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审的两大难点

2024-09-12

实验室内审的两大难点(精选3篇)

实验室内审的两大难点 第1篇

雅思听力考试的两大难点介绍

雅思听力难点1.昙花一现

很多考生抱怨雅思听力考试很难,因为录音只放一遍。而在国内的英语考试中,听力从来都是放23遍的。自然而然,大家就都习惯了依赖,在练习的时候,总会放纵自己,听上两遍、三遍。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员关键内容第一遍总听不出来的原因了。

雅思听力难点2.场景真实,覆盖面大

雅思听力考试涉及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面之广令人汗颜。碰上熟悉的场景,大家都还能应付,如果碰上完全陌生的场景呢?且不说词汇不懂,就算懂,也未必能反应得过来吧?好比剑桥五第三套的Section1中考的.关于买车的场景,很多的学员,尤其是根本一点都不了解汽车的女学员,就觉得一头雾水了。

像考到了 automatic gears,manual gears,engine size 1.4 litres 等等这些内容,就算词汇都认识,都完全没办法反应过来。

实验室内审的两大难点 第2篇

1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诉讼管辖地的确定

著作权, 也称版权, 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相对于其它权利来说同, 著作权具有无形性、地域性、时间性等自身的特点。

网络的美丽就在于, 读者再也无须经过出版商而直接获得所有信息, 从而体味前所未有的阅读自由和表现自由。[1]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的著作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也使网络著作权侵权案在诉讼管辖的确定上陷入了困境。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首先是原告可以选择向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或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其次是在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都难以确定的情况下, 由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法院管辖。但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并没有回答如何判定网络主体的真实身份和住所地的问题?这使得诉讼管辖地的确定依然是网络著作权维权案件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

1.1 被告的住所地难以确定

网络本身是虚拟的, 被告的实际住所地, 对于一个具有中国域名的侵权人而言或许容易操作, 找到它的住所地只需向CN N IC查询即可, 但对于大量的没有独立中国域名的个人侵权行为却难以查找。[2]在国内, 大型的知名网站通常都会在网站上标出所属公司名称、工商登记等信息, 但大量的网站在其网站内却根本找不到所属公司名称、联系地址、电话, 只是留个电子邮箱。另外, 在我国非经营性网站是实行自愿备案制, 许多网站根本就不备案或用虚假的公司、个人名称进行备案, 这些都让权利人根本无处查找侵权人的信息, 也就无法获得被告的住所地。

1.2 侵权行为地也常常难以确定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 著作权人出于诉讼便利的考虑常常会选择网络服务器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例如, 在上海发生的多起著作权人状告新浪、搜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件中, 原告均以网络服务器所在地在上海而要求上海法院管辖。但是网络侵权者在输了官司后却积累了对抗著作权人, 钻法律空子的“经验”, 现在许多网络侵权者通过大量使用虚假服务器注册地址或同时在各地设立多个服务器等方法, 使维权者难以找到他们的藏身所在从而难以以司法途径维权时确定法院管辖地。

1.3 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管辖在实践中难以适用

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的适用前提是“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但依据民诉法对起诉条件的规定, 提起诉讼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 因此法院立案庭在立案时都会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一些身份、信息材料, 例如当被告是法人、组织时, 通常要提供被告的工商登记资料, 是个人时应提供个人的联系地址等。对于一个即无法确定被告地址又无法确定侵权行为地的案件, 在现实中法院通常是不会立案的。

针对现行管辖地规定的不足, 有学者提出是否可以将财产保全地和证据保全地纳入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地。[3]笔者认为, 在实际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在国外的涉外经济案件中, 为扩张管辖权, 方便权利人起诉, 可将国内的财产保全地与证据保全地作为管辖地, 除此之外, 不宜将其纳入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地, 以防止国内经济案件中当事人通过申请财产保全规避管辖权限制。

纵观世界各国, 至今尚无一个国家在网络著作权案件的管辖问题上找到人们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 网络具有自己独特的全球性和开放性, 因此管辖问题不妨参考国际私法中的法律冲突原则, 如最密切联系地原则等。

2 网络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确定

2.1 著作权网络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在确定赔偿数额时, 首先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时, 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赔;如果以上二者都不能确定的, 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 在五十万元以下的数额里确定赔偿。而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 恰恰基本上都是无法计算实际损失和违法所得的, 主要靠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具体掌握, 这就使得同样一个案子往往因为受诉法院的不同, 审理案件的法官不同, 而在赔偿数额上产生极大的差距。

另外, 我们现有的关于作品报酬标准的规定都是针对纸质媒体确定的, 如对于文字作品来说, 国家版权局于1999年出台了《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 但该规定明确其适用范围为以纸介质出版的文字作品, 而网络的传播却恰恰离开了纸介质。网络传播付酬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网络侵权案件的赔偿标准问题。

笔者认为, 国家版权局或最高人民法院应在条件成熟时以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的方式对网络作品的付酬标准做一规定, 甚至可以是成熟一个先规定一个, 比如对于目前较易操作的文字作品就可以先规定一个付酬标准出来。

2.2 惩罚性赔偿的问题

惩罚性赔偿 (punitivedamag es) , 又称示范性赔偿 (examplary damages) 或报复性赔偿 (vindictivedamages) , 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的特殊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受害人的超损失赔偿功能, 二是对不法行为人的惩罚、遏制功能。[4]目前, 我国在立法上有关惩罚性赔偿原则仅反映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规定上。

在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上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全部赔偿原则, 即以补偿受侵害人全部损失为目的, 因为全部赔偿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基本的赔偿原则, 是各国侵权行为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通例。[5]在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中,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和权利人的损失情况在网络环境下都难以估算, 全面赔偿原则往往无法补偿权利人受到的损害。另外, 网络侵权行为相比传统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来说, 侵权行为更便利, 成本几乎为零。对被告来说, 制裁力度也明显不足, 自然难以阻止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

国家版权局于1994出过《对<关于如何确定摄影等美术作品侵权赔偿额的请示>答复的函》, 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规定:“在确定侵犯著作权, ……通常可考虑以下几点:……3.按著作权人合理预期收入的2~5倍计算。如图书可按国家颁布的稿酬标准的2~5倍计算赔偿额。”笔者认为, 这条规定其实隐含了惩罚性赔偿的原则。但由于答复仅是个规范性文件, 在法院审案时并没有当然的法律约束力。

笔者认为, 在我国网络著作权损害赔偿领域有必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这样可以减少恶性侵权行为的发生;有利于遏制目前越演越烈的网络侵权现象, 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 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也频频发生,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面临着诸多难点, 其中尤以管辖和赔偿为主, 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案件里管辖和赔偿中存在的法律空白、难点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依据现状提出完善和改进管辖、赔偿规定的一些设想, 这在网络发达的今天, 有助于我国能更好地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利。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管辖,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肖尤丹.网络维权能否走出尴尬 (J) .传媒.2006;8:13

[2]高云, 马章凯.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法律理解和适用, www.Chinalawedu.com

[3]商建刚.网络法 (M) .第1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1

[4]朱凯.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基础及其适用 (J) .中国法学.2003;3:

化学实验考查的两大主题 第3篇

江苏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山东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

全国大纲卷制备苯乙酸铜新课标Ⅰ卷制备乙酸异戊酯海南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制备上海制备小苏打,提纯氯化铵

浙江制备葡萄糖酸钙探究检验检测

重庆葡萄酒中SO2含量的测定

北京钢样中碳元素、硫元素含量的测定

新课标Ⅱ卷通过氨的测定、氯的测定确定橙黄色晶体X的组成安徽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广东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H2O2分解的热效应制备探究综合

天津制备Na2S2O3·5H2O,测定产品纯度,Na2S2O3的应用福建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制取、性质、含量测定

四川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检测所含杂质一、制备分离提纯类

物质制备可考查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纯化过程可考查分离提纯的方法,循环利用和环保则可考查绿色化学思想(如图1)。化工生产是将化学实验室少量物质的制备变成规模化生产,该过程与实验室的物质制备在原理上是相通的,因此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的试题,本质上也是物质制备题。

图1

在了解物质制备类试题的结构特点和考查内容后,该如何应对这类试题自然也就很清楚了。首先,要通过剖析典型制备实验揭示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的基本规律,例如通过剖析“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明确什么情况下要加碎瓷片?液体应按什么顺序混合?如何防止液体倒吸?如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再如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要以“反应原理-制气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验满方法-尾气处理”为线索点点过关(如图2)。其次,要建构起分离提纯方法与其适用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3),对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细节能做到如数家珍,例如对“分液”要知道“适用于互不相溶液体之间的分离;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玻璃塞,再转动旋塞;下层液体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对“蒸发”要知道一些特殊的方法“用酸抑制盐的水解;通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等操作得到结晶水合物”。只要对物质制备过程的细节、物质提纯分离的实验基本技能了然于胸,解题时就能根据实验过程的需要迅速提取,应答自如。

图2

图3

例1(天津高考节选)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Ⅰ.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图4为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操作步骤如下:

图4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

(4)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 ;装置C的名称为 ;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 。

(5)在虚线框中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8)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①H2S的原子利用率为100%;②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物质制备过程中的反应原理,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创设特殊环境(FeCl3易潮解应避免其接触到水)和采用特殊收集方法(FeCl3易升华应冷凝后收集),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法(用碱溶液吸收氯气)及绿色化学思想(实现FeCl3的循环利用)。试题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平时练习中遇到过的,只要通过复习理解物质制备的流程和方法,迁移变通即可解决。

二、探究检验检测类

化学实验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测,探究类实验试题中的检验检测,要么源自试题的直接要求,要么源自验证探究猜想的需要。

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物质的检验或检测。实验的本质是条件控制下的观察,实验条件的控制取决于实验目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实验手段,对比实验要求有效地进行实验条件的控制。对比实验中实验方案、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5),重复实验(平行实验)、空白对照实验的设计等也是探究类实验试题考查的重要内容。

图5

当实验的主题确定为探究时,试题中的主要问题必然围绕如何准确检验检测出有关物质展开,这就要求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离子、有机物的检验方法,熟悉定量检测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6)。复习时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物质检验的考查方式正变得越来越灵活,例如在“设计实验证明双氧水有氧化性”时,若选择了Na2SO3溶液作为还原剂,由于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还必须再选择BaCl2溶液和盐酸来进一步证明有SO2-4生成;再如检验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时,先要选择非氧化性酸将其溶解,再选择KSCN溶液、KMnO4酸性溶液分别检验Fe3+、Fe2+。二是定量检测中要特别关注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细节,例如运用质量法进行检测时要有恒重思想,懂得怎样判断“生成的气体是否已完全排出并被吸收,所得沉淀是否已完全干燥”;再如运用气体体积法进行定量测定时,必须保证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必须通过恒压分液漏斗或其他措施保证不会因液体加入到反应容器中而多排出气体造成误差。

nlc202309032338

图6

例2(2012年安徽高考节选)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2-3(aq) PbCO3(s)+SO2-4(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 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 。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

假设二: ;

假设三: 。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7。

图7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类试题。根据题中的“查阅文献”可知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产物的另外两种可能分别是“全部为2PbCO3·Pb(OH)2”和“PbCO3和2PbCO3·Pb(OH)2的混合物”。为判断假设一是否成立,题中首先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根据假设一与假设二、三的区别在于假设一的分解产物中没有水,可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水来判断假设一是否成立;紧接着,试题中提出了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是热重分析法,通过比较假设一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吻合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题中所用的方法都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在实验习题中也屡见不鲜,只要复习时培养学生识破新情境试题的“本来面目”,就不难作出正确解答。

通过以上对实验试题两大主题的分析,反观我们的实验复习,显然在组织复习和选择实验题进行训练时都应当牢牢抓住“物质制备——分离提纯”和“科学探究——检验检测”两条主线展开,形成物质制备提纯和探究检验检测的方法体系。与此同时,还必须跟踪近年来两条主线上的这些“点”在考查方式上有什么新变化。“实验试题年年变,主题不变情境变”,只要在“大方向”的引领下做好“点”上的功课,考试时就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从容地以不变应万变。

(收稿日期:2015-01-15)

上一篇:三月第3周教案下一篇: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