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

2024-09-16

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精选5篇)

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 第1篇

《新疆哈密瓜》

课时设计: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新疆哈密瓜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学具准备:

1、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检测并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是哈密瓜)

板书课题:新疆哈密瓜

三、讲解新课: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介绍哈密瓜的特点、生长环境造就了它的甘甜等等。

通过“摸”来感受哈密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哈密瓜的感受。)

说说你带来的哈密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哈密瓜的表情。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哈密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哈密瓜姐姐,我开着哈密瓜火车,带着哈密瓜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检测

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哈密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拓展提升

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哈密瓜。

能否弄哈密瓜做一个工艺品呢?回家试着雕刻一下。

板书设计:

新疆哈密瓜 瓜果之乡 甘甜

课后反思:

童话是低年级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 第2篇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a、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指导学习词语生自读成语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练习背诵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师范读古诗生看图,说说图意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

四、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美术三年级上册新疆哈密瓜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族、维”等 14个生字和多音字“好”;正确书写“场、许”等 7个字。

2.正确认读“民族、野花、维吾尔族”等词语;正确读写“我们、小学、青草”等11词语;积累由“室”字组成的常见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学习默读,试着不读出声音。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民族小学的特点;能用学过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二、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写好“游”等字;默读课文时试着不读出声音;了解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感受各民族儿童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难点:

读准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较长的句子;能说出这所民族小学的特别之处;选用合适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小学。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我们学校有几个民族? 1.识字。

本课的 14个生字中,“族”是平舌音,可以和之前学过的“珠”字辨

读,如“民族”和“明珠”。“呼”在课文里标注的是本音,但在“招呼”一词中读轻声。“静、杨、影”是后鼻音。“维吾尔族”一词要指导学生连读,其中“吾”读二声;“教、室”都是四声。

要重视利用生字生词卡片学习生字。可以把相关的词语进行分类,呈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生词、识记生字。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2.写字。

本课 7个需要书写的字可以归为 3类:

第一类:左右结构——场、许、戏、操、教。前四个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还略有不同:“场”字左高右低,“许” 和“戏”字左短右长,“操”字左右等高。“教”字部首在右,左右等高,左右基本等宽。教学中的细致指导,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先仔细观察字、再认真写好字的习惯。

第二类:左中右结构——游。左中右结构的字,学生接触得少,教师要做重点指导。

第三类:上下结构——室。整体看“室”字有五个横画,书写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

距离大致相当,这个字就能写得匀称了。

随着每课生字的增多,写字教学宜更多地进行归类指导,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体指导要注意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字字重点,面面俱到。本课 7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场 左窄右宽;堤土旁最后一笔是提;右部第一笔横折折折勾一笔写成。许 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与横折提的“折”在同一竖线上。教 左右同宽;左部的“孝”字避免写得过大,第四笔撇略长,“子”第三笔为提。

室 上扁下宽;宝盖头第二笔为横钩;下部“至”的短竖在竖中线,长横宽度与宝盖头相当。

游 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都要写得略窄;中间的“方”字,第三笔为横折钩;最后一个部件 为“子”,横要短。

戏 左低右高;左部又字旁第二笔是点;右部“戈”字笔顺为横、斜钩、撇、点,斜钩略长。

操 左窄右宽;右上部“品”字要紧凑;第一个“口”略扁,后两个“口”略小;“木”在竖中线以下。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1.课文内容理解。

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一边指导朗读,一边梳理课文内容。可以结合课后第 1题“说一说,和自己的学校相比,课文里的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第 1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在哪里,上学路上有什么,每天来到学校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再指导学生读好第 1、2句,对比自己的学校,说一说民族小学特别的地方,如学校在牧场上;上学的路是长着青草、野花的小路;小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他们都是好朋友等。再让学生朗读第 3、4句,说一说他们对于民族小学的感受,如每个学生都穿着鲜艳的服装,学校很漂亮;学生们都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大家都团结友爱等。

随后,让学生自由读第 2自然段,说一说在民族小学里上课和下课的情景:上课时,大家读课文的声音很好听,招来很多小动物;下课时,大家一起跳舞做游戏,也引来许多小鸟。让学生借助插图、通过朗读,体会上课、下课的情境,感受民族小学有声有色的校园生活。

还可以围绕“下课了,大家在果树下跳民族舞、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鸽子、燕子也赶来看热闹”这一句进行扩展说话。如:“鸽子、燕子看到校园里小朋友们快乐的样子,也在议论呢!它们可能在说什么呢?”通过想象,就将同学们在这里快乐、团结、和谐的主旨体会表达出来了。

教学最后一段的时候,要让学生能感受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从整体上说一说对民族小学的感受。3.朗读指导。

由于是三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教师应该探索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利于后续课文的学习。

读正确、读流利:利用早读的时间听读录音——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上同桌互相读,提示纠错——课上教师指导读准易错的词语,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样的流程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后续课文的朗读指导。初读时,要关注难读的句子。

(1)早晨,从牧场上,①从一条条长着青草、开着野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②有维吾尔族的,有哈萨克族的,有柯尔克孜族的,还有蒙古族和回族的。……③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几个句子较长,①中,顿号处要适当停顿。②中,有几个民族的名称,让学生先练习说准确。句子中有几处并列部分,一般前面的几部分语调都要轻而上扬,最后一处朗读的语调要下降。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加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展示朗读,来感受、领悟,但不必给学生讲解朗读技巧。③中,可按如下停顿朗读: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第三课时

朗读时,还要关注对偏正式短语的朗读,如“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高高飘扬的国旗”等要读得连贯,“的”字要轻读。可以先指导读好这些短语,然后再读好句子。

(2)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②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③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这几句话是从侧面写出“那声音真好听”。朗读时要有不同的语气。读①句,要通过放慢语速,声音放轻,读出窗外的宁静。指导时,可指导停顿“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通过停顿,强调“树枝、鸟儿、蝴蝶”,声音要实实在在的,而“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花朵上”则要气息柔和且稍拖长些,就能读出画面感。②、③句画面转换,要定格在羊群上,声调稍高些,有喜悦之情,强调词语有“最、羊群、好奇地”。4.课后练习。(1)读读记记。

本题是“室”的扩词练习,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词语,也可以有效

地在词语中理解“室”的意思,同时体会汉语的构词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的生活状况,尽可能将学习词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具体方法为:

①词语与图片对照识记。出示相应的图片,组织学生看图片选词语,进而识记。

②词语与功能对照识记。教师口述“睡觉、洗澡、换衣服”等短语,让学生选择“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进行识读记忆。

为了巩固识记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快速抢答、图与词连线、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巩固。

八、作业

1.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场、许、教、游、操、戏、室”。2.熟读课文。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民族小学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表达了学生对民族小学的热爱,展现了新疆各民族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

十、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株、紫”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静、夜”等 8个字。2.正确认读“紫丁香、脚尖、窗口”等词语;正确读写“安静、小院、枝叶”等词

语;积累“夜、除、挂、梦”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4.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那是我们……”说话。

二、德育目标

希望同学们尊重老师,努力学习,别辜负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三、教学重点:了解“静、帮、深”的结构特点,并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合理想象,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进一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节你们有没有给老师送过小礼物? 1.识字。

本课 11个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株、除”是翘舌音,“紫”平舌音。“紫”可以组词“紫色”,它和“只是”读音相近,可以辨读。“困”是前鼻音,“丁、梦”是后鼻音。

“梦”和“门”可组词辨读。“紫、夜”的拼音需要整体认读;“挂、7

牵、飘”的拼音都是三拼音节,在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时可适当提及。“休息”的“息”本音是一声,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勾画出生字生词。“夜、除、挂、梦”这几个字,可以充分利用课后“读读记记”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读词、组词的方式来认识、巩固。

“株、挂、困、休、飘”等字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偏旁来记忆。“困、休”是会意字,可以讲解构字方法或借助简笔画,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株、挂、飘”是形声字,教师可酌情利用汉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识记。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8个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已经总结的规律和曾经学过的字,进行新字的观察和书写。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静 左右同宽;“青”上部第三笔为竖,三横中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下部“月”的第一

笔为竖;“争”的第四笔横伸长,右边出头。夜 上窄下宽;下部右侧要注意折文里有一点。

帮 上宽下窄;上部左右两部分要紧凑,右侧第一笔为横撇弯钩。深 左窄右宽;右部第二笔为横钩,秃宝盖要略扁,下方“木”的横与上同宽,撇捺舒展。右部上下要紧凑。

困 国字框的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竖”都要写得足够长,然后再写“木”字;“木”最后一笔是点。

休 左窄右宽;“木”字的竖紧贴竖中线,撇捺舒展。注意与“体”的字形区别。

息 上窄下宽;“自”里的两横连左竖,不连右竖。

甜 左窄右宽;“舌”字的撇略平,横略短。“甘”字里面是一横。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词语非常丰富,可以结合词语的学习,侧重偏正式短语的积累,如“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满树的花儿、盛开的花儿”;也可以重点了解词语的搭配与运用,如“时时挂牵、夜夜做伴、伸进窗口、飘进梦里、消除疲倦”。更可以精雕细琢,关注个别有特点的词,如“一株紫丁香”的量词“株”。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株”字进行词 语搭配练习,如“一株桃树、一株竹子、一株君子兰”等,赋予生字具体的语境,然后顺势说明:有根的花,一般量词可用“株”。2.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的理解,可重点通过指导以下几点来完成。

(1)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疲倦”,意思是十分劳累、困倦。这个词语不要求学生认读掌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老师每天都有哪些工作,让学生从中体会老师的辛苦,进而初步意会“疲倦”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紫丁香沙沙的“歌声”可以为老师“消除疲倦”。

(2)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引导学生体会“时时”和“挂牵”的意思,并进行扩展说话。学生交流老师在生活中关心自己的事例,如,“早晨到校时,老师……”“放学了,老师……”“运动会时,老师……”通过扩展说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时时”和“挂牵”的含义,感受到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学生。

(3)“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和“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两部分中,引导学生体会“绿叶在风里唱歌”“花儿像我们的笑脸”,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中学生对教师的祝福与感激。9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仿照着课文的样子扩展说话,如:“小鸟叽叽喳喳地鸣叫,那是我们对您的问候。”“窗前种下喇叭花,那是我们想跟您诉说心里话。”(4)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时时把学生挂牵;工作一天很疲倦,但夜深了还在工作,高度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说一说诗歌里教师的形象。

第三课时 3.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首先要读准部分字词的音。如“脚尖儿”是典型的儿化音,读作“jiǎo jiānr”。“花儿”的“儿”在诗歌中要读成本调,可以读作“huā ér”。

第 1小节奠定整首诗基调——满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一个“踮”字,让人想到“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朗读时,要根据诗句的描述,想象画面,能感受“悄悄、神秘”的气氛。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孩子,通过强调词语“踮起、安静的小院、紫丁香、老师窗前”,读出想为老师栽花又不想让老师发现的心情。

第 2~4节是孩子纯真美好的期望,表达学生对老师浓浓的爱。开头都是对老师深情的呼唤,第 2节为“老师,老师”,后两节为“老师——”,朗读时也有变化。“老师,老师”承接第 1节,表达孩子栽紫丁香的愿望,似有急切表达心意之感,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朗读时热情而急促。后两节是抒情,情感逐渐强烈,抒发着内心的祝愿,“老师——”的破折号表达着深深的情感,朗读时,语音稍稍延长些,更能表达心意。

另外,小节中相同的句式“……,那是我们……”,要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读清楚,在读词语“绿叶、沙沙、唱歌、花儿、笑脸”时要进行 10

指导。第 5节是在劝说老师早点休息。朗读时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老师,休息吧”朗读时要深情一些,有恳求的语气,有心疼之感;“那梦啊……”朗读时“啊”可以语音延长些,表达对教师真挚的祝愿。

体现诗歌韵脚的词为“小院、窗前、做伴、疲倦、笑脸、挂牵、眨眼、又香又甜”,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八、作业

1.准备听写本课生字。2.背诵诗歌。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2、一株紫丁香

《一株紫丁香》讲述了学生为教师栽种紫丁香的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十、教学反思、动手做做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朗、志”等 11个生字;正确书写“科、题”等 6个字。

2.正确认读“觉得、道理、哎呀”等词语;正确读写“动手、法国、科学家”等词

语;积累“朗、志、杯、理”等字组成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能简单地复述课文。4.会用词语“一定”说句子。

二、德育目标

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正确书写“觉、第”等字;理解“哄骗”等词语;会用“一定”说句子;

四、教学难点:逐步学习在默读课文中思考问题;能简单地复述课文;知道伊琳娜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并从中受到启发。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图片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觉得科学家的话全对吗?什么叫迷信? 1.识字。

(1)读准字音:本课要求认识的 11个生字中,“但、骗”是前鼻音,“朗、另、哄、懂”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可以借助熟悉的字来识记本课生字,如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杯、理”,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弟”字,用换一换的办法识记“第”。

(3)语境识记:在教学中,可以重点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给生字提供具体的语境,以利于学生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如利用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理解“朗、志、杯、理”等字的词义。可以让学生用“另一个、但是”这些常见的词来说句子。“第”字加上数字表示次序,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 6个字都是合体字,引导学生复习上两节课合体字写法的要点。并且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是“科、杯”,上下结构的字是“另、觉、第”,半包围结构的字是“题”。引导学生用上节课的方法观察字体占位,口头描述这些字,再进行书写,如“觉”是上短下长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部写得扁长一些。本课 6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科 左窄右宽;“禾”的最后一笔是点;右部“斗”,应先写两点,再写横、竖。

题 半包围结构;“是”的最后一笔捺要伸长,托住“页”。“页”最后一笔是点。

杯 左窄右宽;“不”横短,竖在撇上起笔,最后一笔是点。另 上小下大;下部的“力”中横折钩的“横”比上部的“口”稍长一些。

觉 注意前两笔都是点。

第 上短下长;“第”字下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下部的“弓”要扁,竖折折钩中的“横”要长。

第二课时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漫”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或实物展示来理解。在一只杯子中装满水,再加入水或30是其他物体,水从杯子里流出来的样子,就是“漫”。“漫”的意思就是水过满而向外流出,换个词就是“溢、流”。(2)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这句话中的“光”字,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到合适的词语替换,如“只、单单”,借以理解“光”的意思。(3)哄骗。

“哄骗”是课文重要的词语,可以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 2.课文内容理解。

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文章,抓住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三个方面来梳理文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读第 1~3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提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 读第 4~5自然段,说一说伊琳娜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读第 6~7自然段,说一说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们?为什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或者默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出关键词,给学生复述课文做一些准备。

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再理解“伊琳娜最后为什么高兴地笑了”。这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和人文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扩展说话来落实。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伊琳娜听懂了什么?她会对朗志万说些 14

什么?伊琳娜会怎么对其他同学讲这件事?

学生在扩展说话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文章的主旨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伊琳娜笑了是因为她明白了朗志万提出奇怪问题的意图,不是为了骗他们,而是一个小小的实验,要让他们知道,不要盲目相信,要自己动手做做看。其次也是因为自己能够这样去做而高兴。

第三课时 3.朗读指导。

人物语言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气,句子带有不同标点也该有不同意味,这些应该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

有的词语会因为它的意思而有固定的语气。如,文中的“一定”表示推测,一般宜加重语气,稍显肯定;“哎呀”表示惊讶,语速稍快,也可指导学生加入自己觉得合适的表情。

第 1自然段中的“这是为什么?”与第 6自然段中的“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同为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是,语气却有所不同。前一个是朗志万明知是错误的答案而小朋友们不知道,疑问的语气稍强一些;后一个是明显的质问,语气稍重,语调下降。第 4自然段中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朗读时强调“想”和“动手”强调读,会更能表达妈妈的意思。

对于词语和句子的朗读指导,有的适合放在初读时强调,例如“一定、哎呀”,以及“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有的适合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如第 6自然段中的“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酌情调整朗读指导的方法。如果朗读水平较弱,可以先多听读、多模仿;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应该予以鼓励。

第四课时

4.课后练习。

(一)默读课文,注意不要发出声音。

本题要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有些段落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要在之前学习默读的基础上,再次强调默读的要求——眼睛仔细看,嘴巴不出声,心里认真想。教师在学生默读时通过巡视,适时指导、纠正。在默读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与同桌的默读情况,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二)回顾导入,复习铺垫

1.导入、板书: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板书

“朗志万、奇怪的问题”)。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依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想、问、做”。

3.导入:伊琳娜最后发现了什么?(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接下来她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 6~7自然段

1.指导朗读。先让学生想想如何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2.指导学生读好朗志万哈哈大笑的语气。

3.提问:朗志万是不是在骗小朋友?为什么?(不是,他要提醒小朋友们不要轻信别 人,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4.让学生小组讨论伊琳娜最后高兴地笑了的原因。

(三)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尝试把板书中的关键字串联起来说话。给学生提示词“一 16

开始……然 后……最后……”。

2.学生练说,教师巡视查看。3.指名练说;同桌练说。

4.小结。教师:选择文中的关键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很容易知道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八、作业

1.准备听写本课词语。2.熟读课文。3.做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3、动手做做看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引发小女孩伊琳娜的思考。

十、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流内容,一是切合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二是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尽快完成向新学期的过渡。

(一)教学目标

教材简单明了地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同学交流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给同学讲讲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回忆最想跟同学交流的内容。

(二)德育目标

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要说真实生活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提示交际的范围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交流令自己伤心的、尴尬的事件,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五、教学准备

学生可以收集记录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日记、录像等内容,也可以和父母聊一聊,回忆细节。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其一,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了几个交流的角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可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提示交际的范围。在教学中,可

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泡泡中的文字,通过了解别人做过的事,唤起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而确定打算与同学交流哪些事情。交流不一定局限于课本中例举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快乐的、好玩的事件,也可以让学生交流令自己伤心的、尴尬的事件,激发学生畅所欲言。

其二,也可以将本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一个活动。活动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照片、录像、日记等内容回忆假日生活;也可以和父母聊一聊,梳理假日的新鲜事,选定一两件准备交流。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因此,交流中,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更重要的是分享经历,分享情感。交际的过程,应该伴随着讲述、提问、应对、评价等活动完成。

(一)聊天导入

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暑假。在这个假期里,你怎么过的?都做了什么?有哪些事是印象很深刻的?跟大家聊一聊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板书: 上兴趣班、探亲、第一次去海边、夏令营……

(二)练说与交流

1.自由练说,要求:说明时间、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2.小组交流。

要求:①每个成员都聊聊,推选出 1~2名进行全班交流。

②帮助讲述的同学为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

3.点播台:将同学们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最先想听谁的故事,大家点播谁,由谁来讲,大家做评委。听人讲话时,态度专注。不随意打断对方,等对方讲完再发问。第二课时

(三)提问和评价

同学讲述完毕后,大家就没听懂的内容进行提问;对同学的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与人说话时,是否表情自然,直视对方?是否说话声音洪亮,让所有人都听得见?

2.是否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3.事情讲述是否完整、清楚? 4.谁的故事最吸引人?

(四)小结

1.就准备、交流的情况进行小结。2.表扬突出的同学。

八、作业:关于暑假生活写一篇简单的短文,题目是“我的暑假生活”

九、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要求:说明时间、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果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十、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这是围绕“偏正短语”进行的填空练习。

2.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

3.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

4.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 5.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

6.通过“我爱阅读” 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与多彩的生活。

二、德育目标

希望同学们别忘了以前学过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

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

四、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

五、教学准备

学生可以收集记录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日记、录像等内容,老师准备教学光盘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字词句运用 1.读读填填。

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列是填中心词,第二列是填修饰语。教学中,不必提及“中心词”和“修饰语”的概念。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体会需要填写的内容。如:“什么地方很安静?”“什么东西很鲜艳?”“什么样的蝴蝶?”

(1)可让学生先充分地阅读、思考,然后提示学生,看一看周围的事 21

物,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写。逐题交流所填内容,大家共同判断。对于有价值的填写内容,教师可做记录,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朗读、识记。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说操场很大,可以怎么说?如果说操场很小,可以怎么说?上课的时候,操场是怎样的?放学以后,操场是怎样的?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视角,让学生练习丰富的表达。如: 安静的(教室、房间、小树林)鲜艳的(红领巾、国旗、服装)飘扬的(五星红旗、柳絮、裙子)(美丽、飞入菜花、迷路)的蝴蝶(宽阔、热闹、清洁)的操场(鲜艳、祖国、盛开)的花朵

(2)书写。教师巡视。可组织同桌之间互相查看,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轮流查看。争取在“一对一”的相互评价中,减少失误。2.读一读,用下面的词语说句子。

这个内容是“动手做做”这种形式的短语的发现与积累。选取的 6个词语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用语,学生应该很容易说出贴近生活的句子。教师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做一些铺垫,并将“语文园地”作为课文学习的有效延伸与拓展,避免孤立做题。遇到难题不能着急,我们要——(动脑想想)。

充分引说之后,再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回想,找到合适的内容,选词练说。

3.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模仿例句说话,可按如下流程进行教学:(1)阅读例句,画出例句中的关键词

最有趣的是路过的羊群。这些草地里的朋友,是那么好奇地听着。班里最认真的是伊琳娜,回到家还自己动手做做看,拿杯子试一试。

(2)小结:不但要说出“有趣”或“认真”的是谁或是什么,还得说出具体的表现。

(3)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周围可说的内容。(4)学生练习说话,教师适当点评、引导。(5)同桌互相说。

第二课时

二、日积月累

要求学生熟记“十二地支和生肖”。此题一共有 15个生字,因此,认读成为一个难

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图文对照的课件,再引入游戏,结合学生的属相,让学习活动充满趣味。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介绍一些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交流:今年是什么年?你是属什么的?……最后再熟读成诵。(详见教学设计。)

三、趣味语文

这是一则谜语,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谜面,谜底是“口”字。因为“叶、亮、铅、咱”

等字中都有“口”字,而“花、阳、橡、他”等字中都没有“口”字。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然后猜一猜,儿歌中说的是什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给学生以指点。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进行适当提示:不要过多地考虑词语的意思,而是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仔细观察左边一列的字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儿歌中圈画出几个关键字“叶、亮、铅、咱”,引导他们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含有“口”字。、23

学生猜出谜底之后,可以读一读泡泡里的内容,继续体会谜语的有趣,然后试着续编。续编谜面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出示几个含有“口”的字,并组成词语,然后让学生补充完整。如:兄——兄弟——兄弟有(学生补充

“朋友无”),哥——哥哥——哥哥有(学生补充“姐姐无”),古——古人——古人有(学 生补充“今人无”)。

第三课时

四、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选择的是和本单元主题“多彩的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手影戏》。故事以手影贯穿全文,描绘了宁宁和一个陌生男孩之间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与多彩的生活。

教学中,可以按照本单元课文的初读模式——自由读、同桌读、教师指名读的方式进

行。正音之后,可以同桌之间比赛读,也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加入一些有助于学生读懂的提示语,如“宁宁想——”。教师充实内容改编读,还可以自愿展示朗读。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习前或是学习后安排范读。

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的《添乱》,进一步体会“多彩的儿童生活”。教学流程举例:

1.试着先把生字词圈出来读一读,根据上下文猜一猜意思,再查字典来验证。

2.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宁宁和小男孩分别做了什么手影?边读边圈画出来。

3.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①指导读好拟声词,读好表示动作的词语,使其有画面感。

②读好人物心理想法的句子:第 3自然段第 3~4句,第 4自然段第 1句和第 9自然段第1~2句,朗读时语气与叙述性语气有不同,有点自言自语的味道。

4.换位假设:那个男孩变老虎时,如果你是宁宁,你会变出什么?结果怎样?

5.深入探讨: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鸽子? 这是学生不易想到的,也是文本的绝妙一笔,寓意深刻,点明主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让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宽容别人,要学会与人和平相处。40

第四课时

(一)说说自己及家人的属相 1.说说自己的属相。

教师提问:今年是羊年,今年出生的人就属羊。你属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同班同学之间,属相也许不同。2.说出知道的家人的属相。

(二)熟读十二地支和生肖歌

1.出示课件,图文对照,利用拼音,尝试朗读。

2.指名朗读,学生跟读,教师强调“寅、卯、巳、酉、戌”等生僻字的读音。

3.出示课件,教师说地支,学生说属相,强化记忆。

(三)了解十二地支和生肖的循环,在理解中记忆

1.课件出示十二地支和生肖时钟,了解自己的属相在生肖时 钟中的排名。

2.通过和家人及亲属比较属相,引导发现十二生肖每十二年 循环一次。

(四)欣赏十二生肖相关创作,在活动中记忆

出示十二生肖剪纸、纸雕、橡皮泥作品,背诵十二生肖歌。

八、作业: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去掉对应的文字,尝试背诵。

九、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十二生肖歌

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跑得快。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狗儿跳猪儿叫,老鼠又跟来。十二动物转圈跑,请把顺序排。

十、教学反思

拍手歌

一、课文解析

本课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语句简短,节奏轻快,自然亲切,易于拍手诵读。《拍手歌》 以保护动物为主题,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场景。

课文共 10个小节,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相互呼应 , 号召大家要保护动物。中间几个 小节分别写了几种动物的生活场景。文中多处使用拟人的方法,使动物的形象更加亲切、可爱。比如,“孔雀锦鸡是伙伴”,因为孔雀和锦鸡都属于雉科,雄鸟的羽毛都非常漂亮,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是好朋友。“天空雁群会写字”,意思是雁群在天空中飞行,一会儿排

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好像小朋友们在写字。“黄鹂百灵唱不休”,“唱不 休”是“不停地歌唱”的意思,这里指黄鹂和百灵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这些形象 化的描写使课文更加活泼,富有童趣。

课文和课后的插图基本把拍手歌中的动物都展现出来了,学生可以利用插图认识动 物,理解课文内容。以下为词语解析: 1.翱翔。

在本课是指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用这个词更显出雄鹰高飞时的自在与气势。2.嬉戏。

就是游戏、玩耍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个字。

2.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4.了解“隹 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5.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46 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 13个生字中,“孔、雄、鹰、丛、灵、熊”都是后鼻音,其中“鹰”是整体认读 音节,可以与“灵”对比认读。“雄、熊”同音,是三拼音节,可以与“孔”对比认读。“记、鸡”不同声调,可以对比认读。“雀、牢”等字,可联系学过的字组词,指导学生读 好韵母相同、声母不同的字,如“明月、孔雀”“牢记、热闹、桃树”等。“百”可与学过 的“白”对比认读 ,如“百灵、白云”。“丛”与“虫”对比认读,如“丛林”和“虫子” 等,指导学生读好平翘舌音。

本课多数生字都与动物的名称或其活动有关,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带有词语的动 物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读,在头脑中建立生字的形义联系。

本课有 5个生字与“鸟”有关,教学中可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拓展识记。先让学生观

察“雀、雄、鹰、雁”这几个字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 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对比形近字“己、记”,区分其 音、形、义的不同,加深记忆。

除了在诵读课文时反复与生字见面以外,还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说话练习。2.写字。

本课要写的 8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 6个。可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 字要点,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占位。

“物”的偏旁“牜”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右部“勿”字要穿插到左部,不能离得太 开。“蓝”中的“艹”,书写笔顺是“横、竖、撇”,可以让学生观察其在字中的占位和写 法。“蓝”是上下结构,但部件较多,写的时候注意上下几个部件距离要紧凑,“皿”最后 一笔横两端要超出上部。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保 左窄右宽;“口”不能写太大,“木”的撇捺要舒展。护 左窄右宽;“户”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折画要略向左收。

物 “牜”的笔顺是撇、横、竖、提,第四笔提不要写成横。47 字 书写指导要点

鸡 注意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右部“鸟”的第三笔是点,第四笔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伙 右部“火”的笔顺是点、短撇、长撇、斜捺,最后一笔捺略长。伴 右部“半”的笔顺是点、撇、横、横、竖,上横短,下横长。蓝 “艹”写得扁而长,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百 独体字;第一笔横要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下部“白”要写得窄些。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1)天空雁群会写字 44444。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雁群飞行的姿态。教学时,教师可以调 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是否见过大雁飞行,飞行的时候队形像什么。然后出示相 关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雁群飞行时的队形时常变换,有的时候像“一”字,有的时候像 “人”字。(2)丛林4 4 深处有老虎。

理解“丛林”一词 ,可以先结合学生熟悉的词语“草丛、花丛”来理解“丛”的意思。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词语,然后交流它们的不同含义,让学生明白“丛 林”是指茂密的树林。(3)黄鹂百灵唱不休 444。

“休”是“停止”的意思。“唱不休”是指黄鹂百灵叽叽喳喳不停地鸣叫,声音非常好 听,好像是唱歌一样。2.课文内容理解。

本课课文内容浅显,易于理解。教学时,可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体会拍手歌的特点。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二年级听说课曾 经学习过的拍手歌,巩固认识: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接下来让学生数一数课文

有几个小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体会每一小节两行儿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 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拍手歌的语言形式。

(2)想象说话,加深理解。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每一小节的句 子,并结合图画或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话。如: 孔雀和锦鸡在一起玩耍,他们好像在说„„。我见过孔雀,„„

此处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说,既可以是从课文中生发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亲历 续表48 的,还可以是学生平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这样的交流,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动物名称)的(身体部位)(怎么样)”“动物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交流对各种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例如: 锦鸡的羽毛真好看!

熊猫在竹林里吃竹子,样子真可爱。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引导说得更具体、更丰富,能用上四字词语,如: 锦鸡的羽毛五颜六色 4444 的,真好看!

熊猫在竹林里津津有味 4444 地吃着竹子,样子真可爱。

还可以模仿儿歌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练说句子。如: 竹林熊猫在嬉戏。池塘小鱼在()。林中鸟儿在()。3.朗读指导。

《拍手歌》篇幅短小,每两行是一小节。教学中可以创设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边读 边做拍手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练习朗读。

初读儿歌,可让学生先自己反复读文、识记生字。之后采用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教师引读等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体会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玩拍手游戏。拍手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拍朗读,也可以 和同桌互拍朗读;可以四人一组拍手轮读,也可以全班按座位分大组拍手轮读;还可以全 班男女生拍手轮读、全班齐读等等。节奏上也可以有所变化,比如第一小节读得慢些,第 二小节读得快些,后面逐节加快;也可以各小节朗读的速度快慢交替,拍手的速度也随之 变化。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方法,都是以增加朗读的趣味为目的。4.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和同学一起做拍手游戏。

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儿歌的节奏与韵律,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在

愉快的游戏中发展语感、积累语言。游戏可以有机地结合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在朗读指 导的同时安排。

(2)下面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材呈现了 6个鸟类名称的词语,配有相应的图画。安排此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 生体会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往往和鸟类名称有关。学生从中学习借助偏旁推测字 义,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激发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探究兴趣。

图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把巩固生字、学习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教学可分以下几个环节。①对照图片认读词语。

②引导观察:这些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点?49 ③展示“鸟”与“隹”的演变过程。

④拓展识字,引导学生交流还知道哪些带有部件“鸟”和“隹”的字。(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同学交流。

这个活动指向扩展交流,意在结合课文学习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自由交流中 了解更多的动物,加深对爱护动物的认识。活动可以穿插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熟 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之后,自由说说各自了解的动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 生谈论的动物名称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或是关于这种动物的其 他方面的知识。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二题

1.护 2.保 3.鸡 4.物 5.伙 6.伴 第三题

黄鹂、老鹰、喜鹊、天鹅、白鹤、海鸥。第四题

蓝天——(天空)——(空气)——(气球)动物——(物体)——(体会)——(会同)朋友——(友好)——(好人)——(人民)

填写的词语只要符合接龙的意思即可,不必和答案完全相同。第六题

老虎

它们在天空排着队飞行。

大雁

它的样子好神气,小动物都怕它。雄鹰

它的歌声真好听。百灵

它的尾巴很漂亮。孔雀

它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拍手歌”;了解“隹”的演变过程;理解 词语“保护、伙伴”等;书写“保、伙、伴”。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理解词语“翱翔、丛林”;书写“护、物、蓝、百”。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做拍手游戏;交流各自了解的动物;书写“鸡”;拓展阅读 “教学资源”中的其他《拍手歌》。50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3.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 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

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大自然中的动物。动物是我们的好()。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 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3.“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51 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 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4.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2.同桌拍手互读。

3.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 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2.学生思考后交流。

3.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 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哪些笔画或部件。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4.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

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 有美丽的大自然。

2.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52

六、教学资源 1.隹

本义指短尾的鸟。它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宋体 2.拍手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大家都要爱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减少污染是大事。你拍五,我拍五,清洁工人真辛苦。你拍六,我拍六,爱护环境最优秀。

你拍七,我拍七,植树造林要积极。你拍八,我拍八,绿色家园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环保意识都要有。

你拍十,我拍十,关爱地球千秋事。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震自救要学习。你拍二,我拍二,镇定自若不慌张。你拍三,我拍三,安全有序往外送。你拍四,我拍四,听到警报钻桌子。你拍五,我拍五,被困废墟把嘴捂。你拍六,我拍六,听到声音要求救。你拍七,我拍七,救援不到不要急。你拍八,我拍八,保证安全往外爬。你拍九,我拍九,意志坚定要自救。你拍十,我拍十,战胜困难要坚持。53 2 多彩的生活

一、课文解析

本课围绕学生熟悉的课外生活选编了 18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旨在引导学生在识字学

词的过程中体会课外活动的快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材所配 插图反映了部分短语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这些短语以相同的情境为线索,每 6个短语编为一组,共分为 3组。第一组短语都是 艺术活动,第二组短语都是体育和游戏活动,第三组短语则是一些常见的家庭休闲和娱乐 活动。所有短语都是以“动词 +活动名称”的形式组成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的动词使 用准确,没有一个重复,展现了汉字表达的丰富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准确 搭配,丰富语言积累。

课文从上到下共配有 5幅插图。第 1幅是“打手鼓”,图上画着一个身穿民族服装的

小男孩,手持手鼓,单膝跪地,满面笑容,仿佛正沉浸在欢快的击打声中。第 2、3、4幅 插图分别呈现的是滑轮滑、荡秋千、练书法的场景。最后一幅图上画着几个小女孩在跳皮

筋。每一幅图画,都充满着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的幸福与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彩、弹”等 14个生字;正确书写“彩、活”等 7个字。

2.正确认读“钢琴、舞蹈、手绢”等词语;正确读写“多彩、生活、二胡”等词语; 积累由“琴、棋、票”等字构成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准确使用短语描述课外活动。

4.交流各自喜欢的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彩、练”等笔画易错的字;体会偏旁表意的作用;积累与课外 生活有关的短语。

教学难点:围绕喜欢的活动和同学交流。54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本课 14个要求会认的字中,“钢、养”的音节中都包含后鼻 韵母,要准确拼读。“琴”的音节中包含前鼻韵母,可与前面学过的“亲”对比认读。本 课的“练”是三拼音节,可出示音节让学生反复练读。(2)联系生活认读。“弹、踢、滑、喂”可做动作帮助认读。“军、票”可联系生活组 词,如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军人、参军、电影票”。(3)结合字形比较识记。“彩、邮”可与之前学过的“采、油”组词对比认读,在不 同的语境中区分形近字。用“彩”组词时,可以先说几个双音节词语,比如“彩笔、彩 色、彩云”,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提高难度,引导说四字词语,比如“丰富多彩、五 彩缤纷、绚丽多彩、光彩夺目、张灯结彩”。

(4)结合偏旁分类识记。如,学习“鸽”的时候,可同时复习“鸟”偏旁表意的功 能;学习“蹈、踢”等字,可以提示学生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喂、钢”等字也可以提示 学生关注偏旁的含义,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识字方法,有效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2.写字。

写字指导中,既要巩固基本笔画的书写,也要强调生字中的易错笔画。本课的“彩、丢、练”等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指导时要关注重点笔画。“彩”左边的“采”书写时要 注意 ,“木”的竖画不能和上面“爫”中间的点连成一笔写;“丢”第一笔是平撇,注意不 要写成横;“练”右半部不是“东”,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竖钩。

教学时,可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民、丢、养、棋、练”这几个字中横画的距离分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字中横画的距离大致均等,书写时要注意排布均匀。教师范写时也要特 别指出这个规律。

本课 7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彩 左宽右窄,左右同高;书写“彡”时,三个撇的起笔都在一条线上。

活 左窄右宽;左侧三点水旁的书写要注意占格,两点在左上格,提画在左下格;“舌”下面 的“口”要写得上宽下窄。

民 独体字。第一笔横折的折画略向内收,三横距离要匀称。最后一笔斜钩略长。丢 下半部是“去”;“丢”的笔顺是撇、横、竖、横、撇折、点。要注意第一笔撇与下面两个 横的位置排布,三个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大致均等。

养 丷部,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三横距离要紧密、均等。最后一笔竖略长。55 字 书写指导要点

棋 左窄右宽;右边“其”的笔顺是横、竖、竖、横、横、横、撇、点;四个横之间的距离要 匀称。

练 左窄右宽;第一笔撇折写在左上格。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与运用。

本文由 18个短语组成,描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场景,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个别

乐器学生可能比较生疏,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还可以播放一些 音乐片段,让学生加深体会。

本课是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设计相关活动,引导 学生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如:(1)用文中的动词拓展新词。打手鼓 打()打()弹钢琴 弹()弹()练书法 练()练()(2)看词语,填动词。

()游泳()野花()小号()提琴()沙包()跳棋 2.课文内容理解。

在学生充分朗读短语、学用动词之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 课外活动和游戏,充分表达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同时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具体操 作可分为以下几步:

(1)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课文里介绍的哪些游戏和活动。

(2)集体交流:试着以“我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是„„”这句话为开头,说说喜欢 的理由,或者与这个活动相关的其他内容,练习说几句话。要求说话时语句通顺,有条 理。

(3)教师相机评价。对于学生没有谈到的活动,可以启发交流:关于某某活动,你有 哪些了解?也可以给大家说一说。

(4)引导学生交流本课没有写到的其他课外活动,拓展视野,丰富积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到的几种活动,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 开展。续表56 3.朗读指导。

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读中想象,进入情境。朗读第一、二组词语,可以让学生想象参加活动时的快乐 与兴奋,用欢快的语气朗读。朗读第三组词语,可以放慢语速,想象在这些活动中修身养 性的恬淡与自得。

(2)加入动作、表情朗读。采用表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活动的快 乐,增加朗读的兴趣。

(3)熟读成诵,形成积累。建议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感受短语的结构 特点(动词 +名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4.课后练习。(1)读读记记。

这个题目提供了三组由“琴、棋、票”等字组成的常用名词,词语结构完全相同,学 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类词语的构词规律,举一反三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时,要把巩固生字、学习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文化艺术、对 日常生活的了解。教学过程建议这样安排: ①自由认读词语。②指名认读,正音。

③集体交流,理解词语。可以一组一组地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里的哪一种乐 器 ?”“你会下哪一种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票吗?是做什么用的?”还可以引导学生 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琴、棋或者票呢 ?”通过广泛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应的图片或 实物。

④自由朗读、记忆三组词语。

(2)你喜欢哪些游戏和活动?和同学交流。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论各自的喜好,意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学的词语,发 展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教学时 可以放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方法见“课文内容理解”中的相关建议。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带点字读二声的有:①③ 带点字韵母是ɑo的有:②

带点字是上下结构的有:①⑤⑥⑦ 第二题

活、彩、棋、养、练、丢、民。57 第三题(活)(生活)(话)(说话)舌{

方(房)(房子)(放)(放下){

青(情)(心情)(晴)(晴天){ 此题加偏旁组成新字即可,不必和答案完全一致。第四题

打篮球、踢毽子、下军棋、拉提琴、种花草、养金鱼、吹小号、唱民歌。第六题

1.太阳是粉刷匠。它粉刷了沙滩、大海、云彩和两位小朋友。2.金黄金黄、碧蓝碧蓝、蓝、洁白、白、黝黑黝黑。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课外活动;书写“彩、丢、练”。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用“琴、棋、票”组词;说说自己了解哪些琴、棋、票;书写“活、民”。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书写“养、棋”;讲述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课余时间都喜欢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或游戏。2.揭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②指名读课文,正音。需要指导认读的字有:“琴、民”是前鼻韵母;“风筝”一词中58 “筝”读轻声。

③采取同桌查读、男女生分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2.归类识字,记忆字形。①课件展示表示动作的生字:“弹、踢、滑、喂、养、练”。认读的过程中,练习用 这些动词组词。

②课件展示双音节词语:“钢琴、舞蹈、手绢、鸽子、军棋、邮票”。重点指导识记 “鸽”字。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鸟字旁的字。3.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三)理解运用,学习表达 1.用动词组新词。

打手鼓——打()打()弹钢琴——弹()弹()练书法——练()练()2.填写合适的动词。

()提琴()沙包()围棋()国歌()羽毛球

3.口语表达练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以“我最喜欢的课外 活动是„„”这句话为开头说几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

(四)指导写字

1.寻找易错笔画,细致观察引导。

课件出示“彩、丢、练”三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看看生字中哪些笔画最容易写 错。交流汇报。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3.师生赏评。针对点评中发现的书写问题,指导学生再次临写。4.练习用“彩”字扩词。先说几个双音节词,再说几个四字词语。

(五)作业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彩、丢、练”并组词。

六、教学资源 1.二胡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始于唐代。它既能表现深沉、凄惨的内容,也能描 绘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59 2.唢呐

唢呐是中华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在西晋时期 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

3.扬琴

弦乐器,把许多根弦安在一个梯形的扁木箱上,用竹制的富有弹性的小槌击弦而 发声。

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弦乐器,有两根弦,琴身呈梯形,琴柄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5.军棋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双 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6.五子棋

一种棋类游戏,一般常用围棋子在围棋盘上对下,先把五个棋子连成一条直线的 为胜。60 3 有趣的谚语

一、课文解析

谚语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一般分为气象谚语、农业谚语、卫生谚

语、学习谚语等。本课识字课选择了 6句常用谚语,分别是气象谚语和农业谚语,可以让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气象常识和农业知识。

课文中的 4幅插图,直观表现了“蚂蚁搬家蛇过道”和“今冬麦盖三层被”两句谚语 的意思。上面两幅插图以卡通画的风格,诙谐幽默地呈现出要下雨了蚂蚁们赶快搬家,以 及“大雨到”之后蚂蚁们在家里温暖聚会的场景。下面的两幅插图分别展示了在冬雪覆盖 的泥土之下麦苗欣欣然生长,以及金秋时节小麦丰收、农民笑逐颜开的盛景。文中谚语含义如下:

1.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这是关于北方天气的谚语。意思是春天出现雾的话,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就是要有 风了。夏天出现雾,水蒸气会大量凝结成水,空气中水分减少,太阳出来后就会出现晴 天。秋天有雾,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增加了,再加上秋天的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所以会 出现阴天。冬天大雾之后,大量的水蒸气遇寒凝结,就会出现大雪天气。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意思是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气温都会相应降低,要注意保暖、加衣。几场秋雨过 后,冬天就不远了,就该穿棉袄了。3.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意思是看到蚂蚁搬家或者蛇到处爬,就表示第二天会下大雨。4.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天转寒。

意思是春天天气变暖,大雁会成群地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天气逐渐变冷,燕子会飞 回南方去过冬。

5.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意思是如果天上出现了像鲤鱼鳞片一样的云彩,那么第二天一定艳阳高照,是个大晴 天,适合在晒场上晒谷子。

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来年庄稼一定会获得大丰收。61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阴、寒”等11个生字和多音字“场”;正确书写“趣、夏”等8个字。2.正确认读“大雁、鲤鱼”等词语;正确读写“有趣、秋雨、蚂蚁”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积累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4.交流识天气的方法,激发学习谚语、了解自然常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拼音识字、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谚语的 意思。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简单说说识天气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音、字形,理解字义。(1)读准字音。11个要求认识的字中,“蛇、枕、晒”都是卷舌音,“层”是平舌音,可以对比读。“寒、斑、翻”三个字的韵母相同,可以对比读。认读过程中可以请学生通 过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比如“枕”,可组词“枕头”;“层”,可组词“一层棉被、四层 楼房”等几个作为量词的例子;“寒”,可组词“寒冷、严寒”等,也可以找出它的反义 词“热”,对比认读,帮助理解;“斑”是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可结合“斑马、斑马线、斑纹、斑点”等图片帮助理解。课文中的多音字“场”字读(cháng),是量词,表示事情的经过。如“一场风、一 场雪”。“场”的另一个读音是(chǎng),多用于表示文体娱乐活动,如“一场球赛、一 场演出”。可以举几个例子帮助学生区分多音字的不同用法。(2)通过与熟字对比记忆字形。例如“它—蛇”、“心—必”、“里—鲤”、“班—斑”、“阳—阴”,可以组词对比。

(3)借助偏旁记忆字形。如“蛇、鲤、晒”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属于偏旁表义的形 声字。蛇的体形细长,与虫相似,所以是虫字旁;鲤属于鱼类,所以是鱼字旁;有太阳才 可以晒,所以“晒”是日字旁。2.写字。

本课有 8个要求写的字。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 3类: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62 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字形,看清楚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和大 小,同时注意基本笔画的书写。

本课生字“趣、层”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趣”是左下包右上的结构,“层”是左上 包右下的结构。按照半包围结构字“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趣”要先写“走”,再写 “取”;“层”要先写“尸”,再写“云”。

本课的“夏、穿”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的占位。学习写“穿”字 时,可借助字典帮助理解字义,同时为语文园地中要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稍作铺垫。本课有 4个左右结构的字,“阴、被”都是左窄右宽,“蚂、蚁”都是左短右长。本课 8个字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趣 走字底要写得相对瘦长一些,与“取”距离要紧凑;“又”字最后一笔是点。夏 第一笔是长横,中间的“自”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夂”,不要写成“攵”。阴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左耳旁要注意笔顺,先写横撇弯钩,后写竖。穿 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穴”要盖住下部的“牙”。蚂 左右结构;“马”第二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蚁 左右结构;书写“义”要注意笔顺,先写点,再写撇和捺。层 “尸”与“云”距离要紧凑;字的整体呈梯形,上窄下宽。被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衤”五笔写成,笔顺是点、横撇、竖、点、点;要与“礻”加以 区别。

(二)课文学习

1.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所选谚语语义浅显,易于理解。教师可在学生反复诵读 课文、认读生字后,组织交流对谚语的理解,并适时进行点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气 候现象,学用谚语。

(1)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这句谚语点明了一年四季出现雾之后的天气变化,学生很容易从语句中了解其阐述的 自然现象。“阴”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现象,或者通过组词、说反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可以教师先说一说“春雾风”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仿照着说一说后面语句的意思。如果学 生对这些现象的成因有兴趣,教师可以略作讲解。

(2)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借助教材插图,举例讲解“搬家”的意思。“必”可以63 用词语替换的方式理解,在这里可以换成“一定”或“准”,表示比较确定的推测。在学 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提问:“大雨将至,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有不同寻常的反应?”交流中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下雨前燕子会低飞,鱼儿会往水面跳,蛤蟆会大声 叫,鸡不愿意进笼,狗到溪里泡水,老牛会抬头朝天嗅等。(3)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斑”在学习生字时已作解释,所以这里可以出示鲤鱼和“鲤鱼斑”云彩的图片,让 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云叫“鲤鱼斑”。“谷”是谷子、稻谷的谷,可以出示谷子的图片帮助 识记。“翻”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是翻身、翻书、翻来翻去的翻。2.课文内容理解。

理解每句谚语的意思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课谚语在内容和语言方 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

问题 1 :仔细阅读,看看谚语中藏着哪些反义词?(春—秋;夏—冬;晴—阴;北—南;暖—寒。)

问题 2 :本课谚语的前半句和后半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字数相等)问题 3 :哪几个谚语是关于气象的?你从中知道了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 问题 4 :补充句子,看看你是否理解了谚语的意思。

教学中可以设置填空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使用谚语。练习设计如下: ①“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从这句谚语中,我懂得了的方法。

②因为麦子上盖了非常厚的雪,非常保暖,所以有这样的谚语:。

③鸟类随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生活,这一现象可以从这句谚语中了解到:

④看天上的云彩也可以识别天气,有句谚语是这样的:。

问题 5 :读谚语有什么收获?喜欢课文里的哪几则谚语?

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之后,教师小结:本课谚语包括气象谚语和农业谚语两 种类型。谚语的种类还有很多,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和道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晶。我们要多积累谚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谚语,课上与大家交流分享。3.朗读指导。

本课谚语的语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朗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 生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文中的标点,读出句子的节奏。朗读练习可采用多种形

式,比如指名读、同桌轮读、集体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等等。64 4.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积累语言。(2)根据课文,说说你知道了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谚语的意思。开展此活动,可以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 的语文学习能够指导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梳 理、总结、交流。(3)读读记记。

这道题中安排了两组词语,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第一组词语表示自 然现象,在学生朗读识记词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交流,在什么时候、哪些季节见到过 这些自然现象。第二组词语表示温度。“寒冷、炎热”和“暖和、凉快”分别是两组反义 词,可以在识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感受,然后再用这些 词语说话,学习在语境中正确使用。(4)你还知道其他识天气的方法吗?

这一练习主要针对程度较好的同学,目的是拓展思维,丰富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此练习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气象谚语”,帮助学生在谚语中了 解识天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兴趣。(详见“教学资源”。)

(三)《同步练习》答案 第一题

1.夏、穿。

2.阴、蚂蚁、趣。

第二题

雨、蚂、鲤、枕。第三题

春天—(秋天);暖和—(寒冷);南方—(北方)。第四题 听力材料:

蚂蚁搬家蛇过道 ,明日必有大雨到。大雁北飞天将暖 , 燕子南归天转寒。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第五题65 1.要晴天、要阴天、要下雪。2.大、北飞天、南、天。第六题

1.下面这些谚语的大概意思是: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晚上 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冬天多吃萝卜,夏天多吃姜,身体会很好,不 需要去找医生看病。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庄稼想要长得好,全靠粪肥。

④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要适当活动,使胃内食物得到充分消化,有利于身

体健康。

⑤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下了一段日子的雨,当南风刮起时,一两天内天气将会 转晴。

⑥枣芽发,种棉花:枣树发芽的时候就是种棉花的最佳时段。2.气象谚语:①⑤;农业谚语:③⑥;保健谚语:②④。第七题

晴天、阴天、下雨、起、打、下雪。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3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理解并熟读本课谚语;书写“趣、层、夏、穿”。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熟读课文;能简单讲述本课谚语的意思;拓展交流课外了解到 的谚语;积累表示天气的词语;书写“蚂、蚁”。

第三课时:巩固识字;交流其他识天气的方法;书写“阴、被”。

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带有虫字旁的词语;课外谚语等。2.生字生词卡片。66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熟读情况。发现有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出示对应的生 字生词卡片全班齐读,巩固识记。重点关注多音字“场”的读音。2.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谚语,巩固识字。具体步骤如下:

(1)组内交流:每人选择一句谚语,先轮流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再用句子中出现的 生字组两至三个词语。

(2)集体交流:分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每组请第一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 一句谚语;第二位同学说说这句谚语的意思;最后两位同学分别用这句谚语中的生字组 词。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同学展示完毕后,要有礼貌 地请下一位同学展示。

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引导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点评。一评朗读,看字 音是否读得准确,声音是否响亮,断句是否正确,是否有拖调现象等。二评说话,看讲解 句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有条理。三评组词,看所组的词语是否正确。(3)出示生字生词,齐读。

(二)交流拓展,了解课外谚语 1.指名朗读课外搜集到的谚语。

2.教师出示“教学资源”中的谚语,请学生自由诵读并想一想,哪些属于气候谚语,哪些属于农业谚语。

(三)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

1.先自读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然后指名朗读。

2.想一想,画一画。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些属于自然现象,用横线在词语的下面作 上标记;哪些表示温度,用波浪线标出。

3.看表示自然现象的词语,说说都在什么季节见到过。看表示温度的词语,先说说 它们分别是在什么季节的感受,再说说哪两个词语意思相反。(“寒冷、炎热”和“暖和、41

凉快”分别是两组反义词。)

4.试着用上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最近天气不好,常常刮风。”“在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喜欢在树荫下乘凉。”等。

(四)书写“蚂、蚁”

1.做“摘苹果”游戏,巩固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1)学生自主观察课本中这两个生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详见“书写指导67 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3)出示带有虫字旁的词语:蝴蝶、蜻蜓、蚯蚓、蜘蛛。请学生观察并说说带有虫字 旁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说一说,用换偏旁的方法,“蚂、蚁”两个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拓展识字。(蚂—吗—妈等。)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蚂、蚁”。

2.拓展延伸:与爸爸妈妈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识天气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 1.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2.农业谚语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3.其他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68习作

我喜欢„„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喜欢„„”,包括 4部分内容,一是问题激趣,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不同的角度,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二是明 确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爱好写下来。三是对写好之后如何交 流习作提出建议:在班里大声朗读。四是以“我喜欢踢球”为例,提供了几个例句,提示 学生习作的不同角度,希望学生能够围绕“我喜欢„„”这一主题,写几句话。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第一次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写连贯的几句话,也是引导学生从写话向写段过渡的转折点,所以要求不能过高,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保护 学生习作的兴趣。建议指导学生先说后写。

教学时可以从复习《多彩的生活》一课的短语入手,然后再扩展开来,从学生自身的 兴趣爱好出发,先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爱好是什么,然后结合生活体验,围绕喜欢的活动 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地说一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他们充 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在充分交流之后,思路打开了,再引导学生动笔写,用 几句话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教学流程举例

(一)谈话激趣,联系实际交流爱好 1.回忆《多彩的生活》,说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活动。2.板书课题“我喜欢„„”。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体会。

(1)指名说说自己的爱好,老师在黑板上列出来。

(2)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个一个具体谈、相互补充启发。

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相机评价或者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交流:

①可以交流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

②可以介绍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发生的趣事。③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为了给后续的写作做铺垫,教师评价过程中要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可以 从不同方面思考与交流。板书内容如下: 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69 过程、趣事 收获或感受

(二)学习例句,写出自己的爱好 1.指名朗读例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写踢足球这个爱好,可以写不同的内容。想想每个句子后面可以写什 么不同的内容?请大家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具体分析如下:

(1)我最喜欢踢足球,因为踢足球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这一句后面,可以具体地写写踢足球的过程以及愉快的体验。(2)我经常踢足球。每个星期天我都去操场踢球。

这一句后面,可以先写还在其他什么时间去踢球,然后写写经常踢球有什么收获。(3)每次踢球,我都踢得满头大汗。

这一句后面,可以先写写某次自己踢球后出汗的样子和当时的心情,然后再写写踢球 给自己身体带来了哪些好处。

(4)和好朋友一起踢足球,我非常开心。

这一句之后,可以写写自己和好朋友踢球的经过,表达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运动的愉 快心情。

3.教师小结:大家想写的内容不一样,所以介绍时开头的句子写法也不一样。你想

要怎样介绍你的爱好呢?你打算怎么开头呢?介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爱 好——可以介绍喜欢这项活动的理由,也可以介绍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发生的趣事,还 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4.学生动笔写自己的爱好,教师巡视指导。

这次习作是引导学生由写话向写段过渡,所以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写作中能 否围绕自己的爱好来写,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朗读习作,师生评价赏析

1.指名大声朗读写好的几句话,其他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想法。

2.请几个写相同爱好的学生也来读一读,师生评价交流,互相借鉴。

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前面的环节再次强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自己的爱好,加 深记忆。

3.请写相同爱好的同学合为一组,组内互读,互相提提建议,评价交流。

内容方面可以结合板书评价,其他如丢字漏字错字、语句通顺与否,句与句之间的连 贯等问题也都可以交流。教师可以巡视评价。因是本学期第一次习作,所以要以鼓励为 主,多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自信。70 4.教师总结:同学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爱好,可以先用一句话说清楚自己的爱好是

什么,然后围绕自己的爱好,从多个角度去写。写作时要把句子写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建议用 3课时完成本次习作。71 语文园地二

一、查字典

第一板块“查字典”安排了 5项内容。第一部分由问题情境,给出了一个使用部首查 字法的例子,介绍了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源”字的具体步骤。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画出下 面这些字的部首”,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确认生字的部首。第三部分“写出下面的部首在检 字表的第几页”,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检字表中查找部首。第四部分“数一数,下面的字去 掉部首有几画”,也是部首查字法的相关训练。第三、四部分,都是在巩固部首查字法的 第三个环节。第五部分“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句子中你不认识的字”,要求学生边查找 边填写表格,既呈现了查字典的过程,又展现了查字典的结果,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应该 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部首查字法、怎样运用部首查字法。

本板块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可依照教材安排,引导学 生逐步掌握。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查字比赛,复习音序查字法。

先以比赛的形式请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一两个已经认识的字,看谁查得快。然后让学 生想一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拼音怎么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的 欲望,然后进行后续的学习。2.了解字典,初识“部首目录”。

(1)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字典的基本结构。

①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认识的字时要用到它。

②部首检字表:包括部首目录,检字表,难检字笔画索引三部分。查找不认识的字时 要用到它。此时要告诉学生:为了检字方便,所有的字都是有部首的,字典里总共有 200 多个部首,很多常用偏旁也都归在部首当中。学生了解之后请学生一起在部首目录中查找 几个常见偏旁,比如“土、木、禾”等。

③字典正文:主要内容是对每个汉字读音和意思的具体解释。

(2)请学生在相应页面夹上小纸条,比如“音节、部首、正文”等,便于下一步 的学习。

3.研读范例,实践体验。

初步了解部首目录以后,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学习安排,一步步地学习部首查字的 方法。

(1)按照课文的提示,一步步查找“源”字。教师巡视,发现查找困难的学生便进行72 指导。教师再出示一个学生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再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找,看谁查得快。查到的同学立刻举手,教师及时鼓励,并请一位同学讲讲查找的步骤。

(2)画部首、写页码、数笔画这三个练习是部首查字的分步练习。请学生先自主填 写,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强调难点。在交流“画部首”的练习时,教师要再次 提醒学生,有的部首在字的左边或者右边,有的部首在字的上边或者下边,还有的部首 是一个字的变形,比如“尝”的部首是“小”,在“尝”字中它已经变形为“”。在交 流“数笔画”的练习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勿、斧、率”这三个字的部首分别是“勹(包字头)、父(父字头)、亠(点横头)”。

(3)“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句子中你不认识的字”,这是部首查字法的综合运用。要再次强调适用范围——“不认识的字”。这一练习步骤建议如下:

①先自读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表格中给出的字都是生字,但如果学生已经在阅读 中无意识记的话,也可以再练一练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这个字。如“拇”下面 的空格,是让学生查找句子中不认识的其他的字,因为学生识字量的差异,此处有一定的 灵活度,学生可以借助部首查字法查不同的字。②独立查找生字,填写表格。

③同桌对照检查,相互请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④再次指名说说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某个生字的步骤,加深印象。如果学生使用的字典 版本不同,查找的页码也会出现不同,这是正常现象。

二、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诗《寻隐者不遇》。题目中的“隐

者”是指隐居的朋友。诗歌写了诗人在山中的一棵松树下,向一个小孩子询问,他的师父 在哪里。孩子回答说师父去山里采摘草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山中云雾迷蒙,所 以根本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教学古诗,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然后交流诗歌的 意思,在学生不懂的地方适当点拨。如:“童子”,在诗中的含义是“小孩子”,现在较少 使用。“言”,就是“说”的意思。“药”结合生活理解,“吃药、西药、药房”,在这里指 能治病的植物,简称“草药”。“此”是“这”的意思,也可结合生活环境体会,如“此 处禁止大声说话、到此一游”。之后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作者与小孩子是怎样对话 的?隐者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在想象猜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最后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熟读成诵。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73 2.同桌交流古诗的含义;集体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3.让学生结合诗句猜想:作者与小孩子是怎样问答的?隐者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4.自由练习背诵。

三、书写提示

本次安排了两组上下结构的字,要求学生描红并临写。旁边的泡泡提示书写时要注意 这些字的上下两部分大小相近。在例字左边直观呈现了这一类字上下两部分在书写时的比 例,主要目的是提醒学生在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注意比例关系,写好上下两部分大小 相近的字。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这 6个字,并联系泡泡中的提示说说,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 什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要点进行梳理,并板书提示。总的来说,写好这类字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的上下两部分要分别写在横中线上下;(2)上下两部分比例适 当,大小相近;(2)上下两部分间距紧凑。6个字的书写要点: 字 书写指导要点

夏 上下两部分要相互靠拢,写得紧凑些;上半部分起笔横要长,下半部分撇捺要舒展。雪 上面雨字头的横钩要长;下面的部分略窄,书写时要注意三横的距离要匀称。男 上下大小相等;“田”要写得略扁,“力”的撇要写得舒展。

台 上半部分略宽,第一笔撇折中的“折”要向右上提起,写得长些;下半部分“口”略窄。青 上宽下窄;书写时要注意横画的距离要匀称,第三横最长,要写得舒展;上下要对齐。

李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撇捺要舒展,下半部分竖钩要短,横要长,托住上半部分。建议教学步骤如下:

1.先指名读读这 6个字,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认真观察: 说一说它们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字的 上下两部分大小相近。)

3.联系泡泡中的提示,说说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每 个字的书写要点进行梳理。(板书:横中线分隔、大小一致、距离紧凑。)4.教师范写。“夏、雪、青”三个字可以放在一起对比指导。三个字中横画都比较 多,书写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分布要均匀。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6.师生赏评。74

四、我爱阅读

本板块安排了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谢武彰的诗歌《风》,全诗 3个小节。诗歌中的风像

个调皮的小孩子,一会儿把晾在绳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种怪模样,像是在试穿; 一会儿又吹走了手巾、手帕和圆帽子,真是让人无可奈何!整首诗以儿童的口吻抒写,语 言清新活泼,充满童趣,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塑造成了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安排这首 诗,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语言的自然拙朴、生动有趣,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板块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二是围绕诗歌内 容,让学生能发挥想象,模仿诗句说一说。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1.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说说四季之中,自己最喜欢什么时候的风,最不喜欢什么时候的风。(2)板书课题。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里的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这一过程可以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来交流感受。教学时可以先从不理解的 词语和句子入手,让学生看看诗歌中有哪些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理解。比 如,“洋装”是指西装,“彼此”是双方的意思。有些句子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理 解,比如“笑得喘不过气来”,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交流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觉得风是怎样的: 风真是!

2.朗读诗歌,感受童趣。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现“风”调皮的词语,做上记号。(2)朗读比赛。

教师先提出朗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二是要用朗读表现出风的调皮。接着指名让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评价。评价后自由练读,可以加上 动作,再一次进行赛读。

建议这一环节的朗读要形式多样,除了自由读、赛读,还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同桌互 读等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儿童诗的活泼与生趣。3.展开想象,模仿说话。

(1)学生展开想象交流:风还可能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四人一组交流。(2)出示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也来说几句。哎呀——风好坏哟!还拿了我的手巾和手帕,擦过了汗,46

都扔到地上了。75 他还

五、课时安排

教学语文园地二可用 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查字典”,完成部分内容。第二课时:复习“查字典”,能运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第三课时:完成“日积月累”“书写提示”的教学。第四课时:完成“我爱阅读”的教学。

六、教学设计

“我爱阅读”教学片段实录举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 ,一年四季都会有风,你喜欢什么样的风,不喜欢什么样的风呢? 学生:我喜欢春天的风,轻轻的。

教师:是啊,春风拂面,如沐春风,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人们对春风的喜爱。学生:我喜欢夏天的风,很暖和。

学生:我不喜欢夏天的风,有时会刮沙尘暴。

教师:沙尘暴来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学生:天昏地暗。教师:准确。学生:飞沙走石。

教师:哈,没这么严重,可的确空气中到处飘浮着沙子啊。学生:尘土飞扬。

教师:是的,走在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睛。继续说说,你们还不喜欢什么季节的风? 学生:我不喜欢冬天的风,很冷。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小诗,是写风的(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作者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先自己读读吧。(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课文中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学生 1 :风特别调皮。

学生 2 :风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儿!教师:是啊,文中的风的确像一个捣蛋鬼,非常可爱。76

(二)朗读诗歌,感受童趣

教师: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风的调皮呢?默读一下,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词语下面 标上圆点,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批注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练习朗 读。)

这首诗和我们平时学的古诗不同,诗的每一句都像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话,也像是一 个小娃娃在给我们讲风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我们来进行比赛,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好。看比赛的要求(多媒体出示比赛要求):

一、读准字音,不顿读,按标点停顿;

二、要用朗读表现出风的调皮,请一位同学来给大 家读读。(指名朗读比赛的要求。)

大家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感觉一下,怎样才能读出风的调皮。(学生自由练读。)怎么样,准备好了吗?先四人一个小组,组内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会儿代表你们小 组参加全班决赛。(学生组内比赛。)

关键时刻来到了,每个小组的代表举起手来。好的,我们每次选三名同学,每人读一

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大家一起评选。(教师选三名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评价,其间教师提示,不但读的语气要自然、活泼,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读。比赛共进行两次。)

(三)展开想象,模仿说话

教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看到了风那调皮可爱的样子了!他试穿衣服、吹 走手帕、帽子,大家想象一下,风还可能会做些什么调皮的事呢?四人一组说一说,看谁 想的最有趣。(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看大家在讨论中发出了笑声,看来是想到了不少风做的有趣的事。谁能说一 说?(指名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情景。)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你们眼中的风和作者写的一样可爱。看课文中的句 子,你能带着你的想象,在后面也补充几句吗?(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默读思 考。)

哎呀——风好坏哟!还拿了我的手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了地上了。他还

教师:想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想象?

学生:他还吹进了我的窗户,吹掉了我的作业本。教师:想得好。把“吹进”换个词。换成“打开”,是不是更像是小孩子的动作呢?77 后一个“吹掉”,大家觉得换成什么像是小孩子的动作呢? 学生:翻开,更像小孩子的动作。

教师:想象一下,是怎么翻的?怎么翻显得调皮? 学生:快翻。学生:乱翻。

教师:好,乱翻更能显出风的顽皮。教师:(面向刚才说句子的同学)听取大家的意见,你能重新说一下好吗? 学生:他还打开了我的窗户,翻乱了我的作业本。教师:这就好了,你说的风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了。

教师:谁还能说一说?(学生说句子,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语言接近诗歌的风格。)

学生 1 :他还使劲弄我的头发,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大笑着跑掉了。学生 2 :他还跑到公园里,把池塘里的水吹出了波纹,一圈一圈的。

(四)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说得也很好,好像也成了小诗人了!儿童诗真是太有意思了。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谢武彰。他写的儿童诗语言都非常清新,课后我们 可以去读读他的诗集《春》。

七、教学资源

1.认识偏旁和部首

偏旁:构成合体字的直接组成单位,一般包括意符和音符,在现代汉字中也包括非表 音表意的记号。相同的偏旁因排列组合的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字。

部首:汉语字典中按照字形结构,将含有相同部分的汉字分别归类而确定的字类标 目。它们可以是笔画,也可以是成字或不成字的部件。

2.偏旁和部首的关系

二者划分的角度不同。偏旁是对合体字进行直接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部首是字典、辞书中对汉字进行归类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两个概念的外延经常有包含或交叉的关 系。若以《说文解字》为对象,即以传统的偏旁与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间的关系应 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部首是包含于偏旁之中的。换句话说,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 并非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偏旁大于部首。若以《新华字典》为对象,即以现代的偏旁与 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交叉关系,部首偏旁之间有部分重合。换句 话说,有些部首是偏旁,有些偏旁是部首。这就是二者重合的一部分,如“扌、氵、山、木、日”,它们既是合体字中的偏旁,又是《新华字典》等现代辞书中统辖一组字的部78 首。偏旁与部首不重合的部分可表述为:有些部首不是偏旁,有些偏旁不是部首。例如,“

一、丨、丿、二、丶”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部首,但显然它们却都不属于偏旁; 同样,有些字是偏旁,但却不是部首,如“花”的偏旁“化”、“圆”的偏旁“员”、“绿” 的偏旁“录”等,就不是部首。《同步练习》“单元测评二”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题

活;棋;夏;民。第二题

1.明 2.阴 3.伴 4.胖 5.话 6.活 第三题

孔雀

舞蹈

轮滑

起雾

刮风 打雷

军棋

飘雪

民歌

老虎 百灵

熊猫

下雨

雄鹰

二胡 第四题

2.鸟儿飞到南方去过冬。

3.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下棋。

4.小蚂蚁把地上的树叶当运动场。79 课文

一、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主题“可爱的家乡”编排了《古诗两首》《北京》《葡萄沟》《黄山奇石》4 篇课文。其中古诗《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都是脍炙人口的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 登鹳雀楼看到的景色和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观。其他 3篇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新疆吐 鲁番和安徽黄山三地最具特色的风土景物,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亲切生动,用 词精美,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对首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重要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应贯穿整 个单元教学。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句,不要急着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而是可以 先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测意思,然后再查字典验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促 进学生主动思考,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大胆猜测词语 的意思,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课文中有泡泡“结合上下文我知道了某个词语的 意思”,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的时候为学生介绍方法,并且在完成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 用”第 3题的时候进行运用和总结。

在本单元,学生首次正式学习古诗,教学应以培养诵读古诗的兴趣、指导正确的朗读 方法为主。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巩固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利 用字典学习生字、词语。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商量”。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情境,主要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应对他人的能力,可着力指导学生如何与人愉快地交往,在和他 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要使用商量的语气,以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第三单元80

二、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两首 2~3 1.认识 54个生字,会写 28个字。

2.积累“绿树成荫”等词语,积累“熟、梯”等字组成 的常用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多音字;背诵两首古 诗和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

4.能仿照例句具体地描述事物;能说、写简单的比喻句。5.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简单说说自己的家乡。北京 3 葡萄沟 3 黄山奇石 3 口语交际 商量 2 在与他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能礼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 法,并能应对别人不同意的情况。语文园地三 4 辨析汉字部首的异同;选择近义词填空;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的意思;发挥想象说比喻句;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 俗语;发现有关颜色的词语的构词特点;拓展阅读《日月 潭》。

合计 17~18 81 4 古诗两首

一、课文解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诗人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事,进一 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 理。全诗仅 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诗仙”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 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形象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 丽。品读全诗,短短 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两首诗均配有相应的插图和注释。第 1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顶的 鼓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江河的情景。第 2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顶 倾泻而下的情景。诗中注释,主要是解释古今异义或较难理解的字词,以辅助读诗。以下为诗句解析。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篇

第1课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

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四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五课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六课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叶、枝杈的形态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教具学具: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2、发展阶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根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用纸和其它材料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第7课

课题:最受尊敬的人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观察,了解最受尊敬的人的外貌特征。

2、在肖像有绘画过程中,如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

(2)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

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

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

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第八课

课题:今天我值日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回忆,观察,描述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特征。

2、在画的过程中,如何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己变成个巨人站在校园里值勤等等。

引导学生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2、可以用水彩笔,颜料等各种绘画材料,采取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吹塑纸版画,黑白线条等表现画面的效果

第九课

课题:有趣的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第十课

课题:团包手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教具学具: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第十一课

课题巧巧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

2、如何引导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3、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第十二课

课题:变废为宝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第十三课

课题:梦幻中的城堡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3、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彩纸,线,橡皮泥,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2、发展阶段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2、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三、利用制作的城堡表演节目

四、课后拓展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家。

第十四课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2、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第十五课

课题:星空的联想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

(1)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背景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2)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2、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四、收拾和整理: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16课

课题:新颖的电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17课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对现代化的工具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

掌握。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18课

课题:会响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纸盒、竹筒、木片、毛笔、小瓶罐等、铅笔、彩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

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19课

课题:美术小记者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20课

课题:迷人的动画片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发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征。

2、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教具学具:动画片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也可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欣赏。

2、发展阶段 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和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这些动画片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归纳一下,动画片有那些类型,以及动画片要经过那些工序才能完成。

三、课后拓展

1、让学生调查一下,班级中有多少人喜爱在国动画片,有多少人喜爱外国动画片。说明理由。

上一篇: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教师一帮一活动