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

2024-07-24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精选6篇)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 第1篇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民族团结教育月是几月份? 答:5月份。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分布局面? 答:大杂居、小聚居。

3、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几月几日起施行的? 答:10月1日。

6、《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几年?

答: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7、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答: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8、当代民族问题具有哪五个基本特征?

答: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 答:占全国总面积的64﹪。

10、为和田人民带来交通便利的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于哪一年建成通车?

答:1995年。

11、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个维护”是指?答: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

12、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自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 答:2005年3月1日。

1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14、什么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答:“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目前,全地区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15、爱国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答: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

16、什么是民族团结?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17、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率先召开了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8、和田地区首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是什么时间召开的? 答:1982年9月22日。

19、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除汉族外,为什么把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答: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96%,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20、“三个离不开”是什么内容?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1、新时期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主要有哪些方式?答:一是民族院校培养;二是各级党校培训;三是各类院校和少数民族干部学校及部分大专院校设立的民族班培训;四是到发达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培训;五是在实践中锻炼(如到基层代职)。

22、什么叫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3、什么是民族共同语言?

答:民族共同语言是指组成的人们在内部相互联系中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最有代表性的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

24、处理民族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总原则是什么? 答:团结——批评——团结。

25、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要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帜;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⑶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⑸坚持教育疏导;⑹相信和依靠干部群众;⑺严格宣传纪律。

26、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答: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7、为什么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答: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28、为什么要强化对祖国的认同?

答: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是什么时候正式公布实施的?答:是2002年3月2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5月15日正式公布实施的。

30、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的“三管一责任两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三管”,即依法管理宗教人士、依法管理清真寺(或宗教活动场所)、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一责任”,即对宗教事务实行责任状管理制度,地区与县(市)、县(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清真寺管委会及宗教人士等,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明确各自在宗教事务管理中的责任,最终落实到人。

“两制度”,即实行《和田地区民族领导联系清真寺责任制暂行规定》和《和田地区民族领导与宗教教职人员谈话制度》。

31、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六不准”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

1、不准宣传“圣战”;

2、不准煽动民族仇视;

3、不准散布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

4、不准兜售煽动民族仇视、鼓吹“圣战”、宗教极端思想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5、不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干预行政事务;

6、不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跨区从事宗教活动。

32、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三限制”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

1、居玛日的台比力克时间限制在半小时之内;

2、礼拜活动限制在按传统礼仪进行;

3、教民限制在政府职能部门所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宗教活动。

33、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五支持”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对教民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带领教民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检举揭发坏人坏事;(3)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对教民婚丧事简办,移风易俗,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4)支持和鼓励宗教教职人员及教民学科学、用科学,为脱贫致富而努力;(5)支持和鼓励宗教教职人员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

34、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五保护”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答:(1)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爱国守法,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2)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遵守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信教和不信教权力的行使;(3)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信守自己宗教信念、礼仪、民族风俗;(4)保护和尊重教民依法学经和信教的自由;(5)保护和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教民的人格名誉不受非法侵犯。

35、“宗教问题就是民族问题”对吗?答:不对。民族和宗教不是一回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不同的两个范畴,所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不是一回事。

36、“维吾尔族”与“穆斯林”是一个概念吗?答:不是。维吾尔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只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才被称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我国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撒拉族等。这些民族当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都被称作“穆斯林”。

37、“不要用卡普尔制造的东西”的实质是什么?答: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仇视。

38、宗教问题有哪些特点?答:长期性、群众性、普遍性、国际性、复杂性。

39、共产党员能不能自由信仰宗教?答:共产党员不能自由信仰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不同于一般公民,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我们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

40、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答 :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41、“三股势力”的本质是什么?

答: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42、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43、什么是“巴扎新风”活动?答:以巴扎为依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文艺演出、科普宣传、法律咨询、医疗服务、计生宣传、群众上访接待和现场办公等为民服务等活动。

44、“三股势力”、“四种分子”是什么?答:三股势力是指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四种分子”是指: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伊扎布特”反动组织的骨干分子,依禅教派的为首分子和“两劳”释放人员中的不思悔改分子。

45、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46、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哪些主要政策?答:主要有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

4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抓好的五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⑵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⑷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⑸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48、民族区域自治是指什么?

答: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地方?其中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区州、自治县(旗)?答:我国已建立了155个自治地方,其中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50、55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区地方,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55个少数民族中有45个建立了自治地方,约占;

5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征是什么?答:⑴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⑵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⑶民族区域自治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得以体现和实现的。

52、《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

1、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2、促进男女平等;

3、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53、《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有哪些权益?

答:

1、政治权利;

2、文化教育权利;

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4、财产权益;

5、人身权利;

6、婚姻家庭权益。54、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是什么?答: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55、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6、“四德”是什么?答: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57、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它涵盖了哪些关系?

答: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5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的“三位一体”是什么? 答:“三位一体”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

59、广大干部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哪五观? 答: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60、四个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人民利益。

61、“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62、和田地区有多少个乡镇?多少个村? 答:有86个乡镇,1406个村。

63、和田地区总面积是多少?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答: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7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6%。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何时成立的? 答: 1955年10月1日成立的。

65、和田地区有多少个民族?

答:和田地区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

66、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2)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67、我国民族平等的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权利,均由国家立法和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实现:政治上有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文化权,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权,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权。

68、和田地委、行署提出维护稳定的要求是什么?

答:稳定是和田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稳定是“1”,其他都是“1”后边的“0”,有了这个“1”,“0”越多越好,丢掉这个“1”,再多的“0”还是零。

69、为什么要实行 “两个制度”? 答:“两个制度”是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和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联系谈话制度,是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宗教工作的有效措施,是同爱国宗教人士深交朋友,实现党同爱国宗教人士在政治上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和田地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创举,是能否有效管理和田宗教事务的关键。

70、怎样理解民族风俗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答: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71、为何不能蒙面和穿着“吉力巴甫”服饰?

答:境内外“三股势力”把“吉力巴甫”服饰作为一种标识,通过鼓动妇女穿着“吉力巴甫”服饰营造异常的宗教氛围,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目前,社会面上妇女穿着“吉力巴甫”服饰、蒙面和男性年轻人留大胡须的异常现象预示着宗教极端思想正在渗透。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穿长袍、蒙面纱不是维吾尔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它起源于古代阿拉伯,是阿拉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

72、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答: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袄教、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已先后沿丝绸之路传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和萨满教一起在各地流传,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73、党章对党在民族工作方面上的任务是怎样规定的?

答: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7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各民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75、怎样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答: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76、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是什么?

答:(1)破坏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侵犯公民信教和不信教自由权,干预行政、司法、婚姻、教育等社会事务,影响党和政府政令畅通,影响基层组织建设。(2)危害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极易把群众引向宗教至上的歧途,往往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经济发展。

(3)危害祖国统一。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大肆宣传“圣战”,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建立反动组织,制造**、骚乱、恐怖暴力事件,妄图分裂祖国统一。

77、制定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条例》的目的是什么?其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有哪些?答: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权利是依法享有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权利。

78、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鼓吹“只有新疆独立,维吾尔民族才能成为主人”,对吗?

答:不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真正成了国家和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鼓吹新疆“独立”,是煽动民族情绪,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图谋分裂祖国的一个政治阴谋,已成为新疆不断发生**的思想和社会根源,必须彻底铲除,狠狠打击。

79、如何判定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

答: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即以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为目的,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1)组织建立反动集团或团伙,指挥或积极参与民族分裂活动;(2)多次以语言、文字、图像为载休,鼓吹新疆独立的,或者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反汉排汉舆论的;(3)以财物资助或者提供活动场所的;(4)勾结国(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统一的。

80、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两化”反动策略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西化、分化。

81、《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原则;保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82、“六进村”是什么?答:⑴国旗宣传进村;⑵大喇叭宣传进村;⑶报纸宣传进村;⑷标语牌宣传进村;⑸电影宣传进村;⑹文艺宣传进村。

83、国家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答:从1992年起,国家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8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是什么?

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有农村户籍的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85、什么是“两后生”?“两后生”培训在哪些学校开办?专业是如何设置的?

答:“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裕劳动力。和田“两后生”培训由签约的新疆十所大、中专、技工学校承办,专业设置结合新疆产业用工需求情况针对性的设置。

86、享受低保待遇需要哪些必备条件?答:必备条件是: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条件,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持有本行政区常住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和田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78元/月),均可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条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1720元以下的,持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87、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的条件是什么?

答:辖区内持有常住户口的居民:(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城市“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人)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困难优抚对象;(4)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88、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应享受的补助有哪些?答: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军人)每人每月可以享受350元生活补助。同时,按每服一年义务兵役(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每人每月享受10元老年生活补助。

89、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是多少?

答:最高支付限额:从2013年起,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重大疾病除外)。

9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扶助制度是如何落实的? 答:奖励补助对象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2)本人及配偶曾经生育且在1973年以后没有违反国家和自治区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16周岁。奖扶标准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每人每年享受720元的奖励扶助金。

9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基本条件和标准是什么?

答:基本条件:(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农村居民女方年满45周岁及以上,城镇居民女方年满49周岁及以上;(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92、“两免一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从2001年开始,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2006年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生1000元/生/学年、初中生1250元/生/学年。

93、安居富民房的补助对象是哪些群体?答:对现有住房不抗震或面积、功能不达标,且具有农村户籍户口,自愿申请建房,并经县、乡、村三级公示审核,确需新建和改扩建的农户。

94、“三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指的是哪三馆? 答: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95、“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知:知辖区住户的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每个家庭成员政治表现。知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辖区就业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现状清,贫困群体状况清;四掌握: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宗教管理状况,掌握辖区内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

96、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什么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答:爱国主义教育

97、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基础?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8、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切实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什么? 答:

1、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边防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99、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政治上看是为了什么?

答: 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

100、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相、联合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101、“学雷锋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答: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 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日。

102、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指什么?

答: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103、“法制宣传日” 是每年的几月几日?答: 12月4日“法制宣传日”.104、“四有” 指的是什么? 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05、“五爱” 指的是什么?答: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06、“四维护两反对”的内容是什么?答: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107、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08、什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9、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是什么机关?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10、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什么机关?审判机关是什么机关? 答: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

111、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112、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13、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什么原则? 答: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原则。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的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16、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7、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18、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119、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请问主刑有哪些?附加刑有哪些? 答:主刑有:管制、拘投、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20、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凡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121、地区,市委、市政府召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动员大会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地区:2013年6月13日;市委、市政府:2013年6月15日。

122、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活动,地委提出什么工作思路?

答:摸清底数、心中有数、政策先导、教育引导,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的工作思路。

123、“三条线一个面”的治理措施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第一条线:党员干部的教育;第二条线:校长、教职工、家长、学生的教育;第三条线:宗教人士的教育;一个面:基本群众的教育。

124、什么是 “一档二报三检查四追究”(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一档:即建立健全“四管”对象信息档案,对每个国家公职人员直系和旁系三代亲属建立档案;二报:个人报和单位报,对发现有蒙面、穿“吉力巴甫”服饰、非法宗教活动、民族分裂等影响社会稳定言行的,立即向单位和基层组织报告,并由单位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三查:发案及时查、半年查、全年总体查;四追究:根据不同情况和性质,隐瞒不报要追究、发生问题要追究、行政要追究、党纪国法要追究。

125、“六史”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党的“三史”教育: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126、“三抓四访五清楚”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三抓:校长抓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班子成员抓教职工的思想教育、老师结对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四访: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学生未到校时必须随时访、寒暑假期间必须每周定期访、重点人员访;五清楚:学生家庭情况要清楚、学生思想动态要清楚、学生的交往要清楚、学生个人性格和爱好要清楚。

127、宗教场所开展以什么为主题的政策法规进清真寺活动? 答:学法规、促和谐、保稳定。

128、“文明单位”十个好的标准是什么?

答:⑴领导班子好;⑵党的建设好;⑶经济效益好;⑷民族团结好;⑸思想政治工作好;⑹教育、科技、文化工作好;⑺社会治安秩序好;⑻道德风尚好;⑼环境卫生好;⑽管理工作好。

129、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8条标准是什么?

答:(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工作机制建立健全;(2)思想教育广泛深入,道德建设扎实有效;(3)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各族群众普遍参与;(4)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活水平稳步提高;(5)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人;(6)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服务优质规范;(7)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8)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30、什么是“五步法”(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做群众的贴心人;深入了解群众对政策法规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上报;统一协调解决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131、学教活动的时间步骤分几个阶段?具体时间内容是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学教活动分5个阶段。第一段:启动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6月30日);第二阶段:学习宣传阶段(7月1日至9月30日);第三阶段:对照检查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第四阶段:整改转化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第五阶段:总体评估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132、什么是“四评一验”(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群众评、干部评、单位评、市评,地区验。

133、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134、什么是“四个没有”(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党员干部参加宗教活动杜绝没有,妇女蒙面和穿“吉力巴甫”服饰减少没有,好人好事增加没有,教育引导、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建立没有。

135、什么是“五个明显”(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即:妇女蒙面和穿“吉力巴甫”服饰明显减少,男青年留大胡须明显减少,非法宣传品明显减少,地下教经点明显遏制,社会稳定形势明显好转。

136、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提到“三不”,指哪“三不”?答: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137、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基本特征(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的讲话)?

答:宗教极端思想的基本含义、宗教极端思想的核心内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渠道、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规律、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宗教极端思想的表现形式。

138、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上提出针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这个最大危害,我们必须做到什么?答:统一思想、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139、在打防结合上,提出“怎么打”和“怎么防”指什么(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7月15日在地区党政联席会的讲话)?答:怎么打:重点打爆恐,重点打犯罪,重点大为首分子,重点打渠道源头,重点打极端观点。怎么防:一是重点防向党员干部渗透;二是重点防向妇女、学生、青年渗透;三是重点防利用非法宗教界渗透;四是重点防利用非法宗教场所渗透。

140、学教办对各单位发放了什么内容的宣传材料?答《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问答》、《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知识问答》、《地下教经带来的悲剧》专题片;新疆人·中国梦、吉力巴甫服不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和谐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绝不容忍暴力恐怖分子捣乱社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打击造谣;不轻信、明是非的维汉宣传单。

141、和市学教办[2013]4号领导小组文件中,提到“三观三热爱”,指什么?

答: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热爱: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142、新疆精神和和田优良传统是什么?答: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143、“六进”指什么(和市学教办[2013]4号领导小组文件)?

答: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144、地委书记闫国灿同志在4月25日地区干部大会上提出“八个为何”,指哪“八个为何”?答:即:为何爆恐分子屡打不绝?为何宗教氛围逐步升温?为何宗教极端势力如此猖獗?为何宗教氛围如此浓厚?为何一些基层干部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为何一些宗教人士具有两面性?为何一些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去学习经文?为何我们的党员干部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而不管?

145、“四管”指什么(和市党办[2013]44号文件)? 答:管好单位、管好自己、管好家庭、管好亲属。

146、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4)各民族都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147、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识别政策;(3)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6)保障大杂居、小散居少数民族全力的政策;(7)民族语言文字政策;(8)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9)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政策;(10)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1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政策。

148、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宗教活动场所;(2)宗教教职人员;(3)宗教组织及协会组织;(4)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5)宗教接班人—伊斯兰教的塔里甫的培养;(6)宗教出版物、影(音)像制品、宗教书刊;(7)社会上的宗教活动和宗教节日;(8)外国人在新疆境内的宗教活动;(9)宗教事务部门执法人员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

149、“伊扎布特”的反动本质是什么?

答:“伊扎布特”是一个国际宗教极端组织,也是一个国际恐怖组织。它宣扬极端宗教思想,不断制造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国都被普遍禁止,甚至被严厉打击。“伊扎布特”传入我国后,实施了一系列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伊扎布特”的政治主张是:建立“哈里发”(指伊斯兰政权最高统治者,意为“继承人”、“代理人”)制度下的国家和地区。

150、什么叫民族干部?答:民族干部在中国通常是指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包括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办民族院校、干部学校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151、为何要处理好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答: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民族问题实际上是阶级问题,有阶级压迫就有民族压迫。因而,在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之间就会出现宗教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消灭了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为各种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创造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条件。但是,我国毕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有着相互不同的情况,如果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至影响我国的四化建设。因此,一定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正确地加以处理,把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152、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3、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5、什么是党的纪律? 答: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156、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答: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5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哪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答:2020年。

158、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安全统一,维护社会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159、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60、在基本上全民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基层党员是否可以参加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礼及节日活动?

答: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的农牧区共产党员,在执行共产党员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时,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加分析地把民族风俗习惯同宗教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

16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162、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什么?

答: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

16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五观”?答: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1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65、、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

166、宣传工作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67、新疆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68、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内涵是什么?

答: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这12个字。这12个字的核心是爱国。

169、维吾尔族在历史上信仰的宗教有哪几种?

答:有萨满教、袄教、摩尼教、景教、佛教、伊斯兰教。

170、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⑴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⑷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⑸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⑺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⑻同少数民族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⑽民族识别政策;⑾少数民族婚姻与人口政策。

171、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做到“五个互相”是什么?必须遵循的言论、行动准则(即“四个人人”)是什么?

答:“五个互相”: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四个人人”: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172、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内容有哪些?答:

1、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2、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3、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4、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173、“六个为什么”的内容有哪些?

答: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4、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6、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74、“七个怎么看”是指什么?

答:

1、怎么看发展不平衡;

2、怎么看就业难;

3、怎么看看病难;

4、怎么看教育公平;

5、怎么看房价过高;

6、怎么看分配不公;

7、怎么看腐败现象。

175、“两个务必”是指什么?

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76、“五种精神”是指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17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7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是什么?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79、我国《刑法》关于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处罚规定是什么?答:我国《刑法》第249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50条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80、在基本上全民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基层党员是否可以参加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传统的婚丧礼及节日活动?答: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的农牧区共产党员,在执行共产党员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时,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加分析地把民族风俗习惯同宗教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 第2篇

1、党的民族政策。即“平等、团结、发展、繁荣”。(1)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这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其先进和落后,在一切权利上平等。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特权,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压迫。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6)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8)团结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2、党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自由;(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5)宗教活动要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取缔和打击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6)要善于体察民

族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来分裂人民,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外国势力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支配我国宗教团体;(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1)鉴于现有佛教道教寺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一般不再新建寺观。如因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需新建寺观,需从严掌握,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依法进行登记。新建、重建寺观教堂须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批准。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 第3篇

一、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不论是党的民族理论及政策还是宗教理论及政策, 都是以维护中国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 维护中华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 以代表和维护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根据国家民委所概括的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共有十条, 其中第三条指出:“国家的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各族人民都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第五条指出:“各民族人民都要互相尊重, 和睦相处, 不断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国务院宗教局概括的我们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也有十条, 其中第四条也指出:“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必须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第六条也指出:“要善于体察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在处理宗教问题时, 要着眼于民族的根本利益, 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着眼于把各族人民中的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紧密团结起来,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由上可见, 不论是党的民族政策还是党的宗教政策, 都把维护人民利益, 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作为中华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行为准则。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我国虽然是针对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两个不同问题制定的, 但它们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都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基本前提相同, 都以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前提;最终目的一致, 都要求反对民族分裂,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着眼点相同, 都要着眼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着眼于民族的根本利益, 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可见, 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是“四个认同”的必然要求, 并且以“四个认同”作为理解贯彻执行的根本前提。

二、党的宗教政策与对祖国的认同

对祖国的认同就意味着认同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位公民, 就意味着每个公民要认同和遵守自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而一般说来, 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宗教政策都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的。在当前认同和拥护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认同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为:1) 对祖国的认同才能关心国家宪法所确定的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关心宪法所确立的各项大政方针和政策, 其中包含最基本的宗教方针和政策。一个国家的宗教方针和政策关系到公民的基本人权, 是每个公民, 特别是信教公民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信教群众的利益, 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教关系, 必然受到一个国家公民的普遍关注。2) 对祖国的认同才能认同祖国的法律, 在从事宗教活动时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大政方针政策的严肃性。3) 对祖国的认同才能在从事宗教活动时自觉地维护国家尊严, 作为信教群众来说, 才能自觉地把爱国和爱教统一起来, 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此, 只有强化祖国认同意识, 才能提高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自觉性。

三、党的宗教政策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是解决我国各民族中存在的宗教问题的。因而必然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前提和目的。因为, 1) 认同中华民族是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着眼点。不论是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还是宗教问题, 都要着眼于民族的根本利益, 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着眼于把各族人民中的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紧密团结起来,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2) 认同中华民族会使信教群众在从事宗教活动时摆正个人的宗教行为与中华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 正确地理解党的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在我国, 公民的宗教行为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只要这种宗教行为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加干涉。但这种宗教行为一旦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那么, 政府有关部门则必须依法加以制止。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每个信教公民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强化自己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自觉地处理好个人的宗教行为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自觉地把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把自己的宗教行为控制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3) 信教群众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有利于提高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自觉性和义务责任意识。有些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淡漠的信教群众, 常常把自己的宗教情感看得重于一切, 把宗教信仰看得至高无上, 不能够把自己的宗教信仰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统一起来。这种人在从事宗教活动时往往不顾法律尊严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不容易看清其实质, 极易上当受骗。

四、党的宗教政策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笔者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应具有三方面的含义:1) 认同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 承认这一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层次上的认同是深层次的认同, 是要求全体党员必须要达到的认同。2) 认同在这一理论所阐述的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为坚持这一发展道路所制定的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这个层次上的认同是要求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达到的认同, 他的显著特点是不要求广大群众改变各自的世界观, 对于信教群众来说, 只要求他们不反对根据这一路线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包括宗教政策, 积极参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就做到了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认同。3) 指在对这一理论指导下, 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社会的认同。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 现在还正在建设中, 是我们全国各族群众所要树立和追求的一种共同政治理想。它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努力和奋斗, 代表和反映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 第4篇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政策;国共两党;比较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5-0126-02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情况复杂恶劣,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整个东北以及内蒙古东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利用民族自决口号策动蒙奸、回奸成立依附于日本的傀儡政权,大部分地区正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威胁。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旧制度依然存在,民族压迫日趋残酷。为了处理好国内复杂的民族问题,并最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从自己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进一步地提出了不同的民族政策。

一、共同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各自的民族政策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一直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其民族政策跟随时局变化不断发展。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民族自治,更多的是与实行民族自决建立民族自治邦相联系的自治,及联邦制下的民族自治相联系的。但随着抗日斗争形势发展,使得民族自决和联邦制越来越不符合中国国情。党的领导人考察国内外形势开始调整其民族政策。1937年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1]355这时是根据列宁主义的提法,民族自决与民族自治并提。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民族政策,则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不过这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明确放弃关于建立联邦制国家的主张,但是党已经正式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方式提出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历史转变的关键一步。时至1939年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建立,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系统地全面研究我国民族问题的开端。1940年依据毛泽东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民族问题方面的纲领和政策的基本精神,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的《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中提出:“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允许回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2]377“蒙古民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各省县不得干涉各盟族政府等辖区域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职权的行使”[2]440这两个提纲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以及之后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其后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3]93民族区域自治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表明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以上可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深入,逐步接近实际。其民族政策从主张民族自决和联邦制转变为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渐渐明确和充实了民族自治的概念和内容,这些对于日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初步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国民党政府的民族政策

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后撤到西南地区,不仅面临原来的蒙藏回等民族问题,而且接触到更多的少数民族;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应对复杂的民族问题,国民党政府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民族政策。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高唱“民族自决”的险恶目的,重申民族自由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并呼吁用民族主义的精神和力量团结各族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同时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作了阐释:“抗战之目的,在于求民族生存独立,必民族争回生存独立,然后此民族所建立之国家,始有自由平等之可望。”[4]408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特设国民参政会,其中由曾在蒙古、西藏地方公私机关或团体服务,著有信望或熟谙各该地方政治社会情形之人员中选任六名。[4]42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中,指出“蒙藏方面各种设施均合边情,并与抗战建国纲领相适合,际此抗战进入第二期之时,更应随时注意其内部情形,并有政府派员前往联络宣传。俾团结一致,以利抗战。”[4]456随后,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案》该决议案在“关于今后工作之注意要点”中提出“关于边务,首选当继续充实边疆政治,努力培养边疆人才,开发边疆交通,加强内地与边疆经济上之联系,并同时训练边省武装民众,俾能参加抗战。”[4]4771941年4月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教间之融合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目的之施政纲领案》,综合国民党政府执政以来历次国民党党代会有关边疆民族政策的重大决议,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三民主义边疆民族政策,具有国民党政府边疆民族政策里程碑意。但是,这时的国民党,作为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实践上已经丧失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政策所具有的民主和平等精神,它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实际政策和行动与它所标榜的民族政策背道而驰[5]160。值得注意的是1942年蒋介石公开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他指出:“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和而成的”、“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将“民族”改为“宗族”,以宗族代替民族的“同族同源论”思想,这可以说是封建宗法制原则的再现。暴露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以前所提倡的民族自求解放与民族平等的欺骗性[5]161。

实际上,国民党政府以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着眼点,用蒙藏问题代替民族问题,用边疆建设代替蒙藏问题,所制定的民族政策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

二、国共两党民族政策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

从相同之处来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都认同抗日战争是一场包含了全体少数民族在内的全民族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因而都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动员全民族力量投身伟大抗战的理论和措施。这些理论和措施得以执行保证了抗战时期全民族的空前团结,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中共的民族政策较国民党显现出了差异性:一是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更趋具体化,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详细论述。二是中共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的民族观,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虽则发展程度不同,但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不赞成互相压迫”。这些理论的提出,使中共较之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对民族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三是中共设立了专门民族机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于1939年初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用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作指导,系统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

究其制定不同民族政策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第一,代表阶级立场不同。中国国民党是以蒋介石为首,代表的是国内大资产阶级、官僚地主、军阀的利益,对外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的是个人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基本指导理论不同。国民党是以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为理论基础,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理论基础。第三,对农民作用的认识不同。农民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国民党右派在孙中山逝世后,抛弃了“扶助农工”的政策,依靠的是封建大官僚、上层资产阶级、军阀和为之摇旗呐喊舞文弄墨的文人,而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抗战期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和革命“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将一事无成”[6]979于是更多地依靠农民,重视其革命性以及作为民族运动主体的作用。

三、国共两党民族理论溯源

中国国民党民族理论来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汲取;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继承;蒋介石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7]2这是孙中山顺应时代,扬弃驱满、排满的思想,提出的“五族共和”的主张,但是这种说法却并不符合中国民族构成的实际状况,忽视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存在。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来源: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党的领导集体对建党以来民族问题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民族自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重要原则,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只是一种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8]719同时强调,无产阶级承认民族自决权,“这种要求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8]719

总之,共同的时代背景赋予国共两党的历史任务是社会革命和民族独立双重使命,两党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有过合作也有过斗争,共同的民族、国家利益使之携手合作,不同的阶级利益又使之分手斗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7]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2-01-13

作者简介:彭川(1987-),女,湖北十堰人,2010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5篇

一、党的民族政策

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民族或地方的单纯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三种类型,即以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如西藏自治区;在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内,还包括了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民族的自治地方,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建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的自治州,还建有锡伯族、塔吉克族的自治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等。按其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于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党的宗教政策

党和国家对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其法律含义是:对国家来说,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包括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别种宗教的自由;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都是自由的,都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加以干涉。总之,每个中国公民,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信仰宗教问题上,都是自由的,都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是个人的私事。四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 第6篇

会议首先向参会人员概要讲述了穗丰园社区在民宗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中所做的六项活动内容及所见成效。其次是治保会、综治专干分别组织大家学习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一些基本政策、法规知识。采取宣读、讲解的方式,使参会人员听清、弄懂学明白。会上参会人员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祖国好,主动表示回去后积极做好身边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开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座谈会在共产党好、政府好的赞美声腔中圆满结束。

一是开展一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编印巩留县民宗局第二次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测试100题,内容涉及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组织全局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考试,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是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掀起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热潮,并要求全体领导干部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建立学习园地,每人撰写一篇以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主题的心得体会。

三是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召开动员会,邀请州党校教授,组织全县各乡(镇)场政法书记、统-战民宗干事、成员单位、爱国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举办了专题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上一篇:感悟时间都去哪了优美散文下一篇:工商局文明执法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