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2024-09-18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精选9篇)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1篇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亦不容忽视,课堂评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自信心。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们的课堂中,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你真棒!”“好极了!”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但是,这些看似热闹的评价是否真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怎样评价学生呢?到底怎样的课堂评价才是有效的,才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此,我对新课堂评价看法如下:

一、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评价学生

人常说,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他人。师生关系亦是如此,只有和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我们的评价。“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潜能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并且要寻找和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继而放大这些闪光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氛围。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潜能生。遇到他们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嫌这些潜能生发言迟缓,并且嘲笑他们回答错误。这时候,我会说:“他虽然答错了,但他这种勇于举手,不怕失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次他让我们看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到了他的勇敢,我想相信下次我们也会看到他的聪明。”之后,同学不再嘲笑他,当他回答正确时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在这样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潜能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和肯定的喜悦,也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这样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二、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评价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当在课堂上,学生出现坐姿东倒西歪的情况时,我会从中找出一名坐的最端正的学生对大家说:“看,咱们班的某某同学坐的像小松树一样挺拔,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们也想做小松树吗?”这时,学生们就会自发的坐好,而那名同学也会坐的更好。

记得有次学生课堂练习时,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只有一名同学还没有完成,很多同学都嘲笑他是“小乌龟”,这时我对全班同学说:“小乌龟怎么了,只要我们勤勤恳恳,照样能打败小白兔。”这样幽默童趣的评语让这名学生忘记了其他同学刚才的嘲弄,恢复了自信,也让其他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谈笑之间就缓和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近一步。

老师评价学生一定不能模式化,不能先入为主。应把握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学生也要因人而异,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潜能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

三、课堂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实践证明,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1、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激励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视学生的个人差异,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实施纵向评价。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将他们的发言、任务完成等情况,与原有基础相比较,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久而久之,他们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前进的希望,心灵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获得向上的动力,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

2、激励性评价语言要褒贬有度: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如何“夸”?怎么“夸”的好?这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适当的称赞和表扬是必须的,但我们的“夸”要有分寸,要有节制,要有变化。千篇一律的赞词和评语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这样我们的“夸”就会变的廉价而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课堂评价中不要重复使用同样的评语,要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懂得因人、因时、因事而变。如:在学习四边形的分类时,有的同学只用了一种分类方法,而有的同学则用了两种甚至更多的分类方法,我会对学生说:“某某同学想到了大家没有想到的方法,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评语既避免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又能让该生获得了成就感,也能让激励其他学生开动思维,发展学生的潜能。

要处理好“褒”与“贬”的关系,真实性的评价学生。“激励性评价”不是一味的表扬、夸奖和赞美,适度的批评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自己,及时矫正学习航向。但批评既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又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激情,要松弛有度并且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新课程所需要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一)教师可以采用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1、言语评价:言语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因而,教师在进行言语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评价语言要具有审美性。

(2)教师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3)教师评价语言要注重引导,具有导向性。(4)教师评价语言要热情洋溢,具有激励性。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5)教师评价语言要精彩纷呈,具有丰富性。

2、非言语评价: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表情评价:微笑时刻鼓舞着学生,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2)眼神评价:用专注的目光激励学生,使之获得自信、走向成功。当学生答对时,赞许;学生答错时,惋惜。

(3)动作评价:竖大拇指、示范学生举手和招手肯定、模仿学生动作。(4)鼓掌评价:通过大家的掌声让学生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无论是教师的言语评价,是非言语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他评、组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给以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

浅谈新课堂中的评价艺术

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每个同学也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是来自内心的,是主动的,自发的,而且褒贬的尺度把握的非常准确,使得他人容易接受,而且富有实效性。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引领下不断上进,不断超越。

在课堂学习中,我也经常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选出最佳组员;班级各小组之间互评,选出红星小组。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愈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学习过程中,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独具的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需要教师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我们一线教师应该适时的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让我们的评价不再廉价,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从课堂评价中获得鼓舞和启迪从而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4、付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2篇

摘 要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要用好激励评价,慎用否定评价,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堂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新型的课堂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用好激励评价,在鼓励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民间有句谚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便是对语言神秘功能的高度评价。运用好语言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教学境界。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一次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根据课下注释“日晚倦梳头”意思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有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觉得‘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地说:“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晨起来以后,梳洗打扮。”“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笔者趁势引导:“究竟是课本对,还是同学说的对呢?我们分组讨论,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成“日晚”就是日上三竿,有的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来证明,有的从诗中的思想感情出发来证明。讨论结束后,笔者深有感触地说:“是你们让我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此鼓励,能不感动?有人说,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责备都更有力量。固教师应该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坚持捍卫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权利,并鼓励他们自圆其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

2慎用否定评价,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强调激励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在否定时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应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词,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比如,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3注重暗示,用好体态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同样重要,体态语是老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法宝。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巧妙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无声语言,以期产生出“水到而渠成”、“形立而意现”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肩膀的一项内在含义就是承担重量,因此,拍肩膀不但可以传达教师亲近、友好的善意,尤其可以传递一种“老师相信你”的精神力量,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殷切期待,激发学生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在班中,刚开学有很多同学不敢发言,后来,笔者走到他们身边,用轻拍肩膀的方式请他们回答问题,同学们的胆子都渐渐大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响亮了。另外,拍肩膀还能提醒某些思想注意不集中的同学。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可以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

4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多种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评价过程中“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淡化学生之间的竞争,使每个学生都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2)运用绝对评价的同时,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性,达到因材施教的评价效果。(3)运用个体内差评价的同时,注重展示性评价,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另外,对学习中下等的学生,可以尝试“延迟评价”、“二次评价”等方式,使他们获得同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以自我评价明方向,以同学互评促发展,以教师评价树信心,以延缓评价示个性。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3篇

一、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点功能

1. 导向功能: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标准作为教学的行动指南, 从而指导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关注者转变教育观念, 修正教育目标,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 诊断功能:

即在评价活动中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3. 激励功能:

评价通常要区分出水平的高低, 所以评价的结论很大部分会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的各方面, 因此评价会激发被评价者的成就动机。

4. 改进功能:

评价不但能发现诊断问题, 而且对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很大作用。

5. 交流协调功能:

评价过程中, 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以及评价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进了解, 不仅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更从整体上发挥了协调多种教育因素, 发挥系统功能的效果。

在新课改下, 为了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 评价问题是完全值得去探讨的, 尤其是发展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评价, 而评价的好与坏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既有诸如像激励性、引导性、批判性等及时评价, 也应该有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延时评价。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习惯于给学生一个即时的评价, 一旦学生稍有一点出格的表现, 就及时的给予纠正。学生每走一步都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之下。这种过了头的即时评价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指点迷津”的作用, 但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 从而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思想。诚然, 学生在完成物理课堂学习之后, 感到什么都不懂, 这是教师教学失败的注解, 但是如果让学生觉得什么问题都没有也不是什么好事。教学的真谛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而延时评价正好可以通过给学生留“窗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所谓延时评价, 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者说出一种想法之后, 不去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 作出肯定或否定, 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中, 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大胆地思考, 获取更多的创造性灵感。

二、运用延时评价的基本原则

1. 多元化原则。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然而评价的手段、方法应该多元化, 任何好的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应该单一的应用。延时评价也应该和激励性、批判性、引导性等及时评价交叉运用, 这样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的良好效果。

2. 个性化原则。

学习本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将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们的各种想法。延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充分的去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3. 发展性原则。

延时评价就是发展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许多观点摆出来后, 学生会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吸收和自我批判。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民主化原则。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的, 从而使得课堂不缺乏生机。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中, 延时评价也不是单一的, 教师的延时评价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民主想象空间, 还能让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延使评价的时间把握

1. 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异议时。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并不是理解的很透彻的, 有的概念和规律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抽象, 有的定义很模糊, 而学生的思维又很有个性特色, 于是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出现主观色彩。例如, 在学生的眼里物体的运动是离不开力的, 所以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想法, 这样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就很难接受。这是因为学生的许多想法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表面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运用延时评价是有效的。

2.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疑问时。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 甚至是一些古怪幼稚的想法, 这时候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而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 而是应该采取延时评价策略, 不过过早的下结论, 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思考和质疑。这样既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也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热情。

四、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延时评价

1.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景。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 对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具有很的帮助,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延时评价, 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让学生发展的教学情景。

2. 教师应该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适当的运用延时评价, 尤其物理课堂上教师不要很快的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 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 教师也不应该急于去向学生解释原因, 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 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不要急于纠正, 而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去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

3. 重视在物理实验中运用延时评价。

很多物理理论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形的, 这时候我们物理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一特点, 适当运用延时评价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得出本来很生硬枯燥甚至很难理解的结论,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应了解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去动手, 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 中学物理学习评价要全面落实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要求, 既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 又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还应重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运用延时评价策略, 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更多的提供教学情景, 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不断尝试, 不断探索,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诚然, 在教学中也不能单一的用延时评价, 应该将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很好的结合起来, 最终目的是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娣, 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廖伯琴, 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楼晓明.试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延时评价策略[M].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5, 28 (2) :15.

小学数学中的课堂评价艺术 第4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主要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 “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

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等等。

二、抓住机会,及时评价

“评价”的时机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瞬时评价。我们的评价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三、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应注重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互评得时空;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养成一种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观念上转变,鼓励学生进行互评,给予他们互相评价,互相指正的机会。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它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并且还要积极关注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5篇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耐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在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既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起到评价的作用。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如: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进行鼓励,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刚柔并济,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等。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方法就会逐渐增强。在课堂语言中,对这部分学习的过程也要进行客观的点评,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

此,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的评价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思维角度等方面,不但对这部分学生给与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既和谐又有深度。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即时评价语言很丰富,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太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即时评价”来鉴别,作出价值判断,评价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3、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信息进行加工、简约、转换而成为知识与经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要考虑知识传授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能及时调节好这种关系,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认知发生偏差或疑惑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即时评价,进行必要的课堂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方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设置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随课堂情景的而即时调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宽泛的层次,而不是狭窄的死胡同,也不应该刻舟求剑,死守教学设计,忽略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过程,把学生的主动认知过程,变成了来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因此,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纲要》中有这样的表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死板的过早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有时会误导学生“标准答案是唯一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作终结性评价,这样会压抑学生、打击学生,致使语文课堂像一团死水,彰显不出应有的生命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6篇

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王焕龙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四年多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 “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教案随着学生的需要变化有所改进。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再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还要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认 识、发现历史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1、看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体现教材科学内容和思想实质的集中反映,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不论是传授历史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以致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始终要紧扣教学目的。一堂课是不是达到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评议教学目的要考虑是否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拟订教学目的,是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学目的方面的具体贯彻和应用,也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如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人教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有位老师拟订的教学目的是“讲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秦的暴虐统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威胁了人民的生存,这也不过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农民群众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政权,显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首创精神。”这个教学目的既有知识教育的内容,又挖掘了基本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地反映了本节有教学重点是大泽乡起义和推翻秦的统治。

2、看是否重点突出,线索清楚

教师讲述的历史知识必须史料翔实可靠,观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即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史料相统一,并注意到历史学科严密的系统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评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尽可 能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如讲述八年级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条约的时间、地点、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材料的分析、概括,说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个概念,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

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线索清楚,是保证完成教学目的的主要要求。只有强调重点,才能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理解和巩固。如“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对教材中提到楚汉战争也要讲一下,但不宜作为重点。如果只考虑“鸿门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内容如何精彩,不惜时间大讲特讲,尽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不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是轻重倒置,冲淡了教学重点,组成教学重点的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中的重要历史知识。所以,评议一堂历史课的质量,不仅要看重点突出,而且要看线索是否清楚。

3、看教法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后,还要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材内容,应有与之相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灵活运用。如用哪种课堂教学类型?怎样进行复习提问?如何导入新课?运用什么方法讲授教材的每一具体问题?怎样启发学生?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课外作业?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只要他能创设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4、看师生角色是否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把自己定位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一角色上。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主要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不仅是演员,还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新课程的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不再是教师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不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坛,而是师生探究构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平台。因此,评课时应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体现。

5、看是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是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会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 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三、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评课时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评课原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实话实说对于听课评课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问题。它是执教者与其他与会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这里面可能会出现“话重”的情况,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5、因人而异原则。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一些骨干教 师要把要求提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综上而言,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它将促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单位: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邮政编码:556003 联系电话:(手机)***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7篇

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且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

一、关注学生发展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我想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来说明这一观点。

一是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

二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脑筋想问题,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三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班、组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四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参与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每次思考和每个结论都经过独立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五是学生的生成状态:学生的智能、情感得到了某种程度或一定程度的发展,学有所得,体验成功。

总的说来,要从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是否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具体从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五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二、促进教师提高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既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也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关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关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的发展等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行为及相关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得到更新。“ 以学论教”具有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更新的实践性。以前教师更多的是“教”的意识,现在开始转到以“学”为出发点、根本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施教。这不仅仅是接受新观点和新信息,而是把新的教育思想用于实践并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一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要深入人心。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二要有民主意识。教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只有“平等交往和沟通”才能有效教学。三要有课程意识。学生的`生活有多大,课程就有多大。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新的课程处理的基本观点是“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不把教材看成“圣经”。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新课程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教师将更多地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请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8篇

1.“鼓励性”评价。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 有时不敢大胆尝试, 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即使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怕讲错了被别人嘲笑。教师觉察到这种“冷场”现象后, 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 有位教师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伊始, 开门见山出示例题“0.045÷0.03”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不少学生看着例题发愣, 甚至有学生嘀咕:还没教怎么会算呢?教师视情及时鼓动:“没有尝试, 怎么知道不会呢?”“你试一试, 相信定会有收获!”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并纷纷表述了自己的算法, 这些算法中虽然有些是不正确的, 但学生的主动尝试使教师找准了教学的真实起点, 为下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提供了依据。

2.“赏识性”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 教师应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的火花, 及时进行赏识性评价, 使学生体验到被赏识的愉悦, 从而主动进行新知的探索。例如, 教学应用题:“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计划每天修75米, 80天完成, 实际只用了75天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试做, 然后汇报交流, 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常规思路:75×80÷75-75, 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出了另一种方法:75× (80-75) ÷75, 教师让他们说出其中的算理后, 给予了肯定性评价。这时, 一位学生提出:“老师, 我有一种简便的算法, 就是80-75。”他的话刚说完, 马上有不少学生反对:“他是在凑答案, 80减75算出来的是少用的天数, 根本不是米数。”教师迅速复核了一下, 发现反对这种算法的学生是有依据的。即“80-75”要么是天数, 要么是“80天”减“75米”, 毫无意义。但教师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 而是让这位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这位同学说道:“因为这段路的总长是不变的, 每天修75米, 80天完成, 如果75天完成, 显然每天就是修80米, 所以我用80米减去75米就可以了。”话音刚落,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也用赏识的目光评价道:“你的算法很独特, 有创意, 老师很欣赏你肯动脑筋的精神。”

3.“多元性”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经常采用二元判断, 即只给出“对”与“错”的评价, 这样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现代教学理论提倡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做出多元评价, 即不仅指出“对”与“错”, 还应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 是否有创意等。例如, 一位教师教学“9的乘法口诀”, 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口诀, 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一组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加法计算的, 1个9是9, 2个9是9+9=18, 一九得九, 二九就是十八。”教师评价道:“你们组真能干, 能用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算出二九得十八。”另一组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摆出来的, 3个9是27, 得出三九二十七。”教师评价道:“你们能共同合作, 动手摆一摆、做一做, 得出三个九就是二十七, 真不简单!”还有一组的学生说道:“我们是用搭‘房子’的方法数出来的, 搭一间‘房子’用9根小棒, 四间‘房子’就要用36根小棒, 四九得三十六。”教师又评价道:“你们居然想出了用搭‘房子’的办法算, 有创意!”最后一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8的乘法口诀推算的, 比如5个8是40, 5个9比5个8多5, 就得出五九四十五。”教师欣喜地评价道:“大家听明白这个算法了吗?真是个好办法, 我好佩服哟!他们善于用推理比较的方式思考问题, 真不错!”学生听到老师这种亲切自然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评价时,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

4.“宽容性”评价。

学生学习时, 限于已有的知识水平, 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想法使探索活动受阻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不能提出一些超越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苛刻要求。因此,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 要用一颗宽容心去评价他们, 引导他们展开反思性的自我评价, 寻找错误的原因, 及时进行纠正, 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 学生在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不少学生由于受“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 始终将目光停留在观察“个位”上, 从而使探究活动受阻。此时,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同学们能够用上节课所学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这很好, 说明大家不但掌握了知识, 还学会了学习方法, 但有的方法是有适用范围的, 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接着出示一些正反材料让学生判断, 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 明白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跟“个位”无关, 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将探究思路集中在“数字之和”上, 从而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最终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5.“解救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评价“解救”课堂上发生的意外,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 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车间要加工468个零件, 每小时加工52个, 生产了8小时后, 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面对这道题, 学生思维很活跃, 连平时不太发言的一位同学也怯怯地举起了手, 老师让他回答, 这位同学说道:“468÷52……”没等他说完, 其他学生就笑了, 教师马上制止了学生的哄笑, 平静地说:“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 只是没有做完, 我们应该听他把过程说完, 其实老师很欣赏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想法。你们知道468÷52的含义吗?”接着教师引导这位学生找出了第二种解法: (468÷52-8) ×52。教师“解救性”评价, 使学生们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敬佩的眼神, 这位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了!

谈新课堂中的学生评价艺术 第9篇

一、用好激励评价,在鼓励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民间有句谚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便是对语言神秘功能的高度评价。运用好语言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教学境界。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一次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根据课下注释“日晚倦梳头”意思是天色已晚,我懒得梳头。有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觉得‘日晚’是日上三竿的意思。”“敢于质疑,好,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现在先说说你的看法。”得到肯定、鼓励,他很高兴地说:“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晨起来以后,梳洗打扮。”“的确不简单,言之有理。”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趁势引导:“究竟是课本对,还是同学说的对呢?我们分组讨论,找出充足的理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赞成“日晚”就是日上三竿,有的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来证明,有的从詩中的思想感情出发来证明。讨论结束后,我深有感触地说:“是你们让我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此鼓励,能不感动?有人说: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和责备都更有力量。所以我们应该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坚持捍卫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权利,并鼓励他们自圆其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让他们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

二、慎用否定评价,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强调激励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在否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应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词,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比如,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老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受。“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

三、美好的体态语是规范教学行为的标本

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同样重要,体态语是老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法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巧妙地通过肢体语言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无声语言,以期产生出“水到而渠成”、“形立而意现”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肩膀的一项内在含义就是承担重量,因此,拍肩膀不但可以传达教师亲近、友好的善意,尤其可以传递一种“老师相信你”的精神力量,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殷切期待,激发学生向上的渴望和动力。在我们班中,刚开学有很多同学不敢发言,后来,我走到他们身边,用轻拍肩膀的方式请他们回答问题,同学们的胆子都渐渐大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响亮了。另外,拍肩膀还能提醒某些思想注意不集中的同学。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可以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上一篇:世博会暑期实践总结报告下一篇:生产副厂长岗位职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