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高级会计名词解释简答

2024-08-08

河北工程高级会计名词解释简答(精选5篇)

河北工程高级会计名词解释简答 第1篇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的根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可确定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的让步的事项。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或有资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履约成本通常应计人当期损益。

资产余值:是在租期结束时,未能实现未回收本金部分加上该值在整个租赁期间产生的应收利益,在合同中预留出来的未来值。

商誉:是指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用户中享有较高信誉、经营情况特别良好而形成的高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

最低租赁收款额: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指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的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债务重组协议中涉及或有应付加总数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会计款项时,债务方和债权方如何处报表中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理?

有者权益项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修改后的债务的合并数。(五)填列合并会计报表。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即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准则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成本费用各项目的合计数,填列正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式的合并会计报表。计负债,并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 定确定其金额。重组债务的账面价 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即重 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和预计负债 金额之和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 得,计入营业外收入。上述或有应 付金额在随后会计期间没有发生 的,企业应当冲销已确认的预计负 债,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考试用 书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以修改其他债 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修改后的债 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不 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 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在或 有应收金额实际发生时,才计入当 期损益。

二.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 权转移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 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 价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 的公允价值;(3)租赁期占租赁资 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 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 90%)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 价值;(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 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 使用。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 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 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2.按照会计 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 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 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 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3.比较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 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 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 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 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 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相比,确定当期应进一步确认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 所得税。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 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 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 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一)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在合并工 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 围的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各项 目的数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 终计算得出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 的合并数。(二)将母公司和子公司 个别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 工作底稿并进行加总,计算得出个 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 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 数额。(三)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 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母公司与 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 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有关项目 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四)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 并数额。即在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 围的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

1.编制调整分录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①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当根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登记的该子公司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②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2.编制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

(四)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1.资产类各项目

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

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

3.有关收益类各项目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

4.有关费用类项目合并数=该项目加总的合计数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一)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二)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期间(三)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四)对子公司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河北工程高级会计名词解释简答 第2篇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1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17.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以现金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标准来确认和记录企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18.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损益,也即企业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时间是收入和费用发生期间而不是现金的收取或支付时间啊。

1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是设置账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

20.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仅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21.单式记账法:指对每一次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的记录。

22.复式记账法:又称复式薄记,它是对每一次经济业务,都有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情况及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4.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应记会计科目名称,应借,应贷方向和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其涉及对应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25.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的对应统一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26.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

27.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28.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2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30.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作为依据,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31.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张凭证上连续记载一定期间内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需要分次完成填制手续,可多次使用的原始凭证。

32.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在每一张记账凭证上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几个会计科目,就分别填制几张记账凭证。

33.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完整地反映一次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

34.日记账: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和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35.备查账簿:也成为辅助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也可以为某些经济业务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6.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方法。

37.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期末,季末或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属于静态报表。

38.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份,季度,)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简答题

1.简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注意顺序不能变)

2.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3.简述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应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③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4.简述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①除非特殊情况,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5.简述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③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6.简述费用的特征。

①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②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③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7.简述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它们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是为了统一各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口径和核算方法而规定的,是对特定经济项目赋予的标准称谓,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账户则有各会计主体按照会计科目开设在账簿中,具有一定的结构,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的户头,因此,账户与会计科目相比,有着更为丰富内容。

8.简述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①划线更正法

适用于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出现笔误的情况。

②红字更正法

又称红字冲销法。会计上,以红字记录表明对原纪录的冲减。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ⅰ.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可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

ⅱ.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

③补充登记法

根据记账凭证记账之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应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9.什么是试算平衡以及试算平衡的两个公式。

概念:是指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和余额试算平衡公式):

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所有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所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10.简述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及其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1.简述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处理方法。

内容:①合规性审核;②完整性审核;③技术性审核

处理方法:①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②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③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12.简述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

明细分类账是在总分类账下按一定的标准开设的。总分类账是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总括,对所属明细分类账起着统驭,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详细记录,对总分类账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二者是统驭和所属的关系。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二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既总括又详细地说明同一事物.13.简述平行登记的要点。

第一,登记依据相同。第二,登记期间相同。第三,登记方向相同。第四,登记金额相同。

14.简述对账的内容。

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将各种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相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对各种账簿之间的数字进行核对,具体包括(1)各总分类账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日记账簿核对;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将企业在会计期末各账户的余额与各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之间进行核对。包括:(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4.各种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相核对等。

15.简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

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16.简述利润分配的顺序。

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国际会计简答、名词解释(共) 第3篇

1、简述哪些国际会计方法具有国际性质?

把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的折算引入会计领域,是会计国际化带来的独特问题,由此引发了跨国企业合并和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与外币折算相互关联和制约的问题,以及各国的物价变动影响在国际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吃力和调整的问题,这些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成为国际会计研究中既需协调一致但又矛盾重重的“三大难题”。在世纪之交,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引发的会计处理问题,给传统的会计概念和实务带来巨大的冲击,成为各国会计准则机构联合攻关、仍未妥善解决的难题;此外,国际税务会计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试述在今后发展中,英国会计模式是否能成为沟通美国会计模式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的桥梁

应该可以。因为,英国是欧盟成员国,早欧盟卓有成效地协调其成员国的会计实务过程中,英国会计模式的“真实和公允”观点,在1978年就为当时欧共体发布的第4号指令所接受,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了欧洲大陆国家极度稳健的会计惯例。随着欧洲大陆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这种协调也将趋向更具有共同基础。今后,这种趋势通过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活动,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而不断发展。

3、“会计惯例”与“会计准则”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试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不等同。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过程阐明其关联和区别。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务界形成了诸多主体都习惯采用的会计方法,这就是会计惯例。

(2)鉴于这些会计方法相互之间或对同类交易和事项采用的不同会计方法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乃至相悖之处,不同主体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选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会计职业界首先通过对会计惯例的筛选,制定出可作为通用标准的会计准则。发展至今,这仍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方法。

(3)会计准则可以说是“标准的会计惯例”。

(4)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先启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使准则的制定从初期的实用主义倾向,转向规范性的寻求概念依据,以此作为筛选不同准则之间和统一准则允许采用的不同会计方法之间矛盾的指导原则。

(5)由此引发了在制定准则时是着重考虑规范性的概念依据,还是着重考虑准则执行的经济后果之争,激化时会导致特定准则的难产,或制定发布的准则不为广大主体所遵循。社会、经济环境的演变,也导致了原有准则的修订或被取代。

(6)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准则也可以被看做是在一定时期被普遍遵循的流行的会计惯例。

4、试述在制定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哪些要求?

鉴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属于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资本投向和经营活动所在的东道国,在制定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必须顾及它们的信息需求,如跨国公司必须履行其社会责任(如对当地的环境保护责任、对当地雇工的劳动保护责任、对东道国的纳税义务等等)的高度透明和充分披露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保护其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信息。

5、“通货膨胀会计”和“物价变动会计”在概念上的不同点

通货膨胀会计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平同步持续上涨背景下的会计对策,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不断增发通货,各种生产和生活消费品加个都持续上涨,从而适宜于采用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可以认为是适用于这种环境背景的物价变动会计。而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包含通货膨胀会计概念,而且特别适用于特定物价水平不同步上涨、甚至某些物价水平可能下跌的情况,当政府采用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某些产品的工艺技术有重大创新,或在同样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贵重原材料被廉价元取代时,就可能出现这种结构性的物价变动,因而更适宜于采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

6、怎样理解公允价值,在哪些情况下能可靠地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观念还是计量基础,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认为是计量基础的,是将它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相对应,说它是计量概念的,是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它可以表现为现实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或是通过恰当的计价模型确定的价值,但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现实市价是最可靠的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而言,证券价格能否代表公司价值又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对于没有上市交易的证券,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即使通过专业性的等级评定和资产评估,也难以摆脱主观判断的成分,混合计量模式正是针对不能可靠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才仍然以摊余历史成本计量的。此外,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工具乃至基本工具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之努力的目标,通过会计估计和计价模型确定公允价值的技术,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必将被更广泛的地使用。

7、外币兑换和外币折算这两个概念是否等同?其关系如何?

它们是两个不能等同但密切相关的概念。外币兑换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实际交换;外币折算是指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为本国货币等值的程序,它只是在会计上对原来的外币金额的重新表述。两者的关系是。外币应该按照它们潜在的兑换能力折算为本国货币的等值。

8、由民间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其权威性是否一定要有官方机构的支持?

对于民间机构制定准则的权威性,被认为要有官方机构的支持。但是这种由官方机构授权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而官方实际上只保留否决权的做法,美国在2001年冬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案件接连曝光后,已在立法上作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就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来说,已经把证券交易委员会仅保留否决权改为对准则的认可权了。

9、为什么说套期活动是一种特殊处理程序

套期活动会计的倡导者批评常规程序导致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在确认和计量上的脱节,因而采用了不符合常规程序的特殊处理程序。在公允价值套其中,提前确认了被套期项目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从而在当期的收益确定中反映出套期的对冲效应;在现金流量套期中,在会计记录中递延计量套期工具上的损益,从而反映了会计记录中未予确认的未来现金流量中的对冲效应。

10、日本会计的发展缓慢的原因?

其主要因素是:日本是一个有着前强烈文化和宗教根基的传统社会,存在着传统与外来影响的矛盾,外来影响只能逐步地被接受;人和企业关系中的群体意识和相互依赖性,与西方国家个人与团体之间相互独立,疏远的关系截然相反;日本政府严格管制企业经营活动,包括会计实务的强烈官僚式控制,也是日本会计发展缓慢的原因。

国际会计名词解释

C创立合并:现存的几家公司以其净资产换取新成立公司的股份,原来的公司都宣告解散。

F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G国际性交易的会计,不同国家会计原则的比较,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会计准则的协调化。

G国际会计协调化:协调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中的差异,形成一套公认的标准(准则)和惯例,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G共同控制:是指非关联的合营者对合营企业的投资视同母公司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G国际税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税收管辖区),在凭借其税收管辖权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项所得征税时,所形成的各国政府和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G功能货币:是计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统一尺度。

G购买: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的企业合并。

H互换合同:互换(掉期)合同即交易双方关于以特定方式交换未来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协议。

J金融工具:指形成一个主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主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K是会计实践的示范形式,是对已定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实务体系的概括和描述。

K控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另一家或几家公司的控股权,使被投资公司成为它的附属公司,它自己则成为这些子公司的母公司,或称控股公司。

Q权益结合: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共同控制它们的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以便继续对合并后的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

Q取得控制股权:指能在股东大会上享有多数表决权,这样就能绝对控制该子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Q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余剩利益。

S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人、资产增值或是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权益参与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

T通货膨胀会计: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同步持续上涨背景下的会计对策,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不断增发通货,各种生产和生活消费品加个都持续上涨。

T套期:指定一项衍生工具或非衍生工具,作为对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全部或部分抵消。W物价变动会计:可以泛指旨在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个别会计程序和方法。

W外币折算:是指把不同的外币金额换算为本国货币的等值或同一特定外币等值的程序,它只是在会计上对原来的外币金额的重新表述。

W外币兑换:是指把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或是不同外币之间的互换。

X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取得其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净资产而后者宣告解散。

Y远期合同:即在未来日期以确定价格购买或销售特定金融工具的承诺。

成本会计简答与名词解释 第4篇

一、名词解释

1、集中工作与分散工作:所谓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各环节的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和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所谓分散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别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3、直接计入费用:是指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单独受益,可直接计入给成本对象的成本的费用。如只为某一种产品或某一项劳务发生的耗费。

4、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生产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折旧费用等。

5、直接生产费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

6、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具体方法是:先按各辅助生产部门直接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和为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收益对象提供劳务、作业的总量,计算出各辅助生产部门提供劳务、作业的实际单位成本,然后再按除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个收益对象耗用的数量进行分配。

7、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是交互分配与直接分配相结合的一种分配方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费用的分配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的费用分配,即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布,进行直接分配,即将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按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8、辅助生产费用的顺序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采用顺序分配法,首先应按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的多少排列分配顺序。其特点在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9、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内容是:分配费用时,对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和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费用一律按实际耗用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由于向各个受益部门分配的费用是计划成本,因而还需计算分配额合计和实际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

10、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11、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材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由于过失单位或过失人造成的停工而应负担的赔偿,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12、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13、约当产量比例法:所谓约当产量就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加工程度和投料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就是将本月所归集的应有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14、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用的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加工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1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根据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投料程度、加工程度和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以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作为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而以期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期生产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

16、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年内个月的在产品成本都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固定不变。这样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仍是该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末,根据盘点数重新确定年末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7、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18、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而确定的承受对象,即生产费用的实物承担者。

19、多步骤生产:亦称复杂生产,是指工艺技术过程可以间断,通常由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组成的生产。多步骤生产按产品加工方式,又可分为连续性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20、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1、简化分批法:简化分批法是一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应负担的加工费用的成本计算对象。加工费用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除原材料、自制半成品以外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22、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以半成品和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并按生产步骤的顺序将半成品成本结转到下一生产的步骤,并在最后的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23、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中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24、分项结转分步法:是指各生产步骤将其所耗的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本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的相应的成本项目之中的成本计算对象。

25、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将各个生产步骤应计入相同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求得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

26、广义在产品:各步骤的广义在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在各个生产步骤中生产的在产品,即狭义的在产品;二是经过本步骤生产完工但尚未形成完工产品的所有半成品,包括处于后面各个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和经过本步骤及后面个步骤加工后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即经过本步骤生产但未形成完工产品的所有狭义在产品和入库的半成品)。

27、分类法: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指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8、脱离定额差异:是指实际生产费用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

29、定额变动差异:是指企业因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促使企业修订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

30、联产品:在某些制造企业中,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具有同等地为的主要产品,称为联产品

31、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

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

32、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内容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

33、连环替代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连环替代是最常用的因素分析法。

34、动态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析又称动态比率分析,即将几个时期的同类指标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据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增减速度和变动趋势以判断企业某方面业务的趋势,从其变化中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35、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求出比率,再以实际数与计划数(或前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更深入地认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36、不可比产品:是指以前或上未正式生产过的产品缺乏可比的成本资料。

二、简答题

1、成本会计的职能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1)、成本预测:是指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及其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采用一定的程序、方法和模型,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挖掘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潜力。(2)、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既定或要求的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在若干个与经营活动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据以制定目标成本。成本决策对于促进企业正确制订成本计划、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成本计划:是指根据成本决策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经营任务所需支出的成本、费用,确定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水平,并提出为达到目标成本水平所应采用的各种措施。成本计划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4)、成本控制:是指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具体制定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和各项费用定额,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并及时反馈实际费用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而采取措施以保证成本计划执行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成本控制,可以防止和克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损失和浪费,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不断降低成本。

(5)、成本核算:是对经营活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并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活动。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亦即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成本核算还可以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6)、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通过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活动。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资料。

(7)、成本考核:是指企业将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制定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给各内部责任单位,明确它们在完成成本指标时的经济责任并定期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奖惩,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执行成本计划、努力完成责任成本的积极性。

2、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1)健全原始记录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3、为正确计算企业的成本和损益,必须正确划分的耗费界限有哪些?(1)生产经营费用与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2)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3)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各种产品或劳务的费用界限(5)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4、简述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2)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审核和控制(3)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4)正确分配、归集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5)将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5、什么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哪些内容?制造费用应如何进行归集?

(1)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明细项目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机物料消耗、折旧费、修理费,经常性租赁费、保险费、照明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等。

(3)制造费用应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和费用项目汇集,按车间设置明细账,帐内按照费用项目设专栏,分别反映各车间或部门各项制造费用的支出情况。该账户借方登记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月末一般无余额。

6、什么是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包括哪些内容?废品损失应如何进行计算?

(1)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2)包括可修复废品素食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3)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增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回收残料价值、应收的赔偿款以及应由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的废品净损失;该账户月末无余额。

7、什么是停工损失?停工损失的计算范围如何确定?停工损失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1)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材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由于过失单位或过失人造成的停工而应负担的赔偿,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2)详见P63

8、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的程序简述

第一步:对计划成本进行分配。各受益部门所承担的计划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各受益部门应负担的计划成本=该受益部门实际受益量*该种服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第二步:调整分配阶段。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与各该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费用之间的成本差异,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调整分配。

9、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何种适用条件?(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在产品数量少而稳定的企业。

(2)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者在产品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较为稳定,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不会有较大影响的成本计算。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主要适用于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4)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

(6)定额比例法。适用于定额制度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大的产品。

10、什么是约当产量法?如何分别计算在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

(1)所谓约当产量就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加工程度和投料程度折合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就是将本月所归集的应有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2)A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计算

a 如果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那么在产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产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时费用按完工产品的数量和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

b 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则每一工序内的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与该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

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额 + 本道工序投料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c 如果直接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陆续投入的,则直接材料费用的投料率可按下式计算:

某工序在产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材料消耗定额

B加工费用的完工率的计算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 + 本道工序的工时定额×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工时定额

11、什么是定额比例法?适用条件?(1)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2)适用于定额制度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大的产品。

12、定额成本法和定额比例法有何区别?

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根据各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投料程度、加工程度和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以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作为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而以期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期生产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

定额比例法:是将产品的生产成本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通常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13、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指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对象和一定程序归集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并按期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从品种法延伸出来的),定额法(即通过对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核算,从而求得实际成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4、什么是分批法?其适应范围如何?

是指以产品的批号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分批法通常适用于下列从事小批、单件产品生产的企业:

(1)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器制造企业等。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半数量小而成本却很大,往往是以客户订单为依据划分不同批别进行生产,不同订单所订产品往往种类不同或价格不一,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各异,所以一张订单的成本必须与其他各种订单的成本分开来计算。

(2)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如生产门窗把手、插销等的小五金工厂。这类企业生产规模小,同时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变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因此不可能按产品设置流水线大量生产,而是根据企业事先规定的产品总类、规模小批量组织生产,各批类产品种类、规格不同,也必须分批计算成本。

(3)各类修理企业。由于修理业务多种多样,不同的修理作业其修理成本差之甚远,加之这种企业往往要根据合同规定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约定利润,向客户收取洗理费,所以这类企业要分别计算每项修理业务的成本,以便向客户通报。

(4)企业内部某些小批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如新产品试制车间、辅助工具制造车间等。

15、分步法有哪些特点?它是怎样分类的? 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生产步骤

(2)成本计算期较固定,与生产周期不一致。(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4)各步骤之间成本需要结转 怎样分类:

由于各个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对各步骤成本资料的要求(要不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不同,加之对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考虑,因此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如此,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也就相应的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16、什么叫成本还原?成本还原有哪几种方法?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1)成本还原,是指将完工产品中所耗“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的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其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2)

成本还原方法主要有成本还原律法和项目比重还原法两种 成本还原律法,是指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中所耗费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占该种半成品本月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乘以所耗费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金额进行还原,从而取得完工产品原始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率=本月完工产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 项目比重还原法,是指根据本月产品成本中所耗费上一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金额

占本月完工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据以将本步骤耗费的半成品成本分解还原,从而取得完工产品原始成本结构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金额/本月完工该种半成品总成本

&还原的上步骤各成本项目金额=本步骤所耗的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上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3)

成本还原的方法是倒序法,即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步骤还原后的成本项目加以汇总,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完工产品成本资料。

17、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产成品及其各步骤的半成品,这为分析和考核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正确计算半成品销售成本提供了资料。

(2)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是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生产费用余额,反映着留存在各个生产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因而能为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时,由于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中包括所耗上一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从而能全面反映各步骤完工产品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4)这一方法的核算工作比较复杂,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如果采用综合结转法,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如果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的核算工作量大;如果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结转,还要计算和调整半成品成本差异;如果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结转,各步骤则不能同时计算成本,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差。因此,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管理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能满足管理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又能简化核算工作。

平行分布结转法的优缺点:

优点;(1)采用这一方法,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然后将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从而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采用这一方法,一般是按成本项目平行结转汇总各步骤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因而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省去大量繁琐的计算工作。缺点:(1)采用这一方法,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资料,因而不能全面的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的水平,不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2)由于采用这一种方法,各步骤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从而使半成品食物转移与费用结转脱节,因而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正好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相反。

18、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指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产品成本计算期由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决定(3)类内不同产品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确定

总之,分类法的基本特点是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计算各类产品成本;各类内再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各项费用,计算各个品种、规格产品的成本。

19、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有什么特点?

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1)编制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企业自行决定成本报表的种类、内容和格式,具有灵活性(3)更注重时效

20、成本分析主要有哪些方法?

(1)比较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

21、成本报表的作用。

(1)成本报表综合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的成本费用水平

高级财务会计简答纯手打48道题 第5篇

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对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企业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含义:这一概念包括一下含义:1.高级财务会计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企业会计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构成。2.高级财务会计处理的是企业面临的特殊事项。特殊事项是企业在经营的某一特定阶段或某一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事项。3.高级财务会计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是对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修正。当企业因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突破四项基本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时,便产生了高级财务会计。2.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一、会计主题假设的松动

二、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

三、货币计量假设的松动。

3为什么将外币报表折算列为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课题之一?

如果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一直是固定不变的,外币报表折算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只需将某一子公司按所在国或地区的货币贬值的财务报表按固定汇率折算成母公司所在国货币即可。但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货币项目和非货币项目受汇率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类型的项目必须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由此而出现的折算汇率选择和折算差异的处理问题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理论和方法所无法解决的,从而使外币报表折算成为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课题之一。4.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已经济事项与思想假设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的范围。2.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课程的衔接。5.高级财务会计包括哪些内容?

1.企业合并2.合并财务报表3.物价变动会计4.外币会计5.衍生工具会计6.租赁会计7.重组与破产会计

6.企业合并的动机是什么?

1.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2.大幅度地节约企业扩张的成本,环节现金压力。3.企业合并可能给有关方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4.提高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市场价值。5.防止被兼并。

7.企业合并按照法律形式划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也称为兼并,合并方通常通过发行股票、支付现金或发行债卷等方式合并其他一个祸若干个企业。吸收合并完成后,只有合并方仍保持原来的法律地位,被合并企业失去其原来的法人资格而作为合并企业的一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新设合并:用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来各公司的股份,从而使原企业的股东成为新企业的股东。原来的各企业均失去法人资格而成为新企业内部的一部分或一个经营部门,新成立的企业同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控股合并:控股合并也称取得控股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取得另一企业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取得控制股权后,原来的企业仍然以各自独立的法律实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控股企业被称为母公司,被控股企业被称为该母公司的子公司,以母公司为中心,连同它所控股的子公司,被称为企业集团。

8.什么是股票兑换?有什么特点?

合并方按照规定增加发行本企业的股票,以新发型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为股票兑换。具有以下两个特点:意识买方不会在当时因收购行为产生大量现金流出,不会影响并购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二是收购完成后,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不会失去他们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只是并购前拥有的是目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而收购完成后拥有的是并购企业的所有者权益。9.请简要说明权益结合法的原理。

权益结合法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合并方在合并日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2.合并方企业合并中去的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3.在权益及合法下,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前的盈利作为合并方利润的一部分并入合并方的报表,而不构成合并方的投资成本。

4、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5.为企业合并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递减权益性证券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10.企业合并中的会计问题是什么?

1.合并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应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2.合并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后的会计处理没有新的会计问题出现。控股合并完成后,母公司本身和子公司都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但站在集团的角度看,会计服务对象的空间范围显然是由母公司以及下属单位构成的整体,也就是说,会计不仅要以每一个独立的企业为报告主体编制个别企业财务报表,还要以整个企业集团为服务对象,在个别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1.请简要回答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基本内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为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为购买性质的合并。12.什么是购买日?确定购买日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购买日是指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1.企业合并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2.企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4.合并方或购买方已支付了合并价款的大部分,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5.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利益及承担相应的风险。

13.购买法下,购买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应如何处理?

购买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在吸收合并的方式下,购买方按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登记账簿。14.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是否产生新的计价基础。采用的权益结合法直接按被合并企业的账面价值入账,购买法需要确定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2.是否确认购买成本和购买商誉。购买成本大雨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购买成本小于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3.合并前收益及留存收益的处理。在权益结合法西啊,被合并企业的收益及留存收益要纳入合并后主题的报表中;在购买发下,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收益与留存收益是作为购买成本的一部分,而不纳入合并企业的收益及留存收益。4.合并费用的处理。在权益结合法下,与合并事项有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当期费用;而在购买发下,与合并事项有关的直接费用是并购成本的构成部分,增加购买成本。1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什么?

1.为企业集团所有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为企业集团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3.为企业集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4.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16.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1.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2.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3.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编报货币。4.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17.请简要回答经济实体理论的内容。

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控制欲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用由于被拥有的关系。经济实体理论是将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报表,从经济联合体的角度来考虑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的技术方法问题。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企业集团中所有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按照经济实体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是为整个经济实体服务的。运用经济实体理论的情况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采用完全合并法。

18.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基础是什么?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应以控制为基础。1.控制主题是唯一的、具有排他性。2.控制主体所控制的是另一个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且通常通过行使表决权予以实现。3.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包括增加经济利益、维护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4.控制可以是一种法定权利,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19.哪些子公司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1.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企业。2.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3.确定合并范围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20.请简要回答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程序。

1.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2.在工作底稿中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贾总,计算得出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数额,并将其填入“合计数”栏中。3编制抵消分录,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互相之间发生的购销业务、债权债务和投资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个项目的数额。

21.在首期存在期末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为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以及首期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折旧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在第二期编制抵消分录时应调整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首期存在期末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以及首期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折旧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在第二期应编制抵消分录应调整四哥方面的内容:1.抵消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分录为,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第二,抵消以前各期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只喝,编制的抵消分录为,借记“累计折旧”项目,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3.抵消当期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提的折旧,抵消分录为,借记“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4.抵消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上期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即以前各期多计提及冲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和,编制的抵消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22.简述传统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在物价不断环境下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影响。

1.财务状况不真实。当物价上涨时,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账面原值就会远远低于其现行市场价值;反之,如果物价下跌,它又会高于其现行市场价值。2.经营成果不符合实际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实现的每一笔收入都是当时物价水平下的收入,将不同物价水平下的收入相加作为一个时期总收入是很难准确反映当期实际收入的,而且也不符合逻辑,因为不同时点的收入本身就不具有可加性。3.不利于资本保全条件下的收益确认。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中,只有在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被保持完整无损的前提下才能够确认收益。

23.请简要回答财务资本保全理论与物价变动理论与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财务资本保全理论对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没有特定要求。既可以是用名义货币,也可以使用实际货币;既可以是用历史成本属性,也可以使用现行成本属性。在物价持续变动时,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可以选用任何一种会计计量模式,但是,由物价变动而产生的影响应该作为当期损益来处理 24.请简要回答实物资本保全理论与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

。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对会计的计量单位没有要求,但要求会计的计量属性必须采用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这是因为实物资本保全理论认为只有以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计量资产,才能保证据以计算的结果符合企业原有的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此外,在物价持续变动时,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而选择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时,这种计量模式一般降物价变动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所有者权益列示,而不将其作为当期的收益。

25.简述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一般物价指数较大程度上表示了整体的市场交易价格走势,企业与市场中的其他主体发生交易活动的定价必然受到市场交易价格走势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利用一般物价指数重新表述就是将企业形成与不同时点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用特定时点价格水平来衡量,这无疑增强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处理方法所选择的物价指数都为权威部门或组织发布,杜绝了随意性,并且增强了不同企业之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另外,该种处理方法不需要改变传统财务会计日常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式,仅以一般物价指数调整传统会计报表项目的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因此会计处理简便易行,便于实际应用,而且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其产生的结果比较容易理解。

缺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局限体现在他不能够完全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1.物价指数的一般性预示着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任何一个具体企业都有自身资产组合及运营模式,具有个案性。2.物价指数的选择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同研究的目的的指数编制,目的不同则物价指数的内涵就不同。3.会计实务操作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比如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的意义是模糊的,因为该金额只是假想货币性项目在物价变动环境中如果被使用而给企业带来的利弊,展现然只是一种设想,若用其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经营业绩或进行盈利预测抑或现金流量预测都存在问题。

26.简述现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

1.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会计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呆滞以现行成本进行计量。2.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确定企业受益。为消除物价变动导致的收益不真实和现实实物资本保全,显性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计量资产,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

27.什么是资产的持有损益,它适合于那一种物价变动会计?这一损益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示?

根据调整后的现行成本金额减去原来按历史成本计算的金额,其差额就是持有损益。如果显性成本金额大于历史成本金额,其差额就是持有利得;反之就是持有损失。持有损益按其是否已经实现,分为为实现持有损益何以实现持有损益两种。为实现持有损益是指企业期末持有资产的显性成本与历史成本之差,是针对资产类账户余额而言的,是资产负债表项目;以实现持有损益是指已被消耗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之差,是针对资产类账户的调整账户而言的,是利润表项目。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后,应分别计算各项资产的未持有损益和已实现持有损益。28.简述现行成本会计优点与缺点。

优点:首先,实物资本保全理论认为因物价变化导致的账面价值增加被排除在企业收益之外,因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依赖于它产生足够的收益用以置换与目前经营能力相同资产能力。其次,现行成本会计的处理方法符合物价变动的客观实际,因为企业作为个体是受到整体物价变动中特定的与报表项目相对应的那部分价格变动的影响。再次,现行成本会计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这时的配比是线性收入与线性成本之间的配比,同时,也使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考核有了可比性。最后,现行成本会计符合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该理论契合了资产负债观与综合收益理念,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缺点:首先,现行成本通常称为重置成本,其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那些专项或特有设备及季节性资产,要确定任何时点的重置成本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能够确定也难免具有主观性。其次,这一理论未考虑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没有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资产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差距,并不代表企业资产真是持有损益,因为不管怎样,制药企业经营于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就必然受到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29.请简要回答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各种资产现行成本。2.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资料,确定持有损益。3.编制现行成本财务报表。4.按一般物价指数对现行成本会计报表进行调整。5.确定货币性项目净额的购买力损益。6.确定剔除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资产持有损益。7.编制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财务报表。30.什么事汇兑损益?汇兑损益的类型有哪些?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各外币账户、外币报表的各项目由于记账时间和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的差额。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外币报表折算汇兑损益两种。外币交易汇兑损益是指在外币交易中形成的汇兑损益(包括本国货币与外币以及外币之间兑换产生的汇兑损益)。外币交易损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实现,可分为已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未实现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已实现外币交易损益是指外币交易事项的发生和结算在本期内全部完成。未实现外币交易损益是指外币交易事项的发生和结算未在本期内全部完成,由于其交易发生日和会计报表编制日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指在报表折算日把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时,由于不同报表项目采用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属于未实现汇兑损益。31.简述汇兑损益的处理原则。

1.企业外币兑换、外币交易中发生的汇兑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财务费用”账户货单设“汇兑损益”账户支列。2.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等发生的汇兑损益,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在这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3.企业为购建无形资产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4.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应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终止清算期间发生汇兑损益计入清算损益。5.企业接受投资时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资本公积;企业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外币投资,发生的汇兑损益应暂时计入资本公积,待到对该投资进行处置时,再将其转入处置当期的损益中。32.简述单项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1.要追根溯源将汇兑损益发生额调整原相关账户,手续麻烦,特别在跨的、间隔期较长的结算业务中,要追溯和调整原购销账户难度较大。2.不单设账户反映汇兑损益,而将其掩盖在其他账户之中,不能清晰地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不能集中反应外币风险程度和提供对外币业务有用的决策信息。3.对于货币之间会对产生的汇兑损益单独设账反映,而对购销业务产生的汇兑损益却不予反映。33.简述现行汇率法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的一般程序。

1.对外币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统一按照期末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2.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3.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确认时的历史汇率折算。4.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损益是以单独的“折算调整额”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内,而不是填列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内。34.简述衍生工具的特征。

1.价值变动取决于标的物变量的变化。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只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属“未来”交易。

35.简述衍生工具需要在会计报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

1.企业持有衍生工具的类别、意图、取得时的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以及期末的公允价值。2.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和停止确认该衍生工具的时间标准。3.与衍生工具有关的利率、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期限可能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和情况。4.企业管理当局为控制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而采取的政策以及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面所采用的其他重要的会计政策

和方法。

36.简述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

1.有正式指定的套期关系2.套期应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3.套期有效性可以可靠计量。37.简述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主要区别。

1.目的不同。2.风险和报酬不同。3.权利不同。4.租约不同。5.租期不同。6.租金不同。38.简述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分摊率确认的具体原则。

1.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2.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租赁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租赁合同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3.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现值的计算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的,应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4.租赁资产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该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39.简述重整会计的基本特点。

1.重整申请主体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2.重整机构依法产生。3.重整原因宽松。4.重整程序优先化5.法院在企业重整中居于主导地位。6.担保物权的非优先化。7.对股东权利的约束。8.重整一般有法定期限。40.简述破产会计的核算原则有哪些?

1.合法性原则。2.公正性原则。3.收付实现制原则。4.可变现净值原则。5.划分破产费用原则6.对等偿债原则。

41.破产会计中的会计要素划分为哪几类? 1.资产。2.负债。3.清算净资产。4.清算损益。42.件数破产资产的计量模式。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状态后,破产清算的目的在于变现偿债,其清算过程具有短期性、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应以公允价值作为清算资产的计量属性;从计量单位的选择看,一般存在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两种计量单位。企业破产后,尽管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断,终止经营成为必然的结果,但是隐含了稳定的币值的名义货币单位假设仍是适用的。43.破产资产的计量方法。

1.账面净值法是指以破产资产的账面净值进行计价,破产资产中的货币资金的计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2.重置成本法是指按破产资产的重置完全成本扣除磨损、贬值后的差额来确定破产资产价值的方法,破产资产中的固定资产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计价。3.现行市价法是指一交易市场上同类财产的现行市价确定破产资产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金融资产等破产资产的计价。4.清算价格法是指以资产拍卖的变现价格作为依据来确定破产资产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及各种固定资产的计价。5.协商估价法是指按照协商方式达成协议,以双方都能接受的加个对破产资产进行计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的资产,如担保资产、低效资产、受托资产等。

44.破产管理人接管破产企业,其接管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1.行政管理权。2.资产和负债。3.会计资料、账册。

45.破产债务与持续经营前提下的普通债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普通债务是因债权人让渡财产或提供劳务,依据民法或合同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这种债务的偿付由双方自愿完成,是个别清偿,而破产债务则只能通过破产程序强制履行,破产债务履行中个别的、自由的清偿为法律所禁止。2.普通债务的履行不受债务人财产的限制,而破产债务的履行则受债务人财产价值的限制。3.普通债务和破产债务的构成不同。4.普通债务时破产债务取得的前提和条件。5.普通债务与破产债务的诉讼时效不同。

46.什么事非破产债务?非破产债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非破产债务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固定,不属于破产债务范围的债务。

包括:1.担保债务。2.抵消债务。3.优先清偿债务。4.未申报债务。5.受托债务。47.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1.清算管理费用2.破产案件诉讼费用。3.公益费用。

上一篇:基层组织职务犯罪下一篇:上海浦东展览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