基础的。在幼儿园的数学性活动教学中, 关于几何形体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际, 谈谈几何形体教学在幼儿园中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应注重各领域及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1. 与语言领域的结合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物体的形状特征, 试着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物体, 感受描述过程中的生动和趣味。如, 和幼儿一起说说看到的事物的形状, 鼓励幼儿想象, 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 刺猬的身体蜷起来是圆圆的, 全身好像是一个个圆形组成的。在与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 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 如听录音机时, 和幼儿讨论为什么叫面包机, 看图片时, 奥运会场馆的形状, 为什么有的叫“水立方”, 有的叫“鸟巢”。

2. 与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结合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一些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图形, 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 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按颜色间隔排列的地板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图案等, 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几何图案 (如青花瓷盘) 、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 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拼搭活动。

二、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 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

如, 2~3岁的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形状时, 受自己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 往往把几何形体视为自己熟悉的物体。例如, 见到物体是球体的, 就叫篮球、苹果;见到不同形状的圆形就说是卡片、脑袋等。到了小班, 幼儿能叫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中班幼儿已经能够区分几何形体与他们熟悉的物体, 并开始把几何形体与他们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例如, 幼儿会说:“椭圆形像镜子。”大班幼儿开始把几何形体作为物体形状的标准形式, 去衡量物体的形状, 能够说出物体某部分的形状像哪种几何形体, 例如, 固体胶是圆柱体的, 足球是球体的, 手工纸是正方形的, 鱼盘是椭圆形的等。

又如, 同年龄段的幼儿, 在进行图形组合拼摆创作时, 由于每个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 产生的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幼儿可能只能拼出房子、小树或小鱼等一些简单的事物, 而有的幼儿却能拼摆出楼房、公园或城堡等众多复杂的事物。

三、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主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1. 运用有关几何形体的玩具开展游戏活动

有的玩具是以几何形体为内容设计的, 幼儿在使用玩具游戏的过程中, 自然地起到了复习几何形体的作用。如“图形嵌板”, 在板上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游戏。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又便于幼儿发现和改正错误。又如“百宝箱”, 在箱中放入圆柱体、球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通过让幼儿在摸摸、猜猜的过程中, 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

2. 在几何形体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

教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的过程往往过于单调, 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在辨认几何图形的活动中, 我们可以将游戏情节贯穿始终。首先漂亮的房子、弯弯曲曲的小路以及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接着铺路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情感。最后, 踩石头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 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游戏中幼儿既巩固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又收获了快乐与自信。

四、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如,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拼板玩具, 用它可以拼组图案, 能加深幼儿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同时丰富想象, 强化思维概念, 提高学习兴趣;与幼儿一起准备操作材料, 除一些常用的几何形体图卡外, 如鞋盒、扑克、小石头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都成为我们操作的材料。让幼儿主动去操作, 有东西可操作。再如, 在数学活动“巡逻”中, 通过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颜色鲜艳和可移动的图形组合解决问题, 看到的是幼儿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的优秀品质, 在进行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是幼儿想象与创造之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幼儿进行几何形体的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为其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物体的物和形是客观存在的, 它们是有机联系的。幼儿生活在具有各种形状的物体的自然环境中, 他们很早就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感兴趣, 在游戏中喜欢寻找各种形状的玩具。但幼儿要获得几何的初步概念, 还需要教师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指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大班数学学具:图形变变变 第9篇

一、学具外形和结构

二、材料准备:

小纸盒、剪刀、透明胶、各色彩色贴纸。

三、制作步骤:

(一)魔方

1.把小盒子开合处封闭起来,从1—8逐—编号。

2.在正方体的下面用透明胶分别把1号与2号、3号与5号、4号与6号、7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1)

3.再在正方体的上面用透明胶把1号与3号、5号与7号、2号与4号、6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2)

4.分别将正方体9个接触面,贴上9种不同的颜色(图3),或者在立体魔方的各个面上贴上相应的对称图形(图4、图5。图6)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其中一面用另一色贴上几何图形。如图所示,制作24块。

2.六面图形积木:将小盒子开口处封闭,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各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如图所示,一共制作8块。

四、使用方法:

(一)第一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魔方变变变》

根据提示卡,通过翻弄相应的魔方学具,寻找出躲藏在其中的黑色平面几何图形,并且难度由浅入深:

1.找一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2.找两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最后。通过答案栏进行自检。

(二)第二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拼一拼》

根据提示卡,在24块各种单面图形积木中找出4块图形积木进行相应的图形拼砌,并寻找、统计重叠的平面图形后,进行答案自检。难度分为六级。

(三)第三层次水平:合作操作游戏《图形变花样》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0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给图形涂色

作者:李莎莎 来源: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活动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涂图形》,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椭圆形。

1、整理队伍,放音乐,〈火车钻山洞〉进入教室。

2、师幼问好,谈话:图形宝宝,他们想跟你们交朋友。”教师出示圆形和椭圆形拟人化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椭圆形。并引导幼儿说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有那些物体像圆形?(幼儿回答:轮胎、车轮、方向盘、大西瓜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幼儿回答:嘴巴、芒果、鸡蛋等)

3、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这两个图形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扁扁的一个胖胖的等)

5、教师示范,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幼儿同教师一起操作。

6、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了圆形、和椭圆形,能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吗?”(幼儿在教师得引导下用身体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 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等。

7、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尽量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其他伙伴合作表现。

二、认识半圆形。

1、出示“半圆形宝宝”教具。谈话:“瞧,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呢,它已经等不及了,它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半圆形。)

2、师:孩子们,你们再从自己的小组的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幼儿知道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两个半圆形就是一个圆形。

3、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4、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半圆形。

幼: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5、师:孩子们,图形宝宝光顾着跟你们玩了,忘记回家了,图形妈妈等不及了,你们可以把图形宝宝送回自己的回家吗?

幼: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图形送回家。

三、给圆形涂色。

1、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帮它们也土上漂亮的颜色 吗?

2、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并提出要求:给图形分好类,一种图形涂一种颜色。

3、幼:在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笔涂色区分。

4、幼儿涂色,教师做指导。

四、游戏:有趣的图形

1、师:你们都很能干,给图形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它们可高兴了,他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

幼:幼儿非常愿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行进跑,教师敲小铃,铃声停止,教师出示图形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相应的几何图形那里。游戏反复进行。

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把游戏叫交给其他班的好朋友。【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1篇

2.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图形宝宝、卡纸、胶棒、小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机器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我要奖励一下大家,给大家每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咱们看一下都有什么?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分别将拿到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每种图形能变出什么图形,好吗?

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按你们的想法剪开,只剪一下看看图形有什么变化。

(1)三角形。

幼:三角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边对在一起折,这叫对边折)三角形对边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那小朋友们,谁还知道三角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三角形——变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三角形就可以变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2)正方形。

师:正方形可以变成什么?谁来演示一下?

幼:正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

师:正方形像这样对角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2个长方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对边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长方形了。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梯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梯形。

(3)长方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4)圆形。

圆形——变成了2个半圆形。

3.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沿着剪刀剪得痕迹拼一拼,图形又有什么变化,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图形折一下剪开后,可以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4.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5.观察图形拼图,按顺序数出图片中的图形及数量。

6.播放音乐,幼儿进行创意拼贴画。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能开动脑筋设计制作教具。

活动准备:

1.正方体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纸若干。

2.制作礼盒的平面图形若干、正方体的插片若干。

3.胶水及彩色水笔。

活动过程:

1.分组操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第一组:做礼品盒。用画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图形纸,动手动脑做成礼品盒。

第二组:做数学角教具。“数一数,这块积木有几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这样的正方形的纸,在每张正方形的纸上写1个数字或符号(+、一、×),写好贴在积木的每一个面上,供数学教学游戏用”。

第三组:让积木变漂亮。“这些积木旧了,你们数一数它们有几个什么形状、大小是怎样的面?”“请你选用大小、形状一样的彩色纸,把积木贴起来。”

第四组:插积木。用插片插出一个正方体。2.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1)“礼品盒是什么形状的?数数看,它有几个面,大小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2)“你们给数学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个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面?每个面有几个数字?”“用你们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给小朋友出一道算术题好吗?”

(3)“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数数看,一块积木用了几张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纸贴好的?你们把积木摞在一起吧。”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3篇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通过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 使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过程, 使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 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由此可见, 新课标理念强调, 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感知和操作能力培养, 要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让他们在感知和操作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 笔者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对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教学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也是难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利用教具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刚开始讲授立体几何时, 就应当充分利用教具。人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 学生在没有接触立体几何之前, 没有建立起空间概念, 因此先用具体形象的教具, 使其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非常必要。开始的时候, 可以利用模型或几根木棒及讲台桌面进行演示, 或利用教室内有关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讲解, 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模型等教具发挥实物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真实感、立体感较强的优势, 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 初步培养其空间感。

例如, 当我把模型放上讲台时, 学生认出模型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我指出:“这些几何体在小学时大家就已经学过, 现在学习立体几何就是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几何体的性质。”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立体几何并不陌生。再如, 对于“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两个平面相交有几条交线?”用教具演示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当问:“几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回答:“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两个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时我用两根指头试图将一块硬纸板顶起, 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位置总不能成功, 引得学生一阵哄笑, 不少学生也拿出作业本做试验。最后, 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得出结论:不共线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

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新课标指出, 教师教学还应让学生经历操作确认的过程。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独自一人演示, 有的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演示, 有的演示用了一大堆教具。但这些演示学生只能直观感受, 不能动手操作, 直观形象仍停留在形式, 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障碍。所以, 应使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亲身来体会、来感受数学, 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 对图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有限而必要的论证训练, 理解证明的意义, 体会证明的思想, 获得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论证意识。这样做才完全符合认识论证过程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

传统的几何教学较重视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 却忽略了对几何体的操作确认这个过程, 这使幼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纯粹的论证及枯燥的计算不仅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掌握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应该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从实际操作中认识几何体, 同时也学习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相关性质, 并从中体会到立体几何并不难学, 增强应用的意识。学生通过活动参与, 对操作与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懂得了自我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前几届学生自制的各种模型。那些自制的纸质模型颜色五彩缤纷、形状新颖、做工精致。学生看了这些精美的并留有制作者姓名和制作时间的模型后, 赞叹不已, 并且跃跃欲试。我在学生看完后, 及时讲解了这些模型的具体性质和制作方法, 指导学生课后制作了许多常用的几何模型 (正三棱锥、正方体、正八面体等) 。有些学生不满足于制作这些简单的几何体, 他们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 试着制作一些复杂的几何体组合模型, 如房屋、家具、游乐设施等等。通过这些模型的制作, 学生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 更掌握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 经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 了解了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和技能, 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到数学活动成功的愉悦。

三在教学中加强现实生活与立体几何的整合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立体几何内容严谨、抽象、枯燥、单一。立体几何内容过分抽象并且过分强调演绎推理, 学生缺少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 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受到限制, 导致学生害怕几何、厌恶几何, 对几何乃至整个数学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

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学习者处在学习对象的包围之中, 只要注意观察, 周围到处是丰富的几何素材和鲜活的例子。生活中处处都有各式各样的立体几何图形, 特别作为幼师学生, 在毕业工作后幼儿园中的各种建筑和游乐器具等都是几何体。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 教室的空间就是一个绝好的教具, 在学习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时, 可以让学生先找出两个元素之间平行、垂直、相交的例子以及它们的夹角。又如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定理“平面内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相互垂直,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改成“如果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和另外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垂直, 则这两个二面角相等或互补”是否成立?在黑板上画图解释这一问题效果很差, 但是学生发现教室的门与墙壁构成的二面角和地板与教室隔墙构成的二面角恰能构成符合题意的两个二面角, 由于门可以开合而保持这种垂直关系, 也就是其中一个二面角可以是任意角, 因此第二个命题是错误的。在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时, 生活中的实例更是举不胜举, 如灯塔、金字塔、擂台、杯子等等, 借助生活中的数学工具弥补了常规媒体的不足也启发同学们主动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走进生活, 观察身边的事物, 做到“教、学、做合一”。因而, 立体几何的教学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立体几何和理解立体几何, 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 立体几何的教学只有结合生活实际, 不断地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联系身边的事物,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立体几何问题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使立体几何变得不再难教难学, 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立体几何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本文在新课标指导下,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以认知的基本逻辑性为出发点,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注重学生的“看”“做”“想”, 对立体几何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并愿意自主的学习和探索立体几何知识,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等幼师,立体几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大班几何图形 第14篇

一、创设相关环境,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在活动教室内,幼儿易于观察、取放的地方,放置用易拉罐、电光纸等材料制作的可爱的图形娃娃。当幼儿发现,并对它们产生兴趣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区分娃娃头上所粘的图形,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像什么。幼儿争先恐后:“老师,这个像太阳”“这个像小旗”“这个像手绢”……紧接着,依据多数幼儿的提议,这些图形的名字便产生了:像太阳,像苹果的图形是圆圆的,叫“圆形”;像小旗的图形有3个角、3条边,叫“三角形”;像手绢的图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4条一样长的边,叫“正方形”;像桌子的图形也有一样大的4个角,4条边中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叫“长方形”……然后,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哪些物品是这几种形状。幼儿通过看看、说说、找找,对几种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设计游戏性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主动学习。如:游戏活动——铺路。教师请一名幼儿做情境表演,扮演小鸡从房屋走出,走过“土坑”(用硬纸板镂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时不小心摔倒,让幼儿观察后找出小动物摔倒的原因——“地上有坑”。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小动物把“坑”填平。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土坑”的形状,“彩色石块”(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的形状,启发幼儿思考这些“彩色石块”填在哪个“坑”里合适。并组织幼儿齐心协力把“彩色石块”嵌入相应的“坑”中。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小动物”的精彩表演,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另外,引导幼儿参与《图形找家》《送饼干》等游戏,练习给图形分类。这类以游戏贯穿始终的活动,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

三、引导幼儿参与多种操作性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在“分割”活动中感知图形的转换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小小魔术师”的竞赛活动,启发幼儿将一个图形“变”成几个图形。幼儿在有趣的“分割”活动中,演示出许多不同“变”法。如:有的幼儿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了两个长方形后,又“变”成8个三角形;有的幼儿将一个长方形“变”成两个梯形;还有的幼儿将一个梯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2、在“拼合”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引导幼儿发现认知区中大小、形状不同的彩色图形卡片,鼓励幼儿拼拼看,幼儿拿起图形卡片拼摆着、思考着。时而紧锁双眉,时而又面露微笑。一会儿,座座漂亮的房子、颗颗挺拔的小树,朵朵鲜艳的花儿出现在幼儿面前。

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和有趣的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

上一篇: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下一篇:致幼儿园家长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