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2024-08-28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精选14篇)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1篇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1、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2、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3、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4、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5、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6、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2篇

设相关进程简介 1、2002年4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在烟草行业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通知》,对在烟草行业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原则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2002年7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各省级局科技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实施,为了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烟草行业的稳步建立与实施,选择3-5家企业作为

要求:力争通过2至3年在行业工商企业全面实施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体,其他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现代综合管理标准体系。2007年,所有经国家局批准已实施改制的省级工业公司,要全面启动并实施内容覆盖其所辖成员企业的统一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做好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及GB/T2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其他相关管理体系与标准的有机结合。5、2007年2月15日,国家局全行业正式印发了《烟草行业标准化工作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提出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6、2007年9月,国家局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通知》,主要是为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作,并提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的时间不低于15个月,体系发布试运行时间不低于9个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体系完善、思想认识、有效执行三个重点,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7、2007年9月7日,李克明副局长在行业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和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了讲话,从全行业稳步推进角度,阐述了加强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相关要求,提出要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同企业职能定位、完善制度、提升员工素质、优化流程、节能减排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8、2007年9月27日,张保振副局长在烟草行业首届标准化论坛上作了《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从要进一步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行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和具体任务等三方面明确了要依托于标准化建设,实现行业管理规范、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 9、2007年11月,为了保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质量,国家局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组建烟草行业体系审核专家队伍的通知》,国家局烟草培训中心加强了行业内审员培训力度,推进行业审核员队伍建设,共培训行业体系实施层面的内审员2000多人,为行业体系建设奠定了人员基础。

档案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档案标准体系,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采标率

一、关于《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和标准制定

在CNKI中检索文献, 限定篇名关键词为“档案”+“标准体系”, 总共得到36篇文献。剔除两篇与档案标准体系无关的文献, 其余相关文献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关于通用的档案标准体系, 这类文献关注的标准体系可通用于各类档案, 例如档案鉴定标准体系、档案安全标准体系等;第二类是关于某类档案的标准体系, 这类文献关注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种类档案的标准体系, 例如科研档案的标准体系、城建档案标准体系等;第三类是关于国际或者国外标准体系的研究, 例如国际档案著录标准体系、英国文件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第四类是与本文相关的, 例如中国档案标准体系研究、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总体说来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献最少, 所占比例为6%;数量最多的是第一类文献, 所占比例为80%。数据体现出学界对于档案工作标准体系从宏观全局的层面上研究的较少, 从中观层面研究某一类标准体系的较多。

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 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指导我国档案专业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该体系表将档案工作标准划分为两大部分:基础标准和业务技术标准;其中基础标准包括档案专业基本术语标准、档案馆代码编制标准、档案种类划分标准、档案计量单位标准、档案统计工作标准;业务技术标准包括档案收集标准、档案整理标准、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档案统计标准、档案鉴定标准、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同时, 《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还列出了与档案工作关系密切, 但又不完全属于档案工作领域的一些相关标准, 包括文件制成材料质量标准、底图、蓝图制作规范、档案裱糊用料质量标准、立卷规则、技术文件格式、商业、金融、财政、外交等专门文件格式、国家机关公文格式、CAD文件管理标准和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与归档标准等。

我国的标准体系一般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其中还包括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中的划分为例, 对我国颁布的档案行业标准分类。我国档案行业标准工作进入法制化建设阶段以后, 从1992年颁布DA/T 1-1992《档案工作基本术语》标准至今, 已经发布了66项档案行业标准。在这些标准中, 基础标准有3个, 所占比例约为4.5%;业务技术标准有61个, 所占比例约为92.5%;其他相关标准2个, 所占比例约为3%。在基础标准中, 有两个标准是替代关系, 最终现行的标准有两个且这两个标准都是档案专业基本术语标准, 它们分别是DA/T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和DA/T 58-2014《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在业务技术标准中, 主要包含三类标准, 分别是档案整理标准、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其中档案整理标准共计14项, 所占比例约为23%;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共计20项, 所占比例约33%;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共计27项, 所占比例约为44%。在其他相关标准中, 共计两项标准, 包括DA/T34-2005《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和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对照《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可以发现, 现有的档案行业标准覆盖了两大类标准, 但是在两大类标准中进一步分类的标准则没有完全覆盖。在基础标准中, 现有标准只覆盖了档案专业基本术语标准, 没有覆盖档案馆代码编制标准、档案种类划分标准、档案计量单位标准、档案统计工作标准。在业务技术标准中, 现有标准覆盖了档案整理标准、档案编目与检索标准、档案保管与保护标准, 而没有覆盖档案收集标准、档案统计标准、档案鉴定标准。这说明我国档案行业标准与《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的设定还存在不对应, 现行的标准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基础标准中目前缺乏档案计量单位标准和档案统计工作标准。无论是对于传统载体档案还是电子文件, 这两个标准有助于规范人们对于档案工作中的计量和统计工作, 有利于全面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 为进一步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在业务技术标准中, 目前缺乏的档案收集标准也十分有必要。尤其在电子文件快速增长, 格式多种多样的背景下, 规范文件归档标准, 有利于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过类似的标准虽然没有档案行业标准, 但是已有国家标准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总体来说, 我国现行的档案行业标准对照《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而言, 基本的、关键的标准已经具备, 但是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与信息通信技术对档案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剧相比, 《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的演进则过于缓慢, 没有及时的跟进时代的变迁。虽然《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属于计划性、框架性的指导文件, 本身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欠缺灵活性, 但是在时代发生激烈变革, 出现新事物、新方法、新技术的时候, 这种宏观框架也应该将新的变化考虑其中。这一点上《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则比较滞后。为了更有利于我国档案标准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从宏观指导层面, 应该构建更合适、更能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档案工作提供有益支撑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 从微观实践层面, 制定标准时不仅要关注重点环节, 也要关注其他的基础环节, 使得形成的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对于档案工作具有全方位的规范作用。

二、关于档案领域国家标准的采标情况

在CNKI中检索文献, 限定篇名关键词为“档案”+“采标”没有检索出文献;限定关键词为“档案”+“采标”, 关键词检索范围为全文可得到相关的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学界现已公布的文献里面没有专门以此为主题的, 有一些文献在涉及档案标准问题时会谈到档案标准的采标。本文将针对档案标准的采标问题进行探讨。

就档案行业而言, 行业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远远小于国家标准的采标率, 因此本文针对此问题的讨论将范围限定在国家标准, 资料来源包括国家档案局网和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标准网) 。本文从国家标准中筛选出37项国家标准与档案管理相关, 标准内容覆盖了《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表中的两大类:档案工作基础标准和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 并且后者居多。除了这两类标准国标还有一类标准属于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 但是它并不是指针对某一个环节, 如档案收集、整理等, 而是针对档案管理的整个环节, 本文在下面的讨论中将其视为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

在这37项国家标准中, 有17项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 (包含了修改采用和等效采用) , 所占比例为46%, 有20项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 所占比例为54%。总体而言, 37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低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

在采标的国家标准中, 标准类别全部是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 没有档案工作基础标准;标准中主要是国家推荐性标准和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些现行的标准发布时间为2003年至今, 并且我国国家标准发布时间一般要晚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至少1年, 多则8至9年, 不存在像国外有的国家同步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这些标准采用的国际标准包括ISO关于信息与文献的标准、缩微摄影技术标准、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等。在没有采标的国家标准中, 标准类别即有档案工作基础标准, 也有档案工作业务技术标准, 并且标准全部是国家推荐性标准, 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从标准内容的角度看采标率可以发现, 采标的标准主要是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相关标准, 例如元数据标准、缩微摄影技术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标准等;没有采标的标准主要是本土特性比较明显的标准, 例如全宗单标准、科学技术档案相关标准、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档案标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标准、城市建设档案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没有合适的国际标准作为参考, 因此并未采用国际标准。

为了更进一步的衡量我国国家标准的采标情况, 针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标准, 选取了英、韩两国进行对比。在英国国家标准中, 本文梳理出与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的标准共计11项, 其中10项标准采用了ISO国际标准, 所占比例约为91%。在韩国国家标准中, 本文梳理出与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的标准共计12项, 其中10项标准采用了ISO国际标准, 所占比例约为83%。在我国国家标准中, 本文梳理出与电子文件管理相关的标准共计13项, 其中8项标准采用了ISO国际标准, 所占比例为62%。根据数据可知, 中国的采标率低于英国和韩国, 英国的采标率最高。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4篇

摘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军工企业信息化特点和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谈起,依据军工单位信息化组成的情况,描述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所涵盖的六个子系统,并着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系统进行论述,使军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标准建设内容和重点上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关键词:军工企业 信息化 标准体系

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发布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

3 结束语

结合军工企业具体业务特殊性、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步骤形成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导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纲领性的因素。进一步研究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对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

[2]崔轩辉,何小松.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初探[M].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

[3]汪勇,严红,李林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现代情报,2006(02).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应用论文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竞争能力;应变能力

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我们就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意义展开论述,并阐述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运作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1开展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只有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加快企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打造标准化示范单位,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企业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氛围,实现科学有序的经营管理,扩大企业经营氛围,制定实际或隐形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企业标准化体系活动就是要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标准以及各级实施标准。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权,掌握市场发言权,一定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发展基石。全面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到另一个水平,更好的增加企业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标准来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和操作行为,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缺陷影响,及时纠正不良措施,推动企业发展。贯彻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打造企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开展深入调研

企业应积极组织内部人员到其他企业考察,不断更新管理办法和先进经验,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办法,狠抓落实,建立有效的标准化运行体系。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望出发,提升企业服务的广泛性和适用性,打造鲜明独具特色的标准化服务路径。反复论证、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逐渐完善企业自身的实践措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保证各项标准的规范性、严肃性及适用性。弥补企业短板,逐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顺应整体形势发展需求,落实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各项措施。

2.2建立科学的标准化体系

构建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正确理解和认识“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标准化认知;第二,企业标准化工作要落到实处,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想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要做好实际工作;第三,认识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大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流程。要让员工认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做好标准化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奠定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标准,开展知识座谈会,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建立学习培训标准化体系,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成功的企业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举办各种标准化知识讲座和基础知识学习培训,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企业学习培训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化体系作用,推动企业发展。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效应,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定要在实际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运行,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2.3积极贯彻实施

组织开办企业“管理提升年”活动,使企业的管理服务标准得以贯彻落实,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标准,以及良好的企业用人标准、执行标准。严格规范各环节标准化工作,逐步完善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化评价体系,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考核标准,使企业在管理、服务、生产、技术上都得到科学的规范,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标准化发展氛围,加强企业内部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总体部署,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确立科学的“风险可控”理念,以“人、机、环、管”为中心,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落实企业风险防范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做好风险预防,利用激励机制拉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努力提升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搭建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客户、收费、维护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客户信息集中管理、报装管理、支付宝交费等功能优势。实现生产场所监控、管理精确定位,利用生产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对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快速排除故障,有效提升企业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生产运行水平。

2.4打造省级标准化示范单位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6篇

一、项目背景

国网公司2007年“两会”报告和行政、党组两个1号文件精神都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各类标准,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省公司2008年要求按照国网公司推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开展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下达了基于流程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今年公司“两会”上又提出:“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凡是适于标准化的领域一律建立和推广应用统一标准,夯实管理基础”。

该供电局是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的供电企业,肩负着当地供电区的电力供应、销售服务任务,负责电网输电、变电、配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和营销管理服务;承担着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电;担负着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充分、优质电能的艰巨任务。当年供电量6亿千瓦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搞好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要推进企业发展,必须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应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方法,建立先进、科学、系统、一体化的新型企业标准体系。

二.问题诊断

(一)整体设计策划与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上,缺乏整体设计与系统策划,盲目性较大。未编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表并系统的开展工作,未将2003版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文件分发到各部门单位并进行培训。标准化领导和工作机构已经建立,但标准化管理网的专兼职人员未覆盖到各职能部室和生产单位,也未能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

(二)技术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编制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表,未组织各班组、岗位按照国网公司印发的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内容识别本班组、岗位使用的技术标准。多数部门或单位、班组与岗位不知道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究竟有哪些。也未建立技术标准清单,需要时盲目查找,管理无序。

对于应采用、转编的技术标准不能及时进行采编。2006年,国网公司最新印发了10个变电、线路设备管理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指导意见,规定了新的技术标准、运行、检修规范、技术监督规定和预防事故措施,但本局至今未能组织完成对变电、线路设备运行、检修新规程的修编。

(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依据省公司的标准制度和本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运行,一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另外也存在制度缺失的现象。也未按照新的规定要求,设计策划出系统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表。也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或制度的现象,如变电检修工区高试班的绝缘靴、绝缘手套的绝缘试验不能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无法保证绝缘靴、绝缘手套的安全性;已经报废的试验设备在试验设备台账不做报废标识,无法辨别和追溯设备的使用或报废情况等。

过去已按照1995版企业标准要求建立了工作标准体系,但尚未通过标准化程序批准发布。从起草编写的企业标准来看,不符合2003版企业标准的要求。标准的内容也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工作上的实际需要,也未与绩效考核联系结合。

三、解决对策

(一)按照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要求,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方法,建立现代化的,先进、科学、完整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将管理的过程步骤、资料记录等规范统一,实现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按照“一体化”原则,将国际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要求整合一体纳入企业标准体系,满足三个标准要求,具备第三方认证条件,有效解决多项管理体系并存,管理绩效低下的问题。

(三)应用流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以流程为主线引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改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管理界面模糊,管理职责不完全明确,管理结点不清晰的弊端,消除管理壁垒。

(四)在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识别本局适用的技术标准,并与岗位相对应,便于查找和使用。

(五)按照5W2H管理思想,细化、量化标准,实现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有效结合,实现标准体系的协调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做到力戒形式主义,讲究实效,符合企业实际,避免脱离实际的“两张皮”现象。

(六)应用科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在建立标准体系的过程中,组织对所有活动、人员、设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管理缺陷进行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辨识与评价结果,列出危险源清单和不可允许的风险清单,并针对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危险源辨识结果与控制措施库。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要求,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与控制措施全部转化到作业过程中,以确保安全、质量的有效控制,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四、实施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技术标准体系表,并收集整理了技术标准3268个;建立了管理标准体系表,编写管理标准185个,梳理优化业务流程367个;建立了工作标准体系表,编写工作标准143个;并同步指导一个县局开展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7篇

企业对于职工培训方法,应该按照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并用,注重职工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和引导,制定培训计划时,真正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实效,为企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和发展的职工。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德敏.铁路职工培训基地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的途径[J].理论学习

与探索,(5):64-65.

[2]王越明.职工培训管理模式和培训方式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15):137.

[3]来尧松.对职工培训管理模式和培训方式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6):68-69.

2.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模型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工作轮换法。这是一种在职培训的防范,是通过让职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一般主要用于新进员工。企业采用工作轮换大多是为了培养新进入企业的年轻管理人员或者有潜力的在职管理员工。工作轮换法能够丰富职工的工作经历,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利用职工的特长,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3)工作指导法。是由有经验的职工或者主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对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方法。工作指导法能够在施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协调。

(4)研讨法。研讨法多以集体讨论、小组研究为主。比较适宜于管理人员的训练或者用于解决某些较有难度的管理问题。研讨法能够鼓励职工的积极思考,有助于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通过彼此的互补,发现职工的不足之处,开阔思路,加深职工对于培训知识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高。

(5)案例研究法。是专门为参加培训的职工提供解决棘手问题的案例,让学员分析和评价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105

企业管理

提供充足的安全生产投入作为资金保障;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发展的,形成长效机制。体系的运行机制必须是持续改进、

整个安全标准化体系吸收管理体系的思想,采用国际通用的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8篇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 我们同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企业及消费者等社会各个方面合作, 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 逐步形成了协调配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国家卫生计生委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着力强化职能转变, 紧紧围绕服务百姓健康和饮食安全, 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履行职责, 着力夯实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根据国务院2014年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各个方面, 认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进一步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建设, 不断健全标准的审评制度, 认真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 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完善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公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 应该说这些标准涵盖了数千项食品安全的参数和指标。对新公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跟踪评价, 及时掌握标准实施情况, 在2013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完成了近5000项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 2015年将基本完成食品安全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整合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 我们也积极的关注国际上的食品法典和标准的进展,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交流, 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和执行委员的职责。

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法会同有关部门, 统一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到目前为止, 国家风险监测计划已经连续实施了四年, 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点已经覆盖了21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 全面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 在16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疾病的监测, 对30类近600种食品进行了系统监测, 获得的数据达500多万个, 为全面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状况,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科学水平, 提供了重要依据, 特别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进一步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了适应制定监管工作的需要, 我们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评估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组织开展了数十项优先和应急评估项目, 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大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风险交流工作

卫生计生委作为主管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部门, 既有专家的优势也有专业知识的优势。所以科普宣传, 特别是保护健康, 增进健康这方面是我们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专家和媒体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 科学引导社会参与。今年我们印发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技术指南》、“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的科普宣传资料, 利用食品安全周、食品安全标准的微博等平台, 主动传播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等相关知识, 做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贯彻和风险评估结果的解疑释惑, 解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必要担忧, 同时也客观、科学地把一些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告诉老百姓, 并且想通过这种方式, 使社会、消费者能够配合政府各相关部门, 用社会共治的办法来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9篇

《网络互连》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正在发生转变。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 生产、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文章主要是对《网络互连》课程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实训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企业的有人需求和对本课程的要求,进行了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了实训体系[1]。

一、《网络互连》课程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的意义

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网络互连》课程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问题是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 对相关惯例规则记忆不深,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同时构建实训体系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际训练达到记忆和掌握的目的,像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EIGRP、OSPF)的配置和调试、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调试、VLAN的划分、VTP配置和VLAN间的路由设计等一系列业务操作, 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对此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高职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这就非常容易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设定的工作任务,同时学校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学习和实务, 不但能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运用能力[3]。所以,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紧密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企业标准化建设和实训体系构建可以让学生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企业需求科学的培养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所需职业技能,按企业员工标准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接受工作环境和同事的影响,这样就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从而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以便学生尽快的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构建实训体系平台

《网络互连》课程企业标准化建设。《网络互连》课程企业标准化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技术沉淀,进行《网络互连》课程的标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将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标准文件,实现企业技术沉淀和传承[4]。

二是质量保证,要深入相关的网络公司和企业,科学正确的掌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法及工具,以提升标准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三是提升效率,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语言和认知的标准化推进方法,减少相互理解上的差异,提高执行力及效率,并且把此类信息融合到教学中。

四是人才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建立专业标准化教师队伍,提升管理者职业化管理技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网络互连》课程实训体系平台构建。《网络互连》课程实训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首先运用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开发校内信息化实训平台,开展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然后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项目化顶岗实习, 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利于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向员工的转变。可以把实训体系平台分为三部分进行构建:

一是学生实训操作平台,该子平台开发国际结算各相关的业务操作模块。学生可以在平台设定的情境中进行模拟业务操作。学生根据系统或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操作,系统根据具体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按各业务流程逐项完成业务模拟操作,并针对性给出学习建议。学生实训操作子平台主要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作, 并将教师提供的学习信息及时、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又可以将自己的实践操作情况完整地反馈给教师,形成双向互动。

二是教师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如组织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学生答疑解难等。同时,教师可以自己开发课程, 利用该平台在无需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编写并管理自己的课程, 为学生创设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情境。教师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能方便地整合到实训平台中, 通过更新和调整平台上的教学内容和互动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教学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向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教学平台管理,更新平台创设的各类学习情境, 同时可以进行公共信息的发布,提供教学质量监控和统计分析,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的具体情况。管理员在创建用户时可以划分小组,以利于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式学习, 小组成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共享相关信息。

信息化实训平台的模拟操作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距离, 使其能快速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 有效解决学生刚涉入顶岗实习岗位时的不适应问题,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差错率, 提高后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第10篇

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冶金等工贸企业专业评定标准。工贸企业根据基本规范要求对照达标标准进行自评,编写自评报告,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自评报告和评审申请,评审单位根据评定细则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最后企业根据评审结果取得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和牌匾。目前,企业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HSE管理体

[收稿日期]2014-12-22

部分企业在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系或HSSE管理体系等,

程中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理论高度认识不够,未能将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重复建立安全管理文件,形成多套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影响体系运行。

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下载 第11篇

(1)GB/T 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执行日期:2011-11-01)

(2)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执行日期:2001-06-01)本规范规定了防静电活动地板(以下简称活动地板)的定义、组成与结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规范适用于需铺设高架活动地板且有防静电要求的机房及有关场。谝活动地板铺设在房屋建筑地面上作安装设备、设备的走线及空调风库等用。其他类似房间需用的活动地板亦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3)GB/T 9361-201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执行日期:2012-05-01)

(4)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7-10-0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5)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9-06-01)为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

(6)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日期:2006-12-01)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厂房;

6.仓库;

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可燃材料堆场;

10.城市交通隧道。

(7)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执行日期:2004-06-0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8)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执行日期:1999-06-01)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执行日期:2006-05-01)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深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乾亨网络工作室(http://blog.unicoicn.com)

财会专业建设标准相关材料 第12篇

我校由1985年开办,首届开设的三个专业中就有财会专业,一度红火。不少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做了会计工作,也有一些到了银行、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至2000年,由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曾停办该专业数年。2006年恢复至今。

一、市场调研及行业前景

经对财会专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与论证,我们认为: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只要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组织,都要进行会计核算、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国家税收管理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为更好实现其职能也需要懂得财务会计知识。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近年来,东海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国企改革的力度,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根据东海县07、08、09年民营经济组织个数和民营企业个数的增量趋势,预测每年民营企业增加600个,这种情况必然使企业的会计人员需求量会大幅增加。虽然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小,对所需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企业的用人规格却很高,他们往往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但要懂一些财务知识,还要兼做单位办公室的内勤及办公文员等工作。然而小型企业很难吸引高学历的财会人员,这也正好为我们中职的学生留下了一片天地,使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得到了良好机遇。我们的学生,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的财务问题,而且在校时,还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文员及职业就业指导,可以很好的承担这一财务兼文秘的工作。几年来,我校财会专业为各类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财会人员,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1、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

有二十年的本专业开办经历。专职专业教师六人。均为本科学历,近年来共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在历年的对口单独招生中成绩优异,不少校友现在中等专业学校任教或在大中型企业担负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也获得过较好的名次。我校连续承担东海县会计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工作,过关率很高,深获财政局的信任和社会赞誉。

2、有广泛的生源及出路

我县为人口大县,每年初中生毕业人数为一至两万人。在我校新入学的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就在财会专业。2010年所招的一个财会专业为近六十人,为我校人数最多的班级。2011年本专业招生120人,已形成招的来,稳得住,学得好,有出路的良好循环。其中06级财会班有两位同学考入本科院校。一部分考入专科学习。其余高质量就业,甚至有一些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也已在本地企业任现金会计工作或收银工作。

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经济管理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就必须顺应经济管理要求,不断革新核算手段,更新核算思想,为政府、为投资决策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详细、及时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服务经济的宗旨。作为培养中级财务人员的学校必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

1、完备实训设备

需要拥有一个容纳50人的手工账务处理模拟实验室,四个各容纳50人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可同时满足250人的会计实务教学。

2、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转变目前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方式陈旧的状况。做到三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推进实践理论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介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3、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改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增加实训课的教学学时。

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第13篇

一、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成

秉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档案管理原则, 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目标, 以“创一流, 集团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线, 引入过程管理、精益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念;通过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安全管理风险、档案工作绩效考评等“五位一体”建设, 使档案管理超前融入各项业务工作, 形成全流程控制和闭环管理的“大档案”工作格局。

二、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策略

1. 明确档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为高效推进档案管理, 企业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企业 (集团) 、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三级档案管理体系, 形成“集中统一领导、分层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机制。成立了由企业法人任组长的档案鉴定销毁领导小组;建立以档案管理部门为核心, 专兼职档案人员为基础的档案工作体系。同时, 建立档案工作协作组或课题组, 组织机关和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攻关档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为规范档案管理奠定坚强的组织保障。此外, 企业应注重提升全员档案意识, 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档案管理是企业软实力建设重要范畴”、“档案是企业重要文化资源”“, 大档案”等三大观念, 营造“人人参与档案管理”的氛围。

2. 统一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分散、重复、操作性不强等现实情况, 全面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制度适应性评估, 以增强档案工作制度的执行力、现实性、科学性、合理性, 在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地方等档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着力开展企业档案制度“废止、修改、新立”工作, 减少制度的偏离度。企业集团公司出台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应覆盖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全部事项;经集团公司审批同意后, 基层单位因工作需要可编制相关内容的实施细则, 将极大减少制度的雷同、重复和冲突, 形成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自身等四级层次清晰、内容完善、便于操作的档案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发布、宣贯、实施、考评的“集团化和一体化”管理, 为规范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

3. 加强企业档案“三大”标准建设。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三项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专业设置多元化、文件类型多样化、归档范围复杂化等实际情况, 统筹考虑档案收、管、用业务热点, 企业档案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应按门类进行一并部署, 工作标准应按岗位进行明确和设置。为解决档案人员岗位调整对工作连续性难以得到保证的实际情况, 企业应制定出台《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科技档案管理标准》、《会计档案管理标准》、《实物档案管理标准》、《多媒体档案管理标准》、《声像档案管理标准》等各门类业务标准, 明确档案收集、分类、组卷、装订、管理、保护、利用等多种要求。同时, 改变以往先规范岗位工作、后形成工作标准的模式, 通过角色设计与相关岗位匹配, 编制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手册、档案业务操作手册, 确保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业务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

4. 加强员工角色管理。

企业的快速发展, 使内部各项工作相互融合, 员工角色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为规范各项业务工作行为, 统一明确企业机关和基层单位主管档案工作领导、档案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档案室负责人、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各部门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档案管理职责和业务角色, 确定各级干部员工档案管理的相应任务, 并纳入其工作标准和岗位业务流程和岗位工作手册, 构建完善的企业档案角色管理体系。

5. 完善企业档案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为切实提升执行力, 企业应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考评验收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对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和责任状, 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二是建立档案验收机制, 本着“以评促建”原则, 在企业内部开展档案工作评级评估和门类业务验收考评工作, 明确档案过程管控标准和质量要求, 完善档案材料的“前端控制、中端指导、末端评价”;三是统一档案关键业务流程的绩效考核指标, 对档案归档率、档案数字化率、账物对应率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四是采取同业对标、定期通报等手段, 对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宣传先进督促落后, 形成完善的档案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创新档案标准化管理工具

1. 搭建企业档案流程化管理平台。

为厘清档案管理短板, 解决归档不及时、归档质量较低的实际问题, 企业应变革传统“事后催交”的管理模式, 全面梳理和优化档案业务流程, 构建以流程管理为主线的档案管理体系。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在档案工作中引入ARIS流程管理平台, 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为试点, 将电网建设项目的35个里程碑节点中的16个节点确定为档案管理节点。划定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房地证、环评管理等23个方面442项关键表单, 确定档案收集、归档、移交、借阅等流程步骤, 制订按期归档率、档案数字化率、档案整理规范率、归档合格率等26项评价性指标, 并利用ARIS平台, 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档案工作绩效考评指标、岗位档案职责、档案管理角色任务在业务流程中进行拆分和匹配, 形成上下一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档案流程手册、岗位手册和风险防控手册, 使工程项目实现了档案管理重心前移, 帮助工程项目管理提前掌握了不同建设阶段的档案管理要求。经过为期一年的工程项目档案流程化管理实践, 档案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经验覆盖到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等全部档案业务范畴, 搭建了档案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端到端流程架构, 使档案专业化管理在业务活动操作层面得到落实, 实现了超前控制和源头管理工程档案归档率由51%提升到100%。基于业务流程的职责、制度、绩效、风控、标准的“五位一体”管理, 不仅形成了档案工作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控体系, 使档案工作实现了“三同步”, 也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专业管理参考。

2. 大力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1)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档案数据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和利用服务中心, 是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围绕企业基础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以服务用户为原则, 依托局域网,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管理。一方面, 加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 基于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高度有序的分布式档案信息数据仓库, 通过对档案收集整编库、档案数据库、操作日志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形成多点归档、一点储存, 一点开发、多点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格局, 实现企业档案资源共享。 (2) 为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档案信息网络化查询利用的需要, 加快开展档案数字化处理, 为广大干部员工充分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查询、借阅和利用。同时, 引入“大数据”管理方法, 本着“4V” (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Value、速度Velocity) 的特性, 对档案信息和数据进行在线编研、采用信息挖掘、智能分析、数据监控等手段, 深化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服务水平。 (3) 着力开展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划定电子文件、电子数据的归档范围和管控方法, 采取企业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平台的对接的方式, 实现电子文件及时、规范归档, 确保企业信息资源安全、合理、规范管理。

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档案工作者搭建了宽阔的事业舞台。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容回避, 更不能有“避重就轻”、“看堆守摊”的思想。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 整合企业档案资源、形成档案管理合力、构建档案标准化体系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急迫。“兰台石室传统, 提高何止一头”, 档案工作者应用心研究档案工作规律, 大胆创新, 通过深化标准化管理手段使档案工作能控、在控和可控, 为社会公众透过档案体味百年企业、感受现代企业魅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9) .

[2]王众托.知识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科学出版社, 2009 (10) .

有机果蔬标准体系建设及示范 第14篇

【关键词】有机;果蔬;标准体系;示范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资源,其果蔬产品种类多、风味好、污染少、糖分高,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库车小白杏、哈密瓜、吐鲁番葡萄、焉耆红辣椒、和田薄皮核桃等果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独具特色的新疆果蔬亟待开发,果蔬产品市场竞争力急待提升,农业产业化道路任务艰巨。标准化作为一种技术集约化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技术基础功能作用还没有在果蔬产业中得到充分发挥,果蔬标准化的推行却相对滞后,果蔬标准化未完全形成体系,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偏低,建立有机果蔬标准体系,实现果蔬产品有标生产、有标销售、有标监督,有利于促进我区有机果蔬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1 国内外有机果蔬标准化建设情况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分为3个类型,一是国际标准及规定,二是国家标准及法规,三是认证机构标准及规定。

在20世纪80年代,IFOAM制定并首次发布了“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基本标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政府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目前世界上已有约60个国家制定了本国有机标准及认证规范。根据各国目前的发展水平,预计整个欧盟的有机农田比例可在2030年达到2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于2005年颁布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同时出台了管理有机认证市场的法律法规,促使中国有机产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外众多认证机构纷纷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工作,而且消费者也对有机产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国有机产业将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有机农业的定位不明确,各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生产管理和技术问题及产业化水平制约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国内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亟待解决。

2 体系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2.1以标准体系为主线确立基本框架。有机果蔬标准体系,说到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技术支撑体系,是果蔬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依据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搭建了果蔬标准体系包含法律法规及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四个部分。

2.2以环节为轮廓划分标准的基本类型。标准体系既要简明配套,又要科学适用。任何一个标准,应当说都有其规范、约束和界定的范围。果蔬标准体系种法律法规从农业产业化角度考虑,包含36项,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从标准化环节考虑,主要包含标准化导则、术语、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5项18个标准。技术标准体系从果蔬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考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农用物资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安全卫生标准、检验、检疫和试验方法标准和标识、包装、贮存、运输标准8项194个标准,管理标准体系从人财务管理角度考虑,包含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2项19个标准,而这些关键的环节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配套。

2.3制定和发布了有机果蔬地方标准20项:《温室有机番茄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茄子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规程》《有机果蔬标准体系总则》、《温室有机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豇豆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菜豆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西芹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草莓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水萝卜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普通白菜(上海青)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水果黄瓜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茼蒿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本芹(芹菜)生产技术规程》、《温室有机菠菜生产技术规程》,界定了温室有机果蔬生产环境的保护与优化配置和优良技术。

2.4以发布主体划分标准的基本层级。我国标准依据发布组织划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果蔬标准体系包含国家标准81项,行业标准85项,地方标准46项,企业标准19项。标准又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在果蔬标准体系构建中,标准依据发布主体和属性分别进行了划分。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划分大类,先强制性标准、后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序。

3 果蔬标准体系建设成果示范

本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依托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加大示范区果蔬标准化工作力度,提升示范区综合管理水平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建立和完善示范区果蔬标准体系,打造有机果蔬示范基地,提高示范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有机果蔬的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周边和辐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有机果蔬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示范样板。

3.1通过果蔬标准体系示范项目的实施,使有机果蔬产品生产基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有效地转变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方式滞后、促进有机果蔬产业发展,使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促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果蔬标准体系建立和全疆果蔬示范基地样板项目实施,探索了行政管理+科研院所+企业的新型示范模式,为果蔬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果蔬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创建理念,为推进全区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3.2通过果蔬标准体系示范项目的实施,本来夏季飞沙走石,冬天寒风肆虐,一片荒滩戈壁的地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原来荒漠贫瘠之地,已变成温室连片。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微生物施肥法,使耕地土壤表层含盐量降低,有机质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强果蔬抗病防虫能力,减少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利用、发展自然界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人与生物、动物生态链的调节,一方面为绿色、有机果蔬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一方面也为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可谓“功在当今,利在后世”。

上一篇:二届五次职代会闭幕词下一篇:英语中考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