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总结.doc

2024-06-16

骨干教师总结.doc(精选9篇)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1篇

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骨干教师培训。这确实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骨干们聚集在一起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收获很多,眼界开阔多了,许多疑难迎刃而解了。

一、明确了培训的定位和宗旨

本次培训的定位是“骨干、引领、示范“。其宗旨是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国家级骨干教师,使之能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培训的方向和教师专业化方向,使之能在教育改革、教育培训方面做出示范。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1、新的教学观:“教是为了最终不教“,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在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是交互的、双向的、互动的、合作的。切忌注入式教学,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注重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要社会化,要有效的开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新的教师观:“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合时代的要求,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除了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3、新的教学观:教育必须民主化,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的,不管学生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要爱学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和积极评价学生,在信息时代,老师有很多地方不及学生,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4、新的教育观:

教育是一种职业,职业的要求在于忠诚

教育是一种专业,专业的要求在于精湛

教育是一种事业,事业的要求在于现身

教育是一种科学,科学的要求在于求真

教育是一种境界,境界的要求在于追求

三、积极实践 大胆创新

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后,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迫切的愿望下进行学习,要形成一个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四、不断学习完善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进步。参加这次培训的许多老师功底扎实,钻研精神强。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不仅使自己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提醒自己,化危机感、紧迫感为动力。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持之以恒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大胆实践,才能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五、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培训后,我更加觉得教学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安静听讲,学会开放思维互动,学习独立思考,要让课堂教学有效开放,课外学习有效延伸。

——摘自南昌三中 庄米全老师培训小结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2篇

普安镇大理学校 钟代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同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本学年我将与我校非常优秀的凌萍老师结成帮带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特拟定以下计划。

一、明确目的,提出要求,制定计划,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课钟时间互相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敬业刻苦为出发点,以严谨治学为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为工作原则,争取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进步。

三、具体做法

1、每月集体备课一课时,分析检查一次教案。

2、每月至少互听一节课,取长补短,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3、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四、指导完成一定的任务:

1、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

2、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研会议上主动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设想,提高分析的能力。

3、认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4、经常总结教学,写好教学反思和随笔,积极撰写论文。

总之,希望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2015.09

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帮扶总结

普安镇大理学校 钟代蓉

时间过得真快,在忙碌与充实中一学年的工作已悄然离我们而去。回首这一学年所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是宜宾县县级数学骨干教师(培养人选),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认真做好每项工作,不辜负校领导、同事对我的厚望。我深知“一棵树不成林”的道理。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并与积极肯干的凌萍老师组成了帮扶对子。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1、帮助凌萍老师备课,真正的提高凌萍老师对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案的能力。

2、随机听凌萍老师的课,并给他做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凌萍老师提高。

3、认真上好示范课,通过示范引领凌萍老师在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

4、指导凌萍老师进行备课和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二、取得的成绩:

1、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人的帮助和凌萍老师的积极努力下,凌萍老师校级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

2、通过一学期的合作,凌萍老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方法灵活了。对多媒体的使用更充 分。

3、教学风格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

三、感受与启发:

帮扶过程中当然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基本已经走上正轨。在帮扶的过程中,凌萍老师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专研的工作精神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取长补短,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我校的整体数学成绩,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3篇

一、培训回顾

2009年6月, 从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番禺五区中共选拔了30所学校, 每所学校选派一位培训者教师;从花都、从化、增城、白云、萝岗、南沙六区共选拔了30所学校, 每所学校选派一位老师作为农村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 构成学习共同体。广州市针对培训目标, 集中培训学员教师与培训者教师6次, 各区、各校组织各种形式的配套学习及培训114次。培训主要有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网上研讨、课例观摩、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案例分析、主题研讨、活动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举办现场会、学业评价研究等形式。经过培训, 培训者教师与培训学员的教学观点得到更新, 教学方式发生明显转变, 一些培训者教师脱颖而出, 在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培训目标

1. 通过培训, 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体育专业知识与学

术水平、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与体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能够根据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的阶段与总体目标, 并付诸行动, 在体育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 成为学校、镇街、区域的体育学科教育带头人。

2. 通过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围一批农村体

育教师提高, 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 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力争达到“一人培训, 全校、全街、全镇受益”的良好效果。

3. 通过培训, 为农村学校、镇街 (学片) 培养一批素质良

好、业务过硬的基层体育骨干教师队伍, 以此为抓手, 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 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 切实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质量, 实现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培训思路及方法

以广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为核心, 市体育教研理事会、市体育教研中心组、市第十五届特约教研员组成教研团队, 负责培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培训、辅导, 对每次的培训工作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部署, 树立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 即:结对帮扶、科教结合、盘活资源、共同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统领下, 制订培训工作实施的基本工作思路。

1. 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定期对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 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 更新培训对象的教育理念。同时, 要求学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与改进作用。

2. 集散结合, 知行统一。

集中培训与跟进式培训相结合, 理论学习自觉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3. 结对互助, 共享共进。

按照城乡结对的方式组建培训者和学员“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工作小组, 并按照广州市“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的要求, 区域与区域之间组建结对区, 在结对互助的过程中谋求共同进步。

4. 条块并举, 盘活资源。

充分发挥“市—区—镇—校”的上下一贯教研工作网络的作用, 以“市、区、镇、校”为块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盘活教学资源,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 以点带面, 辐射引领。

发挥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促进各区 (市) 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 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在开展群体活动、课堂教学研究时, 注重科研引领, 以构建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7. 专业发展与师德提升相结合。

在培训过程中, 通过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观看事迹报告等形式, 对结对教师进行培训, 使培训对象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 培训对象的师德也得到提升。

四、结果与分析

1. 目标引领, 专业规划, 促进学员持续发展。

教师要在教学中成长自己的智慧, 完善自己的人格, 提升自己的专业, 就要有目标, 需要一种快乐和幸福感来支持。这种快乐和幸福来自于对自己专业的规划, 经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后, 源自内心的体验。为了帮助学员做好规划, 在培训时重点对学员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规划、树立信念、增强动力等方面的培训, 并在撰写自我规划和培训结题方面提供参考模板, 标明必要的要素, 学员在完成相关工作时, 参考要素寻找策略。另外, 学员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时, 要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对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缺点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其制定三年规划, 确定三年的发展目标, 然后把三年目标分解成年度目标, 学期目标 (即细化目标) 。在目标细化后, 根据要求, 再制定达到目标的策略。比如:萝岗区汤村小学的李老师, 其规划中的三年目标之一是, 掌握并熟练地在课堂中落实和运用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然后定为第一年观看相关课例, 阅读新课程改革的书籍, 听专家报告等措施, 再根据这些策略计划好购买什么书?利用什么样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听怎么样的报告等?写进每年或学期的计划当中, 然后按照这个计划实施, 并及时总结反思逐步达到目标。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2. 分析校情, 寻找突破口, 构建合作平台。

在培训过程中, 把培训的目标从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的层面, 上升为学校的层面, 学员所确定的目标及发展规划紧密地与学校的发展需要相结合, 学员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更加有利于学员的培训工作开展, 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培训效果。比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朱老师与萝岗区汤村小学李老师的互助结对, 培训初期朱老师从李老师的专业特长、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汤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办学历史、人文环境等, 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的要求, 确定以跳绳为突破口的体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建设为目标, 作为指导培训的工作基础, 并构建学校发展跳绳特色的思路与方案。再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胡校长与白云区环滘小学钟校长, 自2009年接受市的培训任务始, 就把培训的工作由培训教师的层面上升为学校的层面, 棠德南小学胡老师不但把大课间作为一个突破, 把教育的理念、组织方法、课程改革经验带到环滘小学, 双方学校还由此结成了对子学校, 为了强化交流效果, 棠德南小学专门组织了一次体育大课间开放日和一次教学开放日, 环滘小学钟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老师带到棠德南小学参观学习, 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模式, 提升了培训的理念, 丰富了培训的内涵, 强化了培训的效果。

3. 构建市、区、镇层级培训管理架构, 盘活区域资源。

为了保证培训老师能够以最新的理念、最佳的状态、得到最好的服务和帮助, 构建了“市—区—镇—核心组—中心组—科组长—学校”的层级管理架构。即在市教研员的组织下, 各区、镇建立核心组和中心组。在进行管理及教学研究时, 一方面, 学科教研员管理和指导核心组、中心组成员和学校科组;核心组管理和指导中心组、学校科组成员;中心组成员管理和指导学校科组。另一方面, 教研员指导和管理核心组、中心组及对口学校教师;每位核心组成员负责对2—3名中心组成员及对口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培养;每位中心组成员对口2—3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培养和教学研究。如:天河区与萝岗区、天河区与白云区的互助帮扶, 培训者教师都是本区核心组成员, 他们在该区是负责组织全区教学改革工作, 当他们具体负责指导相应的区开展工作时就把相关的教学理念、组织方法、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带到相对应的学校。通过这个架构能很好地达到“条块并举, 盘活资源;以点带面, 辐射引领”的工作目标, 在实践中盘活了资源, 扎实地推进了城乡体育骨干教师的共同发展, 促进了区 (市) 体育教师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地服务农村地区学校与教师。

4. 运用信息技术平台, 实现观点交流常态化。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 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专任教师。一方面, 他们要承担培训和学习工作, 另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和日常教学工作, 而结对教师所在单位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 在时间和交通上制约了互相联系的常态化。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传递和实时交流方面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 本次参加培训的60多位教师建立了“广州区域互助”QQ群组, 把培训教师与学员教师纳入到同一个平台, 在交流中不管是对口教师, 还是非对口教师, 只要有问题就能在该平台找到帮助。另外, 还借助天河部落博客平台、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这个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教学研讨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便捷服务, 有利于实现观点交流的常态化。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1. 在培训的过程中, 培训者教师与学员教师都常常遇到时间不统一、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如果拓宽培训的途径, 把QQ视频、博客平台的即时功能开发出来, 就有利于实现交流的常态化和即时性。

2. 广州市地域广阔, 城乡学校分布不均衡, 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与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 慕课与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慕课资源 教学资源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倍感珍惜,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管理上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及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德(上海)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我们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1、如何成为职教名师;2、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3、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4、让微课程服务于职业教育;5、上海优秀中职示范校参观学习;6、阶段性互动研讨及案例分析、项目拓展、头脑风暴;7、课程与师资;8、屏幕录制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9、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0、中职示范校精品课程 。

首先是邬教授给大家讲授的《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让我记忆犹新:所谓好老师: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一个老师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对待,他肯定是位好老师。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在一切时空,你不仅言语育人,而且行为育人。天下教师一家人, 用一双手托起一个地球,没有一双手成就一凡事业。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所以教无定法,学无止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潘教授讲授的《慕课与职业教育》,其中慕课是MOOC读音,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慕课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以因素:名校、名师、精品、廉价、便捷等,给我了们提供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慕课资源,这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输入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节省下来的时间去进一步增加课程量或熟悉课程内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学到比以往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如果学生上课、上机在同一环境下,再配上互联网,教学效果不可估量,这当然要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又给学生提供了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的机会。

以后的教学也可能是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老师将变为助学者,导学者,师生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找到创新折钥匙。教师只要将课堂建设好,管理好,组织好,教师摇身一变为导师,学生变为主体,学生线上、线下自由、自主、自知地学习,这将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锻炼! 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的现在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有更多的相似处。

所有的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将它浓缩在一起,创建成微电影的形式,给大家播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微课”,因为它是浓缩的,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但它有很强的创新性,为未来教学形态的变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所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一些工具、软件提供的平台。例如在Googl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搜索资料;在豆丁、道客巴巴、百度等实现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真正使用好这些工具、软件,将是提升自己的一把尖锐的利器!

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我们的教材,如果要摘录教材中大量的文字,我们完全不用一字一字的录入,而是通过扫描教材,然后保存为PDF图片格式,最后将图片再转换成DOC文档格式,这种文档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编辑的文件。

这些方法除了能给我们提供正能量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运用这些方法专空子,行使不正当的行为,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多人买房子时,可能都不是第一套、第二套房、而是第三、第四或更多,这时就需要出具无房证明,怎么出?找个无房户开具合法的无房证明,再用扫描仪扫描成之后再转换成文档的格式,并且鲜红的章印同样会完好地转换出来,他们只需要更改其他内容,找个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更多的无房证明,谁能辨别出来呢?

所以我们要用这些工具,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给自己、给他人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这些内容就是徐教授讲解的《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最贴近我的心理需求的知识面,只可惜时间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练习,回家在笔记本电脑上再做。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为我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将坚持不懈地上好每一节课!

所以好的培训就是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也点燃了自己的人生!

再次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示范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课外研修资料汇编 编著: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景格学校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5篇

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自2003年起,我校利用迁校契机,在硬件设施达到长春市一流的同时,依托绿园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名师——名校工程发展战略”,着力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从实际出发,把骨干教师的培训科学分为五级平台模式,使骨干教师在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科研素质及职业素质上得以显著地提高,并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带头、指导和示范作用。

一、搭建师德平台——锻造骨干教师的专业品质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是灵魂的核心。骨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具有高智商,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智商和情商并重。不懂得交流和合作、与人为善,不懂得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不懂得牺牲与感恩,学为己用的老师,即使教学成绩再高,也不算得上骨干教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教学能手,其价值也仅限 于此。骨干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方面的佼佼者,而是师德的先锋与楷模。为此,学校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上十分重视师德的培养。

我们把同心圆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xx年3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通过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及构建一个规划,运行一个课题,实施一个工程,落实两个策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为此,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的专业品质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在全体教师中应发挥的作用。每学期开学期初我校都要开展新学期岗前培训,交流会上骨干教师轮流做示师德汇报,如07年开学初,我校开展了德育教育叙事交流《用我自己的力量为学生做了什么?,骨干教师的重德、重实、重绩,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品质对年轻的教师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工作,推动了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程,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锻造了骨干教师过硬的专业品质——以一颗红心忠于教育事业,从而推动学校发展和自我专业发展。

二、搭建培训平台——丰富骨干教师的理论培训

我校在“十•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为工作重点,建立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会,形成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科研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加大了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力度。

首先采取了请进来的方法,自2003年起学校每年都要邀请教育专家做报告,先后邀请赵谦翔、王金战、潘景峰等资深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优质教育资源的涵义与建设”、“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讲座等。

2005年—2007年期间,我校分别聘请了十一高中校长张殿平、北华大学教授沈健、陈学峰,吉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张少华等多位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培训。2007年1月,学校教科研室将北京人大附中的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王金战老师所著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作为教师寒假作业推荐给全体教师阅读。3月12日,学校又邀请了本书作者王金战老师亲自来校做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行为创新》的专题报告。通过系列的交流和培训,扩大了骨干教师视野,提高了教研水平,夯实了专业基础。王老师以幽默生动的演讲、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骨干老师,骨干教师们 以一张白纸,以谦虚的姿态,通过聆听和学习,认识到了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了理论水平。

其次,组织参加研修班,提升学历水平。学校与东北师大合作,利用寒暑假组织研究生班的学习,邀请大学教授亲自来校讲课,提高骨干教师的学历水平。现在全校共有126名获得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学历的骨干教师。

再次,组织校外观摩,开阔视野。倡导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区内外甚至是省内外的各类观摩活动。仅xx年下学期开学前后,4青年骨干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骨干教师新课程学科研讨会”,历时十天;同期派去大连参加“三省四市”教学观摩活动的老师就达十余位,涉及各个学科。

第四,走出国门,积极进行中外交流。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6篇

年12月,我有幸被评选为安庆市首届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自2007年1月起,任期三年。光阴似箭,三年的骨干教师时日悄然过去了。回首这三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知道,过去能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是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鼓励,是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勤垦垦,兢兢业业。我爱每一个学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一个学生。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我深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经常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通过重读那些文学名著,增强了我对名著内容的深入了解,也更增加了我的知识养料;通过学习教育专家的理论文章,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我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学生爱戴的 老师,提高了我的做人修养。我还经常关注安庆市教育博客的内容,在同行的博客中学习经验,探讨不足,及时把握当前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去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争取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然后,又把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形成文字,写成文章。《我的语文教学观》一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篇文章在2010年3月《安庆师训》发表后,受到同行一致好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作为教师的信条。任职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进行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 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促膝谈心的朋友。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我总是特别的关注。2007年4月,我所写的关于留守学生的《空巢,谁在留守》一文,荣获二00七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案例评选一等奖,受到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安庆市教育局表彰。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走进课堂之前,总要细心研究教参和教材,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2009年8月5日县级典型课例公开课评比中,我所教学的《伤仲永》获得了总评分,受到县教研室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成绩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乡统考中,我所带的八年级语文获区级第二、校级第一的好成绩。在2009年12月太湖县《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中,我所辅导的学生李志恒、孟海燕获得初中组二等奖和三等奖,我也获得了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教育局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教师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思想者,一个探索者,所以本人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科研活动,2008年4月,我作为一个骨干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在枞阳召开的 安庆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会上,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科研成果,力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日渐成熟。勤奋积累,笔耕不辍,我把我的教学心得和生活中的感受形成文字,写进我的博客。在2009年8月安庆市教师教育技术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我的博客----亭湖熙客,获安庆市二00九教师教育技术优秀作品二等奖。在2010年元月安庆市优秀教育博文评比中,我的作品《师恩永远》、《我带学生爬雪山》分别获得安庆市二00九年优秀教育博文“感悟人生”一等奖和”和“教育叙事”一等奖,并享受安庆市教育局特邀参加第二届市教育论坛大会的荣誉,并接受市教育局颁奖。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7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9年骨干教师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19年14月,我有幸被评选为伊宁市首届中学物理骨干教师,自2019年1月起,任期三年。光阴似箭,一年半的骨干教师时日悄然过去了。回首这一年半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我知道,过去能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是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鼓励,是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勤垦垦,兢兢业业。我爱每一个学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钻研、勤学来引领每一个学生。做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教育。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我深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经常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通过重读那些文学名著,增强了我对名著内容的深入了解,也更增加了我的知识养料;通过学习教育专家的理论文章,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学生爱戴的老师,提高了我的做人修养。我还经常关注全国各地的内容,在同行的博客中学习经验,探讨不足,及时把握当前物理教学的最新动态,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去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争取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和唤醒”,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作为教师的信条。任职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进行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促膝谈心的朋友。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学生,我总是特别 的关注。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走进课堂之前,总要细心研究教参和教材,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2019年5月18日在伊宁市第六中学所上的《压强》一节观摩课深受教研室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2019年5月21日根据市教育局安排在伊宁市达达木图乡中心学校上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课受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9年7月24日在伊犁师范学院上的《巧妙解决初中物理电学问题》课和《双语物理教学几个突破点》讲座深受全州进修老师和师范学院物理系领导的好评。

学生成绩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在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考中,我所带的八年级双语物理成绩取得全市双语第一。

教师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思想者,一个探索者,所以本人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在会上,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科研成果,力求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日渐成熟。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8篇

一位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 无时无刻不受到学校文化的濡染。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 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彼此欣赏的氛围, 学校里开放、钻研的学风, 学校发展的关键事件, 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内在信念、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对教学的价值取向, 普通教师正是借助了这些学校文化基点, 搭建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 成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的骨干教师, 本文试以S小学胡老师专业发展的个案为例加以论述。

胡老师, 美术专业专科毕业后, 1991年7月分配到S小学工作至今。他是建校第二年就来校任教的, 所以, 在现任教师中他是教龄较长的。初到学校, 胡老师主要教授美术、自然、政治、书法、社会等课, 学校委托他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大队辅导员期间, 他负责学校的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在当时还是创举, 现在改名叫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他指导过的学生获过很多奖项, 这是他非常得意的地方。

他来校工作的第四年, 申请改教数学。

第五年, 他任教务副主任。

第七年, 他晋升小学高级教师。

第九年, 他参加全国统一专升本自学考试。

第十年, 他任教务主任至今。

第十五年, 他取得本科学历。

他不善言谈, 信奉着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除了讲课受到学生和教师们的肯定, 他还成功地组织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多次年终考核优秀, 荣获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获地区级小学教师论文一等奖一次, 市级教师论文一等奖两次, 市级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次。

胡老师给笔者讲了这些年的经历, 如, “开拓型校长的开拓故事”“混在老女人堆里的故事”“零的故事”和“逼出来的本事”, 笔者从中发现, 初任教师适应学校后, 会首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教师在此阶段, 通过苦练教学基本功, 能够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随后, 在学校文化的深刻影响下,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取得—定的科研成果, 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逐渐被同行和学校领导认可。

一、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一——校长领导风格

许多调查研究已经证实, 校长对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利思伍德 (L.I e i t h w o o d) 和贾帝齐 (D.Ja nt i z i) , 对校长的领导风格划分出四种类型。

第一种风格, 其特色是瞄准人际关系, 即通过构建能够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 实现真正合作的“风土”, 来谋求改善学校工作效率的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认为, 这种合作关系对于全校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且这也是学校完成更多工作的必要的基础。

第二种风格, 把焦点置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发展上。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把学生的成就与发展本身作为领导行为的目标, 为此采取多样的手段。

第三种风格, 推崇以课程为焦点的行为模式。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为了确保有效的课程教学, 致力于开发和提高教职员的能力。

第四种风格, 专注于学校日常的运作和基础管理行为。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重视在经费预算、日常事务、人事管理、对外事务上发挥领导作用, 而在教学法、课程决策之类的工作上不会太花费时间。[2]

对照领导风格分类, S小学第一任校长可以算是具有第二种风格的领导者, 他有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在他的领导下, 学校拥有明确的设想与目标, 他的价值观影响并促成学校建立了“课内、课外一起抓, 建特色, 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他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将来的发展, 让教师拥有一定的权利分享, 这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支持源。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支持, 相互之间更加依赖、欣赏、支持, 这使校长本人已经不是个人的代表, 而变成了学校文化的象征。

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二——学校氛围

一个学校的学校氛围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有关, H a l p i n, A.W.和Croft, D.B.将学校氛围分为四类:开放型、忙碌型、松散型、封闭型。[3]民主、自由、宽松、积极、上进的学校氛围能够使教师彼此更加亲密、相互更加尊重, 交流更加频繁, 从而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形成积极、开放、合作的学校文化。

S小学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领导支持和鼓励教师发展, 尊重教师及其工作, 关注教师对工作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 学校民主管理所培育的学校氛围, 成为教师发展的精神引导力量, 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 教师之间同伴互助, 懂得互相支持, 愿意彼此分享、鼓励, 教师队伍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另外, 学校注重学习风气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办学理念通过学风的塑造得到践行。这样, 校长、教师、学生拥有共同的信念, 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

这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在忙忙碌碌的工作氛围中, S小学教师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学校里“人气很旺”。“我觉得我们学校更像一个生产队, 每个人都在挣工分, 校长自己也在挣工分, 他比我们多了个哨子, 到时间就吹, ”胡老师这样评价。

三、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三——专业团队

当教师跨过适应期后, 获得专业团队认可是教师发展的激励因素之一。这个团队可以是学校里的年级组、教研组, 可以是教师之间非正式的合作团体, 可以是学校里的决策机构 (如校委会) , 还可以是校外的专业组织 (如小学语文学会、小学数学学会) 。这些组织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机会, 如出任领导, 同行合作, 提供服务和支持, 给予认可、鼓励, 等等。

任何组织给予教师的机会、奖励和支持, 实质上是一种组织期待。教师喜欢在这些组织中开展活动和合作, 这会激发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和竞争。当年级组教师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教师们参加校际研修, 互相听课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经验中获得新的认识, 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的时候, 他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必要而难得的知识更新的过程之中。

S小学一直积极争取各种机会举办专业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观摩, 要求教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交流。对每一次专业比赛, 学校都成立专门小组, 帮助教师设计、演练, 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学校对教师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 也使教师们乐于参加各种活动, 逐渐形成一支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专业团队;而专业团队对教师的期待, 又成为学校文化中激励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胡老师切身的感受就是,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来源于校内的信任和支持, 又来源于校外的交流和合作。

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四——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既可能激励一个教师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也可能削减一个教师的斗志, 使其保守退缩。对关键事件的处理, 体现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结构合理性、适应性的评价及相关决策, 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感悟。同时, 关键事件也给教师创造了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 它能够引发教师深刻的自我反思, 使其反观自己的专业结构, 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专业结构的策略, 以求更快的优化专业发展。据胡老师说, 对他的专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的关键因素和事件大致有四方面。

第一, 发展时机。新建学校虽然条件艰苦, 但也蕴涵着许多发展机会。他赢得了发展机会, 搭建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如教学竞赛、外出观摩、学术交流等。

第二, 文化身份。学校建设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形成的过程。学校的发展与他个人的发展没有冲突, 胡老师是以一个文化创建者的身份, 主动地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的, 他坚持把自己的教育理想统一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实际上, 胡教师对学校的高度负责, 也是对自己的高度负责, 个人与学校是完全统一的。所以, 他在精神上是非常幸福的。

第三,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办。学校曾经把“第二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 当胡老师一边研究课堂教学, 一边探索“第二课堂”时,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就成为他充实专业知识、改造专业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升专业理想、接受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契机。

第四, 学生成长。一个教师最大的关注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回报, 这让教师体验了“我有多大力量”, 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零的故事”让胡老师发现了专业发展的缺陷;学生的变化使胡老师体会到做教师的意义和快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给其专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教师要从关键事件中得到发展, 仅有关键事件本身还是不够的。关键事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具备潜在的意义, 但教师自身还必须有一个深刻反思和调整, 即对自己已有专业结构的反观、对未来专业结构的思考、在现有条件下调整或重建专业结构的探索, 只有这样, 才能构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文化的这些基点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关联的, 它们代表着学校文化的不同方面。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是校长文化的主要标志;教师之间互相依赖与彼此欣赏、充分支持与互相合作, 所形成的是教师文化;学生的学风、活动反映的是学生文化……学校文化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内在信念、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价值取向。胡老师正是借助学校发展时机, 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不断地思考面临的问题, 主动探求专业发展新的途径, 成为学校“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的骨干教师。当然, S小学对胡老师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 学校面临的很多发展危机, 同样也是教师发展的障碍, 需要教师在自身学校化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应对。

“教师的学校化”是教师对学校文化的适应过程, 如果说初任教师的学校化是适应学校文化、并与之互动的初始阶段, 即“被动学校化”, 那么, 骨干教师对学校文化的适应就多了选择性, 多了主动性, 甚至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改造的主体, 其学校化就是“主动学校化”, 即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深化阶段。

参考文献

[1]蔡方, 王丽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N].中国教育报, 2004-1-3.

[2]钟启泉.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文化的创造[J].教育参考, 1997, (5) .

骨干教师总结.doc 第9篇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各学校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从骨干教师引领这个角度出发,从结对互助、示范引领、个性化备课、做实培训、以赛促教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引领;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同时,青年教师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成为学校的“短板”。如何有效规避“短板”,使教师群体均衡发展呢?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师徒结对,互助成长

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青年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带教。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可选派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对部分参加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可挑选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等,进行“稳定期”示范。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同时师傅也要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专业成长情况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期末考核时,实行师徒捆绑评价。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二、“四课联动”,示范引领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即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能迅速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快成长步伐。

三、个性备课,突出实效

为保证让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个性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备课,研究实用高效的、新的备课形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备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授课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要求,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有所区别;一直从事某学科教学的和刚刚改教某一学科的也要有所区别。这样分层要求就使得骨干教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与教学反思,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成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开展集体备课。以“生成备课”为着力点,采用青年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教案,由年级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作为执教教案,实现协作备课。

四、各展特长,做实培训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组织教学,有的擅长阅读教学,有的擅长写字教学,有的作文教学最拿手。每学期开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向教师征询培训内容,就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培训专题。也可通过调研让教师自己选择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青年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培训导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自我推荐,并确定自己培训的对象。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本校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和专题报告。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小技巧和金点子,使青年教师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作为培训者本身是一个梳理、总结、升华的过程,对于受培训的教师也是一个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过程。

五、以赛促教,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使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通过竞赛,骨干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增进理解,相互信任,有助于集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产生互相寻找差距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学习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用别人的方法对比自己教学、改进自己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这样的竞赛活动,还能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成长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当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比如集中式专业培训、走出去跟班学习等等,但结合校情、依托校本、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

途径。

上一篇:2010-2012年北京各区一模作文题目汇总及下一篇:船舶结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