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2024-08-30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4篇)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1篇

数学——《有趣的图形》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并能够找出事物中存在的图形。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由小棒组合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认识正方形

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图片,让幼儿观察正方形有几条边,再观察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让幼儿数一数每一条边是有几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结论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2、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长方形图片,让幼儿观察长方形有几条边,再观察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教师出示小棒拼成的正方形,让幼儿数一数每一条边是由几根小棒拼成的,再得出结论长方形有4条边,并且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现在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图形,有几条边,并且几条边的长度怎么样。

3、认识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盒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

4、认识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盒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这些图形)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图形拼出来的,教师呈现PPT,让幼儿观察哪几样图形拼成了什么?刚才是老师拼的图形,现在要请我们班的宝宝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拼出其他更漂亮的图形。现在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四)活动延伸

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2篇

为了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课件《图形变变变》、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开火车》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两件宝贝,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呀?、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再念儿歌:“魔术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放课件《图形变变变》。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猪、小猴子,你们怎么啦?”

“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猪说,我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猪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猴子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猴子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猴子、小猪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

、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开着火车回家去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第3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 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 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用动作表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 蘑菇房 (小兔的家) , 大树、小树、红花、黄花小图片若干, 魔术棒一根 (里面藏着三条蜡光纸做的彩练, 一条是红、黄间隔排列, 一条是红、蓝间隔排列, 一条是红、黄、蓝间隔排列) , 《开汽车》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 :珠子、雪花片各若干 , 画有12支小蜡烛的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规律

师:今天是小兔的生日, 我们坐汽车去庆祝小兔的生日, 好吗? 司机叔叔说“小朋友按要求排好队才能上车”, 怎么排队呢?

教师出示“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 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队的?

师:小朋友也按这样的规律排队, 好吗?

幼儿一男一女排好队, 听《开汽车》的音乐去小兔家。

二、观察发现, 探索规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师:小兔家到了, 瞧, 这儿长了一排树呢! 仔细看看, 这排树是按照什么规律栽的? (一棵大树两棵小树间隔)

师:再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这么多花呀, 这些花有什么规律? (两朵红的两朵黄的间隔) , 接下去是什么颜色的花? 为什么? (请幼儿先说, 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接着往下排)

2. 变魔术。

师:小兔家周围的环境好美啊,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礼物要送给小兔, 是什么礼物呢? 请看魔术棒变变变。

(1) 教师拉出第一条彩练的一部分, 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 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 慢慢拉出彩练, 将它挂在小兔家门的左边。

教师小结: 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红圈一个黄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2) 教师拉出第二条彩练的一部分, 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 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后, 将彩练挂在小兔家门的右边。

教师小结: 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蓝圈一个红圈一个蓝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条彩练, 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请幼儿猜一猜第三条彩练可能是怎样排列的, 然后再验证, 将彩练横着挂在门的上方, 请幼儿先说说彩练排列的规律, 然后教师小结: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蓝圈间隔排列起来的。

三、分组操作, 学习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送礼物给小兔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请你们动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选择, 但一定要有规律地排列。

1. 分组操作。

(1) 涂生日蜡烛 (作业纸上有涂色标记 , 幼儿按照标记涂蜡烛) 。 (2) 串珠子 (提供几种串珠的图样, 幼儿选择图样串珠) 。 (3) 摆花儿 (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 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有规律地排序) 。

2.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门前, 请幼儿看看都有哪些规律, 及时纠正不按规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体动作, 表现规律

师:小兔收到大家的礼物非常开心, 我们来庆祝小兔的生日吧!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我们刚才做的礼物, 看谁表演得精彩。 (如看作业纸, 看到红蜡烛拍手、看到黄蜡烛点头)

师:生日会结束了, 我们排队乘车回家喽, 司机叔叔又提出要求, 我们排的队伍要和来的时候不一样, 怎么排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 选中一种规律, 如按照两男两女排队, 听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有趣的静电(中班科学活动) 第4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静电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一、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出静电是物体之间摩擦产生的,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

二、了解静电的用途和去除静电的方法。

三、体验科学实践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塑料泥工板、旧袜子。

二、自制纸蝴蝶、纱巾、塑料棒,每个幼儿一份;米粒、沙子、纸屑、泡沫、羽毛,每组一份。

三、相关图片和视频。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片和魔术感受静电

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照片(如图1)有趣在哪儿?”在幼儿发现了照片的有趣之处后,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她的头发为什么会飞起来?”在幼儿进行了各种猜测后,老师说:“其实我知道她的头发会飞的秘密,我也可以让头发飞起来。不信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把在衣物上反复摩擦过的塑料泥工板放在他的头发上方。老师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看他的头发也飞起来了。你们发现头发飞起来的秘密了吗?”请幼儿自由想象。(如图2)

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揭示:“秘密就在于塑料泥工板和我的衣服反复摩擦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静电。”接着,老师带领幼儿重点练习摩擦起电的动作。

二、探索有趣的静电

1.“怎样让纸蝴蝶飞起来?”

老师给幼儿发放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有自制纸蝴蝶、塑料棒、纱巾等,请幼儿尝试让纸蝴蝶随着小棒飞起来的方法:“刚刚,我们的头发被静电吸了起来,你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让纸蝴蝶飞起来吗?我的要求是不能用嘴巴吹,也不能用手触碰纸蝴蝶。”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尝试探索出了用塑料棒和纱巾摩擦产生静电吸住纸蝴蝶,使它们飞起来的方法。老师总结:“原来是小棒在纱巾上来回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纸蝴蝶飞了起来。”(如图3)

2.“谁能被吸起来?”

老师提示:“我们用带静电的塑料棒吸起了纸蝴蝶,它还可以吸起哪些东西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米粒、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再试一试,这些材料中哪些可以被吸起来,哪些东西不可以,并把你们的发现用打勾和打叉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

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再次进行探索,记录游戏的结果。老师在将所有幼儿的记录表汇总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并总结:“原来塑料棒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后,只能吸起很轻的东西。”

三、讨论怎样利用、去除静电

1.利用静电的小发明

老师:“聪明的人会利用静电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我可以现场做一个静电拖把呢。”老师一边用旧袜子现场做拖把,一边介绍:“我这个静电拖把很厉害,丝袜和地板摩擦产生静电,拖把可以把地上的头发丝和灰尘吸起来,使我们的地面变得很干净。”老师做好后现场示范,并邀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试试。(如图4)

老师说:“除了利用静电的原理做出静电拖把外,还有很多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展示静电手套、静电打印机、静电球等的图片。

2.去除静电的小妙招

老师:“静电虽然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比如在握手、开门时我们会碰到忽然产生的静电,手会麻麻的。你们遇到过类似现象吗?”

在小朋友讨论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后,老师说:“看来静电有时候的确挺麻烦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除它们呢?”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通过握手或开门前先摸墙或金属物件、梳头前将梳子弄湿、靠着墙脱衣服、多喝水、在室内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静电。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两个干燥物体之间摩擦后会产生静电。还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小发明,了解了去除静电的小妙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呢。”

反思

反思

在活动中,我遵循《指南》的建议,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给他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进行独立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是层层深入,前面一个环节为后面一个环节埋下伏笔,从感受静电现象到掌握静电产生的方法,再到探索静电可以吸起东西的特性,最后顺势引入静电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层层深入地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逐步了解了静电常识。

(本栏责编 叮 咛)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 第5篇

1、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图形。

2、物质材料准备:奇妙箱子一个,幼儿操作用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铅笔、胶水、白纸。

活动重点:巩固了解几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能用不同图形拼搭出几种不一样的物品画面。

活动流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变图形——添画图形——拼图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箱子”,复习巩固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长方形、正方形等)问:“这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2、老师小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变图形

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今天厉老师要请你们把这些图形变一变,把一个图形变成好几个,现在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来变呢?”(请幼儿讲解)

幼儿讲解后教师示范,在每个图形中添上一笔就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图形

(三)添画图形

1、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师:今天我们已经再一次的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厉老师要出个难一点题目考考你们喽!看看厉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看到这个圆形你们会想到什么?它像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

2、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

让幼儿自己添画图形,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画面。

(四)拼图形

1、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些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拼一拼,我们的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这些图形变成其它有趣画面好吗?

2 、出示范例

师:“这是厉老师拼的画,小朋友们可以先看看厉老师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了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拼出和老师不一样的,比老师还漂亮的图画来的”。幼儿自由拼图。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汽车 第6篇

1、学习选择。

2、发展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

1、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半圆形

2、汽车图形5个及各种图形小拼图若干。

3、贴有图形的帽子每人1顶。

4、记录笔、纸若干。

一、观察发现

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今天,老师也带来了5辆汽车,看一看,是什么车呀——有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大吊车、还有火车。看看我的汽车有什么问题?

我的汽车,还有许多零件没有拼装好,所以今天我要请几个朋友帮帮忙,把我的汽车拼装好,让我的车漂漂亮亮地开到马路上去。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的忙吗?

二、经验迁移

让幼儿按意愿每3人组成一队后,发给每人一顶帽子,(进车间要戴安全帽,仔细看看你帽子上有哪个图形宝宝)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的帽子是什么图形。

三、探索操作

要求把汽车拼装好后记录各种图形的总数。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四、交流分享

各小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说说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最好,为什么?

五、延伸活动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 第7篇

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看PPT,分类。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他们有哪些特质?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特质,把他们送回家好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老师指的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应该送回到哪里?

二、出示图一,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教师讲解按形状、颜色分。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

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

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帮它们找到了家。

三、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

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

四、幼儿动手操作。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五、张贴幼儿操作纸,请错的幼儿改正,给做的对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

活动反思:

今天我让幼儿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张扬个性,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正如《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一、创设主动探索学习的精神环境。

兴趣是促使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快乐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两个维度对图形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由于学习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因此幼儿能自觉接纳新知识,幼儿从熟悉的颜色、形状入手,让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

二、创设主动探索学习的物质环境。

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幼儿实现对数学认识的桥梁,幼儿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整个活动,我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赋予了有趣的生活情境。我给幼儿提供了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摆弄,逐步体验到抽象的分类概念。在操作过程中,我注重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幼儿动手动脑进行积极探索,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我注重个别差异,让能力强动作快的孩子辅助能力弱动作慢的孩子,让大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幼儿在探究中成长。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8篇

在科学活动中, 教师给幼儿适时的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这两次科学活动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第一, 在科学活动《一切都在变》的活动中, 我发现黄钰涵小朋友在按四季的特征进行粘贴时, 她拿起一张燕子图片, 不明白应贴在哪里?于是她就问老师:李老师, 我的燕子应贴在哪里呢?老师直接告诉她“就贴这里。”黄钰涵小朋友就纷纷将其它图案随意粘贴………第二,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坡道》的活动中, 圳凯、博珩一次又一次地让小汽车在坡道上行使, 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圳凯就问:“李老师, 为什么上坡的汽车比下坡的汽车跑得慢?”老师笑眯眯地鼓励他说:“再试一试, 动脑筋想一想就知道了。”于是, 他们继续探索着, 自言自语地说:“可能是汽车上坡比下坡要用更多的力气吧!”在这两个活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指导《有趣的坡道》时, 能引导幼儿观察小汽车上下坡的变化, 能适时介入并鼓励圳凯小朋友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一切都在变》教师在没能引导幼儿观察四季的不同特征进行粘贴, 没能引导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幼儿存在只是被动地吸收老师的答案。那么,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呢?透过这两个活动现象, 引发了我的点滴思考:

一、以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参与幼儿的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被动的受害者, 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探讨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如在科学活动《一切都在变》的指导中。教师不应那样充当答案的提供者, 而应根据幼儿当时活动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 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身份来支持幼儿的活动, 采用设疑, 提建议等方试来引导幼儿, 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从有主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中获取知识。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 如遇到问题时, 为了让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 我们总喜欢像科学《一切都在变》中一样直接告诉幼儿答案, 其实这样已经在无形地扼杀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事物的探索性。幼儿本来能自己解决问题就被老师不当的指导给破坏了, 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主动探索, 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坡道》中的指导一样, 留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与思考, 让幼儿在实践中去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

二、在操作中, 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鼓励幼儿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 那教师在活动中就可以“轻松”了吗?不, 我不这么认为, 反倒觉得教师的任务更重了, 要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还要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 以配合幼儿学习的需要。因此, 教师应真正从观察中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以便为指导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 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 像《一切都在变》的指导做法就过度了, 不利于幼儿自主性, 创造性的发展, 适时适度的指导应在幼儿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时, 教师应做到点破就好, 善于等待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 从而找到自己的答案。

三、巧设问题,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人的思维是后天培养的, 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启发、指导。教师要适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科学活动的指导中, 要善于运用提问的形式, 巧设问题的情境, 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坡道》中老师巧设问题:“为什么小汽车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你动脑筋想一想, 再试一试。”

四、交流与讨论

《纲要》科学目标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 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语言既是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的工具, 又是幼儿交流分享的手段。如果不引导幼儿表述他的操作与结果, 那么他们对有关的科学概念很可能是模糊的。在“有趣的坡道”这一活动中, 我首先引导幼儿自由玩一玩, 拿着小汽车在不同高度的坡道上自由地推动, 观察汽车的速度有什么变化?第二个环节, 集体交流中,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概括起来有两种, 发现比较高的坡道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什么样的和比较低的坡道小汽车的行驶速度是什么样的?从而组织幼儿接着讨论:“为什么不同高度的坡道, 小汽车的行驶速度不一样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相互交流讨论, 孩子们终于获得发现, 原来坡道越高, 小汽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坡道越低, 小汽车行驶的速度就越慢。第三个环节, “是这样的吗?我们是否要再次验证一下呢?”老师又以商量的口气启发孩子们到活动室内外去亲自验证一下, 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真实与严谨。

幼儿的科学探索与创造活动时时出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在活动的指导中, 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巧妙的引导幼儿, 以不同的身份支持鼓励幼儿探索, 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 如何科学有效地贯彻《指南》精神, 落实科学教育目标, 其指导方法、策略的把握尤为重要。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纸 第9篇

在一次布置活动室时,我把领来的各色海绵纸放在了钢琴上,孩子们看到了,非常感兴趣,大家围过来,都想先拿一张布置教室。牛牛说:“小心,别撕破了。”心如说:“撕不破,它结实着呢。”“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软。”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纸”,让幼儿在自主地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纸的种类,探索纸的特性、用途等。

2.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3.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形成环保意识。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网络的预设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社会:纸的一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

2.认识各种各样的纸,了解纸的用途。

3.知道纸可以回收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纸、剪刀、抹布、水盆、火盆。

活动过程:

1.出示几种常见的纸,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及用途。如:宣纸用来画画,学习写字等(因为幼儿在搜集过程中对各种纸有了一定的认识。)

2.讨论: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纸?它们都有什么用处?教师介绍常用的电光纸、皱纹纸、卡纸、吹塑纸、复印纸等。

3.幼儿分组探索纸的特性:各种纸放到火盆里都能烧着,能撕碎,不同的纸遇到水有的湿得快、有的湿得慢,这是因为纸吸水性有强有弱。

4.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科学: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活动目标:

1.收集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了解纸制品的用途。

2.通过动手做一做,了解不同质地的纸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3.激发对纸制品的兴趣,了解纸制品的多样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讨论收集来的纸制品。

2.观察和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品,并且讨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3.感知和探索纸制品的质地,并且了解不同质地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1)教师提出任务。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种是硬纸板,一种是信纸,一种是餐巾纸。比赛的内容是,搭建纸房子和做纸球。小朋友们记住了,要先想好用哪种材料来完成任务。我们来比一比谁搭建出又好又结实的纸房子,做出的纸球最圆。

(2)幼儿完成任务做纸房子和纸球。

3.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美术:好玩的纸浆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浆,加深幼儿对纸的认识,并能用纸浆做出各种物件。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及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充足的用纸、水粉笔、颜色、泡沫板挖成的各种模具。

活动过程:

1.幼儿动手做纸浆。将碎纸、废纸、报纸等撕成小块放进水盆中浸泡并揉捏成纸浆。

2.提问:纸浆可以用来做什么?

3.幼儿讨论:你想用纸浆做什么?

4.出示范样让幼儿欣赏,讨论制作方法。

5.教师介绍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7.作品展览,欣赏交流,教师小结。

美术:五彩丝巾

活动目标:

1.能充分感受染纸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并提高美的表现力。

2.学会用折叠染纸的方法制作丝巾。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宣纸的特性有过初步的了解。

2.范例一幅,示范用的宣纸、颜料。

3.按组准备各色颜料水、盘子,正方形宣纸人手1~2张,轻音乐。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小白兔设计了一条五彩丝巾,非常漂亮,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1)介绍材料。

(2)讲解折纸方法。在印染前,我们要先将纸折叠,纸的折法有很多(教师示范),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长筒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3)讲解染色的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引导评价。

语言:哭泣的纸宝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纸娃娃的内心感受。

2.在欣赏讲述过程中产生爱惜纸的情感。

活动准备:

背景图(教室的一角),立体教具(纸片娃娃、铅笔宝宝等),废旧的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段倾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铅笔和背景图,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谁听到了哭声啊?会是谁在哭呢?(幼儿猜测)

(2)出示纸片娃娃,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原来是谁在哭啊?纸片娃娃哭得可真伤心啊,怎么办呢?

(3)教师一边操作教具一边讲述故事第三段。

nlc202309021823

提问:谁来帮忙了?怎么做的?

2.请幼儿完整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提问:

(1)纸片娃娃长得什么样?她哭得很伤心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2)这个纸片娃娃为什么哭呢?

3.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表现纸娃娃们的情绪。

4.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故事的内涵。

5.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熟悉的片段。

健康:好玩的纸板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尝试一物多玩,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发展立定跳远、平衡等基本动作,动作协调灵活。

3.知道废物利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纸板若干个、录音机、磁带、音乐《摇小船》。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2.自由探索活动。

3.交流分享。

(1)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玩法并进行示范,其他小朋友学做,如双脚夹住纸板跳、平衡练习等。

(2)幼儿再次分散练习。(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

4.游戏:过河。

(1)鼓励幼儿利用纸板过河,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2)按要求站好队,平放纸板练习立定跳远,要求跳到纸板上,尽量不要掉到河里。(游戏玩2~3次)

5.活动结束。

(1)对幼儿活动情况小结,进行合理地表扬与鼓励。

(2)幼儿听音乐《摇小船》,做放松运动。

科学:粗粗细细的纸筒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物体,乐意参与排序活动。

2.能根据物体间的粗细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教师、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高矮相同、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红、蓝、橙、黄)纸筒四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发现差异。

2.学按粗细不同给四个纸筒排队。

(1)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哪个纸筒最粗,哪个纸筒最细?

(2)幼儿观察,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纸筒。(红色最粗,橙色最细)

(3)幼儿和同伴讨论排列的办法,教师倾听,指导。

(4)幼儿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教具进行同步演示。

(5)引导幼儿发现另一种排列方式。(从细到粗)

3.学习按照粗细不同给四个纸筒排队。

(1)教师出示另一个直径不同的纸筒。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纸筒可以排在队伍中的什么位置?

(2)幼儿给粗细不同的纸筒排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排的,教师同步演示幼儿的排法。

(3)小结。

4.幼儿操作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有趣的纸”的主题探究活动持续了两周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生成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地寻找、发现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要作为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在“有趣的纸”系列活动中,运用了各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在积极动手动脑,神情投入,观察细致,交流自然,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断地操作探究中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在主题活动“有趣的纸”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通过交流,孩子们认识了牛皮纸、硬板纸、瓦楞纸、复写纸、宣纸等各种纸张。在认识这些纸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疑惑,而疑惑又在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10篇

“老师,没想到数学这么美!”这是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单元时,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用普普通通的平面图形组合成一副副美妙的图案时,情不自禁喊出的一句话。多么有创造性的一句话啊!

曾经摆在第一次扮演低年级数学教师角色――我的面前的,却是与其有着巨大反差的,严肃抽象的数字。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但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窥视到数学美,运算中体验到数学的艺术力,就能使孩子们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兴趣学习。使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犹如在自由王国里漫游,使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艰辛,也能体会到其中优美的神韵所在。

一、通过猜想感受数学美。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新课程中安排了很多猜想,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在教学数字大小关系的《小小养殖场》一课中,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思维活动。“笑笑的爸爸今年37岁,淘气爸爸的年龄和她爸爸的差不多,可能为几岁?{56392435}。”“老师今年26岁,哥哥跟我差不多,我哥哥可能是几岁?(252837)”在这猜的过程中,小朋友不仅增强了数感,而且培养了利用生活经验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设置美妙的情境来体验数学美。刚刚跨进小学校门的小朋友尚沉浸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中。对于学习,他们感觉有些新鲜,有些好奇。什么是学习?――严肃的课堂,严厉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可是,当他们拿到新书时,他们“爱不释手”。卡通人物正向他招手呢!大象正和长着长鼻子的长颈鹿比高矮。大笨熊还和小白兔比跳绳呢,小白兔跳了23下,熊只跳了2下,可真笨……小朋友一下就乐了,我们的新书真有趣,就像童话一样。书中所选取的都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背景,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时,平时严厉的老师放下了师道尊严,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可爱的“卡通使者”,带着孩子们,乘着想像的翅膀,遨游在数学乐园中,去解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三、在想象中体验数学美。谁说数字枯燥乏味,谁说数学难以捉摸?在孩子们的眼中,2是鹅,3是小耳朵,8是漂亮的葫芦,9是七彩的气球……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美妙的"传说"。还有那圆鼓鼓的"○",尖头尖脑的"△",端端正正的"□",更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在他们的手里,变换着美丽的.图画:蘑菇,房子,小兔,……惊人的想象创造着数学美,也开启了孩子们潜力无穷的智慧宝库。

数学美在这里英姿尽展!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充分让幼儿亲近图形,感受图形的特征,增强幼儿对图形的好奇心。

2.能够根据老师的指导,区分图形并送图形宝宝回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创造、体验合作的能力。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活动中,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基本理念,采取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策略有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合作、探索等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为幼儿创造机会,如: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幼儿不断参与活动,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发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幼儿学习资源:

自制图形拼图卡;小蘑菇房子;音乐。

教师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二、自由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个别尝试师:谁能来试试帮图形娃娃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帮图形娃娃找朋友的方玩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师:还可以怎样找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方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方法,利用幼儿的方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师:你找了几种方法?谁来演示你的方法?(教师请想法多样,方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想法。)

叁、合作探索游戏

1.以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2.幼儿合作探索玩法师: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胸卡,四处散开,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自己胸卡上一样的幼儿拉手成为好朋友。(教师观察幼儿,适当帮助没有伙伴的幼儿,给游戏受阻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

3.交流游戏情况师: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找到你的好朋友的?(教师对幼儿的交往和玩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大胆交往,大胆体验。

拓展延伸师:

小朋友能用颜色、大小、形状来区分图形宝宝,真实太棒了!那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图形宝宝请你去研究一下好吗?(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研究的欲望)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认识和区分,感受到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也及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这样,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延伸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设计

活动中我为幼儿创造了各种机会,使儿童不断体验成功。成功经验的积累,使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也更加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反思:

1、不死学,不硬背,实践才是硬道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游戏中学知识,学习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节奏稳定,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整个教室的情景布置非常丰富,最大可能的利用了空间,让幼儿在其中穿梭、流连,新奇层出而不至乏味。既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对后面的活动环节充满期待。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最大限度的给了幼儿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由的说,开心的玩,尽情的想象,大胆的创作,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由于公开课的时间限制要求,最后幼儿在游戏找朋友中有个别幼儿未完成游戏。

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教学机智的不足,所以,我今后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所以整个活动中,我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情境激趣,动手实践,探究创新来培养使幼儿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在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以平等民主的姿态与儿童目光对接,尽可能对其开展绿色教育,努力使幼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宝宝》说课稿

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放实践中去。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能正确辨认圆形、叁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叁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叁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互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特征。

2、自制的图形大小、颜色不同若干。

3、圆形、叁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坳。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找朋友”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主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纲要》提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石砖,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找朋友: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找朋友”的游戏我,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纳要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如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我会引导他们想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12篇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开火车》舞蹈进场。

(孩子入座)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一个宝贝,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1)、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正方形,问:“这是什么?(正方形的卡片)小朋友们真棒!“正方形有四条边它们一样长”问:"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2)、再念魔法:“罗老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对折)长方形的两条边都是一样长(摸一摸)一边长,一边“短”,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3)再念魔法:“罗老师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对折)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变出什么了?魔法变变变(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机器人”。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个机器人它由哪些图形宝宝组成的?(表扬)。

“魔法魔法变变变,哇,魔法棒真厉害一下子变出三幅图,”教师用魔法棒“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二、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魔法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不高兴,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猪、小兔子,你们怎么啦?”

(小动物说话:)“我们找不到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我们来听一听,小猪说:我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猪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兔子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兔子找到家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兔子、小猪可高兴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开着火车回家去。

教学反思:

《有趣的图形》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图形。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图形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这三种,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中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活动教案 第13篇

一、活动研究的背景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中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因为几何图形不能直接动手操作,再加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更何况难题了。这样的死循环给教学带来了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在解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觉得学习数学没用,就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知识。几何中的大部分知识正好是乏味的,比如,旋转、平移求角的度数等。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只能被动学习,做不了学习的主人。小学阶段正好是打好“图形与几何”基本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小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带动手、脑、眼多个感官一起分析图形,理解核心概念,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在空间观念上有更多发现。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演算和推理,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发展。

二、加强“图形与几何”概念的途径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数学活动的心理需求

玩是小学生的最大爱好,因为在玩耍中小学生会感受到快乐。所以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中的图形。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准备与几何贴近的生活物品。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球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盒牛奶和一个篮球。学生看到牛奶和篮球就会想:是要进行篮球比赛,牛奶是奖品吗?球、牛奶已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顺便可以进行分组传球比赛。教师要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随处可见的,并不是陌生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几何不困难。

2. 紧密联系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要想让学生学好几何,学好图形,就必须让这些数学问题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图形就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引入小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有利于小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解决过一次,就能有所理解去掌握几何概念,等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便可以将发现的几何问题数学化,并且解决它。只要将数学几何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也表示数学方法的积累。

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教师也应该引入丰富的图像和物体来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能够将图形和生活灵活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变化特征,又能丰富“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的经验。

3. 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是老师讲课,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数学训练能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在自己动手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老师也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会更加直观掌握实验步骤,能够自主尝试新的实验。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先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可以自己用尺子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还有的学生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每个角剪下来拼凑在一起,发现三个角加起来就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仅使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还给他们树立了“图形与几何”领域动手学习的基本意识,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

4.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应用做准备

小学生的活动经验都是自己在活动中积累的。通过一定的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力有所提高。实验过后学生也要学会总结,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经验,因为人都会健忘,总结了以后图形的概念才能一直刻在学生脑海里。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更让他们及时地做经验总结,为后面学习中合理运用这些经验,探索到新的知识做准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活动经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一次或者两次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数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它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进行长期积累。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几何教学。

摘要:小学生获得图像经验研究是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主要从小学生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认知情况出发,提供了加强“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 第14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合作,并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传统的小班数学“图形分类”教学常以教师提供的现成图形或实物来进行,幼儿缺少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我在设计此次活动时试图融入白板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有意识地将图形分类和艺术领域整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拖动、幕布等一系列功能。让幼儿和活动材料有效地进行互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个托盘,背景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请图形宝宝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当我喊到“3”的时候你们睁开眼。瞧,哪个图形宝宝来了?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逐一把藏起来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显现出来。

二、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瞧,又有图形宝宝来了。图形宝宝穿了什么好看的衣服?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2.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

——幼儿用电子白板的智能笔操作。

三、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四、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上来试试看。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拼搭组合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孩子清楚地感知各种图形的数量。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

上一篇:被人嘲笑自我激励的句子下一篇:高三语文字音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