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2024-05-14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精选14篇)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1篇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折曲,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剪刀、双面胶、卡片纸、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卡片纸、废纸盒、硬包装纸等。

〖教学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设计,设计的前提是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制作起来也比较省时,但关键是构思,构思得好,一节课能做好几个造型,想不好就是一堆废纸。如何引导学生构思值得研究。

纸板的联想指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教师讲授与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确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面带微笑迎接学生走进课堂。大银屏展示:“欢迎走进八年级美术课堂”。配有欢快的音乐。上课铃响后,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师】:“曾有曾经有人问一位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如果想为家居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只可以改变一样家具,应选择改变那一款家具呢?如果你就是那个设计师,你会如何回答呢?” 【生】:“椅子。”

【师】:“不错。那位设计师也跟你们一样,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选择椅子,因为椅子的设计变化最多’。”

【师】:“设计时尚的椅子总是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设计制作坐椅。”

(板书课题: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二、椅子文化:

【师】:“据说椅子诞生于4000多年前,古往今来无数设计师对椅子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椅子也有着特殊的文化含义。在汉语中,把官位称作——?” 【生】:“交椅。”

【师】:“对。古时候,坐椅就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现代人往往用一款自己喜欢的椅子来装饰自己的居室,来表现自我的品味。如今的设计师们则将生活需求和文化意味融为一体,设计出许许多多的椅子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坐椅。”(播放vcd:现代坐椅作品)

【师】:“与传统坐椅比一比,你能谈谈现代坐椅有何特点吗?它们的造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略

【师】:“现代坐椅具有造型简洁、结构合理、材料多样、舒适、实用、稳定、具有时代感等特点,设计多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富有张力与想象力。”

三、示范激趣:

【师】:“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现代坐椅的造型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示范。”(教师示范:用一张长方形卡纸切割、折曲制作成一张曲线优美的躺椅。)

【师】:“一张小小的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是不是很有趣?” 【生】:“有趣„„”。【师】:“想学吗?” 【生】:“想„„”。

(学生感到简单又神奇,兴趣很高,很想自己去尝试。)

【师】:“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如何用纸板设计制作现代坐椅。”

四、设计探索:

探索活动

(一)——椅子的功能与结构

【师】:“要设计坐椅,就得先了解它的功能,你知道坐椅有什么功能吗?” 【生】:“坐的。”、“躺的。”、“休息的。”„„

【师】:“对,这些都是椅子的实用功能。但如果是你选择坐椅,仅仅是实用你就满足了吗?” 【生】:“还要好看。”、“美观。”、“漂亮。”„„

【师】:“坐椅是为人设计的,是为人服务的,应具有实用性。设计应以人为本。坐椅的尺度、触感要宜人。坐椅应给人以舒适感、安全感(稳定性)。坐椅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作品。要能给人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审美快感。” 【师】:“椅子的结构你了解吗?它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生】:略

【师】:“坐椅的构成一般为:椅腿(支撑点)、椅面(承重点)、靠背。”

探索活动

(二)——生活的联想

(展示一张纸板制作的躺椅。)【师】:“你觉得这样的椅子放在什么环境中比较好?”、【生】:“我觉得放在客厅好,看看电视,很舒服。”、“我觉得放在阳台上好,冬天晒太阳,夏天可以乘乘凉。”、“我觉得放在卧室好,躺着看看书、听听音乐。”„„(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展示一张纸板制作的坐椅。)【师】:你觉得这样的椅子放在什么环境中比较好?

【生】:“我觉得放在书桌前好。”、“我觉得放在电脑桌前好。”、“我觉得放在餐厅比较好。”„„

(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展示几张纸板制作的坐椅。)

【师】:“你觉得这些椅子像我们生活中的人的一个什么动作?” 【生】:略

探索活动

(三)——材料的联想

【师】:“你见过的坐椅都是用些什么材料制作的?”

【生】:“木头,金属,塑料,皮革。”、“布,玻璃,大理石。”„„

【师】:“还有玻璃纤维、树脂合成材料、轻质铝合金材和人造革等,这些材料可概括成面材和线材。用纸板设计坐椅时,你能用纸板表现出面材和线材吗?” 【生】:“纸的本身就是面材,纸裁成条就是线材。”(播放图片及制作过程动画)

【师】:“我们来看这些作品,如果真的生产这种设计,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比较好?” 【生】:“塑料。”、“玻璃纤维。”、“有机玻璃。”„„

(播放图片及制作过程动画)

【师】:“这件用纸板设计的坐椅,你看像我们生活中所见的什么质地的椅子?” 【生】:“红木太师椅。”

【师】:“我们在设计中可把纸想象成各种材料,充分发挥纸的优势,联想木材的厚重感,金属的流畅感,塑料的轻盈感,以及古朴、现代、前卫等多种造型风格,就能用纸板设计出各种效果的坐椅。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些坐椅的造型。”

探索活动

(四)——造型的联想

【师】:“提到椅子的造型,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四条腿支撑。四条腿的椅子稳定,风格较为传统,我们想一想,能不能设计三条腿、两条腿甚至一条腿的椅子?”(学生思考、议论,意见不一)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几件作品。设计有时可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不管是几条腿,只有稳定才能给人安全感。”

【师】: “这件作品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板?如何切割的?怎样折曲的?”

【生】:略。

(播放沙滩椅的制作过程动画)

【师】:“这件作品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板?如何切割的?怎样折曲的?你能想象并画出它的平面设计图吗?”

【生】:略。(学生上黑板,用手绘线条画出设计图。)(播放蓝躺椅的制作过程动画)

【师】:“如果还是这样剪切,你还能用其他折叠方法折出不同的造型吗?” 【生】:学生思考、探索、试验、制作。(教师展示和肯定部分学生的构思)

【师】:“这件作品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板?如何切割的?怎样折曲的?你能想象并画出它的平面设计图吗?”

【生】:略。(学生上黑板,用手绘线条画出设计图。)(播放红折椅的制作过程动画)

【师】:“如果还是这样剪切,你还能用其他折叠方法折出不同的造型吗?”

【生】:学生思考、探索、试验、制作。(教师展示和肯定部分学生的构思)【师】:“看书上的蓝色椅子,【生】:略。

(播放蓝坐椅的制作过程动画)

你能说出它的设计原理吗?”

【师】:“看书上的绿色椅子,【生】:略。

(播放绿椅子的制作过程动画)

你能说出它的设计原理吗?”

【师】:“看书上的一组沙发,吗?” 【生】:略。

你能说出它的设计原理

五、学生实践:

【师】:“椅子的结构一般包括椅面、椅背、椅腿等。这是椅子的共性,但每一个部分的造型都千变万化,直线,曲线、弧线各具特色。采用的技法有切割、弯曲、折叠等。根据用途可分为沙发、躺椅、折叠椅等各种类型。在坐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椅子。今天就让我们都来当一回设计师。”(展示实践内容和要求)

设计与制作: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硬纸设计制作1~2个小椅子,也可制作一组椅子或沙发。并结合作业谈一谈自己的设计构思。要求:

(1)用纸板任意剪、切、折曲,联想椅子的形状与特点,不要有太多的框框,只要具有椅子的特点即可。

(2)椅子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标准:具有椅子特征,放置稳定。优秀标准:造型新颖,有创意。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现代坐椅,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构思自己的椅子造型。”(播放配乐现代坐椅图片欣赏)

【生】:欣赏、构思、探索、试验、制作。(不停播放欢快的音乐和现代坐椅图片)

六、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评价他人的作品。老师评价。

七、小结与延伸

【师】:生活处处充满了设计,有创造的设计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学习和体验现代设计中所蕴含的不断创造,追求完美的创造精神。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2篇

韩海柱

2015年8月

《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韩海柱

2015年8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座椅的结构和特征。

2、、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设计出美观舒适的座椅

2、运用折叠、剪切、插接、粘贴、卷曲等方法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座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分析造型、功能、材料、色彩,运用折、剪、插、粘、卷等方法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座椅。教学难点:座椅的设计构思。

教具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课件、教师自制纸板座椅 学具准备: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铅笔、直尺、裁纸刀等。教学过程:

一、形象联想导入

出现一个图形让同学们产生联想,(在导入的过程就让同学们打开想象,为下面的设计课铺垫)出现椅子的图案。展示教师作品,引出课题。

二、学习椅子的设计制作方法

1、欣赏风格各样的座椅。让同学们欣赏生活中不同风格的座椅,让同学们谈设计的概念(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关注身边的美术,并通过对现代风格座椅造型和构思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设计和创作热情。让同学们分析设计师的理念,为自己创作打下基础)

2、利用课件使生活中座椅简单化,并用纸板给它制作出来。师简要示范,学生简单尝试制作。把现实生活中时尚的座椅简单化,让孩子们觉得用纸板来制作椅子是件很简单是事。

3、座椅的设计分析。

欣赏由人的动作来设计的座椅,并由孩子们去分析,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同样的大的纸制作不同的座椅。课件展示几把纸板座椅,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各使用了哪些方法。让学生在分析这些作品制作技法的同时领悟到有限的技法加上无限的创意就会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座椅造型。

5、座椅的设计和生活中的联系。把纸板制作的座椅和生活中的座椅联系在一起,分析座椅的功用性。

6、让同学分析如何把座椅设计的更加新颖有趣。小组讨论、课件欣赏

三、学生尝试设计制作座椅 作业要求:

1、用剪切、折叠、插接、粘贴、卷曲、绘画、镂刻等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出座椅。

2、发挥想象,使座椅的造型独特新颖富有创意。

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辅导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尝试。2.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综合评价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师生共同评述作品的类型、风格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小结:

初中英语阅读联想能力的培养 第3篇

一、拓展英语知识,帮助学生积累

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英语联想,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合理的联想。首先,适当增加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的阅读量。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背景之前,可以先看汉语翻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文化历史的理解。

其次,鼓励学生多观看英语电影和书籍。初中学生初步接触英语,对于词汇的积累较少,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多以故事性文章为主,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主动进行知识积累。另外,一些英语电影和漫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象征性的词语进行记忆,例如fox原意为“狐狸”,但是常被用来指代“狡猾”;rose是“玫瑰”的意思,常被用来指代爱情或者甜蜜的生活。只要关注到这些词语代表的属性,学习和理解一些语句就不是那么难了。如句子“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就可以理解为:在每个人的人生之中都会有幸福和痛苦。此外,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可以引申为标志性的人或者物,如the White House可以指代美国政府。

最后,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英语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创办英语角、举行英语讲座等。如针对“万圣节”进行话题讨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万圣节热闹的情景进行想象并描绘出来,可以附上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万圣节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对万圣节的起因、发展以及普及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二、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互动交流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并在交流中向他人打开心扉,从而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于电影的文章和作品,并以“我最喜欢的电影”为话题进行班级讨论,与学生一同观看英语电影,从电影中体会英语文化的魅力。而电影本身又是活跃课堂的氛围的一种工具。比如,一些学生喜欢的电影是《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他们希望自己在将来也能成为像故事主人公一样伟大的英雄,给人们带来幸福。有些同学喜欢的电影是《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很多学生都会从中受到鼓舞,即使能力很小,只要努力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展开联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这样能够帮助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话剧表演、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课堂互动,突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联想。比如提出有关慈善表演的倡议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演出设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当下热点话题,比如常见的碰瓷、学生受到教师虐待等,进行有针对性表演,以树立尊老爱幼的正确价值观。

三、加强鼓励评价,推动联想激活

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联想学习,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长久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知识。例如,在讲到有关于时尚的话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时尚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有关联想。可要求学生借助一些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对当下流行的服饰、音乐、颜色、发型等进行了解,并对未来可能流行的趋势进行预测。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意见应该表示鼓励和赞扬,不能断然否定,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对于当代的很多科技应用可能会表示不满,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批判和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时尚。在进行联想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 第4篇

【教学课型】造型、表现

【授课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册第二十八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日用品因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联想和表现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依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想象,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发挥联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由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理解联想与表现,带来无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音乐、手工。

学生:生活日用品、水彩笔、手工纸、双面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一)趣味导入:课前老师先播放一段视频,有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朋友们,请同学们找出来!

播放《美女与野兽》中日用品跳舞片段,学生欣赏。

1.动画片中你看见几种日用品?

2.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与动画片中的日用品有何区别?

3.你想将我们的生活用品变得和影片中的一样有趣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二)新授:

1.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活日用品?

生:锅碗瓢盆、牙刷香皂、水杯等。

2.我们怎么展开联想?可以通过一个游戏。

①提问:(出示勺子图片外形)猜这是什么?

问:它有什么猜出来的?

生:外形。(板书)

小结:同一角度观察,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②(图片勺子)问:勺子发生了变化,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角度。

小结:同一个勺子变换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3.找一找,发现勺子藏在哪了吗?

小结:勺子既可以是物体的(整体),也可以是(局部)。

4.请打开课本,看书上的这幅图片,来寻找生活用品?

5.例如最常用的勺子、叉子等去联想。

进行《勺子变变》。

6.老师也带来了一把勺子,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用品,根据它的造型与功能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说一说?

8.哪位同学来试着说一说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9.课件出示制作过程:

(1)根据用品的外形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

(2)利用手工纸剪出需要的零部件。

(如:眼睛、四肢、装饰等。注意色彩搭配)

(3)整理完成。

三、作业提示

(一)对手中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大胆展开联想。

(二)可以用手工制作的方式,也可以绘画。

(三)加上可爱五官、表情将其变为一件有趣的新物品。

师: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用你手中的画笔、彩纸等材料,来参加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游戏。

生:好。

师:看谁能在竞赛中获得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循环播放欢快音乐)

1.根据生活用品的外形特征进行聯想。

2.强调色彩深浅搭配。

五、展示作品,评价提高

1.学生自评。(创意说明)

2.学生互评,教师随机点评。(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

六、总结

师:真没想到大家能把这些不被关注的生活用品,通过联想和巧手的配合,变得漂亮新奇!请同学们回家后将一些废弃物品“变废为宝”重新利用起来吧!

【板书设计】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外形 角度

造型 功能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课,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我在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美术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展开。在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他们的乐趣。

首先欣赏动画短片,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日用品拟人化后的生动形象,引起学生对日用品产生新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生活日用品种类繁多,同学们很熟悉。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找出与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区别,告诉学生这就是联想,需要分清联想不是拟人化。所以通过课件(勺子的联想)的展示,如:同样的勺子通过不同角度的变换可以联想成花瓶、吉他等。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根据它的造型与功能说一说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引入重点部分——“联想”。同学们对着手中日用品的造型产生了很多想法,让部分学生说说想用哪些工具材料进行想象创作,并现场给予了评价和鼓励。

接着,我出示了“勺子变变变”的制作课件,让学生观察它的变形过程。根据外形进行联想(如:眼睛、四肢、配饰等),然后组合粘贴于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不优秀的作业的存在也十分普遍,怎么提高一个层次是我应当反思的。作为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而去培养!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5篇

第8课: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本市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杭州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课堂小结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6篇

2011年10月11日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5册第6课的教学内容《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我计划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流程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一节动手、动脑的设计应用课。是纸立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力发掘学生潜在的想象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他们能否利用生活中丰富的纸平面资源,设计创造出新颖别致的坐椅等家具作品的关键。因此,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应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和指导思想。在设计制作中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应有的、严谨的优良作风。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坐椅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导入部分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精彩作品的欣赏,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通过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课间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长远发展。

2、根据教材结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 A.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不同环境中的坐椅的欣赏与回顾。认识了解坐椅的基本结构和实用功能,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坐椅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B.能力目标:

通过对纸板的切割,折叠,设计制造出美观实用的沙发,椅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良好习惯。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D.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主旨在于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一些椅子设计的原理和设计理念。把握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E.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不同,所以坐椅的造型设计构思和颜色搭配是教学难点。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一种个人的倾向性,如何将自己主观倾向性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就显得很重要。比如不同的环境、场所(体育馆、歌剧院,饭厅,酒楼等)的椅子设计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是设计应用型的实践课,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所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很必要的。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纸立体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纸坐椅设计的详细过程,教师同步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给出参考图例,让通过展开丰富联想、自主研究、合作制作。动手的同时也动脑。合作可以强化知识结构,加速学习进程,树立合作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由于进行坐椅设计时,既要考虑其实用性、审美性、而且还需要从人体功能学、力学、材料学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水平和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不同,所以设计、构思坐椅的造型、颜色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激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利用较多的设计作品、实例和多种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时时能够充分感受纸坐椅设计的浓厚氛围。启《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理论知识的直观表现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时段安排:

导入:3分钟;授新课:12分钟;学生创作:19分钟; 作业点评及小结6分钟。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坐椅的结构和特征。2.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设计出美观舒适的坐椅。

2.运用折叠、剪切、插接、粘贴、卷曲等方法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坐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及尊视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通过分析造型、功能、材料、色彩及风格,运用折、剪、插、粘、卷等方法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坐椅。

教学难点:设计构思。

教具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课件、教师自制纸板坐椅。学具准备: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铅笔、直尺、裁纸刀等。教学课时:1课时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天上课我们坐的和平时我们在教室上课坐的不一样?我们经常会在办公室看到老师坐在什么上面为我们批改作业?(办公椅)

当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坐的是什么?(连椅)晚上回家做作业坐的什么?

逛公园走困了,最想坐在公园的长椅来休息一会。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乘车 在医院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候诊

椅子它最大功能就是可以让我们坐。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休息等各种活动提供方便和舒适。

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看一把神奇的椅子。(播放神奇的椅子)

谁能说一下刚才这位设计与大家展示的这把椅子神奇在什么地方?造型变化很多。他设计的这把坐椅真的是很神奇,像手风琴一样,在设计师的摆弄下,可以变化出很多造型,真是非常奇妙。那么我们生活中如果能有这样一把椅子,它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情趣,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方便和舒适,还可以装扮生活。那么我们能不能设计一把既实用又美观的椅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座椅设计”的话题。板书(“座椅设计”)

二、学习坐椅的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椅子,感受生活的美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这么多的椅子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可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没有注意观察过生活中更多的椅子呢?现在老师想让大家来欣赏一组别样的椅子。

老师: 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椅子(播放幻灯片)

老师:大家看这些椅子美不美呢?

学生:美

老师:美在哪里?

学生:造型美

师生共同分析坐椅的美感

(1)抽象的造型给人以线条的美感,有直线的简洁、曲线的柔美,同时也产生几何形体的美感,它们会给人无限的遐想

(2)具象的造型给人以浓浓的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通过欣赏这些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坐椅欣赏,大家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一把漂亮的坐椅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舒适,而且可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

老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坐椅虽然风格独特,形状各异,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学生:有

师生总结:坐椅的结构:椅背、椅面(承重面)、椅腿(支撑点)板书:结构:椅背、椅面(承重面)、椅腿(支撑点)《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2、讨论纸板的特性及制作方法

老师:请大家看,老师这有一张纸板,我们能用它来完成设计吗? 学生:能

老师:要用纸板来制作坐椅,我们首先要了解纸板的特性。纸板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一种手工制作材料,通常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面材,它可以分割空间,不仅具有线的轻盈,还具有体的厚重,它可塑性很强。我们还可以通过很多制作方法让他产生不同的立体效果,大家说是不是呢?那么我们通常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制作呢?

师生总结:制作方法:折、卷、剪、粘并示范 板书:制作方法:折、卷、剪、粘

3、讨论设计步骤

老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坐椅的结构,知道了制作方法,现在如果我们开始设计的话,我们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动画制作)

让学生在分析这些作品制作技法的同时领悟到有限的技法加上无限的创意就会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坐椅造型。教师示范坐椅的制作过程(普通型)和(圆筒形)。

学生:第一步应该构思。

老师:构思就是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坐椅? 板书:设计步骤:构思 老师:第二步呢? 《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学生:绘图

老师:绘图就是把你想的画出来 板书:绘图 老师:第三步呢? 学生:制作

老师:利用这些制作方法完成作品。板书:制作

三、学生尝试设计制作坐椅 课件展示学生房间图片

请同学们为它设计一个或一套风格合适的坐椅,并用纸板制作出来。

作业要求:

1.坐椅的造型和风格要适合所选环境。2.注意坐椅功能和美感的统一。3.设计简洁并便于制作。4.作业可小组完成也可单独完成。5.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辅导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尝试。2.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综合评价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陈述设计风格,制作方法。2.师生共同评述作品的类型、风格和改进方法。《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教学设计

2011年10月11日

3.评比优秀作品并给优胜者颁奖。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设计和制作了这么多漂亮的坐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巧妙的设计,生活处处充满了美。也让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设计能力,相信大家今后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优点:

1、导入新课时用《神奇的椅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设计步骤时教师示范并讲解,生动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作品展示,综合评价,这个重要的环节是本届课的关键所在,效果的体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作品新颖风格独特,教学效果显著。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7篇

——反思它如何安排美术教学过程

这节课教师主要运用了示范与演示法、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板书“h”,通过师生问答从而向学生介绍坐椅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接着教师故意折一个缺少支撑点的坐椅,请学生观察分析这个坐椅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概括出纸板制作坐椅的两个基本技法:折、剪。通过直观感受纸板设计制作坐椅的方便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制作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请学生们谈一下自己知道的不同风格的坐椅,师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坐椅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关注身边的美术,并通过对现代风格坐椅造型和构思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设计和创作热情。接下来教师进行制作坐椅的示范,并一步步引导学生概括出其制作方法——折、剪、插、粘、卷。这就让学生在分析这些作品制作技法的同时领悟到有限的技法加上无限的创意就会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坐椅造型。

浅淡初中学生数学联想思维的培养 第8篇

一、数学联想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思维手段

数学联想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能力, 联想思维是联想的核心.数学联想思维就是由新知想旧知、由未知想已知、由已知想可知、由可知再想可知的思维活动.数学联想思维是通过观察、阅读问题, 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 运用数学意义、定理、公理和常用数学方法等, 联想得出未知的数学结论和方法, 从而为解决问题创造灵感, 进而找出解决问题思路的思维过程.

二、数学联想思维对于数学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

数学基础知识是联想的基础,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依据.联想可以增强知识的记忆, 唤起旧知的回忆, 沟通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

2.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想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解决问题时, 利用题中信息, 刺激联想, 回忆旧知, 探索解题思路, 就是一个“动脑筋”过程.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动脑筋”的过程中就会得到发展.

(2) 联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运用联想思维思考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透, 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解题的方法越来越多, 无数次成功的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高, 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3) 联想思维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观察、阅读题目, 收获大量信息, 运用联想思维分析处理信息, 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为解决问题创造灵感.这个思维活动中, 分析处理信息是关键.有的放矢的联想, 往往从有价值的信息中产生.长期坚持,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观察、阅读获得信息, 信息刺激联想, 联想决定解题方向.联想既有连贯性又有创造性,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时, 联想的多向性就会发生作用.解决问题的信息总存在于条件结论之中, 多角度分析条件和结论, 就会获得不同的信息, 从而引发不同的联想,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许就会显现, 创造性的思路往往就会出现.

三、培养学生数学联想思维的措施

1. 加强双基的教学, 夯实联想思维的基础

系统的、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联想的前提.如果没有厚实的数学知识储备, 学生的联想只能是“无米之炊, 无水之饮”, 联想也就成了“空想, 乱想”.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理, 重要的基本图形, 常用的数学方法, 把知识点编织成了网络, 才能根据问题中获得的信息, 作出有价值的联想, 联想才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也才能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 教学中必须花大力气, 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双基, 尽力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2. 教学中渗透联想意识, 促进学生联想习惯的养成

学生解题不开窍, 所谓的“呆”, 其实就是没有联想意识, 或者说不会联想, 不善联想, 也就是说没有养成联想习惯.联想习惯的养成, 不可能“一朝速成”,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心培养.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记忆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记忆、思考和探索等方面作悉心的指导.

(1)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

科学、合理的观察, 才能有效的获取信息, 引发有价值的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从认真细致、动静结合、全面深入、有序有向等方面悉心指导, 反复训练.

(2) 引导学生弄清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丰富而系统的数学基本知识是联想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记忆若建立在“死记硬背”基础上, 这样的知识记忆很快就会模糊, 甚至消失.只有弄清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生原理, 记忆才能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这样的记忆才是持久的.因此, 教学过程中, 对于基本知识的教学, 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一切感观, 充分感知, 进而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嘴表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心记忆.学生亲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 记忆就会长久.

(3) 设计具有迁移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促使学生联想

学生解决问题, 常常是“模仿”和“生搬硬套”, 很少有创造性的思考.因此,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和课后练习设计都要有意识地渗透迁移性和开放性, 要诱导和促使学生联想.

3. 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联想思维的主渠道

(1) 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的联想创造机会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 熟悉的情景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其探索热情;新知的学习要让学生亲身参与, 亲身体验.只有参与了探究新知的过程, 知识才能扎根.新知的运用要低起点、多层次, 要有迁移性、开放性教学的设计要给学生留足联想的空间和时间.

(2) 注重变式教学.实践证明, 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精神.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教学素材, 开展变式教学.

4. 培养联想思维需注意的问题

(1) 要保护学生联想的积极性, 即使对于学生想像过程的胡思乱想, 都不能妄加批评, 都要悉心呵护, 耐心引导

(2) 联想思维的发展, 是长期的, 需要长期坚持.因此, 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第9篇

初中八年级联想和想象优秀教案 第10篇

1 看到某一现象或听到某一议论,能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或道理

2 受某一事物的触动,能迅速在头脑中编制相关的图景,场面或故事

3 能围绕某一主题,把想到的或新编织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

二 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联想和想象就是两种主要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商人在一次和家人吃午饭时,窗外忽然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在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在瞪着眼睛往外看,商人乘机问:“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儿子说:“撒盐空中。”他的女儿说:“柳絮因风起。”这里他儿子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女儿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投影仪出示联想定义: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的思维活动。)

那么,他女儿和儿子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些呢?(可组织学生讨论几分钟)相信许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和颜色与雪花相似之外,再无共同之处,他儿子的联想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的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女儿的联想独特深刻。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是深度,广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不同决定了这点,而当代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点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这点又指出联想的另一要点:知识的积累。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不是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连翩,不能有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接好电路。

讨论:你看到雪时,会联想到些什么呢?

那么什么又是想象呢?

(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比如说这个圆,我把它看成是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在旁边用云彩,树梢,人作为陪衬(同时在圆旁边画上云彩,树梢,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在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就是一篇想象作文了。

请同学把老师画的图画用语言组织出来。

圆还可以想象成许多东西,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院想象成另一物体,用笔画出来。

可参考情景:

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足球,球门前特写,进求的精彩瞬间。

圆是气球,儿童在放飞理想。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

这就是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是表现你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投影仪出示想象定义)。

很多同学的作文只是罗列大而空的情节,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汇,无生动鲜明的形象,无丰富具体的细节,内容干瘪,文章缺少深度,语言缺少活力,探究起原因,许多是大家在观察和写作时没能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其实,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不只是科幻式虚构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其他类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加如,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我们“看得”更广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师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

练习:

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 “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

情景一:教堂 囚犯 歌声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认识纸造型的美感。

2、初步掌握纸立体造型的基本成型方法,并能运用 3、这些技法进行纸造型的创作。情感目标:

感悟设计与生活、设计与应用、设计与创意的联系。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与设计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想象、设计出美观的造型。

2、运用折叠、剪切、插接、粘贴、卷曲等方法制作造型美观、功能使用的浮雕和立体造型。教学重点:

如何将一张平面的纸变为立体形态,如何运用纸立体造型的技法进行艺术创作。教学难点:

纸立体造型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手工 有色卡纸 学生:有色卡纸 铅笔 剪刀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

PPT展示图片:图上出现的是什么?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马”

师问:马大家都见过,但能不能把它用纸剪下来。

师生共同借助想象力,运用剪、折、卷等技法,做出立体效果。

二、纸浮雕造型

师问:纸浮雕和立体造型两者一样吗? 生答:不一样。师生共同讨论,两者的区别在于纸浮雕是粘在背板上的,纸立体是占有三维空间,比纸浮雕更有立体感。

师生利用剪、折、卷把纸剪出马的翅膀,再用双面胶粘在一起,然后把马的身子剪下来,粘在一起,栩栩如生的马就完成了。师问:这些造型给你什么印象?

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展示:简洁、质朴、新颖别致、简练活泼。师问:纸浮雕还能表现哪些方面呢? 生答:人物、动物、静物、风景······

三、纸立体造型

师问:立体造型的特点同学们知道吗? 生答:立体感强、具有三维空间。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纸立体造型的技法:

1、剪、折纸的方法:师生共同剪折,发挥想象,做出浮水起舞的白鹅。

2、纸的组合粘贴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粘、贴、卷制作出生动有趣的造型。利用纸筒的粘贴组合、圆筒的组合折成理想的造型。

3、看课件:思考:这些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

1、基础造型方法:(1)卷

:曲

的 制

法,使

杆、木

用的弧度,注意纸张的方向性。

(2)切折:利用直与曲的折线,使平面的纸张具有立体效果。曲线切折,先在纸面上轻画切折痕迹,再用刀沿线轻划,切线时注意弧度的顺畅,做出来才会美观,刀刃用力不要过重,以免切断纸面。(3)围合:利

卷、折、粘

法,将

合 形

成 柱

体、方

体、锥

等。锥

围合,可先剪去一部分,衬于锥体内,粘贴成锥形。方锥可用切折法。

4、综合应用

提议:你也可以,赶快试试吧。学生按小组分配,进行设计、在制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小组利用掌握的技法制作出你们喜欢的造型,最后进行展览。

学生讨论制作,老师巡回辅导,解决小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收拾与整理

1、小组作品点评:

2、展示、介绍小组作品。

五、板书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纸浮雕造型:剪、折、卷

人物、动物、静物、风景 纸立体造型:剪、折纸的方法

纸的组合粘贴方法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设计和制作了这么多漂亮的纸板造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处处都有巧妙的设计,生活处处充满了美。也让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设计能力,相信大家今后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美好。作业: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认识纸造型的美感。初步掌握纸立体造型的基本成型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纸造型的创作。

教学重点:如何将一张平面的纸变为立体形态,如何运用纸立体造型的技法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难点:纸立体造型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动物图案的设计方法,同学们请看这个动物造型。教师出示纸造型立体造型作品,让学生感受立体造型的美感。提问:

1、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你觉得纸造型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学习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二、讲新课:

(一)、纸浮雕造型:纸浮雕是浮雕其中的一个分类,是纸经过切割、折叠、卷曲、形成有凹凸起伏的直线、弧线造型,在一定光线照射下,产生的立体效果。特点:装饰性强、造型概括夸张、制作简便

看课件:思考:这些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 基础造型方法:

(1)卷曲:曲面的制造方法,使用笔杆、木棒等工具卷曲出适用 的弧度,注意纸张的方向性。

(2)切折:利用直与曲的折线,使平面的纸张具有立体效果。曲线切折,先 在纸面上轻画切折的痕迹,再用刀沿线轻划,切线时注意弧度的顺畅,做出来才会美观,刀刃用力不要过重,以免切断纸面。(3)围合:利用卷、折、粘等手法,将平面围合形成柱体、方体、锥体等。锥体围合,可先剪去一部分,衬于锥体内,粘贴成锥形。方锥可用切折法。制作范例1:狮子

1、构思并用笔画出五官

2、用钢针划出折痕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3、用刀子做切口

4、头部的折曲

5、用剪刀剪毛发

6、每隔一条向 上折毛发 制作范例2:白雪公主

1、根据图稿剪出脸部,画上五官。剪出头发,在刘海处划出切口,把脸部嵌入头发。粘上发带。头发的边缘,做卷曲造型。

2、剪出衣服各部分,用笔杆滚压卷曲,成立体浮雕状。用相同方法作四肢造型。

3、把各部分组合粘贴在底板上完成。小结:纸浮雕的制作程序

1、构思:明确制作内容;

2、画图:形象要画得简练;

3、制作:通过折、剪、卷、刻的技法将纸变形。

4、粘贴:将制作好的形象粘贴到厚纸板上进行整理(二)、作品欣赏

(三)纸立体造型: 纸立体造型指运用折曲、剪刻、粘贴等方法,将纸制作成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立体形态的一种造型艺术。

1、纸立体造型的特点:占有三维空间,相比纸浮雕更具立体感。想象概括夸张、线条简练、装饰性强。工具简单、材料易找、制作方便。制作方法:剪、折纸的方法

鹤:

1、把长方形纸对折,照图画出轮廓剪下,并标出折叠线。

2、按虚线折出尾巴、颈部,使形象直立。

纸板的联想初中美术教案 第13篇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初中历史学习的质疑, 主要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程序, 从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中发现有效信息, 并且有效提取这些信息, 通过对历史常识或者已有的论点进行重新思考, 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这是一种学习意识, 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 一个个历史事件构成了现在的历史。基于初中历史的特点, 下面将阐述历史质疑。

(一) 质疑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看待和评价, 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历史人物发生作用的性质、领域、大小,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质疑历史人物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的重要内容,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质疑主要包括:质疑历史人物的定性评价, 如质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质疑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 比如在项羽过乌江事件中, 质疑项羽的情感态度。

(二) 质疑历史事件

历史学科中无奇不有, 包罗万象。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学科的骨架。依据历史事件的领域、记载价值、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分类, 在分类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要素分析, 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与否。质疑历史事件, 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地点、结果、结论等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质疑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三) 质疑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 在图片传达的信息中重现了历史。历史图片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和文物的照片资料、历史场景和人物的想象图、场景照片资料、战争形势图、政治经济形势图等。学会读图是非常重要的, 在历史教学与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时, 不断对历史图片进行质疑, 对历史图片的质疑可以从质疑教材图片和网络典型图片进行, 通过质疑可以发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存在是否是正确的。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真实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适度还原和再现历史生活, 通过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使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 学会联想。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以历史问题为载体, 以训练联想思维为目的来进行教学。

(一) 历史想象图还原生活场景

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想象图来还原历史生活场景, 通过想象图来推测以前的生活场景, 进而分析想象图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历史想象图在还原生活场景的同时, 也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 使学生在想象中学会联想, 提高联想能力。

(二) 疑难情境再现生活样式

对有的历史问题学生在学习时是比较困难的, 主要是因为这些历史问题很抽象, 学生很难联想到当时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难问题情境来还原当时的生活形式。设置情境时可以选择多个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对比分析研究, 使学生在疑难情境中联想当时的历史背景, 通过联想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求证能力

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史论结合, 学生通过历史资料来获取信息、收集证据、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证据意识会得到培养, 求证能力也得到提高。比如《阿房宫何以悄然消失》这一课就是培养初中生求证意识的典型例子。文章引出的历史结论认为阿房宫是项羽焚烧的, 但是通过关于阿房宫的考古研究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阿房宫没有被焚烧, 《史书》的记载中也没有证据证明是项羽所烧。因此, 在学习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来进行深入,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 从而得出历史事实的证据。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学会如何求证, 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联想能力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求证能力, 实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

四、结语

初中历史的教学离不开情感、趣味和哲学, 这也是历史课所具有的魅力、凝重感和意蕴感。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会质疑、联想和求证, 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疑问、精妙讲解, 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疑问、自主求证, 学生能够丰富历史知识、扩展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使得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强调个性和提倡创新, 培养发展型和创造型的综合人才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宗旨。要想真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要构建课堂新模式, 寻找教学的突破口。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问题质疑、通过学生联想使课堂充满历史思想、以及让学生学会求证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本文就从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联想、求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质疑,联想,求证,历史教学,教学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郑立柱,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1

[2] .蔡远贵, 《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之我见》[J], 《考试周刊》, 2013.01

[3] .李军,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J], 《中学课程辅导》, 2013.01

[4] .张改花, 《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J], 《中华少年》, 2012.05

美术史联想 第14篇

有位同行就补充说,辟里甘不仅可为出版界而言,更可作学者的象征,因为他们也都是用自己的心血写书,并为此而牺牲了种种世俗利益。这样说来,这个词的内蕴也就颇堪玩味了。读者若细心,不难看到辟里甘艺术史原版每册书脊或封里都有一个图徽,画着一只塘鹅以喙啄胸出血,脚下围绕几只张嘴待哺的小雏。听到中青社为印这本剑桥艺术史而亏赔数万元的事,就不禁使我想起这个形象。实际上,在国外出版界这种名为牺牲实为赚钱的事,在我们这儿却真正成了“割血”的壮举。当然,就中青社而言,远不只是这一本书,就国内而言,远不只是这一家出版社,更远不只是在美术史这个小小的领域内,这种可称为真正的辟里甘精神的壮举确是有目共睹的。不管书市的乌烟瘴气如何,这些亮光总是读书界的一大欣慰。《读书》的东家三联在这方面的杰出记录,也是它的许多忠诚读者引以自豪的。近日喜见学雷锋又掀起热潮,我看这种中国的辟里甘精神,提得高一点,也不失为雷锋式的做好事,其嘉惠士林之功确不可抹,更愿其发扬光大……这番杂谈,可能被讥为文不对题,与美术史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觉得它并非毫无关系,而且的确是敝人抚卷伊始的第一道联想,故仍置诸篇首。

中译本序说美术史这个学科发展至今“在雅俗共赏方面常为其它学科所难及”,又说国外有些学者已宣称“二十世纪是美术史的世纪”,此话倒也不假。大凡喜欢看书看画的人,对美术史之类都会很感兴趣——至少不大厌烦。且不说畅销与否,至少在书架上它是比较抢手的。这种情况,在西方可说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因此,即使像列宁这样为革命大业操劳的领袖,也说过“美术史是多么吸引人的部门!”之类的话。百余年来,欧美学术界和出版界在编印美术史书籍方面的经营,已形成较完备的门类和档次。除开专业期刊和专题著述而外,一般通史大约有以下三个档次:第一类是数十卷的大部头,每卷都有数十万言,插图亦达数百幅,上面提到的辟里甘艺术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由著名学者皮甫斯勒(N.Pevsner)担任主编,目前已出五十余卷,犹有未尽之意。每卷都由该专题的权威学者撰写,以评述一时期、一国或一地的美术与建筑,虽归属于通史丛书,实际上是自成一体的专著,注释甚多,往往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参考书目也很完备,长达数十页。由于有这样一个分为专史、集为通史的整体规划,各卷在自己专题范围内仍注意到在深入之中有所综合,使读者无见木不见林之感。德、法、意等国也都有类似图籍的编印,如德文的《普罗皮莱(Propylàen)艺术史》、《艺术科学手册》,法文中较新的一套则可举为实现马尔洛“无墙画廊”的理想而编的《形式的宇宙》。用我们通常的话说,这个档次的书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学术价值也是有口皆碑,辟里甘和普罗皮莱中的每一卷几乎都被同行奉为名著。但这类书也有兼顾普及的,像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日文《世界美术全集》就是佳例。中档次的美术史则在五、六卷至十卷之间,每卷的范围约相当于通史的一大时代,或者说约等于辟里甘之类丛书中同属一个时代的各卷之和。这类书目前在英美较流行的是詹森(H.W.Jason)编的《美术史书库(Library)》,每卷也以一两位名家执笔,多注意于综合,注释较少,篇幅也有数十万言和数百幅图。过去我国学者介绍较多的苏联科学院编的《艺术通史》也可归于此类,它可说是既有普及也有提高,用詹森的话说,它就是为受过高等教育但非美术史专业的读者准备的,使人有居高望远精华尽收之便,而讨论的问题也相当深入。第三类则是一卷或两卷的通史,以普及为主,是美术史中最受群众欢迎的读物。欧美各国出版界都各自拥有至少两三种这类畅销的名著。试以英文为例,除见得最多的冈布里奇的《艺术的故事》(或《艺术史话》)而外,尚可举詹森的《艺术史》、哈特(F.artt)的《艺术:建筑、雕刻、绘画史》(两卷)和《加德纳艺术纵览》(Gardnerls Artthrough the Ages)。冈布里奇的书自五十年代出版以来,重版重印近三十次,并被译为十余国文字,国内中译本也有两种之多;詹森的书自一九六二年初版后也几乎是年年重印,至今也近二十次;加德纳的书初版于一九二六年,作者生前连改三版,多次重印,她死后又由其他学者改写增订,至一九八六年六十年间已出八版,历久不衰。这些数字足以表明它们受欢迎的情况。当然,畅销的不仅仅是书,连同整个学科也大大普及了,上述雅俗共赏的评语大概也是有见于此吧!

行家们都知道,这种一卷本的通史之类的书是最难写的。非有冈布里奇这样世界有数的美学大师和美术史权威的博识洞见,才能把一通到底的古今艺术发展说得那么明白生动,活像一篇故事。冈氏明说此书是为十余岁的青少年而写,当然,为青少年写的好书成年人同样爱看,而老少咸宜的特色正是冈氏此书成功之处,但有所得必有所失,内容篇幅要受较大限制,难免简短之感(有的译本为了弥补而加了较多注释题解,颇得读者欢迎)。对比之下,其他三位的书就另有长处,它们虽都属一卷本的通史,其篇幅却比冈氏的书多一两倍,内容在五十万字以上,插图也达千余幅。这种相近倒非偶然,实际上是反映了美术史教学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以便于既较集中也能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古今艺术的历程。我曾将三书近年新版比较了一下,粗略计算它们所用图片的异同,发现两书共同者约三百六十余幅,三书共同者约一百一十余幅,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是共用同一张照片,其余未共用的图也多半有所联系(如同属一个时代的不同建筑,同属一位作者的不同作品等),可见三书大致遵循着一种类似我们过去搞的“部定教学大纲”之类的共同纲领,他们称之为“主体”(corpus)。当然,三书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合乎主体要求,而是见智见仁,各显神通,述评皆有自己的特色,但这个主体规范也使它们在普及和教学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既受广大读者欢迎,也是英美许多大学中最为流行的教材。可是平稳求全也有其得失的两面,如何深入浅出,既能剖析较精而又不失引导入门之效,则是学术界和出版界仍在不断努力的。《剑桥艺术史》的问世,可以说是满足这种期待的一个较成功的尝试。

《剑桥艺术史》原版分为八卷,但各卷皆属小册,只有五六万字和百余插图,合起来也不过上述一卷本通史的规模(中译本将它们合订为三册,看来也很合适)。英文书名尚有“入门引论”(introduction)一词,可知作为入门书是它的基本宗旨。面对同类图籍佳作如林的情况,它就不得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可以说它采取的是一种既不像冈布里奇那样的史话型的青少年读物,也不像詹森·哈特那样力追大学教材,而是采取了博物馆讲座集成的形式。剑桥大学出版社为每卷聘请一位年纪较轻、但富有博物馆讲座和教学经验的作者,可说是慧眼独具。这套书开门见山、主题突出,却又浅近易懂,引人入胜。哈佛大学考古学教授G·汉弗曼对其首卷的评语:“计划周密、文笔生动、评论不同凡响,许多简明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也可用于全书。试以中译本第一册所包括的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三大时代而论,不仅略去了原始艺术和古代东方文明(按欧美通例,它们似乎更专门地属于人类学、考古学和东方学的领域,一般普及讲座可以割爱),而且就本题说,也是一开始就从“进步与问题”这类标题入手,略去了许多“一般性叙述”。例如希腊艺术的章节,虽然在导言中提及海伦、特洛伊战争、迈锡尼文明等等,在正文中却立即从古风时期面临创作立式雕像的考验谈起,几何形风格、东方风格等早期阶段都一笔抹掉了。这样做的确有点“大刀阔斧”,造成中译本序所说的“一般性介绍尚嫌不足”的结果,但在很有限的篇幅内,这样做也有其必要。作者若能就此把“进步与问题”交待明白,倒也不失为成功地对付了挑战。评论者首肯书中的“新的分析”,也多半是围绕着各时代面临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来。以希腊雕刻为例,作者就主要评述希腊人如何以埃及为师,却又“喜欢冒险并心甘情愿承担风险”,不断探索表现立式雕像的新途径,终于以“对偶倒列”之法达于“气韵生动”之境,确立了影响西方艺术两千余年的“古典模式”。作者在回顾这一段探索历程之时,喜欢提到“此一问题解决而另一问题又出现”的形势,而且要我们“把失败与成功看得同样重要”,当某一尝试获得成功之际,更不要忘记“有多少人遭受过失败”。这种设身处地、以理解为重的态度令人觉得亲切,也便于将学术研究的一些新成果介绍给读者,无疑是讲座式写法的一大优点。其他如中世纪卷以朝圣路教堂面临石造拱顶的难题开篇,文艺复兴卷以马萨丘首次运用科学透视于《三位一体》图而获惊人效果起头,都是这样直接引入问题而展开叙述的,一路读来,确能令人有升堂入室渐趋佳境之感。有趣的是,本书作者以女士居多,第一册的三位作者苏珊、安尼、罗莎都属女性,可能也和全书那种娓娓动听的文风有关。这不免使我想起在国外参观访问时,见到美术史系师生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似乎也是女性占了较大比例。近读布鲁西娅(Brucia Witthoft,当然也是一位女士)编的《美术史文选》(一九八六版),推荐特点中专列一条称范文作者入选五位女士,可见这种“阴盛”之象他(她)们也很注意并引以自豪了。

十九世纪的学术界偏重从内容方面阐释文化现象,或从黑格尔的“时代精神体现”说,或遵丹纳的“时代、环境、种族”三要素,或袭用孔德实证论的“社会物理学”,总之是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摆在首位,其流风余韵犹可见于《加德纳艺术纵览》的最初几版,当时的加德纳女士总要在每章之首冠一目曰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介绍作品也多在社会内容方面不吝笔墨。这种每章开篇必加社会历史背景的体例也见于建筑史学界最流行的一本名著——弗莱切尔(B.Fletcher)的《比较建筑史》,更不较说坊间流行的许多通史手册之类的书了。注重社会内容,或者说美术史研究的社会学方面,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若忽视艺术形式,则有碍研究的深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掀起的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研究风向,原因虽有种种,对上述积习的扭转与弥补却可说是其中之一。在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当然首推巴塞尔的美学家沃尔弗林,他于一八九八年推出《古典艺术》一书,用形式分析法探究文艺复兴美术,被同道们誉为“正好从大多数美术史家搁笔之处入手”;继之于一九一五年发表《美术史原理》,建立了他的视觉形式或艺术风格发展规律的学说。沃尔弗林的体系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他这套方法论的革新影响却极深远。美术史园地顿时变成形式分析的天下,一般读物中也纷纷出现只讲形式不提内容,甚至只见作品不见作者的“历史”,这自然是走向另一极端,把孩子与脏水一同泼出去了。二次战后,两派又有趋于综合之势,至少在前面提到的几本最受欢迎的美术史著作中,即使不是平起平坐,也绝非有你无我。《加德纳艺术综览》由克罗伊克思(Dela Croix)和坦西(R.Tansey)改写的最新几版在屏弃那种篇首必列历史背景一目的做法后,仍寓史事于行文之中,反而更显贴切。既然艺术作品无不包含内容形式两面,研究风尚或有偏废,全面理解则终归综合。这使我想起在英国考陶尔德研究院执教多年的威尔德(J.Wilde,一九七○去世)谆谆教诫学子的名言:“对作品多看、久看;再看,再想!”只要面对作品实际,从任何方面作具体分析都会像百川归海般有所助益。就形式分析来说,虽难免和形式主义有牵涉,但对于美术研究的深入也有其贡献,至于考据学、图象学等貌似琐碎的研究,不仅不能简单地以无关弘旨斥之,其有真知灼见之作且会产生很大也很有益的影响。《剑桥艺术史》以开门见山的简明取胜,又专注于剖析,似乎走的是单一的路子,作者的眼光却比较开阔,篇幅虽难求全,却提醒读者避免简单化。例如,在集中探讨了立式雕像的发展问题后,作者告诫说:“影响希腊艺术发展的因素是很多和复杂的。如果把他们发现自己的技艺,以及他们那么勇敢地斗争所要满足的复杂条件简单化,这对艺术家和他们的成就都是不公平的。”可以说是有综合精神的新一代学者的经验之谈了。就拿作者一再提到的希腊人的“不知满足和冒险的意识”说,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当然不可能(也无必要)对之多作说明,但却通过艺术发展的分析使读者领悟到这一问题的重要,甚至有助于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就不可不说是较全面地完成了“引导入门之功”了。

艺术发展有何规律,这是探讨美术史必会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类艺术发展至今,以“美不胜收”形容绝不过分,那么,各地各派各时代各风格之间,是否也有一共同的发展规律呢!如果比附于万物皆有兴衰生灭的情况,那么容易看到的一个规律就是由低到高、由萌生到鼎盛的发展。不要小看这个几乎人人都懂的“普遍规律”,它正是以其如日中天般的明白透彻而为古今中外的古典传统派奉为圭臬。我们常说的苏东坡的那句名言:“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最好阐述。若从西方传统的“艺术反映生活”或“艺术为自然之镜”的角度看,那么希腊艺术也当之无愧地是“天下之事毕矣”的顶峰或典范(这也就是“古典”一义之由来)。罗马作家普林尼在《自然史》论述艺术的章节中,就把希腊艺术摆脱埃及的僵化程式而达于模仿自然的极境当作风格演进的范例,在这个由低到高的历程中各家各派的贡献历历在目,他对菲迪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在雕刻方面、宙克西斯和阿庇里斯在绘画方面成就的评介,犹如东坡之论杜、韩、颜、吴。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普林尼这套理论不仅被用来评古,更以之论今,使当时艺术家和评论家“言必称古典”成风。十五世纪的季培尔蒂和艾尔伯特如是,十六世纪的瓦萨里更有过之。瓦萨里把文艺复兴从十四到十六这三个世纪的发展看作萌生、成长、鼎盛的三大阶段,对盛期大师如莱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不仅把他们看作当今的菲迪亚斯和阿庇里斯,而且大有超越(这话当时有不少人同样说过)。这种认识当然有其合乎历史实际的一面,《剑桥艺术史》在有关希腊和文艺复兴的章节中杰出阐述的一系列“进步与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一由低到高的历程的反映。

这种古典顶峰说的不足之处是它难以解释古典以后的艺术发展规律。若按顶峰之理,达顶以后就得下山,古典以后就只有衰微和重复了(重复实际上也是衰微)。自居为米开朗基罗弟子、又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古典之后的瓦萨里,他本人就不仅在艺术理论上、也在创作实践上陷入了这种困境。当他称颂老师的杰作是“时代灯塔”(评米氏的西斯廷屋顶壁画)和“风格典范”(评米氏的《最后审判》)之时,确实感到“天下之事毕矣”般的惶恐,接下来就只能号召当代艺术家(包括他自己)抄袭米氏,因为已无需也无可能另求新创,甚至说在《最后审判》面前,艺术家只有感谢上帝为他们赐予了如此完美的典范。这样一来,瓦萨里代表的“风格主义”和盛期文艺复兴相比,在某些方面确令人有“狗尾续貂”之叹。但风格主义并不能代表古典以后的艺术发展的主流,堪当此任的是十七世纪的巴罗克艺术,而巴罗克和古典的关系却是虽有继承却以创新为主。拿我们中国说,东坡先生虽说了“毕矣”的话,他的创作实践却要比瓦萨里之辈高明许多,实际上也是很大的新创。因此,古典之后艺术发展的历史并不符合“顶峰之后”的规律,巴罗克之于古典,犹如宋之于唐,是风格的演进而非高低的差别。那么,这一风格演进的规律又是什么呢?首先对此作出答案的仍是前面提过的沃尔弗林,在这方面,他也是在大多数服膺于古典传统的艺术史家词穷之处开篇,闯进了前人未曾探索的领域。他认为古典到巴罗克的风格演变反映了两个基本的、并有对应关系的视觉形式的转化,由于视觉形式为人类所同具,却又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因此这种转化可以规律性地见之于各时代、各地区的艺术。在《美术史原理》中,他列举了分属于古典和巴罗克的五对形式要素,如古典之线描对应于巴罗克之绘染、古典之平面层次对巴罗克之幽远进深等等。此说一出,连同他倡导的形式分析,立即风靡一时。尽管他是从唯心论角度理解“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但他揭示这种对应转化的普遍规律性却令人大开眼界,看到了风格发展中具有辩证意义的矛盾对立的一面,而古典以后那种“峰回路转又一村”的历史现象也得到了较深入的说明,巴罗克艺术获得了与古典等同的历史地位,从艺术形式内部探讨风格演变的风格学也建立起来了。

沃尔弗林的视觉形式决定论的谬误和他提出的五对形式要素的牵强之处,后人已多有论及,但他开创的风格演变之说影响却很深远,既打破了以古典为绝对标准的门户之见,也为客观分析各时各地的艺术提供新的思路,极而言之,这对于形成艺术史研究的现代眼光是有贡献的。《剑桥艺术史》虽无片言只语谈及这套古典对巴罗克的学术官司,但全书体现的那种综合兼容的精神和对风格演变的理解却使我想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在介绍了希腊艺术从古风到古典的由低到高的发展之后,作者以同样杰出的笔墨分析了古典以后希腊化的“革新”和罗马的“改造”;在评述盛期文艺复兴的“至臻完善”之际,也不忘提到它是一个“结束和开端”。尤令人感兴趣的是中世纪的写法,作者很有眼力地把注意集中于教堂建筑,对从罗马式到哥特式以及哥特式自身的风格演变,介绍得既透彻又有条理,细部未略全局也在,人们不难在盛期哥特式的合谐完美、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和垂直式的华丽、火焰式的昂扬之间看到其隐含的规律,并进而赞叹这个处处皆有宗教烙印的时代亦具有的丰富艺术体验和杰出创造!读者或许会觉得,《剑桥艺术史》的篇幅毕竟小了一些,若能多写几卷,对其他时代、其他民族的美术也作些介绍,让世界美术在历史上百花并茂、各有特色又有其规律性充分发展的景象呈献出来,那该有多好!辟里甘艺术史和“形式的宇宙”之类洋洋巨著固然令人敬佩,但小而全的十数卷甚至数十卷的入门书,看来也是有必要的。

美术史普及工作中较头疼的问题是译名的选择,有些专名术语常见多种译法,各有所长,尚难达到约定俗成的统一。例如希腊建筑名词,仅就《剑桥艺术史》中译本所见,就有两套译名,姑以A系、B系称之,列表如下:

原名 A系译名B系译名

entablature 檐部 柱上楣构

architrave 额枋 框缘

frieze檐壁中楣

cornice檐口上楣

metope间板排档间饰

abacus方石顶板

A系比附于中国传统的屋檐结构,通俗易懂;B系则采自专业术语,流传也广,中译本似乎想两系并用,互为参照。但奇怪的是,译文中只用B系未提A系,图解中却用了A系不提B系,细心的读者尚不难从图文对比看出额枋就是框缘,中楣就是檐壁,对于初学者却添了麻烦。目前文字排版和图片制版往往分开进行,著译者难于看到图文合排的最后校样,可能是造成这种憾事的原因。这使我想到,国外出版界有时也难免这类差误,其中在图片方面较常见的就是把插图的照相底片弄反,造成左右错位。例如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史》一九八○年增订再版就把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审判》印反,以印刷精美著称的文策尔(F.Winzer)《欧洲文化史》(德文,一九七六)和索尼诺(M.Sonino)《瓦萨里艺术大师传精选》(英文,一九八六)也有此病,前书把一尊希腊女像——科里675号和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宫的巨幅彩图印反,后书则把乔托的《圣法兰西斯之死》印反。哈特是美术史权威,又是研究米开朗基罗的专家,何况按基督教义,最后审判中基督右手边是善人,左手边为恶人,现在弄反则等于善恶倒置,可犯了宗教的大忌。按理绝不会出此错误,但哈特此版是在日本印刷(索尼诺之书则在香港印),也就难免出现这种使人叹为“鞭长莫及”的憾事。从另一方面看,这一弄巧成拙的插曲却也使译名中多系并存、互不相让的矛盾更形突出。以上举A、B两系而言,A系雅俗共赏,有其生命力;B系多见于近出各类词书(如上海译文社的《新英汉词典》和上海外语社的《英汉美术词典》),亦不可忽视。译者取舍不易,读者更感困惑。译名的统一,虽有赖于有关方面多作安排,但也取决于学科本身的发展。就像走路,足迹渐多,蹊径自成,规范化的呼声也会日渐强烈。试观文理各科,凡较发达者其译名统一也较显著,便是明证。但愿《剑桥艺术史》这样的普及读物更多地介绍过来,从而也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庚午清明于北大畅春园

上一篇:童言无忌400字作文下一篇:初中英语新课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