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分析范文

2024-05-18

旱情分析范文(精选6篇)

旱情分析 第1篇

石屏乡人民政府

关于旱情调查分析的报告

古蔺县政府应急办:

现将我乡旱情调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分析工作组织情况

为了能真实反映我乡旱情实际实际情况,我乡抗旱防火工作领导组明确水务所、农办、民政办、统计站及乡党政办为我乡旱情调查工作组,由抗旱防火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罗永其为组长,全面核查全乡旱情发展情况。通过对全乡各集中供水站、集中供水点、刘家水库及全乡范围内的水源地排查,就当前各村各部门所反映的人畜饮水紧张状况进行逐点分析,典型分析,同时对部份村用水情况进行抽样调查。

二、调查分析结论

截至8月18日,干旱造成我乡11个村、93个组、7531户、38350人受灾。灾害造成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一)人畜饮水及工程蓄水

1、人畜饮水情况。干旱造成33560人,3624头牲畜饮水困难。一是我乡共有场镇集中供水站2个,正常供应5580人,1680牲畜饮水,现在有石屏街、磺厂街等2个场镇供水站供应不足,影响1600人,521头牲畜正常饮水;二是我乡共有8个农村集中安全供水点,正常供应2128人、750头牲

1畜饮水,现在完全断水的有石屏、印合、长龙、五龙、青凤等5个,供水不足的有刘家、向顶、茅坝等3个,影响754人、214头牲畜饮水,在2公里以外取水人口达7590人,主要分布在青凤、扎山、长龙、印合等村。

2、工程蓄水情况。我乡常年工程蓄水145万方,现在实际蓄水70万方,占常年蓄水的48﹪。一是我乡共有小II型水库1座,常年蓄水64万方,已接近放至死水位。实际蓄水32万方;二是共有山坪塘32口,常年蓄水25万方,目前已全部干涸。另外断流小溪3条,泉水水井174口,已干涸151口。

(二)农业生产受灾情况

农业生产实际种植面积28208亩,计划产量2000万斤,受灾23870亩,成灾17175亩,绝收4365亩,预计粮食减产763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85﹪,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38﹪。直接经济损失943万元。

1、水稻。实际栽插面积6188亩,计划产量433万斤。目前受灾4950亩,预计减产50万斤;成灾2700亩,预计减产81万斤;绝收1575亩,预计减产118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栽插面积的38﹪,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7﹪。直接经济损失288万元。

2、玉米。实际种植面积14920亩,计划产量1120万斤。目前受灾5800亩,预计减产57万斤;成灾4125亩,预计

减产118万斤。绝收1575亩,预计减产118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38﹪,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7﹪。直接经济损失299万元。

3、红粮。实际种植面积6000亩,计划产量360万斤。目前受灾5100亩,预计减产41万斤;成灾4200亩,预计减产105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85﹪,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40﹪。直接经济损失365万元。

4、烤烟。实际种植面积1100亩,计划产量27.5万斤。目前受灾1020亩,预计减产5万斤;成灾450亩,预计减产3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92﹪,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29﹪。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

5、蔬菜。实际种植面积4600亩,计划产量1200万斤,目前受灾3400亩,成灾2100亩,绝收300亩,预计减产650万斤。受灾面积占实际种植面积的74%,预计减产产量占计划产量的54%。

(三)工矿企业受灾情况

我乡(镇)共有工矿企业18家,工业产值48000万元。受干旱缺水影响的有18家,工业产值将减少12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

四、抗旱救灾措施及下步工作打算

旱情发生后,我乡(镇)采取了针对性的抗旱救灾措施:

1、立即成立了石屏乡抗旱防火工作领导组,统一对全

乡抗旱防火工作的领导。召开了全乡抗旱防火工作紧急会,安排部署了当前抗旱防火工作的紧要任务,号召全乡紧急动员起来全面投入抗旱防火救灾工作中。

2、紧急调动抗旱资金12万元,投入抗旱第一线

3、在全乡紧急调用运水车17台,归乡抗旱防火领导组统一指挥调度,对最急迫最缺水的地区优先实行人工供水。

4、通过电视广播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旱防火宣传,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抗旱工作第一线。

5、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通知发出倡议送清凉等活动,号召全乡青年团员投入到当前抗旱防火工作中去。

特此报告。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旱情分析 第2篇

自2009年8月以来,弥勒县降雨异常偏少,至今年冬春,旱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年连旱的严峻态势,给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一、当前旱情

1.降雨情况

全县2011年全年平均降水550.1毫米,比2010年同比减少221.1毫米,比2009年同比减少67.4毫米,为三年来降雨量最少年份。2012年1-3月全县降水20.4毫米,一月份降水 11.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7.6毫米;二月份无降水;受暖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月29日到3月4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降雨,弥勒县全境于3月3日夜间至5日凌晨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其中全县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多,中部和中东部降水较少,全县平均降雨9.1毫米,降水对缓解当前旱情,特别是库塘蓄水作用有限,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底至4月份,全县仍无有效降水。

2.库唐蓄水情况

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致使全县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给人畜饮水带来了很大困难。至3月20日,全县库唐蓄水6595万m³,比去年同期减少5303万m³,可供水量4099万m³,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需水24345万m³,缺水20245.89万m³。全县15座小

(一)型水库干涸4座,100座小

(二)型水库干涸65座,485个

小坝塘干涸338个,甸溪河上游支流化口河、禹门河断流,县城供水水源地花口龙潭干涸。

3.人畜饮水情况

干旱致使全县12个乡镇155882人、9575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五山乡、东山镇、巡检司镇等山区半山区饮水较为困难,全县12个乡镇中未建水窖的191个村民小组的部分困难户,共计1881户6656人和3108头大牲畜饮水最为困难。弥勒县20个国家产量调查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二、农业生产形势

从当前的灾情发展形势来看,小春作物大幅减产已成定局,目前,全县各乡镇正按照常年农时节令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粮保民生。

1.小春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2012年3月17日,全县小春作物受灾510219亩,成灾314944亩,占受灾面积的61.7%绝收147100亩,占受灾面积的28.8%。

(1)小春粮食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粮食作物受灾265217亩,成灾206294亩,占受灾面积的77.8%,绝收108958亩,占受灾面积的41.1 %。其中:

小麦受灾面积17390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5.9%;成灾14615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2.2%,占受灾面积的84%;绝收8899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3.9%,占受灾面积的51.2%。

豆类作物受灾面积35547亩,占蚕豆面积的71.8%;成灾25683亩,占种植面积的51.9%;绝收13447亩,占种植面积的27.2%。

杂粮受灾32140亩,成灾19346亩,绝收1925亩。其中冬玉米受灾23788亩,占种植面积的76.7%,成灾9162亩,占种植面积的29.5%;绝收375亩,占种植面积的1.2%。

其他马铃薯、大麦等粮食作物受灾23424亩,成灾15109亩,绝收4590亩。

(2)小春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经济作物受灾245002亩,成灾108650亩,绝收38142亩。其中:

蔬菜受灾60279亩,占种植面积的53.3%;成灾21968亩,占种植面积的19.4%;绝收9746亩,占种植面积的8.6%。

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受灾36556亩,占种植面积的71.8%;成灾29632亩,占种植面积的58.2%;绝收15196亩,占种植面积的29.8%。

水果受灾69172亩,占种植面积的72.4%;成灾14120亩,占种植面积的14.8%;绝收1030亩,占种植面积的1.1%。

甘蔗受灾62965亩,成灾28250亩,绝收8670亩;其它经济作物受灾16030亩,成灾14680亩,绝收3500亩。

2.全县春耕备耕进展动态

截止3月17日,大春积肥6337万公斤,同比增长83.89%;水稻育秧1399亩,同比增长2490.7%,其中薄膜1390亩,旱育秧1353亩,优质稻1054亩;

烟秧育苗872亩,同比增长36%;辣秧887亩,同比增长96.7%。大春作物栽种80268亩,同比增长59.9%,其中:薯类3840亩,同比增长187.6%,大豆130亩,同比增长62.5%,栽甘蔗57200亩,同比增长50.33%;栽蔬菜18828亩,同比增长65.66%,其中辣椒1495亩,同比增长91.9%。蔗田套种玉米16700亩,同比增长26.5%;蔬菜6000亩,同比增长3.45%,其中辣椒1500亩。收甘蔗46629亩,同比减少15.1%。收小春蔬菜85104亩,同比增长33.22%;收蚕豆19376亩,同比增长116.49%;收薯类18586亩,同比增长206.4%;收豌豆5550亩,同比增长753.8%;收小麦24580亩,收油菜1995亩。

举办培训622次,培训人员39410人,同比增加207次14271人;印发技术材料30859份,同比增加19180份;出黑板报、墙报522期,同比增加74期;广播、电视宣传3178次,同比增加1555次。

三、抗旱促春耕保民生

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全县人民上下一心,突出抓好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民生促春耕活动,力争保小春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争取在大旱之后实现大春作物的大丰收。

一是扩大旱作面积,在水源不足地区大力推广扩大水改旱面积;二是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前规划,增加烟后套种秋玉米、秋马铃薯、秋豆类和晚秋蔬菜等作物重视面积,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三是推广生产期短的作物,抓紧抢种和重点发展蔬菜、薯类、鲜食玉米、青饲料等作物重视,最大限度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力争粮食损失经饲补;四是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间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抓好农作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粮食产量和抗灾害能力。

四、意见和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灾情在进一步的持续和加剧,全县人畜基本饮水供应仍能够得到了保障,各项春耕备耕工作也在有序的开展。但是需要看到此次旱情是连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极有可能变成突出矛盾阻碍抗旱工作的开展。

一是虽然目前全县正在积极进行春耕备耕工作,大春作物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有限的库容水库也开始准备放水,供有条件的农户进行旱地育秧,但对全县而言,这部分水只是杯水车薪,大面积秧苗将面临无水灌溉的局面,同时,如果旱情继续持续,农户用水成本必将增加,势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应该把抗旱保苗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证大春作物育秧灌溉供水;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性优惠。

二是部分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还是以靠天吃饭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还是种植小麦、玉米、蚕豆等传统作物,耗水高、产值低。等雨靠天的等靠思想比较严重,科学的抗旱减灾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特色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情况,要从因地制宜出发,扬长避短,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推广种植高产值、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薯类等杂粮作物;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在做好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及抢收工作,特别要做好受旱情影响较轻的小春作物的管理工作,尽量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四是连续三年的干旱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随之而来的土地闲置荒芜、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等一系列问题将日益凸显,农民工权益保障也将越来越重要。各级部门应该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权益保护,通过承包、转包、互助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关怀和帮助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

旱情实验站研究方法 第3篇

为进一步研究辽西北地区土壤、墒情、气候、雨情、水情、旱情等变化规律,为抗旱减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经过实地勘测与调查并结合多年气象资料于2007年5月1日设立彰武旱情实验站(图1)。

1 实验站的建立

1.1 实验站土壤类型的选择

阜新地区土壤总面积为951 606.2 hm2(不包括水域、城乡居民点占地、工矿及交通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89%。依据土壤成土母质、发育条件和土壤特性,阜新地区土壤可分8个土类,19个亚类,62个土属,79个土种。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3个亚类)、褐土(褐土性土、褐土、碳酸盐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个亚类)、草甸土(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4个亚类)、风沙土(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3个亚类),此外还有盐土、碱土、沼泽土、水稻土等类型。该实验站选取阜新地区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即褐土、草甸土、棕壤土、风沙土。将这4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移植。(1)褐土。质地为轻壤或中壤,结构多呈团粒、片状、块状,占阜新地区土壤面积的51%,样本移植于彰武县哈尔套镇。(2)草甸土。质地为轻壤或中壤,结构多呈块状,占阜新地区土壤面积的24%,样本移植于阜蒙县十家子镇。(3)棕壤土。质地为轻壤,结构多呈粒状或块状,占阜新地区土壤面积的11%,样本移植于彰武县五峰镇。(4)风沙土。质地为轻壤或砂壤,结构多呈块状,占阜新地区土壤面积的13%,样本移植于彰武县彰武镇。

1.2 样本移植

土壤类型及被移植地块选择后,采用分层取土的方法,移植6 m3(2.0 m×2.0 m×1.5 m)的土样,15 cm一层,分别装入袋中,并编好号,例如第1层第1袋,编号为1-1,以此类推,共计10层。

1.3 样本回填

按编号将土样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完后,压实用水浇注,以夯实土壤,应严格控制每层厚度为15 cm。按此方法,然后再回填一层,直到移植土壤全部回填到事先挖好的坑中[1,2]。

2 墒情自动监测站设备配置

一是遥测终端。遥测终端要求选用可接多种传感器和多种通信设备,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体制,具有现场和远程编程功能,且技术成熟的产品;二是通信设备。按照系统的数据传输通信网络结构,通信设备选用能满足GPRS通信和GSM通信的GPRS/GSM通信模块;三是传感器。每种土壤均配置3个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监测10、20、30 cm处土壤含水率;四是避雷器。遥测终端的传感器信号端口配置信号避雷器;五是太阳能浮充蓄电池电源。墒情自动监测站采用太阳能板浮充免维护蓄电池的供电方式及标称12 V的供电电压。电源容量按保证在45 d连续阴雨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供电,并能在10~20 d内将电池充足标准配置。配置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充电控制器,可防止太阳能板过充和蓄电池过放。墒情自动监测站供电电源配置为:1块20 W太阳能板、1个6.6A充电控制器、1个65Ah的免维护铅酸电池。

3 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以实验场内2008年M10数据为代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图2。

通过对褐土不同仪器墒情监测,进行分析结果为:M 10cm实验场遥测与实验场人工平均绝对误差为1.61,最大误差为8.7,最小误差为0.3;实验场遥测与样本地人工平均绝对误差为0.66,最大误差为-3.9,最小误差为0.4;人工实验场与移动测墒仪实验场平均绝对误差为6.4,最大误差为9.3,最小误差为2.6;人工实验场与人工样本地平均绝对误差为-0.96,最大误差为5.6,最小误差为-0.4。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褐土中实验场内遥测与人工、遥测与样本地、实验场与样本地之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关系,线性关系系数接近于1.0,数据误差较小,可信度较高[3,4,5]。

4 实验站总体目标

实验站未来5年拟实现的总体目标任务如下:一是通过建站以来的对比观测分析,研究墒情遥测系统是否及时、准确提供墒情信息,为抗旱决策支持提供及时稳定的数据和依据,从而为抗旱服务,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这部分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是准确及时监测土壤墒情信息,掌握土壤墒情和农作物生长动态,通过采集影响土壤水平衡的环境数据,结合作物的各生长期的需水量,摸索规律,实现旱情综合分析、评价与预测。三是建立土壤墒情预报系统。在长、中、短期气象预报、预测的基础上,采用降雨产流预报理论和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建立预报模型。四是建立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掌握雨情、墒情、水情、工情和农情的基础上,开展试点地区干旱预案研究,主要包括4个部分:各种典型干旱模式的选择、分析,干旱程度评价方法,干旱反应应对策略,旱后效果评估[6,7]。

综上所述,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分析,可以认为该墒情实验站建站模式采用此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该建站模式能够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及时掌握土壤墒情动态变化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的演变趋势,指导防旱、抗旱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安排,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文光.水文分析与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2]水利电力部水利司.水文测验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5.

[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水文局.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詹道江,叶守泽.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6]尚艳丽,候元,李军,等.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相关问题分析[J].地下水,2010,32(3):137-138.

旱情或掀动行情 第4篇

2009年春播以来,北方粮食主产区先是发生严重春旱,然后是东北地区的低温内涝,现在又发生较大面积的干旱,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形成夏秋连旱。入夏以来特别是7月下旬以来,东北、西北等北方大部分省区持续晴热少雨,江河来水和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地表蒸发强烈,土壤失墒严重。截至8月1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70亿亩,其中重旱6299万亩,干枯1608万亩,有390万人、43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由于我国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而受灾省份都属秋粮主产区,秋粮面积和产量占到全国的30%,当前正是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旱情对单产的影响非常之大。

我们来简单回顾最近几年大的旱灾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2008年底到2009年初,南美发生特大干旱,阿根廷大豆产量由正常年景的5000万吨,降到3500万吨,这直接刺激了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令大豆玉米比价超过3:1,使得美国大豆期货5月合约仍以1166美分/蒲式耳的高价摘牌。2007年中国东北干旱,令大豆产量同比下降30%,大连a0809合约一度被炒高到5855元/吨。2006年澳大利亚发生特大干旱,该国作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小麦产量从上年度的2500万吨大幅下降至2006/2007年度的不到1100万吨,出口量也下降了50%,成为接下来持续了2年的农产品牛市的导火索。2003年美国发生干旱,该国大豆单产仅为33蒲式耳/英亩,造成2004年大豆价格上涨至1100美分/蒲式耳。从这些例子中,可以解读出干旱对粮食价格的巨大冲击力。

而截至目前,我国2009年的灾害并没有引发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均未出现明显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到2008年我国粮食连续第5年丰收,库存相对充足,2008/2009年度我国玉米库存为530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5%;小麦库存为487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7.5%;稻米库存为445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3.7%。另外,受到危机的影响,部分粮食的工业需求下降,如玉米的燃料乙醇消费和淀粉消费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鉴于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产量的巨大影响,我们仍要积极关注旱情的发展。尤其现在已经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刻,只要再有2-3周的旱情持续,就会对单产造成致命的影响。并且,今年的情况更加不同以往,在信贷开闸放水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又相对较少,市场上的投机资金在四处游荡,寻找机会。合适的投机是润滑剂,但控制不当也是洪水猛兽,一旦大幅减产成为事实或者被强烈预期,粮食价格普涨是有可能的。同时,可以预计的是,在一定的程度内,政府是乐于看到价格上涨的,因为,第一,可以缓解继续托市收购的库容压力;第二,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激活农村市场是既定方针;第三,目前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粮食价格一定幅度的上涨不会引发后遗症。

我国近年旱情 第5篇

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

华南南部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

 

20 22个省发生旱情。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据统计,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

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镇旱情汇报 第6篇

一、旱情及受灾情况

今春以来,****镇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土地失墒严重,已形成冬春连旱形势,持续干旱造成地上水补充不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部分溪河断流,水井、水窖蓄水严重不足,富家河水库已降至历史最低水位,3000亩土地出现干白,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据统计,全镇约2.5万亩耕地受干旱灾害严重,其中小麦1.3万亩,油菜4000亩,桑蚕2000余亩、木瓜4000余亩受灾严重,蔬菜、玉米等其它农作物均有不同程度受灾,预计综合减产幅度达70%以上,损失700余万元;约1.5万株林苗受灾,其中木瓜约0.6万株,核桃约0.1万株,损失约15万元;多种化经营基地受灾严重,其中金银花基地约100余亩受灾,损失10余万元。全镇约2万人口,1.8万头大小牲畜面临饮水困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宣传,提振信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了党委会对当前抗旱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组建了抗旱保春耕工作专班,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抗旱保苗。采取多项措施向群众宣传抗旱技术和节约用水措施,打消群众“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提出“浇好一遍水,施足十斤肥,增收百斤粮”的口号,同时积极向群众传达党委政府的抗旱决心,传授抗旱技术,提振群众夺取抗旱胜利的信心。为了准确把握旱情,镇党委主要领导率领全体镇干部和县驻村工作队一起,冒着炎炎烈日,深入全镇19个村走访,详细询问农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做到科学合理抗旱。

二是寻找水源,合理用水,科学自救。发动群众在山上掘井、下河里挑水,多方寻找水源,采取筑坝、修渠、拉水等方式引水抗旱。结合水利普查,组织群众及时修复水利设施,修整抗旱设备,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积极想办法,多方筹资,累计投入资金10余万元,修缮蓄水设施30余处,调配抽水设施50余台,为抗旱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全镇已灌溉耕地一万余亩,水稻插播面积900余亩。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提倡生活用水二次利用。在群众中推广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做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实现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三是补种改种,科学管理,降低损失。对因干旱造成缺苗或绝收的地块,镇党委政府推荐玉米、大豆等抗旱作物,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补种改种。组织农技人员指导春耕生产,加强田间管理,引导群众通过覆膜、盖麦秸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量,及时施肥,提高产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投入资金2万余元,对木瓜基地全面喷洒农药,有效预防了木瓜锈病等病虫害,保证了木瓜的挂果率,尽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目前,该镇已抢墒补种玉米、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4000多亩。

四是多方协作,发挥职能,力保丰收。镇抗旱保春耕工作专班深入抗旱一线,做好抗旱服务、协调、指导工作。民政部门及时调查,认真核灾,多方筹集资金5万余元,给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发放生活和救灾物资,农业部门加强对田间管理的指导,同时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的储备,一旦旱情出现转机,及时播种。结合当前实际,镇党委

政府给驻村“五访”工作队员增加了“访旱情、保春耕”的任务,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群众生产,从技术、物资、服务等方面落实帮扶措施,务求抗旱保丰收。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

1、由于长期干旱无雨,土地失墒严重,部分河流完全断流,已无水可寻,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面临现实困难。虽然县政府提供了一台送水车,但人畜饮水困难户都在高山偏远地区,车辆无法直达,送水还有一定困难。

2、由于旱灾面积大,涉及村组多,现在抗旱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抗旱资金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对今年的旱情要有充分认识,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分析好我镇的情况,发动镇直单位党员干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工作,把损失失降到最低点。

2、对各村派出专门的抗旱工作组,配备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组织群众采取科学抗旱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

3、协调好人畜饮水和农田用水关系,在保证人畜用水的前提下协调好耕地用水,防止纠纷的发生,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水资源,减少损失。

****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退休单位介绍信下一篇:机修工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