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学习总结范文

2024-08-02

乙肝学习总结范文(精选9篇)

乙肝学习总结 第1篇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基地班单号班乙肝学习总结

生命科学院 生物科学基地班单号班

乙肝学习总结

一、前期准备

通过我们对同学们进行的调查,大部分同学不太了解乙肝及其乙肝的预防。在我国,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的人数仍然有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和了解乙肝去预防乙肝。

二、学习过程以及内容

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各种慢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占80%~90%。目前,世界人口有三分之一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约51%的成年人和90%的婴儿感染后成为终身携带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25%会发展为严重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干细胞癌,而80%以上的干细胞癌是由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全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3.5亿,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达57.63%,约有1.3亿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00万~4500万,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乙肝病毒是专一的嗜肝病毒。在各种造成慢性肝损害的病因中,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恶变为肝癌的病死亡率最高。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 可以转化为乙醛,损害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已有病变,饮酒可谓是雪上加霜,可使病情加速向肝硬化,甚至向肝癌方向演变。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传染源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其感染扩散因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基地班单号班乙肝学习总结

职业和生活状况而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之间、日常生活接触、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其中有些传播途径是重叠的,实际上都可与血液暴露有关。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给大家的建议

1、勤洗手,洗好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改善卫生条件。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尤其是不生吃动物类食物。

3、加强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不去不适合的场所。

4、不共用剃须刀、牙签等易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加强对医源性传播的预防。

5、定时或及时体检,并按照具体情况接种乙肝疫苗。

6、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乙型肝炎患者要有保护自己同时又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7、实行分餐制。

8、尽量少用或不用血液制品。规范组织献血队伍,建立献血员的HBsAg的过筛制度。

9、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四、学习活动图片

乙肝学习总结 第2篇

为了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为了提高辖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我社区十分重视对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领导,根据《秀英区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成立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我社区对锦绣学校开展乙肝查漏补种已经顺利完成了1994年至1995年出生儿童第一轮至第三轮的补种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社区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行动迅速、部署周密、措施到位,完成对锦绣学校年龄组的学生摸底造册一共411人,1994年至1995年第一轮至第三轮需补种儿童接种人数13人,实际补种完成接种人数6人,接种率 93.3 %,未达到上级布置的低于95%的接种率。原因是该年龄组有2名学生不愿接种,5名学生转学后补种乙肝接种率为年龄组的100%。整个接种过程流程合理,也未发现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行动迅速,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流程科学。

在全区乙肝疫苗工作会议召开后,我社区迅速贯彻落实,及时研究对策和部署有关工作。我社区召开了相关人员的动员暨技术培训大会,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工作督导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同时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科学接种流程。并对所有参加接种活动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大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和规范的接种流程。

二是措施落实,责任落实,保障落实。

为了调动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和确保接种后勤保障。同时也做好接种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明确责任,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为了做好宣传发动,取得家长积极的配合,做到家喻户晓,我们首先学校和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接种氛围,充分利用悬挂条幅标语、设立展台散发宣传材料和明白纸、电话预约、入户通知等多种手段,让家长对这次查漏补种意义、接种日期、接种地点等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还注意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新建小区的宣传工作。

三是加强沟通,做好协调,相互配合。

为了使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中心取得了辖区内街道居委会、学校、幼儿园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积极配合,才能使这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评估验收等环节顺利的进行。

四是扎实工作,做好“五到位”,效果显着。

这次补种乙肝疫苗工作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严等困难,由于紧抓了“五个到位”,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即宣传发动到位,做到了家喻户晓;培训到位,做到了规范接种;摸底到位,做到了不留死角;接种到位,做到了超额完成制定的接种率;督导到位,确保了接种质量。

五是及时统计总结,查漏补缺,按时按质上报。

通过这次工作的开展,让我们切实感受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不仅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权益意义重大,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手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我们的爱心送到群众家中。因此我们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这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保护我辖区内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构建和谐西市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我社区将一如既往的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乙肝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 第3篇

乙肝问题为主的工作总结 第4篇

工作组自20xx年4月成立以来,制定了以乙肝问题为主的20xx上半年工作计划,现对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5月3日完成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

从4月中旬起筹备进行的用人单位宣传活动,是针对广西区内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向其投递乙肝科普法律资料的活动。投递目标是单位人事部门,方式有电子邮件和平信。之所以用平信的方式,是因为考虑到: ①平信可能阅读率比邮件高;②以部门为收件人,可以防止被个人私自处.掉,比邮件的公开度高; ③纸质资料方便传阅。电子邮件的宣传方式已经被.用了很多,所以经过大家讨论,决定试一试.用平信。

工作程序:编辑资料、印刷、.购信封邮票、投递。宣传资料的内容有:乙肝科普、法律法规、维权案例。5月3日该工作全部完成。共寄出平信50份,电子邮件20份。

二、5月8~9日广西乙肝歧视第一案旁听及宣传工作。

1、5月9日上午在广西省合浦县人民法院第5庭,开庭审.广西乙肝歧视第一案。为此,我会成员前往旁听,声援原告战友。原本已经联系好的几家报纸媒体最后没有来,广西电视台的《法制最前线》栏目,录制了一半后就提前回去了,后广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联系了我,得知是中粮.团通过政府部门向媒体施压不准报道此事。

2、5月8日傍晚,我和本会一名成员在合浦主要路口向群众发放了乙肝科普法律资料, 9日上午案件审.结束后,我还把传单发给了法官。然后在客运总站也发放了一些。宣传工作比较顺利,除了少数群众误以为是广告,经工作人员解释后也接受了我们发的传单,总计发出200多份。

三、组织开展了“广西战友迎接5.19世界肝炎日、为灾区祈福”活动。

5月17日在南宁,广西少数民族发展促进会组织了广西几个战友QQ群,在南宁民生广场附近进行了“放飞翡翠风筝、为灾区祈福”的系列活动:

1、下午4点半开始,参加活动的战友陆续到达民生广场,大家在一张张红色心型的小纸片上,写下了迎接世界肝炎日和对地震灾区的祝福,最后贴在风筝上一起放飞到空中。

2、在放风筝的同时,几名促进会的成员在广场和闹市区分别发放了“了解乙肝、关爱生命”的科普法律传单,传单内容包括:科普常识、乙肝歧视的概念、法律法规、公益组织介绍,共发出传单300余份。

3、晚上8点半,大家来到民生广场下的邕江岸边,按本地风俗折河灯、点蜡烛为地震灾区祈祷,然后把河灯放入河中随水漂流,表达对受难同胞的.哀思。从下午到晚上,.个系列活动聚.了20多名战友前来参加。

四、参加全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联合行动

5月20日,我以本会名义报名参加了“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联合行动”,方式为捐助衣物等用品。消息在广西几个战友群内发布后,陆续收到了衣服、被子等物,还有一些捐款。经过大家商议,决定用捐款.购消毒药品然后一起捐出。 23日早上8点半,我们把物资运往广西备灾中心的捐助接收站,接收站开具了证明,我们还收到感谢信一封。这次行动得到了一些热心战友的大力协助。捐助物资有:衣服 270件、包 2只、床单 2床、毛巾被 1床、消毒片 50瓶(5000片)

五、提交“就规范乙肝体检致广西卫生部门的联名信”的工作进展

今年3月起,“西南兄弟姐妹群”里的战友提议向当地卫生局递交建议书,效仿广州等市卫生局出台切实保护乙肝携带者就业权益文件的设想。随后我和几位四川战友:天若有情、白昼、我的黄金时代等组织参与了这个计划。由黄金时代拟稿,大家共同修改,再由上述几位战友组织.体签名,在西南法律培训会上,联名信得到了很多人的签名支持。4月中旬定稿。联名信包括三个部分:建议书、国家相关法律和各地卫生局文件、签名。 4月16号我以工作组的名义用平信寄往南宁卫生局。大约一星期以后我到南宁市卫生局取得了书面答复

南宁卫生局工作人员的态度较好,但是我对这个答复不甚满意,我认为针对医疗机构体检工作的纠正,是卫生部门的职责,与劳动部门无关。

4月27日我以本促进会再次发信至广西省卫生厅。由于信件不够规范又巧遇地震,所以答复得较迟。 5月20日我接到卫生厅电话通知后,下午就到卫生厅与医政处副处长面谈了这个事,王副处长表示他对这个信件很重视,还与梁处长专门提起了这个联名信。处长认为我们信中的建议有.有据,值得考虑,稍后一段时间他们会开会讨论这个事情,谈后开了一份书面答复给我。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继续跟进这个工作的发展。

六、参与“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权的联名信”

6月18号,为声援被云南某技校开除的74名学生一案,我会响应“公民健康状况与受教育权工作组”的号召,于18日晚组织了现场签名,共有72人参加了联名,由于时间紧迫,签名只进行了一个晚上。19日我把这封亲笔签名信寄给昆明代表。

2011年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总结 第5篇

工作总结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先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妇科相关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内容,并与公共卫生科共同每季度对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并召调度会议下发通报,对各单位得分情况予以通报。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及相关政策、职业暴露防护;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辖区广大群众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通过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深入村民家中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知识,有利提高群众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经统计,有625人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孕期接受咨询率为78%。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加大工作开展力度,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网络日益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3、全辖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规避风险一时增强。

4、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的人员逐渐增多。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职业暴漏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讲武乡卫生院

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第6篇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2009-2011年在全镇范围内实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根据2009年工作任务和北林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

二、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

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免疫接种活动的培训应于接种工作开展前1至2个月完成,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于该工作的宣传和摸底前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

(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估算乙肝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

疫苗需求总量(人份)=(需接种1针儿童数+需接种2针儿童数×2+需接种3针儿童数×3)÷3。自毁型注射器需求总量(支)=疫苗需求总量(人份)×3(支)。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要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6、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三、督导检查

政府要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应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2010年6月25日前,镇接种单位完成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总结并上报区疾控中心。

2009年10月18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

防和控制,我镇开展了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活动。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使各单位明确以下各项内容: 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利用广播、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于10月15日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特别重视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摸底登记表中予以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一场反映。

本次活动共调查摸底适龄儿童1587人,应种368人,实种368人,接种率100%。

三、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2009年12月5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二针接种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我镇在第一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二针的接种工作。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8%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只接种过一针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接种时间

2010年1月5日、1月6日两天。

(四)项目组织实施:

1、接种点人员配备: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应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登记,不要反复记录、整理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表;

⑦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儿童应从不同的门依次进出;

⑧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⑨安全注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本地指定单位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2010年1月9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三针接种总结

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的要求,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我镇在前两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三针的接种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接种过两针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时间

2010年6月5日、6月6日两天。

(三)项目组织实施:

1、配齐接种人员,接种点人员配备如下: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了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②排除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在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进行认真登记;

⑦接种现场秩序良好;

⑧儿童接种后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实现安全注射。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卫生院统一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乙肝学习总结 第7篇

[关键词]肝衰竭;清热解毒凉血法;乙肝病毒;中西医治疗2006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将肝衰竭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并将其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我国是以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为常见。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中医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本研究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早急投重剂之清热解毒凉血方口服同时应用自创的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多途径给药,观察并总结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34例,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中西医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67.5±3.2)岁;西医治疗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69.4±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西医基础治疗:予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静滴保肝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素静滴促肝细胞再生,拉米夫定片[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H20030581]口服抗病毒,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改善氨基酸代谢,GIK组静滴以补充能量,白蛋白静滴支持治疗。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凉血方,具体处方为:川黄连10g、绿子芩10g、龙胆草10g、蚤休6g、败酱草20g、板蓝根20g、蒲公英30g、栀子根60g、绵茵陈30g、广郁金10g、白花蛇舌草30g、乌元参15g、水牛角30g、生地黄30g、甘草5g;辨证加减:恶心呕吐者酌加姜半夏、竹茹;腹胀者加厚朴、枳实;舌苔厚腻者加藿香、白豆蔻、佩兰。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具体处方为:蘡薁100g、赤芍60g、虎杖30g、大黄10g、甘草10g,煎药机煎制取汁150mL,保留灌肠,使中药在结肠内保留>1h,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度(PTA)的情况,记录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TBil、胆碱酯酶(CHE)、PTA等。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肝功明显好转,或PTA比原水平提高50%以上,稳定半个月以上,无明显波动。有效:症状有改善,肝功能有好转,或PTA比原水平提高25%以上,稳定半个月以上,无明显波动。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PTA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而西医治疗组为52.9%(P<0.05),并且中西医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西医治疗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故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临床最为常见。肝衰竭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疗效差,是肝病内科治疗的重点及难点。目前西医治疗肝衰竭主要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免疫调节,促肝细胞生长,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治疗方法,疗效不尽如人意。迄今为止,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终末期多用人工肝术或肝移植,昂贵的医疗费用往往是大多数患者无法承担的,而且总体疗效欠佳。因此,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研究均已表明肝衰竭患者血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明显升高,与肝功能衰竭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因此阻断此类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基础。急性肝衰竭为肝细胞一次性大片坏死,慢性肝衰竭则呈弥漫性坏死,故中医药疗效有限。而乙肝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其肝组织坏死程度相对较轻,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阻断HBV-ACLF进展的关键。本研究中中西医结合组同一时间点与西药治疗组比较,ALT、AST、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CHE、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肝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热毒,其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因此,中医各家治法多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而且取得一定临床效果。陈国良教授总结其长期临床诊治经验,阐述本病乃因不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疫毒内陷,毒漫三焦,热毒炽盛,燔灼营阴,耗伤津液,灼津为痰,瘀血阻滞,毒、痰、瘀互结,日久则阴阳气血失衡,肝、脾、肾三脏俱损。

乙肝学习总结 第8篇

培训总结

根据上级疾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指示,为认真做好本辖区内的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控工作,提高我中心公卫人员及医务人员的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我中心于2014年05月30日在中心会议室开展一期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知识培训班,中心及各服务站、村室医务及防保人员均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由我中心副主任王xx主讲。首先王xx带领大家学习了由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知识》然后就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定义、症状、感染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治疗、政策倡导、健康教育和促进、性病的诊治及如何在辖 区了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等。

通过此次培训发现部分村医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防治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疫情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这次培训使他们了解了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并教给了他们今后在医疗服务中如何防治职业暴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了抗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健康教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自愿咨询检测相关知识,了解了《艾滋病防治条例》的主要条款和国家制定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 “四免一关怀”政策,基本掌握了常见性传播性疾病的诊治。

通过培训后,发卷考试,98%的医务人员考试优秀。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政策策略以及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的感染的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培训班的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肝学习总结 第9篇

病毒性乙肝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预防控制乙肝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十分密切。为加强乙肝控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决定与2009-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年-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为保证乙肝疫苗项目的顺利实施,参照《泸县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

二、工作指标

所有目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三、实施范围、时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 全镇14个村。

(二)实施时间:第一针:2009年12月14日-20日 ;第二针:2010年 1月14日-20日;第三针:2010年 6月14日-20日

(三)目标人群:1994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

四、保证措施

(一)组织领导

政府成立“补种乙肝疫苗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加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保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顺利实施。补种乙肝疫苗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监督及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组织协调,落实相关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疫苗和注射器供应、技术培训、指导、督导和评估;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指导和评价;

宣传部门:做好免疫接种的宣传,争取目标人群的参与和理解,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药监部门:对疫苗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卫生院同教育、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经费保障

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疫苗、注射器购置。疫苗、注射器由省卫生厅统一采购。

地方财政保障此次群体性接种工作所需接种补助、工作经费。专项补助资金必须按时拨付,专款专用。

本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严禁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五、技术措施

(一)、社会动员和宣传(10月10日-12月31日)

1、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活动结束后,要填写“附件3-1四川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组织及人员情况统计表”、“附件3-2四川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宣传情况统计表”,并上报至县疾控中心。

2、卫生院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

动员政府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重要性。

3、学校

确保在校学生和家长都知道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保证每名目标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通知书,通知和动员儿童家长积极配合接种。学校召开一次家长会。

(二)、人员培训

1、镇级于10月13日前完成对本镇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参与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

培训重点包括:

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三)、目标人群摸底登记

1、摸底人员组成和分工

学校负责在校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工作,居委会、村委会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属地化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镇预防保健站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10月12日-10月18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10月20日前我镇务必将摸底结果汇总上报县CDC,县CDC于10月22日前上报市CDC和县卫生局。

3、摸底登记

1)学校目标人群:学校负责,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附件1-1)交家长填写签字后回收,同时收集学生预防接种证,核对乙肝疫苗免疫史,根据是否完成免疫状况并按出生年份分年(以国历为准)分别填写附件1-2,附件1-3并装订,学校分班级汇总后将汇总表和登记原始表于10月18日前交我镇卫生院,镇卫生院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汇总附件1-4上报。

3)镇卫生院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附件1-5),交由学校发放给目标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包括流出县外的流动儿童)的摸底由辖区居委会、村委会负责,乡村医生协助核实填写附件1-1(流出儿童不填该调查表),根据是否完成免疫状况并按出生年份(以国历为准)分别填写附件1-2,附件1-3并装订,各村汇总后上报镇卫生院,由镇卫生院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并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附件1-5)返回各村,交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4、摸底注意事项

摸底儿童包括:外来临时居住的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原户籍在本地实际已流出的儿童数(具体指流出到县外儿童,不包括本县各镇间流动的儿童),2)校内校外分开登记、汇总,3)逻辑关系:全镇摸底登记儿童数=需补种儿童数+完成免疫儿童数+流出儿童数。

4)在校学生应由学校所在镇统计,不论其户口是否属于本镇 5、乙肝疫苗免疫史填写依据

1)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

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2)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附件1-1)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

(1)既往有乙肝病史;

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

(2)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为保证摸底调查质量,县级将开展摸底调查工作督导(见附件5-

1、5-3),对未达要求的地方重新开展摸底调查。

对摸底调查的质量可用以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①以镇为单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本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知晓率≥95%;

②摸底目标儿童数应≥2009年当地小学1年级(一个年龄组)入学儿童的8倍;

③各年龄摸底目标儿童数应≥既往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同队列实种数。

6、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和管理

1)我镇要切实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2)做好冷链设备的准备,确保疫苗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效价;

3)要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登记。

4)做好乙肝疫苗、注射器、宣传画和告家长通知书等的分配计划,保证物资的合理分发。

7、物资管理

我镇要建立完整的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填写“附件4-1 疫苗、注射器收发记录表”、“附件4-2宣传画等相关物资收发记录表”。

8、接种实施 ●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1)补种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2)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

3)既往已接种1针者,在0、6月补种2针; 4)既往已接种2针者,在0月补种1针;

5)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接种方式: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

可根据目标人数,考虑适当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点的服务时间。

●接种点设置:

1)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校参照08年麻疹强化免疫要求);

2)接种点要宽敞、明亮、整洁,注意通风;

3)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识,按照预检登记、接种、观察室分区设置,并张贴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宣传画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等宣传品

接种点须准备接种台、座凳等物品;

接种台和存放疫苗的冷藏包、冷藏箱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接种点进、出口要分开,避免拥挤;

校外接种点,要便于儿童家长寻找,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一般均定在接种门诊或常规运转的固定接种点;

各接种点必须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嘱儿童吃早餐,避免空腹接种。

接种点人员的配备:至少5名以上工作人员参与 ①现场组织员1人:

由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人员、学校由教师担任。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和秩序维护,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及家长进行有关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内容的宣传;

②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接种资料的填报

各镇预防保健站要安排专人负责冷链管理、疫苗器材分发和统计补种情况,每天晚上7时前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当日补种进度(附表7)

补种情况及时登记在接种登记簿上。每轮补种结束后,各镇要按照规定时限(见附件2)将汇总资料逐级上报。对补种期间外出儿童和有禁忌症的儿童要详细记录,并统计上报。

●准备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应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登记,不要反复记录、整理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表;

⑦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儿童应从不同的门依次进出; ⑧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安全注射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方能参加本次补种的免疫接种工作。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统一回收交由本地指定单位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调查处理 组织安排:各级成立乙肝疫苗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组"。接种期间,各镇卫生院须抽调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负责协助辖区各接种点接种人员,对发生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处理。

监测报告的内容:补种过程中或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各类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时限:接种点发生异常反应后,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于2小时内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从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上报AEFI个案报告卡;

调查处理: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督导评估

1、督导内容:组织领导,经费落实,社会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摸底调查登记,接种点和接种点人员的设置,安全注射,免疫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后勤保障等。

2、督导频次和时间安排:采取定点督导和巡回流动督导的方式,对此次补种活动的摸底调查和补种工作的实施阶段进行督导,并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

3、时间安排、督导范围

范围:全镇所有村,同时督导部分接种点,镇级督导所有接种点和学校。

摸底调查阶段督导:10月12日-10月16日 补种实施阶段的督导:

第一轮:12月14日-12月20日

第二轮:2013年1月14日-1月20日 第三轮:20130年6月14日-6月20日

4、接种率快速评估 接种率快速评估:

第一轮:12月21日-12月25日

第二轮:2013年1月21日-1月25日 第三轮:2013年6月21日-6月25日

每个镇抽取1所中学、1所农村小学、1所镇小学各30名适龄儿童;共90名儿童进行接种率效果评估。

5、督导方法及要求

①督导员采用访谈、询问、现场检查、抽查、接种率快速调查等方法进行督导;

②填写相应的督导表格;

③督导结果现场反馈当地政府,并汇总报县补种乙肝疫苗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评价和总结 资料上报和时限: 第一轮补种结束后,我镇于2013年1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

第二轮补种结束后,我镇于2013年3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相关资料(附件3-

1、3-

2、5-

5、6)和阶段性小结;

三轮补种全部结束后,我镇于2010年7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相关资料(附件3-

1、3-

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乙肝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乙肝患者06-23

乙肝感染07-28

乙肝检查08-25

乙肝知识06-04

乙肝五项07-07

携带乙肝病毒产妇05-14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05-18

母婴阻断工作乙肝07-24

乙肝病毒阳性者05-07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05-19

上一篇:写一件幸福的事600字作文下一篇:设备巡.点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