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4-09-12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精选8篇)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1篇

“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二中学 赵红梅 连志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授课的班级中,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要求与方法,却使得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甚至还出现很大一部分学困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尤其是处在偏远县城的我校的中学生,有的入校后连最基本的拼音不会拼,汉字不会按笔顺写,数学三年级的水平也难达到,就这样上了初中,素质何在?但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人,必须以农民对待庄稼的心态对待成长中的孩子,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就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但由于我校招收的中学生成绩差参不齐,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和有不良行为或品质有问题的“问题学生”。要转化这些孩子,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通过高效课堂,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要通过高效课堂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大限度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3、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近几年来,由于领导管理有方,教师素质过硬,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大跨越,05年以来已成为邯郸市的名校。所以我们的生源很充足,本来生源好应该有质量保证,但我们这儿的实际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好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条子生”、“关系生”自然就多了,加上近几年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政策,家长很看好我校的实力,使得县城和周边小学学生数量逐年递 增,于是班级里基本都是就近入学的孩子。07年仅分配生就占到了学校招生人数的一半,近两年基本都是,而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成绩大多在中下游,基本的行为习惯就没有。就语文学科来说,有一大部分孩子入校时语文不及格,他们的语文知识少得可怜,不会书写,不会普通话,不会作文,甚至有的不会朗读。他们对学习没兴趣,又缺乏学习的动力,课下不肯下功夫。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为此我们提出要打造高效课堂,尽最大努力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符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现高课堂上存在的消极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求达到课堂的高效率,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江苏省洋思中学的“三清”教学模式和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教学模式为借鉴,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努力完成以下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教师如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研究课堂低效归因。

3、研究小组建设和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对课堂高效的辅助作用。

5、研究如何借助不同的课型,使课堂活起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6、研究“352”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可行性、内涵和课堂实操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7、形成有理论基础和实操性强的、符合校情的“352”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如何进行小组建设,让每个孩子参与到课堂学习。

2、怎样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知识的生成度。

5、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质疑意识。

6、研究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课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观察法:从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颠覆旧课堂。

2、访谈法:与课改班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实验班研究对象课堂学习的效率,行为表现,成绩情况等,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3、课例分析法:通过参与研究者展示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一环一环形成“352”模式。

4、经验总结法:将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5、文献法:多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对象首批确定为参与课改的教师和所带的课改班,形成理论获得经验后再带动全校推广至全校的课堂教学。

(二)理论依据

1、魏书生的课堂教学艺术: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课堂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注重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

3、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兴趣,挖掘潜力,于自由中见自主学习之成效。

4、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对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充满兴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人尽其 才享受成功的喜悦,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5、心理学观点:对学生进行内化教育,让学生多一份感悟,少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说教,多一些活动的感化,彰显隐性教育的魅力。

6、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语文老师不能单纯做“园丁”,裁剪掉孩子们的个性,而应做根雕艺术家,顺应孩子们的个性,对学生进行“扬长”教育。

五、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们的课题为“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仅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及至整个人生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行为,学术水平等多种功能,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课程。然而,许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所以从改开开放以来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不断地探索。可以说,从五六十年代语文教学信奉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课堂模式到改革开放初期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由“重教”到“重学”,由“重知识”到“重能力”“重智力”,由“接受和理解”到“建构和发现”,由“偏重课内”到“兼重课内外”的课堂基本模式的改变,再到后来的“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直到今天,在“新课标”理念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模式,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乃至取得了较为可喜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像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一样的语文教学名师和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盘锦新兴中学等一批名校。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级中学,生源以农村孩子居多,这种生源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魏书生先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山东杜郎口和其他成功学校的经验,因而探索符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

六、现有基础

1、本课题组定购了各种专业期刊、报纸,拥有大量国内外教育专家关于教师的素质培养、关于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图书,配置微机、打印机、摄像机、多媒体教室等教研专用设备,大量图书资料和现代化的研究设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我们还有五十多个教学班,八个课改班和一支素质较高的 教师队伍,可以为我们提供成功的课堂教学实例。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组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我们能在正确、规范的道路上从事该项研究。

2、经费保障:

本课题有河北魏县第二中学全额拨款,按需要及时购买资料,购设备,外出学习,聘请专家,以确保课题按时结题。

七、研究工作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是课题负责人总体谋划,课题组成员组织教学班整体参与,边教学边实验边研究总结。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立项,论证开题。

1、申报课题《“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申报期间将课题组成员有关高校课堂研究的论文,教学案例进行交流,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

2、课题立项,我们首先确定了课改班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具体研究内容作了分工,并提交课题的开题报告。

3、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论证开题。第二阶段: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教师如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获得直观的经验。

2、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研究课堂低效归因。

对课改班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充分了解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议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

3、细化开题报告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更切合我校的实际,更便于操作,更有针对性,明确了各阶段的研究目标。

4、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对以往有效课堂教学工作作阶段性总结,以论文的形式提交课题组。

5、课题组成员向总课题组提交研究论文和阶段总结报告。第三阶段:

1、研究小组建设和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对课堂高效的辅助作用。

3、研究如何借助不同的课型,使课堂活起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4、、课例研究剖析,逐步寻找解决课堂无效因素的方法、总结、写研究论文。

5、从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整理好个案,剖析研究,整理总结出可操作性强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课改班、课改班学生进行对比评定。

6、课题组研究人员向总课题组提交论文、课例分析及阶段总结报告。第四阶段: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推广。

1、研究“352”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可行性,内涵和课堂实操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2、形成有理论基础和实操性强的、符合校情的“352”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3、将课题组的论文、课例分析、教学模式、操作步骤等收编成册。

4、向总课题组提交阶段论文和阶段成果总结。

5、课题组把积累的成功经验和研究的成果在本校及全县推广。

6、研究结题方案。

7、向总课题组提交《“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结题报告和成果公报。

8、申请结题。

八、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服务的,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从小范围入手,以课改班为单位,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研究,积累第一手课例资料,从理论到实践形成可操性强的符合我校校情的“352”高效课堂模式,以实操课、示范课的形式推广,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九、研究人员的组成与专长

课题负责人兼研究员

(一),赵红梅,1968年6月出生,教科室副主任,主抓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优秀教师、邯郸市优秀教师、县拔尖人才、邯郸市创新课堂优秀教师、全国基础教育研究杰出人物。主持研究教科所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被评为优秀研究员,国家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研究成果显著,该课题正于2009年4月 结题。

主持人兼研究员

(二),郭成林,魏县第二中学校长,负责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市拔尖人才,国家优秀科研校长。

研究员

(三)连志蕾:是我校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擅长教学研究,积极参与课改,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教学成绩显著。

研究员

(四)王文香是我校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积极参与课改,擅长教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教学成绩显著。

研究员

(五)陈双玲是我校地理学科备课组长,市级骨干教师,在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中,承担主持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有多篇论文发表,该课题已经的顺利结题并获得市级三等奖,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员

(六)刘焕巧是我校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擅长教学研究,积极参与课改。

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外部条件:

我校建校时间长,师资雄厚,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目前已成为邯郸市热点学校,多年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科研队伍。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敬业爱岗,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打造高效课堂方面,每个老师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十、研究成果表现形式

以论文、课例分析、模式展示、总结报告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十一、参考文献

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卢梭·《爱弥尔》。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4、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班主任工作艺术》·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为师从教不可不听的演讲》VCD。

5、赵凯·《班主任必读》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4。

6、马新国·《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4。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2篇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1.为了了解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从中比较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发现必须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和矫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研究都还处于起始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所以对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时代性。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七、研究的对象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学生。

八、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九、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1)确定研究教师,组建课题研究组。

(2)文献查阅,查阅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3)制定师资培训计划,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更新观念。(4)拟定研究计划,拟写研究方案。(5)设计和编写问卷调查表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1)实施前测。(2014年5月)对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进行摸底调查。

(2)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和同一性,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

(3)开展课题研究。根据制定的研究策略及研究方法,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施研究。

(4)组织研究教师2周搞一次课堂教学研讨,4周搞一次研究交流。(5)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一边修正研究计划,并及时写出研究反思、论文、课例分析、阶段小结等。

(三)第三阶段:课题中期总结阶段

(1)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中期论证(2014年9月)。实施中测,通过问卷、测试等方法对课题进行中测,总结前一段研究情况。

(2)根据前一段研究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指定下一步研究计划,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

(3)不定期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1)实施后测。2015年1月通过问卷、测试、听课等方式对课题研究进行后测,检查课堂研究成效。

(2)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3)对课题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4)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十、成果的表现形式

课题以结题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论文、案例、展示课等。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负责人是市级骨干教师,曾参与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于2004年完成了市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于2009年完成了河北省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全国创新教育暨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参与研究的河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在省“十一五”课题中期评估中被评为良好;课题结题报告《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获第六届全国新概念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所做《奇妙的宇宙世界》一课获市级创新教育课题研究课评比二等奖;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10项,区级奖励10余项,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实践能力。

2、课题组成员主持研究的省“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其中期研究成果曾在秦皇岛市教科所举办的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上作展示,受到与会领导及全市参会教师的好评,此课题被评为秦皇岛市优秀科研课题,主持人被评为秦皇岛市科研实践“优秀教师”;所做《自主管理自主成长》一课被评为秦皇岛市课题研究优质课。

3.课题组其他教师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课题组其他教师均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又年富力强,能吃苦,肯钻研,长期在教学一线,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有多项研究课题和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对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已与所有实验教师达成共识,课题组其他教师也都长期关注、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另外我们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5.资料及研究经费: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如果课题能得到批准通过,相关的研究经费将由学校全部承担,并努力争取安排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会尽最大可能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春祥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1.4.1

2、王跃 《高效课堂的101细节》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1

3、刘金玉 《高效课堂八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1

4、苏鸿 《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7.1

5、李炳亭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1

6、赵连根 《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上海教育科研 2007.2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3篇

很多文科老师特别是语言类老师常说: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多教一篇课文少教一篇课文,对学生而言,似乎没有多大关系。显然,这说明了当下文科类课程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没有做到课堂教学高效化,或者说有效化。为了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化,2011年我校向湖南省邵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2012年5月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下文,将之批准为邵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课堂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业水平高效发展。

三、理论依据

落实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参考借鉴当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式自主学习模式”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及意义

(1)“践模式,转理念,提效率”,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文科类有效教学模式;

(3)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步骤

对象与内容:2011年七年级新生,“高效课堂实验班”262班、263班、266班等,“常规教学对比班”264班、265班、268班等。全年级共7个班,共有学生400余人;主要探索英语、语文、历史等文科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等

主要步骤:

1.“ 一 个高点 ”

一门课程至少有一个学科带头人,这个带头人专业素养好,勇于吃“螃蟹”,并乐于进行“课改”———此谓教师“高起点”,英语有戴老师、袁老师等,语文有黄老师、杨老师等,历史有易老师等;一个学习小组一门课程至少一个学生带头人,这个带头人(组长)成绩好,勇于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并乐于接受“课改”———此谓学生“高起点”。没有“高点”(高起点)的教师和学生,课改实验无法进行。我们引领实验教师“走出去”,学习许市中学等学校课改成功的经验,通过召开家长“课改”专题培训会、学习小组组长培训会、“课题”常规管理例会等来实现这个“高起点”。

2.“ 二种自主 ”

一种是学生个体“自主”,课前每位学生都必须预习课文(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疑问”(问题)。这主要通过完成“导学案”等来实现。

另一种是学习小组“自主”,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构建“自主学习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每个小组的成员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面及合适的男女比例搭配好;学生之间性格等各方面互补,从而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学习小组一般是8人左右为一组,可两两并排而坐,可聚集一起,也可展开分散;学习小组可自由取名,如“展翅飞翔组”“明日之星组”“精英90组”等。

与此同时,进行小组长(“小老师”)的培训非常重要。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组长们的胆量和组织学习能力外,还应利用课余及节假日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以保障“高起点”,带动其他同学。

有了这样两种“自主”,“自主”学习才有保障,才有着落,避免了“空谈”。

3.“ 三步合作 ”

课堂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我们探索践行了这样一个课程教学基本流程(环节):

第一步,各个小组组内合作,讨论综合各组员预习提出的“疑问”;

第二步,各个小组提出一个或几个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综合性“疑问”(各小组的“疑问”不能重复);

第三步,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关键性的“疑问”。

清晰的基本环节,让师生“合作讨论”有条不紊,步步深入,全面覆盖。

4.“ 四 轮评价 ”

作业评价需在课内与课外结合完成。

第一轮:学生自由结对“对对互评”,作业完成与否的情况及对错初步情况报告各组组长,组长敦促完成,初步解答,统计记录;

第二轮:组长循环“异组评价”,组长点评解答,统计记录;

第三轮:学科课代表“全班全组评价”,甄别优劣,综合“疑难”;

第四轮:教师褒贬优劣,“解疑答惑”。

5.“ 五 类探究 ”

知识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传承,智能是几千年来人类生活的砥砺。文科类课程尤其是语言类(语文、英语等)需要在生活中学习,需要在现实的环境中锻炼。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大语言”(“大语文”“大英语”)“真语文”“真英语”等一系列概念。语言类高效课堂,则要从语言的学科特点出发,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语言交际思维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找到这个“交界点”,充分体现语言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化。为此,我们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实验时,将“高效课堂”的视角延伸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定下“规则”,每届学生我们将开展不少于五类(次) 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近年来我们成功开展过的一些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案例:

活动案例之一(活动方案摘要)

活动名称:“溯城步传奇,讲苗乡故事”比赛暨“迎元旦千人诵经典”

活动宗旨:通过查、访、问、读等课外实践活动,感受丰富的、充满魅力的、富有苗乡特色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民情风俗,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活动说明: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或假日,去访问当地年老的长者,听他们说故事;去民委、图书馆、县志办或上网查询当地人名、地名、山水名的故事及神话传说。诵读篇目的选定,以班为单位进行推荐,对推荐篇目进行民调,然后确定全校诵读篇目,年级诵读篇目,师生共同诵读篇目。

(2)加工整理故事阶段,以班为单位。学生个人先确定初稿,然后活动小组对初稿提出评改建议和评改理由,最后由学生根据评改意见进行润色定稿。定稿后由学生本人脱稿讲演故事,对本班的参赛故事可以由本班讲演故事的高手试讲,并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优化。

(3)讲故事比赛阶段。主持人由学生担任(先前有培训),主持人台词串词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评委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

(4)优秀故事评奖阶段,先对入选的优秀故事,由能代表本班最高书写水平的学生进行誊写,然后在学校公布栏里进行展示,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对故事进行投票决定名次。

活动案例之二(活动方案摘要)

活动名称:中国汉字听写比赛

活动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动案例之三(活动方案摘要)

活动名称:“英语情景剧表演赛”

活动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勇于展现自我,丰富校园文化。

活动内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英语情景剧表演(每班一个节目,题材不限,参与人数不限,表演时间三分钟之内)。

活动案例之四(活动方案摘要)

活动名称:元旦文艺汇演

活动宗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学生文体素质。

活动内容: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语言(相声、小品)、舞蹈、音乐等作品。

活动案例之五(活动方案摘要)

活动名称:“读书———感恩———征文”活动

活动内容:读“感恩书,做感恩事,写感恩文”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1. 期末学校质量检测对比

通过4年来的实验,我们观察“高效课堂”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成绩有明显的区别。

2. 中 考学校与学校质量对比

城步二中、城步三中、城步四中是生源同类的学校。城步三中2014届毕业班(即2011年秋入学)开展“高效课堂”课改实验,中考成绩实验校与非实验校比对,实验校城步三中七科综合、英语、历史等综合评估分,要优于非实验校。

3. 湖 南 省 公 费 师 范 本 科 ( 湖 南 一师) 招生录取人数对比

2014年省市分配给我县国家免费师范本科招生指标20个(初中),报考指标按比率分配到全县24所初中学校,通过校、县、市、省的层层考试选拔,我校共有7名学生考上湖南一师本科班,其中课改实验班的学生占6名,非课改实验班只有1名。录取率为全县招生人数的35%。本届生源是在城步一中招收了前200名之后,城步三中与其他学校基本均衡分配的学生。

4. 获 奖情况对比

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课改实验班学生陈晖获八年级组三等奖;谢叶林获邵阳赛区八年级组一等奖;肖静静获邵阳赛区八年级组一等奖;王林枫获国家七年级组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反思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4篇

自我校申报的“民办学校活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列为“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后,我校全体师生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和主持下,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在基础年级脚踏实地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验,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教师们坚持教改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决心也越来越坚定。回顾近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现作中期总结报告如下。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建构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学校“高效课堂”等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较完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两个转变: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当堂评价。

四项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教学效果当堂反馈。

五个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探究学习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和成功学习原则。

上述改革指导性意见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改革的起点和归宿是努力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质量(不仅限于学习质量),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成长的活力。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与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不仅是学习效果),关键是把课堂最大化的还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课堂环境和条件。

二、在实验与探索中稳步推进课堂结构的改变

为探索课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老师们进行课改的信心,学校每学期举行“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在第一届“生本活力大赛”的基础上,派出课改积极分子,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学习,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惜巨资强化了硬件建设,先后按新课堂要求改建了两个多媒体大教室,精心设计了专门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桌椅,供校级大赛课和展示课使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提升了校园网带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及时观摩校级课改公开课。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届“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每次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由最初学校指定个别有课改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典型引路,到科组推荐,再到全员参与初赛,科组选拔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本学期即将进行的第四届大赛,决定采用四级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赛课的常态化,将通过前期试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常态课堂,至此,参与新模式改革实验的教师逐步达到了100%。从参与课改的学生来讲,由最初的组建实验班,扩展形成实验年级,到初中和高中的基础年级全部参加,学生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参与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明我校围绕课题进行的课改实验正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常态化。

三、在总结与反思中提炼形成新模式

初中年级的“三四五”导学式教学模式解读。“三”即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板块:预习(自学)、展示、反馈。“四”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循环程序:第一循环为独立预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第二循环为合作探究、联动展示、评价反馈;第三循环为迁移训练、拓展展示、评价反馈;第四循环为自我诊断、穿插巩固、评价小结。“五”为课堂教学原则的“五项要求”:一是自学预习要充分,二是学生展示要精彩,三是小组互动联动要有质量内涵,四是教师指导要个性化,五是评价要有激励性。

高中年级的“三个基于”自主学习模式,即“基于教的学,基于做的学,基于研的学”,通过引导学生为教会同伴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为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而学,真正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高中青年历史教师李娜在大赛课上将自己定位为“导演”的角色,让平时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做“主演”,进行了“小先生制”的尝试,其他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课前预习时广泛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重演历史性的角色化展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层逐步由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化,整个行政团队向“专家治校”方向发展,骆校长关于课改的阶段性总结论文《用情感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名中层干部的论文也相继获得各项省级奖励。一部分中老年教师迅速转变了观念,从原本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努力触摸教改最前沿。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课改,接受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的洗礼,迅速站稳讲台,成为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秧田式转变为马蹄式,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课堂形式的转变,得到了广雅本部教学督导团专家的赞誉;逐步走向常态化的教改,也得到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关注,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推进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经验

1. 行政推动是保障。学校行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学校教改的走向,在多考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然认准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科组长,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形成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观念是根本。新的学校就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只有转变了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旧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3. 集体性反思是动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加上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异,如果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胶柱鼓瑟,只能处处碰壁,损伤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纠正改革的偏差,这样,课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4. 全体参与可持续。只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课程改革才能有序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才能走向常态化,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对推动改革进行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及时制定适应课改需要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课改中来。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5篇

辛店小学 刘晓杰

一、本课题研究概况及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的信息化今天,素质教育应运而生,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语文课堂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语文课堂出现诸多的变化。如师生观念的变化,由原来的重教学轻学发展到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和师生地位的转变,老师是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教学资源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的文本教学到网络资源的注入再到校本资源的研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体验了自我,课程的标准被语文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演绎出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成为导演。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成了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育的地域差异也受到重视,针对农村学校教育的课堂改革和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其他一切实可行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研究经验,这样农村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可行性的。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选择富有探索精神、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做到既有“点”的示范引导,又有“面”的铺开实践。学校提供经费供老师外出学习观摩,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研讨。

三、研究的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理论,运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⑵调查研究法: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采取相应的形式,针对性研究。

⑶、行动研究法:运用这方式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⑷、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讨,从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⑸经验总结法: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总结或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详细计划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进行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

2、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外出学习观摩。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和研究资料(包括案例、图片等)

5、撰写课题研究动态报告,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成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初步进入探索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深入实践,全面实施

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设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的研究。

2、课题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

1、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高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第6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课题总目标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认识自我,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目标:

学校层面:

1.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比较系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设计方案(案例)和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步伐。

教师层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新环境。

2.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使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做到能符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学生层面: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凭借网络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与网络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

1.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如何将各种课外信息(网上知识等)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

2.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

3.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怎样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课题实施研究的具体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唯一源泉,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能够随时捕捉到教育教学活动的种种变化迹象,并不断的、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还能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判断。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一定要在常规教学实践活动中,合理正和多媒体教育资源,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去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个案研究法:俗话说,一滴水中可以看到整个太阳,一粒沙中反映出整个世界。个案研究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研究个体反应总体的方法。它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考察其具体的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研究相同、相似或相对的问题的范本或借鉴。这样被考察的具体单位就是一个个案,它可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包含若干人数的特殊群体(这时候整体就形成了一个个案);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特殊的现象。该方法具有深入性、典型性和借鉴意义。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员 姓 名 专 长 王 东 调查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分析调查数据,形成研究报告。 汪 霞 调查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撰写各阶段的研究报告 王良永 调查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杨剑锋 调查小学中年级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徐秀莲 调查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黄亚红 小学低年级学科教学 黄海洋 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 周晓梅 小学高年级学科教学五、本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1、课题申报:年5月~2012年8月

(1)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

(2)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

2.第一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6月

(1)课题组根据制定的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3、第二阶段实验研究:207月~1月

(1)课题组根据阶段检查调整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

(2)课题组定期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研究组提交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

4、课题后期总结阶段:202月~年6月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2)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保证: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所有老师参与探索和实践。

(2)学校保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意识。学校有完善的教科研制度,有完成省级课题的成功经验。

(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我校目前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有电子阅览室,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证:我们课题组研已经建立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5)经费保证:我校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一直能够保证教科研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七、阶段性及终期成果

1、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凭借网络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与网络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师生一起进步,喜获丰收成果。

B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7篇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他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没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行不通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深入的需要,更是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双重需要。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解决师生矛盾,让学生和老师互相理解,完善自我,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地位上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在行动上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等,以此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虽然教育理论界研究师生关系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研究的触角也基本涵盖了师生关系的概念、特征、存在问题和改善途径等各个方面。但总体而言,针对大学师生关系的专题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已有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1)研究面窄,深度不够。对我国当

前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还是停留在面上的分析,主要是从文化视野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缺乏深层次的原因剖析;(2)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分析不足。对当前的大学师生关系缺乏具体的实证调研分析,难以全面、真实认识师生关系的现实形态;(3)建议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目前研究中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更多的是原则性、方向性的,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4)研究方向模糊,对和谐标准缺乏有价值的界定。现有研究没有明确回答究竟我国师生关系要达到何种和谐程度?是以西方的师生关系现状为模版,还是再从中国古代寻求师道尊严的传统复归,还是有更加适合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需求的和谐师生关系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要求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类的需要时指出,人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些低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到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课堂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合作交流,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要,即归属和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到性,充分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内化教师的教,甚至寓教于不教之中。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目标: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是教育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有助于发展学生内在的潜能,带动学生

精神发展,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多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关心热爱以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发挥,这样的师生关系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实施本课题研究能改变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平等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

内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依赖于师生间情感的关系,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从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以学生发展为本,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反思,不断改进研究策略。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认真研读,提炼升华,对课题研究进行充分论证。

(2)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申报。

(3)组织教师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同时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终端性成果:各类调研报告,论文、论著,结题报告。

2、过程性成果:教学叙事、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

八、保障措施

1、我校拥有一支业务水平和科学水平兼备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投身于我校各类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且在教改的推进过程中,我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不论是学校发展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均离不开教育科研,因此,我校教师教学研究氛围较为浓厚;

2、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由一把手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组成员组成。校长具有很强的科研理念,“十一五期间”独立承担市级课题的研究;还有一些其他教师均为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将为该课题的研究发挥骨干作用;

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第8篇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

1.体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效益观念,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性指导,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全面落实课程目标。通过有效学习方式理解“三维”目标, 实现知识问题化, 问题能力化,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效教学过程是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和策略, 学会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持续发展。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科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发挥集体优势, 集中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 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原则。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以学生的发展为保障, 是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遵循的逻辑内涵。

4.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5.反思性原则。通过反思, 不断地更新观念, 改善实验行为, 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 及时地调整实验走向, 调整思路。

6.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 应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使之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 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 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希望通过借鉴外地教改经验, 深入分析、反思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 努力构建起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三、研究实施策略过程

为进一步深化高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高效课堂教学活动”, 以“提升课堂品质, 提升课堂效益;消除课堂泡沫, 构建有效课堂”为宗旨的有效课堂研究节活动;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 专题研讨、有效论文评比等活动, 引导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

对实施高效教学进行宣传、动员、学习, 开展有效教学大讨论,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进一步明确开展有效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开展“高效教学”专题讨论, 大力宣传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为高效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无效现象与原因, 找到问题症结, 进而有的放矢地促进高效教学研究和实施。

(二) 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1. 落实集体备课。

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组长把关, 并通过学校教研室督查, 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提出了六个科学性, 即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交往以及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通过这些具体指标的提出与考核, 每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 提高训练检测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 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 既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4. 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 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 实现培优补差、落实到位。

5. 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评价, 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系统, 提高教师工作有效性。

6. 大胆实践, 注重总结推广。

开展“有效教学论坛”“课例研讨”“诊断反思”等专题活动, 不断推广成功经验。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 不断提高有效教学研究、实施的效率和水平。

7. 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开辟教师有效教学专栏, 创建学科有效教学群,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 展示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建立教师有效教学群, 通过学科有效教学群发表深入研讨, 各抒己见, 不断完善, 达成共识。

8. 开展课题研究, 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

将高效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实践中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 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形式多样, 注重实效

1.主题沙龙, 专家引领。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意识, 营造良好的“高效课堂”研究节研讨氛围, 每学期既有教育名家的上位引领, 也有本地专家实践操作的指导。

2.课例研究, 提升能力。通过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我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于课例研究的区片级教研和校本教研活动。

上一篇:放得下的经典句子下一篇:清明节的由来和简介的演讲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