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总结讲话

2024-06-22

老龄工作总结讲话(精选6篇)

老龄工作总结讲话 第1篇

老龄工作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老龄工作会议暨《幸福养老大课堂》启动仪式,特别是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市老龄委李志华主任和北京东方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中心温向明主任出席会议。首先,我代表县四套班子、代表全县3.2万老年人对上级领导对我县老龄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北京东方老年大学慷慨捐建《幸福养老大课堂》活动表示真诚的欢迎!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级老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一批心系老龄事业、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们的关怀支持下,全县老龄工作围绕“六个老有”目标,在维护老年人权益、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全县广大老年人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此,我也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从事老龄工作、无限热忱、无私奉献的老领导们,向长年战斗在老龄战线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志萍主任同志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并全面启动了《幸福养老大课堂》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全县老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对待老龄工作要满怀敬意

老年群体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群体之一,也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之一。当前,我县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的特征。在我县实现“富强灵石”、“生态灵石”、“幸福灵石”的历史进程中,老龄事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政治的、历史的、全局的高度,满怀敬意地认识和对待老龄工作。

第一,做好老龄工作是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许多老同志在过去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了无私奉献。在新时期,他们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情,默默关注灵石的发展。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把老同志们的根本利益实行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使他们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第二,做好老龄工作是加速灵石经济跨域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也凝聚着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今后的发展,也一样离不开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要把全县老年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加快灵石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两个灵石、冲刺全国百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做好老龄工作是构建“和谐灵石、幸福灵石”的重要内容。到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直接关系到人心稳定,社会和谐。没有老年人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我们要把老龄工作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幸福灵石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推进老龄事业要满腔热忱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老龄事业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积极老龄化,扎扎实实做好今后老龄各项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腔热忱地为老年人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一要继续深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老龄工作的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其中最根本的是“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这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社会化优待、特困救助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要紧紧抓住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机遇,加强督促和协调,把困难的老人都纳入保障范围。要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关心农村老年人生活,通过农村低保、“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二要切实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既要解决养老保障基础,还要强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要坚持走“政府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备、服务周到的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同时,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思路,积极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为老服务方式;要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要求,加快农村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农村高龄、失能、特困、留守、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问题。三要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及涉老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整合社会资源,整体推进老龄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要加快建立适合于老年人特点和需要的各类老年文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基层老年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老龄工作总结讲话 第2篇

刚才,胡金红同志代表区老龄委总结了去年的老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安排意见,区老龄委表彰了全国、省、市各类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澥浦镇、骆驼街道和总浦桥社区分别从居家养老、发挥老年人协会作用和创建孝德文化型社区作了典型发言,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在过去的一年里,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为老年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老龄委各位顾问、成员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加强老龄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上世纪80年代就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区行列的镇海,目前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5万人,占人口比重的15.7%,远远高于全国及省、市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xx年我区老年人将达到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对人口、家庭结构和城乡分布状况带来的变化是十分直接的,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突出。此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这对我们来说,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二)客观分析当前老龄工作面临的问题。20xx年我区老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及广大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1、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各地老龄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部门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工作经费、干部配备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以致于个别地方老龄工作进展缓慢。2、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支持老龄事业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体制还有待形成,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老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制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3、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业供给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城区三家敬老院人满为患,老人排队等候入院的现象已持续多年,而老年公寓床位周转率每年仅12张,农村敬老院也基本饱和。如何改善各类困难老人、处于低保边缘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近名独居、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等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帮扶解困力度。4、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而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敬老爱老意识不够浓的现象,这与文民城市的称号不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内努力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

老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包括全体老年人共同进步的小康社会,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和谐社会。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利益调整凸显,如果我们对老龄问题重视不够,工作做得不到位,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很容易对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

中央明确提出了“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号召,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统筹安排老龄工作。抓老龄工作虽然不象抓经济工作那样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我们忽视老龄工作,不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安定、思想稳定,就会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做好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促进代际和谐;确保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作用,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做好20xx年老龄工作

今年的老龄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我们要实施《镇海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抓好基层老年文体建设,调动老年人参与和谐镇海建设等。因此,做好今年的老龄工作,要在正确分析和把握

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理清发展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促进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老龄工作重在基层,特别要重视农村的老龄工作,目前基层老龄工作发展十分不平衡,城区老龄工作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社区明显优于行政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对老龄工作重视不够,开展老龄工作缺乏人财物的保障。老龄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老年人各类活动有经费、场地保障,老年人能够很好地发挥余热,对当地其他工作也有帮助;工作进展不大的地方忽视老龄工作,对老年组织的关心支持不够,情况不清,帮扶不力。要加强老龄工作首先要加强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以社区和村镇为重点,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为老年人的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认真实施《镇海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镇海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十一五”时期指导我区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希望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围绕老年人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养老服务业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等重点任务,从当地实际和各部门的职责出发,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着力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老年人最重要的问题是“养”和“医”,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特别是要抓紧落实今年区政府实事工程,实施困难老年人生活补助,结合农村生活扶助证发放工作,逐村逐户调查了解,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农村高龄、病残、无保障老年人适当倾斜,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老年人生活补助制度。对那些尚不能纳入困难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农村生活无保障老年人,在坚持家庭赡养的前提下,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通过政府的“解难创优”工程来逐步健全养老保障体制,实行分层救助,又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助老帮困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养老和医疗等实际问题。

四是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去年,区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推广居家养老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经过一年的努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建成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一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问题。但居家养老工作的覆盖面还停留在城镇中心区块,受益群众还局限于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还停留在家政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今年,各有关单位要针对制约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探索,区民政局要抓紧研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明确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布局、功能;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工作评估机制,确保这项工程顺利实施,使更多的高龄、孤寡、空巢老人得到照料,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五是要努力丰富老年文体活动,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要继续支持各村(社区)根据实际,建立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对各类老年协会组织要加强管理,选好人、配好人,积极推荐和支持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老同志参与各级老年协会组织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特殊优势,鼓励他们在环境卫生整治、社区帮教、关心教育下一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好老龄工作,惠及千家万户,各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要协同动作、密切配合,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老龄工作;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成员单位做好服务,协调好成员单位的关系,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老龄工作总结讲话 第3篇

一、和谐社会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1. 共建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决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极大地丰富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奠定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就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共享有社会物质财富。老年人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 他们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辛勤劳动了一生,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让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年人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是公平和正义的体现。

2. 共建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 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 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老年人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 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前后的深刻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衷心拥护。有不少老同志在曾经从事的领域中有着很深的造诣, 而且他们在家庭中是重要的成员, 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决好家庭和代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共建共享符合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1亿多老龄人口是全体人民中的一部分, 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和心理上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也越来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饮食营养方面、防寒降温方面、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社交活动方面、环境安全方面、医疗保健方面、扶助护理等方面都应享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切实做好老龄工作

1. 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 出生率下降, 使得老龄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在世界“银发浪潮中”, 我国还有着未富先老的特点, 这一现实对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对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压力, 又赋予了一个重要的内涵。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特征, 既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人均收入已达到和超过千美元, 包括老龄人口在内的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已经不是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已, 而是有了新的要求, 认真做好老龄工作才能使包括老龄人口在内的全体人民都能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

2. 切实解决老龄群体的实际问题。

老年群体既是一个弱势群体又是一个在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着特殊需求的消费群体, 但是由于收入的减少使得老年人的这些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特别是一些同志在机构改革中被反复动员提前退下来的, 放弃了工作的权利, 他们为改革付出了牺牲, 但没有能够合理地分享改革带来的实惠。以上这些实际问题, 应当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导向, 认真加以解决。

3. 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老年群体人数多, 同时也人才济济, 他们曾经工作在各行各业, 其中不乏行家里手, 因此, 老年群体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库。而且还要看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老年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 其中也包括老年群体。一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动, 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 无论是复杂的劳动还是简单劳动, 无论是在职时的劳动还是退休后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三、老年人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作贡献

1. 顺其自然, 做好自我调适。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 开始过不上班的生活, 与以往相比,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精神和心理上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进而影响到生理上的健康。对此, 老年人要做好自我调适, 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要认识到客观规律是铁律, 人只能适应规律从而在其中掌握主动, 寻找生活乐趣。同时, 要远离不良的环境, 防止沾染不良的嗜好。

2. 尽力而为, 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一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有些知识和专长是十分宝贵的, 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还应该继续发挥余热, 继续作贡献。至于劳动报酬应该不作计较, 只是在需要帮忙时义不容辞地工作而已。建设和谐社会贵在参与, 清扫卫生、维护交通秩序、绿化美化环境等力所能及的事只要需要都应积极参与。

3. 身体力行, 建设美满和睦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和谐社会需要众多和睦家庭来组成。老年人在家庭中居有重要位置, 其言行举止在家庭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应当通过自己一生的切身体会, 教育家庭成员,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教育子女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杜绝违法违纪和不良习气。自己虽然不在工作岗位上担任任何职务, 但是建设美满和谐家庭同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

摘要:文章指出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 做好老龄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要切实解决老龄群体的实际问题, 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第4篇

召开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老龄委第十次全体会议和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全省老龄工作,对2008年全省老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一、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我省2003年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比预测提前7年成为“老年型”省份。目前,我省60岁以上人口已达495万,占总人口的12.46%;65岁以上已达330万,占总人口的8.32%。据预测,到2010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534万,占总人口的13.81%;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635万,占总人口的15.89%;到2020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665万,占总人口的16.14%。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一是人口老龄化加大了老年抚养比。政府用于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和福利费的财政支出增加。二是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照料服务。三是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四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储蓄、投资、消费、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等产生较大影响。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年贫困风险增加,代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情况看,突出特点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经济底子薄,社会负担重,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妥善解决。总之,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要认真做好2008年的老龄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我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老年人的现实利益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推进我省老龄工作的发展。第一,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第二,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第三,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第四,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第五,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

三、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老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会议精神。全省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我省老龄工作的现状并积极开展工作。

第二,加强协调配合。各级老龄委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处级联络员,根据本级老龄委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工作的落实。

第三,加强理论研究。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对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当前,要着重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集中攻关,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投入。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贯通、管理有序的老龄工作体制。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各级财政要按照老年人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提取老年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对贫困、高龄老人的救助和生活补助以及老龄工作的调查研究、人才培训等方面。

第五,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老年人服务机制。随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老年人居养场所势在必行。对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和发展,同时,要根据气候、生态、交通条件,采取市场运作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适合贵州特色的老年产业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六,加强作风建设和基层工作。做好老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必须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努力做到基层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有稳定的干部队伍、有完善的活动设施、有丰富的服务项目、有科学的考评机制。

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5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刚才,我们对20xx年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寇崇佩主任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李培礼总经理总结了去年“银龄安康工程”情况,详细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xx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一年,也是全市民生事业在平稳发展中寻求突破、成果喜人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工作者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全市新增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10处,新增养老床位3800多张;实施了80岁以上高龄补贴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到位;提高了城乡基础养老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五保标准居全省前5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老年法》、《优待老年人规定》;积极开展“银龄五关爱行动”;认真组织“敬老文明号”创建及第四届“滨州市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参加全省老龄系统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表扬。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广大老龄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未富先老。我市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老龄问题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其他经济发达市相比,短期内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二是重视不够。全社会还没有对老龄化形势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被动应对老龄化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老龄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特点突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上学,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造成的空巢和留守老年人越来越多,导致社会平均赡养人口持续增加,社会负担越来越重,老龄化压力愈加明显。四是城乡倒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四分之三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7%,老龄化水平远远高于城镇。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有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向城镇流动,致使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状进一步加剧。

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老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老龄工作意义重大。老龄工作是民生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还涉及到千家万户,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涉老工作每年都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20xx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5处、农村幸福院100处,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75元,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等目标任务,并将建设市养老中心和基础养老金提标分别列为10件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老年人的关爱。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致力于推进解决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做好老龄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老龄工作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切入点和落脚点,统一思想,积极谋划,努力办实事、求实效,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切实把各项惠老政策落到实处

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是广大老年人的殷切期盼,也是打造“幸福滨州”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肩负起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努力开创全市老龄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抓好政策落实这一核心。去年6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是在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是指导我市在较长一个时期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部门和各老龄委成员单位,要认真研究文件精神,及时出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老龄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配套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的《滨州市优待老年人规定》是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不折不扣地将优待政策落到实处。下一步,要结合国家和省里的意见精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政策的实惠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老年群众,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文件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二)突出抓好养老保障这一关键。目前我市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继续健全完善。一要完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现并轨运行、良性发展。二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改革并联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提高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三要加大老年人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按照要求提高城乡低保发放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三)突出抓好居家养老这一重点。由于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居家养老作为我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在短期内仍然不会改变。今年各级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老龄事业发展目标,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过程中,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公共财政投入,尽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加强对高龄、特困、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群体的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这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照顾和服务,政府必须承担应尽的责任。三要大力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倡导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待业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和投入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助推养老服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突出抓好关爱工程这一精品。我市的“银龄安康工程”和“五关爱”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成为全市具有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形象、精品工程。今年市老龄委将着重组织实施“困难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目的是缓解老年人因家中子女进城打工、经商、求学、异地工作而留守家中造成的生活困难,对此我非常赞同。希望各级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强化调度督导、落实责任目标,通过不断努力,把前期的准备过程变为掌握实情、完善措施的过程,把服务老年人的过程变为解决难题、增进感情的过程,真正让这一精品工程惠及广大留守老年人。

(五)突出抓好老年活动这一特色。要按照新修订的《老年法》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细化任务,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区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基层老年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办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出版单位,要探索创办老年类节目,出版适合老年人的书刊,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市老龄办要科学制定宣传方案,精心策划、搞好协调;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衔接、做好配合,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以上是今年工作的几个重点方面。另外,我还要特别强调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我市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在农村,老龄事业的薄弱环节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也在农村。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农村老龄工作,把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老龄事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推动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全市老龄工作再上新水平、新台阶。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发展老龄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和乡镇、街道要加强老龄组织网络建设,分管领导对老龄工作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老龄工作体制上下贯通,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合力推进老龄事业加快发展。各级老龄办作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管理协调机构,要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切实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老龄工作实际,多渠道筹资,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要加大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的比例,落实各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市政府《意见》要求的标准。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三要加强督导检查。各级老龄委、老龄办要切实履行协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执行规划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定期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和督促检查,确保“十二五”各项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今年,老龄工作已经列入市对县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为了做好工作衔接,各县区也要把老龄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目标考核范围,以推动老龄工作科学、快速发展。

四要强化舆论宣传。要以宣传贯彻《老年法》实施一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继续开展好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把敬老爱老活动与和谐社区、文明村镇、五好家庭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在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6篇

同志们:

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重要时候,在党的十七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我省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老龄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过去六年我省老龄工作的主要成绩与基本经验

自20xx年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全省老龄工作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深刻背景下全面推进,不断发展。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先后七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安排有关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十五”以来,我省加大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力度。在城镇,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已达192?87万人,其中参保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54?02万人,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标准逐年提高。涵盖广大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61?3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城市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万元城市低保金投入,20xx年全省用于城市低保的资金已达5?16亿,包含贫困老年人在内的52万人享受到城市低保待遇,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社会扶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农村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并鼓励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参加适当生产劳动,提高其自养能力。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互助互济改为财政转移支付,使供养资金落实有了稳定渠道,全省11?21万名农村五保对象得到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正在全省全面实施,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农村困难群众就医得到了优惠和救助。在我省十多个县(市、区)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试点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开始,全省农村已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共有256万农村贫困人口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贫困老年人占了较大比重。

二是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地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扶持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目前,全省建有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63所;敬老院862所,其中乡镇(街道)办732所,村办111所,民办19所。省及7个市(州、地)建立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8个,县(市、区)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8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了老年活动站1208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开设了老年活动室5692个。通过三年集中实施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星光计划”,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星光计划”项目394个,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加大了为老服务网络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以街道、社区为主的为老服务格局。目前在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开展的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正在探索适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专项行动,民间为老社会服务机构逐步发展,拓宽了为老服务领域,丰富了为老服务内容。

三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十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贵州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省人大和省政府先后颁布了《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和《贵州省优待老年人试行办法》,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优待、救助老年人的政策规章,初步形成以《宪法》为基础,《老年法》为主体,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为重要内容的老龄法制框架,基本实现了老年维权有法可依。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把《老年法》列入“四五”、“五五”普法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强化了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许多地方的司法部门和老龄工作部门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站和维权岗,广泛实施了老年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切实维护老年人的被赡养权,一些地方通过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使老年人的被赡养权得到有力保护。近年来,各地还广泛开展了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树立了一大批敬老助老先进典型,全省117人被评为“孝亲敬老之星”,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关爱老年人和重视老龄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睦,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十五”以来,全省大力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各地各有关部门注重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组织老年人开展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举办老年文艺汇演、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老年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老年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活跃,老年人已经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主力军。老年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省老年大学(学校)达到589所,在校学员63129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面向广大老年人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栏目。星罗棋布的社区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提供了方便。城乡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提供科技文化咨询、关心下一代、开展传统教育、维护社区治安、调解邻里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基本理顺和健全了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20xx年,省委、省政府调整了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和常务副主任,23家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任委员,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机构规格为正厅级,内设机构由三个处增加到四个处,增加了人员编制。参照省里的模式,各地加大理顺和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力度,目前全省9个市(州、地)和88个县(市、区)都已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15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1437个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全省老龄工作机构网络基本形成,对开展老龄工作,发展我省老龄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

过去六年来全省老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老龄办加强指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老龄工作战线同志们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积极参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部门和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真挚的感谢!同时,也向受到表彰的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全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过去六年老龄工作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是要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规划。老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认识老龄问题,把握老龄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战略高度研究应对措施,将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才能确保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全社会全面进步。我省以省政府文件下发了老龄事业“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对于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老龄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展老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体现的是社会公益性,各级党委政府有责任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规划,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老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领导,把老龄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老龄工作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老龄事业才能得到较快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做好老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必须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花架子。要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根本利益,把为广大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老年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得到实惠,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四是必须坚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老年人生活在基层,要把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老龄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基层。时刻抓住基层这个工作重点,发展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加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不仅能使广大老年人受益,而且增强了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老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政府不可能完全包办,必须广泛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老龄工作,积极促进资源整合,共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老龄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老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做好老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清醒认识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问题是公认的21世纪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25%。据预测,20xx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534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3?81%,到将达到665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6?14%。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特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老龄化速度较快。20xx年至20xx年,我省老年人口由353万增加到481万,平均年增速近6%,远远高于全国老龄化平均速度。二是高龄化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省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达35?21万,预计年将达到59?39万。三是农村老龄化超前于城镇。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数越来越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城镇,加快了农村老龄化的步伐,这一点我省尤为突出。四是典型的“未富先老”。我省是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社会保障机制还比较薄弱,尚未进入小康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悄然来临。

人口老龄化给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全面、深刻和长远的,它促使社会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策研究,加快发展老龄事业。

(二)要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面临的问题。“十五”以来,全省老龄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老龄事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我省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目前,我省虽然建立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总体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不够,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保障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仍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二是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已刻不容缓。三是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随着企业离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四是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地方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五是农村老龄工作还比较薄弱。我省72%左右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他们中的大部份人生活还比较困难,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缺乏保障,老龄工作的开展在农村许多地方还处于空白状态。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解决老龄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三)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老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小康社会的共享者。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包括全体老年人同步进入的小康社会,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的和谐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他们的疾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他们在社会中是否得到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否得到共享,老年人群体是否感到幸福,这一切都是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矛盾,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也是一种新考验,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也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促进代际和谐;确保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作用,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总之,老龄工作直接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服务大局,心系老年群众,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好做好这项工作。

三、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统筹加强城乡老龄工作,认真落实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构建为老服务体系,着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贵州”、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度。要确保参保企业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要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要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教育,使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0%。要适时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对城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

在农村,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赡养责任,巩固家庭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推进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奖励扶助制度。要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贫困地区老年人缺医少药问题,重点解决好农村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疾病负担问题。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政策完善、标准合理、资金落实、管理规范、有效保障全省包括广大老年人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把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二)加大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一是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并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场所)为老年人服务。“十一五”期间,市(州、地)、县(市、区)至少要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的老年活动中心,每个社区建一处老年活动场所,力争50%的村老年协会有老年活动场所。公园、展览馆、博物馆及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娱乐场所,要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并免费或优惠对老年人开放。二是加强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老年公寓、养老院和综合福利院,缓解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严重匮乏的矛盾,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到“十一五”末,力争全省80%以上的乡镇建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0%。三是要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养老服务设施,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要积极探索“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经营的行业规范及质量标准,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保证养老服务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四是要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社工队伍。

(三)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把老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要鼓励和扶持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要充分利用各地旅游资源,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方便老年人出游。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老年卫生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服务。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项目。要培育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四)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合法权益较容易受到侵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保护老年人在家庭赡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和制止勒索、诈骗、侮辱、虐待、伤害、遗弃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宣扬歪理邪说,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邪教组织和迷信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使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巩固完善“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和落实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待老年人试行办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充实老年人优待的内容。要加强《老年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教育,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增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要广泛培育和树立新时代敬老助老先进典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五)积极推进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我省目前情况看,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设施和服务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宣传、文化、出版、广电等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力量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让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占领老年人的思想文化阵地。要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因地制宜地办好老年大学(学校),丰富办学形式和内容,提高办学质量,完善省、市(州、地)、县(市、区)、乡镇(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要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和老年体育健身运动会,充分展示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要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四、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全省老龄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府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重点解决好县级老龄工作机构的编制问题,真正做到有人办事,并向下延伸,努力形成基层社区和农村老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局面。要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按当地老年人口数每人不少于1元提取老龄事业经费,并根据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经费投入。据我了解,目前多数的县老龄办,特别是基层老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弱,办公环境比较差,开展工作有一定难度,希望各地党政领导要尽快解决老龄部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选派有责任心、德才兼备、热爱老龄工作、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从事老龄工作,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待遇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要加大干部的交流,让优秀人才进得来、出得去。目前,各级都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老龄工作委员会,老工委要切实履行职责,要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本级老工委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建立老龄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老龄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老龄办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扎扎实实、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到老年人中去,加强调查研究,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同志们,发展老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千家万户。做好老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贵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大川镇2012年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下一篇:工程监理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