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2024-07-25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精选8篇)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第1篇

用理想点燃激情

东溪中学 余维丽

一个农夫养了一群鸡,不久他发现有一只长得特别快,个儿也比其它的大。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当初孵化小鸡的时候就有一个蛋比别的蛋大一倍。于是他向生物专家请教。原来这是一只鹰。可是由于长在鸡群中,它就只是每天在地上与鸡争食,而不知道蓝天才是它的天堂。

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未展翅的雄鹰,如何才能让他们向往蓝天呢?用理想点燃激情,描绘他们灿烂的未来。

他是从一班到六班的同学。成绩由年级第26名下降到100多名,比坐滑梯还快,加之班级的调整,高小刚(化名)心灵的落差肯定极大。每天脑袋低垂,对人不理不睬的。他正处在高中关键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契机。

第一个周六的清晨,许多住校生都蜷缩在被窝中享受这难得的假日。高小刚早早的进了教室,走到座位上,随手翻了翻书。我走进教室打了招呼后趁机问道:“看什么书呀?”“物理。”我又问:“最喜欢哪些科目?”“数学、化学、物理”我看过他的成绩单进校时这三科都名列前茅,可是现在只有数学略有下滑,其它科目一落千丈。于是和他聊起了高中时学数学的一些趣事。话夹子打开后,我们聊了半天,早饭也忘了吃。从谈话中了解到他成绩下滑的主因是上网。每个周末都会不眠不休的上网。星期一开始就补瞌睡,周四、周五特别想上网,在教室里坐着就是一种残酷的忍耐。周而复始,难以自拔。他清醒的意识到此刻不能悬崖勒马将会毁掉自己。于是我们约定每个周末都到教室学习。就从今天开始。希望能够重拾昔日的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从此每个周末他是第一个走进教室学习的同学。

我有意识的安排他和原班的第一名张远在讲桌两边相对而坐。没有对手的战争也是寂寞的。让我高兴的事是从第二周开始张远也到教室来了,另外还增加了一名同学,恰巧成三角鼎力之势。

他们三位成了班上的典范。我以“用理想点燃激情”为题开了个班会。要求每位同学用最牛的语言写一句话,展现自己的抱负。这句话能让自己在最疲惫时振作精神,在最痛苦时坚持不懈,在最失落时仍坚定方向。然后自己设计形式,将它贴放在教室的展板上。

学期结束时,我班被评为优秀团支部,班上有21位同学名列100名以内,而高小刚名列全年级第13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人在最困惑、最失意时需要理想的支撑。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因失败的暗夜而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因妄自菲薄而一蹶不振。每个同学都背着理想前行,不过有时走的时间长了,倦了,忘了。而我们老师就需尽心尽责将他们的理想拿到阳光下晒晒,让它闪闪发光。用理想点燃青春的激情,让雄鹰搏击在蔚蓝的天空!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第2篇

关于生命:追求广度和深度

“年轻时,我一直在追求,表面是在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实际是在追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追求生命的广度,是指个人世界的空间延展;追求生命的深度,是要清楚一生靠什么来获取自尊与尊严。自尊是一种自我尊重,尊严是别人对你的尊重。”俞敏洪个人的生活触角虽不复杂,却很丰富。农村18年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北京大学11年学习、教书的历程,是一个从极度自卑中寻找自尊的过程;创办新东方的12年,是一个艰苦奋斗的立业过程。

“生命从不依赖人本身之外的东西,名誉、财富和已取得的成功都不是可以依赖的对象,它与你的心态息息相关。”高考两次失败,第三次俞敏洪走进了北京大学;出国三次失败,他创办了新东方帮助别人实现出国梦想。今天,当俞敏洪平淡地说出“不要惧怕失败,即使被踩到泥土中,我们也不能甘心变成泥土,而要成为破土而出的鲜花”时,现场掌声四起。永远不要失望,只要生命还在,在失败的废墟中依然可以长出希望的萌芽。俞敏洪把生命比做一个广袤的沙漠,如果努力在自己的沙漠上打一眼深井,使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你就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

“IbelieveIcanfly,IbelieveIcantouchthesky„„”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这首《相信我能飞翔》,使俞敏洪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梦想:“如果我能看见梦想,我就能够实现梦想;如果我相信梦想,实现梦想并不遥远„„”今天,他走近大学生这个群体,用40余年的岁月划痕告诉他们,生命中不能没有梦想。

关于梦想:想要得到什么 才能成为什么

“年轻人要时刻相信梦想,如同相信在黑暗中仍然能看到北极星,想要追求+能力+智慧=得到自己想要的。”俞敏洪用创办新东方的成功历程证明了这个等式。想要得到什么,才能成为什么。高远的梦想,成就了新东方从1993年9个学生到2004年80万学生的奇迹,从夫妻店到4000多名员工的发展,从无名小卒到如今中国惟一拿到美国教育投资的民办学校的跨越。

“你是否有过周游世界的梦想?”俞敏洪曾经带着远游的梦想和100元钱独自出发,走到庐山,他为一个旅馆打扫院子求得一夜安居;走到九华山,他凭自己插秧的技能挣得10元钱,然后继续上路。“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人的真正能力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拿自己的能力交换财富。”他希望同学们相信,世界是为你而存在的,要努力把它放在心中。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精神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人生的梦想,但拥有梦想容易,难的却是实现梦想的那一步步坚持的过程。

关于过程:永远比周围人做得好一点

“如果去布达拉宫,你是选择步行还是坐飞机?”同学们答案不一,俞敏洪用“鹰和蜗牛”的故事讲述了“经历的过程不同,收获也不同”。鹰和蜗牛站在金字塔顶,他们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但鹰是一下子飞上去的,很快很容易,它觉得平常。而蜗牛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很艰难,但它很快乐,很珍惜顶部的风景和感觉。新东方一直在学习蜗牛的三点精神:第一是永远向前、向上;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力和耐心;第三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新东方的发展经历了12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但始终坚持着“蜗牛的精神”。

一辈子的目标要定得高远,但每个阶段的目标要现实,要永远比周围人做得好一点。目标与能力成正比,目标要一点点积累,每一天、每一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最后成就的就是远大的目标。俞敏洪从自己攻克目标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时间+目标+努力=成功”这个公式。

关于成才:把一门技能做到极致

“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新东方工作,先让他去打扫卫生间,如果他同意了,我心里会有一点感动,一个大学生敢于去打扫卫生;如果打扫得干净,我会让他管理所有打扫卫生的员工;如果管理得好,我会让他做后勤行政副总裁;如果后勤做得出色,等我退休了他就是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调侃似地虚构出这个故事时,现场的同学却谁都没有笑。

“生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许多公司的老总都是从基层做起的。”俞敏洪说起犹太人颠沛流离,却依然是世界上富裕的民族,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孩子在出生时就被告知:什么都不属于你,除了你头脑中的智慧和创造的技能。他奉劝年轻人“一定要掌握一种技能,把它做到极致,做到你所在单位的前十名、中国的前十名,乃至世界的前十名,这样你就可以凭它去换取世界的财富”。

世界上很少有天才,俞敏洪语出惊人地宣称自己是“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把一件事做到顶尖的人。

“当你所在的单位感觉离不开你,你就是不可或缺的。”俞敏洪在讲起新东方一名普通女工时说,如果新东方最后只决定留下一名员工,我会把机会留给这名打扫卫生间的女工,因为自从她来了之后,新东方变得特别干净。她的认真使她成为新东方离不开的人。用什么能力变成独一无二的人物,新东方的一名清扫工做到了,大学生同样不要把别人的成功想得太难。

简单朴素而又幽默风趣的话语里,蕴藏着人生的智慧和生命的哲理,这就是俞敏洪的演讲,他高昂的激情和活力赢得了学子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第3篇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激情是澎湃的热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当然,这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充满自信热情洋溢的谈吐上,还体现在教师的课堂上,即能将由文本而衍生的激情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如:设计优美的导语,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情感渲染气氛,重视朗读训练;在教学中层层设疑,活跃学生思维,与作品产生共鸣等,这些都能够取得最佳的课堂效应。

一、有的放矢,激情导入

有的放矢、形象优美的导入语,能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兴趣的作用。我在执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课前师生一起唱歌)同学们,我们多么快乐!当我们吃完早饭,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的时候;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街心公园的老人在悠闲地吟诗舞剑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种安宁、祥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20世纪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带着高兴后的思索、激动之后的回味,神情凝然地走进课文。

二、重情感渲染,以读代讲

在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诗歌、散文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适当的语言渲染和朗读,会将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就非常有效地实现了这样的教学设想,抑扬的语调响起:“(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学者出现在大家的脑海)20多岁就饮誉文坛的朱自清,怅然自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其时,课堂上安静极了。我便请同学们进行感情诵读,同学们大多注意到了重音、停顿和感情,非常投入。有同学甚至尝试着背了下来,令人意外的是,有几个学生竟然模仿着课文也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匆匆》:“读书时,日子从书边过去;作业时,日子从笔尖上过去;睡觉时,日子从梦中过去;欣欣然张开眼时,日子又从眼皮下溜走……”当堂吟咏起来。

三、设疑追问,与作品共鸣

有学生说:“老师的语文课不仅能使我们笑,也能使我们哭,不仅能使我们争论不休,也能使我们回味无穷。”我和学生讲,既哭又笑的岂止是你们啊!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深深牵动着我们,我们岂能无动于衷?我在一节写作训练课上,就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珍贵的收藏?一个小挂件、一幅老照片、一把旧木梳……这些东西看来微不足道,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结果,一位女同学谈到了珍藏的半把木梳,谈到了为自己编结美丽发辫的舅妈,更谈到了舅妈为自己的种种付出,以及自己当时的不理解和误会,后来舅妈去世竟然成了自己的终生憾事,她已经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歉意与感激……这时她已泣不成声,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情此景,感染了其他学生,也跟着啜泣起来,也感染了在场听课的老师。而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深深感动之后,笔下激情文字一触即发。大家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的往事,述说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除上述之外,在课堂上寓情于教,用语言构筑形象,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落实于鉴赏、评价等也是让激情迸发的主要环节。

土地最清楚春雨的无私,万物最理解阳光的慷慨,学生最需要老师什么呢?这是所有教育者包括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我笃信:尽管课文内容深刻而丰富,但一个生动而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便足可以点燃整个课堂,也可以唤醒无数学生求知向善的心灵。

且让我们生动起来!

摘要:如果说广博的知识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那么富有激情的授课艺术则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如何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兴趣,以供参考。

用激情点燃历史课堂 第4篇

一、用激情、睿智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殿堂的金钥匙

历史科目本应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历史被看做是“古董”,是“文物”,历史教师也被看做是“古板”“单调”的形象大使,很多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甚理想。每每问起他们:“你怎么就学不好历史呢?”得到的答案惊人的雷同:“对不起,老师!我对历史课实在是没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并乐于去学历史呢?

当前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不高,除了历史具有沧桑感以外,与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对历史科目的讲述固定于某种模式:时间—事件—意义;知识点即考点。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不多。历史往往留给学生的是一种苦涩、呆板的说教。因此我在授课时注意运用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时,课本有这样的描述: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悲喜交加,一面向奥国发唁电,一面兴奋地高呼“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针对这一情况,我重点让学生分析德皇威廉二世的心理:他“悲”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其核心又是什么?从“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中,让学生感受深藏的信息:德奥对这样的事件的盼望,已经年深日久了。一旦来了,他们会放过吗?有谁愿意放弃一次“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呢?可以想象,一战的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一说,学生情绪高涨,情感马上融入一战的情节中去了,并顺势思考一战是否可以避免。

二、用丰厚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学科知识为精彩的历史课堂奠基

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厚薄,直接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知识多样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师唯有使自己的专业素养趋向厚实,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由于当前中学历史专业教师短缺,非专业教师的历史知识往往捉襟见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首先夯实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基础,从历史书籍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暂且不谈专攻某一本书而达到博学的目的,但开卷有益,只要我们用心去看,相信对历史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比如说袁腾飞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对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就值得一读。

如我在讲授二战的爆发时就引导学生回顾一战的情况。学生知道,一战是由德国挑起的,然而由于德国地理位置的原因(东西都是大国),因此大战之前必须解决一个问题——两线同时作战。一战很清楚,通过结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二战呢?课本的介绍只是说:“1939年9月1日凌晨,按照早已制定好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强大的兵力,从西南、西北、北部三个方向突然袭击波兰。”

这样的介绍让学生实在难以明白其中的玄机。授课时,我借鉴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加入了20世纪最臭名昭著的强盗分赃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内容:“在苏联与英法结盟受阻之后,希特勒向斯大林抛去了橄榄枝——想和斯大林坐下来好好谈谈。几经周折,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运输机载着纳粹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希特勒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双方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暂时避免了德国两线同时作战的可能。这样,二战的全面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由于衔接知识的加入,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三、比较分析,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空间感

九年级的课程进入复习阶段后,我加强了同类型事件的归纳、比较、总结,力求教会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处看历史,梳理知识框架,理清历史脉络。如在复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代表英、美、法时,重点解析他们革命的异同点,以及产生异同的原因和结果;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以及对二战全过程的把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空旷的历史世界。然后重点强调历史事件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对这些联系加以探究甄别,分门归类也就很自然了。

当然,历史教学千变万化,方法五彩纷呈。教师除了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兴趣,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点拨,将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从大处看历史,小处看联系。只有这样,历史才会变得通情达理,学习者也才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领略其中滋味,获得新知与无限乐趣。

用感恩教育点燃师生激情 第5篇

用感恩教育点燃师生激情

——淅川县第四小学 ·李景瑞

2011年5月16日上午淅川县第四小学的校园里,学生家长及教坛同行人山人海。是什么事吸引了那么多人关注呢?原来是学校正在举行“感恩教育艺术节及感恩教育成果汇报会”。淅川县四小的感恩教育是校长王本唐亲自设计的。他凭着近20年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对小学教育问题症结的深入了解,结合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严重弊端,决定以“感恩教育”实验为切入点开始教改。

学校成立了“感恩教育”课题组,王校长亲任组长。为规范研究和实验,课题组几易其稿,制订了实验方案,并同时在省、市、县教科所进行了立项。2010年9月10日,学校召开了开题实验动员会,一场轰轰烈烈的小学德育教改实践拉开了序幕。

特殊家庭作业成常规

为了引导孩子们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学校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给学生布置感恩实践作业。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二节队会,各班都要抽学生向同学们汇报自已在感恩长辈方面所做的事。“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三八节”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淅川四小学生做家务、给长辈洗脚、给长辈捶背等,已成家常便饭。许多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写信给学校,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令他们非常感动。

升旗仪式新颖独特

淅川四小的升旗仪式与众不同。它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简直就是给全校师生集体上了一节德育课。他们除了要进行升国旗、奏国歌、国旗下讲话、值周工作总结之外,还要向万世师表孔子画像行鞠躬礼、向现任老师敬礼。全体学生在主持升旗仪式的辅导员指挥下,向全体老师敬礼齐呼:“一是为师,终身为父。”另外,淅川四小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齐唱感恩校歌,齐做感恩校操。淅川四小的感恩操是以《感恩的心》为旋律,以手语操为基础加以创编的校本操。师生们在做操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县内外许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慕名专程到淅川四小观看升旗仪式。

校园文化浓香扑鼻

走进淅川四小的校园,感恩教育的氛围扑面而来。写有“学会感恩”几个闪闪铜字的文化窗首先会映入你的眼帘。每个学生的校服上都印有“百善孝为先”的字样。学校设置的“感恩教育室”,布置有为学校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社会人士及教师的图片与简介;布置有古今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国家,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方面的典型人物和突出事迹专栏;布置有学校评选出来的感恩教育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相片;布置有教师在感恩教育方面的论文和作文。多媒体投影仪里,正播放着感恩教育专家的感恩教育讲座„„

感恩教育激发家长关注

为了总结感恩教育阶段性果,深化感恩教育改革,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感恩教育成果汇报会暨感恩教育艺术节。在艺术节上,学校都要隆重表彰一批在感恩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老师,表扬一批在感

恩上做得好的学生。各班都要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本班一年来在感恩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艺术节一般举行三天,全部向社会开放,并邀请各班学生家长参加。学生家长对此项活动非常关注,许多学生家长在百忙中抽时间积极参加。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参加淅川四小感恩教育艺术节时,赞叹地说:“是王本唐校长用感恩教育点燃了淅川四小师生的激情,让这个学校焕了勃勃生机。”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第6篇

──北碚田家炳中学“361互动”教学模式解读

【前言:作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我区课改已进行了十年,但走进课堂,我们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教师们忘我的站在讲台面对无精打采的学生津津有味的讲着教学内容,多数课堂教师讲解依然占主导地位、主动求变迟缓、合作探究生搬硬套、当堂检测不能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北碚区课改再出发之时,我校行走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了“361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蕴藏着教育的真谛。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无穷的潜能,只有点燃学生的斗志、求知的欲望、希望的火焰,才能让学生取得成功。

在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然而,教师教学方式大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模式,具体表现在①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学母的、内容、过程、方法、形式全部由教师掌控,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属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记。②共性教育,培养听话的学生:同样的目标、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同样的性格等等,像是一个模子生产的产品。一个特征就是听话的学生,惟命是从,不敢质疑,毫无探索创新精神。③大题量机械训练,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④师道尊严,唯我独尊:对完不成任务或者没按照教师意图去办事的学生进行变相体罚。

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 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361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全程积极参与课堂各环节的学习,尤其是待优生如何调动、课堂参与面要重点体现。

2.以学生为主体。要彻底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自主的高效预习、积极合作、充分探究、展示答疑、反馈巩固,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掌握感悟知识。

3.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指导预习、组织合作探究、进行精讲点拨,针对反馈深化教学,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精心备课,调控好课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要具体、到位,包括预习指导、讨论时的巡回指导、展示时的点拨,矫正时的补充都要要精心准备、具体到位、恰到好处。

4.体现民主平等。教师要走进学生、参与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学习时解除心理障碍,不再惧怕、迷信教师,真正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5.落实开放课堂。课堂开放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生思维和教学结果的开放,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但又不脱离学习主体,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联系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生成一些新知识。

6.使用分组教学。根据同组异质原则和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对各组学习活动参与表现的评价机制要实用,操作性要强,要保证各组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活 动的机会,并形成组长负责制、兵教兵、兵督兵的机制,可实行生生科组长、科代表模式。

7.高效自主学习。预习、训练要快速充分,讨论展示要全神贯注,积极主动。

8.实现有效互动。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要有效、高效、活而有序。9.再现知识获得过程。尽量避免先告诉学生结果,再进行验证训练的学习方式。

10.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361互动”课堂,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以学生学习为主,必然在进度上要放慢。因此,只有通过构建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的课堂来解决学习进程慢、任务紧的问题。

二、“361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361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的“六为主”教学原则,通过“三个学习阶段,六个教学环节,一个最终目的”的模式体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其中“三个学习阶段”指的是“课前预习、课中优习、课后温习”,具体地说,就是课前在教师指导下,目的明确的进行自主预习,“六个教学环节”指的是课中优化学习的“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导学、当堂检测、总结拓展”操作流程,具体地说,就是在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按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会学习;“一个最终目的”指的是“始终贯穿学校的一个办学理念,以真正意义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达到真学、实学、学会、会学。其含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和教师点拨;整个课堂学生落实真学、实学、学会、会学;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师生互学,教学相长,并在学习中生成新知识;全体师生在各种方式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均以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361互动”教学模式的组织手段

实施导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模式,各年级根据本年级实际情况,将每班学生按成绩、智力、特长、性别进行均衡分组,按同组异质原则划分,并对划分学生进行培训,小组评价方式务必实用、便于操作、具有激励性。各班可采取老师带组长,组长带组员,采取小组捆绑式评价办法(不同学科可以有不同的学习组长。每个小组针对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逐一演练,力争人人过关。各小组根据组内交流讨论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在组长的主持下,或优生引导,或组员合作,对本组的学习任务,或讲解,或演示,同时,其他学生或补充,或矫正,或评价,而对于学生展示提升不到位或需要强化的内容,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进行精讲点拨。

每位科任老师对所教班级全体学生成人成才负责,全员育人,全人参与,传承田家炳先生品德修养和全人教育思想,主导所任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参与小组学习等,优秀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都享有该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相应荣誉,同时学生的不文明无道德行为该班个任课教师相应受到处理)。各学科任课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表现、道德修养文明礼仪和田家炳品德传承综合情况,对每个小组及组长每周给出评价结果(学科教师评选学科组长),存档并交班主任,作为“三好学生”评选依据之一。每学期第一个月每天以后每周召开组长反思会(时间宜短),对小组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改进,计分办法由各年级灵活掌握。关注困难学生的发展。各班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小组和组长予以表彰,鼓励先进,促进后进。

四、“361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361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学习阶段”和“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课前预习”是基础,“课中优习”是核心,“课后温习”是保证,“课前预习”不到位,“课中优习”何谈精彩。

1.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以“教材为主源,以思维为主攻”,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思考,动手动脑,自主预习,明确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内容的重点和疑点。这一环节部分学科在课堂内前几分钟进行,有的学科在课堂外进行,不管在什么时候进行,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对于预习在课堂内完成的学科,这一学习阶段通常与课中优习阶段的“自主学习”教学流程合并在一起进行操作。

一般情况下,语、数、外、物、化等科目一般采取“课前预习”与“课中优习”分开的方式,政、史、地、生、音、体、美、微机等预习阶段则采取一堂课完成的方式,根据教材情况也可灵活掌握,甚至每节课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根据实效原则进行。

2.所谓“课后温习”就是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评估。根据实际状况精选习题,布置少量书面巩固练习,或布置实践性作业,或分层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有练习的学科课后练习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课中优习” 具体以如下六个教学流程进行操作:

①目标展示: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或根据学生预习反馈情况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自主学习:根据目标,充分发挥生本互动,教师务必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能充分了解书上的文本内容。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根据目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环节是学生合作探究的重要基础。

③合作探究: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解决或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优秀学生可以解决待优生的部分问题。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取师生平等交流讨论的形式,避免单纯机械的讲授。同时,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教师导学:课堂教学既不是满堂灌更不是满堂问,要深刻领悟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在合作探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要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实实在在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⑤当堂检测:检测内容应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的反应,题目设置要精,形式可以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问题探讨等。新授课原则上必须有当堂检测并必须做到当堂完成,各年级做好督查,学校将采取深入学生调查形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及时通报。授课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当堂检测的学生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择其要点总结,学生将错误练习进行纠错,纠错务必落到实处,小组中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本组同学的纠错。

⑥总结拓展: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各小组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谈收获,说感悟,归纳知识体系,回扣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适当拓展延伸,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对小组进行有效评价。

五、“361互动”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关键是课堂节奏,所以,要让学生熟悉课堂各环节的操作,学会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问发言、补充争论、有序抢答、表演展示、拓展运用,养成真正投入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节奏意识、效率意识,在初期上课时每个老师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常指导、反复训练,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课堂的紧张有序状态。

2.落实学科特点,丰富和发展“361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将“361互动”教学模式看作一种灵魂、一种理念,不能死搬硬套,形成“361互动”教学模式整体框架下的各科操作模式,每科也可再分为多种课型,如语文再分为古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作文等课型。

3.课堂与生活实践接轨,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渗透进生产、生活的血与肉,提升课堂的生命力,如生物课中植物种子的萌发就让学生培养种子,观察萌发过程,结合农业生产学习播种的注意事项,这样课堂就不再枯燥。

4.教师对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需要整合的整合、需要打破节次界限的打破节次界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备学生,即怎样调控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恰到好处,点在当点之处,经过老师的点拔、总结和评价,使学生茅塞顿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所学知识更加明晰化、系统化、科学化,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又锻炼了能力。

5.要解决好新课改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关系,自主学习是基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交流,使合作不流于形式,充分提高课堂效率;要解决好新课改中动与静的关系,实现动静结合、活而有序;真正落实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解决好新课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关系,提高课堂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保留和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

六、“361互动”教学模式操作的误区

1.将“361互动”模式的操作模式化,认为各个学科每堂课都按“361互动”模式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严格操作,没有灵活、没有创新。“361互动”模式应该是一种理念和思想。在体现“361互动”理念和特征的前提下,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各学科操作中应该是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只有这样,我们的“361互动”课堂才有生命力、才有激情、才是有血有肉的课堂。

2.只看表面课堂活跃,讨论、展示流于形式,成为表演秀,学习活动层次低,没内涵,真正好的课堂应该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以及学习的层次、深度和容量。对不需探究的问题要在预习时解决,同时提取出需要探究拓展的问题。简单的内容也要学生走讨论展示的环节,费时低效。可以当堂演练、记忆。

3.教材上没有、学生讨论不出的问题如活动,也要学生讨论,可以通过教师指导解决。

4.将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没有互动和交流,没有拓展和延伸、没有与实践的联系,教师指导、巡视、反馈、点拨不到位,致使学习效率和层次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5.学生预习、探究、合作习惯不到位,平时没有注意习惯的培养和矫正。每堂课都要注意学生学习细节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6.不能有效的将学科特点与“361互动”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致使本学科课堂操作时出现迷茫,将好多已成熟的好的做法丢弃掉,要找结合点将各学科原来一切好的做法丰富到“361互动”模式中,才能形成有各学科特点的应用模式。

7.预习完全放在课下,导致学生应付,不能真正预习教材。预习环节应主要放在课堂上,可与预习指导、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训练,重难点的反馈,及教师巡回指导相结合,将基础问题解决在预习课上,展示课可压缩时间、压缩问题,仅展示难的、重要的、需要拓展的问题,进而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8.有些课堂松散、学生学习不投入,课堂节奏慢、效率低、容量小。全体学生全堂不分形式毫无顾忌的紧张投入的学习是“361互动”教学模式的最典型特征,是落实真正意义学习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全方位营造这种氛围,真正实现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

9.不在课改、课堂上下功夫,不关注学科或本人课改的层次,一味抱怨,不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要重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注重发现问题、研讨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层次和教师专业水平。

10. 部分课堂不分课型,生搬硬套,所有环节齐全,但合作探究或当堂检测流于形式,课外预习与课内环节冲突却找不到结合点。

六、“361互动”教学模式的成功的关键因素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前提。

课改是份苦差事,需要教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尤其是习惯了传统教法的老教师。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实施课改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学会真正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着想,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防止学生思想出现动荡。要注意尽可能避免课改初期学生成绩的滑坡,努力实现平稳过渡。

2.加强管理,稳步推进是基础。

一是必须加大力度推进课改,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主任、班主任都要积极抓,长期抓,熟悉课改进展情况,随时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制度管理,结合区教委和教师进修学院出台一系列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尤其是课堂评价制度等来提升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推进学校课堂改革的深入。三是队伍管理,课改成在教师,教师是深化课改的主力军和主导者,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师资培训工作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我校将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系列活动,让教师成为深化课改的积极实践者。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深入开展“借脑兴教”校本培训工程、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组织全校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加强示范课研究课达标课研究。四是课题研究管理,以课题为抓手,依托教育科研,加强对教改工作的研究,使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领导支持,专家引领是保证。

实验的每一步进展遇到的问题等各级各层都及时进行汇报,邀请进修学院领导专家指导、听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不同时期课改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指导,参与研究对策。因此,专家的引领保证课改一直沿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很多弯路,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的课改进展到现在,要想取得更大进展,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家的引领与提升,我们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强化内功,提升本领是关键。

教师对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围绕教材,又要超出教材,尽可能多的挖掘出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用理论分析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是知识层次上的内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发言、有序抢答、主持展示、表演拓展、真正投入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把新课改理念落实到每堂课中,每一个细节上,这是习惯培养层次上的内功。要拓展课改内容,突出特色,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及学科实践活动,创设校园文化氛围,深化新课改内涵,这是综合能力层次上的内功。内功到位了,本领也就提升了。

5.抓住实质,有的放矢是根本。

课改的实质刚才有些已经提到了。要解决好新课改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关系,自主学习是基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交流,使合作不流于形式,充分提高课堂效率;要解决好课改中动与静的关系,实现动静结合、活而有序;真正落实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解决好新课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关系,提高课堂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保留和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落实学科特点,实现课堂与学科、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全程监控,设计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立体课堂,点拨补充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展示、表演,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抓住了这些实质,才抓住了课改的魂,才会万变不离其宗。

6.及时总结,经常反思是法宝。

要想把课改一步步推向深入,必须及时总结课改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经常对课改的过程、操作、效果等进行反思,才能攻克课改进程中的一个个堡垒,提升课改的层次,把课改推向深入。反思是一个人成长的必备品质,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有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只有反思,才能自悟,只有自悟,才能进步,学生是这样、老师是这样,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杜郎口中学各班、各学科每天写的工作反思都写在小黑板上放到楼道内,反思写出来了,当然就知道了哪些做好了,哪些还需要去做,每天这样,可以想象工作进展的效率会怎样,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那么他离成功就不远了。另外及时总结物化成果,升华课改过程,重点落实“五个一”的要求:每位教师书面分析一个典型教学案例;每位教写一份“我的课改故事”“我的师德故事”教育叙事;每位教师写一篇与所任学科有关的教学论文;每位教师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写一份高质量的课改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存在于教师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传统师生观,很难在短期内,整体上得到明显的改变,急功近利,唯我独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切实需要脚踏实地的深化课堂改革,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我们相信坚持在深化课改之路上,必将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校园、放飞梦想。

北碚田家炳中学 李飞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第7篇

今天上午我听了张玉莉老师执教的《香玉剧社号》,张玉霞老师执教的《提灯女神》,我觉得他们的课讲得非常成功,令我收益匪浅,现在我来就张玉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能以情传情,激情是张玉莉老师的课堂标志。今天听玉莉老师课的无不为她的教学语言所倾倒。王松舟老师曾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在这节课上,王松舟老师的这一主张体现得淋漓尽致。张玉莉老师的几次引导学生读常香于把孩子送到保育院的那一段话时,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及学生眼里都含着肃然动容的泪花,张玉莉老师也哽咽了„有人说:“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了文本、教师、学生、听课者心灵的共通。”张玉莉老师做到了。她做到了能以情传情,以心养心,用激情点燃生命。

二、能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像常香于送孩子那段话,张玉莉老师巧设引语让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老师的引语填补了文本的空白,这也丰富了课程资源,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于张玉莉老师是一位出色的阅读引领者,因此学生也常得到茅塞顿开,心灵敞亮的点拨,指到学习方法除了读与思,还要求圈点批画,动动笔墨。

三是融朗读、理解内容、认字解词、感悟体验于一炉。多项学习内容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事半功倍,这是最为可贵的。其奥妙在于教学始终行走在语境中,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品西句子。理解词语,品西句子又深深地理解了课文,使品味语言与体会思想共同体升。

总之,这节课的优点还有很多,像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涵等等。

用激情点燃英语课堂 第8篇

一、用学识自信点燃化学课堂教学的激情

教师激情饱满, 首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既亲切又饱含热情, 很自然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老师吸引过来。例如, 2007年, 我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是在印山中学, 比赛的班级是九 ( 5) 班, 比赛的内容是《洁净的高能燃料———氢气》, 在比赛前我对该办情况毫不了解, 但课前, 我在潜意识里已经酝酿得很充分。例如, 如何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何使用与课堂相关的手势, 实验操作应该由那些学生来帮忙等问题。当上课铃声响过, 我面带笑容, 用威严而又洪亮的声音发出命令: 上课! ———请同学们坐下。之后, 我目视过全班, 确实每位同学都坐的非常直, 从眼神中都流露出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当时, 我心里就感觉非常好, 这让我在上这整堂课中都激情澎湃、挥洒自如; 有种招手即来, 挥之即去的飘然之感。课后, 该班班主任和九位评委老师都一致说, 你这堂课上得很好, 很有激情, 课堂驾驭能力很强。当然, 在去参加复赛的时候, 我同样采取了相同的教法, 效果依然很好, 学生反响非常强烈, 不少学生一下课就找我签名, 我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由此可见, 教师的激情是驾驭课堂的重要能力。

二、用幽默语言点燃化学课堂教学的激情

化学是自然学科, 当然有其专用术语。然而一味地使用专业术语, 会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 本来就是刚接触化学的启蒙学生, 其他科目都未必学的很好, 现在又要来接受新鲜玩意, 学生感觉特别不好, 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会用一些偏离学科的日常用语来表述, 这样会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对知识又容易接受的感觉。例如,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的实验时, 平时在课堂上总是跟学生说:“氢气燃烧实验, 危险性很大, 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同学们切记注意安全”。说真的, 不要说学生懒得听, 甚至连看都懒的看一眼。所以在参加比赛时, 我干脆一反常态, 改用日常用语, 我说:“同学们, 请注意啊,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不过请坐在前面三排的同学向后靠一靠, 如果愿意陪我去见马克思的同学, 可以上来玩一玩”, 其结果还真有两位同学愿意帮我一起完成氢气爆炸实验, 当巨大的爆鸣声响过之后, 全班那是一片惊呼、一片掌声, 接下来再告诉同学们, 该注意的安全知识, 同学们当然是非常认真地听。在知识反馈环节, 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非常高涨, 在我之前的教书生涯中, 那真是史无前例。

三、用巧设实验点燃化学课堂教学的激情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 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 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 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重大。新课程理念也认为: 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 做用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时, 如果只是用导管沾肥皂泡, 然后就就让氢气吹出的肥皂泡设法摆脱导管口,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肥皂泡直向上飞的现象, 但比较单调; 如果将实验方案稍作改进即多买几瓶小孩玩来吹的肥皂泡, 实验时多叫几位同学与老师共同实验, 其中一位同学操作用氢气吹肥皂泡, 其他几位同学用嘴吹肥皂泡, 观察比较那种情况吹的肥皂泡飞得更高, 同时也可以让同学用火柴点燃肥皂泡, 观察那种情况下的肥皂泡可以被点燃。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实验, 那真是一举多得, 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要小, 又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知识;既亲自体验了实验的趣味性, 又回归到了童年时代。这类实验的设计既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用自主创新点燃化学课堂教学的激情

我做的最成功的一节课是那年参加基本功比赛的复赛课堂, 课题内容是《物质的溶解度》, 在课前, 我请班长将本班的学生分为三大组, 其中每一组要有一位副班长或者是学习委员或者是化学课代表负责, 并说明, 本堂课如果哪个组表现得好, 将有重奖 ( 即齐心协力开香槟庆祝“生日”) 。课堂上, 我把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讲完后再进行课堂练习时, 我临阵选将, 把5分钟练习时间完全交给班长, 让他组织三个组回答问题, 那个热闹的场面真是让人难忘。在回到气体溶解度的实验时, 我安排了三组实验, 刚才抢答问题少的两个组, 各派一个代表用试管在酒精灯上烧水, 观察现象; 抢答问题较多的一组, 我就叫他们多派几个代表齐心协力开香槟, 并让全班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且将香槟分给回答问题少的同学, 让他们感受香槟冒出来的气泡味道, 说明主要含有哪些物质或成分。这样既有趣味又富激情, 更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快乐的课, 当然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记忆犹新的。

总之, 化学课如果老师能够富有激情, 善于改进实验, 让学生体悟实验的趣味性, 增强求知欲, 让学生联系实际, 体验生活, 那一定是生动活泼的;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同样会面临学生厌学的尴尬。从课堂教学入手, 探讨激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的特点, 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上一篇:表演毕业自我鉴定下一篇:文明主题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