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论总结

2024-09-14

科研方法论总结(精选6篇)

科研方法论总结 第1篇

选导师和选题

方法原则

文献检索

文献阅读

论文写作

误区

选题:

1.借助工具选题(如ISI或Google Scholar)搜索最有影响力的人(引用统计分布,精确作者查询,所发期刊查询,引文报告).2, 查国际大牛的最新会议和期刊论文(热点),查国际大牛新毕业博士的博士论文(牛成果均产自博士论文),把此方向的所有文献全部查到手.搞清来龙去脉.3.课题要有可发展性.具有开创性,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成面成片.方法原则:

1.早动手,勤学习.多向师兄师姐讨教,早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只有你动过手,遇过问题,解决过问题,你才有问题与别人讨论.看书速度,推导速度,编程速度,做问题速度.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难啃的骨头,一定要有交流的意识,与人交流,有人指了条路,我看来,我已发现了一堆书我回家必须读.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需要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这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4.学好英语.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如果英语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学好问题的英文表达.5.养成记工作日记的好习惯,科研靠积累,文献要追踪.一半时间看文献,一半时间做问题,没有想法就推细节.6.尽量用最新的数学工具.偏微分方程用在材料力学, 就成了弹性力学.复变函数用到在弹性力学, 就成了断裂力学.7.你占有资料的多少,也决定着你出科研成果的多少.尽量收集最牛最新的资料、图书.8.获得idea的途径:阅读大量科研论文.长期作战,持之以恒.用心分析别人的idea.牛人们都牢记很多重大问题,想法设法去攻克,发现一个新想法时会说’这个与该问题有关’

9.打开门窗迎接信息,像Mark Zuckerberg一样自学.10.大牛必要条件:独立思维,勇气,年轻,动力(知识和创造的成果像利滚利),感情投入,看懂会用难知识.11.你阅读,但不是靠读的量,而是靠读的方式起作用.一天精读五也书,一年可读一千五百页.读书方法:零敲碎打法,标注法,记结论法,难易结合法.看一篇,写一篇.12.要想不被杂事打扰,平时就尽量不要碰杂事.积极乐观,经常微笑.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都会影响我思考.鼓励自己,也鼓励别人.13.真正的牛人做给人看,不是说给人听.14.数学程序无非就是简单的加减乘数.带着问题去学软件效率高.从小程序开始写起,大程序可以调用小程序.练习课本算法.学习别人程序.文献检索与管理

1.检索: Google学术搜索+Google里搜索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小木虫上求助+图书馆文献传递+写邮件向作者要.常用模板:

Dear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assistance.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Best wishes!(or best regards)

×××

2.管理: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作者姓名缩写作为前缀+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名字中文宜精练英文可适当缩写+重要文献加编号+看过的文献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重要文献应打印出来反复看+纸质文献有用的加注无用的清理

文献阅读:

1.先看综述,再看论著,最后看文章.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看文章紧跟趋势.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致的方向,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存在什么问题.3.多数文章看摘要,引言,少数文章看全文

4.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会忘.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起来更容易前后联系,正确判断,形成整体印象.针对一个主题需要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粗读、选择、精读等.5.做好记录和标记否则等于没看.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尽量避免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现象.7.看问题,看方法,看文风.传统方法是先读文献再思考,非传统方法是先思考再读文献.后者效果更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做比较.论文写作:

优秀论文结构范例:

1、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5、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8、Others——致谢、附录、脚注.英语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并且经常复习.2.找5~8篇与你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最好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3~5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

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IMRaD)

I: What and why? 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作者研究的是什么问题?)(a交代问题b相关工作文献回顾c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与本文创新点d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M:How? 如何研究的?(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

R:What? 发现了什么?(研究结果如何?)

D:What? 发现意味着什么?(这些研究结果有什么意义?)

误区:

1.工作条件并非主要因素.2.缺乏动力,喜欢找借口,与系统为敌,自负地坚持己见,发怒,不做重要的事,没投入感情.3.课题选择和国际接轨.在高校,一些教师治学严谨、基础扎实,但科研成果不突出,原因就是不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不能选得合适的课题.

科研方法论总结 第2篇

1、医学研究最高层的方法是(哲学层次)的方法,是医学研究各种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认识疾病和改造疾病的方法的理论,是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比较试验研究方法)、(逻辑层次的方法)和(哲学层次的方法)构成了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医学研究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康复医学)。

3、中医药研究也同现代医学一样是一门(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为目的的(应用科学)。

4、医学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5、科学假说形成的基础(事实依据)和(科学思维)。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科学与技术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判断题,20分

1、科学研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验或调查、观察取得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如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2、如果设计方法出现错误,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弥补。

3、中医药的研究方法是从临床研究,然后在进行实验研究。(临床到基础,理论到实践,宏观到微观)

4、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衡一致,也就是所谓的齐同原则。除了处理因素外。

5、科研设计的三要素是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人和动物,而药物研究也可以使植物或矿物。处理因素: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而给研究对象施加的各种干预措施。

实验效应:研究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相应效应或反应,也称试验效应。效应指标的有无或强弱应通过具体的指标来反映。

名词解释:25分

1、初始意念: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科研题目,总不会是瞬间完成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思考,甚至可以说是苦思冥想的构思过程。问题的线索都是瞬间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的,这种瞬间的闪念,又叫思想火花,哲学的说叫初始意念。

2、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3、零次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如:书信,手稿,会议记录,笔记等。

4、四段式:是科技论文中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

5、科学假说:是人们从实验观察的事实出发,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抽象概括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对所探索的问题提出初步的、推测性的、带有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

6、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获取事实资料。

7、科研设计的三要素:处理因素、研究对象、实验效应。

8、比较实验:又称对照实验,是医学科研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医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对照试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用以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则是实验组,对其施加处理因素,以确定这个因素的效应。两个原则:设立对照、组间一致原则(齐同原则)。

9、齐同原则:齐同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外,其他一切因素应保持一致。

10、关键词:文献主题标引的一种形式,通过分析文献的主题,提炼出若干个代表性的名词和词组,以供文献检索之用,3—8个为宜,又称主题词。问答:30分

1、文献综述的结构、内容分类、写作步骤

文献综述是在全面收集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该领域或专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的科学研究信息交流的书面形式,属学术论文的范畴。分类:

动态性综述:主要反映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专题在某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时间性强,学科发展的阶段性明显。

成就性综述:主要撰写医学科研领域内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实用性强,对工作的指导意义大。

展望性综述:主要撰写某一学科领域内或某一专题的今后发展趋势。着重介绍对未来的预测和对策,以及对不同预测意见的反应。

争鸣性综述:对几种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构:

文献综述除了题名、作者、摘要外,主要有前言、主体、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⑴前言:说明写作目的,明确有关概念,规定综述的内容与范围,论述课题的意义与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⑵主体:文章的核心与基础。按提纲要求分成若干问题或段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所阐述的问题现在的进展,发现了那些新现象,提出哪些新观点,存在哪些不同的争议,哪些方面未得到圆满解决。

⑶总结:用简练的语言将主要的论点和论据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设性的展望。⑷参考文献:为综述提供依据,提高综述的可信性,为读者提供查找原始资料的线索。写作步骤:

⑴确定选题:应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综述的标题要直接或间接反映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及效果反映这三个主要环节及其之间的联系,注重简明、准确、新颖。

⑵收集文献:根据课题需要,利用国内外各种检索工具从医学及其相关文献中检索出自己需要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⑶阅读文献:先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精读,找出自己所需的内容,并进行记录。

⑷拟出提纲:经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形成写作思路,拟出提纲。

⑸再次查阅文献:针对提纲中的关键环节以及不满意之处进行有针对性地查阅文献。⑹修改提纲:对原始提纲进行完善和修改。

⑺正式写作:文章要一气呵成,完成后进行推敲、修改。

2、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⑴无论是文字表达还是格式表达,内容都要简洁、明确、具体,书写要工整。⑵体现出所开题目的迫切性:阐述具体研究内容及其针对性。⑶体现出所开题目的创造性:阐述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⑷体现出所开题目的科学性:阐述事实依据、文献根据和理论依据。⑸体现出所开题目的可行性:阐述课题研究者是否具有完成科研课题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是否具备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⑹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可行,能否按计划完成任务等。⑺开题评议时间:第三学期开题为宜。

3、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原则:⑴对照 ⑵随机化 ⑶重复 ⑷盲法 ⑸均衡

基本内容:⑴处理因素的设计

⑵受试对象的选择和设计

⑶观察指标和实验方法的设计

⑷误差和条件控制的设计 ⑸对照和分组的设计

⑹生物参数统计处理的设计

4、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完整性。基本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内容:⑴目的明确

⑵确定主攻方向和阶段目标

⑶立题依据充分

⑷思路清晰

⑸指标具体和措施得力

⑹研究工作进程 ⑺预期结果和学术价值

⑻设计专题记录表格

⑼随访

5、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⑴立题:就是提出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即确立本研究所要认识的或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充分的科学性、水平的先进性、现实的可行性。

⑵设计:科研设计是完成研究课题的科学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科研设计的每一步都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统计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方法论作为指导,设计要求严格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⑶观察和实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感性材料的科学实践。收集科学资料必须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⑷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对实验观察资料进行科学加工。对大料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比较组间结果差异的意义,揭示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排除偶然发现必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手段。

⑸理性概括:对感性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建立概念,再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或者建立科学假说,甚而创建科学理论,是科学认识过程的理性阶段,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6、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

⑴传播医学研究成果:任何科研成果,都需要在较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才能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科学价值。

⑵交流实践经验:从事医学基础、临床医疗和预防的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将这些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写成论文发表、交流,发挥出广泛的指导和交流作用。

⑶发展学术思想:学术论文是对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论证、交流与完善的重要途径。⑷评价学术水平:公开发表的论文尤其是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的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⑸促进医学发展:通过论文写作,提炼出新的假说,发现后续研究的切入点或关键问题,推动医学科学的持续深入发展。

另外,还要使科研方法和成果具备可重复性。

7、科学假说形成的基础

形成基础:

事实依据:提出的假说应当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应当符合客观规律,能够合理解释各种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提出假说必须有科学思维做基础,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形象思维、直觉等);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类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

基本原则:⑴符合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⑵基于以往的科学资料

⑶具有个人的实践经验

⑷试验结果具有重复性

特性:科学、创新、假定、严谨、完整、客观。

8、医学研究基本方法的类型和特点

医学研究基本方法的类型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是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获取事实资料。

特征:在收集信息资料前,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因素,或不改变人体的内外环境的自然条件,直接通过研究者的感官或仪器设备观察事物的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如:自然状态下的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生理变化、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自然史。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采取人为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并通过观察研究对象在这种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发生的各种现象,获取科学资料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特征:方法主动、资料精确、意义深刻、效率更高,能够更深入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调查法:是以设计好的系统和规范化的口头、书面提问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特征:收集有关于人的心理活动、情感意识、生活行为、社会背景等方面因素的资料。

9、医学学术论文的要求(三言死疮克什克)

科研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三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格的方法。具体如下: ⑴思想性: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科学道德,防止政治错误和泄密。

⑵创新性:要求论文要有新的发现或发明。探索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探索的结果。⑶科学性:论文从选题、科研设计、观察研究、归纳、分析和结论,每一步都要贯彻“三严”的科学精神,做到随机、齐同、纯化。

⑷实用性: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具有重要性,越能得到读者的欢迎。

从广谱哲学的创立谈科研方法论 第3篇

关键词:广谱哲学,科研方法,课题

有幸聆听张玉祥教授的《广谱哲学的理论与方法》课程, 其中, 广谱哲学的艰难创业过程,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启示尤深, 它们虽不属于广谱哲学本身, 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它们是无形的, 但却给我们无穷的激励。

一、课题就是解决矛盾

———广谱哲学要解决的是哲学的普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

科研课题到哪里去找?来源虽然很多, 但也要看是什么课题, 像广谱哲学这样的全新课题, 试图对哲学进行广义量化建摸, 不仅没有直接的社会需求, 甚至也不会列入哪一级的科研课题 (例如, 国家级或省级的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

广谱哲学的课题首先产生于两种思维方式的撞击。张玉祥教授是学水利工程的, 毕业后却从事哲学教学工作, 自然科学的精确思维方式和哲学的定性思辨的思维方式, 具有鲜明而巨大的反差, 哲学能否像自然科学一样精确而又不丧失它的普适性?这样一个难题、矛盾就成为反复折磨张教授的重大“课题”。

这样一个课题能否解决是没有预设的答案的。一般而言, 精确性和普适性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哲学追求普适性 (所谓“放之四海皆准”) , 但以丧失了精确性为代价。数理自然科学追求精确性, 但以丧失了普适性为代价。要两者兼顾, 谈何容易!我们看到, 在哲学教科书里, 经常举一些精确的自然科学的例子, 例如, 讲时空观时举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例子, 讲辩证法时举微积分和物理、化学的例子, 但那只是举例, 而不是哲学本身的数学化、精确化。

1981年, 张玉祥教授向河北省哲学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模型初探》, 在这篇论文中, 他用互逆运算“模拟”对立统一规律, 用函数“模拟”否定之否定规律, 用极限概念“模拟”量变质变规律。事过不久, 他就意识到, 这是一次失败的纪录。原因在于, 辩证法三大规律的使用范围太宽了, 而互逆运算、极限概念、周期函数等传统数学工具都是一些极特殊的工具, 用张教授自己的话说, 这种“模拟”无异于是“把哲学这个硕大无比的花朵插到了极其纤细的茎上”。此后多年, 张教授不断跟踪和探索数学方法在哲学上的移植问题, 曾尝试过微分动力系统理论、流形理论、纤维丛理论、变换丛理论、拓扑学方法等, 但均成效甚微。他后来总结说, 由于哲学概念、命题的普适性, 以传统数学为工具、以自然科学为蓝本对哲学进行数学化改造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是张教授早期花了六七年时间以失败而告终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它表明要解决普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其难度有多大!

此后, 张教授把希望的目光转向横断交叉科学, 特别是以“老三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和“新三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 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群。在这个领域里, 他接触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 但他很快明白了, 系统科学的数学方法仅限于以数值化为基础的传统数学框架内, 无法移用到哲学问题上。他公正地指出, 系统科学有很多很漂亮的思想, 许多概念、原理的普适性也很高, 但系统科学的数学模型却很窄, 与他的很宽的思想、原理不相称。有了这些经历, 张教授模糊地感觉到:也许数学武器库里还没有打锻出足以描述哲学普适性的武器, 要解决哲学的普适性和精确性的矛盾还有无希望?

回顾历史, 著名的哲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迪卡儿, 就曾经试图用几何学的公理化方法阐发哲学原理, 这早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德国著名的控制论哲学家克劳斯也曾试图用传统数学方法和控制论模型阐发哲学原理, 也早已成为失败的历史。在中国, 从建国以来, 有许多哲学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也都做过无数的尝试, 但均未取得公认的成果。是哲学本来就不能数学化, 还是数学工具本身有问题 (条件过于苛刻、严格) ?是课题本身选的过高, 超出时代的条件?还是个人的知识结构或思维达不到解决课题的水平?这是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 也是张教授经过多年失败后不能正视的重大问题。

二、解决课题要有相应的方法论

——没有泛系方法论, 就无法实现广谱哲学的基本目标

正当张玉祥教授已失败了多年、苦于找不到哲学的量化建模工具时, 在中国, 另一门新兴的学科———泛系方法论正以江城武汉为中心, 在学术界“悄悄地”传播和发展着。1986年, 有人向张教授介绍了吴学谋的一组论文《泛系分析与科学方法论》, 他读后深感意外:居然有这样一种方法论兼顾普适性和相对精确性于一身?这是不是我多年要找的武器?但多年的失败不敢使他盲目乐观。1987年, 张教授到秦皇岛认真听取了吴学谋先生的学术报告, 并与吴先生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交流, 这次会面使张教授认定了吴学谋创立的泛系方法论正是他多年要找的锐利武器。从此, 为了真正掌握泛系方法论, 张教授“拜师学艺”, 跟随吴先生五年, 潜心钻研泛系理论, 并努力把它和哲学联系起来。在此期间, 张教授发表了一系列哲学问题泛系化的论文, 使哲学问题的精确性、数学化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机。张玉祥教授在回顾这段历史时, 曾明确指出, 没有泛系方法论, 就无法解决哲学的普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 因而也无法实现广谱哲学的基本目标, 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 没有泛系方法论, 就没有广谱哲学。可见, 泛系方法论对建立广普哲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泛系方法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因为它把含义及其宽泛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如广义系统、广义关系、广义转化、广义对称、广义优化等) 建立在同样宽泛的数学模块基础上。这些数学模块来源于离散数学, 又经过了泛系化的改造, 因而与传统的建立在数值化基础上的数学有本质区别。这使泛系方法论概念的相对普适性与相对的精确性的统一, 而张玉祥教授多年要解决的课题正是哲学的普适性与精确性的矛盾。因此, 泛系方法论首先给广谱哲学提供了一个范例, 即如何把普适性很高的概念与同样普适性很高的数学模块结合起来。

同时, 泛系方法论也为哲学问题的广义量化建模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泛系方法论对一般事物机理的广义量化建模有自己的一套泛系量化理论、基础模块和具体方法, 例如, 它所提出的泛数、泛模拟、泛系单值化定理、十五种泛系转化方法等等, 对于哲学问题的量化建模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张玉祥教授在《广谱哲学探索》一书种所概括的“广义数学观”、“哲学问题量化建模的基本思路”正是在吸取了泛系方法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哲学问题的实际所提出来得。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这是讲工具的作用。高科研也一样, 需要有与课题的水平相称的方法论。当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 时隔七年才发表广义相对论, 最主要的原因是爱因斯坦需要补充学习表达广义相对论原理的数学工具———张量分析, 同样可以说, 爱因斯坦晚年从事统一场论的研究没有成功, 除了物理上的原因之外, 当时的数学也没有提供适合的工具 (例如, 后来对统一场论有重要作用的纤维丛与联络理论还没有产生) 。我们可以设想, 如果没有泛系方法论, 广谱哲学的提出也许还要推迟许多年, 因此, 泛系方法论对广谱哲学来说, 是一个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广谱哲学何以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中国产生。

三、解决重大科研课题, 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广谱哲学十八年探索历程

1981年张教授提交第一篇论文《辩证法三大模型初探》算起, 到1998年出版《广谱哲学探索》一书止, 广谱哲学探索经过十八个春秋,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个中滋味, 只有张教授个人知道, 我们感到钦佩的是他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十八年是中国打破僵化体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思想大解放, 经济大发展的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特别是年轻一代, 追求高收入、生活高质量成为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初, 张教授也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教师。谁都明白, 搞哲学研究是一个既无经济效益又难见社会效益的事业, 更不用说搞哲学的数学化了。张教授本来是学实用工程技术的, 有不少同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靠所学的实用工程技术发了大财, 但张教授一旦选定了奋斗目标, 便矢志不渝, 甘坐“冷板凳”, 一坐十八年, 这种精神、这种境界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无法企及的。

这十八年, 是中国教育大发展、高学历大发展的十八年, 青年一代追求高学历, 出国一浪高过一浪。张教授却选择一个看不出有什么解决希望、别人想都不会去想的课题, 为了这个课题他放弃了所有考研、进修的机会, 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泡”图书馆, 跟踪新兴学科, 为了弄懂建立广谱哲学所必需的泛系方法论, 他像学徒工一样, 从一点一滴学起, “缠”住吴学谋教授不放, 一“缠”就是五年, 这使得吴学谋教授深为感动。他说:有些人学泛系是想借泛系的名声发几篇论文, 好评职称。因此, 他们浅尝辄止, 致使学了一点皮毛。张玉祥学泛系是抓住不放, 五年如一日, 一个模型一个模型地啃, 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敲, 不彻底弄清楚决不放手, 因为他是真心想掌握泛系做点事。

教育科研的选题方法 第4篇

一般来说,一项新的、正式的科研课题的确定大多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a.提出科研课题;b.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c.将课题具体化;d. 撰写选题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1.选题的策略

(1)从教育实际工作需要中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根据社会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2)从教育文献中选择题目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查阅与评价研究文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质量,如果发现已有研究质量不高,这就说明该问题值得研究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研究资料中被忽视的“空白点”;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注意发现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选择教育科学研究题目要注意可行性

研究者要根据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来选择研究课题和课题的深度。主观条件指研究者为完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对有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它反映了研究者承担课题的可能性和完成课题的水平。客观条件指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设备、仪器、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物力、图书资料等。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选题必须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课题按研究深度的高低是分层次的,选题时必须考虑课题的研究深度。按照研究深度,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①描述性课题是指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教师生活状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等都是描述性的研究课题;

②因果性课题是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它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就属于因果性课题;

③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它主要回答“将来怎样”的问题,如探讨下个世纪中国教育状况,就属于预测课题。

在上述三类课题中,描述性课题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小,层次低;因果性课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而预测性课题则是最高层次的研究课题,难度很大。研究者对课题的层次性、难易性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4)从自己所学的专业、所担任课程范围内选择教育研究题目

专业基础知识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选定教育研究题目,只有紧密地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搞好教育科学研究。而有人因临时的兴趣,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有人偶然得到其他专业的资料,轻易决定选择脱离自己专业的研究题目,结果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分析肤浅,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目前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题目往往偏大

初做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考虑各方面研究的条件,选择的研究题目往往偏大,结果不是不能完成任务,就是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材料,得不到可靠的、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的科学结论。

(2)对应用性选题重视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性的选题中,理论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大,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在应用性课题中,忽视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探讨,而是分散、孤立地探讨了一些相互关联的细小问题。这种局面与社会需要相距较远,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很小。

(3)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研究者在选题时不注意查阅研究文献,不了解他人研究结果和有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二是许多研究者研究方向不明确,选题前后无关联,不能使自己的研究课题把握住问题发展的脉络而层层深入,而是在一些毫不相关的课题上按自己兴趣随意选择。

(4)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目前在教育科研中,描述学生学习现状、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方面的课题比较多,对各种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相关分析的层次上,而对学生发展规律、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预测等研究少,即缺乏因果性、预测性的研究课题,使教育科研难以发挥其解释与预测功能,妨碍了其研究水平的提高。

(5)研究课题的理论水平低

许多研究课题未能同有关教育理论联系起来,研究问题较表浅,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深度。因此,目前大量研究未能在有关教育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很多研究结果也未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分析、概括。

(6)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目前,研究课题大多从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人手,缺少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科研合作大多局限在同一领域的研究者之间,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之间、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未能对一些较大课题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7)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在目前众多的教育学科研究课题中,有关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极少。由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因而目前国外对方法学的研究十分重视,不少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研究课题基本选定后,研究者一般需要对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地论证。做好研究课题的论证工作,对撰写好课题申请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从而使整个研究课题具体化、系统化、完善化。它将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起重要指导作用。

(2)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争取科研项目立项并取得资助的需要。根据研究者的课题论证报告,学校、基金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了解研究课题的价值,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资助。

课题论证报告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科研基金申请书”、“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申请表”等等。对于研究者来讲,课题论证报告又是“研究课题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研究步骤、经费预算等。在此不做更多的介绍。

科研方法论总结 第5篇

我从教23年,写过一些论文,也有一些论文获奖并发表。近几年,我有幸参加过市镇论文评审,阅读过大量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感到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有些困惑,本文试图分析之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态度不够端正,不想写

态度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写作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行为。开始写论文,都是外在的推力多一些,因为学校要我写,因为评职称要论文等,而不是我喜欢,所以我要写。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的论文是临时去写,拼凑而成。平时没有研究,平时没有收集资料,没有关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实证研讨,等到学校说要交论文了,才临时到网上去东拼西凑一点资料,仓促而成,质量可想而知。要解决态度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从学校外部来讲,首先要完善制度,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对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补贴,进行专项的奖励,在职称的评定、先进的评选、骨干教师的评选时优先考虑。学校要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比如,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专题讲座。好文章是逼出来的。我个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专题没有研究,没有思考,没有收集相关的资料,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石碣实验小学的杨奕平老师的论文《优化“主题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经过三年的研究,上了10多节研究课,整理收集了近10万字的研究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和深度,还有可信度,获得东莞市2009年小学数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从内部教师个人来讲,要转变观念,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凡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教学现象,对它的一番认真思考就是研究,思考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论文创作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只有教师从不愿写到乐意去写,论文的水平才会提高。

二、选题没有新意,不好写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因此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教师常常会觉得,不管写什么,好像都有人写了,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论文,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没有什么价值。例如,东莞市教育学会2009年评奖的论文,围绕转化后进学生的论文就有30多篇,其中很多论文泛泛而谈,题目就没有新意,如:《对初中阶段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小议班主任转化后进学生的点滴体会》等。而有的老师,同样写后进生的转化,切入点较好,角度新,言人所未言,如“单亲家庭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建立QQ群,转化后进学生的研究”等。

有些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选题就不要再去写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十多年了,党和国家都已经做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经没有必要去论述其可行性了了,如果是刚刚推进素质的时候,这样的文章还有研究的必要。

(一)抓住“四点”来选题

要确立“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选题,策略是抓住“四点”。1.抓住难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 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选题。

2.挖掘亮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选题。例如,长安中学德育副校长吴房添,对国旗下讲话,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提高国旗下讲话德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普教成果一等奖,并出版了专著《风展国旗舞蓝天》。3.寻找盲点。盲点就是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选题。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再去研究,很难有所突破。石碣序伦小学谢军恒老师,独辟蹊径,开展“组建家庭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石碣实验小学的何振环老师,他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小学美术生态式教育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该成果获广东省普教成果二等奖。

4.关注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二)把握命题的基本要求 就具体的命题来讲,题目表述要清楚、简洁、新颖。

1.命题表述不清。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题目,不知道你要讲些什么。即使要用诗词作题目,建议要有一个副标题“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

2.命题要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惧厌”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所以“心理”二字可以不要。另外,“其”指代不明,也不必要,省掉。因此,文章题目开改为“学生惧厌作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如:“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的研究”,题目太大,不易写好。如《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核心概念是“三九训练法”,《探究回方图形习字法,快速提高学生楷书书写水平的研究》,核心概念是“回方图形习字法”,研究的焦点集中,指向明确。近年来,市教育学会获一等奖的论文,题目都有一个核心概念,如:《“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苏格拉底“助产术”在现代思想品德讨论课中的应用》等,因为有核心概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资料没有积累,没啥写

一方面,没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缺乏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会难以下笔。

另一方面,如果资料的收集不到位,你不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论文,可能别人早已总结,你只是拾人牙慧,徒劳无功。例如,有个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生字抄写几遍最有效。其实这个问题,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如何去收集资料,我认为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八条:

1.从工作中搜集。有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每堂课后或每一单元教学后都要认真思考总结,将其写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从听课中搜集。有些教师为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任务去听课,有的教师听课仅仅是抄上板书或课件的文字内容了事,这样的听课是无法为课题研究服务的。确定研究课题后,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选择哪些最有价值的环节、细节或教学方法,及时记录下来。

3.从观察中搜集。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既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

4.从调查中搜集。调查研究是公论的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方法上,可举行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访,开展问卷调查,等等。

5.从实验中搜集。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获得实验数据,包括成功的、失败的、需要改进的各种信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教育研究来讲,都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6.从阅读中搜集。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一定要学会读书,学会向他人学习。一是写读书笔记。将阅读中获得的材料以及感受较完整地记录。下来。二是做好摘录。将文中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并做好分类,以便日后查找。三是做好剪辑。将报纸杂志上对自己研究有用的文字材料剪下来分类保存。

7.利用学术会议搜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重要渠道。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教育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或新课题,因此,能使人们获得报刊文件中得不到的信息资料。

8.通过互联网搜索。计算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上网查询、搜集教育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得教育科研资料的快捷、有效的重要渠道。

四、写作缺乏技巧,不会写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确实,科研论文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看多写,熟能生巧。

(一)写作时“分块合成”,一气呵成

初稿的撰写也可采用“分块合成法”,就是将相对独立的各分块分别安排在一定时间内撰写,最后再将各部分精心统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时间上的灵活安排,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而言,撰写的质量也比较容易得到保证。不过在最后统稿阶段还要多下一些功夫,做好宏观把握,否则将影响论文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写不出有种种原因,对论述的问题认识不充分,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对所论问题分析不透彻,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掌握的材料不够充分,或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末想好等,都可能使文章写不下去。“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问题,是好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这时应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而一旦动笔,就必须趁热打铁、全神贯注、连续不断,把想到的都写出来。尽管有时反过头来看,有些想法很简单、很朦胧,甚至很不成熟,但绝不可轻易放弃。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思路已经打开,如果中断,将是十分遗憾的。所以一定要克服一切外界干扰,一鼓作气地写出初稿。

(二)修改时吹毛求疵,反复打磨

初稿写出之后,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三)选择刊物,积极投稿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投稿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是高考复习指导、教材教法分析、解题技巧辅导等方面的文章,一般要有足够的提前量才能配合教学进度。其次要注意“门当户对”与“投其所好”,投稿要能够正中编辑下怀。因此要用心研究各类专业报刊的宗旨和风格,以及栏目特色和近期组稿重点,尽量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揣摩编辑的“口味”,杜绝投稿的盲目性。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

初发稿件,暂且不必向门槛高、通道窄的权威期刊“进军”,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眼睛向下,紧紧盯住自己最贴近、最熟悉的期刊“钻空子”。一般地,新辟栏目投递稿件的作者少,因而向有此栏目的有关刊物投稿,采用率就大;给缺稿件的栏目撰稿,这方面的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我坚信这样一句话:多写点,少写点,多少写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发表。

科研方法论总结 第6篇

我是第二次参加教师发展在线培训,2013年我第一次参加在线培训后,感觉参加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既节省时间,又灵活方便,最重要的是收获大,受益深。于是今年我特意申请再次参加教师发展在线培训课程,以弥补比较薄弱的科研理论知识。

从激活学习卡到必选课视频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一周时间内,我集中精力,每天四节课视频学习,边听边做笔记;还对自己感兴趣的公共选修课视频进行学习,如:高校教师应学的“课程论”与“教学论”知识;并对当前高校的热点主题积极开展讨论,与兴趣相投的学友交流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的培训都能让我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下面对这次培训的重要内容及体会给予归纳总结。这次培训主题是高校科研方法论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素养培育,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陆亭、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张伟刚、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赵醒村教授讲解。三位教授知识渊博,准备充分,授课艺术高超,着重讲授了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科研体系导论、如何申报课题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张伟刚教授讲授的内容包括:科研的概念、特征、意义、科研准备、科研动机、课题研究策略、科研课题的产生途径、科研素养的形成、初学者科研定位、科研选题策略、科研信息搜集、科研选题途径、科研方法层次、科研路径设计原则、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论文的撰写、科研研论文的投稿与发表等,全面详实地阐述了科研理论。例如:关于如何创新?培训中列举了计量学方法创新、移植方法创新、多元思维创新、弹性思维创新、逆向思维创新等方法,所述案例简洁、清晰。赵醒村教授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角度,介绍了一般科研教师不了解科研知识。如基金课题得不到审批原因包括:课题科学意义不重要、学术思想缺少创新、理论不足或缺乏、层次不清、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滞后、关键问题设计方案不完整、研究方法或手段不正确、实施方案令人怀疑、研究目标太庞杂、研究积累不达标、研究条件不具备、课题组成员不科学等,这些影响科研的因素以前我未重视过。这次培训不仅是耳目一新,而是更上层楼。

上一篇:周记作文300字下一篇:猴子造桥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