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2024-08-18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精选8篇)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第1篇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砼拌和站:

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五天内日平均气温<+5℃)的要求,结合目前天气情况,已经进入冬季施工季节,现将冬季施工各项要求及规定对砼拌和站进行交底,具体措施如下:

1、拌和设备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满足混凝土出机最低不低于10℃温度的要求。原材料加热措施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以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运至施工现场入模温度不低于5℃。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原材料加热后搅拌顺序调整为:骨料水胶凝材料。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同时,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受冻。

请混凝土拌和站立即按照此技术交底进行相关调整及施工!

中铁四局昌九经理部五项目队试验室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第2篇

冬季进行施工,主要应做好防风、防火、防滑、防煤气中毒的工作。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各工号设置专职安全员并持证上岗,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和奖罚制度。

2、针对本工程特点要求分工程部位、分工种制定出安全管理措施。

3、认真做好“三宝”利用和“四口”防护,各类机械设备要专人操作、持证上岗。

4、基坑应做好支撑、围挡等工作,防止塌方及坠物伤人;主体施工制定出高空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和保护措施,制定出安全用电、吊装安全操作的措施等。

5、凡参加冬期施工工作的人员,都应进行安全教育,并要考试。

6、安装的取暖炉,必须符合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7、脚手架等各种架子,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以及与建筑物的拉接。

8、五级以上大风或大雪,应停止高空作业和吊装作业。

9、搞好防滑措施。斜道上的防滑条损坏的要及时补修。对斜道、通行道、爬梯等作业面上的霜冻、冰块、积雪要及时派专人清除后再上人工作。

10、禁在现场吸烟,加强用火申请和管理,遵守消防规定,防止火灾发生。

11、现场的脚手架、安全网,暂设电气工程等安全防护,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施工人员认真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交底 第3篇

1、在基础平面或楼面需砌筑加气混凝土砌体墙部位处应对基层清理找平, 并弹出墙体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口位置。在底皮砌块高度不规则时可采用水泥砖或素砼和特制规格的砌块砌筑;

2、在砌筑第一皮砌块前, 就按设计排块的要求进行试摆, 试摆后在砌筑第一皮砌块前, 应先用水润湿基面, 再用M7.5普通砂浆铺砌, 砌块的垂直灰缝应披刮粘结剂, 并注意校正砌块的水平和垂直度, 待第一皮砌块的水平灰缝的砌筑砂浆初凝后方可进行上皮砌块的砌筑。常温下, 砌块的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内;

3、对于所需的非规格尺寸砌块应采用手提式电锯或相应的机械设备进行切割成规则长方体, 严禁刀劈斧砍;

4、砌筑施工时, 在每皮砌块砌筑前, 要用毛刷清理砌块表面浮砂 (尘) , 处理干净后再铺水平、垂直灰缝处的粘结剂;

5、砌筑施工时, 水平面必须单面挂线施工, 每皮砌块砌筑时, 应注意校正水平、垂直位置, 并做到上下皮砌块错缝搭接、表面平整、水平灰缝基本平直, 垂直度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表面平整度偏差控制在7mm之内, 门窗洞口高、宽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控制在10mm之内。上下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块的1/3, 竖向通缝不应大于两皮;

6、承重砌块内外墙要同时砌筑,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也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的而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 应砌成斜槎, 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接槎时, 应清理槎口, 再铺贴粘结材料接砌;

7、在采用粘结剂砌筑时, 应用专用勺将粘结剂均匀地施铺在下皮砌块表面, 垂直灰缝可先铺贴在砌块端面, 上墙后用橡皮锤轻击砌块, 橡皮锤的敲击应先从砌块的顶部向里敲, 然后再水平方向压实, 使粘结剂能从灰缝中溢出, 灰缝不得有空隙, 饱满度不低于80%, 并及时将溢出的粘结剂清除干净, 做到随砌随勒;

8、砌筑墙面应平整干净、灰缝处无溢出砂浆或粘结剂。其水平灰缝厚度应小于或等于4mm;

9、在构造柱处施工时,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马牙槎应先退后进 (退60mm) , 同时在砌体顶部处如果根据排砖是进时, 也应砌成退砌马牙槎, 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过300mm, 施工前应进行排砖, 如果排砖后马牙槎的尺寸与规定不符时, 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00mm, 但不应超过二处, 拉结筋应采用2Ф6.0钢筋, 伸入墙体内长度及间距应符合相应规定,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凹入10mm;

10、在构造柱立模前, 应将马牙槎与混凝土交接面上的灰屑用毛刷清理干净后再立模, 浇捣前要检查是否已清理干净, 并适当浇水湿润

11、砌上墙的砌块不应任意移动或撞击, 不得用敲打的方法来校正墙面, 如有不平整, 应用钢齿磨砂板磨平, 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对于有很大偏差值的墙体, 应拆除重新进行铺浆砌筑;

12、墙体水平配筋 (包括构造柱拉结筋) 时应预先在砌块的水平灰缝面开设通长的凹槽 (槽宽、深度比钢筋大10mm) , 置入钢筋后, 应用粘结剂填实至槽口的上口平;

13、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柱 (墙) 交接处, 应在柱 (墙) 内预留拉结钢筋进行拉结或L型铁件连接。当采用拉结筋时, 应每隔500mm或每隔两皮砌块设一道2Ф6.0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伸入墙内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1000mm,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 应沿墙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置不少于2Ф6.0钢筋、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伸入墙内应大于或等于600mm;

14、砌块墙顶面与钢筋混凝土梁 (板) 底面间应留10~25mm的空隙, 空隙内的填充物宜在墙体砌筑完成7d后进行, 在墙顶每一砌块中间部位两侧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楔紧固定, 再在木楔两侧用水泥砂浆嵌严;

15、砌体在砌筑时, 严禁在外墙和有防渗要求砌体中留设脚手眼;

16、墙体修补及空洞堵塞宜用同质材料或专用材料修补, 可用同质材料经切割成的规则砌块填堵。

浅谈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第4篇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招投标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混凝土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方案(措施)的制定,必须以确保施工质量及生产安全为前提,应具备以下内容:冬季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季施工人员培训计划;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季安全生产的要点。

2.生产准备

根据制定的进度计划安排好施工任务及现场准备工作。如现场供水管道的保温防冻,搅拌机棚的保温,场地的整平及临时道路的设置,装修工程的门窗洞口封闭及保温。

3.资源准备

根据制定的计划,组织好外加剂材料、保温材料、施工仪表(测温剂)、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的准备工作。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

4.人员教育培训准备

冬季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国家和地方有关冬季施工规范、标准、规定;有关冬季施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同时,进行冬季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二、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冰)。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为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体变化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长9%,同时产生约2500千克每平方厘米的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降到强度。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

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临界强度,各国规定取值不等,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也不得低于35千克每平方厘米。

三、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

1.原材料加热、保温

(1)砂石骨料的温度保持在0℃以上。当加热水不能满足拌合温度时,可再将骨料均匀加热。

(2)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此时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进行搅拌均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

(3)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4)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以在使用前转运入暖棚内预热。

2.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4)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得低于2℃。

(5)重点工程或上部结构要连续施工的工程,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预期所要达到的强度。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pa。

(7)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3.混凝土浇筑

墩身施工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浇筑。施工前根据墩柱尺寸算出钢模板外围面积,用脚手架将墩柱围起来,用养护罩将模板连同脚手架一起罩住,要求脚手架与模板的距离以不影响施工操作为宜。混凝土施工选在气温较高时进行,在拌合站及施工现场均配有足量温度计并做好温度测量记录,以便随时调整拌合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干净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加热至正温。混凝土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机械捣固。

4.混凝土拆模

冬期混凝土拆模时间应以同样试件的试验结果确定。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证明,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自然温度之差不能超过10℃,对已拆模的混凝土,应覆盖黑心棉或毛毯进行养护。采用暖棚法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5.混凝土养护

(1)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2)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3)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钢模表面可先挂草棉,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4)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覆盖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一二层或三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其保温层厚度,材质应根据计算确定。

(5)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四、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的安全和防火

(1)冬季施工时,要采取防滑措施。

(2)施工现场及临时工棚内严禁用明火取暖,应订出具体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3)电气设备,开关箱应有防护罩,通电导线要整理架空,电线包布应进行全面检查,务必保持良好的绝缘效果。

(4)脚手架,脚手板有冰雪积留时,施工前应清除干净,有坡度的跳板应钉防滑条和铺草包,并随时检查架体有无松动及下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5)打夯机,磨石子机等震动机械,以及经常移动的机具导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拉,不得浸放水中,应架空绝缘良好。

(6)工地临时水管应埋入土中或用草包等保温材料包扎,外抹纸筋。水箱存水,下班前应放尽。

(7)草包,草帘等保温材料不得堆放在露天,以免受潮失去保温效果。

(8)现场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应有专人保管,妥善安置。明火作业应实行动火证审批制度,并配置必要的安全防火用品。

五、结语

混凝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第5篇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拦河坝为碾压砼重力坝,坝顶长177.5m,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其中位于中部的溢流坝段长107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35.5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35m。最大坝高69m,坝顶高程357.00m,建基面置于弱风化基岩上,最低高程288.00m。坝底最大宽度66.43m。坝顶宽7m,上游坝面铅直,非溢流坝在下游坝面在353.00m高程以上铅直,在353.0m以下坡比1:0.8。

河床溢流坝段总长107m,为开敞式溢流表孔。堰顶高程为343.00m,堰顶设有8墩7孔泄洪闸,闸孔净宽12m,中墩厚3.0m,边墩厚2.5m,工作闸门采用弧形闸门,检修闸门采用平面叠梁钢闸门,末端接反弧挑流消能。

大坝砼主要工程量:碾压混凝土230000m3、常态混凝土42600m3、钢筋制安1500t。

2、混凝土施工布置及规划

2.1施工布置

(1)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用电结合总布置方案,从左岸山坡平台上布置的变压站(1座500KVA变压器,1座800KVA变压器)引线至各工作面,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2)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从左岸布置的生产水池接管至各工作面。

该生产水池布置在左岸上坝公路380m高程,采用钢结构水池、容量150m3,水源利用上游山泉水接引至蓄水池,满足大坝施工用水。

(3)施工道路。①混凝土施工道路:本工程混凝土施工道路主要利用开挖阶段的下基坑道路和上坝公路完成坝体砼和所需材料运输任务。308m以下坝体砼利用下基坑道路运输入仓,道路随坝体砼浇筑上升而逐层加高。308m~320m间坝体砼运输道路利用现有左侧进库区道路逐层加高而形成砼运输道路。320m以上坝体砼利用上坝公路运输至左坝肩,然后由溜管入仓。②砂石料运输道路:按招标文件,本工程采料区主要为上游围堰和大坝间的河床段,砂石料毛料运输道

路为施工总布置中所示的2#道路。即在大坝砼浇筑至308m高程之前可利用左坝肩308m高程4.6m宽的马道连接大坝上下游道路,并确保该道路畅通。在大坝砼浇筑至308m~320m间,可利用2#、3#坝段交替施工预留交通缺口,确保砂石料运输道路畅通。进入2014年汛期,该交通缺口封堵,进库区采集砂石料施工道路需业主另行指定。2.2施工总体规划

大坝工程按设计共分为8个坝段,依次从左到右编号为1#~8#坝段。为满足2014年防洪度汛目标的实现,计划2014年1月初浇筑第一块碾压砼,2014年5月25日,大坝必须浇筑到315m高程并预留右岸缺口(坝右0+30.25m以右,6#~8#坝段),坝右0+30.25m以左(1#~5#坝段)坝体继续施工,一期渡汛目标实现。

2013年10月底,坝右0+30.25m以左坝体(1#~5#坝段)上升到338.0m。2013年11月安排右岸预留缺口的砼浇筑。2013年12月底,大坝整体浇筑到357m坝顶高程。

3、常态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常态混凝土主要有:坝基垫层、预制廊道、溢流面、闸墩和导墙,以及坝顶梁板柱结构等,混凝土量约4.2万m3。

3.1施工方法

3.1.1仓面清理

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基础面上的杂物、泥土、污油及松动岩石,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并排干积水。对施工缝及预制廊道外表处面人工进行凿毛处理,用高压水对缝面上所有浮浆、松散物冲洗干净,并保持施工缝面湿润。

3.1.2测量放线

基岩面处理合格后,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钢筋绑扎和模板边线,并做好标记。

3.1.3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制安约1500t。钢筋主要堆放于钢筋加工厂,钢筋在加工厂配料加工完后,然后采用平台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主要包括:钢筋安装、钢筋的检查和验收、钢筋的校正。

3.1.4模板工程

基础、闸墩、牛腿、梁、板等结构模板:主要采用标准钢模板P6015型,配以少量P3015、P2015及阴、阳角模及转角模,局部采用木模板。

溢流面主要采用标准钢模板,对局部弧度较大的部位定制钢模板。

本工程主要包括:模板的选用、模板安装、垫层模板安装、闸墩及胸墙模板安装、溢流面模板安装、模板拆除。

3.1.5混凝土施工

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分层分块、混凝土运输入仓方式、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异种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4、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碾压混凝土分有C9020二级配、C9010三级配混凝土,C9020二级配主要在坝体上下游面1m范围,其余坝体主要为C9010三级配混凝土。总量约有23万m3。

4.1混凝土施工浇筑分层分块

在碾压混凝土坝段,除坝基常态混凝土、坝体约束区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为

1.5m外,其余分层厚度均为3m。▽338m(溢流面底部碾压砼高程)以下每一升层为通仓浇筑,遇结构缝按设计处理。▽338m~▽353m高程,1#、2#坝段为一个仓面,7#、8#坝段为一个仓面。

4.2混凝土浇筑运输布置

(1)▽320.0m以下填筑临时道路,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

(2)▽320.0m以上混凝土利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左岸上坝公路,然后采用边坡悬挂溜管入仓,仓面内利用自卸汽车转运混凝土至浇筑部位。

(3)▽338.0m以上右坝段碾压混凝土:该部位碾压砼因无道路而无法碾压施工,故建议业主协调设计将右坝段(7#、8#坝段)碾压砼变更为常态砼。

4.3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

主要包括:基础处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养护。下面主要介绍基础处理、混凝土工程和混凝土养护三方面。

4.3.1基础处理

基础面上的杂物、泥土、油污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排干积水,混凝土施工缝面采用冲毛机冲毛。

4.3.2混凝土工程

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卸料与平仓、混凝土碾压、施工缝面处理、分缝处理。下面主要介绍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卸料与平仓、混凝土碾压、施工缝面处理、分缝处理五个方面。

(1)砼运输

碾压砼由拌和楼拌制好后,由自卸汽车由从拌和楼运输至工作面。在离仓面30~50m距离处设置洗车槽,有足够脱水距离,以免汽车轮胎将泥巴等渣物带进入仓面。(2)混凝土卸料与平仓

根据仓面大小,采用平层通仓及斜层铺料法浇筑:通仓面积在2500m2以内采用平层通仓浇筑;通仓面积在2500m2以上,采用斜层铺料法,斜层坡比为1:10~1:15。

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卸料时,采用退铺法依次卸料,铺筑方向与坝轴线平行。

卸料高度控制小于1.5m。严禁不合格碾压混凝土进入仓内,已进仓的不合格料挖除处理或采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方法处理后方可继续铺筑。

碾压混凝土采用大仓面薄层连续铺筑,铺筑厚度由混凝土拌和及碾压能力、温度控制要求、坝体分块尺寸和细部结构等因素确定,铺筑厚度控制在35~38cm左右范围内。平仓采用串联叠压式作业,每层起始端第一车卸料位置,距模板边

1.0m,距边坡基岩6m。卸2~3车料后,平仓机将拌合物摊铺成薄层斜坡面作为条带始端,然后逐层叠加至平仓厚度,条带始端在平仓过程中保持为缓坡斜坡面。

混凝土拌合物卸到条带始端斜坡面中部,严禁将混凝土卸到未铺砂浆的部位。卸料堆边缘与模板距离不小于1.0m,与模板接触带、止水片附近采用人工铺料,集中骨料人工分散处理。卸料平仓严格控制各级配混凝土分界线,汽车卸料后料堆周边大骨料由人工分散到料堆上,未处理的料堆附近不准卸料。平仓时出现在条带两侧集中的骨料,由人工分散于条带上。

平仓采用平仓机,做到随卸料随平仓,平仓时铲刀从料堆一侧浅插推料,依次将料堆摊平,以减少骨料分离,并做到浅推少刮,快提刀,边缘死角辅以人工铺料。平仓机平仓时扰动料堆,以分散底部集中的骨料。平仓依据模板上画出的分层线进行摊铺,做到条带平整厚度均匀,平仓后碾压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凹坑。

(3)混凝土碾压

摊铺好的砼要及时进行碾压,碾压方向平行于坝轴线,两岸与基岩接触带局部采用横向碾压。碾压遍数为碾压试验确定的最佳碾压遍数(静碾2遍+振动8遍+静碾2遍)。

碾压作业时条带清楚,走偏误差控制在20cm范围内,两条碾压条带间因作业形成的高差,采用无振慢速碾压2遍作压平处理。每次碾压作业开始,对局部粗骨料集中的片区,人工将边角分离骨料掺入仓内,小型反铲挖掘机进行铺摊,以消除局部骨料集中和架空。

连续上升铺筑的混凝土,层间允许间隔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夏天控制在6h内,冬天控制在8h内,混凝土拌和物从拌和到碾压完毕历时不得超过2h,混凝土拌和物从摊铺到开始碾压的历时不得超过30min。不允许入仓或平仓后的碾压混凝土拌合物长时间暴露,以免VC值的损失。碾压混凝土的层间允许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内。碾压作业若高温条件下施工,尤

其是中午日照强时,仓面采用喷雾器朝天喷雾对仓内混凝土降温保湿。碾压完成,要求上下层骨料相互嵌入,骨料粘接牢固,层间结合良好,形成整体。

对于孔口周边、埋件周围以及边角部位振动碾碾压不到的位置采用人工铺摊混凝土,浇筑变态混凝土。

浇筑碾压混凝土时必须严把质量关,浇筑过程中防止骨料分离,铺摊时对于骨料分离的砼,人工及时将分离骨料铲至未分离骨料中或铲除出仓面。对于已经浇筑的碾压混凝土出现弹簧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泌水应该及时处理:出现弹簧现象的碾压砼采用挖除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换填后必须碾压密实;未压实的部位进行补压至合格为止;浇筑砼时,对于出现泌水现象,首先要及时排除,然后实验室须根据现场情况调整vc值。

(4)施工缝面处理

所有施工缝均采用高压冲毛机冲毛、边角部位、立面采用人工打毛,开仓前层面的积碴杂物用清水冲洗干净,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开仓浇筑。

层面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必须进行冲毛处理。混凝土卸料前,间歇层面均匀铺2cm~2.5cm厚砂浆,为确保砂浆摊铺均匀,砂浆稠度宜控制在140s~180s,砂浆强度比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砂浆摊铺后及时覆盖混凝土,在砂浆初凝前,其上摊铺碾压混凝土须碾压完成。层间允许间隔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夏天控制在6h内,冬天控制在8h内,混凝土初凝时间由实验室进行调整。

(5)分缝处理

为了施工方便,仓面整体大面积浇筑。根据设计图纸,左、右岸挡水坝段有设横向结构缝要求,在每一层砼铺摊碾压完毕后,采用切缝机按照要求切缝,彩条布嵌缝。每浇筑一层均按要求进行切缝,切缝前,要进行放样拉线,确保切缝按图纸施工成一条直线。

4.3.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18小时,开始覆盖洒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为14天,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28天以上;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缝则应养护到浇筑上层混凝土为止。

5、变态混凝土施工

大坝变态混凝土分布在碾压混凝土坝段上、下游模板边1m范围;廊道周围混凝土为变态混凝土;以及振动碾碾压不到的地方。

5.1制浆机布置

在▽320m高程以下,大坝混凝土能够直接入仓,该工程段变态混凝土工程量比较大,若按现场加浆的施工方法,加浆工作量过大,并且加浆均匀性很难保证。故在▽320.m高程以下汽车运输直接入仓的部位采用拌和楼直接拌制变态混凝土。对于不能直接进仓的变态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制灰浆,现场加浆。根据现场浇筑强度进行制浆,灰浆机布置在左岸坝头,采用φ100软管输送至仓面。

5.2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变态混凝土随着碾压混凝土浇筑逐层施工,变态混凝土采用沟槽法加浆的方式,在已经摊铺好的碾压混凝土上,人工采用钉耙将碾压混凝土掏出沟槽,然后将灰浆均匀地掺入沟槽内。

注浆完成任务后,立即用φ80型高频振捣器插入振捣,振捣器插入深度大于50cm,以保证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确保层间结合质量。高频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不超过75cm,振捣器应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避免漏振。

振捣时间以振捣后混凝土表面完全泛浆为准,一般不应小于15秒,振捣器应缓慢拔出变态混凝土,拔出时混凝土表面不得留有孔洞。

混凝土、钢筋、模板施工技术交底 第6篇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1、混凝土搅拌要求

搅拌混凝土之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到净,使拌筒充分湿润。搅拌第一盘时,要考虑到壁筒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

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尽之前不得在投入拌和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每盘的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50秒

2、混凝土的浇注

浇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必须小于180分钟且应尽量缩短并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搅拌好后应立即浇注入模。在浇注过程中发现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处理。

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在竖向结构浇注高度不得大于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下料。

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之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的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注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应在已浇注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混凝土在浇注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注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注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得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继续浇注,防止接缝处产生裂缝。

梁和板应同时浇注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以单独浇注,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3、振捣要求

振动器应遵循“快插慢拔”,混凝土分层灌注时,每层厚度不得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动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的施工缝,且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每一点的振捣时间应控制在20~30秒,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4、混凝土养护

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对于一般塑性混凝土应在浇注完后10~12小时内,对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注后1~2小时内,即用麻袋、芦席、草帘、锯末或砂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浇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盖,加强养护工作,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5、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模板拆卸日期应按结构特点和混凝土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不承重墙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除。

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板和拱,结构跨径小于2米时,要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方可拆除;结构跨径2~8米时需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结构跨径大于8米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梁的结构跨径不大于

8米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当结构跨径大于8米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悬臂梁(板)结构跨径不大于2米时混凝土的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当结构跨径大于2米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

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才可拆除。

当梁部结构的混凝土拆模时,梁体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0C。

当拆除临时埋设在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混凝土不得受损。

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容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附件2

钢筋施工技术交底

1、钢筋常规

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品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地需对运进的钢筋进行检验,作为本批钢筋的依据。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作化学成分分析。

热处理的钢筋不得不得用作焊接和点焊钢筋,钢筋的牌号、级别、强度等级、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需要代换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

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钢筋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装卸时不得从高处抛掷,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架空堆在仓库内,并分类立标牌。

2、钢筋检验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2根,在其上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作拉伸和冷弯试验。

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2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不合格。

3、钢筋加工

钢筋在加工弯制之前应调直,并需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凝浆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由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当利用冷啦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大于2%;Ⅱ级、Ⅲ级钢筋不得大于1%。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

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受拉热轧带肋(月牙肋、等高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5d。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12倍(带肋钢筋)。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斜弯钩);弯钩的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由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宜在常温下加工,不宜加热(梁体横隔板锚固钢筋党采用Ⅱ级钢筋时,应采用热弯工艺)。弯制钢筋应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以次完成。

4、钢筋接头

热轧钢筋的接头,因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韩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以承载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1mm带肋钢筋,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

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采用焊接接头。

仅在无条件实施焊接进行条件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在钢筋密裂的结构内,当钢筋的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搭接接头的配置,在任何截面内部应与邻近的钢筋保持适当的距离。并要符合第10、11条在跨度大于10米的梁不得使用搭接接头。

从事焊接的工人必须取得符合国家现行的从业资格。

冬季钢筋的闪光对接焊应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得低于00C。钢筋在应提前运入车间,焊接完毕后的钢筋应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在困难条件下,对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为主的钢筋,闪光对接的环境气温可适当降低,最低不得低于100C。冬季电弧焊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焊接好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采用闪光焊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的外观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焊。

每个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现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0。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在同条件下的(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

热轧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绑条电弧焊接时,除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搭接接头钢筋的长度、绑条长度和焊接的总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绑条电弧焊的绑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不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作绑条,且被焊钢筋与绑条均为Ⅰ级时,当两绑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被焊钢筋的0.8d,当被焊钢筋与绑条钢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两绑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d。绑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7d,并不得小于8mm

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Ⅰ)或5倍(Ⅱ)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0.35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0.5d,并不得小于6mm

在工地施行电弧焊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但在脚手架上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

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钢筋。绑条与被焊钢筋间应采用4点固定,搭接焊时,应采用2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绑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应弧应在钢板上进行。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容深,主焊缝与定位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采用电弧搭接焊、绑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符合以下规定:

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音。

电弧焊接接头的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奇缺线应在误差范围内。

采用电弧搭接焊、绑条焊的接头,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取样进行拉伸试验,并符合以下规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3个试件作拉伸试验。

3个钢筋接头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3个接头试件均应断于焊缝之外,至少有2个试件成延性断裂。

不同钢厂生产的不同批号、不同外形的钢筋相互之间或与预埋件焊接时,应预先进行焊接试验,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钢筋帮扎接头应符合以下规定:

受拉区的Ⅰ级光圆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弯钩,Ⅱ级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岁的直角弯钩。帮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钩端部切线算起)应符合规定,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应采用铁丝帮扎结实。

钢筋帮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序号

钢筋级别

受拉区

受压区

Ⅰ级钢筋

30d

20d

Ⅱ级钢筋

35d

25d

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纵向钢筋末可不作弯钩,但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最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

电弧焊接的接头可不受限制,但也应该错开。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当施工中分不清受压与受压区时应符合受拉区的规定。

5、钢筋安装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立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从钢筋的外侧道混凝土表面的净局)不应小于30mm,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会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应增加。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架,在运输、安装和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的交叉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除设计有要求外,梁、柱等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处应以铁丝绑扎;梁柱等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当柱中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时,角部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版成450角其余钢筋应与模版成900角使用内部振动器浇筑小截面混凝土柱时,弯钩与模版的角度不得小于150

柱中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柱内弯曲。柱中箍筋的接头应设在于柱的角部主筋的相交处,并应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主筋上起弧。

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附件3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

1、模板的常规要求

模板(含支架、拱架)应优先采用钢材制作,也可因地制宜,经过试验鉴定,选用其他材料制作。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3)接缝不漏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

(4)能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

(5)模板与脚手架之间不宜相互连接

(6)模板和混凝土相互接触的表面应涂刷脱模剂。刚模板用的脱模剂应同时具有防锈作用,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2、模板制作和安装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模板上的重要拉杆宜用螺纹钢杆并配以垫圈,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杆宜用端部可拆卸的钢丝杆。

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宜用垫块支撑两侧模板,临时性木支撑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时撤除。

当设计有要求或施工要求时,可在模板的腢角部位架设边宽为25~50mm的三角棱条。

支(拱)架的立面或平面均应安装牢固并能抵抗振动和偶然撞击,支(拱)架的立柱,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

隧道衬砌施工中,拱架、墙架的间距应根据衬砌地段为岩情况、拱圈跨度和衬砌重力确定。

(1)使用木材制作之支(拱)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承受弯曲力矩或横纹受压的杆件,不应采用木材制作,并应减少杆件件连接数目。长杆件应减少连接接头。压力杆纵向连接应采用对接法,并扣以硬木或钢制的夹板,搭接法仅可用于次要杆件的连接。两相邻立柱的连接接头应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2)木构件节点的连接可采用接榫的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支架节点出宜使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夹紧。当杆件截面按节点处承压面积已确定时,宜使用钢或硬木制的承托垫板;在木材承受剪力处,不宜设置齿状连接,当需要采用齿状连接时,其结合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应考虑木材干燥时开裂的可能性;扒锯钉仅可作为临时连接或不计算受力的加固连接件。

(3)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安置与可靠的基底上并符合以下规定:

在一般地基(特别在湿陷性黄土)上可直接按设支架时应由防、排水措施;在冻胀性土的地基上,应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土冻融时还保持原来的位置

(4)支(拱)架预留施工拱度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支(拱)架承受全部荷载的弹性变形;加载后由于构件接头挤压产生的非弹性变形挤压值,每个连接处的挤压值可为:木材与木材间为1~3mm,木材与钢材间为1~2mm;结构由于恒载或静活载影响所产生的挠度,对于长跨度拱梁,还应计算拱趾承载后在水平方向移动而产生的附加挠度;由于支撑基础下沉而产生非弹性变形。

(5)支(拱)架宜设置在千斤顶、木楔、木马、砂桶或其他便于松动支撑的支撑构件的支垫,并符合下列要求:

木楔宜使用刨光的硬木,其倾斜度不宜大于1:2,两楔接触面的压力不宜大于2MPa;木马应使用质地良好的无节松木制成。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

工程名称及项目

混凝土、钢筋、模板施工技术交底

本交底一式四份,分发以下人员执行:

F-

WSCLZ

-05-01

(技术自留)

F-

WSCLZ

-05-02

F-

WSCLZ

-05-03

F-

WSCLZ

-05-04

内容:

1、混凝土的搅拌、浇注、振捣、养护、拆模等工序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进行操作,具体做法见附件1;

2、钢筋的检验、加工、接头连接方式处理以及钢筋的安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其具体做法见附件2;

3、模板的制作和安装也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其具体做法见附件3。

交底单位:XX项目部技术室

接受单位:工班

交底人:

负责实施人:

复核人:

2008年

09月7日

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第7篇

1.使用起重机吊运混凝土,装混凝土的容器结构应完好、坚固。

2.采用泵送混凝土应搅拌均匀,严格控制坍落度。当出现输送管道堵塞时,应在泵机卸载情况下拆管排除堵塞。排除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3.使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必须装设车槽前挡板,装料应低于车槽至少10cm;卸料时应设牢固挡掩,并严禁撒把。

4.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稳定状况,且钢筋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施工设计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擅自变更。

5.使用混凝土泵车时,现场应提供平整、坚实、位置适宜的场地停放泵车,现场有电力架空线时,应设专人监护,保持泵车及其布料杆在作业中的各位置均符合表2-21的要求,作业人员不得站位于布料杆下方。

6.人工现场倒运混凝土时,一次倒运高度不得超过2m;平台倒料口设活动栏杆时,倒料人员不得站在倒料口处;作业平台上应设钢板放置混凝土;作业平台下方严禁有人;倒料完成后,必须立即将活动栏杆复位;混凝土入模应服从振捣人员的指令。

7.浇筑现场必须设专人指挥运输混凝土的车辆;指挥人员必须站在车辆的安全一侧。车辆卸料处必须设牢固的挡掩。

8.高处浇筑混凝土应支搭作业平台,搭设与拆除脚手架应符合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作业平台的脚手板必须铺满、铺稳;上下作业平台必须设安全梯、斜道等攀登设施;作业平台临边必须设防护栏杆;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应随时检查,确认安全。

9.现场电气接线与拆卸必须由电工负责,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具体要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电工值班。

10.使用起重机吊运混凝土,现场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大雨、大雪、大雾、沙尘暴和风力六级(含)以上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吊装。

(2)

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地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起重机作业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经验收确认合格。

(3)

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距离符合安全要求。

(4)

吊运作业必须设信号工指挥。指挥人员必须检查吊索具、环境等状况,确认安全。

(5)

现场配合吊运混凝土的全体作业人员应站位于安全地方,待吊钩和吊斗离就位点距离50cm时方可靠近作业,严禁位于起重机臂下。

(6)

吊运时,吊臂、吊钩运行范围,严禁人员入内;吊运中严禁超载;吊送前应先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吊运作业前应划定作业区,设防护栏和安全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7)

作业前机关人员应了解现场环境、电力和通讯等架空线路、附近建(构)筑物等状况,选择适宜的起重机,并确定对吊装影响范围的架空线、建(构)筑物采取的挪移或保护措施。

(8)

吊运中遇地基沉陷、机体倾斜、吊具损坏或吊装困难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

1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进入模板仓内振捣时,应对缆线加强保护,防止磨损漏电;仓内照明必须使用12V电压。

12.使用龙门架或井架运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制作的架体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架体高度的1.5‰;多次使用的架体不得超过3‰,且不得超过200mm;井架截面内,两对角线长度公差不得超过最大边长的名义尺寸的3‰;导轨接头错位不得大于1.5mm;吊篮导靴与导轨的间隙应为5mm~10mm。

(2)

附墙架的设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其间隔不宜大于9m;附墙架和架体与构筑物之间,均应采用刚性件连接,形成稳定结构,不得连接在脚手架上,严禁使用铅丝绑扎。

(3)

架体应远离现场电力架空线路;需靠近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

(4)

基础应能可靠地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载;架体基础结构应经设计确定;架体地基应高于附近地面,确保不积水。

(5)

安装与拆除前,应根据设备情况和现场环境状况编制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前,现场应设作业区,并设专人值守。

(6)

架体各节点的连接螺栓必须符合孔径要求,严禁扩孔和开孔、漏装或以铅丝代替,螺栓必须紧固。

(7)

提升架宜由有资质的企业生产,具有质量合格证和相关的技术文件。

(8)

地锚结构应根据土质和受力情况,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采用水平式地锚;土质坚硬,地锚受力小于15kN时,可选用桩式地锚。

(9)

安装与拆除架体应采用起重机,宜在白天进行,夜间作业必须设充足的照明;作业时必须设信号工指挥,并应符合起重机安全技术交底具体要求。

(10)

卷扬机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丝绳在卷筒中间位置时,架体底部的导向滑轮应与卷筒轴心垂直,否则应设置辅助导向滑轮,并用地锚、钢丝绳连接牢固。

2)

卷扬机必须与地锚连接牢固,严禁与树木、电杆、建(构)筑物连接。

3)

宜选用可逆式卷扬机;提升高度超过了30m时,不得选用摩擦式卷扬机。

4)

钢丝绳运行时应架起,不得拖地和被水浸泡;穿越道路时,应挖沟槽并设保护措施;严禁在钢丝绳穿行的区域内堆放物料。

5)

卷扬机应安装在平整、坚实的地基上,宜远离作业区,视线应良好;由于条件限制,需安装在作业区内时,卷扬机操作棚的顶部应设防护棚,其结构强度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11)

提升机架体地面进料口的顶部必须设防护棚,其宽度应大于架体外缘;棚体结构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12)

提升机的总电源必须设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电动机的主回路上应同时装设短路、失压、过电流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含对地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运行中必须大于1000Ω/V。

(13)

架体及其提升机安装完成后,必须经检查、试运行、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交付使用。

(14)

使用提升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运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符合提升机的使用要求,严禁超载;

严禁人员攀登、穿越提升机架体和吊篮上下。

2)

使用前和使用中应对架体、附墙架、缆风绳、地锚、安全防护装置、电气设备、信号装置、钢丝绳等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认安全。

3)

提升机运行时,必须设专人指挥,信号不清时不得开机,有人发出警急停车信号时应立即停机;提升高度超过30m时,应配备通讯装置进行上、下联系。

4)

闭合主电源前或作业中突然断电时,必须将所有开关扳回零位,恢复作业前,必须在确认提升机动作正常后,方可使用。

5)

采用摩擦式卷扬机为动力的提升机,吊篮下降时,应在吊篮降至离地面1m~2m处,控制缓慢落地,不得自由落下降至地面。

6)

发现安全防护装置、通讯装置失灵时,必须立即停机。

7)

使用前应制定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制度和检修制度;使用提升机必须配备具有资质的操作工,持证上岗。

8)

作业后,应将吊篮降至地面,各控制开关扳至零位,切断主电源,固锁闸箱。

(15)

提升高度在30m(含)以下,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设置附墙架时,应采用缆风绳稳固架体;缆风绳应选用圆股钢丝绳,并经计算确定,且直径不得小于9.3mm;提升架在20m(含)以下时,缆风绳不得少于1组(4~8根);超过20m时,不得少于2组;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大于60°,其下端必须与地锚牢固连接。

(16)

拆除提升机缆风绳或附墙架前,必须先设临时缆风绳或支撑,确保架体的自由高度得大于两个标准节(一般为8m);拆除龙门架的天梁前,必须先对两个立柱采取稳固措施;作业中,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物件。

(17)

提升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18)

安装架体时必须先将地梁与基础连接牢固。每安装两个标准节(一般不大于8m),必须采取临时支撑或临时缆风绳固定,并进行校正,确认稳固后方可继续安装。

(19)

安装龙门架时,两边立柱必须交替进行,每安装两节,除将单支柱临时固定外,必须将两立柱横向连接一体。

13.用附着式振动器时,模板和振动器的安装应坚固牢靠,经试振动确认合格方可使用。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技术 第8篇

混凝土施工的一般措施都比较熟悉, 除了一些特别要求外, 一般差异不大。但是对于冬季施工, 特别是北方的冬季, 混凝土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强度等各项性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冬季, 混凝土发生最常见最危险的病害就是早期冻伤。混凝土浇注后虽然已经终凝, 但尚未达到一定的硬化程度时发生冻伤统称为早期受冻。无论是一次性受冻还是受到冻融的反复作用, 其结果都会使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是指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 混凝土工程即进入冬季施工。这时候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材料, 设备选择, 施工等方面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2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冻害产生的条件是温度、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状况。因为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材料, 硬化初期的混凝土, 其内部的水饱和度较高,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 毛细管的水开始结冰, 逐渐延伸且开始膨胀, 并产生向内的压力, 当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毛细孔胀破, 产生微裂纹, 导致内在质量劣化。随着裂纹的不断发展, 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对于预养期长的混凝土, 获得初期强度较高, 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 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 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 混凝土冻结前, 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 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

3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

3.1 冬季混凝土施工特点

1) 天气环境不利, 施工条件限制多、要求高, 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2) 质量事故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干的, 大多数在春季才开始暴露出来, 而处理这些事故又有很大的难度, 轻者进行修补, 重者重来, 不仅给工程带来损失, 还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3) 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时间性强。这是由于这一环节准备工作的时间短, 技术要求复杂, 仓促施工, 就会导致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

3.2 冬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 要提前准备和防范, 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工前与当地气象部门签订服务合同, 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 以利于安排施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 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作好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制定的进度计划安排好施工任务及现场准备工作及组织好外加剂材料、保温材料、施工仪表 (测温剂) 、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的准备工作。作好原材料的检验复试及材料的配合比。

3.3 混凝土施工

1) 抗冻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冬季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 必须考虑到混凝土施工工艺、养护措施, 根据气温条件、工程的具体情况, 设计恰当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洁净, 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其它宜冻裂物质。混凝土拌制采取加热水法, 水加热宜采用电热器, 砂加热应放在开盘前进行,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宜储存在暖棚内。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灰比不应大于0.6。混凝土遭受冻害是由于拌和水结冰造成的, 如果混凝土中的含水量较少, 则冻害的严重程度便可降低。2) 混凝土在浇筑前, 应清除钢筋和模板上的冰雪和污垢, 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防止热量散失过多。当采用加热养护时, 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3) 混凝土不宜露天搅拌, 搅拌站应搭设暖棚, 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 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搅拌前, 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常温规定时间延长一半。经加热后的材料投料顺序为:先将水和砂石投入搅拌, 然后加入水泥。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4) 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是热损失的关键阶段,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热损失, 同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运输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风措施, 并尽可能加以保温, 各种运输设备在工作结束时, 必须立即用蒸汽或热水冲洗干净;恢复工作时要首先加热。5) 混凝土的养护。改变常规做法, 晚问浇筑混凝土, 抓紧时间进行现场人工振浆和初抹面两遍, 压砂整平后盖上保温层, 待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时再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和压纹。一定要加厚盖好, 减少空气对流。注意天气变化情况, 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 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 待气温回升后再作业。6) 拆模时, 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 当温度差在10℃以上, 但低于15℃时, 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 如覆盖草袋及彩胶布, 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7) 制定冬季施工防火措施。应组织专门的防火领导小组和夜晚巡查人员, 建立防火责任制和负责制, 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购买防火器材, 确保工地的安全和人身安全。

4 工程实例

宜万铁路DK331+480 1-9.0×5.5m框架小桥 (在湖北省利川市境内) , 共31m长 (5×5.0m+1×6.0m) , 其中有10m长 (2×5.0m) 的框架桥身约320m3C35混凝土安排在冬季施工 (2005年12月16日~2006年1月10日) , 当时利川地区平均气温为-3℃~-5℃, 最低气温为-8℃。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我们将混凝土水灰比由原来的0.54调整为0.49, 按水泥用量的2.5%掺加KD-J D-2型复合早强防冻剂;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 立即用塑料薄膜将该部分框架桥身外部全部包裹严密, 再在其上铺垫2层草垫 (每层厚10cm) , 最后将框架桥两端用彩条布密封, 在其中部放置两个蜂窝煤烤炉烤火养护7天后, 再进行自然养护。同时, 制取两组试件进行同条件养护, 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其强度 (单位:MPa) 分别为41.3、41.8、42.1、41.6、43.0、42.5, 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而同期根据原水灰比0.54在不掺加使用防冻剂情况下制取的两组试件 (用1层草垫铺垫后进行自然养护) , 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其强度 (单位:MPa) 分别为17.1、17.7、16.8、18.2、19.3、18.4, 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 结论

通过工程实例以及取得的成果, 在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对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及入模温度, 使之满足冬季混凝土施工对温度的要求。2) 冬季混凝土的养护, 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和现场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 合理布置测温点, 为科学养护提供依据。3) 在运输和浇筑中, 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加快浇筑速度, 防止热量散失过多, 以便利用混凝土的水化热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加。

摘要: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 由于温度较低, 在凝结和硬化的过程中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的条件特点, 采用相应的措施, 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闫建国.建筑工程的冬季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上一篇:课堂作业反馈的有效性下一篇:提灌站资金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