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2024-06-04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精选12篇)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1篇

唐代主要诗人及其诗歌鉴赏

结题报告

蒋健成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学习,同学们对唐代的三大诗人有了较初步的了解,下 面对这三大诗人进行简单的评价。

李白是唐代大诗人,人称“诗仙”。他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一生浪迹天涯,写了许多传诵至今的著名诗篇。李白虽有政治抱负,但始终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是一个一生命运大起大落的人,62岁时病死于当涂县。

李白的诗现存900多首,这些诗内容涉及面广,充满对黑暗社会的激愤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进取精神。如《古风》59首,批判封建统治的弊病,乐府《行路难》、《梁甫吟》等则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则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的诗不仅批判继承了古诗的优秀传统,同时还认真汲取民歌精华,形成一种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这是后代诗人很难超越的。同时,作为一位浪漫主义的大师,李白诗歌的气势之磅礴,形象之雄伟,想象之丰富,也都是古典诗歌中前无古人的。

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他生在唐朝由盛而衰、战乱频繁的年代。杜甫一生和李白一样,也是怀才不遇,不但始终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反而一生颠沛流离,大部分日子都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诗特别能反映唐代社会由盛转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的社会内涵,因而被称为“史诗”。

作为时代的歌手,杜甫亲身经历过战乱和饥寒交迫的生活,因而他在诗中流露的热爱人民的真情实感,能达到同代诗人从没能达到的深度。更可贵的是,他在诗中多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尖锐对立的本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揭示这一本质而传诵千古的名句。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政治诗人,在他笔下,诗不仅是抒发感情、描写物象的工具,更是干预生活、指责国政的手段。他的诗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现实主义大师。他和杜甫一样,也是在战乱岁月里成长的,因而也能了解和关心人民疾苦。

白居易在文学上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他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过《新乐府》等大量的讽喻诗。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其中主要是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的讽喻诗。另外他也有一些写田园生活的闲适诗和抒发感情的感伤诗。他的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能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总之,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唐代杰出诗人,虽风格不同,各具特色,但都能爱憎分明,直面现实,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群众的心声,而在艺术上又都有很深的造诣。正是这三位大诗人开创了一代诗风,把唐诗推上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2篇

“谁谓”二句是有针对性。在韦庄之前那位曾写过“ 日边红杏倚云栽 ”名句的高蟾有《金陵晚望》。

其中写道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 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高氏在金陵处处 感到一片衰败景象,而他却没有看到表现六朝衰亡的图画 !因此 ,所谓“画不成”是带有激愤情绪的反语。韦庄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为缘由,揭示所谓“画不成”的原因的底 。“画人”们内心只注意迎 合“ 世人”喜欢粉饰太平的庸俗心理 ,因此才不去揭示六朝的“伤心事”。看来,“瞒”和“骗”是中国文艺家的痼疾,它历史悠久,为世人所欢迎。六朝偏安江左,内战、外战不断,有什么可炫耀的。可是六朝给后人留的印象却是富贵气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带有飘逸色彩的“六朝烟水 ”,而诗人从自己亲身的 经历出发 , 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的一幕 。他看到的《金陵图》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 因此对其他“画人”的批评,正是对《金陵图》作者的.褒美。

那么《金陵图》表现的是什么呢?“君看”句指出它是六幅描述“ 南朝事 ”的组画 ,(可能一朝一画),但画中具体内容如何呢 ?诗人没有直言,只用 极空灵的一句“老木寒云满故城”结尾。读者不要以为这“六幅”图画都画的“老木寒云 ”,此句只是用 “老木 ”、“寒云 ”、“故城”三个意象来暗示《金陵图》中所表现的六朝,不是繁华兴盛、也不是超凡脱俗,而是它的萧瑟、凄凉、窒息和衰败。从六朝的历史教训 ,诗人必然想到现实 ,北方已经战争践踏成“赤里千地”,而且战火仍在燃烧。南方也充斥了腐 朽与衰败 ,唐王朝大约已走到了历史的末路。这一点,诗人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了。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3篇

1.研习《西塞山怀古》, 体悟其深沉、含蓄的情感。

2.通过对《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等诗作的回顾, 展示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 并总结归纳咏史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技巧, 把握咏史诗的大体步骤。

3.以小结出的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方法】

研读、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朝代更迭, 盛衰无常, 名人辈出……这流变的历史, 自然成为历代文人的兴感之由, 于是, 怀古诗便出现了, 并且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抒情主题。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 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 兴亡之叹。”这也足以说明怀古诗这类题材的重要性。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二、研习诗歌

1.初读全诗, 展示全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2.指导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研读诗歌。

(1) 读全诗, 注意画线字眼的读音。 (2) 结合史实介绍和课下注释, 研读诗歌, 弄清诗歌大意。

教师补充诗歌背景:太康元年 (280年) 晋武帝命王濬率领由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 顺江而下, 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 凭借长江天险, 并在江中暗置铁锥, 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 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 冲走铁锥, 以火炬烧毁铁链, 结果顺流鼓棹, 直取金陵。

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指引下展开研读和讨论, 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点拨, 最终确定大意。

诗歌大意:晋代王濬率战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悬挂金陵城头。/人间有几回兴亡盛衰的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江流没有变化。/现在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3.研读探讨三四两联的内容和情感。

(1) 屏幕上展示探讨问题: (1) 如何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能否用一句简单的话加以概括? (2)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四两联是全诗理解的难点, 所以花费时间较多)

(2)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 金陵经历了若干朝代的兴亡, 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感叹, 并升起伤怀之感, 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寒流”。

(3) 总结全诗的结构并板书。

一、临古地西塞山

二、思古人

三、忆其事西晋灭吴

四、抒己志赞颂、庆幸, 更多的是警示统治者以前朝兴亡为龟鉴

主要手法:借古讽今对比

三、总结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

1.临古地。

2.思古人。

3.忆其事 (古人、历史之事) 。

4.抒己志 (个人的感情或对历史事件等的认识) 。

(有些诗几个环节全都包含, 有的则不全包含;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认识也未必直接写出, 有些则是较含蓄地传达。)

四、拓展与链接

我们在本模块中还学过两首怀古类的诗, 分别是《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 按照我们刚才总结出的咏史诗的一般结构, 来回顾和复习一下这两首诗吧。 (略)

五、怀古诗小结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主要手法: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对比 (古今) 、借景抒情、用典。

3.步骤:明史实, 通大意 (关注注释, 重要的历史与人物情况要熟悉) ;悟情感, 察诗心 (找准诗人和历史人物、诗人所处时代和所叙历史的联结点) ;抓技巧, 重术语 (熟记常见手法, 表述简洁严谨到位) 。

六、当堂演练 (略)

七、结束语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 第4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2. 简析两首诗歌是怎样描写笛声的。

3. 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4. 赏析这两首诗在表达艺术上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8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崔道融,江陵人(今湖北江陵县),唐末诗人。

5.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 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7.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诗歌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2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①杜审言,襄阳人,是杜甫的祖父。

②这首诗是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

9. 本诗颔联中有两个“平中见奇”的词,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0. 这首唐诗在写景方面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之。

11. 请从意境角度赏析“归路满尘埃”这句诗。

12. 根据你的理解,请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6题。

三月晦日送客

崔 橹

野酌乱无巡, 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 莫作未归人。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3. 试分析崔诗中“兼”字的作用。

14.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15. 两首送别诗各有特色,请试作简要分析。

16. 根据你的理解,请分析两首诗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20题。

华清宫三首(其一)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7. 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作一分析。

18. 这两首诗歌中都提到了“月”,“月”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9. 请赏析李诗中“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句。

20. 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①

柳宗元

无限居人②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③,一夜春寒满下厅④。

[注] ①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归汉。④下厅:客舍。

21. 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22. 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5篇

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当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中堂:大厅。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6篇

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7篇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和盘托出。“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 第8篇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 此诗写“风”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宋代计有功在《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此诗寄托着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论语·微子》记载,孔子曾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两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嘲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

4. 请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诗,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尾联“迷津欲有问”引用《论语》中的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7. 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离别环境?从中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中“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尾联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10. 请从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赏析首句“走马西来欲到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请结合诗歌尾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全诗,请简析这首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nlc202309020758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3. 这两首诗歌都写到了“月”,这一意象在两诗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比较两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怎样相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式上有相似之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②。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温和之气。②绿蘋: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水草。

17. “物候”“新”在何处?对于新物候,诗人为何“偏惊”?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试指出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并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9. 该诗前两联的动词运用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该诗颈联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本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22. 首联“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诗歌鉴赏:韦庄 第9篇

“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

玉楼:即闺楼。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烟月:指月色朦胧。

唐代小说鉴赏 第10篇

“轻”与“重”的抉择

姓名:朱宇翔

学号:20094886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2班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初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确实感觉到有些吃力,这和我平时所看的叙事类小说和言情类小说是无法比的,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对于情感的深度理解与诠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我不得不说虽然有些读不懂,但是在各方注解后,我也大概懂了少许其中的精髓,下面我就发表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在本书的开篇,昆德拉就讨论了永恒轮回的问题。永恒轮回是指一种假定宇宙会不断,而且将会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环的观念,而且这种循环的次数不可理解,也无法预测。昆德拉从永恒轮回的角度来看法国大革命,就再没有了平行宇宙理论给我的神奇的美感,“一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和一位反复轮回,不断来砍法国人头颅的罗伯斯庇尔之间,有着无限的差别。”昆德拉震惊于自己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所产生的怀旧情怀,他深刻地说,“与希特勒之间的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被预先地谅解了,一切都被卑鄙地许可了。”但永恒轮回真的不存在吗?人类历史不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绎着一幕幕惊人相似的悲剧么?也许是轮回的间隔太久了吧,所以人们才这样如此可怕的健忘?

“只有在这种乌托邦式的前景中,悲观和乐观的概念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凡认为人类历史在五号星球上会变得不那么血腥的,为乐观主义者。凡不这么认为的,则为悲观主义者。”对于人类的未来,我是越来越觉得悲观了,革命和战争不是一次次的发生了吗?但或许革去的永远只是人的命而已,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丑陋依然。这,就是人类命运的永恒轮回吗?也许这值得我们的深思。

重,女人总是在等待承受一个男人的重量,但那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其实很脆弱,可是它要承受着很多东西。

轻,“轻”的一层含义,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每个人,或许,都处在于某些的游离状态。

萨宾娜选择了“轻”,她追求“生命之轻”,因此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了背叛。存在主义把个性和自由看作人的根本,而自由的意义即在于选择。“存在先于本质”,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道德和灵魂都是人类在集体存在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束缚。个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

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为了自由,为了独立的人格,萨宾娜痛恨媚俗,因为“媚俗起源于无条件地认同生命的存在”,她拒绝承载任何他人和社会的束缚。她走上宿命般背叛的逃离路程,她背叛父亲,背叛婚姻,背叛爱情,背叛祖国。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流浪之旅。“背叛是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她通过背叛实现了无所依着的自由轻盈,她说即便是死了也要让人们把她的骨灰撒向空中,“轻”就是她的生命本质。

但,这条背叛之路把她带向哪里了呢?也许最初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与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条新的道路,可倘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样呢? “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再背叛的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她的悲剧即是不断背叛的旅程的终点的虚无。在她的心灵的最深处,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不时奏响那首荒谬但感伤的歌曲,向人诉说,在两扇闪亮的窗户后,生活着一个幸福的人家。”萨宾娜最终没有逃脱对家的“媚俗”。也许,一个人终究无法脱离

其社会性而存在。

唐代美术鉴赏论文 第11篇

CHANGSHALIGONG UNIVERSITY

美术鉴赏论文

题 目:

论唐代美术-绘画与书法鉴赏

姓 名:

胡磊

年级班级:

成型1102班

专 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

2012 年 5 月 23 日

论唐代美术-绘画与书法鉴赏

摘要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开放的一个朝代,其美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持久发展的情况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绘画和书法更是其中闪耀的明星,在这一时期更多画的种类开始独立成科并走向成熟,书法方面名家辈出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号宋体)

关键词:绘画,书法,独立成科,名家辈出

ABSTRACT

Tang dynasty as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nd opening of a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their art is constantly absorbing foreign culture and their own context of durable development, have made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in all respects.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s one of the Shining stars, more types of painting during this period began to separate branch and matures, calligraphy masters have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Key Words:

Painting,calligraphy,separate,masters

目录

中文摘要………………………………………………………………I 关键词

英文摘要………………………………………………………………II 关键词

1.绪论…………………………………………………………………3 第一章 绘画种类及赏析………………………………………………4

1.1山水画………………………………4

1.2人物画………………………………4

1.3花鸟画………………………………4 第二章 名家书法赏析…………………………………………………5 2.1初唐四大书法家书法………………………5 2.2张旭与怀素草书………………………………5 2.3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5

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谢…………………………………………………8

绪论

唐朝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其对外交往频繁,并广泛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因而其美术方面较之以往有了空前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美术涵盖范围广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涌现出了一批批流芳百世的美术名家以及一部部传世千古的佳作,大大深化了中国美术的内涵。

学习唐朝美术,吸收其中的思想精髓,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到中国美术的魅力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一章 绘画种类及赏析

1.1 山水画

提到唐朝山水画,不得不说一下展子虔这个人,他画的山水层次分明,比例适当,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被称为“唐画之祖”。如他的代表作《游春图》,生动的描绘出了明媚的春光以及游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欢快神态。此画以青绿勾勒为主,层次分明,刻画十分细致,将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以及游人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既展子虔后最具代表力的山水画家为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两人被 为“二李”或“大小李将军”。其中李思训为青绿山水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这幅画构图阔远,刻画细腻,画中人物都表现的栩栩如生。其意境隽永,线条遒劲,色泽明丽,典雅而 富于装饰感,山水的情态被充分的表现出来,耐人回味。李昭道的 代表作为《明皇幸蜀图》,这幅画表现的声势浩大,通过青绿设色,表现出了浓郁的“春”的气息,给人带来一阵阵春意,充满趣味。

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

1.2人物画

唐朝人物画十分繁荣,涌现出了许多名家,其中代表性的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和周昉等。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画中竭力刻画了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这两个人物形象,其中唐太宗身着红色便装,雍容大度,面目和善,目光深邃,表情庄重,体魄魁伟。丰满的脸庞,长长的耳朵,细长的胡须,可谓是将唐太宗的帝王之相刻画的淋漓尽致。而禄东赞则是宽阔的前额,脸上布满了皱纹,举止谦恭,眉头微蹙,显示出了他智慧的成熟。

步辇图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其在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特别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形象具有强烈的运动,他在线条运用上渗透了强烈的情感,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使形象的感人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其所画人物衣裙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张萱和周肪以仕女画著名,如张萱的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画中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和性格,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显得生动而自然,人物各具情态,描绘的极其生动活泼。周昉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技法,描写了当时的“贵族人物”,并通过对人物的一定程度的内心刻画,真实的反映出了生活的一些方面,透露出了社会的内在矛盾。其代表作有《挥扇仕女图》,通过不同的人物身份、动态、思想、感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宫廷妇女的忧怨并通过一定的环境刻画加深了这一情绪。

1.3花鸟画 唐朝最具代表性的花鸟画为韩滉的《五牛图》和韩干的《牧马图》,其中《五牛图》这幅画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作者独具匠心,用粗壮有力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和行动迟缓,造型准确,墨色色彩层次分明,使得画面浑厚却不失轻灵。尤其是作者对牛眼神的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牧马图》由一代花马名家韩干所作,画中马的形体真实生动,作者用细劲的线条勾绘出马强劲有力的姿态,具有唐代独有的雄浑气魄。画中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与马的形象相呼应,使整个画面显得气势磅礴,充满震撼力。

五牛图

牧马图

第二章 名家书法赏析

2.1初唐书法四大家书法

初唐书法四大家指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这四人在书法上各有千秋,对后人影响极大。其中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高,被称为“唐楷第一”。其楷书源于汉隶。用笔、结体都十分严谨,骨气劲峭;于平整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帖,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被后人称为“欧体”。虞世南学习王羲之书法,其书法与欧书相比,用笔比较平稳,运笔、落笔少顿挫,不见棱角锋芒,搭笔不似欧书严谨。褚在欧、虞的基础上追求结体的

宽绰与用笔的从容力度,其书画细长,有轻重变化,有婉约华美的媚趣。薛稷书法瘦劲妍美,转折处有顿挫,可谓是开瘦金体先声。

欧阳询楷书《仲尼梦奠帖》

2.1 张旭与怀素草书

唐朝的草书取得了重大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草书名家为张旭与怀素。张旭被后人称为草圣,其效法张芝草书,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化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他书写注重狂逸,喜怒哀乐全藏于心,他的字怪而不怪,点划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其书法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超前代书法家。怀素从张旭书法,被人誉为“以狂继颠”。其书法如暴风骤雨,闻神鬼惊。他书写时笔画圆转遒逸,运笔上下翻转,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富有动感。他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点划之间互

相呼应,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体现。

张旭《古书四帖》

2.2 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 颜真卿与柳公权两人被称为“颜筋柳骨”,分别是“颜体”和“柳体”的开创者,后代效仿者甚多。颜真卿书法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形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其书法在字形结体和用笔上,化瘦硬为丰腴,骨力遒劲而气概癝然,结体匀称平稳,宽博恢弘,用笔凝重,浑厚圆劲,表现出雄健豪壮的磅礴气势。柳公权的书法继承了颜真卿雄壮的特点,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将其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把点画写的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同时他还继承了初唐的秀媚书风,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他的书法结体严谨平稳,笔势灵巧劲挺,同时严谨之外又开阔疏朗,体势劲媚,自成一体。他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刚劲挺拔,自出新意。

结语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其中还有许多不足,这需要我今后继续改进。和老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但老师的教诲依旧在我的脑海中回想,我将永远也忘不了老师那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和您在教学中给我的无私帮助,相信这将让我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金维诺 《中国美术-魏晋至隋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朱关因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杨琪

《你能读懂的中国美术史》中华书局

(4)曹卫东 《中国艺术》海潮出版社

致谢

通过这段时间美术鉴赏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主题论文,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美术的理解。感谢赵晖老师这段时间教我美术鉴赏知识,给我在美术方面打好了基础,这次论文设计是在众多帮助和支持下完成的,感谢给与了我帮助的所有人,是你们给了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动力。

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独立思考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结果由本人承担。

年级与班级:大一成型1102班 论文作者签名:胡磊

古诗词鉴赏.唐代曲词 第12篇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1. 结合本词内容,选出赏析最恰当的一项( )

A. 上片首句“新月曲如眉”以新月形容眉毛的弯曲纤细,目的是刻画女主人公的美好形象。

B. 上片三、四两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表明主人公渴望与家人亲友早日团聚。

C. 过片“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作者利用谐音隐喻心上人印在她的心里,就像那桃仁深藏在桃核里,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

D.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中“早晚”是“迟早”的意思,这两个字表明主人公坚信美好的愿望终将变为现实。

2. 阅读全词,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查子

韩 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1. 联系词的内容,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清晨侍女早起准备为主人梳妆,翻动梳妆匣,是故意发出响声想吵醒女主人。

B. 上片“背面偷垂泪”写的是侍女吵醒了“本未眠”的女主人遭到责备,只好背着脸暗自流泪。

C. 下片“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原来女主人就这样熬了一晚上都没睡。

D. 下片“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中,“残灯”“烟”暗示着女主人公希望的破灭。

2. 这首词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词以“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作结,耐人寻味。沈雄《柳塘词话》评此二句说:“如此结尾方为含情无限。”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 下列对此曲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起句以“边草”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以边草的“尽”与戍卒的“老”,构成一对鲜明的形象,借以反映长期戍边生活的愁怨。

B. 山南山北一句,以雪后初晴的美丽景象来烘托戍卒的轻松、愉悦心理。

C. “千里万里”字面写月光的普照,实则写戍卒离家万里之遥。

D. 本曲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边地戍卒的思想情绪,真实地揭示了中唐时代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

2.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强化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分析本词中“胡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1. 下列关于两首词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词中“别来春半”一句,概括性强,总摄全篇,下文具体抒情内容,皆已暗藏于此。

B. 李词结尾两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不管人们如何践踏,都能顽强地生长。

C. 冯词上片写了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春意盎然的景物特色。

D. 冯词中“落花风起”句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

2.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词同中有异,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首词都运用了以实写虚的手法,试找出两词中的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上一篇:蛋糕房实践报告下一篇:一年级美丽的樱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