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

2024-06-26

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精选3篇)

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 第1篇

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

光大银行的卡是最好办的,而且额度还不小,提升额度和分期付款都可以随时申请调整的,而且还不定期有高档的礼物相送。他还有不少的主题可以选择的,比如,商旅服务、酒店打折、洗车、停车、都有联名的优惠活动。

卡的额度是根据你的条件决定的,有车有房额度高些,在公司担任主要领导额度高,有社保或是社保时间交的久额度高,本地人额度高,女人的额度相对高一点,从事的行业稳定额度高,世界名牌公司(500强)就职额度高,年纪大一点额度高,学历高额度高(需提供学历证明)。字迹漂亮额度也会高,接到银行电话的时候回答得体额度也会高一点,多方面因素。

广发银行也好办卡,额度也是不错的,还可以超过额度的10%使用,只要你下个月按照账单还款,他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卡外做分期付款,就是不占用额度申请。缺点就是网点少,但是还款还是很方便的,拉卡啦,POS机,柜台都好还款的。

中国银行的卡也是不错的,只要你的账单还款及时,随时可以申请调整临时额度,固定的调整40%起来。服务不错,还款方便。

工商银行也是不错的选择,就是起始的额度较小,我有一个朋友,发卡的时候额度只有6000,用了两年,现在额度是18万了。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额度较小,使用起来没有感觉。

交通、兴业、中信、这几家不建议使用,霸王条款比较多,而且服务态度和上面几家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 第2篇

一、文献回顾

(一) 国外文献

Santos (1999) 指出, 当资本要求提高时, 银行会根据自有资本的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调整企业融资的合约, 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工商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反过来也降低了银行由于资不抵债而倒闭的风险。Milne&Whalley (2001) 的研究表明, 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于银行行为是有效的约束, 可以减少银行的冒险动机以及失败的频率;Ashcraft (2001) 认为资本充足率要求从提高资本比率和降低银行经理人风险活动两方面减少了银行失败的机率。预期收入效应则认为, 资本监管会刺激银行追求更高的风险, 银行有可能在新的资产组合中增加更多的风险项目来弥补由于资本充足率限制而带来的效用损失。Furlong&Keeley (1989) 、Shrieve&Dahl (1992) 的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而Leaven&Levine (2006) 对世界范围内48个国家的300家银行的研究发现, 资本充足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Rime (2001) 对瑞士银行数据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二) 国内文献

我国学者吴栋、周建平 (2006) 研究发现, 资本监管要求虽然对银行资本变动有正向影响效果, 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王晓龙、周好文 (2007) 的研究结果表明, 资本充足率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朱建武 (2006) 认为, 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和资产风险调整产生正向影响。周文 (2007) 的研究表明, 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对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而杨城 (2005) 和孔德兰、董金 (2008) 的研究则表明, 提高资本充足率反而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根据风险理论, 高风险则高收益, 低风险则低报酬。既然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要求是为了缓冲银行风险, 那么从理论上来看, 资本要求必然会影响银行的收益。然而, 理论界对资本要求与银行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秦宛顺和欧阳俊 (2001) 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事实上受到国家的完全保险, 因此自有资本多寡并不会影响银行资产与负债决策, 也就不会影响银行绩效。许定等 (2004) 通过变分法和微分分析表明, 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边际利润。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研究结论缺少实证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资本的多少决定了银行的实力和支付、清偿能力, 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而且可以应付偶发性资金短缺, 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较高的资本充足程度是社会公众存款资产安全的保证, 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屏障。因此, 资本充足程度的提高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由此, 得出本文的假设1。

假设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越高, 其信用风险越小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 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增加银行核心资本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增加留存收益来实现。由于发行新股程序复杂, 资本成本较高且会损害老股东利益, 通过留存收益增加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 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而要提高留存收益, 首先必须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 为提高资本充足程度, 商业银行将采取各种措施, 不断扩大盈利空间, 加强管理, 以创造更多的利润来充实核心资本。同时, 资本充足程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商业银行市场声誉的提升, 增强公众信心, 从而能吸引更多优质客户, 提高其经营绩效。由此, 得出本文的假设2。

假设2: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越高, 其经营绩效越好

(二) 样本选取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银行2006-200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 (2006年8家上市银行, 2007-2009年14家上市银行) , 数据来自上市银行各年的年度报告。为增加样本观察值的数量, 提高分析的精度, 在回归分析时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05,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0.15。

(三)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Salasa&Saurina (2002) ;Barth, Caprio&Levine (2004) ;杨城 (2005) ;孔德兰、董金 (2008) 等的方法, 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代理变量, 按“五级分类”口径。在各类文献中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并不统一, 通常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利润等。有学者认为, 有些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的规定, 对净资产收益率存在着大量的利润操纵行为 (陈小悦等, 2001) , 所以, 较多文献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变量。本文为了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分别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银行绩效的变量, 建立模型。总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的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 反映的是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之间的比率, 反映的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这两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银行的获利水平, 也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以控股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衡量银行治理结构的变量。其中控股股东性质为虚拟变量, 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时其为1;当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时其为0。银行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 银行资本结构以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指标表示。各指标的符号和含义如表 (1) 所示。本文构建两个模型。模型1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 用于检验假设1;模型2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 用于检验假设2。模型1和模型2中的资本充足程度分别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表示。模型2中的业绩变量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衡量。

模型1:NPL=a+a1DCA+a2ROA+a3LNA+a4OWN+a5TOP1+a6TOP3+a7LEV+ε

模型1中, 被解释变量为不良贷款率 (NPL) , 用来衡量银行信用风险;解释变量为资本充足程度变量 (DCA) , 分别用资本充足率 (CAR) 和核心资本充足率 (CCAR) 表示;银行业绩 (ROA) 、公司规模 (LNA) 、控股股东性质 (OWN)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TOP1)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TOP3) 、资产负债率 (LEV) 为控制变量。

模型2:PERF=c+c1DCA+c2LNA+c3OWN+c4TOP1+c5TOP3+c6LEV+ε

模型2中, 被解释变量为银行绩效变量 (PERF) , 分别用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净资产收益率 (ROE) 表示;解释变量为资本充足程度变量 (DCA) , 分别用资本充足率 (CAR) 和核心资本充足率 (CCAR) 表示;公司规模 (LNA) 、控股股东性质 (OWN)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TOP1)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TOP3) 、资产负债率 (LEV) 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 (2) 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平均值12.28%, 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值9.65%。就全部样本的平均值而言, 资本充足程度已达到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监管要求。但是, 各样本之间资本充足程度的标准差较大, 资本充足率的最小值仅3.71%, 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小值仅3.68%。各样本不良贷款率相差悬殊, 其最高值7.99%, 最低值0.36%, 平均值1.31%。总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0.98%, 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4.96%, 资产负债率平均为94.24%。总体而言, 上市银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 平均为27.29%, 但各样本间存在较大差异, 最低为5.9%, 最高为67.53%。从不同年份看表 (3) , 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较低, 到2007年有了显著提高, 但2008年和2009年则又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和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期限有关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 2007年之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各年不良贷款率递减的趋势表明, 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显著改善。表 (4) 显示,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率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国家股、境外法人股、流通H股、国有法人股、流通A股, 不良贷款比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境外法人股、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流通H股、流通A股。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05,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0.15。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05,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1-0.15。

(二) 回归分析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其信用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 (5) 表明,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方向不一, 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负向影响, 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不良贷款率具有正向影响。由于以上结果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因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假设1不成立。 (2)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与其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 (6) (模型2的回归结果) 显示,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总资产报酬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但相关性不显著;表 (7) (模型2的回归结果) 表明,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但相关性不显著。换言之,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对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假设2不成立。 (3) 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表 (5) 显示, 无论以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 还是以核心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 总资产收益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即提高总资产收益率能够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 (4) 银行治理变量对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显著影响, 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 (5) 表明, 控股股东是否是国家股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 即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不良贷款率越高。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 (6) 、表 (7) 显示, 控股股东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无显著影响。 (5) 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银行绩效。表 (6) 显示, 银行资产规模与总资产报酬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即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 总资产报酬率呈上升趋势;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总资产报酬率, 资产负债率越高, 总资产报酬率越小。

四、结论

各家银行信用卡申请困难程度的比较 第3篇

【关键词】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一、引言

与商业银行一样,影子银行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但不同国家影子银行具有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也就对货币供应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对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在美国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大概40年的时间过去了,美国影子银行方面的发展已积累一定的经验,而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刚刚起步,许多地方都处于摸索阶段,还尚未成熟。因此,研究比较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这类机构就早已存在,学者也早就对这类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为止,有关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Gorton and Metrick (2009)对以回购协议运行为中心的证券化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进行了研究,抽象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机制。王乐文(2014)认为影子银行高杠杆运作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而期限错配会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不足,产生多米勒骨牌效应。李新功(2014)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在长期内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存在时滞。

现在有关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机理或其影响的研究,鲜少有将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做一个比较的,本文着重对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进行一个比较,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三、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概述

(一)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美国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其影子银行能够进行系统内的信用创造。首先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然后再将获得的资金以回购协议的形式从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那里获得证券化产品,假设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获得资金△A,投资银行等证券化机构用这笔资金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贷款或者直接贷款给实体经济获得贷款凭证,把这部分作为抵押池,设计并且出售结构型理财产品,之后再将这些结构型理财产品作抵押,得到一部分资金再次进入新的信用创造中。在这过程中,影子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需要留存一部分作为权益资金,假设其权益资金占比为rd。体系中若干个影子银行进行如此过程的信用创造,那么整个影子银行体系中资产总额将增加△A/rd。

(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

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依附于商业银行得以实现,其中最典型的也就是银信合作。根据证券日报报导,截止至2014年10月中国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1498款,预计全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为2412.42亿元,平均每款产品规模达到了1.61亿元。银信合作产品是受到许多投资人青睐的产品,首先信托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推出并且出售理财产品获得资金,假设这笔募集来的资金为△B,商业银行将这笔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将这笔资金全额发放信托贷款借给企业,企业再将这笔贷款存入商业银行,由此,商业银行又可以将存款准备金以外的资金借贷出去,产生一系列的派生存款,这部分的信用创造过程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类似。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影子银行的存在,经济体系中多发放了贷款△B。

四、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比较

(一)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相同点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方式不同,但其信用创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点的。首先,信用创造过程最先开始时都是影子银行通过出售理财产品筹得初始资金,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信用创造的。其次,在信用创造过程中都存在一系列共同的风险。例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在整个影子银行体系中,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系统,以及在监管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失等等。最后,整个信用创造过程实际上都为社会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二)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不同点

由于金融环境、发展历程等等的因素,相对于存在的相似点,中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更多的是存在差异性。

首先,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来源不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利率相对比较低,也就是说影子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也就比较低,为影子银行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而我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拥有闲散资金的个人和企业,这就决定了其信用创造是要依靠商业银行来完成的,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信用創造过程中信用创造方式不同。与美国影子银行直接的系统内的信用创造机制不同,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方式是间接的,其本身没有独立信用创造的能力,它必须依附于商业银行来完成。因此,在中国,由于其金融管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的问题,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不存在金融衍生品复制打包再创造的复杂过程,而是简单的为了给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而美国影子银行以产品创新以及高杠杆运作,在其信用创造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等等才能将存款端和贷款端对接起来。

再次,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功能不同。在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只是起到一个中间桥梁的作用,影子银行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贷款获得贷款凭证,作为抵押再出售结构型理财产品。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商业银行是起到一个主体作用的,而影子银行只是商业银行的替代补充。商业银行受到央行信贷规模、存贷比的控制,而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表外操作,实际上进行了变相放贷,不仅成功将信贷规模控制在管制范围内,获得高于贷款利率的收益,而且也在不承担信贷风险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等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去向不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进行了一系列的风险分散和杠杆扩张,产生金融工具价格泡沫,其以消费信贷为主,刺激消费需求。而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中,资金大部分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建设当中,目的在于为那些满足贷款条件却又无法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的企业或项目等提供融资支持。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些比较,本文认为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美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学习,但在学习美国影子银行经验的同时,要注意区分我国与美国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的不同,例如金融市场成熟度不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同等等,不能照本宣科。其次,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正处于制度创新阶段,即将要进入产品创新阶段,在产品创新时,不要操之过急,应注意美国在产品创新阶段存在的过度创新等问题,建立规范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以及监管制度。最后,美国因为影子银行引发的次贷危机,告诫我国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防范系统性风险。

在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信贷需求出现融资难的状况,而传统的存款业务的低利率也无法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削弱影响,借鉴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经验,我国应该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提高重视,使其平稳健康发展。

上一篇:护栏施工合同下一篇:信息技术培训 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