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整治施工方案

2024-06-30

空心村整治施工方案(精选6篇)

空心村整治施工方案 第1篇

乡镇空心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农村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按照中央、省市县等空心村治理的相关要求,结合乡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我镇农村内部存在的大量危旧房、闲置房,严重影响了村庄整治建设的品质提升,严重制约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拆除农村危旧房,实施“空心村”整治,是一项突破性工作,通过“空心村”整治拆除村内连片危旧房,充分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有利于整合盘活宅基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畅通村内道路,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位。

二、基本原则

1、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2、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镇内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空心村”整治计划,突出本村特色,把示范村打造成为全县“空心村”整治的亮点。

3、稳妥推进的原则。本镇的“空心村”整治工作要按照县里的总体要求稳妥推进,整个程序做到规范有序,确保取得实效,不留下任何后遗症,为全县的“空心村”整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好路子。

三、工作目标

(一)整治目的。

通过“空心村”整治,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文明、美丽新村。

(二)整治标准。

经过整治,一是村庄规划得到实施,村庄规模不盲目外延,杜绝建新不退老宅和私占、乱占宅基地的现象;二是村内空闲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建立公开公正的群众监督机制,杜绝乱批乱划宅基地现象;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三)整治形式。

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拆迁闲置无人居住的旧宅以及影响规划实施的房屋、茅厕、猪圈等,打通主干道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村内原有土地,使村庄用地趋于合理,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四)整治要求。

1、村内空闲地一律收归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整使用。2、对房屋无产权且无价值、有产权且无利用、有产权且在居住又影响规划等情形进行分类施策,妥善处置。违反规划占用村内公共场所的临时建筑物(如厕所、猪圈、小卖部等)一律拆除;堆放的垃圾、柴草、建筑材料一律清除;人员长期在外、家有宅基地者,在不影响村庄规划、老宅基地上有房产且不影响村容村貌的,可以保留一处宅基地;没有房产或虽有房产但破烂不堪,影响村容村貌的,可采取协议拆迁,承诺回乡定居时再批划宅基地等方式处理。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空心村”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设国土所,__任办公室主任。

五、步骤和措施

1、成立一个理事会和同乡会。理事会人员由村组威望较高,公道正派,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担任,人数控制在7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要成立同乡会。理事会和同乡会成员名单必须上报至镇政府办公室。

2、开好一个动员会。督导组在村理事会成立后,必须召集村理事会成员、村支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解释好空心村政策、优惠条件,对村组的好处以及明确空心村的实施主体,初步讨论并通过拆迁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村理事会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拆迁实施办法。

3、整治对象登记造册。空心村整治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原有地块房屋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资料包括房屋面积、是否发证、四至界址、房屋现状、照片。

4、下发一份告农户书。以村里的名义撰写并下发一份告农户书,对空心村整治惠民的实质进行宣传。

5、签订一份协议。对需拆除的民房,督导组必须督促村组与拆除对象每户签订一份拆除房屋协议,并督促其在协议签订后半个月内进行腾房,对腾房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6、统一拆除。农户腾房后,由村里统一拆除,督导组应做到有序拆除,安全第一,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农户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拆除工作平稳推进。

7、统一规划。房屋拆除后,村委和理事会要在每户预留出30%左右的公共用地(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的基础上,由县国土、城建、新农村办等部门统一指导,搞好整治区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做好其他后续工作。

五、奖惩措施

1、镇政府将按各村空心村整治面积大小和拆除房屋数量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村奖励1-5万元。

2、对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的村,年终优先考虑评优,村干部个人优先考虑评先进。

3、对空心村整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只要符合县事业单位招考条件,镇党委、政府将优先予以推荐。

4、凡是能按要求完成空心村整治任务的村,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老建扶贫、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将重点倾斜。

5、8月15日前能按要求完成拆迁任务的村,拆迁费用由镇政府全额负担。

6、其他村如符合要求、条件成熟可以先行先试。

空心村整治施工方案 第2篇

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张新王圣学

摘要:结合长安大学在西安市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对空心村的现状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治空心村的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探索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从规划入手进行空心村整治的方法和手段,以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空心村、村庄整治、村庄规划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面貌普遍发生变化,但部分村庄整体发展缺乏活力、管理薄弱、村庄中心衰败、外围建设无序蔓延,一般称之为空心村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为空心村整治提供了契机。2007年,长安大学编制了西安市近100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村庄存在空心村现象,如何看待和解决空心村问题,非常值得有关部门、规划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深思。2 空心村的现状特征

综合分析多个空心村,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①村庄中心建筑破败,密度低,人口少;②村庄周围建筑质量较好,多为新建住宅;③村庄用地布局分散,内部废弃宅基、空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④缺乏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差,道路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分析

3.1落后的村庄规划管理是空心村产生的主要原因

村民收入的增加,使农户对住宅进行更新的能力逐步增大。由于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经济水平高的农户不能移居城镇,由此就导致了农宅的就地更新。村庄落后的规划管理促成了空心村的形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宅基地选址的自发性

由于多数村庄没有规划,因此,农民建房倾向于选用自家承包田附近的宅基地,一来可以缩短耕作半径,方便劳作;二来建房时可以占用承包田,以备宽打宽用。随着建房的增多,村庄外围的耕地首先遭到占用。

3.1.2 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我国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但属于乡镇、村、组哪一级并没有规定清楚,这就给土地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不少农民抱着“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进一步导致新宅的外扩。

3.1.3 村庄空置户管理缺乏相应的政策

近年来,随着非农化的发展和国家户口政策的逐步放开,很多农户开始移居城镇,但他们大多数不愿放弃在村庄的农宅,形成农宅空置、一户多宅的现象。由于农村的旧宅只是空置备用或是供老人使用,因此投资上的维修资金较少,从而这些农宅趋于毁弃的速度也较快。随着老人的去世以及迁出户对城镇的适应,这些空置农宅则成为空心村新的策源。

3.2 村庄格局是造成目前空心村形成的基础

其一是农宅本身的结构类型。传统的农村住宅大多为泥草房和砖木结构房,开间小、进深浅、层高低。改革开放后建的农宅大多为砖混楼房或平瓦房,它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因此原有的宅基地无法容纳新宅,同时,由于新建农宅的一层檐口层高也比原来基地周围的农宅高,按农村习俗,两者不能相邻。因此新建农宅无法原拆原建,原有宅基地只好闲置,而新的农宅则向村外围发展。其二是村庄内的地形地貌。村庄内的低洼地、坡地等,由于建房成本较大,长期废置,从而变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更加无人过问,导致村内空心。

3.3 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是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村内道路多为土路,且较狭窄,交通不便,而村外临县乡公路,交通便利,从而导致村民沿公路两侧建房。另一方面,村庄的商店、学校、幼儿园多沿公路分散布置,而村内公共设施缺乏,向心力差,从而促进了村民在村庄外围建房。

3.4 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空心村的形成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土地的产出效益出现滑坡,致使农户珍惜土地的意识淡薄,村庄中的废弃地、空宅地更是听之任之。空心村整治的规划探索

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和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造成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调整村庄用地和布局,改造空心村的空间结构,从而营造出内聚的空间氛围,取得从空间结构着手改造空心村的成效。在这个意义上说,从规划入手进行空心村的整治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4.1 空心村整治规划的原则

4.1.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整治空心村,必须立足于村庄的实际,充分利用村庄的现状和自然条件,这样才更具操作性。具体规划时,要对旧居民点的建筑物密度、年限、质量、结构、面积、造价、使用性能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等逐一评估,然后综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实力、村民意愿等因素,确定是新建还是改造;是成片改造,还是逐户改造,或维修利用与改造相结合;是分期分批改造还是一次性改造,制定规划方案和整治对策。

4.1.2 弹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要以发展的观点进行规划,增强规划的弹性。首先,要远期与近期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远期规划可以控制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和用地规模,做好道路骨架布局;近期规划和设计应当详细,能够指导住宅和环境设计、施工,有效控制建设程序。其次,要对规划范围内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应当进行严格的论证,合理安排功能。目前无法确定用地规模的可以作为预留发展用地,给发展留有余地,以使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同步。最后,要做好分期建设规划,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置既要考虑配套完整,又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

4.1.3内聚集约的布局原则

目前,用地布局分散、内部空心是空心村的最大问题。因此规划不应局限于每户需要多少建筑面积,需要多少宅基地等问题,而应加强对村庄内部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关注。采用内聚集约的村庄布局形态,有利于节约用地,形成向心性的、易于交往的、有认同感的内部环境和高品质的中心,从而增加村庄活力,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4.1.4 规划和管理并重的原则

俗话说“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严格的管理是规划实施的保障。空心村的主要原因就是落后的规划管理,一是宅基地的审批;二是废弃、闲置农宅的流转。因此,在规划时,应当研究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实施措施,以确保规划更好的执行。

4.2 空心村整治规划的技术路线

4.2.1 集中布置公共设施,营造活力繁荣的村中心,增强向心性

为形成内聚型的村庄布局,在村中心集中布置村委会、商店、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委会、图书室、文化室可以综合设置,形成行政文化中心;商店、超市、信用社、卫生所等

服务设施也可以集中设置,形成商业服务中心;中心广场可布置绿化、小品、健身器材和座椅,形成村内的休闲和集会中心。这样,三心合一,集聚人气,营造活力繁荣的村中心,增强村庄的向心性。

4.2.2 改造村庄内部道路,吸引村民向内搬迁

首先改造经过村中心的主路,最好是形成“十”字形的道路主框架,使村中心具有便利的交通,以引导村中心和道路两侧建筑的改造。然后改造村庄内部的支路和小路,形成便利通畅的交通网络。这样,随着村庄内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废弃宅基地的更新和村外居民的向内搬迁就会逐步实施。

4.2.3 紧凑布置民宅,增强用地集约度

规划应在改造村民住宅的同时,逐步调整宅基地,促使居住建筑集中布置。一是在村庄内部的空地和废弃地布置民宅;二是结合破旧住宅的改造,逐步调整过宽的住宅间距;三是更新废弃宅基地。通过挖掘村庄内部用地潜力,改变村空心现象,增加用地集约度。

4.2.4 改造村内地形,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对于村内的低洼地、台地和杂树林等不适合建设的用地。规划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园路、小品和活动场地,将其改造为小广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为居民提供游憩和活动场所,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以促进周边住宅的更新改造和集中布置。

五 结束语

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且矛盾突出,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空心村的形成具有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空心村的改造必将涉及到社会改造的方方面面,决非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或者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规划人员与各方面的协同合作,以及有关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但无论如何,加强对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的研究和实践指导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同时,也是意义深远的,这也是从规划角度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J].城市规划,2001(6):8-13.[2] 张军英.“空心村”改造的规划设计探索[J].建筑学报,1999(11):12-15.[3] 吕社奇.浅析空心村现象的危害与根治措施[J].小城镇建设,2004(3):92.[4] 夏思邦,宗杰,赵盟.永城市农村“空心村”整治浅析[J].资源产业2004(6):62-64.The planning exploration of inner decaying village governance

Zhang XinYang Rui qiang

Abstract:The article relates with the practices of inner decaying village governance in the Xi an.It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inner decaying village,and discusses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routes.Key words:inner decaying village;village governance;village planning

作者简介:张新(1975-),男,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1。

稿件标题:“空心村”整治的规划探索

作者:张新王圣学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小寨校区601#信箱(张新)

邮编:710061

移动电话:***

“空心村”现象整治规划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规划,村落景观,人居环境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农村人口占了50.32%,共6.73亿人口。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问题。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许多农民在村落的外围、新建道路两旁或是村中的空置地建起了新房,使得整个村落中心出现了许多的闲置房屋,造成了中空外建的格局;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年轻人去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更有甚者在城市里安家,农村出现了许多旧宅“人去楼空”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我们将其称之为“空心村”,也是现今农村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

1“空心村”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

“空心村”是中国农村面临最普遍、最棘手的问题,其造成了宅基地资源浪费、中心村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空心村”现象是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具体而言,可归为以下4点:

1.1 基础建设设施落后、景观质量差

由于村落中心建造历史久远,其设施和景观质量则显得较为落后,不适合现代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农村中基础建设设施严重缺乏,表现为以下4点:第一,村庄中心道路网络系统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道路的衔接也不通畅,还有着许多道路为土石自然路面,雨水积累严重,对村民的出行造成影响;第二,农村中缺乏给排水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点,雨水和生活污水自然排放、垃圾随意丢弃,不仅易造成农村中饮水污染,而且路面积水无法及时排出,暴雨时易引起村庄内涝;第三,农村中电网、通讯网路设施不足,恶劣天气时易导致整个村庄断电、无法与外界联系;第四,未集中医疗、教育、文体活动设施和公共绿地,分布较为零散,缺乏一定的村庄向心力,造成村民日常生活的不便。

现存的村落景观主要为中心水塘或廊桥等古构造物,但是由于缺少维护管理,加上许多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中心水塘,水塘已经不再清澈见底、失去了当年倒影出天空和周边建筑的美景,变成了“污水池”;构筑物也因缺乏修缮,加之长年的风吹日晒,变得破旧不堪,失去其自身的景观效果。

1.2 原有村落布局密度高、建筑功能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村落中心布局的密度高,邻里间距较小,通风和采光量不足;由于住宅内部的功能不足,日常生活必须的厨房、卫生间都不具备,许多村民为了生活方便而私自搭建的厨房、厕所、畜圈等,这些建筑大大小小、零零散散、东倒西歪的排列在村落中心。村落中心的居住环境和功能已然变得不适合人们居住,而就地改造也势必会造成和邻里之间的纷争,许多村民不得不另寻较为合适的空置地新建住宅。

1.3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异化

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造成城乡差异不断的扩大。城市的经济效益高、基础建设较为完善、人居环境较好,这些因素都促使农村中许多年轻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和更舒适的环境,造成农村中耕地的荒废和住宅空置率的增加;有些人在城市中逐渐稳定并成家立业,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中颐养天年,造成农村中“人去楼空”的现状,加快了“空心村”的形成。

1.4 土地管理政策约束不足

农村中土地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农村的宅基地为集体所有土地,村民只享有使用权,但由于现今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并没有规定其使用权年限为多久,而法律条文又规定农民所建造的房屋属于农民私有财产,造成许多村民将原本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当成是自己私有土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希望通过建新居而多抢占土地。

农村中的土地管理较为松散,执法力度不强,“一户多宅”是国家明文规定中违法现象。但是由于在村民占地建房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了村民强行占有原本不归属他们的集体用地用于新建住宅,出现了一人多宅的现象。在浪费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同时,村庄不断向外扩张,形成了中空外建的格局。

2 农村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劳动者就业和居住的聚居区。但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农村必然会向城市靠近,而农村地区也将从单一生产功能转变为包含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元服务功能,其居住环境、娱乐休闲设施、景观需求也变得重要起来,农村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在保持其独特乡村风情的前提下,日常生活需求越来越靠近城市生活需求,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

“空心村”现象是我国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问题,国外基本没出现过这种现象,也无这类词汇,其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居环境和村镇规划上,通过实施农村基础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用以发展农村。例如德国的等值化运动:二战之后的德国农村基础建设不足、薄弱的产业结构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显得格外的萧瑟,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的负荷过重。在这种情况下,赛德尔基金会提出了“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城乡等值化”理念,并在巴伐利亚州开始实施。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此后,这一发展方式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从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目前,巴伐利亚州农村地区面积占全州的80%以上,为近60%的人口提供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

德国的等值化运动的成功给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农村现状与当初的德国相似,我国农村基础建设不足、居住环境较差、经济产业薄弱,这样的现状使得农村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改变人居环境、发展经济产业,当农村发展到与城市一种平衡状态时,才达到农村发展的目标。

3“空心村”的整治规划策略

农村状况千差万别,每个村落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如若统一规划则,会使村落失去自己原本的风情和历史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从规划角度出发,根据村落的现状加以改造,使之不失原本的村落特色风情,同时又真正适合人们居住且不会形成浪费土地的“空心村”。村落中心往往住宅拥挤,配套环境设施不足,才导致村民的搬离。在这种状况下,与其让老旧的住宅空置,不如用于改造成新的功能模式的村落中心,使之成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聚集中心。此举可在改善村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减弱“空心村”的蔓延。

乡村规划可分为保护性规划、恢复性规划、乡土景观规划等方面。

3.1“空心村”规划原则要点

“空心村”整治规划是通过加强规划,调整中心村布局,增加基础建设设施,加快对危旧房的改造长期空置房的功能转变,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填实“空心村”。具体可分为:(1)节约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住宅建筑,并保持农村建筑特色风貌;(2)设施配套齐全,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3)保留并恢复村落特色景观,农村风情及个性得以保障;(4)在村庄规划的同时,加快公共设施的配置建设,丰富村民休闲活动。

3.2 调整中心村用地布局

村落中心虽然有着不少历史特色的建筑,但是其住宅普遍老旧,不适合人们居住休憩。这些旧居都应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调整,决定拆除重建或是进行局部改造。调整中心村用地布局可使部分村民继续居住在村落中心,剩余的则进行搬迁。这样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中心村布局杂乱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3.3 完善基础建设设施

基础建设设施关系到村民日常生活质量和对村庄居住满意度、归属感,完善基础建设设施是“空心村”改造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村落中心较为拥挤,道路狭窄,不适合人们现今的需求,道路既是交通空间也是生活空间,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道路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现状改变其泥泞难行的状况,同时要考虑现今人们的需求,有机地组织步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并设置生产用车和生活用车的停车集中点;其次,完善村落给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并解决排水不利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再者,确保电网、通讯网络等设施通畅,保证村民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生活并与外界取得联系;最后,应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合理布置幼儿园、小中学、医务所、农贸市场等设施,满足村民受教育、就医、购物等需求。

3.4 保留部分独特景观并加以改造

村落中心历史是悠久的,有着其独特的景观风情,这些景观是无法被替代的、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在对“空心村”进行改造时,应多注意这个方面,村庄“空心”区域往往是以前最为繁华的地带,有着许多包含特殊意义的地方,现状或许不够称之为景观,但通过改造必然会成为村落中最有特色的景观。

3.4.1村落中心景观。传统村落中心往往有着一个大面积的水塘,古时候为人们日常用水源泉、聚集场所,现今由于自来水的普及,水塘失去供水功能,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水质也开始变浑浊,甚者犹如污水池。中心水塘是村落最古老的存在,见证着村落的兴旺和衰败。其对村庄而言意义独特,应该被保留下来,并通过改造使之恢复成村落的中心景观、聚集地。

水景是人们最为向往亲近和喜爱的地方,若是再加上周围古老的建筑的倒影,则能勾绘出一幅自然美景,却又饱含历史沉淀。犹如宏村的月沼景观,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另人赞叹不已。作为村民自发聚集地,经常有着老人聊天、妇女浣纱洗帕、顽童嬉戏的和谐画面。

3.4.2具有特色的历史建筑。村落中心历史悠久,其中不乏具有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和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等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这些建筑物应当保留下来并进行加固恢复。

祠堂是村庄中最“正气”的地方,也是古时村庄的威严象征,虽然祠堂已失去古时的功能,但是祠堂遗址是村委会最佳办公地。只需通过加固、改造使之适合现代工作需求,这样既可赋予村委会威严感,又体现出村落独特风情。古构筑物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精华,应加以修复并加以植物造景使之村民休闲场所,增强邻里关系同时还能改善村庄的公共环境。

3.5 丰富园林景观和公共休闲设施

现今的农村生活已经不单单是枯燥的生产作业,村民需要通过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来增进邻里关系、丰富日常生活。公共设施的设立可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因此中心村需要增加文体活动设施、丰富公共园林景观,满足村民闲暇时活动需求。

3.5.1 丰富公共园林景观。

中心村由于受用地限制和使用人数的影响,不可能像城市公园一样空出大面积绿地面积。可充分利用村落中零散空地、一些陡坡或地质不良地块,通过稳定土壤和加固坡地,配以植物种植、小面积水景、休息设施等措施来丰富农村公共园林景观,提高农村绿化面积。

3.5.2 增加文体活动娱乐设施。

村落中心应配有各种文体活动娱乐设施,方便村民之间进行室内外活动。可有效利用村庄中闲置的建筑布置文化活动站、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茶室等休闲娱乐场所;室外则应结合村庄的村务公开栏、报纸阅读栏、科普知识栏等,布置健身器材、儿童娱乐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设施。

4 结语

“空心村”的形成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带来的结果,其整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社会工程,其涉及土地规划、农村规划、人居环境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改善中心村居住环境、完善基础建设设施、调整中心村合理布局规划等措施,营造出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和居住要求中心村,才是“空心村”最有效的整顿措施,而“空心村”的整治必将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英.空心村改造的规划设计探索—以安徽省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1999(8)

[2]Jonathan H.Turner.The Structure ofSociologicalTheory[M].Beijing:Peking U niversity Pres,2004

[3]李勤,孙国玉.农村“空心村”现象的深层次剖析[J].城乡建设,2009(6)

空心村整治应提升为国家战略 第4篇

长期以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背景下巨大的人地矛盾压力,使得大规模边际土地被开发成耕地。边际土地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东北北部临界适宜区等。然后,这些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已经达到极限,继续开垦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巨大。我们通过典型区域抽样调查以及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潜力巨大。山东省禹城市典型调研表明,村庄土地整治潜力在46%—54%,可净增耕地13%—15%。

我国耕地资源潜力重在空心村整治,特别是平原农区村庄具有农业基础条件转好、接近商品粮基地、便于耕作的天然优势。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耕地保护压力十分严峻;另一个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边际土地开发的自然和社会风险不断加重。因此,建议国家将未来补充耕地潜力的重点放在空心村整治,通过整治空心村补充耕地,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下去,建立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空心村增地长效机制。

将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以空心村土地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农村土地整治为核心,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促进城乡空间格局优化。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农村宅基地空置、废弃日趋严重,新增耕地的潜力巨大。由于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将呈现快速推进态势,农村空心化也会因之愈演愈烈。因此,应根据城镇化速度和空心村演化“生命周期”规律,科学制定我国空心村综合整治的中长期战略及规划。

学习借鉴引进国外村庄整治还田技术,充分发挥国有科研所的技术力量,积极引入企业与社会资本参与科研,集聚多方力量,在较长时间内研制适合不同类型地区的空心村整治还田实用技术,并逐步推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实现全面提升土地整治质量和效益目标。

空心村整治和土地整理复垦,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项目进行整合,构筑综合性乡村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在村庄整治之前,根据项目区所在的区位、项目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所在地政府和人民的意愿与合理诉求,协调国家、地方和各部门利益,根据土地产出率、单位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能耗等指标,确定具体的农村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土地优化配置方案,确保在较长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所整理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围绕空心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整域性乡村发展总体规划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已相继开展空心村整治实践,但空心村整治普遍缺乏全局性的规划指导。深入开展空心村整治的科学决策,必须全面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方向,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体系。空心村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农田、村庄、工矿用地及闲置未利用地的专项整治,也应包括广义的田、水、林、镇、村、宅区域性综合整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上奠定市、县整域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城乡空间优化新格局。

农村发展转型与乡村系统演化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即“生命周期”,通常表现为出现、成长、兴盛、稳定、衰退等5个阶段。面对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既不可错失良机,也不能操之过急。现在有的地方极力推进农村大拆大建,其实这里面潜伏着一个隐患。比如正处于空心化成长期的农村,现在按照一万人口进行迁村并居,可是这些农民仍要城镇化转移,过不了5年、10年可能还有5000人甚至更多人要转移出去,又将带来新的空心化问题。因此,应遵照村庄演进的节律性,制定乡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指导空心村整治实践。

此外,空心村整治在空间上应有具体考量的标准,比如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须在规划建设用地扩展线之外,确保补充耕地不至于很快成为征占对象。调研中以现有的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过后不到三年又被征用了,这是典型的劳民伤财。

空心村综合整治应综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把空心村土地整治作为搭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新平台,创新机制和政策,促进空心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

因此,建议由国土资源部门来牵头、多部门协作,深入研究制定整域性乡村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揭示城乡转型期农村空间形态、组织形态、社会形态的时空特征,整合有相关乡村发展规划,制定空心村整治科学决策、有效管控、有序推进的规划体系。

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进我国空心村综合整治

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决策已经五年了,但总体上还没有取得预期的、实质性的效果和进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主要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体制尚不健全、土地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农村土地的资产与资本属性未能凸显等几个方面,因此,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还是当前抓关键、解死扣、破难题的战略之举,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与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

抓关键,就是创新体制,充分挖掘农村废弃土地潜力,有效管控村庄建设用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模式和机制创新;解死扣,就是面对新时期不断加大的“双保”(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矛盾冲突和巨大压力,通过农村土地整治调整用地结构、优化供需关系;破难题,就是通过搭建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的新平台,促进区域资源化整合、城乡空间优化整合和城乡空间优化重构,奠定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基础。

我国目前虚高的城镇化率潜伏着农民难以“安居乐业”的深层次问题,“两栖人口”流动和部分农民工回流,将成为农村建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村非农收入增加和农民投资消费能力提高,新一轮农村建房的热潮会逐步兴起,甚至会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

还有,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用地指标强约束的背景下,建设用地的增量供应少了、企业用地难了,于是不少企业另辟蹊径,以空心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由,转向与农村集体联合“撤村圈地”,以前期雄厚的资金投入换取广阔的发展建设空间。农民在短期内获利,但其长远的利益受损。有些地方在操作手段上名为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挂钩,因为征地规模动辄几百亩、上千亩,一个市的年度指标恐怕都不够,怎么可能实现增减挂钩呢?这些问题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省市非常盛行、非常严重。

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改善居住条件愿望的增强,借助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与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科学引导合理投资、统筹规划、规范建房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现在推进空心村土地整治恰逢时机,既“节流”,又“开源”。如果今天的空心村不整治,恐怕未来想整治都整不动了,问题就在于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更复杂、整治成本更高。今天能够深刻认识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并准确把握时机、科学推进,是具有革命性、创新性的。再过十年、二十年评价今天的战略选择与科学认知,必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建立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国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试验区

针对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大、农村发展问题多、土地制度创新难的现实问题,创建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功能导向的、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国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通过探索研究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配套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我们应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通过改革试验,探索协同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改革路径,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优化城乡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问题非常突出,创新农村发展体制与机制,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十分必要、时不我待。同时,还应当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上比较粗放,包括城市建设、开发区用地也存在投入少、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建设用地的投资量,美国比中国高出2倍,德国高出6倍,日本和英国则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核心问题在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土地高度依赖性,建设用地的囤积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城中村”用地散乱、开发区土地空闲、房地产囤地抬价的局面亟须全面扭转,城乡土地利用都要建立集约节约利用机制。

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出发,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深入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相协调的“人地挂钩”、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与保障民生留地开发的“地业挂钩”等系列机制与政策,促进城乡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当务之急。科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力度,必将为实现我国城乡土地统筹配置,提升农村土地利用价值,提高保资源、促增长、惠民生效率,开辟一条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空心村整治施工方案 第5篇

国土局长 XXX

(2006年8月16日)

同志们:

为了把我市“空心村”整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在宁陵召开这次现场会,目的是对全市的“空心村”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我们实地看了宁陵县“空心村”整治工作的情况,听取了宁陵县“空心村”整治工作的经验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最后请xx市长和省厅xxx处长作重要讲话。

一、认清形势,增强治理“空心村”工作的紧迫感。2004年全省“三项整治”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专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空心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新增加耕地的验收标准,举办了“空心村”整治工作培训班。各县(市、区)都能积极行动,进行试点,总结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多来,全市共完成“空心村”整治21个,整治规模304.18公顷,净增耕地220.84公顷。在节约耕地、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保障全市经济发展、解决用地指标不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宁陵县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实施的方法,效果很好。柳河镇的袁庄村的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争取了项目资金对“空心村”整治的的投入。通过整治,满足了项目新增耕地比例的要求,解决了“空心村”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达到了双赢效果。刘楼乡的胡举村是采取旧村改建的形式进行整治的,他们按照“统一划地、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整治思路,首先打通四纵四横八条主干道,沿主干道对旧村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设计,村民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选择建房的标准。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达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通过整治,人均耕地净增近2分,同时可保障村民20年建房的用地需求。其他县(市、区)也有好多“空心村”整治典型,象民权县顺河乡的流通村、睢县城关镇的北关新村、虞城县稍岗乡的梁庄村、夏邑县李集乡的梁庄村、睢阳区娄店乡的前小李村、梁园区观堂乡的徐楼村等,都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出了适于本地实际的整治模式和工作经验。

我市的“空心村”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认识不足,信心不足。个别地方的领导还没有真正认真到“空心村”整治的重大意义,总感到“空心村”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整治周期长,缺乏启动资金,存在畏难情绪或等待观望,没有真抓实干。二是协调不力、工作不实。有关部门认为“空心村”整治工作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国土资源部门认为此项工作缺乏统一组织和行动干不成事,部门之间缺乏协作配合,缺少实实在在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工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市有行政村4284个,自然村16896个,农村居民620.9万人,村盘占地总面积达129136.83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68.95%,人均用地达208平方米,其中人均最高用地达到232.38平方米。大多数村庄存在不同程度的“空心村”,有些村户均宅基地面积达到4亩以上,土地浪费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二、树立信心,打好治理“空心村”工作的攻坚战。据统计,全市村盘占地治理潜力可达18017.83公顷,“空心村”整治潜力很大,做好此项工作,对破解建设用地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它事关我们能不能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依法行政和搞好服务的关系;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得到足够的用地保障;也事关我市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能否解决好我们的用地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问题。当前影响“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这个问题上级早就给了政策,但我们一些单位的领导就是不学习,不运用。今年4月份省政府在周口召开的全省“三项整治”工作会议上,张启生厅长明确指出七个资金筹措渠道:一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市、县留成部分要足额收缴,主要用于“三项整治”项目;二是市、县政府要把每年土地净收益的30%主要用于“三项整治”工作;三是各地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三项整治”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四是市、县土地开发整理与“三项整治”相结合,补充资金来源;五是对整治出的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入作为“滚动资金”用于新的“三项整治”项目,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六是“三项整治”指标可以在本市范围内有偿转让,所得资金用于新的“三项整治”项目;七是按照“谁整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这些政策,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治理“空心村”前景是广阔的。

“空心村”整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是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所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对我们干好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严格的申请、审核、批准和验收制度,才能有效地将农村居民用地引向依法有序的轨道。对不合理分户超前建房、不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和非农业户口的,不得批准宅基地;对现有住宅有出租、出卖或改为经营场所的,除不再批准新的宅基用地外,还应按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从经营之日起,核收土地使用费;对已经“农转非”的人员,要适时核减宅基地面积。农村住宅的改建、扩建和选址新建,要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荒地,严格控制村盘外延。从严控制农村建房占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坚决制止乱搭乱建的现象。对一些用地分散的小村庄和零散住户,结合“空心村”整治工作,鼓励其迁并,并将原址复耕。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控制居民点占地规模,严格查处乱占滥用耕地建房现象,真正把农村居民规范起来。

三、落实三个会议精神,做好全市国土资源工作。8月4日和和8月7日,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分别召开了全省地质工作会议、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会议。根据这三个会议的精神,我们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地质工作。近几年,商丘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探明煤资源储量达20多亿吨,为加快对地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项目,大力支持配合地质勘查部门在我市展开的地质勘查工作。同时,要全面落实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眼下正值汛期,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和巡查,做好值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保持通信具畅通,24小时不关机,发现情况立即报告,以便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永城市地矿局要根据省厅要求,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区)设立警示标志牌,并加强以这些点(段、区)的巡查。灾情出现后,局主要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并在两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和市局报告。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且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二是坚持“五个必须”,努力开创我市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省厅领导和十八个省辖市的国土局长就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深入地讨论。座谈会提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粗放利用问题、规划调整滞后问题、体制改革不彻底问题、地方保护与执法环境问题、国土资源干部队伍素质问题,土地信访量居高不下问题等。与会者们认为,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有的称之为难关或坎儿)要想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稳稳当当地迈过这人坎儿),必须坚持张启生厅长提出的“五个必须”,用温总理讲话精神统一各级领导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用地意识。转变“不知道就没责任”“不表态就不会犯错误”、“一好遮百丑”、“集体决策没责任”等错误观念,一切都要按照政策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做到会办事,办成事,不出事。

下半年各县(市、区)应主要以下几人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规划修编工作,力争把未来15年可置换的用地指标纳新一轮规划,在突出节约集约用地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保证今后各业建设用地的需求。二是加大以“空心村”砖瓦窑厂治理为主的“三项整治”力度,充分挖掘土地整治潜力。三是大力推行多层标准厂,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四是切实做好被征地群众的补偿安置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五是强化执法监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将查出的问题消化掉。六是积极汇报、协调好同级党委政府的关系,完善耕地保护干部考核制度,党政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我们是直接责任人。要严明纪律,严格考核,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某县“空心村”治理工作方案 第6篇

为加快推进“空心村”治理,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XX 省“空心村”治理工作总体方案》(〔2018〕X)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XX 市“空心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8〕X),结合我县实际,重新修订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X 发〔2018〕X 号)的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改善优化环境、节约集约用地、人口有效集聚、城乡融合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以政策推动、产业带动、市场牵动为手段,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空心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县、秀美 XX 提供重要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通过“空心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

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农村土地实现节约集约。我县有“空心村”治理任务,105 个村,2019 年就地治理村庄完成 63 个;2020 年就地治理村庄完成 42 个,2020 年底“空心村”治理实现全覆盖,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二)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规划先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推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

2.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政策引导,推动“空心村”治理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工商资本进乡入村参与村庄治理,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突出乡土文化、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施施,不搞“一刀切”,不急于求成,先易后难,注重细节,扎实推进。

4.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治理标准 通过开展“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点普遍达到“五新”标准:新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管理有序,建筑风貌协调、特色明显,水路电气讯暖等基础设施完善,文教医保服等公共服务配套,环境整洁优美;新产业,新型

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同步建设,搬迁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闲置资源有效盘活;新生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生活品质较大提高;新机制,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社区管理、设施管护等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基层治理有效,社会和谐稳定;新农民,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呈现出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能够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职业农民。

三、治理方式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结合村庄区位条件和空置程度,分类确定“空心村”治理采取就地治理方式。不实施整体新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度假区建设,通过小范围的拆旧、建新、农宅置换、复垦等方式,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四、时序安排 实施就地治理的村庄,2019 年底前完成任务量的 60%,2020 年底前完成 40%,“空心村”治理村庄实现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空心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府县长 XX 任组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 XX 任副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建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筹推进全县“空心村”治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按照任务分解做好各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是“空心村”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将“空心村”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强力推进,按时完成任务。

(二)加大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已有财政支持政策,可通过统筹美丽乡村、一事一议、棚户区改造等相关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空心村”集中投放。转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等方式,多方筹集治理资金。

(三)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一般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保留村、迁并村),明确空间布局和建设引导。编制“空心村”治理专项规划,既要体现县域“空心村”范围、类别,又要体现各村空心位置、空心程度和治理

措施。加强规划管理,提升新建区和单体建筑规划水平,确保设施不落后、村庄有品味。重视历史文化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妥善处理治理和保护的关系,规范治理行为。

(四)用足土地政策。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挂钩指标有偿转让收益全部返还农村;制定合理补偿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将腾退的宅基地复垦、整理成耕地或其他农用地。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宅基地有偿流转机制。允许农村空宅、闲宅在本村范围内有条件流转。研究制定土地拆迁复垦办法,制定保障措施,切实做好村庄拆除复垦工作,及时归还周转用地指标,实现土地节余指标有效交易,确保“空心村”治理资金保障。

(五)鼓励市场运作。引导支持通过市场方式,探索推广 PPP 模式及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空心村”治理项目。支持组建农宅合作社和引入市场主体,采取联营、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农家乐、农业庄园、休闲养老基地、康养中心等,增加农民的租金、股金、薪金收益。

(六)做好群众工作。在规划设计、有偿退出、拆迁安置、权益受让等方面,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维护农民利益。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对于拆旧复垦出的土地,可以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股份量化到集体组织成员,实行规模经营。要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农民投

资、投工、投劳,出主意、想办法。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逐村逐户逐人做好工作,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

(七)强化督导考核。将“空心村”治理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重点工作大督查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考核评价,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对建设成效明显的给予表扬,对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对“空心村”治理实行督导制度,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开展专项督导,督促进度、发现问题。建立目标任务分解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定期通报、调度制度,对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巡回检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上一篇:中石油销售经理应聘演讲稿下一篇:养鹅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